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2课时

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使得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带的气候各不相同。那么,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有的地方气温高,有的地方气温低,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另外两个重要客观因素——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

板书: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如果把一盆水,一盆沙放到太阳下去晒,过一会儿,用手感觉,

怎样?

沙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说明沙吸热快温度升高也快,水吸热慢,温度升高也慢

2.反过来,把沙、水放阴凉地方,过一会儿再用手去感觉,又怎样?沙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说明沙散热快,温度下降也快,水散热慢,温度下降也慢。

3.如果把这盆水和这盆沙放大成海洋和陆地,同时受太阳照射,情况怎样?

同时受太阳照射下,陆地吸热快,海水吸热慢,海上气温升高也较慢。

4.当太阳下山了,情况怎样?(陆地放热快,很快变冷,海水则放热慢,海上气温比陆地相对要高。)

性质差别影响

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夏季冬季

气温偏低气温偏高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气温高气温低问:①针对海陆性质造成的差异,请你判断一下,中纬度地带海洋与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会相同吗?(不同,海洋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陆地要晚一个月左右。)联系墨江实际,谈谈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出现的月份。(最高出现在7月;最低出现在1月)

课堂活动:指导完成P71“活动”

1.纬度相同得地方,一年内,靠近海的地方温差小,原因是:受海洋影响升温慢,降温慢;距离海洋远的地方温差大,原因是:受海洋影响小。

2.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迟。

强调:根据分析得知,由于地球表面同纬度地区有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差异,海洋与陆地的性质不同,造成了同纬度的海陆气温的差异。补充:降水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差异也比较显著。沿海受海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多。

●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调节,夏季较凉快湿润,冬季较温暖,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

●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或受海洋影响极小的地区,降水少,干

燥,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

小结:气温:夏季陆高、海低;

冬季陆低、海高。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降水:近海迎风地区多、

远离海的地区少、

近海背风地区少

承转:这是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那么地形地势又是怎么影响气候的呢?

板书: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指导生看P72页图4-23、4-24,分组讨论:

(1)东西两侧景观有什么差异?(山的西侧植被茂盛,人口较多;东侧植被稀少,干旱荒凉)

(2)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使西侧迎风坡降水多,东侧背风坡降水少。)

(3)造成一座山的景观出现垂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山体的海拔高度造成的)

强调:

A)山地迎风坡上,出现什么现象?(湿润气流完全上升形成地形雨)

B )背风一侧,又产生什么现象?( 气流下沉完全干燥无雨)

C )山越高,地形雨越多吗?(不对,地形雨只发生在山坡的一定高度上,如果超过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则达不到饱和空气的水汽含量,因此不会下雨)

让学生朗读P71-72两段课文,巩固

版画:

让学生观察气温随地势的变化,并让生自己总结出变化的规律性。 让生朗读P72最后一段课文:

如图所示,山地A 坡降水多还是B

坡降水多?A 坡气温高还是B 坡气温高? (A 坡降水多,因为它处于迎风坡;

A 坡气温高于

B 坡,因为A 处于阳坡、B 处于阴坡)

设问:赤道地区可能出现雪峰吗?(会出现)

举例:乞力马扎罗山

赤道南侧坦桑尼亚东北部乞力马扎罗山(5895米)为非洲第一峰,山麓地带白昼气温可高达50°C ,山麓到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很难看见到它的真面目。(1)为什么在地处赤道,气候湿热,绿树浓郁的0

热带地区,竟会有终年积雪?(因为气温会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增高1000 m,气温下降6°C,因为乞力马扎罗山高出海平面近达 6000m,超过雪线高度,因而出现了白雪皑皑的热带“赤道雪峰的奇观)

练习:指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第1题:(根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两地温差为: 5×6=30℃

A地的气温:20℃-30℃=﹣10℃)

讲述:地形地势不仅影响到了山的阴坡与阳坡、山下与山上的气温差异,同时也影响了降水。

小结: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1. 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

2. 地形雨的形成

3.山脉对气流的阻挡

气温:山上低、山下高;阴坡低、阳坡高

板书:地形地势

降水:迎风坡多地形雨、背风坡少雨

用通俗的话来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课堂练习:“活动”第2题:

课后活动:收集一些典型的世界各地气候的差异资料,尤其是以些独特气候的资料,尝试着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为什么。`

承转:

三、人类活动与气候

让同学们自己读课本,思考: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地方?

答案: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森林草原肆意破坏气温2.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

【微专题】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整理汇总 一、海拔对气温的影响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 此外,山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白尔佼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高处不胜寒”。 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由此可见,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下原因不同。简单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的影响。而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气温低的根本原因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含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二、地形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 1.山地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 在凸起地形如山顶,因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热、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又因风速较大,湍流交换强,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交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流不通畅,湍流交换弱,又处于周围山坡的围绕之中,白天在强烈阳光下,地温急剧增高,影响下层气温,夜间地面散热快,又因冷气流的下沉,谷底和盆地底部特别寒冷,因此气温日较差很大。 2.高原与平原气温日较差的差异 与同纬度地区的平原相比,高原的气候资源一般具有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三、地形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形与地势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形与地势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形与地势》的内容,具体内容:地形与地势决定着人类对居住地的选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一)●我国地势西高东... 地形与地势决定着人类对居住地的选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一)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2)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河流在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3)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二) 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在开发和保护方面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 (2)在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我国地势特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阶梯的分界线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一、二级阶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二、三级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之地形与地势(三)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西侧东侧 ①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②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③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或云贵高原 山脉两侧的地形区 北侧南侧 ⑤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3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2讲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必修1)

第12讲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压中心的影响 随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高、低气压中心的实际分布也在变化。 (3)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 ①大气活动中心及其随季节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大影响。

②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异常:造成世界各地天气和气候的异常。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形成的重要因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1.东亚、南亚季风的形成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亚洲出现了典型的季风环流,具体如下图所示: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区别

(2016·温州适应性考试)读“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图”,完成1~3题。 1.该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一般出现的时间是( ) A .1、2月 B .5、6月 C .7、8月 D .10、11月 2.在这种气压分布状况下,A 地盛行( ) A .东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北风 3.图中的气压分布格局差异,反映了( ) A .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差异 B .大气环流的多样性 C .海陆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D .局部因素制约大气环流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第1题,陆地上为高压,可以判断出此时为北半球冬季。第2题,A 地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方向,在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第3题,图中海洋、陆地上气压的差异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下图中与季风A 形成无关的是( )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原理再现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贺志强 215341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错综复杂的。高大的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能对气候发生重大的影响,与海陆分布和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作用同样重要。局部地形由于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和地形形态的差异,可在短距离内产生显著不同的局地气候。由于地形的作用,进一步破坏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导致地面气候更加复杂多样。根据陆地的海拔高度和起伏形势,陆地地形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类型,他们以不同规模错综分布在各大洲之上,构成崎岖复杂的下垫面。 一、地形与太阳辐射 地形对太阳辐射的影响是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纬度季节等而异。就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而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有增强的现象。这是因为,高度大,太阳辐射通过的空气柱的距离缩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受到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此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增强。夏半年,因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小,冬半年则差别大。纬度越高,南北坡所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差别越大。从太阳直接辐射的日变化看,在偏东的坡地上,上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大于下午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其最大值出现在上午,在偏西的坡地上则正好相反,南坡和北坡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在上午和下午基本上是对称的,其最大值均出现在水平面上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正午附近。二、地形与气温 地形与气温与气温的关系十分复杂,大地形的宏观影响能对大范围内的气温分布和变化产生明显作用,局部地形的影响也能使短距离内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别。(一)高大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绵亘的高大山系和庞大的高原是气流运行的阻碍,他们对寒潮和热浪移动都有相当大的壁垒作用。同时他们本身的辐射差额和热量平衡情况又具有其独特性,因此他们对气温的影响是非常显著而广泛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阻挡作用和热力作用两个方面。下面以青藏高原为例来简要说明。 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矗立在29°-- 40°N之间,南北约跨纬度10°,东西约跨经度35°,有相当大的面积高度在5000米以上,有一系列的山峰顶部海拔超过了7000--8000米,占据了对流层中下层,犹如大气海洋中的一个岛屿,对于冬季层结稳定而厚度又不大的冷空气是一个较难越过的障碍。从西伯利亚西

影响气候的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2课时 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 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使得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带的气候各不相同。那么,同纬度的海陆气温不同,有的地方气温高,有的地方气温低,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另外两个重要客观因素——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 板书: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如果把一盆水,一盆沙放到太阳下去晒,过一会儿,用手感觉, 怎样? 沙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说明沙吸热快温度升高也快,水吸热慢,温度升高也慢 2.反过来,把沙、水放阴凉地方,过一会儿再用手去感觉,又怎样?沙的温度低于水的温度,说明沙散热快,温度下降也快,水散热慢,温度下降也慢。 3.如果把这盆水和这盆沙放大成海洋和陆地,同时受太阳照射,情况怎样? 同时受太阳照射下,陆地吸热快,海水吸热慢,海上气温升高也较慢。 4.当太阳下山了,情况怎样?(陆地放热快,很快变冷,海水则放热慢,海上气温比陆地相对要高。)

性质差别影响 海洋:受热慢、散热慢、升温慢、降温慢夏季冬季 气温偏低气温偏高陆地:受热快、散热快、升温快、降温快气温高气温低问:①针对海陆性质造成的差异,请你判断一下,中纬度地带海洋与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会相同吗?(不同,海洋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陆地要晚一个月左右。)联系墨江实际,谈谈月平均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出现的月份。(最高出现在7月;最低出现在1月) 课堂活动:指导完成P71“活动” 1.纬度相同得地方,一年内,靠近海的地方温差小,原因是:受海洋影响升温慢,降温慢;距离海洋远的地方温差大,原因是:受海洋影响小。 2.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比陆地出现的迟。 强调:根据分析得知,由于地球表面同纬度地区有海洋与陆地分布的差异,海洋与陆地的性质不同,造成了同纬度的海陆气温的差异。补充:降水受海陆分布影响的差异也比较显著。沿海受海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要比内陆多。 ●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调节,夏季较凉快湿润,冬季较温暖,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 ●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或受海洋影响极小的地区,降水少,干

《地形和地势》教案设计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教案 一、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地形和地势》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由于地形是主要的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也是学习气候、河流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节放在了讲述中国自然地理各章节之首,成为中国地理的重要基础教材,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本节有两目内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教材从学生可以感知的我国各类地形的生动的景观图开始,逐步过渡到五种地形的面积比例图,最后,延伸到专业性强的分层设色图和地形剖面图,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概括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思想教育因素也十分丰富,通过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学习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和个性发展的结合,达到有效课堂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 2、学生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群的分布特点。 3、学生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4、举例说明地形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增强保护环境、资源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运用地形分析总结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教学难点】 地形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 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因此,我的教学策略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全班分成8个“中国地形地势的考察小组”,每小组6人,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各小组表现进行星级评比,一般回答对一个问题加一颗星。学生每得出一个结论,教师再利用山脉模型、地形模型等教具以及多媒体手段加以纠正讲解,利用模型、多媒体等手段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整节课上有思考、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等环节,让学生有参与和体验学习过程的欲望,并创设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有效

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 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2013高中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形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1.地势高,则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的距离短,空气密度小,水汽、微尘少,因大气的吸收、散射等作用而损耗的能量少,因而太阳辐射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强。 2.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 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3.地形与风 首先,高大山脉和高原的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十分巨大,如青藏高原和它四周自由大气的热力差异,所造成的冬夏相反的盛行风系,称为高原季风。其次,局部小范围山脉可形成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弱时,在山区白天近地面风常从谷地吹向山坡;晚上近地面风常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再次,在山脉背风坡常形成焚风。最后,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小,从而形成“狭管效应”,造成风力加大。 4.地形与降水 首先,受地形抬升的作用,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多于背风坡。其次,在迎风坡,由山脚向上降水量起初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增,到一定海拔降水量达最大值,此后,降水量又随着海拔增高而递减。 5.山脉与气候 高大山脉不仅本身具有特殊的气候特征,还影响邻近地区的气候。如我国有些山脉可以阻挡或改变气流的运动情况,使北来的寒潮不易南下,南来的暖气流滞缓北上,又可使湿润气团在迎风坡形成大量降水,在背风坡则变得异常干燥,所以山脉两侧的气候出现极大的差异,山脉往往成为气候区域的分界线。总之,大致与纬线平行的山脉以南北气温悬殊为主,与海岸线平行的山脉以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干旱为主,高耸绵延的山脉则是多种不同气候区域的分界线。 【归纳】在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表现突出: (1)西部海岸山脉紧逼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山脉以西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脉以东降水急剧减少。 (2)东部低缓的高原和山地对大气的阻挡作用不明显,因而降水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3)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之中国的地形和地势

初中地理知识点归纳之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著名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有我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最大内流河 ——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 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 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 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 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汇编

学习-----好资料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理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专题之二 1、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②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③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④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⑤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影响局部气温。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山体阴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②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③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2、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地形影响河流流向,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②地形影响河流的流域面积和水系形状,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③地形影响河流的流速,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④地形影响河道剖面,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⑤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⑥地形影响河流的水能状况,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3、地形对植被、土壤、地质灾害的影响 山地的坡向要影响植被分布,阳坡一般为喜阳植被,如马尾松;阴坡一般为喜阴植被,如冷杉。山地海拔高度也要影响植被分布,如珠穆朗玛峰南坡从山麓到山顶植被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甸草原→荒漠。 在植被一定的情况下,山地、丘陵等地形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会逐渐下降;平原区泥沙会逐渐沉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更多精品文档

中国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中国的地形地势和气候 一、单选题 1. 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6个温度带,其纬度最低的是() A .寒温带 B .中温带 C .暖温带 D .热带 2. 下图为“我国36°N附近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请回答以下下列各题: (1)该图反映出我国地势特点是()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中部高四周低 D .中部低四周高 (2)夏季我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气温最低,成因是() A .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 .海陆位置的影响有关 C .经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D .与地形的影响有关,青藏高原海拔高 3. 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宜生长的地方,主要原因是气候复杂多样 B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C .夏季普遍高温,全国最热的地方在海南岛 D .季风的影响是导致降水的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 4.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读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地区地表支离破碎 B .②地区是东北平原 C .③省区的简称是鄂 D .④地区有我国最大的河流 5.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的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雨热不同期 B .我国的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C .800mm年降水量线大致沿大兴安岭一张家口一兰州一拉萨一线分布 D .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主要根据各地降水和下渗的对比关系来确定 6. 下列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天中,陆地上的最高气温在中午12点,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B .一年中,陆地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在7月,最低月平均气温在2月 C .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D .夏季,除黑龙江以外,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很大 7. 从地形区而言,南京位于()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宁夏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8. 读“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小题。 (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 .南北气温都较高 B .南北气温差异大 C .气温最低区域在北方 D .东高西低,气温差异大 (2)据图可知。拉萨的气温在()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一、地形对气候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㈠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 ㈡地形对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1.影响局部气温。 ⑴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⑶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⑷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⑸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⑹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①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大;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②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⑺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4.地形对光照的影响。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较少,光照强。如我国的拉萨由于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 二、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气候是河流之父,地形是河流之母”。

初中地理地形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形,和,气候,知识点,总结,初中,初中地理地形和气候知识点总结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海平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阿尔泰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高峻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黄士布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东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着称,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围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等。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区

最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涉及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自然地理内容,而且应包括人口、聚落、交通、旅游、工农业等人文地理的内容。此外,地理课程内容也要涵盖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强调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更要着重突出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等密切关联的综合性内容。因此,地理课程内容内部要素之间要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进而能够充分体现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以初中地理“日本”为例,教材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方面对日本进行介绍,实际上三部分内容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 16/9/21 旋转构图,聚拢条件(1)姓名: 1.正三角形类型 在正ΔABC中,P为ΔABC内一点,将ΔABP绕A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0,使得AB与AC重合。经过这样旋转变化,将图(1-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图(1-1-b)中的一个ΔP'CP中,此时ΔP'AP也为正三角形。 例1.图1-1,设P是等边ΔABC内的一点,PA=3, PB=4,PC=5,求∠APB的度数 解:将△APC绕A点逆时针旋转60°,使得AC与AB重合并连接PP’,

2.正方形类型 在正方形ABCD中,P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ΔABP绕B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0,使得BA与BC重合。经过旋转变化,将图(2-1-a)中的PA、PB、PC三条线段集中于图(2-1-b)中的ΔCPP'中,此时ΔBP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如图(2-1),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点P到正方形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分别为PA=1,PB=2,PC=3。求∠APB的度数。 图2-1 C P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对环境的影响全汇总 地形不仅影响大尺度气候,也影响局地小气候。 一、地形对大尺度气候的影响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 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本应该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但是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气流对流运动减弱,从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本应该是热带草原气候,但是由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加上沿海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最终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3.雨影效应。 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西风气流受到了西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4.影响大气环流。 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比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5.在干旱地区山地易形成“雨极”。 如我国祁连山、天山降水多于周围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雨极”。 6.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 如美洲西部的气候多呈现狭长带状分布,主要是受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纬度偏高,主要是青藏高原地势高,阻挡冬季风。 二、地形对局地小气候的影响 1.影响局地气温。

⑴海拔高度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山体的阴坡和阳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山体阳坡的气温高于阴坡。 ⑶山体迎风坡和背风坡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同一海拔,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⑷山脉垭口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当暖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高;当冷空气通过垭口时,垭口后方气温较低。 ⑸河谷地形要影响气温,一般而言,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⑹对气候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①山地比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小;山顶比山谷气温日较差大;高原比平原气温日较差大。②对气温年较差的影响:同一纬度的高原高山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小(夏季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冬季由于海拔高,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所以气温不是很低)。 ⑺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 2.影响局部降水(地形雨)。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一般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空气越干燥地区地形雨出现的位置海拔越高;山体的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3.影响风速。 山脉与风向大致垂直,可降低风速;山脉与风向平行,对风速削弱作用较弱;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 4.地形对光照的影响。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太阳辐射较少,光照强。如我国的拉萨由于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被称为“日光城”。

浅谈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浅谈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摘要: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两者之间互为依托、彼此影响。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分析局地天气和地方性气候。文章对地形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归纳总结了几点结论。 关键词:地形;气候;影响;关系 1 中国的地形与山脉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其中山地面积占33%,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位于第一阶梯;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区地形崎岖)面积占26%;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昆仑山与天山之间;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柴达木盆地:位于巴颜喀拉山与祁连山之间;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面积占19%;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面积占12%;丘陵面积占10%。同时中国还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大小山脉纵横全国,按一定方向排列,以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为主,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 我国的气候分布情况 我国由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另外还有高原气候区。年降水量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地区水量丰富,以北地区是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 2.1 南北气温的差异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年均温相差较大;受海拔影响青藏高原等海拔高处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闭塞的盆地及内陆低洼地区出现高温中心。 2.2 东西干湿的差异 受地形等因素制约的地区,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与地形的关系最为密切。秦岭-淮河一带降水偏多。西北内陆除新疆西北部,大多是我国少雨地区;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干旱。青藏高原上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因此较为湿润。 2.3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东西距离长,有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复杂多样的地形,加剧了气候的复杂性,青藏高原形成高原气候,许多高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3 西藏地形与气候 西藏高原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地势高、资源丰富、气候复杂多变等在我国版图上占据着无以伦比的地位。西藏高原北起昆仑山,南至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

初二地理-中国的地形与气候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地形多样,山区广大 地势三阶,西高东低,梯形分布 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 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六盘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高、最大)、内蒙古高原(平)、黄土高原(碎)、云贵高原(崎)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地势最高)、 四川盆地(最小)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水乡、鱼米之乡) 丘陵:自北向南: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最大) 地形占比: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山地高原丘陵统称山区,占三分之二 山区:优势: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具有优势 劣势:耕地少、交通不便、基础建设难、自然灾害易发生 地势西高东低,三阶梯形分布 第一二分界: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第二三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为主,主要地形: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第二阶梯:平均海拔1000-2000米,高原盆地为主,主要地形: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第三阶梯:平均海拔:500米以下,平原丘陵为主,主要地形: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地势影响:对气候:西高东低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利于农业对河流:顺势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陆地海拔最高:珠穆朗玛峰,8844.43米,世界第一高峰 陆地海拔最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 第二节气候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冬季,纬度高气温低,漠河县北极村最冷 夏季,地势高气温低,青藏高原最冷 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北半球南北跨50度,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比南方低,照射时间短,北方得到的热量比南方少 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太阳比南方低白昼长,光热相差不大,气温相差不大

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练习讲解学习

地形对自然环境的影 响练习

地形对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1.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范围的地形自北向南大致可以分为A、B、C三大部分,其中A属于高原, B属于平原,C属于山地。 (2)简述B平原发展耕作业的自然条件。 2.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 因。 3.读下表数据,回答(1)~(2)题。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1)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下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海拔/m 纬度经度 北京31 39°55′N 116°24′E 兰州 1 517 36°03′N 103°49′E 福州84 26°02′N 119°19′E 甲地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 891 25°04′N 102°42′E

4.读我国四条山脉迎风坡的年降水量与海拔高度(图中各山脉最大年降水量的高度不一定是山顶高度)关系图(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四条线中,反映秦岭降水状况的是 A.a B.b C.c D.d (2)在我国,具有类似于d→a山脉的年降水量地域变化规律 的现象是 A.煤炭资源分布 B.气温水平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 D.地表高低起伏 5.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第(1)~(2)题。 (1)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断,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6.阅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上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百帕,①地可能出现的风向是。若甲天气系统中心气压值增大,几天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寒潮天气,在此期间,②地的气压和天气变化状况是。随着季节变化,当甲天气系统消失时,控制澳大利亚大陆西南角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2)上图中A-B-C一线年降水量大致呈现出“由A至B逐渐减少、由C至B逐渐减少”的变化特点,试分析其成因。 7.下图为“我国某地区1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 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 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并总结地形对气候影响的规律; 2、能够结合某区域的地形特征,分析地形对该区域气候的影响。 基础梳理: 考法:通过获取和解读新情境、新材料中的信息,分析小尺度区域内地形对水、热、光照、风等气候要素的影响。 地形不仅影响宏观气候,也影响局部小气候。 一、地形对宏观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形成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如青藏高原、天山山脉由于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山高原气候区。 2、导致非地带性气候区形成的原因之一,如位于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3、雨影效应,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干旱环境的形成。 4、影响大气环流,如北美南北向的落基山脉阻挡了西风深入,而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脉利于西风深入;北美中央大平原贯穿南北利于冷空气南下和暖空气北上,而中国东西向的阴山、秦岭、南岭等对冬季风的阻挡明显。 二、地形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1、影响气温。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②同一海拔,山体阳坡气温高于阴坡。③一般而言,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④山脉阻挡冬季风冷空气,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⑤河谷地形影响气温,河谷地形水汽较多且不利于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气温。 2、影响降水(地形雨)。迎风坡大于背风坡;山腰降水多 就同一山体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先增加后递减,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山腰;山体的迎风迎风坡降水远远大于背风坡。地形雨的形成对山体高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要求相对高度高于500米。就同一地区不同山体而言,海拔高的山体降水量较多。 思考1:乞拉朋齐成为世界上年均降水量最高地区的原 因? 思考2:(2019全国2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 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 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 “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 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 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 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