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对三年级唱歌教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三年级唱歌教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三年级唱歌教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三年级唱歌教学的认识

浅谈我对三年级唱歌教学的认识

宋妍许多人认为小学音乐就是学习唱歌,可是作为一个音乐教师我认为学习音乐更应该是全方位的理解学习歌曲,一首歌曲有它的背景,有它所要表达的意思,这都需要去探索了解,而不是单纯的会唱就好。

一.从《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谈认识

首先,对于音乐课《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曾经这样写到过,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所以音乐的审美体验价值应就是通过感受音乐,理性感受音乐来体现的。而对所学歌曲的欣赏我认为就能起到很好的学唱歌曲作用。比如说《可爱的家》这一课中,我认为学会唱这首歌的首要就是学会听这首歌,不是单纯的用感官去听而是用心,用思维去听,理解歌曲中的潜在大意,发挥想象力去感受歌曲描绘歌曲,将唱歌和欣赏结合起来,体会歌曲把简单的会唱变成对孩子听辨感受音乐的训练,让孩子感受歌曲的情感,懂得如何用演唱表现出来,使得孩子是在学习演唱这首歌而不是会唱这首歌。

当然,对于孩子欣赏音乐的要求是会有所不同,因为孩子的审美的能力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做正确的引导。《小学音乐教学法》中曾经说过,在运用讲授法的时候要做到启发式的教学,而我认为三年级的孩子还不可以过早的脱离教师的讲授,只不过重点是在于启发孩子,用不同的手段去启发去学习并不局限于欣赏歌曲,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逐步学会欣赏歌曲。当然这就不局限于讲授法的教学了,我认为演示法的运用也尤为重要。例如多媒体的运用,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演示方式,配合教师的讲授,结合孩子们所熟悉的方式学习歌曲,让孩子由简到难,这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而其中关于教师的讲授,我认为教师除了要做到语言生动之外更要做到言之有物,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语言更应该简单易懂。做到不只是引导孩子去

唱歌更是引导孩子去学习歌曲,然后再配以其它方法才可以做到让孩子很好的欣赏学习歌曲。

其次,光会欣赏歌曲也是不够的,新课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学习制定的目标还包括了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怎样做到这一切我认为和心理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在遇到没有遇到过事情的时候,我认为总是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或深或浅。而三年级的孩子又容易出现集中力不足的现象,我认为这就需要教师慢慢的引导,由简单开始一步一步提高难度。而不是盲目的跟从教材要求去做,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们消除学习困难的想法。例如在我的课堂上,我就发现有些刚刚升上三年级的孩子由于自身的畏惧心理就显得不那么爱学音乐,再加上本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就会出现心不在焉的情况,再有趣的课堂他们也显得格格不入。面对这样的孩子我觉得应该给与他稍低的要求让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也许会比一些孩子慢一些但教师一定要给与耐心帮助他爱上学习音乐。

当然,除了让孩子乐于参加音乐活动外,新课标中也提到了对演唱歌曲的技能要求,让孩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对指挥作出恰当的反应。而这一点上,我认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先从呼吸方法的练习开始。例如在我的课堂上,只要是唱歌课我都会安排孩子进行呼吸的练习,然后再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务求做到声音统一,达到较为完美的和声效果。当然,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孩子毕竟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大多用的都是自己的声音。所以,我觉得在三年级后半段可以适当的加入假声的训练,务求让和声效果更为饱满。当然,这和专业的要求还是有所不同的,所谓饱满的和声也就是做到让孩子明白不是声音大就是唱得好的道理,让孩子体会优美的声音效果就好。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优美的声音效果也是需要孩子有一定的听辨能力的,不光是欣赏歌曲的听辨能力,也是听辨声音效果的的能力。为了让孩子具备这样能力,我认为逐步脱离伴奏视唱练耳就尤为重要了。对于这一点,

做到,可以在以后的几个年级中慢慢教授慢慢强化就好。三年级孩子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中学会简单的视唱就好。

最后,我认为音乐不是单纯的唱歌艺术,唱歌也不是学会以上要求就可以的,对于相关文化和其他有关联的艺术形式的学习反而可以让唱歌教学更为丰满,更为有意义有效果,让孩子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就比如新课标中说的文化和姐妹艺术还有相关学科的学习这一点,要求中就有喜欢搜集音乐材料和接触其他艺术,学到一些相关学科这几点。我认为在这几点上我个人还是比较好的做到了的,在我的课堂上我始终把这几点教授作为理解歌曲学习歌曲的一个重要环节。例如在《对鲜花》这一课上,我就结合了仡佬族的人文风情去让孩子感受音乐风格并从中初步认识这个民族,然后再结合其他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歌曲。律动舞蹈方面我除了简单的律动外也适当的加入了三年级孩子可以接受的简单的仡佬族舞蹈动作进行教学,当然在课前我也让孩子收集了这个民族的一些简单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而这种教学方式我认为还是要一直进行下去的,一点点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养成收集资料的习惯,让孩子学习更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去喜欢更多的艺术形式,而不是单纯的唱歌练习,因为这样的学习我认为是死板的也是容易被孩子们遗忘的,学习效果不会很好。

二、结合小学音乐教学法和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谈我的认识

三年级的孩子在心理上的特点也对他们的学习音乐起到一定的作用,三年级的孩子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在初期,对他们的要求要相对简单一点,可以让孩子形象的感受音乐学习音乐,掌握他们认为简单的学习唱歌的方式。树立孩子对唱歌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充分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对鲜花》这一课中,多媒体的运用和简单的舞蹈的律动可以让孩子在学习中充满兴奋感,在快乐的氛围中更加形象的学习音乐而乐器的运用可

以带动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跳脱简单的讲授法的运用。把《小学音乐教学法》中提到的演示法和练习法很好的运用起来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可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例如在演示法这一点上,除了多媒体和教师的示范以外,还可以加上其他教学用具的演示和孩子之间的演示,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的好的孩子的自信心也可以激发其他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在互帮互助的方式中学习,让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授者和评价者,让教师和孩子一起学习音乐让孩子和教师一起评价自己的同学的表现。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适当引导孩子学习,作为一个旁听者给孩子的学习提出意见,和孩子建立一个平等互动的关系,这在新课标中也有建议。当然,教师也还可以适当的表扬学生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我认为孩子对于教师还是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的,这也和三年级的孩子崇拜英雄的心理有些关系,教师对孩子的肯定也可以起到让孩子喜欢学习音乐的效果,当然要达到这个效果教师也好做到公平两个字。

而其中还有三年级的孩子的心理是往往对自己评价有些偏高的,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所以恰当的表扬才更合适,且对于他们来讲不可频繁的叫某一个学生表现,或是给孩子一种老师只觉得我最棒这样的心理。例如我的课堂上,我认为对于表现不太好的孩子反而应该更多的鼓励他们发言和表现,更多的去引导他们,而不是认为他不能给自己满意的答案就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认可的,有不足就更应该去引导他树立他的自信心。

在一节音乐课中,学生的练习也尤为重要。从心理上来讲孩子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往往会产生不敢表现的心理,为了让孩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敢于表现自己,做到前面提过的用各种方式表现。我认为一堂课中一定要安排合理的时间去让孩子去练习,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的教授,也不是单纯的演示教学。让孩子熟悉自己学习的知识,让孩子在练习中发挥自己的各种能力去表

现歌曲才可以更好的让孩子去表现歌曲,唱好歌曲。把演示和练习,讲授等教学法结合在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而这其中,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教师只要做到让孩子去听歌曲去记忆歌曲就好,因为会用心听音乐和记忆歌曲不但可以更好的帮助学习歌曲,也可以让三年级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从心理和其他面逐步摆脱对教师一个人的教授的依赖。

所以,综合我对以上两点认识,我认为三年级的唱歌教学不但要做到让孩子学会唱歌曲,更要在其中学会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并且逐步学会记忆感受歌曲和学习和歌曲相关的所有的文化艺术,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喜欢音乐树立以后学习音乐的信心,做学习音乐的主体让孩子有效的学习音乐,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上更好的感受学习更难的音乐。

浅谈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有效开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f17687746.html, 浅谈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有效开展 作者:胡颖娟应晓薇 来源:《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12年第03期 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歌唱活动,能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幼儿对歌曲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情感、知识、技能等全面的发展。如何提高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有效性,结合笔者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歌唱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适宜的作品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作品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教师在选择歌唱曲目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 小班幼儿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音乐理解和模仿能力有限。对小班幼儿的歌唱要求仅限于喜欢唱歌,知道歌曲名称,能独立地唱完一首歌。因此,应该选择篇幅短小,歌词内容多重复的音乐作品为主。如:《这是小兵》、《小手爬》。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开始能用不同的情感表现不同的歌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多种题材的歌曲,并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开展歌唱活动,如接唱、对唱。大班幼儿歌唱能力有所提高,在歌唱的方式上不仅可以领唱,还可以两声部轮唱、伴唱。歌唱的要求可以有跳跃、连贯。在选择歌曲时,可以多选择合作完成的曲目,如:《欢乐颂》、《柳树姑娘》等。 2.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只有源自幼儿生活经验的歌曲,才能引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其想要学唱歌曲的欲望。如每年春天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小班开展歌唱活动《春天》,歌曲中所描绘春天花开,柳树发芽,蜜蜂蝴蝶飞舞的情景,是幼儿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十分贴近,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极为有兴趣。也可挑选一些内容积极、曲调简单的流行歌曲让幼儿欣赏、创编新歌词。挖掘流行歌曲中的积极元素,给幼儿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影响。 二、教学策略运用是有效开展歌唱活动的基础 教师应结合作品,运用一种或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情绪,使其以一种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参与到歌唱活动中去。 1.教师合理范唱。

论少儿声乐教学 资料

论少儿声乐教学 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是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首选的一门艺术形式。它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唱歌的孩子自身潜质与兴趣。因此引导和培养少儿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树立儿童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是少儿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少儿声乐对培养孩子的集体观念、荣誉感、纪律性、团结合作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总之,少儿声乐在整个音乐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让儿童从喜欢音乐到热爱音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少儿歌唱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它包括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所谓直接兴趣就是人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外部特征发生的兴趣。是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或内容在感官上产生的一种新异的刺激。这种刺激反应表现为强烈但比较短暂。间接兴趣就是人对活动的结果及其重要意义有着明确认识之后所产生的兴趣。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心理发育、知识水平、接受与领悟能力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当孩子初学声乐时,兴趣的激发主要在于直接兴趣。对他们来说,

听着美妙的节拍,认识新鲜的事物,他们总是能愉快地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外在的干扰就会让他们丧失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所以,作为教师,就应当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及方法。 1、赏识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少儿在练习 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鼓励是孩子坚持学声乐的重要动力。 2、激发求知欲。可以不断为少儿设定学习目标。激发他们自 身的求知欲望。求知欲一经激发,会促使他们对学习声乐过程本身发生兴趣,从而提高效率。 3、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有兴趣的教学方法。少儿的兴趣转移很快,枯燥的教学计划会导致幼儿失去耐性。所以,一定要制定新颖有趣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少儿声乐的教学有别于成人,教学中往往要针对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课程的内容,逐渐激发他们对声乐的热爱。对少儿来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对声乐产生兴趣的基础上,再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使他们在技巧及能力上有所提高。 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指出:“学习一定活动的爱好,导致 能力的锻炼和相应的发展,发展了的能力在活动成功上有积极作用,而成功又反过来‘强化'爱好和兴趣。”可见,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 二、注重氛围,因材施教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训练少儿唱出优美的歌声,并且还要加强少儿在歌唱中表演和形体的有机结合,使少儿获得

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浅谈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 胡华调 “音乐”与“幼儿”几乎是同步的语汇,喜欢音乐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成人也经常运用音乐来抚慰、教育婴幼儿。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幼儿园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即对音乐的感受力、欣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欣赏,幼儿能有机会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有些作品将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印象。这样,不但能开阔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和健康的审美态度,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积累音乐经验,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因此,幼儿园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目标,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多通道参与,在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下去感受、去理解、去想象、去表现、去创造音乐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对幼儿的音乐欣赏教学,下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选择适合幼儿欣赏水平的音乐作品。 儿童对声音的反应,在胎儿期就开始出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倾听、区别声音的能力已有了很大的发展。3-6岁幼儿,在成人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培养下,音乐

能力已有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对音的色彩、高低、力度、速度的变化也能从听得出具有明显的对比逐渐发展到听得出其渐变的过程,并了解了它们在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对于音乐的简单结构如乐句、乐段。中大班幼儿通过有趣的活动也能分辨出来,同时,他们对分辨音乐的性质、体裁、风格的能力也有了大大的发展。五六岁的孩子,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时还会加上许多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容情节加以解释,并用语言表达。因此,我们在选择音乐作品时,必须从本班幼儿的实际欣赏水平出发,由于歌曲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因此在选择小班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时歌曲的比重可大些,所选歌曲可以是幼儿即将学唱的歌曲,也可以是高一级幼儿所唱的歌曲,也可以是一些幼儿容易理解的群众歌曲和外国民歌等。对于中大班幼儿,可适当增加一些器乐曲。器乐曲分标题音乐和无标题音乐,标题音乐一般有名称、有内容、有情节,往往是描述某件事情或某种情景,如《彼得和狼》、《龟兔赛跑》等,比起无标题音乐它们更具有一定的图画性、形象性、语言提示性和戏剧性,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感受,可多给幼儿欣赏这类作品。但有些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无标题音乐作品,也往往会受到幼儿的喜爱。另外,音乐游戏、舞蹈或打击乐中的乐曲也可作为幼儿欣赏的内容。 其次,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 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单纯,情感也不够稳定,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较差,活动时往往会受到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歌曲的目标、内容,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感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如欣赏音乐作品《赶花会》时,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种气氛:许多色彩鲜艳的鲜花摆成

浅谈对中学歌唱教学的思考

浅谈对中学歌唱教学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9-08-20T13:59:37.467Z 来源:《教育学》2019年8月总第186期作者:马莉莉[导读] 歌唱课是音乐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双方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四川省筠连县中学645250 摘要:音乐,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音乐课也成为了中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在音乐课中,歌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的作用就是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键词:歌唱教学心理特点教学手段 歌唱课是音乐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双方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歌唱教学是一种针对歌曲教学而制定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歌唱课的设计与安排要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出发,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地参与到歌唱学习中来,并达到一定的目的,提高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歌唱的能力与知识,并运用歌唱技能来表达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不同学生,不同的性格怎样来实现对中学生歌唱课的引导,达到最终目的?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以下见解。 一、中学生学习歌唱的心理表现 学生学习歌唱的过程是一种受心理支配的活动现象。伊·卡·那查连柯说:“歌唱是高级心理活动现象之一。”中学学生的心理处于发展时期,对歌唱课的心理表现有: 第一在对音乐这个概念还不是很理解。处于转向成人时期对动的表现形式表现得比较羞涩,这就需要教师在歌唱教学中积极引导。第二个表现是不爱唱和不敢大胆地唱。由于变声期,声音出现的种种劣痕,尤其是男声更为明显了,许多学生的歌声已不如童声甜美,因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在课堂上宁可与大家一起唱,也不愿单独唱,怕被别人笑话。第三个表现是对通俗音乐的偏爱。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他们需要表达情感,需要表达自己已是成年人的意识,需要与人交流,而通俗歌曲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一般的通俗歌曲在他们的驾驭范围内,使得他们很容易接受,还有就是现在举办的各种通俗比赛的活动越来越多,比如快乐女声、快乐男声,这些都是他们热爱通俗歌曲的原因。除此之外笔者在广安的一所中学实习时发现一些问题,当时笔者担任音乐教师,指导学生的音乐教学工作。开始上课时,笔者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对音乐或者歌唱的理解及问题。一位学生说:“老师,我们听过一首维塔斯的歌曲,大家都喜欢那个歌曲,您能给我们来个维塔斯歌曲的范唱吗?今天您就教我们维塔斯的歌曲吧。”很多同学都在附和着该同学的建议,同时伴着期待的眼光,等待着回答。还有同学提出:“老师,您教我们一些有难度的歌曲,我们可以平时去参加比赛。”这些举动让笔者犯了难,笔者明白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但是同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个急于求成的通病,在他们眼里想学高难度歌曲的心理没有错,但是歌唱学习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进行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老师教比较有难度的歌曲,不但达不到要学习的效果,还可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随后的几次音乐教学中,笔者发现在学习时,有的同学领悟能力比较强,范唱的时候,教一遍两遍就会;有的同学能力很弱,讲解很多次都达不到效果。各个同学的生理条件也不同,有的同学先天嗓音条件很好,有的嗓音条件很差等等很多问题,这样学习起来达到的效果也都不同。 笔者经过思考,结合自己所学知识以及自身歌唱的学习过程,认为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效果,需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 二、把握学生心理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是一个逐步的、漫长的过程,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上述问题,一是不懂得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是不能切实了解自身条件,盲目自信或者自卑。针对以上学生学习的两个特点,笔者认为在歌唱教学中,要善于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逐步引导的方式进行歌唱教学。 三、结语 音乐是一门艺术,在教学上有完整的理论和比较科学的教学技巧。对于没有完整概念的中学生来说,歌唱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表现音乐艺术的主体。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更好地进行歌唱教学,就要把握学生在这一发展时期的心里特点,以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顺利地进行歌唱教学,使学生学习歌唱更好更科学地进行,在此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引导学生建立并逐步完善音乐审美心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才能保证良好的心态,并且在效果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进而保证了学生学习达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孙雨丰歌唱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0。 [2]师晖歌唱教学中的关键性问题.教育理论,2010。 [3]张宏启发示教学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科技资讯,2010。 [4]张萍歌唱教学体会点滴.蒲峪学刊,1999。 [5]周新华歌唱中不良习惯与改进方法[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10T08:40:30.733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5月总第344期作者:周晓红[导读] 没有结合幼儿实际的需求去选择,这是影响幼儿园歌唱教学质量的关键。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幼儿园830002摘要: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歌唱教学是最为普遍的教学内容,歌唱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对学生的歌唱技能、音乐感受力、创造力等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生活中幼儿常会不自觉地随着音乐歌唱,高兴时也会大声歌唱,但是真正 到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歌唱的热情,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再加上缺乏歌唱氛围、空间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的出现,促使歌唱教学的质量大幅度降低。在此种背景下,针对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提高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园歌唱教学问题与策略 一、幼儿园歌唱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作品选择不合理。音乐作品是开展歌唱教学的基础,合理地选择音乐作品是影响歌唱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选择歌唱作品过于随意,没有结合幼儿实际的需求去选择,这是影响幼儿园歌唱教学质量的关键。 2.缺乏歌唱氛围营造。只有在良好的歌唱氛围中进行歌唱,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幼儿的歌唱热情,让幼儿从心理上产生歌唱的动力。纵观现今的歌唱教学情况,幼儿教学大多对歌唱氛围的营造不重视,尤其是对幼儿心理氛围的营造并不看重。例如,在教授《摇篮曲》中,教师只简单地对歌唱氛围进行营造,将窗帘拉好促使光线更加柔和,但是却忽略了对音量的控制,促使摇篮曲的声音过于洪亮,忽略了幼儿心理氛围的营造,促使摇篮曲失去了真正的作用。 3.空间设置单一。通常情况下教师都会将空间设置成马蹄形和半圆形,这种空间适合集体教学,但是长期使用同样的空间设计,也会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教师应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幼儿的发展情况,对队形和座位进行调整。 二、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策略 1.趣味性作品选择。幼儿的年龄较小,注意力较为发散,对于不感兴趣的事物常没有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歌唱教学中,要注意趣味性作品的选择,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可以从“趣味性情节”入手,找一些旋律欢快、歌词幽默的歌曲进行教学,但是需要注意歌曲的情节性。教师在教学中也可将歌词的内容编成故事,让幼儿更轻松地理解歌词。此外,教师也可选择一些具有表演趣味的歌曲,将表演与歌唱进行结合,最大化地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表达和理解能力。 2.营造浓厚的歌唱氛围。在良好的语境中,幼儿的交流兴趣会得到提高,在良好的音乐氛围中幼儿的歌唱兴趣会得到增加,歌唱氛围的营造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歌唱的兴趣,也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 首先,教师可通过创设歌唱情境,激发幼儿歌唱的兴趣,教师可通过使用一些背景音乐、动画视频等,为幼儿营造浓郁的歌唱氛围,给幼儿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音乐情境,来对幼儿歌唱氛围进行渲染,激发幼儿学习的动力。例如,在教授《小青蛙捉迷藏》时,教师就可将自己扮成青蛙妈妈,让幼儿扮演小青蛙,一起做游戏,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情境中获得歌唱的乐趣。 最后,教师也可根据歌唱的内容,给幼儿营造相符合的音乐意境,让幼儿置身与学习情境中,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春晓》时,教师就不仅可以提供有关背景图,而且可以带领孩子将活动室布置得春意盎然,从而让幼儿一边欣赏春天的美景,一边聆听美妙的音乐,学习动听的歌曲。 3.合理的空间设置。合理的空间设置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让幼儿放开手脚,产生歌唱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对座位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将幼儿座位设置成马蹄形和半圆形,这种形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师生的互动。与之相比,秧田式教学不利于后排幼儿的学习,后排的学生距离教师较远,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在马蹄形和半圆形的基础上,对幼儿的座位进行调整。同时,教师还可对幼儿的队形进行设置,大部分的幼儿喜欢边歌唱边表演,这就突出了表演队形的重要性,很多教师喜欢用满天星式的对象,让幼儿自由找空地进行表演,但是此种设置方式不利于具有方向变化的表演活动,教师还需根据歌曲的实际内容,对队形进行灵活的调整。除此之外,材料的合理摆放,对于歌唱活动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歌唱表演时常需要借助一些道具达到表演的效果。教师在摆放道具材料时,要考虑全体幼儿的需求,切勿干预幼儿的学习。例如教师不应该将道具放在幼儿的座位旁边,这样会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道具上,弱化了幼儿对歌曲的兴趣。教师所选择的道具既要与教学内容贴合,又不能过于华丽喧宾夺主。参考文献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第一章儿童心理学与儿童声乐心理概述 1.1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的科学,它以儿童的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等为研究对象,为儿童从事各种实践和学习活动提供心理依据,使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教育者们有章可寻,正确地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 1.2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概念 作为研究儿童声乐心理的理论依据,音乐心理学与声乐心理学的概念分别是:音乐心理学是指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与心理学及音乐学有关,并涉及声学、生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声乐心理学是音乐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从心理反应、注意、意志、想象、情绪与情感、能力与记忆等诸多方面,揭示了歌唱与发声的内在艺术规律,从而为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提供心理方面的依据,并为广大学习声乐的学子找到科学的声乐学习方法提供帮助。 3儿童声乐学习的心理特点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儿童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 2.1心理状态概述

(一)定义:心理状态是在一段具体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的总的 特征2,如聚精会神、兴高采烈、漫不经心、萎靡不振等等,是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心理状态是由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歌唱者在演唱或练习一首乐曲时的心理状态受到他对这首歌的喜好程度以及自身情绪状态、身体状况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或放松愉快或紧张生硬等等各种各样的状态状况。 由此可见,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演唱歌曲,才能够发挥正常。 (二)心理状态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1、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受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没有客观世界就不可能有人类活动。所以,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以客观现实为基础的,没有客观现实就没有心理活动,心理活动具有客观性。例如:当一个人看到某种事物而头脑里闪现出另外一个人的音容笑貌,这就是“睹物思人’’,当一个人受到外界环境的触动,产生内心情感的波动这就是“触景生情"。“睹物"、“触景"反映的是客观现实,“思人~‘生情”则反映的是一种心理活动,这些现象形象的说明了心理活动的客观性。 2、心理活动的主观性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包括成年人、老人、儿童、他们都z 徐行效.声乐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251。 儿童声乐教学中良好心理状态的培养

浅谈幼儿歌唱教学的几点手法

浅谈幼儿歌唱教学的几点手法 黄嘉苗 摘要: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最基本、最通俗、最普及以及最易为幼儿所能理解音乐表现形式就是唱歌,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说,如果教师能在歌唱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幼儿的情感,就能使得幼儿很快地投入到音乐中,从而也能把自己对歌曲的体会与理解用音乐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也能展现出歌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美好画面。关键词:幼儿歌唱教学手法 教幼儿歌唱,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表达与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语言能力远不及成人的幼儿,相较于语言用歌唱的形式更能够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他们常常在高兴时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自己轻松愉悦的心情。但是,由于幼儿个体之间性格以及注意力等因素不同的原因。每到有唱歌活动时,有的幼儿会手舞足蹈的边唱边跳。而有的却表现出有一些被动,比如唱几句就开始分心,坐不住,注意力开始分散导致无法继续歌唱。从而导致此类幼儿逐渐失去对歌唱的兴趣,造成不良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老师来加以引导。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因材施教的今天,我们的歌唱教育要面向全体,也要注意到幼儿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到孩子们用心、用情并且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去。让他们唱出动听的歌曲,给孩子们带来欢乐愉悦的心情,从而健康向上地成长。那么,在现在教育氛围的引导下怎么使幼儿的歌唱水平能全面地提高呢?本人通过对幼儿歌唱教育的学习以及在湖南省军区幼儿园实习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具体的教学经验。 一、歌曲内容的选择 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歌唱,是学生最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最容易形成“润物细无声”审美功能并且能进入学生心灵、陶冶情操的教育手段。因此,选择适当的歌曲内容进行教学就显得尤为的重要。歌曲的选择应该尽量遵循既要表达明确的思想性又要与审美性统一起来的原则,因为音乐教学毕竟是要以音乐为依托,音乐内容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其重要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图谱的有效运用》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图谱的有效运用音乐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功效。幼儿受到年龄、生活经验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在音乐活动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即使参与也较被动。图谱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本文试从不同图谱在不同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和方法等阐述音乐教学中图谱的有效运用。 一、图谱教学在音乐活动中的意义 (一)、传统的音乐教学 传统的幼儿音乐教学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一是你教我唱,形式简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足;二是教师说教成分多,乐曲带给幼儿的体验不够充分,感受抽象,致使幼儿对乐曲的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理解乐曲。三是一些较难的节奏幼儿总是无法正确地掌握。 (二)、图谱的开发与运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和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在音乐教学中图谱的开发与应用存在以下问题: 1、未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 2、所有音乐素材无区别。 3、图谱的运用形式也相对简单。 (三)、图谱运用的有效性 1、运用图谱教学拓宽幼儿思维 在创设情境的环节运用图谱教学能拓宽幼儿对音乐的想象空间,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形象和音乐表现方式。情境创设不仅只是在组织教学

的环节,应该说课堂中处处都有情境的创设:比如在新课的导入、在学习歌曲、在音乐处理等方面,教师都可以有精心的处理,巧妙的设置。 2、运用图谱教学更深入地理解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它抽象难以捉摸。学唱歌曲过程中,幼儿在音的高低、强弱、长短、断连等演唱方面,经常难以达到歌曲的要求,有时做到了,一会又会忘记,需要老师的不时提醒。面对这样的困境,图谱教学可是帮了大忙。在清晰可视的图谱教学之下,幼儿记住了简单、容易记忆的形象的图谱,同时也记住了歌曲声音的表现方法,再也不用老师一再提醒了。 3、运用图谱教学进行教材二度创作 歌曲、音乐欣赏的创编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结合图谱,整合幼儿现阶段的学习需求和音乐基础,对教材有自己的分析和理解,能对教材进行新的处理,活用教材,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表现音乐。 三、图谱在不同音乐教学类型中的运用 (一)、不同图谱运用的适宜类型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研究经验中,总结出幼儿图谱有词图谱、句图谱和段图谱,不同的图谱适合什么教学方法以及在教学中注意的特点。 1、词图谱:以词为一个单位,分解歌曲内容,制作图谱,做成图标。这种图谱运用灵活,帮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2、句图谱:以一个乐句为一个单位,分解作品内容。这种图谱制作时要注意一个连续性和流动性。 3、段图谱:以一段乐曲为一个单位,分解作品内容,制作图谱。这

浅谈幼儿园语言有效教学

浅谈幼儿园语言有效教学 作者:李增梅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年第07期 美国教育家娜思夫人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从小播下良好学习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名言告诉我们,良好的语言习惯将让人终身受益。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幼儿语言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一项艰巨的任务。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幼儿语言的积极性 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口语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对教材分析透彻,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水平,找出重点难点,认真设计能促进幼儿口语发展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师不喜欢幼儿在课堂上“插嘴”,可幼儿个个都是可爱的个体,有思维、有愿望、有情感,课堂上处于认真听、积极思考过程中的幼儿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这“不由自主”恰恰就可能是幼儿思维的火花、灵感的火花。创造常常需要灵感,灵感是创造性飞跃的一种表现。教师的压制,就会熄灭幼儿创造的火花,扼杀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关注,就会点燃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因此,教师要容许幼儿“不由自主”地说,并给予足够的关注,允许幼儿自由地发表意见,适时地抓住幼儿灵感的火花,积极引导其创造性地表达。 二、创设良好语言环境,不断增强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环境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基础,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教师应充分分析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抓住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创设丰富的、有用的语言学习情境,给予适时有效的刺激,不断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满足幼儿的说话欲望,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 幼儿期是识记最快的时期。教师在带领幼儿投身大自然时应“遇物而教”,及时丰富相关的词汇。除了简单的物名外,还应教授幼儿学会正确地使用方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等。例如看见树,教师应告诉幼儿树的名称,要求他们说说数量、特点等,幼儿就会边发现、边讨论、边交往、边概括,思维在脑中“活”起来,久而久之,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语言能力就会显著提高。 2、创设轻松和谐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成为语言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应把幼儿看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站在幼儿的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的立场去指导他们的活动。在看图讲述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引导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看

浅谈声乐歌唱教学的基本方法

浅谈声乐歌唱教学的基本方法 声乐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其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歌唱作为一项音乐表演活动,是以自己身体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的,歌唱者既是“演奏员”又是“乐器”。像演奏其它乐器一样,“演奏员”要在演唱过程中,根据词曲的要求,不断地调整呼吸的强弱,声带的长短、厚薄,共鸣腔体的大小、长短,以达到不同的音高、音量、音色方面的要求。 如何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呢?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嗓音条件。但光有好嗓子是不够的,“玉不琢不成器”,必须经过严格科学地训练、刻苦勤奋地练习,才能获得美好的声音。 下面本人就歌唱的姿势、呼吸、语言、发声、共鸣等问题浅谈如下: 一、歌唱的姿势 声乐是以自己的有关器官作为“乐器”来进行演奏的,只有掌握正确的姿势,才能使歌唱器官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配合、协调动作。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歌唱时不仅用歌声表达歌曲的音乐意境和思想感情,还要通过形体动作来塑造形象、渲染气氛、深化表现,使歌声更加动人,而端庄的姿势正是形体和表演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那么,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怎样的呢? 1.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两眼平视前方; 2.双脚分开或一前一后站立,重心要稳定; 3.双肩略向后,上胸敞开,小腹微收; 4.面部要自然、生动,根据歌曲内容要富于表情; 5.不要用手、脚、头打拍子,捂耳朵或其他怪僻动作; 6.根据歌曲需要加入动作时,应简练、大方,恰到好处。 应从思想上认识掌握正确歌唱姿势的必要性,从练习开始时即有意识注意,以免形成不良习惯(如仰头、端肩、伸脖、挺肚、闭眼等)。只有在日常练习中注意姿势的正确、优美,才会有演唱时良好的台风。 二、歌唱的呼吸 呼吸是人体发声的动力,也是歌唱艺术的基础。发声方法正确与否,呼吸起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歌唱历史中,非常重视气息的重要作用,唐代段安节著《乐府杂录》中写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乃噫其词,即分

浅谈儿童声乐教学

浅谈儿童声乐教学 作者:黄堃日期:2010-05-31 19:10:18 声乐是一门摸不着,看不见,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受的艺术,是音乐艺术中最容易为儿童喜爱、接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形式。随着文化事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进展的日益深入,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了学习声乐的行列中。但是声乐学习的过程期是枯燥的、艰难的,怎样能使孩子学习声乐既轻松愉快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是众多声乐教师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们要追求的理想。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教学体会。 1. 感触教学法: 医学中有望,闻,问,切之说,在声乐教学中,也应有看,摸,说,听之说。 如,我告诉孩子歌唱时上大牙上抬,上口盖往上抬,可是小孩子,不知道哪是上大牙和上口盖在哪里,我就用一支筷子指着让孩子往上抬,这样孩子就非常明白了。在气息训练过程中,我说,气息的保持就像充了气的气球,不能松懈。可是他们怎能理解,于是就让孩子抚摸自己的肚皮和教师去抚摸孩子的肚皮, 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了。听,就是听孩子的声音,如果声音是从嘴巴里出来的就很白,告诉孩子歌唱的气流千万不要从嘴巴里露掉了,声音是从眼睛里出来的,好像要把眼睛穿透,这样声音的位置就高了。怎么叫“说”呢,我说,打开鼻腔就像一个空房子一样,自由的歌唱,如果鼻腔打不开就像蹲在桌子下面一样缩手缩脚伸展不开,歌唱就会没声音的。通过说,听,看,摸的教学,孩子的声乐进步快,有成效。 2.趣味教学法 在给孩子做发声训练时,a,o,e,I,u,v 的教学,是不可取的,也不现实,我用喊“妈妈”,叫“爸爸”或小狗“旺旺”等形象化的方法进行教学,当孩子难以张大嘴巴歌唱时,我就让孩子“啃苹果”,通过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教学效果甚佳。 3. 逐字教学法 学唱歌曲时,孩子对汉字咬的不准,位置也不高,有时还难以完成一句歌词,我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教唱,有时还把生母,韵母分开教,虽然教师累了,但是,给孩子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孩子学习声乐的信心,我就是再苦再累心里甜啊。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坚持不懈,孩子的声乐就会逐渐提高。 总之,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情的动作,表情,让孩子从听,看,说,唱,动等方面感受,领悟,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的愉快氛围中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 纵观我国古代教育,横观现代国内外教学,没有不重视美育不重视对儿童进行艺术素质培养的。而美术欣赏教育正是培育幼儿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尤其是引导儿童欣赏名画家的作品。可以让儿童从小就接触经典,与大师直接对话,这样儿童发展的起点高了,眼界开阔了,对美的知觉和选择也更敏感了,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儿童性情、情感、自信和语言。 美术欣赏涉及到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觉,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作品背后还必须涉猎到人类文明的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那么,该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呢?我想从选择和安排教育内容及活动的组织两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选择和安排适合学前儿童美术欣赏的内容 根据各种艺术理论的提示,并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我们感到大班儿童美术欣赏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可以按照以下几大块的思路来进行。 1、抽象性的作品。这些抽象画虽然既没有真实的物体,也没有具体的人物,有的只是各种线条、形状、颜色的不同组合,但这些由“有意味的形式”所构成的视觉品质,这些形式层面的东西恰恰最容易为儿童所理解、欣赏和接受。有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对抽象作品所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他们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直觉感受和把握、他们就作品所表达的意象和情感表现性方面所展开的丰富想象,很多时候是绝大多数成人,甚至包括实验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所不及的。其中的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从抽象作品本身的特点看,抽象作品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形式因素间接地传达意义的,而人对这些形式因素的感知和把握中具有很多的先天因素,如人天生具有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感因素的生理基础,及对某种色彩和形的敏感和偏好等。欣赏这些抽象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经验作为基础,有时甚至完全就是靠一种直觉相一致,还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第二,从儿童的认识特点看,虽然在面对抽象作品时儿童的确有容易被作品中具体的、为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所吸引的倾向,但这并不如某些理论所想像的那样,能说明儿童是更偏爱写实作品的,只要给儿童提供适当的材料,他们对抽象作品的兴趣至少不会弱于抽象作品。由于儿童缺少必要的知识背景,而且也较缺乏深入观察事物的能力,对抽象作品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就应该让他们听听、讲讲、动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音乐境界中。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育;培养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但是,如何掌握幼儿音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教育,是摆在幼儿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我深深感到发挥音乐教育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问题。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一)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 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会使幼儿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律、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在幼教活动中,如何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 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的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 如在音乐活动中,我让幼儿欣赏《小燕子》这首曲子,幼儿都说很好听,是小鸟飞来了,而且立刻做出了鸟飞的动作,而且动作优美,当幼儿男孩子在乱蹦乱跳时,有的女孩就会说:"不能这样,小燕子要飞的还漂亮的,要轻轻的";当我放到热情奔放的音乐时,幼儿个个扭头扭腰,跳起了欢快的动作,而且还在大声说笑,尽情发泄,就连平时不怎么言语的章婧尧、刘超等小朋友也在活动室中间蹦跳起来……。当幼儿听到《共产儿童团》的音乐时,立刻做出了解放军的动作,敬着军礼,很神气的走着。嘴里还不时的说着:"我是解放军"。虽然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是在他们的动作、表情中完全能感受到他们对音乐性质的理解和表

浅谈幼儿园教师的语言魅力

幼儿园教师的语言魅力浅论 ——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技能和语言策略 孙苗苗 摘要:在幼儿园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语言魅力就在于,它是架起与幼儿相互沟通的桥梁,也是幼儿进入知识海洋的一把钥匙。它能够在活动过程中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 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由于幼儿时期不识字或识字不多,教师的语言更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能是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和自己多年的实践形成的,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自如,并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作用的语言行为方式。幼儿教师语言技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活动、学习、情绪、情感的发展,关系到幼儿与教师的关系等。具体说,幼儿教师应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积极地指导与建议、愉快的表达和适时地鼓励等语言策略。那幼儿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语言策略呢? 首先,教师要时时刻刻用普通话教幼儿说话。因为在孩子眼里,你就是他的榜样,你的一言一语,他都会牢记心中,俗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三天。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在带中班时,有一个小朋友,由于家庭原因,在读了半个学期后转学了,那时他的普通话非常好,可一个月后,我在菜场碰到他,他的普通话里没有了卷舌音,说话的口气还怪怪的。我问他妈妈:“孩子的普通话怎么这样了?”“我离婚后,实在没时间照顾他,就放在私人托儿所,那个老师也是这个样的!”他妈妈无奈的说。唉,父母离婚,最苦的还是孩子,千万别耽误了孩子,毕竟孩子是最无辜的! 第二,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口齿清晰、鲜明、准确。教师的语言,应当如同珠落玉盘,清晰悦耳,一字一词不能含糊不清。语言的表意达情,首先要让

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规范和创新

浅谈幼儿园歌唱教学的规范和创新 2009-12-24 15:35:23 :椒江区中心幼儿园吴青青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教学研究多样化的今天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问题——教学规范问题,分析了教学规范与教学创新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以幼儿园的歌唱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规范和创新的实践探索成果,认为歌唱教学规范应该包括教学设计合理、教学准备充分、教学过程规范。同时提出一些创新性的实践措施:优化情景、设计有趣的游戏情节、渗透其他领域教学、巧用录音机等,认为这样可以使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更生动有效,更能促进幼儿歌唱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歌唱活动教学规范教学创新 在当今这个倡导素质教育、自主教育的新时代里,很多人听到教学“规范”一词就会把它和“死板”、“老土”联系在一起。大家容易出现片面的认识,认为教学规范就是把教师的思想给框得紧紧的,没有给教师创新的机会,只是按照死板的步骤组织教学,只会影响教学的有效实施。其实则不然,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学规范就是:幼儿园对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举止行为和教学方式提出要求和约束,或从正面作出明确的可参照的规范。良好的教学规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特别是在对新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纲要》就是我们幼儿教育总的规范指导,“《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面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1]“《纲要》是在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并充分吸收了世界范围内早期优秀思想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定的。”[2]可见,教学规范和教学创新是相融合的,教学规范是在一次次的改革、创新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本人所提出的歌唱教学规范正是把《纲要》进一步向局部的细化、向实践层面的转化。希望能结合教学案例,从个人的观点谈谈幼儿园歌唱教学规范,使我们的幼儿园歌唱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一、我们的歌唱教学中缺少规范 现在的幼儿园教学活动大多提倡综合教学,不分学科,因此很多教师就容易出现“半桶水”的现象,就是什么课都上但什么课都上不精;教育思想开放了,但只看重幼儿的自主学习,不重视教师如何去教,活动的重点容易偏差,总的来说就是不够重视教学的规范化。我们的歌唱教学同样存在这些问题: 幼儿园里一位教师要开展一个小班的歌唱活动《两只小小鸟》,请我帮忙指导,我欣然接受了。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活动中出现了很多常规性的教学问题:①活动进行了10分钟,教师还没开始唱歌,让人误以为是语言活动;

浅谈少儿声乐的教学与研究

浅谈少儿声乐的教学与研究 发表时间:2011-02-24T16:30:29.710Z 来源:《学园》2010年12月上期供稿作者:薛佳瑜 [导读] 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需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歌唱的同学们的兴趣与能力。 薛佳瑜山西大学音乐学院 【摘要】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形式,需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歌唱的同学们的兴趣与能力。声乐教学要求学者从一个较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表达声音,通过声音的变化、对比等手段更好地传达美,最终使歌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词】少儿声乐教学兴趣情感发声训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12-0038-02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期,孩子们往往喜欢用歌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最直接、最真实的感受。他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带着颗颗童心,对歌唱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少儿声乐是针对孩童时期的嗓音条件、歌曲表现、情感表达等全方面的素质进行的一种科学的声乐教学形式。 少儿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来激发、挖掘、培养热爱歌唱的孩子的自身潜质与兴趣。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追求学生气息和发声的准确性,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素质。声乐要求我们以一个高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声音,以声音的各种变化来传达美与情感,最终使歌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完美地展示音乐魅力。因此,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打下坚实的声乐基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是少儿声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几岁开始学习声乐最适宜 4~6 岁的孩子,喉头和声带是成人的一半或一半不到,胸腔小,呼吸浅,多用的是头腔共鸣,因此声音特点是清脆、甜美而明亮。那么,如此稚嫩的嗓音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最好能够自然发展,让孩子多欣赏和学唱各种形式的儿歌作品,培养孩子的乐感,同时,在表现音乐时,简单的肢体动作的诠释和配合在少儿声乐的训练中尤为重要。 儿童从7 岁开始学习声乐是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可以独立学习发声技巧,可以基本控制好自身的歌唱器官,同时对声音有一定的辨别力,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表现歌曲的能力,有利于少儿长时间的持续声乐歌唱的学习。 二歌唱训练中的重要三阶段 1.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若对所从事的活动有兴趣,活动就会成为一种能够使少儿积极主动参与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其实,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还是比较高的,那么维持孩子这样的状态并进一步提高这种状态,是为下一步的歌唱训练做充分、必要准备的前提。歌唱训练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在训练之前,先制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饱满的热情进入歌唱状态,并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加以表扬,及时激励,使学生始终维持高涨的演唱情绪。唱、演、欣赏各个方面同时进行,使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不断扩宽,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2.科学的发声训练 由于少儿对事物的理解没有概念性,控制身体各歌唱器官的协调能力更是相对弱一些,因此针对少儿的声乐训练,以对生活中的事物的感知和丰富的想象力来加强各歌唱器官的协调配合更为恰当。针对歌唱呼吸、放松喉部、咬字吐字以及歌唱表现能力等进行单项练习,学生会有更深刻的概念性,在歌唱中可以有效地协调配合歌唱器官,保留住儿童明亮、自然的音色,在高、低音区达到声音、位置的完美统一。 (1)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并不懂得如何去正确地运用气息。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常遇的一些例子,如吹蜡烛、打哈欠等状态,让学生进行亲身体会,从而陈述自己呼吸时身体器官的变化特征,用这种亲自体会的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形象地解释了呼吸的原理。 (2)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其实是一种艺术化了的说话。儿童歌曲大体分为两大类,欢快的和抒情的。我们常说,唱歌咬字要做到字正腔圆,听众才能轻松舒服地听懂歌曲的内容。那么,在表现两种不同类型的歌曲时咬字吐字也略有区别。在演唱欢快类歌曲时,对歌曲中的每个字,声母首先要保证快速准确,并马上与韵母结合唱出字的韵母。无论是单韵母的拖腔,还是复韵母的拼合运腔及字尾的归韵、收声,唇、舌、喉、腭的动作都非常轻巧、灵活的配合,并必须要用“心”读字,这样便可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演唱抒情类的歌曲时,曲调慢而有序,咬字需把韵头、韵腹、韵尾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会导致出现沉重的鼻音,应在快唱完一个字的韵尾时,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使整首歌曲更加感染人。 (3)喉部打开练习:在歌唱中喉部要求保持打开状态,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生活细节可以辅助找到这一感觉:当口中含口水想说话时,喉咙的状态就是开着的;人一边打哈欠一边说话时喉头也是开的状态等等,让学生自己亲自做做就能体会这种感觉了。 (4)面部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始终保持面部机能的自然放松状态。歌唱中易出现的下巴僵硬、不会微笑等问题,都会影响歌唱声音的正常发挥。一般说来,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通常处于比较理想的位置。当笑肌抬起时,口腔内硬颚和软腭随之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会自然打开,这是最理想的歌唱状态。歌唱的初学期,应该建议学生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自己的面部状态是否自然放松、是否协调美观。 3.歌唱情感与表现力的培养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它不具有像形状、色彩等的可视性特征,因此,它需要对审美知识进行不断的获取,对审美经验进行不断的积累,才能具备深刻的审美理解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新歌时,首先应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所表达的内涵以及针对不同的内容运用什么样的声音和情感表达等,给出相应的引导。歌曲中的一些力度、速度、强弱等记号都可以帮助理解和表达音乐形象。孩子们的歌声是纯真的,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同时,音乐对人情感的影响比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更为强烈、更能立竿见影。让学生从小就对美的事物有自己的鉴赏力和判断力尤为关键。在教师帮助理解音乐语言的同时,视听的结合,如对美术作品以及文学作品的同时加强,可以促使儿童情感对音乐更快、更准确地产生共鸣。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表演艺术,发声技巧是歌唱的基础,而歌唱的最终目的是要用美妙的声音把歌曲的内涵、情感表达出来,使歌唱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