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

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

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

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

1.学习的动机(如:设置疑问、情境导入等)

一、激发动机

2.合作的动机(教会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展开,如设置“组织者”“计时员”

“控音员”“纪检员”“记录员”,设计组织的形式等)

二、呈现学习目标(要把以往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1. 注意区别“目标”与“目的”

2.目标要精当,即符合学情,能完成且有效,要尽力避免大而空、多而杂,无法实现或评估。

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条件:先有预习、反馈,才有可能精讲;先有目标引领、学法指导才可能进行合作学

习。

任务引领

2.合作学习的方式与程序组内分工

先进行组内成员的自主学习、再交流合作

四、展示与评价(师生互动研讨、归纳拓展、训练提升)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 1、倾听他人发言: ①听取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 ②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思考,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 ③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嘴打断,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来; ④听人发言如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用礼貌用语,如“是否请你”或“你是不是可以”; ⑤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 2、讨论问题: ①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 ②谈看法要有依据,能说清理由; ③语言表达力求清楚明白; ④别人提出疑问时,要耐心解释,态度友好。 3、互帮互助: ①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对被帮助同学不说讽刺、嘲笑、挖苦一类的话,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 ②帮助同学时,要向同学说清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可以向同学请教自己不懂不会的地方,接受帮助后,要表示感谢。 4、反思与质疑:

①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 ②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肯定与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正确看法; ③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或看法。 5、自律自控: ①服从组长安排; ②小组讨论时,有序发言,声音要适当,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不讲与学习无关的内容; ③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但应到课后再跟老师和同学交换意见。 6、小组讨论的要求: ⑴、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4人或5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记录下来,班级讨论。 ⑵、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 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一帮一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二完小聂春雨9月28日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强调应重视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教学活动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合作小组的建立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好的合作学习小组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同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通过学生的讨论,在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可以四人一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是小组长,主持小组讨论,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学习进程,带头示范;二是记录员,记录小组内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意见。三是报告员,搜集组内意见,组织语言,然后向全班做汇报。四是检查员,检查、督促、确认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负责观察组员合作技巧,发言是否积极,声音是不是太大了,谁没有参加讨论,有没有利用礼貌用语等。小组分工明确,积极性高,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技巧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月学生要对自己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然后找出不足,发扬优点。每个月学生都要互换身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合作技能。 二、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2、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3、要注意宁少勿滥,抓住契机。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抓住合作的时机,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合作学习。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目标下,选择了不同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1、预习合作。 学生预习,可以淡化教学难点,减轻课堂教学负担。小组合作预习,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小组合作预习习惯,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困惑。教师及时检查预习效果,表扬预习较好的小组。这样,课堂学习师生双方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并能在一种融洽的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2、朗读合作。

浅谈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浅谈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通常把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统称为“结果”,而“过程”则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感受、体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深化。如何正确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呢? 一、结果应通过恰当的过程来获得 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所谓重结果就是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及教学的结果,关注的是知识的记忆,往往只是对结果反复强调,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制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所以传统的教法,基本上属于一种知识灌输性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现状,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学生继承人类已经获知的所有知识。因此,如果不让学生关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和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必然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淘汰。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之一突出了出来。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掌握与内化。课堂中,我们必须把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观察,去发现,去探讨。通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学生不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获得相应的技能,并且能使学生对结果理解的更清晰,也能体验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应得出一定的结果 “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过程才是真正重要的”。这是新课改中产生的错误认识。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转变以前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含义,极端地认为,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就不需要注意学生获取知识与否,获取的程度如何,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于是出现了“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等只求“表面热闹”的教学,突出了过程而忽视了结果,让学生“动了却没有懂”热热闹闹,却无收获。长此以往,学生会变得肤浅、浮躁,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的初衷的。 重过程但不能以牺牲结果为代价。过程产生结果,而结果同时又催生了新的过程。如果学生只知道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必然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课堂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要义,而素质既包括了能力也包括知识。另一方面,基本的知识是形成逻辑思考的前提和基础,而低一级的知识更是高一级过程的催化剂,因此,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缺失。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合作性学习常用的五种基本方法 进行合作性学习,常用的五种基本方法是: 一、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在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中,学生被分成4人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种族等方面具有异质性,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学习,使所有的学生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的学生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允许他们互相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学生们达到或超过他们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记分,然后将小组成员的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得到其他形式的奖励。 二、小组游戏竞赛法它运用了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一样的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每周一次的竞赛代替了测验。在竞赛中,学生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学生在三人组成的“竞赛桌”旁边进行竞赛,竞争对手是过去在学业成绩方面有相似记录的学生。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它依据每次竞赛中学生的成绩对学生竞赛桌的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调整,使竞争趋于公平。 三、切块拼接法这一方法,首先将学生安排在由6个人构成的小组中,学习事先就已经分割成片段的学习材料,然后将各个小组中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要学习的那部分内容,直至掌握。接着学生分别返回各自的小组,把自己所学的内容轮流教给他们的组员。切块拼接法的优点表现在:每个学生除了自己已掌握的那部分内容外,还可以通过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讲解获取更多的知识,因而他们具有彼此支持的动机并表现出对彼此作业的兴趣。在这种方法中,与小组游戏竞赛法和小组成绩分工法一样,学生在5人或6人的小组中进行学习,代之以分配给每个学生一部分学习材料。但每个学生都要就某个部分学到精熟成为专家。学习同一部分内容的学生汇集在“专家组”中展开讨论,然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中将其所学的教给他们的小组成员。然后各自参加测验,用小组成绩分工法的记分方法来计算小组得分,达到预定标准的小组获得认可。 四、共学式这是约翰兄弟研究开发的一种合作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4人或5人的异质小组中学习指定的作业单。小组共交一份作业,依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和奖励。共学式强调学生共同学习前的小组组建活动和对小组内部成员活动情况的定期讨论。 五、小组调查法。学生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这一方法中,学习小组一般2-6人组成,在从整个班级都学习的单元中选一个子课题之后,各个小组再将子课题分割成个人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并开展必须的活动以准备小组报告。最后,每个小组做介绍或展览,以向全班同学交流他们的发现。 基本模式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体验-感悟-反思 体验: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始终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让学生装有自己的时间、窨去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探究、经历,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自身举例、现身说法等来调动自己的主体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等体验学习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在体验中用。 感悟:提倡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鼓励学生对知识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步骤与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量化实施细则与方案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组织教学,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 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同时减轻学生负担,实现我要学,我愿学,进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 习目标达成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 1.科学合理的划分小组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长期顺利进行的基础, 小组的划分以班主任为主,任课教师为辅,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业成绩、认知基础、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个性特点、心理素质、兴趣爱好、性别搭配、交往能力、人际关系等,重点按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行合理分组。可以老师指定也可以自荐自选或民主决定,总之要保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并能有助于小组内部的 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每个小组 6 人,按综合能力推选出组长一名,负责作 业和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纪律和卫生。 6 名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分别编号:1号、2 号、3号、4 号、5号、6 号。这种组合保证了各小组力量均衡竞争激烈。 2.充分组长管理带动作用建立学习小组后,组长要为每一位小组成员明确责任,要突出 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 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 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组长是小组的第一责任人,他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内容以及不同的学科特点定期对小组成员分配任务提出要求,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给予明确的定位。 3.学习小组合作的评价:公平公正的评价奖励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 节。评价奖励运用恰当,能充分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评价奖励的方式很多,在此主要讲一下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教师有效地 评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碰撞、对接进而升华的较高境界。 三、课堂评价的原则与评价细则 1.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把握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①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②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 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③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2.课堂学习小组量化评分细则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

一、背景资料: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养成健康的人格,以“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为主题,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青少年“朋辈”互助的小组。 小组名称:帝国大厦 聚会日期:2013/11/26 上午第3、4节课(共60分钟) 次数:第二次 地点:C609 出席人数:6人 二、本次小组目标:建立良好的小组关系,增强小组的了解与沟通。 三、小组前的准备工作 物资:彩笔,白纸,剪刀,气球,手机 场地:教室C609 人员安排:主带郭薇,记录员熊颖 四、小组过程 1.热身运动(3分钟) 过程:首先大家围成一个圈,由工作员示范及引导热身运动动作,组员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会互相之间纠正动作,组员的兴致都很高。即达到了使组员全身放松放下戒备,又做到的他们之间的交流。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工作员最开始比较不熟悉动作,之后有组员的带动气氛就好多了,期间有的组员会不知道动作,工作员会主动教学,总体小组的气氛不错。 2.制作卡片(7分钟) 过程:最开始由工作员讲解关于制作卡片的内容,然后分组由两人一组,发放彩笔白纸剪刀。最开始各组组员的兴致不高,懒于动手,经过工作员的引导和参与,慢慢的各个组的组员都慢慢动手制作卡片。特别是谭灵与邹密那一组交流通畅,并且能够与其他组的组员交流分享制作的卡片,但是期间也有人耍手机。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在最开始工作员见大家的兴趣不高,就介入其中鼓励大家,让大家提高兴趣。工作员尽量在让整个组的气氛不太冷,会介入每组中去与组员交谈。 3.分享卡片内容(10分钟) 过程:首先,由陈鸿宇和陈霖这一组进行介绍他们制作的卡片的内容和寓意,并给大家分享他们对于成长和梦想的看法;然后是邹密和谭灵这一组介绍,他们这一组制作了一个飞翔的风筝的样子,以突出他们对于青春梦想的憧憬与展望,对此组员都十分有感触;最后 是由郑佳和周旋一组,他们制作了一个彩虹的卡片,再由周旋介绍他们制作这个卡片的含义。大家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其中。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这个环节工作员的介入比较少,因为大家都十分有想法和见解。工作员感觉也十分轻松愉快的度过这个环节。 4.镜子中的别人(15分钟) 过程:由其余5人来出题,剩下的一人来表演,这样依次轮流每人一次机会,需要放音乐。在音乐声中游戏开始,首先由工作员示范表演,然后再由组员依次表演。最开始大家都比较羞涩和放不开,但是大家渐入佳境,小组气氛也渐渐的高涨。工作员见大家的兴趣都挺好的就又加了一轮游戏并小小的做出了改变,两人一组一人猜一人表演。组员的表现都十分积极,整体的气氛都很好。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这次活动中工作员和观察员都有参与其中,也十分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方案

鹤伴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根据邹平县2014年教学视导反馈中提到学校要研究“课堂教学创新,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学习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实效性。学校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抓落实,抓深化,抓学习,提成绩,在课堂教学上全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以“鼓励冒尖,整体推进”原则,发挥优等生的带头作用,树立了中等生和后进生的信心,形成“让每一个学生进步”的教学氛围。 二、参与对象 全科全员参与,以级部为单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校制定校级方案,级部制定级部方案,班主任协同任课教师制定学科方案。 三、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体系及环节 (一)小组的建立 1.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根据本班人数,每个小组4人或5人。依据学习基础,每组有一名优等生,两名(或三名)中等生,一名(或两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座位的摆放,班级自主设计,一二年级提倡并桌摆放,高年级提倡并桌摆放的形式。 2.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还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开展有效的学习。同时,组长又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4人(或5人)小组内,除了组长外,还设置一名副组长,一名(或两名)发言人,一名纪律委员。组内分工落实后,要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3.分组、计分、奖惩 在此借鉴天津北辰区普育学校小组合作。分组的方法: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按语文数学或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总成绩的排名依次分为ABCD,每组级别的学生坐的位置是固定的,老师一看位置便知道他学习的等级,每次上课前在黑板一侧标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小组。如何计分:为了让学生优帮差,计分的规则为:A同学0.1,B同学0.2,C同学0.3,D同学0.4,总分为1分,这样计分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第二次) 一、背景资料:引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养成健康的人格,以“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 成长”为主题,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开展青少年“朋辈”互助的小组。 小组名称:帝国大厦 聚会日期:2013/11/26 上午第3、4节课(共60分钟) 次数:第二次 地点:C609 出席人数:6人 二、本次小组目标:建立良好的小组关系,增强小组的了解与沟通。 三、小组前的准备工作 物资:彩笔,白纸,剪刀,气球,手机 场地:教室C609 人员安排:主带郭薇,记录员熊颖 四、小组过程 1.热身运动(3分钟) 过程:首先大家围成一个圈,由工作员示范及引导热身运动动作,组员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会互相之间纠正动作,组员的兴致都很高。即达到了使组员全身放松放下戒备,又做到的他们之间的交流。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工作员最开始比较不熟悉动作,之后有组员的带动气氛就好多了,期间有的组员会不知道动作,工作员会主动教学,总体小组的气氛不错。 2.制作卡片(7分钟) 过程:最开始由工作员讲解关于制作卡片的内容,然后分组由两人一组,发放彩笔白纸剪刀。最开始各组组员的兴致不高,懒于动手,经过工作员的引导和参与,慢慢的各个组的组员都慢慢动手制作卡片。特别是谭灵与邹密那一组交流通畅,并且能够与其他组的组员交流分享制作的卡片,但是期间也有人耍手机。 工作员介入技巧分析/工作员感受:在最开始工作员见大家的兴趣不高,就介入其中鼓励大家,让大家提高兴趣。工作员尽量在让整个组的气氛不太冷,会介入每组中去与组员交谈。 3.分享卡片内容(10分钟) 过程:首先,由陈鸿宇和陈霖这一组进行介绍他们制作的卡片的内容和寓意,并给大家分享他们对于成长和梦想的看法;然后是邹密和谭灵这一组介绍,他们这一组制作了一个

小组合作学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伦学冬小组合作学习应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种常见的课堂学习方式,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与考核,激励每位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纠正学习方式、落实学习的效果。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小组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原则。 也就是小组评价由谁来操作。整个教学过程中参与的主体无非是教师、学生以及由学生组成的小组。在进行小组评价时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评价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评价的作用,是评价的组织者、指导者、裁判者。教师在上课前应该制定好小组评价的流程,各环节评价的标准,奖励方式、学生互相评价的办法等。在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小组评价的有关办法,做好裁判。 教师一个人不可能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所以课堂小组评价的实施主体应该是学生,最常用的方式是学生之间的互评。下面以数学做完习题的评价说明学生互评的在课堂中的应用:学生做完习题后,由本组的组长或某一成员对黑板展示结果进行评价,其他同学的做题结果由本组成员之间互相批阅,并由参与评价的学生在小组评价表上积累分数,这是同组组员之间的互评与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关键在于学生进行真实评价的自觉性,教师要有意识到培养与教育;为了增加小组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由各小组交换评价,如“循环制”,一组给二组,二组给三组,以此类推循环交换评价。

王杰平小组合作学习应经成为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种常见的课堂学习方式,为了促进合作学习的效果,对小组整体的评价与考核,激励每位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纠正学习方式、落实学习的效果。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小组评价的标准要符合教学目标,明确、公正、公开原则。 小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既要依据教学目标,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课堂上学生讲解的评价标准,首先要讲的正确得一定分数,讲解的效果(如讲解语言的条理性、是否面对全体同学等)如何也要纳入评价。为了激励其他学生认真听讲,对听讲的效果可以进行抽查提问,被问住的学生要扣分。 小组评价的标准要尽量公正,不公正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要做到绝对公正也不现实,有时为了公正会引起学生的争论,弄得教师无法评判,耽误教学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这时教师要果断裁判,不必要为了绝对公正而争论不休。 为了使小组评价成为一种常态,评价标准要尽量保持其一贯性,使学生熟悉评价标准,而不用每次都说,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评价的效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郭元祥 作为一种实践取向和经验取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比其他任何形式的课程都注重过程的教育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反映了一种“实践哲学”或“过程哲学”。因此,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我在课程改革实验区调查发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存在着过于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价值”的现象。在实施中强调过程是否就意味着对结果的忽视?强调过程是否仅仅注重活动形式?应该引导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结果?究竟如何处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需要思考的基本问题。 一、关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强调过程的教育价值的课程,可以说,没有了实践活动过程,也就没有了这门课程本身,其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便不复存在了。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为什么要关注过程?“关注过程” 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去关注过程?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在过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是针对长期以来单一的学科教育或知识教育的局限性而设计的一门面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在实践中自主地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问题解决,获得丰富的经验,体验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及个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种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这种发展空间和机会是开放的,是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才能把握的。在开放的发展空间和实践机会中,儿童会发现他们在书本中难以发现的无数生动的事件,经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遭遇的无数现实情境,获得书本上几乎不能获得的真实体验、经验和感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儿童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我实践故我在”。看看孩子们在实践中的感受,我们就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价值就在过程中。(学生活动日记略) 在儿童的实践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成败的体验,知道了做任何事情事先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那些冷嘲热讽甚至对孩子们人格的侮辱几乎是切实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每所小学的孩子们都遭遇过的。正式这些遭遇,引起了孩子们对理解、尊重、合作的认识和感悟。如果离开了具体的活动情景和真实的活动过程,这些认识、体会和感悟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获得的。成功的喜悦也罢,失败的教 训也罢,几乎都发生于过程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什么?可以简要地说,过程就是目标,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得到核心要素。儿童经历了完整的活动过程,一系列的目标和价值伴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得以生成。由于小学生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价值可能比具体结果更有意义。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价值 我们不能期望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哪些具有创新价值的技术或知识,但完全可以通

辩论过程与结果哪个更重要精编版

辩论过程与结果哪个更 重要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诸葛亮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虽然蜀国未能得到天下,但是他们谱写了历史,成就了千古英名. 要注意通过结果反思与进步。这个问题其实根本不是选择题,当你看重一个结果时,你必然会在过程中努力,从而得到收益,当你关注了过程,态度够认真,你也必定会的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哦。而就在这样无法分离的联系中,可以实现自己的自我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对方辩友陈词时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的情绪起伏都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你在陈述的过程中实现了作为一个辩手吐气如兰的辩才,展示了一个青年昂扬的风采,也向在座的各位传递着这样一个明确的信息:那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也与你侃侃而谈的观点相悖。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更高的需求,对自身能力的实现有着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自我实现。现代汉语大词典里对过程和结果是这样解释的,过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序,结果是一定阶段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后状态。人的自我实现是一个最终结果,可是完成这一个结果的过程却是充满了酸甜苦辣的漫长过程,因此我方认为:人的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理由有三:其一,过程是结果的必要条件,过程是自我实现的必经之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计小流无以成江河;一个“积”字道尽了过程对结果不可忽略的影响!我们知道,人的自我实现是一个人对自身期望取得结果的预期目标,而决定这个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的是一个人成长各个阶段的过程而非那一个个零散的毫无联系的结果。 其二,人的自我实现本身含义决定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马斯洛的理论当中,对自我的定义是一种扩大的、超越个体范围的,超越动机的。我们不难想

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小组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求 小组工作过程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小组筹备期(工作准备)、小组初期(开始)、小组中期(中期转折)、小组后期(后期成熟)和小组结束期。 小组筹备期(工作准备阶段):小组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工作者对组成小组所进行的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工作阶段。 组员的特征:此时的组员包括两种,即已经明确希望进入小组的人和潜在的成员。成员有的清楚自己的问题和需要,有的不清楚,需要通过评估来明确。 社工介入的焦点:这个阶段的关键工作在于对组员的真实需求进行评估,以明确小组目标,选择小组成员和小组类型,进行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工作者的任务 1、明确工作目标 在了解成员真实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小组工作目标。小组工作的目标可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目标是指组员希望参与小组中能够达到个人目标的基础要求,是宏观的、广义的和原则性的目标,而不是具体的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 具体目标围绕小组工作的总目标,主要包括沟通目标、过程目标、实质目标(或问题目标)和需求目标四部分。 沟通目标是促进组员之间相互理解、接纳从而实现互动和分享的重要环节。 实质目标或问题目标,是小组工作能够解决的问题及其具体范围。 过程目标是指在小组各个阶段的分目标。因为过程是动态的,因此,过程目标也是发展变化的,是随着不同阶段的问题产生的。

需求目标是遵循个别化原则、针对每个小组组员的具体需求而设计的任务。 2、制定工作方案 3、选择组员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招募那些可能成为特定类型工作小组的成员:

(1) 主动向本机构寻求帮助的某些人员; (2) 已由本机构服务的某些对象; (3) 其他机构转介来的特定服务对象; (4) 通过互联网、社区宣传栏等载体得知信息而主动报名的某些人员; (5) 社区居民向本机构介绍的某个人员。 在招募组员之后,还要进行遴选和评估,最后确定组员。 4、申报并协调资源 向所属的服务机构提出申请,递交工作方案,争取批准和资源支持,也可以向有关社区或者赞助机构争取资源支持,寻求赞助机构特别是企业的支持时,需要了解其可能给小组工作带来的某些的影响和限制。 5、小组的规模与工作时间 影响小组大小规模的因素: 小组目标小组类型探讨问题的性质组员的成熟度工作者的经验有无协同领导者 小组人数:多数同意3-50人;5人小组适合讨论;8人小组最容易完成任务;超过25人,成员之间的紧密性明显降低 小组工作的时间 (1) 工作的持续时间 (2) 小组聚会的频率 (3) 每次活动时间的长短 (4) 小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合作学习的基本概要

第一章合作学习的基本概要 1 合作学习的历史背景 早在2000 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非常强调学习中的合作,提出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合作学习的教育思想。再比如“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学生可以学到知识,取得进步,而且教师自己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得到 提高。“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就是要博学多问,通过积极的独自 思考与合作讨论,明辨问题实质,并落实在行动中。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也说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互相交流研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学记》作为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其中谈到“三年视敬业乐群”,对学生第三年的考查重在看其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是否能结交学友并和睦相处,相互研习得益。“相观而善之谓摩”,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 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也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自为之,不若与人为之;与少为之,不若与众为之,此不易之理也”,“与众人焉共进乎仁,则其浸灌熏陶之厚,规 切磨砺之益,吾知其与独为之大不侔矣”。跟他人共同切磋,互相促进,与自己单独学习, 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教导了别人的人,就是教导了自己。”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反复这样强调, “假如任何事情他只听到或读到一次,它在一个月之内就会逃出他的记忆,但是假如他把它 教给别人,它便变成了他身上的一部分,如同他的手指一样,除了死亡以外,他不相信有 什么事情能够把它夺去。”“学生担负起教师的职务,他的心情就会格外热切,就会格外爱好学习,同时他在许多人面前讲解一件事情的时候,便会养成一种镇定的习惯,这对他一生一世都 有极大的用处。” 到了l 8 世纪初叶,英国牧师兰喀斯特运用了“导生制”,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一做法在英国得到了 广泛的支持和普遍运用。“导生制”其实就是早期的合作学习。 后来,兰喀斯特学校在美国成立,“导生制”又在美国得到迅速传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可以一边当学生,一边当老师,“即知即传”,把学到的知识随时传给周围的同伴,“既要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自了”。当学生在努力给别人阐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大脑是在积极思考的,是在努力把知识构建得更加系统和逻辑.并尽量用清楚的语言让别人明白。 王坦是国内较早研究合作学习理论的专家之一。1993 年他主持了山东省“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著有《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合作教学导论》等理论著作,填补了国内系统研究合作学习理论方面的 空白。他说,合作教学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 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 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他系统地 研究和介绍了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做法,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重大 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8 次课程改革,其核心都是一直逐步推进着教学活动重心的转移,强调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独立 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以学为乐。倡导通过创设愉快合作的学 习情境、友爱融洽的活动情境和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诱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从 而实现认知层面的“会学”与情感层面的“乐学”的有机统一,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主 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总结篇1 1、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满堂灌和一本书一支笔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模式。而小组合作课堂讨论探究模式的教学恰恰能够发挥这样的效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的讨论探究互帮互助中既帮别人解决了问题,也被别的同学帮助解决了问题,而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班级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 2、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同组成员之间交流非常频繁,非常和谐,而在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活动思维空

间,而且每一个同学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了锻炼,我觉得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才能够真正实现使班级的每一个成员都不掉队。 3、教师在小组合作自由探究的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首先教师在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精心设计,设计富有创意的探究,使合作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其次在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其中,做好宏观调控,并且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反馈、落实;最后教师还要根据问题难度的不同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适时地改变学生小组讨论的具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总结篇2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在教学步骤上有很多共同性,如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小结、巩固练习等;但也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下面仅就特殊性方面谈几点看法: 1.分配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纳税》

过程与结果

过程比结果重要 这是很久以前的一个例子了:一位优秀的化学老师所任教的一个班的学生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非常好的成绩,全班化学学科的平均分达到90多分,而满分是100分。学生们大多考上了重点院校。1年之后,学生纷纷回母校看望这位老师。老师突发奇想,把1年前高考的化学试卷重新拿出来,让非化学专业的他的学生们重新做一遍。结果出来了,同样这些学生,1年前平均分是90多分,而1年后平均分只有15分左右,而这15分基本上是跟化学思想方法有关的内容。 不能说这个老师不优秀,不能说这些学生不优秀,也不能说这个事情很偶然,相反,这个例子太有代表性了!如果我们在另外的地方,换作另外的学科,同样来做一个实验,很可能会得到类似的结果。而这个结果,虽然很让人震惊,但是细细想来,也在情理之中,是可以预料到的。不信你去问问那些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的白领,问他们还记不记得高中时学过的数学公式,比如说三角函数的一些公式等等。结果我想大家都应该能够猜出来,除非此人大学读的是数学系,否则这些公式他肯定基本忘光了。 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学,我们教给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按照这个化学老师做的实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知识,85%一年之后就忘得差不多了,只有15%是仍然记住的。而这15%的内容,不是单纯的知识点,而是思想方法。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花费大量时间灌输给学生的内容、学生现在花大量时间反复操练的题目、反复背诵的知识点,对学生的长远来说,可能毫无用处。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在进行着如此低效率的教学,只是因为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首先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是首先要通过高考。这是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反过来我们从学生自己学习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 有一幅有趣的漫画:爷爷问他的孙子,你知道米是从哪里来的吗?孩子指指装米的坛子说,米是从那里来的。爷爷啼笑皆非。在孩子的生活经验中,坛子就是出米的地方,而不知道米是从稻来的。一个大城市里的小学生到了农村一段时间之后,回来感慨地说,原来米是从田里长出来的。也许我们觉得好笑,但是这个小学生的感慨的确是发自内心的,当他只看到米这个结果,而从来没有体验过育种、插秧、灌溉、锄草、施肥、收割、晒干、脱粒等一整套工序过程,不知道这些工序的前因后果,他当然不会无师自通,知道“米是从田里长出来的”!而当我们总是只把知识的成果拿给学生,而不让学生看到知识产生的过程,我们的学生就很有可能认为,知识就是从书本上来的。这个不是笑话,是悲剧。 在知识、信息发展缓慢的年代,也许我们对于知识、结果的学习还沾沾自喜:牛顿花1、2年时间推导出来的二项式定理,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只用1、2个小时就学会了。难道我们也让学生用一两年的时间去推导二项式定理吗?这个反问是有力的,也说明了知识的学习并非完全没有必要。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知识增加和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仅仅依靠知识的传授,就指望学生能应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困难越来越大。据称,现在全社会每4年有75%的知识被更新,也就是说一名大学生4年大学毕业之后,他所学的大部分知识将很快一点没有用处。因此,那些我们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和结果即使仍然固执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而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被我们忘记,可能也已经被不断发展的社会所淘汰,没什么意义了。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知识是从哪儿来的?知识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书本上来的,更不是老师讲出来的。知识是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产生、发展、变化、更新的过程的。我们学习知识固然重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在掌握学习知识方法的同时逐渐培养学 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一名老师的教学,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即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一般的老师,只要专业基础没什么问题,不要讲错、讲漏,基本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这个境界完成的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道理人人都会讲,但是要讲清楚、讲透、讲的吸引学生,这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能够做到的。我们现在的教学,绝大部分还停留在第一个境界,所谓好的老师,也就是谁更会讲,谁讲得更精彩而已。不信,去看看我们的公开课,你自然会得出这个结论。第二个境界是教给学生

小组工作基础理论

小组工作基础理论1——镜中自我理论 理论产生背景: 该理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和G.H.米德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一术语指称美国许多学者诸如C.H.库利、米德、J.杜威、W.I.托马斯、W.詹姆斯、R.E.帕克、F.W.兹纳尼茨基等人的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一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心理分析理论、现象学社会学、民俗学方法论、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具有某些相容性。 代表人物:库利 查尔斯?霍顿?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 1864—1929)是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因其自我概念,即“镜像自我”而为社会心理学家广为知晓。他与其父性情完全不他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父亲是著名的法官,也是密执安大学法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同,天生羞怯,不爱交际。起先学习工程学,毕业后转而学习经济学。1894年获得经济学和社会学博士学位,并在密执安大学度过期术生涯。1907年获得教授职位,1918年被选为美国社会学会主席,该学会是他在1905年帮助建立的。库利理论研究的重点是探讨个人如何社会化,并贯穿于他的三部极具份量的著作——《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社会组织》(1909)和《社会过程》(1918)之中。库利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既是他潜心钻研撰写的首部重要著作,也是他的整个学术思想的精髓所在。从中我们发现了它对杜威(John Dewey)的思想影响,对帕克(Robert E. Park) 的深刻启迪,对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的学术助益;也找到了后来的互动论、戏剧论、符号学和自我传播论、人际传播论思想的直接源头。 理论内容: (1) 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发展的各种过程的复合体。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在社会这个庞大的互动组织中,它的任何一部分的变化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这个有机体所有的其他部分。人与社会并不是对立或割裂开的。 (2)镜中自我 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发现了我们的自我。我们根据镜子里的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意或不满意的心情。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认识。 (3)首属小组 库利首次正式提出并使用了首属小组这个概念,它是指那些亲密的、面对面的交往以及有直接互动和合作的小组。这些小组主要包括家庭、邻里以及儿童游戏伙伴。首属小组是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影响最深远的小组,很多积极的品质和消极的品质都是在首属小组获得并强化的。 镜中自我理论对小组的启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