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理念

新农村建设,规划是龙头。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生态、环境、农业、建筑、科技和管理等诸多领域,是一项正在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应建立起十条理念。

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发展生产力,务必要认真做好新农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为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要清晰,特点要突出,这就要求新农村建设规划观念要新、起点要高、质量要严。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和农田水利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规划,确保农业现代化替代传统农业,确保农民增收,造就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稳定的工资性收入。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切实做好环境保护规划。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走适合国情的路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确保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新农村建设首先必须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要加强对农村各种有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四害”的防治,切实搞好农村和农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为广大农民创造清洁、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这是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处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建设新农村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发展生产,确保农民增收是最为关键的问题,而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在新农村的建设规划中,各级政府应注意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以逐步改变落后的面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深入基层,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把规划切实做到具有足够的操作性和弹性,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好处,取信于民。在建设新农村中,切忌搞群众得不到实效的“形象工程”。一定要脚踏实地,抓紧解决农村中急需解决的就医、上学、提高文化素质、完善基础设施和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等社会公共设施问题,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只有取信于民,尊重群众、动员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激励群众,才能同心协力地顺利进行新农村建设。

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特别要重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民居建筑文化,深入做好古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

我国传统村庄聚落的规划布局,十分重视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强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在处理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时,先辈们注意巧妙地利用自然形成的“天趣”,以适应人们的居住、生产、贸易、文化交流、社群交往以及民族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同时,先辈们还重视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内在理性的逻辑安排,建筑单体形式虽然千篇一律,但群体空间组合则千变万化。如各地的一些著名古村落虽为人作,但自天开,形成了古朴典雅、秀丽恬静、各具特色的村庄聚落,成为现今国内外旅游者争相观光的景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历史文化村落和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继承、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延续其生命力,使其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强调城乡差别和统筹发展

要强调城乡之间的差别和统筹发展,农村要现代化,但不能城市化。城乡应有差别,应互相协调、和谐发展。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要展现有别于城市高大建筑、宽畅道路、工厂学校、公园草坪和超大广场等建设风格的传统农村聚落、多样化的辛寸庄、原生态的自然山水森林资源与农田水利等,将农村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舒畅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作为区域人民的共同财产,与城市居民共享。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创新,将城市的经济活力和现代文明扩展到农村与农民共享。惟有这样,才能城乡互动,整个区域互补和谐发展。

六、协调新农村建设和农房建设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新农村建设和农房建设的关系,加强新农村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程,包括农业的发展、农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和农房建设等。人以宅为本,农房建设是富裕起来的农民改善人居环境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农民住宅不同于仅为生活服务的城市住宅,它具有农村生产、生活的双重性,既是农民世代居住的安身之处,又是农民进行生产活动的生产资料之一,许多农民利用宅屋养殖畜禽和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因此,新农村建设要在改进农房的设计上下功夫,使其符合农村生活、生产的需要。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但前些年,由于来自多方面的误导,有些地方极其片面地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建新村、盖新房,更为甚者竟然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一些地方领导把“几十年不落后”当作时髦,甚至把农房称为“别墅”。

一些媒体也把农民盖“别墅”说成是农民富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中国农村的明天”。这样,使得一些地方不顾一切地动员农民群众盖新房,导致“干部动员村民举债建别墅”、“农民集体住别墅债台高筑”等现象屡有出现,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可顾此失彼,忽左忽右。

七、开发富有文化特色的“乡村游”

我国广大农村以其贴近自然的优美环境、淳朴真诚的民情民俗、鲜明独特的传统风貌和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深深地吸引着现代城里人。因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乡村游”和“农家乐”呈现出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潮。在这种热潮中,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是可以起到培植农村新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交流的作用,但必须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是主干,而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是其分枝。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必须建立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不能单纯地为旅游而设,尤其是在北方,为了开展“乡村游”和“农家乐”而修建专用的设施,一年仅能用上三个月,造成极大的浪费,更是应该引起警惕。一哄而上的“乡村游”和“农家乐”很难保证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的损害,尤其是由于缺乏认识和进行科学的规划,使得不少村落和村落中颇具风貌的景点屡遭破坏,更是值得高度重视。

总之,要慎重有序地开展“农家乐”,努力发展优秀乡土文化、现代农业特色和展现生态文明的“乡村游”。

八、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新农村建设不排斥外部的支持,但更为根本的在于依靠自身的变革。更新观念,因地制宜发展创新农业文化产业,才能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也才能找到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

九、强化耕地保护

加强耕地保护,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小城镇)的发展,不论是进行何种形式开发,都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切不能靠出卖耕地来致富,每一项开发项目都必须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效益,并为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不能单纯地开发,单纯地追求容积率,应提高开发的水平,进行合理规划。

十、发掘地方潜力,营造特色

要深刻地认识新农村建设(包括小城镇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没有统一的模式。各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在学习典型经验和示范中,应学习其精神实质,以科学的发展观,发掘地方潜力,大胆创新,营造各具特色的和谐新农村。

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新农村建设帮扶队调研

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 ——河南工业大学驻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西侯村帮扶工作队 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河南工业大学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抽调精兵强将进驻濮阳市清丰县高堡乡西侯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确保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进行,工作队员入驻帮扶村后,以问卷调查、个体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开展了系统的调研摸底工作,掌握了开展帮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提高了帮扶工作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提升效果的角度,现将调研帮扶情况报告如下: 一、西侯村新农村建设现状 西侯村位于清丰县东北部,北距高堡乡政府3公里,西邻106国道。拥有居民260户,人口1110人(党员35名),耕地1450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2009年人均年收入5680元。2007年至今,西侯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科学规划,和谐发展”这个中心,依托河南工业大学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优势,研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三年规划,积极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带领全村人民走上了工业强村、产业富民的发展道路,使本村的经济状况、村容村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焕然一新。 (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围绕“依托工业优势、发展劳务经济、调整农业结构、构建和谐农村”的经济发展思路,西侯村累计投资超亿元注册成立了河南省天盛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规模居全国第三,2009年公司年产值达到3亿元,利税3000多万。公司的发展,不仅使本村三分之一的人口由农民转化为月入千元以上的工人,而且带动了附近交通运输、建筑、种植等产业的发展。目前,村内有乳胶粉厂、京风物流、玻璃加工、农产品加工等10多家私营企业,先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1200余亩,速生丰产林200亩,建设养鸡大棚2座(年出栏肉鸡50000余只),小型养猪场2个(年出栏成品猪1500余头)。经济的复苏及快速发展,使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在2009年5680,各种家电及现代化产品纷纷涌入西侯村。截至2009年7月,该村手机持有率达93%以上,电视拥有率为100%,拥有私人轿车或农用车180多辆,大型农机具4部,家用电脑35台,农用超市两个,村镇规划率达到了98%。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提高村民生活的便捷性,西侯村先后筹资600多万元用于村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内三横两纵五条大街(全长约3500米)及各个胡同,铺设沿街下水道3794米,安装照明路灯65盏,并栽植各种绿化苗木进行环境美化;通过打机井、铺管道等方法完成了安全引水工程,实施了“一池三改四清”工程,使全村人民在吃上自来水的同时用起了清洁能源,为全村接通了有线电视和宽带网;建起了占地15亩,建筑面积约1100平方米的村中心小学和中心卫生所;完善了农田灌溉的沟渠连接建设和地埋线水电工程;投资70万元,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村文化广场正在积极建设中。一系列基础设施改造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西侯村的村容村貌,不仅为村民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度规范

蒲城县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度规范 一、值班制度 1、值班时间为当日8时至次日8时止。 2、值班日的调整必须报告有关领导。 3、值班时间内必须坚守岗位。 4、做好院内安全保卫工作。 5、接到农机事故报案,必须填写好报案记录并迅速组织人员赴事故现场。 二、安全宣传制度 1、始终贯彻“宣传领先、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以《条例》、《办法》为重点,结合安全常识和典型事故案例进行宣传,达到依法治机的目的。 3、积极组织安全宣传,收集培训资料(稿件、资料、图片)。 4、常年举办各种活动,及时宣传上级关于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 三、安全巡查制度 1、安全巡查时要着装整齐、亮证执法、礼貌待人,对违规者坚持以教育为主、处理为辅的原则。 2、安全巡查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 3、认真做好安全巡查登记。 4、罚款时应开具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并做好执法

文书,及时将罚没款上缴财务。 5、扣押有关证件、车辆必须开具扣押凭证,对所扣证照需要妥善保管,防止丢失或损坏。 6、严禁单独执法,执法过程必须2人以上。 四、服务承诺 1、实行首问负责制,坚持热情接待,文明礼貌,有问必答,服务周到。 2、清正廉洁,公正无私,尽职尽责,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自觉抵制各类腐败现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坚持按政策规定办事,依法行政,坚持原则,竭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4、坚持执证上岗,亮证执法。 五、文明优质服务“五个一” 一张笑脸相迎;一条凳子请坐;一杯热茶暖心;一个明确答复;一句祝福相送。 六、优质服务“五个办” 当天事当天办;紧急事立即办;复杂事协调办;份外事协助办;所有事依法办。

全国新农村支持政策宣传资料整理

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 1、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区管委会建立土地收益专用账户,所有土地收益将会以奖金的形式补偿给各新农村用于社区规划和咱老百姓的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2、搞好规划设计前期工作。各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以给老百姓提供美好未来生活为目标,同步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健身广场以及其它便民服务设施,满足群众公益性服务需求。新农村要必须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造成新的浪费。对3年内建设新型社区的村庄,前期工作及其相关费用由管委会承担。 3、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成立专门机构,无偿代理项目单位的各项审批手续,原则上15天内就可已将所有手续办好。 4、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区级财政会想方设法会在新农村建设前先铺路、先架线、先通水、先通气、先通暖(方便施工,方便百姓生活)。 5、鼓励合村并点。对多个村庄集中安臵在一起的,管委会将对新农村范围内道路、水、电、汽、暖、垃圾处理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给予资金补贴。另外,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再给予政策(资金)倾斜。 6、加大拆迁奖励力度。实行先建后拆的,在新农村居民楼交付后,分房、搬家与老村拆迁同步进行。以老村出让政

府净收益为基数,加大奖励力度。其奖励标准是从交房之日起,6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60%;7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50%;8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40%;9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30%;10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20%;11个月内拆迁完毕的奖老村出让政府净收益的奖10%。实行先拆后建的,一次性奖励旧村土地出让净收益的60%。如无净收益或净收益特别少,由区管委会出资奖励。拆迁过渡费参照有关政策执行。老村土地出让净收益除用于奖励之外的剩余资金由区管委会统筹安排,用于完善新型农村社区配套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总之是政府零收益,咱老百姓得实惠。 7、搞好生产安臵。政府考虑到咱老百姓搬迁后,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会特别规划建设一批三产服务区(商业一条街、企业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大型专业市场、高校后勤服务项目、标准化厂房区),让咱老百姓在服务区里挣钱养家、发家、富家。 8、加快土地流转。按照自愿、悠长的原则,各村剩余各地可承包给大公司或种养殖大户经营,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9、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新农村建好后咱老百姓不光有三产服务区,还要有在三产服务区发家致富的本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最新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

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群众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好农村公路促进新农村建设 潘静 〔内容摘要〕建设农村公路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交通建设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而农村公路是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是农村地区最主要的运输通道。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是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十五”时期是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的黄金时期,五年累计投资2.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580公里。特别是自2003年实施通乡油路和通村公路工程以来,六盘水市紧紧抓住上级给予资金扶持的大好机遇:争取到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近15000万元,自筹资金10000万元;三年完成通乡油路11条306公里,完成投资1.4亿元,新沟通油路乡镇18个;完成通村公路2603.3公里,完成直接投资1.1亿元,新沟通303个行政村。到2005年底,全市有68个乡镇通油路,通乡油路率达70%,1309个行政村通公路,通村公路率达74.6%。 虽然六盘水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交通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抗灾能力弱,公路建设与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之间仍有较大距离。二是原有公路建设标准低、病害多、路况差、使用周期短。由于受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山区公路病害多,原有许多农村公路是靠以工代赈和交通扶贫等少量资金投入,以民工建勤的方式修建的,公路基础起点低,桥涵和防护工程严重不足,不少公路遭受滑坡、水毁、坡面坍塌、翻浆等侵害比较严重。加之养护资金不足,病害得不到彻底根治,对车辆正常通行造成较大影响。三是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养护费用严重不足,管理体制的弊端也日显突出,严重制约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重建轻养”较严重,现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四是建设资金短缺。尽管国家和省给予了很大支持,市、县两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六盘水市的公路整体水平低,公路建设投资巨大,干线公路和区域路网公路建设投资所占比重较大,能够用于农村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显得不足。五是便利、快捷、舒适、安全的农村客运体系还未形成,“路、运、站”一体化工作亟待加强。 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艰巨任务。当前,六盘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全面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此,笔者认为“十一五”时期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十一五”期间,虽然国债资金继续淡出,但中央国债仍将在农村公路建设上有较大增量的投入,其中投资1000亿元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投资400—500亿元实施通村公路。六盘水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建设通乡油路25条765公里,至“十一五”末期达15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乡乡通油路;新改建通村公路2500公里,“十一五”末村公路里程达6000公里,力争2008年实现村村通公路,有条件的村通油路。 二、扎实开展前期工作,确保工程取得实效。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效。与重点公路项目相比,农村公路的等级低,技术含量并不高,要求相对简单,但涵盖范围广,建设条件、建设标准和规模千差万别,因此,加强前期工作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县级交通部门要根据已制定的《六盘水市“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扎实开展前期工作,对项目的路线方案、技术标准和造价等充分论证,确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质量。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 -. 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 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这个根本指导方针,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扎实稳步地推进。当前,应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真正带给农民实惠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如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不仅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的发展落后于城市,中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又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如果继续维持目前的状况,农村人口特别是贫困人口将很难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甚至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难以得到保障。农业不稳、农民不富、农村不强,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欠缺,社会事业的不足,收入水平的低下,也直接带来城乡矛盾、工农矛盾的进一步加剧,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形势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改变我国农村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是系统解决"三农"问题的综合性措施。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

怎样稳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这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之举。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多,即使将来高度城镇化了,也仍然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把农村建设好,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产业水平和经济实力,特别是要提高城镇对人口和就业的吸纳能力。要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人口和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在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要优先倾斜。 切实促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过程,是一个几亿人从农村向城镇转移的过程。把这几亿人的问题解决好,事关城镇化成败,事关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长期以来,进城农民工很少通过落户方式彻底转为市民。如果大批长期进城农民工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社会,其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并未完全城市化,这种含水分的城镇化既难以有效拉动内需增长,也很难促进社会结构成功转型,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因此,要统筹考虑人口聚集、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建国60年来中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建国60年来中国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陈锡文: 非常感谢各位来参加发布会,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的农业农村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很多情况大家都比较清楚,比如说粮食的总产量,建国1949年粮食总产只有1260亿斤多一点,到现在达到10570亿斤,增长的幅度非常大,所以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从温饱不足跨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的人均收入60年来也有非常明显的增长。当然,建国初期统计的情况还不是很健全,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大概建国初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一年60元左右,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增长速度非常明显。所以农业农村的发展一方面改善农民的生活,更重要是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全国人民的生活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今天我们讲的题目是“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这个过程大家都比较清楚。 陈锡文: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其中当然包括农业和农村问题。如果现在有机会大家回去看一下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大家会发现,建议中关于农业农村这部分标题就叫做“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从2005年年底开始中国农村就喊响这么一句话,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里我想做一点说明,这不是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曾经多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根据我们现在查找到的资料,至少在195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这个章程是当时为了引导农民举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通过审议这个章程的时候,中央领导同志就指出,说这个章程就是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这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的法规。到了1960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196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农业发展纲要》。当时主管农村工作的谭震林副总理向人民代表大会介绍这个《纲要》的时候就指出,这个纲要是一个群众性纲领,它能够调动最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发展我国的农业,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那以后党的很多重要文件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与以前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这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特殊的背景条件。以前提出社会主义新社会,

实施五大活动 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施五大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实施五大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构建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内容,大力实施"五大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引导新农村建设建设新农村,政府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今年3月开始,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从县直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抽调干部驻村、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制定规划,抓好生产;排忧解难,大办实事;消除隐患,维护稳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重点确立了10个示范村、40个整治村进行重点支持,采取县级联系领导、包村县直单位、小康工作队员、驻村干部"四位一体"包联包抓机制,并且县直单位包村要一包三年,每年要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县财政明确今年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扶持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同时各级各部门都将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示范村、整治村建设。通过不断强化示范村、整治村在制定规划、推进工作、健

全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二、实施"园区建设年"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关键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委、县政府确立201X年为"园区建设活动年",即通过加快县城新区、坦塘工业园、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桂嘉高等级公路旁,规划面积6000亩,目前已引进投资2.3亿元的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绿之缘"花卉园、郴州金马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今年要以建设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加工项目为重点,年内完成投资6000万元,引进奶牛4000头,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米3万亩;金马牧业供港生猪养殖力争年出栏 1.5万头以上; "绿之缘"新增花卉苗木种植100亩,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成为草食动物基地、供港生猪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成湘南一流的生态农业示范园。以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带动,着力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三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嘉津食用油厂等龙头企业发展,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建设4万亩"神农叶"优烟、1万亩三味辣椒、8万亩商品蔬菜、年出栏10万头草食动物、年出栏80万头优质无公害生猪、5万亩优质水果等6大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实施"万千畅通"活动,夯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必先行。××县针对农村水利设施老化、渠道不畅,影响农业生产的实际,今年2月下旬,启动了万名党员带动、全县上下联动、千里渠道畅通、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的"万千畅通行动",把推进新农村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1旅游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既是奇山秀水、名胜古迹、风情民俗等传统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又是自然生态、田园风光等现代旅游资源的分布地。依托农村地区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的特殊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互相渗透融合,是加快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农业来说,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在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农业体系;对于农村来说,有利于吸引城市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以旅助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于农民来说,则有利于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很大变化。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新气象。位于西部地区的广西恭城县的红岩村,XX年,80万人 次的游客给这个瑶族小山村带来了农户人均增收XX元的效益,一些家庭更是收入突破了10万元;经济发展水平已经

很高的鱼米之乡江苏常熟市蒋巷村,从XX年以来着手开发 农业旅游,XX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5万元。据测算,该村经济增长中的15%是靠发展旅游业实现的。很多具体事例表明,是乡村旅游将“三农”推向了市场,使其成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从而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了全面对接。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来衡量,大多数示范点基本达到了标准。 实践已经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 特殊功能和作用,国家旅游局已确定XX年全国旅游的主题 为“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并在年初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期间,召开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座谈会,要求农业旅游示范点与时俱进,率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还要求各省区市旅游部门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 2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2.1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分布地区。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目前主要分布在如下三种类型地区:①景 区边缘地区。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均处于乡村的包围中,这里多是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展最早的地区。基本是三个发展方向:其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国农村经济 2005.11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李炳坤 内容提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进一步解决 三农 问题的一项战略举措,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步骤。它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变农村面貌,有利于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包含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建设农村现代文明、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和把握实际操作要点,切实做到扎实稳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反哺农业 公共事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以下简称 建议 ),在这个重要文献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和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在这里,笔者想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谈谈个人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早就出现过。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有关的中央重要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时常出现这个名词。2005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建议 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放在了 十一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十分显要的位置上。 如此突出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其深刻的经济和社会背景的。笔者认为,提出建设新农村的背景,可以概括为 四个并存、两个条件 。 (一) 四个并存 第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农村面貌变化较慢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相比之下,城市面貌的变化更大,一大批现代化城市在各地相继建成,可以说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农村的变化却远没有城市那么大,虽然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郊区出现了许多新房,但是,广大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大量旧房,在一些不发达地区还存在大量破房、土房。即使在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导致农民住房分布散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往往形成 有新房、无新村 的格局,农民依然不能享受现代城镇的公共服务,农村整体环境还处于 脏、乱、差 的状况。 第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并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城乡二元体制的作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一直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经一度缩小,但是,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改革全面开展以来,城市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城镇居民

中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创意农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doc 14页)

中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创意农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doc 14页)

中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创意农业发展的调查与研究 ——以湖北枣阳市为例 调研报告“计科骄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 团队成员: 学院:计算机学院 实践地点:湖北省枣阳市 实践时间:2011年7月11日至7月15日

进行调查,总结出枣阳创意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我们的建议,并将其中具有可推广性的共性部分予以宣传、推广、发扬,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献言献策。 二、调研结果 短暂的五天就这样过去了,回忆过去的几日,我们收获颇丰。首先,我们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简单了解当地的“创意农业”的生产模式、经营模式及实行情况,同时还看到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村的新变化;经过我们的实地观察,简单了解了“创意农业”对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发展起到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其次,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入乡村,走入田园,感受美丽的乡村风光,体味纯天然的农家乐趣,枣阳当地的各种小吃也深深吸引了我们;再次,通过“三下乡”活动,使我们在校大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走上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成长道路。既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交际能力,遇时处事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我们从以下绩点谈一谈对创意农业调研的结果: 1、总结发展经验,屡清生产模式 创意农业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然而就是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创意农业还是体现出了不可小觑的魅力以及潜力,人们通过自身实践,开发出了多种具体的创意模式,为创意农业的继续扩大化推广提供了模式与经验借鉴。主要创意模式有如下几种。 (1)农产品奇异化生产类 奇特而又富有新意的农产品生产是创意农业之“创意”的典型代表与主要体现,因而也是新型农业生产单位们比较常用的业务内容。各个农业园区在如何生产具有自己特色而又拥有独特意味的奇特农产品上下足功夫,形成了“百花齐放”各自争春的态势。以枣阳为例,该县的农户借助原有的农产品生产基础,例如引进技术将果蔬生产与美术艺术结合,生产出画有世界地图的豆子、印有“寿”字的桃子,等等。奇异化的农产品迎合了当今消费者的猎奇心理,同时也满足了其娱乐化、特质化的消费需求,因此具有较大的市场。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中,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面是带来的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的介绍以供参考。 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主要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的基础上,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民民主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农村法制建设,引导农民依法实行自己的民主权利。 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主要指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现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社会建设,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愿望。新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有了新的社会内容。其中“三农问题”反复被党中央列为工作重点。2007年之后又先后出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免除农业税”等社会热点话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寻求新的问题切入点、新的解决方案是党给我们交出的新的答卷。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法制建设,主要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同时大力做好法律宣传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觉悟和能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体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法进行,把保障农民利益的相关制度用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依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尽管宪法和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利益作了许多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今天,县委、县政府在杭垓镇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县四副班子领导、各乡镇(开发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都参加会议,这样的会议规模和层次充分说明县委、县政府对以建设用地复垦工作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视。今天参观的xx镇xx村这个点做得很好,已经远远超出了纯建设用地复垦的范畴,全部完成之后,可以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刚才,xxx同志通报了全县建设用地复垦工作进展情况,提出了下步工作要求,两个乡镇作了经验介绍,三个部门作了表态发言,都讲得

很好。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要抓住建设用地复垦机遇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用地复垦是缓解用地矛盾、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方法。为什么说建设用地复垦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极好机遇,我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在没有此项政策之前,我们建设新农村,推动农民集中居住完全要靠政府补助农民的拆迁安置费用,这是政府财力所不能承受的,也是不现实的。有了政策,我们可以通过对节余土地指标的市场化运作,筹集相当资金补助农民的拆迁安置,如果运作科学,还可以有部分节余。二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土地保障。农民异地安置需要一定的土地指标,在国家土地政策异常严格的形势下,如不进行建设用本资料权属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地复垦,农民异地安置土地指标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20xx年我们就在梅溪、高禹进行了异地致富工程试点,但

到现在还没有成效,主要就是无法解决异地安置土地指标问题。有了建设用地复垦政策后,我们就可以拿出整治中的一部分土地指标用于农民异地安置。比如:杭垓中潭宅基地整治项目就拿出20余亩土地指标用于农民安置。三是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后续支持。通过建设用地复垦获取的土地指标将全部向县城和周边城镇集中,用于城镇的工业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国土资源部门的预测,如果今年6801亩的建地用地复垦能全部完成的话,可获得指标1800亩左右。并且建设用地复垦指标是1:1可以使用,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明年全县的用地矛盾。有了土地指标,我们可以落实更多的工业项目,通过发展工业,增加财政收入,我们又可将更多的财力用于新农村建设。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建设用地复垦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次极好机遇,在当前政策明朗稳定的形势下,我们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用好这次机遇,切实加大建设用地复垦力度,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 ,新农村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农村建设依然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或者说建议。 一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新农村的建设目前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乡结构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许多农村招商引资建立了自己的乡村企业,乡村服务业也随之诞生,但却缺乏整体合理的布局,容易在农村建设用地方面形成无序的开发,同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在经济薄弱的基础上,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如农村道路的建设,我们是实现了村村通工程以及路面硬化,但在道路管护方面还没有好理想的常效运行机制,这其中既有资金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机制方面的制约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通盘考虑,整体布局。 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新农村的建设要因地制宜,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独特实际,所以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刀切,要充分考虑本村的实际情况,但同时也要遵循国家的政策,不能违法建设,这几年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一些农村的土地、生态环境却遭到的破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不能仅考虑到经济建设,同时也要统筹考虑自然、社会的发展。做到统筹兼顾。 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新农村建设体现在一个“新”字上,即,我们的发展要不断与时俱进,跟上新的时代,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开拓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目前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在许多方面还很滞后,甚至有些地方在阻碍着发展,如我们的农业生产,许多地方还是传统的农作方式,许多地方秸秆处理方式还是焚烧,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导致火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其中既有思想观念的题,也有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更重要的事经济上的问题,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成熟导致经济成本相对较高,在丘陵等地带则法施展,即使在平原上也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些在一点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守旧观念,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从而也影响到新农村的快速发展。 前面我就新农村建设谈了我的几点看法,我想这几点建议都遵循一个思想,那就是必须统筹兼顾、科学发展。我想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们新农村具体建设当中的必然要求。 1/ 1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文案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真抓实干中推进新农村建设 如何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宁夏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区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需求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做起,争取“六个突破”,切实抓好“五动”,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让农民群众得到实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如何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宁夏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加需要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确立合理目标,明确建设思路,抓住工作重点,在真抓实干中实现发展进步。 明确建设思路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宁夏地域虽然不大,但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既有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川区,也有“十年九旱”的中部干旱带,还有“苦瘠甲天下”的南部山区。全区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宁夏农业和农村发展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集约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农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初衷与实质

一、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初衷与实质 当今中国的最大的矛盾基本上都表现在社会层面上,而这个庞大复杂的社会问题又基本上是可以归类到“三农”问题上。所以只有先把农村问题解决好了,那么中国就离真的和谐、文明、民主的社会不远了。自古以来社会矛盾都是以农村为重,朝代更迭换旗的主力军也是普通的劳动人民,现在的社会矛盾具体集中在一定的财富分配不公与人民权利的丧失。而中国自步入改革开放后,物质文化有了一定的显著提高,但精神文明却如原地踏步般令人担忧,特别是农村精神文化何去何从,真的让人忧心忡忡。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规定,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这里可以看到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当务之急,也是工作的重点之重,但是就是这样的中央政府“明确规定”也令各级各地方的“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明显,在思想的指导性方面急功近利,盲目建设,重复建设更是浪费严重。而更有甚者,某些地方政府竟然与开发商联合起来向农民争夺利益,使社会矛盾日益恶化。现在不论是从电视新闻上、报刊上,还是自己周围,我们都了解到现阶段的关于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已背离了中央政府的初衷,盲目的利益化已侵蚀了农村文化环境的精髓,已破坏了农村形态意识的平稳。 从目前的新农村建设中,规划与成效是呈巨大比例拉开了距离,是千疮百孔的伤疤还是丰功伟绩般的一片详和? 二、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矛盾 基本上来看,东部比西部要快速全面,而以我们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来估量投入性与回收性却没有量力而行。不论是拥用雄厚的财政支出和经济水准,还是靠外来吸引资金与中央财政拨款,由于“三农”自身的独特差异与个别官员好大喜功都已令建设进程深陷泥潭,难以自拔。因为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平民百姓思想都还没有完全解放,国人的劣根性仍普遍存在着,官员们在骨子里仍残留着封建等级特权,欺上瞒下,唯我独尊。村民们的血液里仍流动着奴性与小农思想,眼光浅短,自私狭隘。这二者都常常为眼前的蝇头小利劳碌奔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往往得不偿失。正是这种思想的指导与禁锢,使得新农村建设出现了种种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点新农村建设规划真的都符合所有乡镇吗?早在1999年北京大学的林毅夫教授提出理论“新农村运动”就已阐述了实践调验与统筹规划,但具体的实施还得根据地区的文化差异与经济政治综合考虑来完成。但现在的规划却已背离了以人为本的原则,野蛮残暴地把环境破坏掉,既而再种植几棵树以标新立异地曰“改造环境,利国利民”。更有的地方把居民楼规划在工厂旁边,这样的工厂多是些污染比较严重的私企,笔者想问下这样以厂为伴的家能适合人类居住吗?对于“万人村”类型的新农村规划,笔者是极力反对的,不知道各个的地方政府和设计者看惯了发达国家的“群聚”家村建设,对本地也要照本宣科地复制过来是愚蠢至极,且不论各个地方的经济差异和文化差异,单就对于个人与公共的空间分化上就有很大的不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