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8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8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8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第18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习题及答案)

旗开得胜第1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一、综合选择

1.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基本要求是

A.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B.产品应符合社会需要

C.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D.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2.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

B.稳步发展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三步走战略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A.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

D. 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

4.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

A.战略准备

B.战略步骤

C.战略目标

D.战略重点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发展同

1

A.人口的关系

B.生态环境的关系

C.资源的关系

D.速度的关系

6.当前我国要振兴的支柱产业有

A.机械、电子

B.石油化工

C.汽车制造

D. 建筑业

7.实现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

A. 企业从国有国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B. 农业从家庭承包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

C. 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D.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8.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是

A.科学

B.技术

C.管理

D.工具

9.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是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B.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C.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调整加工工业,振兴支柱产业

D.把发展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起来,鼓励第三产业的发展

10.地区经济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是

2

A.统筹规划、合理分工

B.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C.利益兼顾、共同发展

D.发挥优势、自成体系

二、名词解释

1.经济增长

2.自然资源

3.经济波动

4.经济周期

5.经济增长方式

6.经济结构

7.产业结构

8.经济发展战略

9.可持续发展

三、分析判断

1.有人说,失业人口那么多,只要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即可解决;还有人说,中国应在几

3

年内尽快使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你认为这些观点对吗?

2.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发展。

四、问题解答

1.分析新中国60年的实践经验,谈谈怎样处理好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速度、效益和比例的关系。

2.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进行转变?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和战略重点是什么?

4.中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重要性?

习题答案(第18章)

一、综合选择

1.ABD

2.AC

3.ABD

4.BCD

5.ABC

6.ABCD

7.CD

8.ABC

9.ABCD 10.ABC

二、名词解释

4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或效率提高的原因,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

2.自然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为人们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

3.经济波动是指每年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不同。

4.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指标)从一个高峰到另一个高峰之间的时间序列,即从经济扩张的高峰算起,经历经济收缩的谷底,再到新的经济扩张的高峰这一时间间隔的整个过程。

5.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选择的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利用方式。

6.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区域及其他经济活动领域相互比例关系的总称。

7.产业结构是指各种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

8.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总体决策。

9.可持续发展是指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三、分析判断

1.有人说,失业人口那么多,只要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即可解决;还有人说,中国应在几

5

年内尽快使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你认为这些观点对吗?

这种观点不正确。应从战略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合理发展。其一,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应使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保持适当的比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不可冒进。其二,第三产业确实能有效解决失业人口的再就业问题,但失业问题的最终解决依赖三大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努力。

2.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的发展。

这种观点不正确。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一,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部分,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其二,经济发展除了包含经济增长的内容之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生活质量、环境等方面的进步,有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就是正常的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经济正常发展的充分条件。

四、问题解答

1.分析新中国60年的实践经验,谈谈怎样处理好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速度、效益和比例的关系。

(1)速度、比例、效益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速度、比例和效益的协调统一,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比例协调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速度是前提。其次,比例协调是实

6

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最后,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当速度、效益、比例三者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经济效益,必须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

2.为什么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进行转变?

(1)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和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的需要,是缓解能源、交通、原材料供给的制约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需要,是提高我国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是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素质和经济效益的要求。

(2)应实现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立足于现有基础,把建设重点放到现有企业的改造、充实和提高上来,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来提高综合生产要素的生产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科学管理,主要依靠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规模经营、合理布局生产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和战略重点是什么?

(1)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阶段:第一步,在(20世纪)8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第三步,21世纪用30至50年,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技。

7

4.中国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何重要性?

(1)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长期发展战略,是人类和自然关系的一种协调,其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持续、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取得重大成就,但中国仍是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基础和技术能力还很薄弱的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