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天然气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图)

世界天然气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图)

世界天然气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图)
世界天然气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图)

世界天然气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中国矿业》2008年第11期

摘要:天然气是清洁优质能源,在21世纪上半叶的能源供应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全面回顾了天然气资源量估算、储量发现、产量变化、消费增长和贸易发展的历史,简要展望了天然气未来发展前景。综合分析认为:①世界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值将超过500万亿m3;②世界天然气年新增探明储量将较长期保持在4万亿m3以上;③世界天然气高峰产量将达到5万亿m3左右;④2030年前,世界天然气需求增长将达到年均2%左右;⑤天然气市场将逐步演变为全球性市场,2030年天然气贸易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将达到40%左右。

关键词:天然气;前景;资源量;储量;产量;消费;贸易

200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43万亿m3,与1960年相比,提高了5倍以上。新世纪以来,随着LNG基础设施和跨国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受生产区和消费区分离的影响越来越小,天然气贸易逐步从区域市场过渡到全球市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背景下,天然气的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快速上升,正在逐步成长为人类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来源。

1天然气资源量

资源量估算值呈现了增长态势,大致在140万亿4450万亿m3之间。国际上,对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一般均指对最终可采资源量的估算。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已经产出的天然气量;二是已探明气藏的剩余可采储量;三是已经探明但技术经济不可采的储量;四是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图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理事会、美国地质调查局等多家机构,对世界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做了估算,大致在140万亿~450万亿m3之间,呈现了随时间推移估算量不断增加的态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先后8次估算世界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2000年436万亿m3的估算结果,基本得到了天然气界多数专家的认同。

未来资源量估算值仍会适度增加,可能突破500万亿m3。USGS在对全球天然气资源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了世界大型含气区,对于受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尚不能勘探开发的地区和领域,包括许多资源丰富的中小型盆地和地区以及沿海大陆架盆地、非洲东部及其海上地区、极地高寒地区及深水海域等,并未进行评估。因而,其评价结果在客观上偏于保守,估计未来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仍

会适度增加,可能突破500万亿m3。

2天然气储量

2.1回顾

探明可采储量保持快速增长,主要分布在中东、欧洲和欧亚大陆地区

1981~2007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年均增长2.9%,平均年新增探明储量5.6万亿m3(图2)。

截至2007年底,世界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占世界的74.8%。近年来,消费量增长较快的北美地区和亚太地区分别占4.5%和8.2%(图3)。

截至2007年底,世界累计开采天然气约89万亿m3,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为177.4万亿m3(图4)。按照世界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436万亿m3计算,探明程度为61.1%。按照2007年世界天然气产量2.94万亿m3静态计算,世界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可供持续开采60.3年。

2.2展望

年新增探明储量有望较长期保持在4万亿m3以上,探明可采储量将持续较

快增长。

预计全球还有超过170万亿m3的天然气资源尚未探明,储量快速增长具备资源基础。天然气作为清洁优质能源,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日益上升的天然气价格,必将刺激天然气投资的快速增长,从而带动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快速增加。预计今后20年,世界年新增探明储量有望保持在4万亿m3以上,今后10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剩余可采储量仍将持续较快增长。

3天然气产量

3.1回顾

198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产量翻了一番,2007年俄罗斯和美国的天然气产

增长到了2007量占世界的40%左右。世界天然气产量由1980年的1.45万亿m

3

年的2.94万亿m3(图5),二十七年翻了一番,储采比由1980年的57.6a增长到了2007年的63.3a(图6)。

1960年以前,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进行商业化生产天然气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在80年代中期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1990年以前,美国和前苏联的天然气产量占世界的比例一直在60%以上,随着加拿大、英国、伊朗等国家天然气工业的发展,2007年两国的天然气产量占世界的比例降到了40%左右。

3.2展望

世界天然气产量仍处在快速增长的中期阶段,高峰产量有望超过石油,突破5万亿m3。

截至2007年底,世界累计开采天然气约89万亿m3,按照世界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436万亿m3计算,采出程度为20.4%。总体看,天然气年新增探明储量将长期大于当年产量,预示着今后较长时期内,天然气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前期阶

段和产量快速增长的中期阶段。据《世界能源展望2007》预测,203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将达到4.6万亿m3。综合考虑天然气资源、市场、替代能源发展等各方面因素,预计2030年以后,天然气产量才可能达到高峰,高峰产量将超过5万亿m3。

4天然气消费

天然气生产国和部分发达国家是世界天然气消费的主体,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作为清洁优质能源,天然气消费量主要取决于天然气的供给能力(天然气产量),天然气消费国主要是天然气生产国和具有更好购买能力的发达国家。2007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为2.92万亿m3,北美、欧洲和欧亚大陆国家的天然气消费量占世界的2/3以上(图7),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19.6%上升到了2007年的23.7%(图8)。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发电、工业、交通运输、民用和商用等。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天然气消费结构具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讲,可以归结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均衡模式,各利用方向同步发展;二是以荷兰为代表的城市燃气模式,城市燃气(包括民用和商用)占天然气消费总量的80%左右;三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发电模式,2/3左右的天然气用于发电。

世界天然气潜在需求将远远大于供应能力,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大国。预计世界天然气需求仍将较快增长,潜在需求更是远远大于天然气供应量。预计2030年前,世界天然气消费将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其中,OECD国家天然气消费增长比较缓慢,预计年均增长1%以上,但由于基数巨大,增量不小;非OECD 国家天然气消费增长较快,预计年均增长 2.5%以上,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2030年,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增至24%以上。

5天然气贸易

世界天然气贸易量和价格同步快速增长,主要由俄罗斯、加拿大、北非、中东流向欧洲、美国和东亚地区。198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贸易以约6%的速度增长,2007年世界天然气贸易量达到了7761亿m3,其中,管道贸易量为5497亿m3,LNG贸易量为2264亿m3。俄罗斯、加拿大、挪威是目前世界主要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占世界的60%以上,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和澳大利亚是主要的LNG出口国,占世界的70%以上。

2007年,管道进口天然气超过100亿m3的国家是: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土耳其、英国、比利时、荷兰、加拿大、西班牙、匈牙利和巴西,该12个国家占世界管道天然气贸易量的80%左右。2007年进口LNG的国家和地区17个,进口量超过100亿m3的国家和地区是:日本、韩国、西班牙、美国、法国和台湾,该六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LNG贸易量的85%以上。

近年来,国际天然气贸易价格持续上涨。以LNG为例:1999年,美国、日本和韩国进口LNG平均价格分别为2.47、3.18和3.1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2007年则分别上涨到7.12、7.27和8.8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世界天然气市场将逐步由以管道为主的区域性市场,逐步过渡到管道和LNG 并进的全球性市场。预计2030年,世界天然气贸易量将达到1.8万亿m3以上,占届时天然气消费量的40%左右。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等仍是最主要的进口国家和地区,欧盟、中国和印度进口量增长较快。中东在世界天然气出口市场的地位不断上升,203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地区,出口量有可能达到4000亿m3以上。此外,非洲也将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地区,LNG 的出口量将快速增加。预计未来天然气价格将在目前基础上略有增长,增长的幅度取决于今后原油价格的走向和波动幅度。

段兆芳

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前景展望-概述知识交流

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前景展望 2016.8 随着全球能源清洁低碳化发展的日益深入,天然气将在未来能源格局中担当重任。尽管在短期内面临供应过剩的危机,但长期看,需求依然具有较大潜力,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液化天然气进口国集团组织(GIIGNL)统计,2015年,全球LNG出口量达到2.45亿吨,同比增长2.5%,产量增长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需求增长主要来自欧洲和中东。埃及、约旦和巴基斯坦利用浮式设施开始进口LNG,成为新的LNG进口国。由于大宗商品市场疲软,全球LNG市场格局正发生转变。亚洲地区LNG进口量下降,2015年进口同比下降18%。其中日本同比下降4.7%,韩国同比下降11.2%,中国同比下降1%(按中国海关数据修正);而欧洲和中东地区的进口量快速增长。疲弱的亚洲市场使LNG贸易正转向欧洲市场,充足的资源供应和低廉的价格推动了欧洲地区天然气消费的大增,LNG进口量同比增长16%,其中英国进口量增加了20%。与此同时,供应商开始在中东、非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开辟新市场,使得中东地区的LNG进口量同比增长76%。而北美地区由于受墨西哥罗斯拉莫斯管道投产影响,廉价进口管道气顶替了部分LNG进口,LNG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2%。 1全球天然气市场发展状况 1.1天然气需求具有增长潜力 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2015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来自天然气。预计到203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4.5万亿立方米,比2015年增长10130亿立方米左右,年均增速约1.73%。 分地区来看,亚太地区的中国、印度等国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是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最多的地区。预计2015–2030年,亚太地区天然气需求增量约465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3.5%;非洲地区的需求增速略低于亚太地区;中东地区也保持较快的需求增长,需求增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8%;北美地区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美国和墨西哥;南美地区的需求增长开始减缓,需求增量仅450亿立方米左右;前苏联地区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里海地区,未来10年俄罗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启示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启示 河北苏建华 所谓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经济结构与态势。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世界经济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地中海中心时代 1. 表现:14、15世纪,地中海地区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这一地区是欧洲和亚洲交往的重要通道,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也是最早开展文艺复兴运动的国家。 2. 丧失: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及“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开展,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荷兰开始了对外殖民扩张时代。 二、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演变 1. 地位的确立及原因:(1)17世纪,英国较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在国内的统治,促进了经济发展。(2)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殖民霸主,拥有世界上最广大的殖民地。(3)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中期,英国煤、铁、纺织品的产量超过了法、美、德三国的总和。(4)英国海军实力最强,有效地保障了自由贸易的顺利进行。 2. 19世纪末期以后,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英国丧失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原因:(1)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2)资本外输,工业资本匮乏。(3)科技成就少,垄断组织垄断程度低。(4)同时期的美德等国经济发展迅速。(5)两次世界大战的打击。 三、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 1. 确立过程:(1)1894年,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2)一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大增,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3)二战后,美国操纵国际金融,建立了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这标志着美国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领域霸主地位的确立。 2. 发展原因:(1)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战争中力量被削弱。(2)美国具有对经济发展有利的客观环境,如市场广阔、政局稳定、远离大战战场等。(3)美国经济自我调节能力强,使美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如罗斯福新政的实行等。(4)抓住两次科技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的契机。 3.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的削弱及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20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了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发展趋缓,而欧共体、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此基础上各种区域性组

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一、概述城市燃气的输配系统一般是指从生产厂输出开始,一直到把燃气按用户需要的压力、数量输送给用户为止,其间所需的各种设施组成的整个系统。对天然气长距离输气系统,或采用管道输送液化石油气,则指燃气进入城市接收站或包括液化石油气储存站开始到用户的整个部分。1、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压力级制城市燃气输配系统根据输气压力来分级,因为燃气管道的气密性与其他管道相比,有特别严格的要求,漏气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或其他事故;同时管网采用不同的压力级制是比较经济的,而且各类用户所需要的燃气压力也不同。一般居民用户和小型公共建筑用户直接由低压管道供气。中压和高压管道输配系统必须通过区域调压器或用户专用调压器后由低压输配系统供气。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压力级制,应根据城市大小、气源压力、燃气组分、灶具设计等因素决定。通常,城市越大,压力级制就越复杂。我国城市燃气压力级制划分标准:高压A 0.8<p≤1.6MPa 高压B 0.4<p≤0.8MPa 中压A 0.2<p≤0.4MPa 中压B 0.005<p≤0.2MPa 低压p≤0.005MPa2、城市燃气管网系统城市燃气管网由各种压力的燃气管道组成。按其组合形式的不同,一般可分单级系统、两级系统、三级系统和多级系统。单级系统只有一个压力等级,仅用于低压管网分配和供应的系统,其系统简单,维护方便,但供应能力较小。两级系统一般由低压和中压或次高压和低压两级管网组成,其在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供气能力和压力状况有较大改善,但运行费用较高,运行管理也较复杂。三级系统和多级系统通常是在燃气输送量很大、输送距离很远而中压管道又不能有效地保证长距离输送大量燃气,或难以敷设高压燃气管道而中压管道投资过大,或以天然气为气源时采用。 3、城市燃气输配系统的主要设备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压送设备、储存设备、调压计量设备及输配管网。1 压送设备压送设备是用来提高燃气压力或输送煤气的机器。目前中、低压两级制城市燃气输配系统中使用的压送设备主要有:罗茨式鼓风机、往复式压缩机等。2 储存设备城市燃气用量是不断变化的,有月不均匀性、日不均匀性和时不均匀性,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变迁

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地位的变迁 中华上下五千年,漫漫历史,中国在世界发展中地位发生着变化。 秦朝兴盛时,罗马帝国尚未崛起,其可谓当时世界上领土人口第一大国。其为后世确立了封建基本制度。大概的确定了中国的版图。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但关于地位问题很难定义,教科书式的回答让人反胃,翻来覆去就两句话。应该说当时它对世界周边影响不大,除了跟临近的少数民族打打外,万国来朝的局面没能出现。所以其在中国历史地位非常重要。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文明,与同时期的贵霜,安息,大秦并称为“四大帝国”。丝绸之路在汉朝形成。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华夏族人重新控制了“丝绸之路”,夺回了世界贸易的至高点,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贸易体系的中心,直到一千多年后蒙古人的叛乱。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中国华夏民族的永远的名字。 三国时期,当时,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已经强盛到顶点而衰败,罗马各地相即暴发了农民起义,罗马帝国的统治摇摇欲坠. 当时的罗马帝国还属奴隶制度,而中国早在前221年就演变为封建制度.美洲的文明帝国此时尚未建立,三国时期的中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晋朝时期,历史却也并不平淡,它的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三省制,这是隋唐三省六部的基础。此时经济南移,使得了大运河的出现,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也有进步。

汉朝至南北朝时期我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及地位,1、蔡侯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传入朝鲜、日本,以及中亚、北非和欧洲,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为印刷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2、地动仪。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可以准确地测定地震方位,欧洲知道18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地震仪。3、圆周率。南朝宋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数字的人,这个数值早于欧洲1000多年,被称为“祖率”。4、“祖公理”。祖冲之的儿子祖暅之曾推算出计算球体积的公式,现代人称之为“祖公理”,直到17世纪,一位意大利数学家才重新推算出此公式。 隋唐文化灿烂辉煌,它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封建文化史上的高峰,而且处在世界发展的领先。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艺术、音乐等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如果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比作一个抛物线,唐朝无疑实在最高点,以后再也没有那个时期可以达到或超过。 宋朝时期,在政治上,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增加了文官的职务;同时,削减的军队的数量已经军费开支。但造成了宋代军事力量的弱化和冗官,冗费的局面,这为后世朝代统治提供了借鉴。 经济上,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了封建统治下经济发展的顶峰,打破了市坊界限,开放集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都推动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文化上,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宋朝思想非常活跃,尤其是以朱熹等人为首的理学思想家提出的抑制人的私欲和三纲五常等思想对后来封建专制统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和发展方向 玛日耶姆·图尔贡 107551600545 Word文档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对气体传感器进行分类,介绍了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电阻型气体传感器、非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等几种常见气体传感器的特性、总结了这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阐述这几种气体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及特殊场合中的应用及其选用时的原则。探讨了气体检测仪器在检测对象、检测围和检测方式上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通用化等方面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特性;应用;发展方向 一、前言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环境问题变成了重要的民生问题,影响到人民生活幸福感,甚至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近年来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各种工业废水,废气直接排入水体及空气,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存发展,并导致环境污染的气体进行处理是十分急迫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已有所不同;同时,随着近年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这就给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增加了新的研究容和难度。检测气体的种类由原来的还原性气体(H2、 C4、 H10、 CH4等)扩展到毒性气体(CO、NO2、 H2S、NO、NH3、 PH3等)以及食品有关的气体(鱼、肉鲜度(CH3)3、醋酸乙脂等)[1]。气体传感器作为气体检测最基础的部分,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气体传感器必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要好,而且能批量生产,性能价格要高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对有毒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的严格立法,各种气体传感器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气体传感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大气监测、食品工业、汽车尾气快速实时测定、有毒气体检测安全检查和航空航天等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气体传感器的重要作用[2]。 二、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2.1气体检测仪 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露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主要是指便携式/手持式气体检测仪。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检测的目的是分析各种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或其中某一组分的含量。气体检测仪表一般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其中传感器是最关键的部分。 2.2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按其基本效应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按检测对象,化学传感器分为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物理传感器 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研究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的动因、过程及趋势的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指明,人类的彻底解放,只能在普遍交往亦即全球化的势态下才能实现,这就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指明的“世界历史”之路,即人类彻底解放之路。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与人类历史及其当代全球化发展的历史结论是一致的,这个结论就是全人类都必定走向“世界历史”之路。 一、“世界历史”之路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逻辑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产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形成于《共产党宣言》及《德意志意识形态》,再经《资本论》系统而深刻地论证最终完成。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对历史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严肃探索和科学论断。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任务是要发现和揭示人类发展过程在资本主义时代的运动规律。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入手,分析历史的发展变化,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价值目标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指明人类获得彻底解放的道路。人类历史从民族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实际上是开始了全球化的进程。这种转变的实现或者说全球化进程的动因,就是人类社会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 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中,生产力与交往的普遍发展是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最本质性的动因。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论述:“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方面,可以产生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现象(普遍竞争),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的普遍的个人所代替。 不这样,(1)共产主义就只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2)交往的力量本身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因而是不堪忍受的力量:它们会依然处于地方的、笼罩着迷信气氛的‘状态’;(3)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

中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历史和规模

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史和规模 摘要:简述了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历程,从三个方面比较清晰地介绍了天然气工业的发展规模。 关键词:中国天然气工业历史规模 一、发展历史 公元前 250年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兴修水利、钻凿盐井。而后在临邛(今邛崃)的盐井中发现了天然气。当时称之为“火井”。从公元前200年起,在邛崃境内就开始用气熬盐。 1041年 在北宋仁宗庆历、皇祜年间(1041~1053年),中国的钻井工艺技术有一次大的革新,出现了“卓筒井”。这是从大口径的浅井向小口径的深井发展的标志。当时在世界上,中国的钻井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促进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并传到西方各国。当时,火井正式列入国家税课,天然气业开始从盐业中独立出来。 1600年 公元16世纪中国四川自流井盐田的天然气投入开发利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发的气田。 1815年

嘉庆二十年(1815年)自流井构造的井已钻穿侏罗纪地层,达到三叠纪的顶部。在此之前,桂炶(盐)井的井深已达797.8米。道光十五年(1835年),燊海(盐)井的井深达到1001.4米,采盐的同时,获得天然气。据《川鹾概略》记载,这样的井需钻三年。 1990年 四川北半环输气管线正式投产。管长297.8公里,管径720毫米。 台湾岛成为太平洋地区第三个LNG进口者。从印度尼西亚东加里曼丹运进20年合同的第一批LNG 1994年 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研究已完成。初步评价中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38.04万亿立方米。 建成崖城13—1气田到香港海底输气管线,全长787公里,直径711毫米,管道埋于水深109米。设计能力为29亿立方米/年。建造成本11.3亿美元。 1996年 海南岛发现东方气田,含气面积229.6平方公里,预计储量超过千亿立方米。 1997年 从陕西省靖边到北京管线建成。全长860公里,管径660毫米。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作业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四川广安月考)美国怀特计划的核心是“黄金规则”,即“谁有黄金,谁来制定合作规则”。英国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两者主张反映的实质是() A.英国战后经济实力衰退 B.英美争夺国际货币体系主导权 C.美国确立了固定汇率制 D.美元要获得与英镑同等的地位 答案 B 解析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也是世界上拥有黄金最多的国家,怀特计划的提出表明美国试图主导世界货币体系;英国主张“根据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值来决定各国的份额”,说明英国想通过自己的优势来建立自己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故答案为B项。A项只涉及英国,排除;美国确立固定汇率制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后,而材料所述只是提出怀特计划,排除C项;美国希望通过怀特计划主导世界货币体系,排除D项。 2.(2019·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货币变局》一书中提到:“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或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对“最好的时代”的理解准确的是() A.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 B.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 C.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 D.缓解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中的“伴随英镑衰落的是美元的崛起,一个新的时代被开启了”来看,“最好的时代”应当是指二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时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故B项正确。A项与“最好的时代”所蕴含的积极影响不符,排除;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客观上创造了自由贸易的国际环境,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当时国际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激烈,排除。 3.(2019·山西临汾一中月考)二战后美国实行“廉价货币”政策,大量美元涌入欧洲,同时美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恶化,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动摇了人们对美元与黄金固定兑换比价的信心。1960年10月,伦敦黄金市场价格猛涨,美元大幅贬值,形成战后第一次美元危机。此次危机表明()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

世界重型燃气轮机产品系列发展史及其启示 导读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前言 重型燃气轮机是发电设备的高端装备,其技术含量和设计制造难度居所有机械设备之首,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金字塔顶端,在国民经济和能源电力工业中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已经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五分之一(欧美国家已超过三分之一),最先进的H/J级燃气轮机单循环和联合循环效率已经达到40%—41%和60%—61%,为所有发电方式之冠。燃用天然气的燃机电站污染排放极低,二氧化碳比排放量是超临界燃煤电站的约一半,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是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和落实《巴黎协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之一。 我国党和政府对发展重型燃气轮机产业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从今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已经列为“十三五”发展计划中我国要实施的100项重点任务之首。 从1939年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技术进步和企业重组,GE、西门子和三菱公司各自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产品系列并垄断了全球市场。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难度很高、研发投资巨大、实施周期很长,一旦决策失误,轻则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市场份额损失,重则有可能使公司陷入危机甚至导致公司破产(被兼并)。这三家公司技术上成功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有什么启示?什么是我国燃气轮机行业自主创新应当遵循的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这是我国燃气轮机全行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2、世界重型燃气轮机发展历程综述 1939年在瑞士BBC公司诞生了世界第一台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标志着发电行业由汽轮机进入了燃气轮机时代。七十多年来世界重型燃气轮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诞生阶段(1939—1950年代末期):重型燃气轮机刚刚诞生,仅BBC公司进行研发,产品功率小(不超过4MW)、燃气温度低(不超过800℃)、热效率低于20%。二战期间发展停滞。 早期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末期):二战结束后美国GE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先后开始研制重型燃气轮机,走的是原始创新的技术路线。三菱公司从1960年代开始研制重型燃气轮机,走的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线。三家公司在1970年代后期都完成了原型燃机(功率25MW以下)的研制,燃气温度达到1000℃,效率约26%。研制原型燃机的主要目的是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选定燃机主机基本结构特别是转子结构、建立试验设备和培养人才。 全球市场第一阶段(1980年代—1990年代中期):E 级技术发展和成熟期。1980年代初推出的E级基本型号单机功率为31—105MW(50Hz,下同)、燃气温度

气体检测技术文献综述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指导老师:胡赤鹰 ndang/'word文档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系自动化0701班林增辉 3061101271 一、背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环境问题已经成了重大的民生问题,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一些地方,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群众健康。 环境监测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气体检测是环境检测的重要部分,国内各大城市都相继建立了空气质量检测机构,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发布当地空气质量状况。而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如化工厂、煤矿、垃圾处理场,对气体的检测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气体的不可见性(大部分气体为无色)和扩散性,气体传感器是气体检测最基础的部分。气体传感器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气体检测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气体检测仪表气体检测的目的是分析各种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或其中某一组分的含量。气体检测仪表一般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单元、

显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其中传感器是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气体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混合气体中待测气体组分的某一化学或物理性质比其他组分的有较大差别;或待测组分在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来检测待测组分的含量。因此,气体成分的分析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物理式、化学式和物理化学式等原理。 2.2 气体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是传感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气体特定成分检测出来,并将其转成适当信号,若与微机结合进行在线监控,会大大提高分析速度和准确度。 自1962年日本研制出第一种可燃性气体传感器之后,气体传感器从理论到应用均得到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历次国际性传感器会议中与气体有关的传感器均为重要内容之一。我国有关传感器技术方面的会议召开过多次气体传感器方面报告均占30%以上,多着达40%,气敏元件和气体传感器已成为传感技术中的独立分支。 2.3 气体传感器分类 目前常用的气体传感器可分为: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热导式气体传感器、光学气体传感器等。 2.3.1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检测原理是,当传感器的表面氧化物吸附某些气体时,电导率将发生改变,利用改变的电导率来检测气体及其浓度。 从材料的应用范围、普及程度以及实用性来看,半导体气体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成本低廉,在气体传感器中约占60%。它的缺点是稳定性较差,受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每一种传感器的选择性都不是唯一的,输出参数也不能确定。因此,

世界天然气格局分析报告

天然气世界格局分析 世界格局:天然气已经基本与石油地位齐平,天然气工业化生产的始点晚于石油,自二战后期才逐渐由美国扩展至全世界。经历了近70多年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主流能源,与煤炭和石油形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一、供需总量巨大,资源储量丰富,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能源 天然气国际市场的供需总量巨大,根据世界能源组织统计数据,2011年全球天然气总产量为3.28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消费量为3.22万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2%。按照热值折算成统一的标准油当量进行比较,天然气与石油的产销量差距已经不大。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与石油等其他主流能源相比,天然气供需总量的增长速度更快。根据BP(英国石油公司)天然气研究员的预测,天然气市场规模将在20年内超越石油。 图表1:世界油、气生产量变化(百万吨油当量) 图表2:世界油、气消费量变化(百万吨油当量)

需求:传统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是驱动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两架马车”。 目前世界天然气市场仍以发达经济体为主,一方面发达国家本身的能源消耗基数大,另一方面传统发达国家对于天然气开发历史较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较高。根据BP(英国石油公司)统计数据,2011年仅欧洲和北美地区,就消耗了全球约60%的天然气资源。 新兴国家的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以中、印等“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和能源安全压力。天然气能量密度大、环境附加值高的优势,与这些新兴国家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完美契合。中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天然气消耗量在最近十年里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274亿立方米增长到2011年的 1376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超过37%。 图表3:发达地区消耗大部分天然气(百万吨油当量

世界天然气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图)

世界天然气发展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中国矿业》2008年第11期 摘要:天然气是清洁优质能源,在21世纪上半叶的能源供应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全面回顾了天然气资源量估算、储量发现、产量变化、消费增长和贸易发展的历史,简要展望了天然气未来发展前景。综合分析认为:①世界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值将超过500万亿m3;②世界天然气年新增探明储量将较长期保持在4万亿m3以上;③世界天然气高峰产量将达到5万亿m3左右;④2030年前,世界天然气需求增长将达到年均2%左右;⑤天然气市场将逐步演变为全球性市场,2030年天然气贸易量占消费量的比例将达到40%左右。 关键词:天然气;前景;资源量;储量;产量;消费;贸易 2000年,世界天然气产量为2.43万亿m3,与1960年相比,提高了5倍以上。新世纪以来,随着LNG基础设施和跨国管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天然气受生产区和消费区分离的影响越来越小,天然气贸易逐步从区域市场过渡到全球市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背景下,天然气的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快速上升,正在逐步成长为人类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来源。 1天然气资源量 资源量估算值呈现了增长态势,大致在140万亿4450万亿m3之间。国际上,对天然气资源量的估算,一般均指对最终可采资源量的估算。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已经产出的天然气量;二是已探明气藏的剩余可采储量;三是已经探明但技术经济不可采的储量;四是未探明的天然气储量(图1)。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孚石油公司、壳牌石油公司、世界能源理事会、美国地质调查局等多家机构,对世界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做了估算,大致在140万亿~450万亿m3之间,呈现了随时间推移估算量不断增加的态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先后8次估算世界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2000年436万亿m3的估算结果,基本得到了天然气界多数专家的认同。 未来资源量估算值仍会适度增加,可能突破500万亿m3。USGS在对全球天然气资源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了世界大型含气区,对于受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尚不能勘探开发的地区和领域,包括许多资源丰富的中小型盆地和地区以及沿海大陆架盆地、非洲东部及其海上地区、极地高寒地区及深水海域等,并未进行评估。因而,其评价结果在客观上偏于保守,估计未来天然气最终可采资源量仍

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天然气行业分析 行业现状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的主要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的1/2,是石油的2/3,现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 新世纪以来,中国天然气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消费快速增长,储产量保持增长高峰,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市场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多元化供气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中的角色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加强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能源运输压力,减污染物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未来10~20年,中国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面对严峻的资源与环境挑战,天然气需求仍将进一步增大,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中国将在全球市场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天然气将成为未来几十年我国发展最快的能源行业 1、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产量快速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与产量双双快速增长,天然气工业进入快车道。根据国土资源部2014年1月8日最新发布的全国油气资源动态评价成果显示,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62万亿立方米,比2007年的评价结果增加了77%。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都保持了增长高峰,2000-2012年探明地质储量由7600亿增加到1.33万亿立方米,年均增长5.9%。产量呈年均两位数的增长,从2000年的270亿立方米到2012年的1070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2%。2013年天然气依然保持高产,约117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6%。2014年1-4月,全国天然气产量4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0%;天然气表观消费量614亿立方米,增长8.1%。 2、产量增长已跟不上需求的急速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2013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

世界天然气发展史

世界天然气发展史(1) 来源:蒋长安庞名立编点击:131 发布时间:2010-09-03 公元前250年中国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战国时期,李冰(公元前256~251年)父子在四川兴修水利、钻凿盐井。而后在临邛(今邛崃)的盐井中发现了天然气。当时称 之为“火井”。从公元前200年起,在邛崃境内就开始用气熬盐。 公元前50年意大利 罗马教堂长明火焰照明神像,认为是燃烧的天然气。 1041年中国 在北宋仁宗庆历、皇祜年间(1041~1053年),中国的钻井工艺技术有一次大的革新,出现了“卓筒井”。这是从大口径的浅井向小口径的深井发展的标志。当时在世界上,中国的钻井技术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促进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并传到西方各国。 当时,火井正式列入国家税课,天然气业开始从盐业中独立出来。 1273年阿塞拜疆 马可·波罗(Marco Polo)描述巴库拜火教堂的天然气火炬。这些火炬已经燃烧了数百年。1600年中国 公元16世纪中国四川自流井盐田的天然气投入开发利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发的气田。 1609年比利时 凡·赫尔蒙特(Van Helmont)发现通过加热木材或煤产生一种蒸汽,将它定名为“Gas”。 1618年法国 自然科学家金·塔尔丁(John Clayton)研究靠近法国格勒诺布尔(Grenoble)的一个“燃烧着的喷泉”。 1684年英国 约翰·克列依顿(John Clayton)干馏釜中加热煤时,用皮囊收集煤气,然后点燃从小孔流出的煤气。 1732年英国 卡立舍·斯帕丁(Carlisle Spedding)利用煤矿排出的甲烷给怀特黑文(Whitehaven)街道提供照明,但遭到市议会议员们的拒绝。 1783年英国 阿奇波尔德·科克金(Archibala Cochrane)开始从设计生产轮船底沥青的炼焦过程中产生的排出气,点燃燃烧。 1784年比利时 勒芬(Leuven)大学简·明克勒斯(Jan Minckelers)教授用煤气充注气球,气球不载人飞行25公里。 1791年英国 伯明翰蒸汽机发明者詹姆士·瓦特(James Watt)的助手威廉·墨道兹(William Murdoch)发明了带有前灯的蒸汽机车。他把皮囊中的煤气通到灯中燃烧。 1792年英国 瓦特和墨道兹在康沃尔郡雷德鲁斯(Redruth)改进前灯,使它能够照亮整个房屋。 1795年英国 瓦特让墨道兹在苏格兰艾尔郡老卡姆诺克工厂(Old Cumnck Works)装设燃气灯。 1799年法国

气体传感器文献综述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和发展方向 玛日耶姆·图尔贡 107551600545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和发展方向 【摘要】本文对气体传感器进行分类,介绍了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电阻型气体传感器、非电阻型气体传感器等几种常见气体传感器的特性、总结了这些气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阐述这几种气体传感器在日常生活及特殊场合中的应用及其选用时的原则。探讨了气体检测仪器在检测对象、检测范围和检测方式上向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通用化等方面不断向前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特性;应用;发展方向 一、前言 目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环境问题变成了重要的民生问题,影响到人民生活幸福感,甚至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群众健康。 近年来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各种工业废水,废气直接排入水体及空气,造成极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存发展,并导致环境污染的气体进行处理是十分急迫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已有所不同;同时,随着近年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这就给气体传感器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和难度。检测气体的种类由原来的还原性气体(H2、 C4、 H10、 CH4等)扩展到毒性气体(CO、NO2、 H2S、NO、NH3、 PH3等)以及食品有关的气体(鱼、肉鲜度(CH3)3、醋酸乙脂等)[1]。气体传感器作为气体检测最基础的部分,为了满足这些需求,气体传感器必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要好,而且能批量生产,性能价格要高等。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各国对有毒气体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方面的严格立法,各种气体传感器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随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气体传感器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大气监测、食品工业、汽车尾气快速实时测定、有毒气体检测安全检查和航空航天等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气体传感器的重要作用[2]。 二、气体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2.1气体检测仪 气体检测仪是一种气体泄露浓度检测的仪器仪表工具,主要是指便携式/手持式气体检测仪。主要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环境中存在的气体种类。气体检测的目的是分析各种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或其中某一组分的含量。气体检测仪表一般由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单元、显示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组成,其中传感器是最关键的部分。 2.2传感器 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按其基本效应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按检测对象,化学传感器分为气体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物理传感器 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 化学传感器离子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纵向和横向的结合) 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土地公有集体耕种没有剥削。部落联盟三皇五帝尧舜禹;希腊罗马人的氏族) ——氏族封建贵族制带有奴隶制和农奴制倾向(前8、9世纪开始土地公有定期分配集体个体耕种并存出现温和的剥削并且逐渐奴役化向领主封建制过渡。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希腊罗马的贵族元老院制血缘官制时期) 大变革的时代(纯粹的公有生产血缘统治被地区划分国家和东方的封建地主生产与西方的奴隶制取代)前8到前2世纪 ——西方希腊农奴化进程被商品经济打破氏族封建制公有回流;东方氏族封建制被打破形成领主封建制农奴劳动,只有齐国开始分田保护小农。产生逐渐地主封建化(个体耕种对内剥削逐渐减轻。希腊罗马物产匮乏粮食需要进口——前6到前2世纪海上外贸发达——平民富人阶层兴起需要权力和债务奴役制血缘官职制矛盾平贵矛盾升级——平贵斗争导致民主化改革民主制产生财产划分取代了血缘划分公有残余在保护小生产和对外扩张中得到巩固同时开始按照地区划分人口打破了部落聚族而居,奴隶封建化血缘部落的统治被血缘贵族和工商业富人的统治取代,后两者在侵略中演变成奴隶主;西周后期陷入诸侯混战。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物产丰富自给自足,铁骑牛耕兴起——新兴地主需要权力富国强兵和世卿世禄制井田制矛盾——新兴地主阶级和旧贵族矛盾激化开始了变法斗争专制化改革——军功爵制取代世卿世禄制公有残余被打破军功与贵族的统治开始打破了血缘的统治,按照地区划分人口打破了按照部落划分人口的分封制,农业文明下职能重农抑商获取财富以征伐 原始社会的早期阶级化 (奴隶制—领主劳役地租封建和地主封建) 前8—前2世纪阶级社会的出现。(农耕地区生产力发展较快氏族社会阶级化,奴隶制和贵族农奴制倾向同时出现,横向联系以战争和和平交往为主,西方由于地理环境商品经济海上外贸经历了农奴化和氏族民主化倾向后逐渐奴隶化;随着铁骑牛耕农业生产东方个体耕作形成脱离了集体耕作的井田制东方社会农奴化并最终确立地主封建制专制集权制下农业生产力起步铁器牛耕) 前2世纪——后5世纪阶级社会的扩展。农耕地区进一步农奴化,游牧地区开始农奴化(在民族迁移中推动了游牧地区和江南地区的氏族社会阶级化,横向联系以战争为主民族迁移促进了纵向联系,西方奴隶制在打过达到顶峰后瓦解农奴化,东方受到侵略农奴化后改革地主封建化,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并扩展到游牧地区) 5世纪——10世纪早期阶级社会的成熟化 (生产力的量变发展农耕工具成熟通车曲原犁,封建社会人身依附的弱化租庸调制和查理大帝代役租取代了劳役地租。东方分裂走向统一专制集权完善化中央和地方地主矛盾,西方统一法兰克王国走向分裂专制衰落化教权开始与王权矛盾。横向联系东方和平为主西方以战争为主,造纸术传入西方促进了纵向联系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10—13世纪蒙古人侵略—15世纪 (早起阶级社会的繁荣化并且为了对抗诸侯混战下的经济掠夺开始有了新因素市民经济行会手工业,汉萨同盟。) 西方市民经济催生了资产阶级的前身没有收到蒙古侵略从而进一步发展,王权开始和市民即早起资产者站在一起反对教权。东方南宋市民经济收到蒙古压制而倒退化没有掀起波浪。横

完整word版燃气企业波特五力分析

城市燃气行业长期稳定的赢利性,使国有企业、港资企业、中央企业、民营企业纷纷进入该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1市场竞争格局及行业结构分析 1.1市场呈现明显的地域特性和强烈竞争的格局 现阶段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具有需求稳定。波动小、赢利稳定、风险小和自然垄断性等特点,吸引着众多投资商。2004年以来,我国推进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城市燃气资本多元化,使得城市燃气市场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和竞争强烈的格局(见表1)。 表1国内城市燃气市场主要竞争主体分析表 1.2.1进入壁垒 城市燃气市场进入壁垒主要有资源及政策、资金、技术、地方利益等。充足、稳定的气源是进入城市燃气行业的首要条件。目前上游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3家经营,具有很强的资源控制优势及政策限制;投资巨大、技术难度高,进入的资金、技术壁垒较高(高压天然气管网造价在100~200万元/km,700~800 km 的长输管网总投资需14~16亿元),陆上骨干网及LNG接收站等的建设和运输仍由三大公司垄断,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扶持地方城市燃气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为进入该市场增加了难度。 1.2.2上游议价能力 如上所述,城市燃气市场上游存在绝对的行政壁垒,加上诸如“西气东输”等主干管网同样由中石油等国有企业经营,国有石油公司占据较强的优势地位,天然气供应商具有很强的议价能力。. 1.2.3下游议价能力 下游集中在管网设备制造、管网建设、管网改造、计量设备制造、燃气供应等方面,民营企业、港资企业进入下游领域较早;中石油等国有企业携资源优势进入城市燃气市场,加之“西气东输”一、二线等主干管网建设背景,下游议价能力也有所增强。 1.2.4替代品威胁 天然气的可替代品包括煤炭、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电力等。煤炭在燃料和化

双燃料技术发展史

双燃料系统的发展史 一、国外双燃料的发展 1 车用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 双燃料系统的开发最早是从车用发动机开始的,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能源转换公司(ECI)协助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双燃料系统,并把两台高速柴油机改装成为双燃料发动机:一台是美国卡特皮勒公司的3208型柴油机,另一台日本五十铃公司的6BD I型柴油机。 1994年,GM公司开始研究二冲程和四冲程双燃料发动机,澳大利亚、日本、德国等也在进行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制工作。 乌克兰科学院天然气研究所和基辅汽车公路研究所研制的BE3IA3548AFYl双燃料汽车,该车采用由M3240H1柴油机改装成的M3240HFJ-I双燃料发动机,天然气与柴油采用联动控制机构,试验表明天然气替代了45%的柴油。 另外美国CleanAirPartner公司与加拿大阿尔伯达州卡尔加里市代用燃料系统(AFS)公司联营,共同开发出多点喷射的双燃料控制系统,并应用在10.3L卡特彼勒3176B重型发动机上,在发动机压缩比不变的情况下,两种燃料均采用电子控制,燃用的天然气可达燃料总量的60%-90%,发动机根据需要能转换为100%燃用柴油。 目前,国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提高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 (1)高压天然气的缸内直喷技术; (2)微引燃技术条件下的多点电喷射技术。 美国BKM公司研究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微引燃”双燃料系统,用接近1%的引燃柴油为天然气发动机提供所需要的点火能量。这一系统的核心是采用Servojet电控液压泵喷嘴控制点火油量、天然气多点电子控制顺序喷射装置以及专用的计算机软件,同时也采用了断缸、增压空气旁路、废气再循环及优化引燃油的喷射正时等措施。这大大降低了小负荷时的未燃HC排放也提高天然气替代柴油的百分率,从而在所有工况范围内使天然气在所消耗的燃料总量中超过了95%。 康明斯公司和Clean Air Power公司是在车用双燃料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代表性企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