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在豚鼠Corti器的分布和生理意义的探讨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在豚鼠Corti器的分布和生理意义的探讨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在豚鼠Corti器的分布和生理意义的探讨
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在豚鼠Corti器的分布和生理意义的探讨

谷氨酸转运体与脑缺血的研究综述

谷氨酸转运体与脑缺血的研究综述摘要 谷氨酸盐,是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之一。由于细胞外缺少谷氨酸代谢酶,故其灭活方式主要依赖于谷氨酸转运体的摄取。脑缺血时,谷氨酸转运体表达障碍或失活,导致细胞外或突触间隙内谷氨酸盐过度聚积进而引起神经毒性反应甚至神经元死亡,因此谷氨酸盐转运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脑缺血等疾病的病因学及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谷氨酸转运体的分类与脑缺血保护的关系做以综述。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载体,脑缺血 谷氨酸转运体分类 (一)NA离子依赖性转运体 目前已知的位于细胞膜的高亲和力转运体有5 种,分别为:GLAST (EAAT1)、G L T ( E A A T 2 ) 、E A A C 1 (EAAT3)、EAAT4和EAAT5。其中EAAT1 和EAAT2 主要在星型胶质细胞表达,在终止谷氨酸能神经传递、维持细胞外液Glu 浓度处于低水平、防止其兴奋性毒性作用以及对过量Glu的转运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低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VGLUTs 分布于囊泡膜上,它能够特异地将突触囊泡外的Glu 转运进入突触囊泡内。目前VGLUTs 有3 种:Ⅰ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1)、Ⅱ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2)和Ⅲ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VGLUT3). EAATs 和VGLUT1 转运Glu 时的一个非常重的区别就是EAATs 依赖钠离子的存在,而VGLUT1发挥其转运Glu的功能则低浓度的氯化物是必要的。和EAATs 相比,VGLUT1 的表面亲和力实质上较低。EAATs 识别天冬氨酸和Glu,并以两者作为底物,而VGLUT1 不识别天冬氨酸[12]。VGLUT1 能够将Glu 转运进入突触囊泡,并具有能量依赖性和底物特异性,由这种特性可以推断,VGLUT1 作为囊泡谷氨酸转运体,其表达可定义神经元的谷氨酸能表型,即可以作为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标志. (二)非Na离子依赖型转运体

药物对兔离体回肠平滑肌的作用

药物对兔离体回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目的 1.学习离体平滑肌器官的试验方法。 2.观察药物对兔离体回肠平滑肌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机制。 实验原理 多种动物的离体肠管在适宜的环境中,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其自动节律性运动功能。根据受体在肠平滑肌中的分布的特点,可观察药物的作用,并借助工具分析其作用机制。 实验器材和药品 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3kg,雌雄不拘。 2.实验器材木锤,小剪刀,小镊子,培养皿,HE-400S恒温平滑肌槽,张力传感器,电脑及记录装置。 3.实验药品和试剂台式(Tyro de's)液,0.01%氯化乙酰胆碱,0.1%硫酸阿托品,1%氯化钡。 实验步骤和方法 1.取家兔1只,以木槌击其枕骨部处死,迅速剖开腹腔,找到回盲部,剪取回肠,置盛有冷台式液的培养皿中,沿肠壁分离并减去肠系膜,将肠管剪成数段,轻轻压出场内容物,用冷台式液冲洗肠管,再换冷台式液,最后将肠管剪成若干2~3cm的小段置于4℃台式液中备用。 2.HW-400S恒温平滑肌槽的操作方法 ①将恒温平滑肌槽右侧面的排液口和排水口均置于关闭状态。

②在恒温平滑肌槽内添加足够量的清水,水量达到建议水平线。在预热筒内加入适量营养液。 ③确保电源已经连接良好。 ④打开机器电源。 ⑤此时数码管和加热指示灯快速闪烁,表明系统还没有处于加热状态,当确认水浴槽内加水后,轻按温度设定旋钮,系统进入加热状态。 ⑥设定实验温度(38±0.5)℃。 ⑦营养液先在预热筒中预热,然后通过按下自动加液按钮让其自动流到实验药筒。 ⑧温度达到试验温度后加入实验样本。试验样本通过随机配件中的实验片固定在试验药筒中,用滴管向实验药筒中滴入药液来进行实验。用过的营养液可通过打开设备侧板的放液阀向外排放,排放后请用预热筒中营养液将其冲洗数遍,实验效果更佳。 ⑨调节气量调节阀。 ⑩实验时将随机标配的支架杆固定座上,将张力传感器固定在支架杆上,然后将实验样本一端吊在张力传感器上,一端固定在实验钩上,将实验钩牢挂在试验药筒边沿即可开始试验。 3.打开电脑,点击桌面中BL-420(BL-410)图标,进入主菜单,再点击生理、药理实验项,选择平滑肌是实验项目进行试验。 4.待肠管稳定10min左右,描记一点正常收缩曲线,再依次向实验药筒中滴加药液。待肠平滑肌收缩曲线稳定后,加入一次药液立即标记,并观察、描记收缩曲线。

脊髓谷氨酸转运体GLAST在骨癌痛中的作用(精)

脊髓谷氨酸转运体GLAST在骨癌痛中的作用 夏小萍1,2,曾因明2,马正良1,朱魏1,周锦勇 1 1 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210008 2 江苏省麻醉学研究所221002 目的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在疼痛传导通路中参与脊髓痛信号的传递和敏化状态的维持。细胞外谷氨酸的稳态和浓度的调控仅由谷氨酸转运体所控制,GLAST是主要表达在胶质细胞膜上的一种转运体。在癌痛发生过程中转运体GLAST如何参与和扮演何种角色目前尚无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拟在骨癌痛小鼠模型上,观察脊髓水平谷氨酸转运体GLAST在骨癌痛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的改变。方法35只C3H/HeJ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 组,n=5)和骨癌痛组(Ca组n=30)。骨癌痛组是将含2×105个NCTC2472细胞的20μl的最小必需培养基(α-minimal essence media, α-MEM)注入股骨远端骨髓腔中制备癌痛模型,Sham组不作任何处理。Ca组分别在右股骨注射肿瘤细胞后1d、3d、7d、10d、14d、21d 处死小鼠取同侧腰段脊髓,Sham组直接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测定GLAST在脊髓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10天骨癌组脊髓GLAST蛋白含量开始减少,第14天明显减少,持续降低至术后21天(P<0.01)。讨论谷氨酸转运体是一种糖蛋白,目前已克隆出五种亚型,其中GLAST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膜上。本研究发现小鼠股骨末端接种肿瘤细胞后的早期,脊髓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量没有变化,而在注射肿瘤细胞后第10天,谷氨酸转运体的蛋白表达出现变化,而此时正是癌痛小鼠出现自发痛

谷氨酸循环及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谷氨酸循环及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众所周知,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不能通过血脑屏障。在脑内合成Glu的途径有4条[1]:(1)α-酮戊二酸接受氨基产生Glu;(2)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经GABA转氨酶形成Glu;(3)鸟氨酸在鸟氨酸转氨酶的作用下产生谷氨酸半醛,后者进一步生成Glu;(4)谷氨酰胺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水解成Glu。而其中只有第4条途径来源的Glu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 一.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 神经系统中,神经胶质细胞(主要是星型胶质细胞,AC)与神经元的比例约为10:1。AC 介于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是血脑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状态下,神经元胞浆的Glu 浓度在10mM/L,AC胞浆的Glu浓度在50至几百μM/L,胞外则为0.6,突触间隙为1μM/L,而突触终端囊泡可达100mM/L,胞内外Glu的浓度相差万倍以上。突触传递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至神经突触,神经末梢去极化,突触小泡通过突触囊泡和质膜融合而从神经元释放(即胞吐作用)。囊泡释放的Glu可使突触间隙的浓度由静息的1μM/L升高到1.1 mM/L,维持在此峰值的时间约为1.2ms。[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各型Glu受体,传递神经冲动,发挥生理作用,同时,触发负反馈调节,并由AC膜上的谷氨酸转运体摄取,神经胶质细胞具有很强的Glu摄取能力,并含有谷氨酰胺合成酶,能将Glu转变成谷氨酰胺,再转运至突触前神经末梢胞质中,经谷氨酰胺酶脱氨生成Glu。同时,一部分经谷氨酸脱羧酶催化生成具有抑制作用的GABA。接着,Glu通过位于囊泡上的谷氨酸转运体将其转位进入囊泡内腔,并储存于囊泡中。在静息神经元(resting neuron)中,Glu在神经末梢的突触囊泡内以很小的膜结合细胞器形式储存。由此形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之间的“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如图)

谷氨酸递质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

052 谷氨酸递质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 郑明岚 综述 朱永平 审校 (浙江大学医学院卫生毒理学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06) 摘要: 成瘾是精神活性物质长期作用于大脑而产生的神经适应性改变,随着对脑内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的深入了解,发现成瘾药物除可诱导调节突触前、后谷氨酸神经转运的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外,也影响大脑皮质的活性,提示谷氨酸系统在药物成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键词:谷氨酸递质;可卡因;成瘾 中图分类号: R9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1226(2005)03_0183_04 收稿日期:2004_06_24;修回日期:2005_03_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2003CB515402)作者简介:郑明岚(1978-),女,研究生,研究方向:药物依赖 毒理学。 审者简介:朱永平,男,教授,研究方向:药物依赖毒理学。 药物成瘾是慢性、复发性脑疾病,有着极其复杂的机制。其核心特征是强迫性药物使用,即成瘾者失去了对药物寻觅和摄取的控制[1] 。长期给药后,大脑奖赏相关环路上分子和细胞长时适应,神经回路功能改变,出现与成瘾相关的行为可塑性即药物成瘾。虽然神经可塑性改变的长期存在是药物成瘾的神经基础,但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不明确。近来研究发现谷氨酸转运体参与神经元的持久可塑性,在药物成瘾的形成和表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3] 。在成瘾中,多巴胺 (DA)参与药物的奖赏和运动等效应,谷氨酸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突触形成等密切相关;两者又存在大量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在成瘾行为形成的长时适应过程中相互调 节,产生具有成瘾特征性的改变[4,5] 。因此谷氨酸系统在成瘾中的作用逐渐成为成瘾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神经药理学基础出发,探讨谷氨酸参与成瘾有关的行为神经可塑性的机制。 1 参与成瘾的神经环路 成瘾通路主要存在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mesolimibic dopamine system,MLDS)。成瘾药物通过3条不同环路激活共同的奖赏中枢)))MLDS:(1)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emental area,VTA )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的多巴胺投射;(2)黑质到纹状体的多巴胺投射;(3)中脑(主要是VTA)到内侧前额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的多巴胺投射。调控这些环路的神经元胞体位于VTA 内,广泛支配大脑皮质、海马、杏仁体和其他边缘组织。 尽管VTA 到NAc 的多巴胺能投射是多种成瘾物质引起奖赏效应的共同通路,但参与药物精神依赖形成的脑区远远超过中脑DA 系统。神经环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成瘾形成和维持(如复吸、敏感化等)的必要条件之一[6] 。例如,伏隔核接受来自前额叶皮层、海马、丘脑被侧中部和杏仁核等脑区的传入纤维后,又将纤维投射到与药物奖赏有关的腹侧苍白球和VTA 。NAc 由核和壳两部分组成,壳部与多巴胺依赖的奖赏效应有关,主要接受VTA 的多巴胺能投射,核部主要接受杏仁核和海马的兴奋性谷氨酸能传入纤维,可能与反复使用药物而引起的持久的细胞变化有关 [7,8]。而起始于VTA 的多巴胺 神经元可将纤维投射到NAc 和其它边缘结构如杏仁核和PFC 等。 皮层-基底节回路也是一个与成瘾有关

阿托品拮抗豚鼠回肠M受体的pA2值测定

实验十阿托品拮抗豚鼠回肠M受体的pA2值测定 071232001 陈小凤2010/5/9 【目的】1.掌握pA2值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 2.观察阿托品对豚鼠回肠M受体的竞争性拮抗作用。 3. 了解离体平滑肌基本实验方法。 【动物】豚鼠 【药物】①乙酰胆碱(2X10-5、2X10-4、2X10-3 、2X10-2 、2X10-1 、2mol/L) ②阿托品(5×10-5、5×10-4 、5×10-3 mol/L ) ③台氏液 【器材】: 100μl微量注射器、量筒、培养皿、缝衣针、缝线、洗瓶、RM6240多媒体化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肌力换能器、HSS-1(B)型恒温浴槽、GW-3G恒温平滑肌槽。【方法】 1.仪器安装调试: (1)搭建好仪器后,打开水浴锅电源,使浴槽温度保持在37℃。清洗浴槽,加台氏液20ml。通气,使气泡呈碎花状释放。 (2)启动计算机,双击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打开“阿托品拮抗豚鼠回肠M受体的pA2测定”,设置实验参数,示波。 2.标本制备: 豚鼠回肠由教师制备提供。取豚鼠回肠约2cm,对角结扎,一端固定在浴槽的通气钩上,另一端垂直连接于肌力换能器的感应片上,调节基础张力约为0.5g(记录过程中张力持续变大并出现波动)。肠管在槽内稳定十五分钟后,记录正常收缩活动。 3.观察项目 (1)未加阿托品时每个Ach累积(ml/L)引起的肠管最大收缩幅度。 (2)分别加入阿托品(3个浓度)后,每个Ach累加浓度引起的肠管最大收缩幅度。 4.给药方案(给药量如表一所示) (1)用微量注射器向麦氏浴槽内从低到高加入Ach溶液,当每个浓度引起的肠管收缩反应达到最大时,立即累加另一个浓度,直到收缩反应不再增加。 (2)用台氏液冲洗标本3~5次,回肠恢复正常后,加入5×10-5mol/L阿托品20ul后,重复步骤⑴。 (3)用台氏液冲洗标本3~5次,回肠恢复正常后,加入5×10-4mol/L阿托品20ul后,重复步骤⑴。 (4)用台氏液冲洗标本3~5次,回肠恢复正常后,加入5×10-3mol/L阿托品20ul后,重复步骤⑴。 5.数据处理 【结果】 由于我们组实验过程中,未能在每个浓度引起肠管收缩反应达到最大时及时加入药品,并且实验过程中时不时碰到悬挂的吊线,造成实验结果有较大偏差。因此,我们借鉴了周三第3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4离体回肠讨论问题

1、给出本实验的5个关键词 肠肌收缩张力曲线乙酰胆碱组胺阿托品氯苯那敏 M胆碱受体 H1受体 2、哺乳类消化道平滑肌细胞膜上有哪些受体? M胆碱能受体;5-HT受体;H1受体;H2受体;DA受体;脑肠肽受体 3、M胆碱能受体激动对消化道平滑肌有何影响? Ach与M受体结合,使平滑肌Ca2+通道开放,Ca2+内流增加,肌浆[Ca2+]增加,平滑肌收缩幅度增高。 4、预测M胆碱受体拮抗剂对乙酰胆碱的效应有何影响? M胆碱受体拮抗剂与平滑肌细胞膜M受体结合,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阻断与M 受体的激动作用。 5、组胺H1受体激动对消化道平滑肌有何影响? 与平滑肌细胞膜H1受体结合,通过激活G蛋白-磷脂酶C系统,使细胞内Ca2+增高,导致平滑肌收缩。 6、预测实验中H1受体阻断剂扑尔敏对组胺的效应有何影响? 扑尔敏是H1受体阻断药。扑尔敏与平滑肌细胞膜H1受体结合,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组胺对H1受体的激动作用。 7.实验中离体肠段如何与检测系统连接? 将离体肠段置于盛有台式液的培养皿中,在其两端对角壁处,分别用缝针穿线,并打结。注意保持肠管通畅,勿使其封闭。肠管一段连线系于浴槽固定钩上,然后放入37℃麦氏浴槽中。再将肠管的另一端连线系在张力换能器的悬臂梁上,调节肌张力至2~3g。 8、维持离体肠段的收缩需要哪些条件? ①必须浸泡在台式液中并提供充足的氧气 ②必须维持37℃恒温 9、台氏液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台氏液配制1000ml台氏液含:NaCl 8.0g、10% KCl 2.0ml(0.2g)、10% MgSO4.7H2O 2.6ml(0.26g)、5% NaH2PO4 .2 H2O 1.3ml(0.065g)、NaHCO3 1.0g、1M CaCL2 1.8ml(0.2g)、葡萄糖1.0g。10、为何台氏液可以维持离体肠段活性? 模拟肠段在体环境 11、本实验中,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参数如何设置? 换能器输出线接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系统,选择“实验”---生理科学实验---肠肌。仪器参数:通道时间常数为直流,滤波频率为10Hz,灵敏度3g,采样频率200Hz,扫描速度1s/div。 12、实验过程中改变标本与张力换能器之间的连线的张力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何种影响? 张力过大会损伤肠段,失去或减弱收缩力;张力过小实验现象(收缩曲线变化)不明显13、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三试剂被随机的贴上A、B、C标签,请利用离体豚鼠回肠实验方法和工具药阿托品、扑尔敏设计实验,鉴别出上述药物 记录麦氏浴槽中分别加入阿托品和扑尔敏后各种待测药物引起的肠肌收缩幅度,阿托品可以阻断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扑尔敏可以阻断组胺与H1受体结合。 14、本实验中对离体肠段的观察项目包括哪些? 肠管收缩曲线的收缩舒张频率、曲线的振幅 15、向台氏液中滴加试剂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6、为维持离体肠段的收缩活性,操作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需要将离体的平滑肌进入生理盐水中,来保证细胞的形态正常。

M胆碱受体和H1组胺受体激动剂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生理科学实验 指导老师:唐法娣 成绩:实验名称M 胆碱受体和H 1组胺受体激动剂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同组学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本人Email : M 胆碱受体和H 1组胺受体激动剂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级临床医学七年制生理科学实验班组,浙江杭州310058) [摘 要]目的:观察胆碱能神经递质acetylcholine (Ach 、乙酰胆碱),炎症介质 histamine (His 、组胺)对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的作用。观察M 胆碱受体拮抗剂 atropine( 阿 托品)和组胺H 1受体拮抗剂 chlorpheniramine( 氯苯那敏、扑尔敏)对乙酰胆碱、组胺的拮 抗作用。方法:应用液压传递系统直接测定动脉血压, 通过压力换能器将压力变化转化为电 信号变化,用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动脉血压变化曲线。结果:在加入阿托品后豚 鼠回肠肌张力明显小于仅加入乙酰胆碱时( P<0.01);加入扑尔敏后豚鼠回肠肌张力明显小 于仅加入组胺时(P<0.01);BaCl 2 处理后加入阿托品时回肠肌张力小幅下降。结论:阿托品 具有强抗胆碱作用;扑尔敏具有部分拮抗组胺作用;阿托品可通过拮抗胆碱能受体部分减弱 BaCl 2的作用。 [关键词]动脉血压血红蛋白急性失血 1.材料1.1实验动物豚鼠 1.2药品 未标记的激动剂:A ,B ,C 。10-2 g/L 氯化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chloride ) 溶液;10-2 g/L 磷酸组织胺(histamine phosphate )溶液;10g/L BaCl 2溶液。拮抗剂:1g/L 硫酸阿托品(atropine sulfate )溶液;10-3 g/L 氯苯那敏(chlorpheniramine )溶液。台 氏液(Tyrode) g/L: NaCl 8.0, KCl 0.2, MgCl 2 0.1, CaCl 2 0.2, NaH 2PO 40.05, NaHCO 3 1.0, 葡萄糖 1.0。1.3器材 双层玻璃浴槽(20ml )、张力换能器、微距调节夹,恒温水浴箱、多道生理 专业:临床医学 姓名:学号: 日期:2013.3.21 地点: 教C

实验七 药物对离体肠的作用

实验七药物对离体肠的作用 【目的】1.观察药物对离体兔肠的作用,联系其临床应用。 2.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提高同学们综合分析及探索问题的能力。 【材料】 器材铁支架、恒温水浴箱、麦氏浴槽、L形通气钩、橡皮管(一端连玻璃管)水温度计、球胆、螺旋夹、延伸棒、双凹夹、杠杆、描笔、记纹鼓、记录仪或计算机系统、木棰、解剖用手术器械一套、缝针、手术线、胶泥、培养皿、1ml 注射器、烧杯、5号针头、100ml量筒、酒精灯、恒温装置一套、蛙心夹。 药品台氏液、10-4乙酰胆碱溶液、1%阿托品、0.1%扑尔敏、10-5磷酸组织胺溶液、1%氯化钡溶液、1%毛果芸香碱溶液、10-4水杨酸毒扁豆碱溶液、10-4盐酸新福林溶液、10-5异丙肾上腺素溶液、10-4普萘洛尔溶液。 动物家兔。 【方法】取家兔一只,击头致昏,立即剖腹,剪下空肠和回肠上半段,置于盛有台氏液的烧杯或培养皿内,将肠系膜沿肠壁分离掉,用台氏液把肠内容物冲净,将肠剪成2~2.5cm长的肠段备用。如不即时应用,可将肠段放入台氏液中,置于冰箱保存,一般可保持活力12h左右。实验前,先调好恒温装置,温度保持在37~38°C。在麦氏浴管中盛入5ml台氏液,并标记好液面高度。由球胆输入空气(每秒1~2个气泡)。然后取肠管一段,一端固定于通气管的小钩上,放入麦氏浴管中,另一端用线连接在描记杠杆上(或接张力换能器联记录仪或计算机)。待离体肠段稳定5~10min后,描记一段正常收缩曲线,继而依次于麦氏浴管中加药进行实验。加入一次药液,至作用明显后,用台氏液连续冲洗2次,等到曲线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又随之描记一段基线,再加入第二个药液。如果肠管反应不灵敏,可更换另一段肠段。 给药的顺序: (1)10-4乙酰胆碱液20μg; (2)1%毛果芸香碱溶液2ml; (3)10-4水杨酸酸毒扁豆碱液20μg。 第二组药物

组胺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及EC50、pD2测定

组胺对离体豚鼠回肠的作用及EC 50、pD 2测定 [目的] 学习组胺对离体豚鼠回肠平滑肌H 1受体量-效曲线的测定,掌握pD 2的计算方法。(EC 50:半效能浓度或半最大效应浓度,是指引起一半最大效应的浓度) [原理] 药理学的一个经典实验,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动物种类、个体差异甚至操作不够准确,对pD 2值的影响都不大)而且操作简单。pD 2称为“亲和力指数”,为完全激动药引起50%最大效应所需的克分子(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表示作用于受体的药物与受体亲和力的大小。pD 2中的2指激动药浓度乘2倍才能达到最大效应,pD 2不必用摩尔单位,数值大小与亲和力成正比,pD 2越大,表示亲和力越大。 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第二信使作用,触发特定的药理效应。药物就是一种外源性配体,根据效应不同,可分为激动药、拮抗药。今天我们应用的组胺是一种完全激动药。 D K D E E D +=αm a x ,α=1、max E D K D E D ?+=。(α表示内在活性,通常0≤α≤1,完全激动药α=1;)我们将不同浓度的药物与H 1-R 结合后产生的效应一一对应,即可得到双曲线。由定义知:21m ax =E E ,K D =D ,找到Emax (100%),反过来

找到50%时的药物浓度(C )即可。 根据药物浓度可知:D 值相差很大,绘制曲线时有一定难度,数值误差大,因此需引入logD ,这样就可以容纳大范围剂量数,而且还可以鉴别竞争性拮抗作用,可得到S 型曲线,再由50%求对应的logK D 及pD 2=-logK D 。pD 2∝1/K D ,注意K D 与pD 2不同,EC 50=K D 而pD 2=-logK D 。 由于S 曲线实际上只有一个最高点得以利用,这样的数据显然缺乏可信度,为了使数据更精确,引入直线回归方程: 即:][111][][][][max max max max D E K E E D K D E E D K D E E D D D ?+=?+=?+= 令max 1E a =, m ax E K b D =,E y 1=,] [1D x =, 可得:y=bx+a ,K D =b/a 。(a 是截距、b 是斜率) 它所描绘的是一条直线,所有的点都均匀分布于直线,这样的量效关系有较高的可信度,经过统计处理后,此实验数据比较准确,而且对数据的偏离也较敏感,由这样的数据所描绘出的直线可以比较准确的反应受体动力学变化的根本现象和规律,而且所有数据点都可得以利用。其中涉及相关与回归,这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的分析,所以关系很密切。在分析问题时,两种方法一般要结合运用,主要在利用相关系数

谷氨酸转运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09 Thielen K R,M iller G M.Multiple sclerosis of spinal cord:magnetic res2 onance appearance.J C om put Assist T om ogr,1996,20(3):434-438. 10 K au fman DI,T robe JD,Eggenberger ER,et al.Practice parameter: The role of corticosteroids in the management of acute m onosym ptomatic optic neuritis.Report of the Quality S tandards Sub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Neurology,2000,54(11):2039-2044. 11 M andler RN,Ahmed W,Dencoff J E.Devic’s neuromyelitis optica:a prospective study of seven patients treated with prednis one and azathio2 prine.Neurology,1998,51(4):1219-1220. 谷氨酸转运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神经科(250014) 唐吉友 综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内科(250012) 迟兆富 审校 摘 要:谷氨酸转运体是一种位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新近研究发现,癫痫及其敏感性的形成可能与致痫灶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 LAST)、谷氨酸转运体1(G LT-1)和兴奋性氨基酸载体1 (E AAC1)的减少有关,这对于探讨癫痫反复发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谷氨酸转运体;中枢神经系统;癫痫敏感性 谷氨酸转运体(glutamate transporters,G luTs)是一种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它能迅速转运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glutamate,G lu)和天门冬氨酸(aspartate,Asp),保持兴奋性递质与抑制性递质的动态平衡,对维持信号在突触间的正常传递和防止急性脑损伤后(如癫痫、中风、头外伤等)产生兴奋性毒性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尽管它们有许多共同的功能特性,但在转运体蛋白的表达、调节和对疾病过程的影响方面有很大差异[1,2]。近年来,通过实验性癫痫动物模型发现,癫痫及其敏感性的形成可能与G luTs的变化有关,这对于控制癫痫的反复发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G luTs与癫痫的关系进行了总结。 1 G luT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及其作用 G lu是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同时也被看作是引起神经元兴奋性中毒损伤和死亡的调质,参与许多神经功能活动。如果G Lu在细胞外液大量积聚,就会导致神经细胞的损害。从神经末梢释放出来的G lu,主要是通过神经末梢及其周围胶质细胞上的谷氨酸转运体来摄取。因此,G luT s在谷氨酸能神经传递以及神经细胞的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G luT s最先是在1992年用克隆的方法从大鼠脑和家兔的肠上皮上克隆出的三种不同cDNA编码的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分别是:G LAST、G LT-1和E AAC1。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出了与动物高度同源的人类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5(E AA T1-5)。 通过对大鼠脑的研究发现,G LAST广泛存在于小脑分子层和颗粒细胞层的胶质细胞以及大脑的某些星形胶质细胞,其中小脑分子层的Bergmann胶质最丰富,其次是海马、皮层和纹状体等。G LT-1遍布于脑和脊髓,在海马和新皮质的浓度最高,纹状体次之,它仅在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是脑内主要的转运体蛋白[3]。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胶质细胞G luTs在高亲和G lu转运中起主要作用,大约占总G lu转运的80%(纹状体)、60%(海马)。它们利用Na+的跨膜梯度,精确地控制着G Lu的摄取量,不仅能终止G lu的兴奋性信号,而且具有对抗兴奋性毒性的作用。 E AAC1是神经元型转运体,它在谷氨酸能和非谷氨酸能神经元上表达,包括G ABA能小脑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1年 第28卷 第2期  收稿日期:2000-09-26;修回日期:2000-12-26 作者简介:唐吉友(1963-),男,山东省泰安市人,主治医师, 硕士,主要从事癫痫的研究。

不同因素对家兔离体肠肌收缩的影响

不同因素对家兔离体肠肌收缩的影响 浙江中医药大学 【摘要】目的观察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E)、氢氧化钠溶液(NaOH)、盐酸溶液(HCl)、温度以及缺空气条件对家兔离体肠肌运动的因素。方法使用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过不同因素(Ach、E、NaOH、HCl、温度(25℃)以及缺空气条件)对家兔离体肠肌进行作用,记录肠肌收缩幅度变化曲线及数据结果并分析机理。结果Ach、NaOH可使肠肌收缩明显,E、HCl、25℃条件、缺空气使肠肌收缩变弱。结论Ach、NaOH兴奋肠肌,促进肠肌收缩活动,E、HCl、25℃条件、缺空气抑制肠肌收缩活动。 【关键词】离体肠肌;家兔;收缩运动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ation acetylcholine (Ach) and epinephrine (E), sodium hydroxide solution (NaOH),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HCl), temperature and lack of air condition of rabbit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movement factors. Methods Use RM6240 biological signal collection and disposal system, through the different factors (Ach, E, NaOH, HCl, temperature (25℃) and lack of air condition) of rabbit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for effect, record intestinal muscle contraction amplitude variation curve and data results and analysis mechanism. Results Ach, NaOH can make the intestinal muscle contraction obvious, E, HCl, 25℃condition, lack of air make intestinal muscle contraction become weak. Conclusions Ach, NaOH excited intestinal muscle, promote intestinal muscle contraction activities, E, HCl, 25℃condition, lack of air inhibit intestinal muscle contraction activities. 【Key Words】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Rabbit; Contraction movement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对象:家兔1只,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1.2实验药品:台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 1.3实验仪器:恒温浴槽、木槌、麦氏浴槽、棉线若干、手术剪、氧气泵、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张力传感器、缝针、培养皿。 1.4实验方法与步骤 1.4.1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恒温浴槽调至38℃。 1.4.2用木棰猛击家兔后脑延髓部,致其昏迷后立即打开腹腔,找到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取出十二指肠回肠,放入冷台式液内。先用20ml注射器冲洗内容物,冲洗干净后剪成若干长约2cm的小肠段(每一实验小组一段)在其两端结扎,一端做一短环固定在通气麦氏浴槽内,另一端扎线与张力传感器相连。将肠段完全浸浴在38℃的加有台式液的麦氏浴槽内,并调整好台式液充气量(小气泡连接不断)。 1.4.3实验准备:调节扎线与张力换能器,开启张力换能器,启动计算机RM624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启用一通道,调节参数,使基线归零,使图形位于屏幕中央,便于观察。1.4.4 实验观察项目: (1)在屏幕曲线显示正常时,向麦氏浴槽中滴入两滴乙酰胆碱,观察并记录其收缩幅度,记录足够波形后换液冲洗。 (2)向麦氏浴槽中滴入两滴肾上腺素,观察并记录其收缩幅度,记录足够波形后换液冲洗。

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

?综 述?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3 杨 如 杨雄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上海200031) 摘要 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主要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能逆浓度梯 度从胞外向胞内摄取谷氨酸,中止谷氨酸能传递,使胞外谷氨酸浓度保持在较低水 平,以保护神经元不受谷氨酸的毒性影响。近年来,随着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的克 隆,有关研究迅速发展。本文从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的克隆、分子结构特征、表达 分布、生理功能、结构2功能关系等方面对近年的进展加以综述。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体;兴奋性氨基酸;神经递质 学科分类号 Q424 High2Aff inity G lutamate T ransporters YAN G Ru,YAN G Xiong2Li(S hanghai In2 stit ute of Physiology,Chi nese A 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200031) Abstract High2affinity glutamate transporters are located predominantly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neurons and glial cells.They have the capacity to take up glutamate from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into the cells against its concentration gradient to terminate gluta2 matergic transmission and to keep the extracellular glutamate concentration at low levels to protect neurons from glutamate toxicity.As glutamate transporters were recently cloned,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has been greatly advancing.This article focuses on re2 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molecular structure,distribution of expression,physiologi2 cal significance,structure2function relationships of these transporters. K ey w ords G lutamate transporter;Excitatory amino acid;Neurotransmitter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突触传递的主要神经递质。由于胞外不存在谷氨酸代谢酶,谷氨酸清除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由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摄取谷氨酸。高亲和力谷氨酸转运体(以下简称为谷氨酸转运体)分为G LAST(或简称EAA T1)、G L T1(EAA T2)、EAAC1 (EAA T3)、EAA T4和EAA T5等5个类型[1~5],虽然它们在其它组织也有分布,但主要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细胞膜上,其作用是逆浓度梯度从胞外将谷氨酸摄入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在突触部位适时中止谷氨酸能传递,并使胞外谷氨酸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保护神经元不受谷氨酸的毒性影响。这种转运将氨基酸摄取与同向转运Na+和逆向转运K+相偶联,又与同向转运H+(或逆向转运OH-)相偶联。一般认为,转运体只起转运递质的作用,但近来发现,有些谷氨酸转运体有类似通道的特性,对氯离子有很高的通透性。 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G1999054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256)和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资助课题

谷氨酸转运体与癫痫

收稿日期:2002209202 修回日期:2002212203 作者简介:付欣鸽(19672),广西武鸣县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副教授,硕士,从事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谷氨酸转运体与癫痫 付欣鸽 综述 郭文平 审校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新疆石河子832002) 摘要:谷氨酸转运体是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它在谷氨酸的再循环,维持突触的正常传递及保护神经元免受神经兴奋毒性损害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谷氨酸转运体的减少及表达异常与癫痫及其易感性的形成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 癫痫 中图分类号:R74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773(2003)022******* 谷氨酸(G lu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种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其受体的介导参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活动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由于细胞外不存在谷氨酸代谢酶系统,G lu 的清除主要依靠谷氨酸转运体(G luTs )的摄取。谷氨酸转运体主要位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膜上,能逆浓度梯度从胞外摄取G lu 并转运至胞内,使细胞外谷氨酸保持在较低的浓度,维持突触间谷氨酸的正常传递,保护神经元不受谷氨酸的毒性影响。近年研究发现,G luTs 的表达及合成的变化与癫痫发作及其易感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1 谷氨酸转运体(G luTs) 1.1 G luTs 的分类及结构特征 1992年,最先在大 鼠脑及兔肠上皮上克隆出三种不同cDNA 编码的 G luTs ,即G LAST (或简称EAA T1),G L T1(EAA T2),EAAC1(EAA T3)。之后,又相继克隆出EAA T4和EAA T5。这五种G luTs 都是糖蛋白,由500~600个氨 基酸组成,有50%~56%的同源性。它们在分子结构特征上具有一些共性:①相似的疏水模式(8或10个跨膜片段);②胞内有多个相同的磷酸化位点;③胞外有多个糖基化位点;④无信号肽且氨基端和羧基端都在胞内,且在C 端有一大的疏水区,这与其他神经递质转运体不同;⑤在胞质区或跨膜区含有一段保守的 7肽序列AA (I/Q )FIAQ ,可能与底物结合有关。1.2 G luTs 在神经系统的分布及作用(表1) 1.3 G luTs 转运G lu 的机制 神经末梢去极化将G lu 释放到突触间隙,进而激活位于突触前膜和胶质 细胞膜上的G luTs ,G luTs 将细胞外的G lu 摄回。G lu 在胶质细胞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作用下形成G ln , 后者重新回到突触前神经元,在神经元内在谷氨酰胺酶的作用下变为G lu ,参与G lu 再循环。 表1 G luts 的分布部位及主要功能 G luTs 分类分布部位 主要功能G LAST 小脑、海马、大脑皮层和纹状体等 [1] 。 高亲和转运G lu G L T1大脑新皮质、海马,纹状体。同上EAAC1神经元树突(树突干和树突棘上)海马锥体细胞等。 [2] 维持G ABA 浓度EAAT4 小脑Purkinje 细胞的树突和树突棘。 转运G lu EAAT5 视网膜(光感受器、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 除高亲和转运 G lu 外,具G lu 门 控Cl 2通道功能 G luTs 摄取G lu 时需有细胞外Na +存在。目前认为胞外G lu 与G luTs 结合后,顺着Na +的浓度梯度共同转运至胞内,在正常情况下,该转运体每摄取1个 G lu 阴离子同时摄入2个Na +,并排出1个K +和1个OH -或HCO 3-,从而产生内向电流,因此称为Na +和K +依赖性高亲和G lu 摄取。当G lu 和Na +进入胞内 后,G lu 被释放,K +置换Na +与G luTs 结合被转运出胞,随后Na +2K +泵将胞内Na +泵出胞外,将K +泵回胞内,以维持细胞内外Na +,K +的正常浓度[3]。因此, G luTs 转运G lu 是一种离子依赖性的耗能过程。1.4 G luTs 的正常生理功能 G lu 能神经突触没有 降解递质的相应的酶,只能通过G luTs 清除,终止突触兴奋传递。实验表明,当使胶质细胞去极化抑制 第23卷第2期2003年4月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Section of Pathophysi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Vol.23 No.2 Apr. 2003

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Muller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变化特点

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Muller 细胞及小胶质细胞变化特点 唐茂丹1),陈家波1),孙永芳1),童世琼1),武丽红2),吴春云2 )(1)昆明医学院05级临床医学(眼视光学专业);2)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云南昆明 650031) [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M uller 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在大鼠视神经切断后的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大鼠视 神经完全横断模型,随机分为术后1d 、3d 、7d 、14d 4个损伤组和假手术组( 每组n =5);分别用M uller 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谷氨酰胺合成酶(GS )和OX-42,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 )法染色,以显示视网膜M uller 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在视神经切断后,大鼠视网膜M uller 细胞GS 阳性产物立即增粗、深染,并与周围细胞紧密联系在一起,3d 达高峰,14d 明显减弱;小胶质细胞OX-42的阳性产物表达在视神经切断后7d 明显增强,14d 达高峰.结论 视神经切断后大鼠视网膜 M uller 细胞反应性增生,小胶质细胞被激活,但反应高峰晚于M uller 细胞,其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视神经切断;M uller 细胞;小胶质细胞;大鼠 [中图分类号]R774;R779.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06(2010)01-0001-05 Immunohist ochemical St udy of Muller Cells and Micr oglia Cells Responses t o Opt ic Ner ve Tr ansect ion in Rat s TANG Mao -dan 1),CHEN Jia -bo 1),SUN Yong -fang 1),TONG Shi -qiong 1) , WU Li -hong 2),WU Chun -yun 2 ) (1)2005Year of Clinical Medicine (Ophthalmology and Optometry );2)Dept.of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31,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features of the retinal M uller cells and microglia cells in rats after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Methods We built the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model which was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four injury groups (n =5in each group :the 1,3,7,and 14day groups post optic nerve injury ),control group (n =5).Then we observed the changes of M uller cells and glial cells which is immunohistochemically streptavidin-perosidase stainned by using anti-GS (glutamine synthetase )and anti-OX-42antibody (amoeba-like glial cell line-specific marker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GS )-immunoreaction (GS-IR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occurred in the 3-day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GS-IR had a descending tendency in the 7-day and 14-day groups compared to the 3-day group .And immunoreaction of 0X-42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t day 7post-axotomy were markedly expressed ,and in 14day group reached the peak .Conclusions Rat retinal M uller cells are reactive gliosis after optic nerve transection and have roles of protecting the retinal neurons and repairing the injury retina ;The response of microglial cell are the same as M uller cells basically with the exception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1):1~4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CN 53-1049/R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760093) [作者简介]唐茂丹(1985~),女,云南昆明市人,在读本科生,昆明医学院2005级临床医学(眼视光学专业).[通讯作者]吴春云.E-mail:wuchunyunkm@https://www.doczj.com/doc/1f15356220.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