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熙和园导游词

熙和园导游词

熙和园导游词

【篇一:颐和园导游词】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楚悠声音游记——颐和园

1 概况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和承德避暑

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位于北

京市西北近郊海淀区,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

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

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大概

有290公顷。

景区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

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

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皇太后与光绪皇帝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

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皇太后、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还有就是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组

成的风景游览区。

2 铜牛

这颐和园的前身哪,是乾隆时期修建的清漪园。据说乾隆皇帝是个

出了名的孝子,当年为了庆祝母亲的60大寿而特意修建了这座以“福”、“寿”为主题的园子。可惜呢,1860年英法联军一大把火把清

漪园给烧了个精光。时间到了1885年,这次啊,慈禧太后是为了自

己的60大寿,下旨重建被烧毁的清漪园,并将清漪园改名叫作颐和园。

出现在眼前的就是波光粼粼的昆明湖了。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

明湖两大部分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顺着昆明湖的东堤往

南边儿走,走没多远,就见到了颐和园里最具人气的铜牛。这铜牛

就像是一把检测昆明湖水位的标尺。根据科学的考证,紫禁城的地

基与昆明湖东堤相比大概低了10米,这就是说,颐和园铜牛的水

平线,高于皇宫围墙。在乾隆年间,昆明湖附近每到雨季,常常大

雨成灾,为了皇宫安全,根据昆明湖与铜牛的水位差,及时加高皇

宫围墙,万一昆明湖决口,皇宫仍可安然无恙。

3 廓如亭

在铜牛的南边不远处,有一座很大的亭子,名叫廓如亭,又俗称八

方亭。因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为没有东墙,由此地放眼东南无际的绿色田野,视线极其开阔,“廓

如亭”因此而得名。我告诉小苏,颐和园里有40多座亭子,这座亭

子是全园里最大的,也是我国现存同类建筑中最大的。它由内外三

圈共24根圆柱和16根方柱支撑,整个亭子的面积有130多平方米。廓如亭位于十七孔桥的桥头,而十七孔桥是园内20多座桥中最大的,长达150米,横跨昆明湖,贯通东堤与南湖岛;桥西的南湖岛面积

有一公顷,上面建有龙王庙、月坡楼、鉴远堂,假山上还建有涵虚堂。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屹立在桥东头的亭子如果没有宏大的体量,就不能与长虹般的大桥相称,也无法与桥西的建筑群遥相呼应。有了它,就使得十七孔桥有起有结,东西气势贯通,起到了构图上

的平衡作用。

4 十七孔桥

刚刚提到了十七孔桥,这十七孔桥就连接着廓如亭与南湖岛。十七

孔桥建成17个孔,得归结到古代皇帝的喜好上。无论是从东往西数,还是从西往东数,正中的大孔刚好都是奇数“九”。而古代帝王又被

称为“九五之尊”,所以历代统治者都非常崇尚数字“九”,故而,十

七孔桥才会与“九”结缘,也就不难理解了。

十七孔桥融合了苏州宝带桥和北京卢沟桥的优点,吸取了南北两种

桥梁艺术的精髓,是不可多得的桥梁珍品。

5 南湖岛

走过十七孔桥就是南湖岛了。

昆明湖习惯上按位置分为南湖与西湖两部分,这个岛因为坐落在东

南部而被称为南湖岛。它与西堤外湖中的治镜阁和藻鉴堂两个小岛

一起,用来象征神话传说中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岛。南

湖岛也叫“蓬莱岛”,象征神话中的海上仙山。

南湖岛占地一公顷多,四面环水,环岛用巨石砌成泊岸,并用青白

石雕栏围护,视野广阔,美景是一览无余,可以说是昆明湖中最好

的观景游览场所。岛上的建筑很多,有龙王庙、鉴远堂、澹会轩、

月波楼、云香阁等。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踏上南湖岛,迎面就是一座四柱三楼的牌坊,过了牌坊就是一个小

广场,小广场的右侧就是龙王庙了。龙王庙坐北朝南,院落不大,

但是庙前小广场南、西、东三面却都立着牌坊,这可是在所有龙王

庙中规格是最高的了。

封建社会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凡在水边都建有龙王庙。南湖岛上的

这座龙王庙始于明代,原是西湖东界长堤上的龙神祠,乾隆时期掘

堤拓湖时留下四周土地,形成了南湖岛,并重修龙神祠,改名“广润祠”。作为园中的祈雨之所,南湖岛龙王庙的香火一直不断。

6 文昌阁

从南湖岛返回到东堤之上,然后一路往北,前面是文昌阁。文昌阁

是一座关城式建筑。颐和园里有六座城关,文昌阁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文昌阁的二楼供有文昌帝君铜像和他的坐骑“铜特”。相传文昌帝君

主宰人间的功名利禄,所以古代深受仕途者的信奉。

7 耶律楚材祠

文昌院坐落在气势磅礴的文昌阁东墙外,这里原本是光绪皇帝的御

膳房,民国后就渐渐荒芜了。据说文昌院是我国目前面积最大、展

品最丰富、设备最先进的园林博物馆。

文昌阁以北有一座大门向西的院落,那里是耶律楚材祠,它是颐和

园内历史最久的一处文物古迹,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公元1244年,元朝一代贤相、开国元勋耶律楚材病逝于蒙古高原,举国致哀。朝廷为纪念这位对元朝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特意在京都西郊

瓮山一带为耶律楚材专设祠堂,以示隆重。

元朝灭亡以后,对蒙古族统治者怀有深刻仇恨的中原百姓将耶律楚

材的墓地和祠堂彻底毁坏。直到1750年,乾隆在修建清漪园时,发

现这里是耶律楚材墓的旧址。乾隆出于对耶律楚材在历史上所做贡

献的充分肯定,决定在原处恢复墓地与祠堂,并将祠堂圈入御园。

我们现在可以在里面参观到的包括了耶律楚材祠堂、神道碑、翁仲

石像与元左丞相耶律铸夫妇合葬墓及耶律楚材、耶律铸父子事迹展。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8 知春亭

文昌阁的旁边就是知春亭,这里是颐和园的最佳观景点之一,也是

最理想的摄影点。

知春亭的“知春”二字,据说是来自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每年春

天昆明湖解冻总由此处开始。又因为知春亭小岛遍植桃柳,每当春

天来临,昆明湖解冻之时,这里桃花绽红,柳丝吐绿,最早向人们

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

当初乾隆皇帝修建颐和园的时候,要求整体构思符合“四时占全,福

寿满园,天星洛凡,水陆龙安”的旨意。昆明湖的外形像一只硕大的

寿桃;万寿山是一只巨大的蝙蝠,取“蝠”与“福”的谐音,“云辉玉宇”牌楼和排云殿就像是蝙蝠的头,东西长廊则是展开的双翼,于是乎

就形成了福山寿海的壮观场面。而南湖岛看上去,就像一只千年寿龟,十七孔桥是龟的脖子,廓如亭就是它高高昂起的头,岛西小码

头是龟尾。

9 西堤六桥

在知春亭里,我们远远地就望见了西边绿柳成荫的长堤,那个啊就

是西堤。西堤本是一条不宽的堤岸,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乾隆十六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杭州西湖的苏堤十分赞赏。回北京后就

马上下令在颐和园昆明湖西面再挖掘一个湖,形成两湖夹一堤的地形。并在堤上仿照他喜爱的苏堤六桥的意境,也修建六座桥梁,形

成了优美的“六桥烟柳”,景色丝毫不亚于杭州西湖的苏堤。六座桥

的名字由北往南依次是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其中最美的要数玉带桥。

在柳桥和练桥之间有一栋古楼,名为“景明楼”,这个名字来自范仲

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在那里,可以

很好的欣赏颐和园的湖光山色。

10 玉澜堂

沿着湖边,继续北行就进入了帝后生活区。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

的是玉澜堂。玉澜堂是当年光绪皇帝的寝宫。玉澜堂东间是他的书房,后边是他的卧房。

据说玉澜堂在光绪做寝宫之前,乾隆皇帝他们也在这个地方小住过。不过乾

声音游记,随时随地的导游讲解

隆一般还是回圆明园住,他只是在这儿读书、处理政务,有时候也

在这儿上朝。当年在玉澜堂里,光绪皇帝接见了康有为、翁同和这

些当年的维新改良派,可是自从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就被关在

这里,过上了囚徒般的日子。

玉澜堂的东配殿叫霞芬室,皇帝没被囚禁以前需要到仁寿殿上朝,

每回都是提前到这儿穿戴整齐等着。当百官到齐时,皇帝从这儿上

去最方便,迎着朝霞去上朝,霞芬室之名由此而得。

11 宜芸馆

玉澜堂的后面是宜芸馆,这儿本是玉澜堂的附属建筑。馆名来自一

种叫做“芸”的香草,古人一般在书房中用来它来驱虫防蛀,就相当

于咱们现在的“卫生球”。“宜芸”二字合起来就是易于藏书的意思。

以前是乾隆帝的书房,到了光绪年间,这里才成了光绪的皇后——

隆裕的卧室。

12 永寿斋

出宜芸馆往西有一处院子,名叫永寿斋。这里是大太监李莲英的住处。仔细观察了一下永寿斋的正房,发现这里比光绪皇帝居住的玉

澜堂还要宽敞。按清朝的制度,太监的地位很低,应该是没有资格

住正房的,由此可见李莲英非同一般的地位了。

13 乐寿堂

李莲英时刻要照顾慈禧的起居饮食,所以呢,他的住所就在慈禧寝

宫的旁边。从永寿斋出来,就是慈禧寝宫——乐寿堂了。

乐寿堂取自《论语》“知者乐、仁者寿”之意,通过名字也可以看出,这儿也挺适合养老的。

中国古代是没有电的。据说乐寿堂就是中国首个安装电灯的地方,

而慈禧太后是第一个使用电灯的人。殿内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就是1903年从德国进口的。

乐寿堂内的陈设保持着原状,正厅是慈禧日常起居活动之地。厅中

设有宝座、御案、掌扇、玻璃屏风,青花大瓷盘等。凭着这些陈设,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慈禧当年生活的情景。

【篇二:北京颐和园导游词】

北京颐和园导游词

4.3 郑秀珍

大家好,欢迎来到北京颐和园玩。我是导游:郑秀珍,大家有事来

找我。请大家注意了,进了颐和园的大门,请不要乱冷垃圾,谢谢

合作!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颐和园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皇家园林

博物馆。颐和园里有山有水。山是万寿山,水是昆明湖,还有许多

名胜古迹。进了大门,看到的是彩画长廊,这长廊简直就是一幅故

事传说的长卷,令人驻足留连。大家请看,长廊有绿漆的柱子,红

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长廊很长很长,有七百多米呢!每一

间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缤纷的画,这些画画得栩栩如生,一共有几千

幅画呢!大家抬头看一看。很美吧。好了,大家游完长廊,我们就

去谐趣园。谐趣园最具有南方水乡特色,园里柳荫夹道,回廊曲折。

那飘满水面的荷叶连成一片,密密麻麻。在这茂盛的叶片中,点缀

着像星星一样的荷花。大家看,有的荷花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

是花骨朵,有的露出了嫩黄的小莲蓬,还有的已全部绽放。从谐趣

园过来,就来到了万寿山。

从万寿山下看,一座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金黄色的

琉璃瓦闪闪发光,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那就是佛香阁。我们到山

顶去看看吧。从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部分都看到了。大家往左侧看,那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水很清、很静。待会儿,就去昆明湖看一看。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我刚才说的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

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河两岸还有许多柳树。湖水波光粼粼,蜿蜒飘逸的十七孔桥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湖面上。大家可以做

船去玩一玩,看一看风景。一小时后,到大门口集合。

今天,我们的旅程到这里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来游赏。祝大家玩

得愉快!

【篇三:颐和园导游词】

颐和园文化遗产解说词

东宫门

各位游客您好:

欢迎您来颐和园参观游览,我是导游员xx,希望我的讲解能令各位

满意,使我们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在游览过程中,您将了解

到颐和园悠久的历史文化,观赏到秀丽的湖光山色,亲身体会到我

们颐和园人的真诚和热情。

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那时,中国的清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国力强盛,当时执掌朝政的是清王朝第四个皇帝乾隆,他凭借

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的存银,以“兴修水利、为母祝寿”为名,选定燕山脚下一处具有江南水乡风韵

的绝妙之处,吸收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继承了历代皇家园

林的成就,荟萃了全国的能工巧匠,连续施工15年,建成了一座规

模巨大的皇家御苑---清漪园,显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最高成就。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漪园被入侵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下令在清漪园遗址上将其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是当今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

的皇家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

要的科学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早在1961年,

颐和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颐和园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东方皇家园林文化的代表。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占地面积29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大小建筑三文摘:熙和园导游词)列着“南北九卿房”,是清朝九卿六部值班的地方,整个院落给人一种古朴肃穆的感觉。仁寿殿

颐和园按园林布局因功能不同划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和风景游览区。我们下面要参观的是以仁寿殿为主的政治活动区。进入仁寿殿之前我们首先要经过的是仁寿门,门上悬有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匾额,进入仁寿门,迎面而立的是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我们观其外形象一扇屏风,挡住了游人的视线,使大家不会一进门就对园内的景色一览无余,这是中国造园艺术中的一种手法,叫“障景法”,因为中国的园林风景讲究层层展开,引人入胜,最忌讳一览无余,在空间景物的设置上也常常欲扬先抑,欲露先藏。

这个汉白玉须弥座上有一尊铜制的怪兽,我们一般称它为“麒麟”,它生有龙头、鹿角、狮尾和牛蹄,遍身鳞甲,还带有火焰纹,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种动物,但古代工匠们却把它塑造得栩栩如生,它象征着吉祥富贵,每逢它的出现,就预示着国泰民安。这座雄伟的殿宇就是当时颐和园的政治统治中心──仁寿殿。它始建于1750年,原名“勤政殿”,当初乾隆皇帝规定,所有皇家御苑中临朝的正殿都叫勤政殿,意思是告诫帝王游园时不要忘了勤理政务,嘉庆皇帝在《勤政记》里说道:“君勤则国治,怠则国危”,也就是说理政勤不勤是关系到皇帝宝座稳不稳的问题。慈禧复建颐和园时此殿改名为“仁寿殿”,这个名字来源于孔子《论语》中“仁者寿”的语句,实际上是为皇权歌功颂德,认为施仁政者可以长寿。现在殿内基本上是按原状陈列,正中的地平床上设有紫檀木精雕宝座和御案,四周设有掌扇和香炉,每当慈禧早朝时,点蜡烛的鹤灯、烧檀香的鼎炉、烧藏香的龙抱柱就要全部燃点起来,制造出一种灯火通明、香烟缭绕的威严气氛。

殿外的平台上成对摆放有铜龙、铜凤和太平水缸,龙凤是封建王朝皇帝和皇后的象征,按规定殿前陈设的龙和凤,应该是龙在中央,凤在两侧,而这里是凤在中央,龙在两侧。它和清末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有关,是清末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太平水缸是宫里用于防火的用具,讲到这里也许您会问:“北京的冬

天天气很冷,如果缸里的水结了冰怎么办?”其实,聪明的工匠早就

想到了这一点,您看,缸下面的石头基座上有一个开关,里面是一

个空槽,冬天就会有人将木炭放在里面燃烧,给水缸加温,这样缸

里的水就不会结冰了。

昆明湖

现在我们来到昆明湖畔,昆明湖是颐和园的精髓,它近220公顷的

水面约占整座园林面积的四分之三,浩瀚的昆明湖,壮丽的万寿山,挺秀的玉泉山宝塔及西山群峰,形成了近景、中景、远景,层次奉命。这就是我国造园艺术中“借景“巧妙运用的典范。难怪乾隆赞美

这座园林“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

不远处的小岛上遍植桃柳,有一个四角重檐的亭子,是昆明湖东岸

边的一个重要点景,是观赏湖山景色的好地方。我国有“见柳而知春”的说法,每当春天来临之际,这里桃花绽放,柳丝吐绿,最早向人

们报告春讯,故此亭被命名为“知春亭”。

宜芸馆

这里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宜芸馆。隆裕是慈禧的侄女,慈禧把

隆裕许配给光绪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光绪的思想和行动。隆裕是中国

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太后,也是最后一位皇后。1908年光绪和慈禧

相继去世,在去世前慈禧下令由溥仪来继承皇位,隆裕为皇太后,

象她当年那样“垂帘听政”。可惜好景不长,1912年他的皇位就被废

除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1912年,隆裕在故宫的养心殿发布诏书,宣布末代皇帝溥仪退位。结束了清王朝200

多年的统治,也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玉澜堂

我们看到这组建筑别致,环境幽雅的四合院叫玉澜堂,始建于乾隆

年间,光绪时成为皇帝的寝宫,1898年在光绪支持的“戊戌变法”失

败后,这里又成为囚禁的地方。

德和园门前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德和园,这是当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这组建筑从1891年开始兴建,到1895年完工,共花费了71

万两白银,是颐和园大型工程之一。它主要是由扮戏楼、大戏台以

及慈禧看戏的颐乐殿三部分组成。其中的大戏楼构思巧妙,结构严谨,富丽堂皇,被誉为“京剧摇篮”。1984年9月10日,德和园以

崭新的面貌对外开放,除戏楼外,分设了七个展室,以陈列帝后生

活用品为主。工作人员身着清代宫廷服饰为参观者服务,游人会在

一种较为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氛中参观游览。(展室讲解略)

大戏楼前

这座戏楼高21米、宽17米,上下分为三层,分别是福、禄、寿三台。三层之间有天井相连,顶部有

碌碌绞车牵引,舞台地板下设有地井和水井。演出时,根据剧情,

演员可扮演神仙鬼怪从天上而降,从地下钻出,上天入地,变幻无穷。另外,底部的水井还能增强演员声音的共鸣,使演员的念白听

得清楚,唱腔显得洪亮。

德和园大戏楼,是清宫三大戏楼之一,他与其他两座即:故宫的“畅

音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清音阁”。德和园的大戏楼从形式和规模上

比其他两座戏楼都要大。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

古戏楼。我国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和这座戏楼有着直接的联系。

因为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后,慈禧经常让社会上的名演员进宫表演,

并给予各种支持,使京剧这门艺术得以迅速发展和完善,所以,这

里才有“京剧摇篮”之称。

我们身后的建筑就是慈禧看戏的颐乐殿。当年慈禧坐在中间的九龙

宝座上,光绪皇帝坐在殿前左边的路台上。每当慈禧看戏的时候也

会赏赐一些王公大臣和她一同看戏。大臣们则跪在两边的走廊上看戏。演出前,还要从戏楼两边把角的绿柱子到正殿两边把角的红柱

子上拉起一条八字形的幔帐,这样大臣们只能从戏台的侧面观看到

演出,而看不到殿内的慈禧,这也就是当时的“君臣有别”。德和园

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去参观生活居住区。

乐寿堂

慈禧晚年的时候非常喜欢颐和园,每年的大部分时间她都要来避暑、休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组建筑就是慈禧居住过的“乐寿堂”。

这是一组前后两进,左右各带跨院的四合院式建筑群,从外形上看,它虽然比不上法国瓦尔塞宫和帝俄东宫的雄伟,但中国古建的这种

木构架结构非常有利于通风采光。夏天满院支塔凉棚,冬天殿内烧

地炕,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居住。这里环境幽雅,生活便捷,出乐

寿堂向东,可以到德和园大戏楼听京戏,由此上山可以到景福阁观雨,出乐寿堂西门,又能到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走廊----长廊漫步。难

怪慈禧太后的贴身宫女说“在北京最美的景色是颐和园,颐和园里最

好的地方当属乐寿堂”。

这座悬有“水木自亲” 匾额的穿堂殿为此院正门,门前是供慈禧御舟

靠岸的码头,码头上有高达数丈的“探海灯杆”,可悬挂明灯照湖。

乐寿堂阶前对称陈列着铜鹤、铜鹿、铜瓶,这是取“鹿”、“鹤”、“瓶”的谐音,寓意“六合太平”(六合即:东、南、西、北、上、下六个

方面)。乐寿堂内按宫廷原状陈列,中间摆放宝座、御案、香炉。

院内的这座大石叫做“青芝岫”,它又有一个不好听的名字叫做“败家石”。叫“青芝岫”是因为它色泽青润,又形如灵芝,所以称“青芝岫”。叫“败家石”是因为在明朝有个官吏叫米万钟,他非常喜爱石头,有

一次他在北京的房山发现了这块巨石,就想把它运到自己的私家花

园中。他不惜人力物力,可运到路途的一半良乡的时候就已经财力

枯竭了,于是就把巨石放到了路边,用茅草覆盖上,想等到他有财

力时再将它运回,只可惜在他临终前,这个愿望也未能达成。到了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在去西陵扫墓的途中发现了这块巨石。于是想

把它放到颐和园中的乐寿堂内,运到院外,却发现这块石头太大了,没办法运进来,于是就命人拆门运石。这件事情让乾隆的母亲知道了,非常生气。并说道:“此石既败米家,又破我门,此石不祥”所

以这块巨石又叫做“败家石”。

长廊

下面要参观的是风景游览区,首先我们将步入颐和园中非常具有代

表特色的景点-----长廊。

这里是长廊东部的起点邀月门,“邀月”二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的名句而得名。长廊始建于乾隆十

五年(1750年),整个廊身为东西走向,全长728米,如果我们把

四个柱子的空间算作一间的话,共273间。由东向西建有“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亭。1990年,长廊又被“世界吉尼斯大全”评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画廊。廊内外的彩画多达14000

余幅。内容包括草木花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其中人物故事

大多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

记》、《三国演义》、《水浒》、《聊斋》等,它们就如同在您面

前展开的一幅历史画卷,在您饱览颐和园特有的湖光山色的同时,

更获得文化修养的陶冶与启迪。

当我们在长廊漫步时,并没有觉得它有起伏曲折的感觉,这是因为

长廊的地基随着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而起伏,其走向随着昆明湖

北岸的凹凸而弯曲。这是建筑师们巧妙地利用了四座八角重檐亭作

为高低和变向的连接点的缘故。在全园建筑布局中长廊具有重要作

用,它使湖山之间有了一个巧妙的过渡,同时,又象一条五彩缤纷

的带子,把前山一些分散建筑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排列有序的建筑

整体。

在园藏文物珍品展览门前

现在我们参观的这组建筑叫清华轩,在乾隆时期,叫“罗汉堂”,是

一座寺庙型建筑。1860年被烧毁。光绪年间修建后,改名为“清华轩”。

现在清华轩被开辟为“园藏文物珍品馆”,共设六个展室,颐和园保

存的数万件珍贵文物将轮流在这里展出。展品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

青铜器,明、清两代的瓷器、玉器,还有字画等。在院内,有一座

巨型石碑,高和宽均3米有余。在石碑的正、反两面和两个侧面,

都有乾隆书写的碑文。一篇写的是清朝政府向新疆进军,设法平定

准葛尔叛乱一事,另一篇是平定叛乱后写的。其它碑文,除写“罗汉堂”外,也都有与此次西师有关。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此院时,其他都烧光了,唯独这块石碑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成为今天具有重要

历史价值的文物。

排云门前

现在我们来到了万寿山前山建筑的中心部位,排云殿佛香阁景区。

这组建筑是乾隆为恭祝他母亲60大寿时所建的。在乾隆时期叫“大

报恩延寿寺”,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于1888年重建,并改

名为“排云殿”,由于当年她建园的目的是为了她个人的颐养天年保

养元气。而这里又是佛殿旧址不适合居住,因此她只恢复了佛香阁,转轮藏等建筑,并把排云殿作成当年祝寿的地方。我们站在这里从

下往上望去,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

均建在一条中轴线上,连成了层层升高的直线。象征着神权的佛香

阁高高在上,具有主宰一切的气势,而慈禧做寿的排云殿则在轴线

的中间,整个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佛经中所描绘的仙山琼阁的天国

境界,以及“君权神授”的封建正统观念。这个景区,廊亭殿阁气势

辉宏,它将宫廷功能、园林功能和宗教功能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是

颐和园内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前院有金水河和用汉白玉砌成的金水桥。

慈禧的生日是农历十月初十,每逢大寿,慈禧坐在排云殿中间的九

龙宝座上接受朝贺。当年光绪皇帝就是在这块“万寿无疆”的匾额下

向慈禧行礼的。那么大臣门是在哪里行礼的呢?我们回过头来看,

以我们刚刚走过的金水桥为界。金水桥以北是一品大臣行礼的地方,

以南是二品大臣。而三品以下的文武百官只能跪在排云门外。皇后

等可以步行至排云殿内向慈禧行六肃三跪三拜礼,肃是面对的意思。排云殿前

我们看到门檐高悬着“排云殿” 匾额,“排云”二字出自晋朝诗人郭璞

的“神仙排云出,但现金银台”的诗句,慈禧把自己比喻成为排云而

出的神仙,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现在殿内基本是按原状陈列的,

中间设有宝座,宝座两侧有两个大型的“寿”字,它是用沉香木雕成的。沉香木是一种非常名贵的药材,据史料记载,当时沉香木为每

30两白银买一两,可见是非常名贵的。这是大臣送给慈禧的生日礼物。我们看到上面还有一盏电灯,这是1903年德国负责安装的,慈

禧晚年的时候还享受过许多西洋的先进技术,如:汽车,照相,火

车等等。排云殿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们现在就沿着爬山廊一

起到佛香阁参观。

在佛香阁前

现在我们站在这座20米高,有一百级台阶的石台下千万不要望而怯步。北京的老人们常说“登上万寿山的一百级台阶就能活到一百岁”,我希望大家都能够长寿,所以请各位努力攀登吧!

我们首先要参观的这组建筑叫转轮藏。转轮藏是仿照杭州法云寺藏

经阁建的。由正殿,游廊和配亭组成。正殿上还装饰有福、禄、寿

三星。配亭中有木塔,塔身周围摆放佛经和佛龛,地下设有机关。

每当帝后来此祈祷念经时,就有人钻入地下,用力推动机关,塔上

的佛经就转动了起来,而帝后只需用手轻轻一扶,就代表了把木塔

上的经书全部念了一遍。在院内,耸立着一座高大的汉白玉石碑,

高9.87米。上面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万寿山昆明湖记”,记述

了堆积万寿山和开挖昆明湖的缘由。转轮藏我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就去参观与它对称的另一组建筑。

我们现在来到的这组建筑叫做五方阁,中间的那座建筑叫做宝云阁,它全部用铜铸造而成,高7.5米,重207吨,四面有菱花隔扇,造

型与结构完全和木建筑一样,是我国目前尚存的工艺最精巧,体量

巨大的铜铸品之一。在乾隆年间,每逢阴历初一和十五,有喇嘛在

此念经,为清王朝的帝后们祈祷。老北京人又把它叫做“铜亭”。这

是因为英法联军焚毁清漪园时,宝云阁的十扇铜窗流失海外。因为

没有了窗户,四面漏风,只能称其为“亭”了。1992年美国一家公司

在法国巴黎发现了那些丢失铜窗后,出资收购,并捐还给了颐和园,

使宝云阁恢复了完整的容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宝云阁我就为大家

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去参观颐和园的标志建筑---佛香阁。

佛香阁为全园建筑布局的中心,也是我国古建筑楼阁代表作之一。

它高41米,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我们看到一层的匾额上

书有“云外天香”四个大字,是说这里拜佛的香气飘到了天外,使神

灵有所感悟。下面我们到阁内参观。

进入阁内,我们首先看到的这尊观音像名为“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也叫“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它是铜胎贴金的,高5米,重万斤,建

于明万历二年。她长有12面24只手臂,佛教信徒们认为,观音的

使命是普度众生,她能够心随意念、变换多种容颜,无论百姓在哪

里受苦受难,她都难够看到,听到,帮助到。她头上还有一尊小的

坐佛,传说那是观音的老师“阿弥陀佛”,观音把他摆在自己的头上

是对师长的一种尊敬。她脚下还踩着千瓣莲花,它有两个寓意,一

是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二是象征佛教远离俗尘。大家看到阁内还有

八根巨大的铁梨木巨柱支撑,从而使得佛香阁能够从1894年复建至今,在历经了一百多年的风雨后,依然完好的屹立在这里。

出佛香阁院后门在山顶处

现在,请大家回头再看昆明湖,那长长的西堤与一条短堤将昆明湖

分割成三个水域,分别点缀着南湖岛,藻鉴堂岛和治境阁岛,用以

象征海上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这种“一水三山”的造园布局,早在汉武帝修建章宫时就出现了,寄托着封建帝王祈求长生不

老的幻想。据说在东海深处有三座岛屿,岛上生长着一种色泽艳丽

的仙草,人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这样的仙境正是封建帝王所梦寐

以求的。西方人信仰天主教,以为人死后可以升天堂,活着的时候

看不见天堂是什么样子,就把教堂建得越来越高,有刺破蓝天之势,以为人死以后从这里就可以直达天堂。而我们华夏民族则把想象中

的仙境用人工变成现实,使人觉得天上也不过如此,仙境也不是可

望而不可及的境界。

四大部洲

在这里再来看万寿山,我们可以看到一组自上而下,排列有序,金

碧辉煌的建筑群体,这就是后山的中心建筑四大部洲,它位于万寿

山后山中部,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全部建筑是按佛教宇宙观设计的,完整地体现了佛国的形象。前有须弥灵境,两侧有3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的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在它四周有象征佛教世

界的四大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还

有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