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届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1届内蒙古包头钢铁公司第四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包钢四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出题人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①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五霸七雄等诸侯国各自为政,一方面竞相发展生产,注重商品流通,一方面兼并弱小,掠夺土地和财富。特别是对大量技术工匠的掠夺占有和铁工具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各种手工业的交流提高,各方面竞争的成就对纺织材料、服装裁剪工艺和装饰艺术,也无不发生重大影响,从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服饰局面。

②春秋战国时期,以丝麻为原料的一般纺织生产,空前繁荣起来。织绣工艺的巨大进步,又使服饰材料日益精细,品种名目日见繁多。河南陈留的花锦,山东齐鲁的冰纨、绮、缟、文绣,风行一时,比普通绢帛的价格高出20多倍。南方吴越生产的细麻布,北方燕代生产的毛布、毡裘,西域羌胡族的细旃花嚴,无不精美绝伦。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一批古丝绸织物,品种之丰富包括了春秋战国时期锦、绣、编组、针织等主要门类,其中通幅大花纹织锦表明那时已具有相当完善的提花装置和先进的织造工艺。同时周代往日珠玉锦绣不鬻于市的法规终被突破,这就更促进了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

③春秋战国时期,不仅王侯本人一身华服,即便从臣客卿也是足饰珠玑,腰金佩玉,衣裘冠履,均求贵重。商代以来,雕玉工艺不断发展,不断有精美线雕、透雕、高浮雕和圆雕艺术品问

世。至西周由于“礼制玉”确定,读书人又渲染玉有七德或十德,兴起小件佩玉。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所以“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影响所及,上层人士不论男女,都须佩带几件或成组列的美丽雕玉。

④春秋战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空气对当时文化学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促进了精美服饰的流行。

⑤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在形式上,值得注意的一是深衣,二是胡服。深衣有将身体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古人称道深衣“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主持礼仪活动),可以治军旅”,认为它是一种完善服装。据记载,深衣有4种不同名称:深衣、长衣、麻衣、中衣。从出土文物看,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的衣式具有代表性。这种长衣男女通用,应是服装史上备受推崇的深衣。

⑥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颁胡服令,推行胡服骑射。胡服,指当时“胡人”的服饰,与中原地区宽衣博带的服装有较大差异。特征是衣长仅齐膝,腰束郭洛带,用带钩,穿靴,便于骑射活动。其衣制实与中原奴隶或其他劳动者短衣相类同,而从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看,当时内地已有绵椅,《说文》解作“胫衣”,前面连腰,棕红绣绢裤面,锦边小口裤脚,两侧附装饰绦带,与胡服之别尤在于后面开裆。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衣服款式空前丰富多样,不仅表现于深衣和胡服。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猎人衣裤多扎得紧紧的,有人还常戴鸱角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和斜露装褶的下裳。这些都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

(摘编自沈从文《中国服饰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春秋战国时,五霸七雄等诸侯国发展生产,兼并弱小,掠夺占有技术工匠,推广应用铁工具,给服饰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B.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发现-批古丝绸织物,品种丰富,表明那时已具有相当完善的提花装置和先进的织造工艺。

C.商代时,雕玉工艺不断发展以及“礼制玉”确定,佩玉尊卑有度,并赋以人格象征,所以上层人士都须佩戴雕玉。

D.古人认为深衣用途全面,款式丰富,是一种完善服装。它分为深衣、长衣、麻衣、中衣四种款式,备受当时人们推崇。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从织绣工艺和服饰材料的角度论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纺织生产空前繁荣。

B.文章列举深衣、胡服等丰富多样的衣服款式,为论证春秋战国时期服饰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提供了有力的论据。

C.第⑥段以湖北江陵马山楚墓出土实物为例,结合《说文》的解释,论证了中原奴隶或其他劳动者短衣与胡服的衣制既相类同,又有区别。

D.作者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谈起,接着论述了服装材料、服装装饰的情况,还重点介绍了深衣、胡服的特点以及胡人汉人服饰的融合。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织绣工艺的传播和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突破了周代“珠玉锦绣不鬻于市”的法规,纺织生产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B.春秋战国时期流行起各种精美服饰,如乐人的风兜帽,舞人长及数尺的袖子等,与学术界“百家争鸣"的推动有很大关系。

C.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的深衣,既是士大夫阶层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礼服,可男女

通用。

D.这篇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服饰研究的文章,条理清晰,语言通俗,理论与实例并用,这对整个中国服饰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计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9年暑期档电影市场中,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无疑是一匹黑马。它不仅获得了市场的回应,也收获了观众的口碑,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不容忽视的现象级作品。中国动画电影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近年来好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从2015年的《大圣归来》、2016年的《大鱼海棠》、2017年的《大护法》、2019年的《白蛇:缘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都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尤其是正在热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截至目前票房超过了4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榜上第4部达到40亿+的影片,也是其中的第一部动画电影。这给沉睡已久的中国动画打了一针强心剂。

(摘编自《哪吒火了国产动画电影产业发展潜力大》) 材

料二:

作为国内首部3DIMAX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特效镜头在水准和量级上都较以往大大提高。在全国60多个制作团队的助阵下,该片的后期制作磨合了3年之久,片中涉及5000多个初版设计镜头和1400多个特效镜头,最终呈现出特效精美、场面震撼的3D动画效果。

此外,《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本经过两年的打磨,在借鉴《封神演义》《哪吒闹海》等经典动画电影作品的同时,该片在塑造神话人物时摈弃脸谱化的人设,对其身上赋予的传统元素进行继承与重构,作者通过哪吒传递了一种“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改变自己的遭遇和处境”的观念,从而完成了哪吒“反抗”精神从政治隐喻到现实观照的转变。“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一种现代人追求真正自我的信念,能引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能够收获如此高的票房,也离不开宣传营销节奏。其官方微博发出的三版预告片,将最丑的预告放在开始,最精彩的镜头剪进终极预告,宣发策略与影片节奏一致,大大增加了影片的期待值。从7月13日开始,片方就陆续邀请了大量电影方面的关键意见领袖和普通观众提前观看电影点映,等待口碑二次发酵。而后期又通过与《大圣归来》IP联动宣传广告,正式迎来参与式的营销狂欢传播热潮。

(摘编自《试论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之道》) 材

料三:

尽管《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表现火爆,但国内动画电影总体发展并不理想。相比于海外成熟市场,国内动画类型电影“存在感”偏低。2018年,日本TOP20电影中动画片占六席,票房占比33%;美国TOP20电影中动画电影占五席,票房占比24%;而同期中国TOP20电影中无动画类型,且鲜有票房突破5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从目前情况看,国产动画电影多以低幼系《熊出没》《喜羊羊》为主,且多在春节档上映;而进口动画电影体量更大、内容更加丰富、受众更广。

多位知名动画导演、制作人坦承行业困境,“大洗牌”“打苦工”成关键词。有知名动画制片人透露,现在平台对于动画买价最低至20元/分钟。据了解,动画片制作成本普遍为每分钟几万至十几万元,售价与成本间相差巨大,而毕业生们,正在“逃离”低薪动画产业,行内人才流失较快。“今年班上同学大概只有一半在做动画,另一半去了游戏行业。”一位动画专业的毕业生说道,“前几届毕业生还在动画行业里的只占20%左右。”

还有国产动画电影仍停留在靠票房盈利的阶段,缺乏对品牌或IP衍生价值的挖掘。营利模式单一也是此前行业内投资环境较差的一个原因。

(摘编自《“哪吒"光环下的国产动画困境》)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榜上第4部达到40亿+的影片,作为部动画电影,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期待。

B.《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塑造哪吒形象时摈弃了脸谱化的人设,对其身上赋予的元素进行了重构,创造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具有突破性的哪吒形象。

C.作为国内首部3DIMAX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特效镜头在水准和量级上较之过去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与幕后制作团队的辛勤劳动有极大关系。

D. 目前国内动画电影行业依然未能摆脱困境,售价与成本的巨大差距和从业人员低薪都是行内人才快速流失的重要原因。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好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从2015年的《大圣归来》到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说明中国动画电影崛起的时代已经到来。

B.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离不开高素质的技术制作团队、人物塑造上的创新突破以及积极的宣传营销节奏。

C.相比于海外成熟市场,国内动画类型电影“存在感”偏低的原因是多以低幼系《熊出没》、《喜羊羊》为主,将观众群定位为低龄儿童。

D.尽管<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表现火爆,但国内动画电影总体发展并不理想,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走出困境。

6.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为中国动画电影的继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记忆里的光

蒋子龙

我八岁才第一次见到火车。1949年初冬,我正式走进学校,在班上算年龄小的,一位见识广的大同学,炫耀他见过火车的经历,说火车是世界上最神奇、最巨大的怪物,特别是在夜晚,头顶放射着万丈光芒,喘气像打雷,如天神下界,轰轰隆隆,地动山摇,令人胆战心惊。许多同学都萌生了夜晚去看火车的念头。

一天晚上,真要付诸行动了,却只集合起我和三个大一点的同学。离我们村最近的火车站叫姚官屯,十来里地,当时对我来说,就像天边儿一样远。最恐怖的是要穿过村西一大片浓密的森林,里面长满奇形怪状的参天大树,森林中间还有一片凶恶的坟场,曾经听过的所有鬼故事,几乎都发生在那里面,即便大白天我一个人也不敢从里面穿过。进了林子以后我们都不敢出声了,我怕被落下,不得不一路小跑,我跑他们也跑,越跑就越瘆得慌,只觉得每根头发梢都竖了起来。

当时天气已经很凉,跑出林子后却浑身都湿透了。

好不容易奔到铁道边上,强烈的兴奋和好奇立刻赶跑了心里的恐惧,我们迫不及待地将耳朵贴在道轨上。大同学说有火车过来会先从道轨上听到。我屏住气听了好半天,却什么动静也听不到,甚至连虫子的叫声都没有,四野漆黑而安静。一只耳朵被铁轨冰得太疼了,就换另一只耳朵贴上去,生怕错过火车开过来的讯息。铁轨上终于有了动静,嘎登嘎登……由轻到重,由弱到强,

响声越来越大,直到半个脸都感觉到了它的震动,领头的同学一声吆喝,我们都跑到路基下面去等着。

渐渐看到从远处投射过来一股强大的光束,穿透了无边无际的黑暗,向我们扫过来。光束越来越刺眼,轰隆声也越来越震耳,从黑暗中冲出一个通亮的庞然大物,喷吐着白汽,呼啸着逼过来,我赶紧捂紧耳朵睁大双眼,猛然间看到在火车头上端,就像脑门的部位,挂着一个光芒闪烁的图标:一把镰刀和一个大锤头。

领头的同学却大声说是镰刀斧头。

且不管它是锤是斧,那把镰刀让我感到亲近,特别地高兴。农村的孩子从会走路就得学着使用镰刀,一把磨得飞快、使着顺手的好镰,那可是宝贝。火车头上还顶着镰刀锤头的图标,让我感到很特别,仿佛这火车跟家乡、跟我有了点关联,或者预示着还会有别的我不懂的事情将要发生……

十年后,我以第一名的成绩入伍,进入海军制图学校,毕业后成为海军制图员,接受的第一批任务就是绘制中国领海图,并由此结识了负责海洋测量的贾队长。贾队长有个破旧的土灰色挎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唯一醒目的是用红线绣的镰刀锤头图案。

既然已经站在了军旗下,自然也希望有一天能站在镰刀锄头下,我对这个图案有一种特殊的亲近和敬意,于是就想用自己的新挎包跟他换。不料贾队长断然拒绝,他说这个挎包对他有特殊的纪念意义,目前还有很重要的用途,绝不能送人。有一次他在测量一个荒岛时遇上了大风暴,在没有淡水,没有干粮的情况下硬是坚持了十三天,另外的两个测绘兵却都牺牲了。他用绳子把自己连同图纸资料和测量仪器牢牢地捆在礁石上,接雨水喝,抓住一切被海浪打到身边的活物充饥……后来一位老首长把这个挎包奖给了他。

贾队长答应在我回家探亲的时候可以把挎包借给我,但回队时必须带来一个挎包当地的土和菜籽、瓜子或者粮食种子。原来他每次出海测量都要带一挎包土和各样的种子,有些岛礁最缺的就是泥土。黄海最外边有个黑熊礁,礁上只驻扎着一个雷达兵,一个气象兵,一个潮汐兵,他们就是用贾队长带去的土和种子养活了一棵西瓜苗,心肝宝贝般地呵护到秋后,果真还结了个小西瓜,三个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吃……

又过了几年,我复员回到工厂干锻工。锻工就是打铁,过去叫“铁匠”。虽然大锤换成了水压机和蒸汽锤,但往产品上打钢号、印序号,还都要靠人来抡大锤。我很快就喜欢上了打铁,越干越有味道。一干就是十年。在锻钢打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写作。我成了民间所说的“全科人”:少年时代拿镰刀,青年当兵,中年以后握大锤,对镰刀锤头有了说不出的特殊感情。(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9.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齐黄门侍郎之推孙也。父思鲁,以学艺称,武德初为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少传家业,博览群书,尤精诂训,善属文。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弱貌羸,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素奇其对。到官果以干理闻。时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高祖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掎摭疵病,甚亲昵之。从(高祖)平京城,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男。以母忧去职。服阕,复为中书侍郎。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谬,令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古多所厘正,既成,奏之。太宗复遣诸儒重加详议,于时诸儒传习已久,皆共非之。师古辄引晋、宋已来古今本,随言晓答,援据详明,皆出其意表,诸儒莫不叹服。于是颁其所定之书于天下,令学者习焉。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之后物论称其纳贿,由是出为郴州刺史。未行,太宗惜其才,谓之曰:“卿之学识,良有可称……不忍遐弃,宜深自诫励也。”于是复以为秘书少监。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十五年,太宗下诏,将有事于泰山,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为封禅.使,参考其仪,多从师古之说。其所注《汉书》及《急就章》,大行于世。

(选自《旧唐书·颜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B.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C.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D.于时军国/多务凡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参军,中国古代官职,官品不高,陶渊明、杜甫、白居易都曾担任过此职。

B.东宫,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宫殿,因方位而得名,也借指太子本人。又称“储宫”。

C.践祚: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祚指皇帝登临帝位。

D.封禅,封为祭地,禅为祭天,是帝王在太平盛世或止乱复治时举行的大型祭祀典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师古少承家风,广读书善作文。襄州总管薛道衡喜欢他的文才,曾经请他修正文章,因为写作和颜师古交往甚密。

B.颜师古精通治理,于己才干自信。尚书左仆射杨素质疑其治理能力,他轻松奏对,到任后才能出色并且治理得很好。

C.颜师古学识出众,深得太宗爱惜。师古遭众人非议说他收受贿赂,被贬出京,太宗惜其才,将他重新调回任秘书少监。

D.颜师古勤于治学,学术成就斐然。太宗让读书人学习他考定的《五经》,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广为流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谓曰:“安养剧县,何以克当?”师古曰:“割鸡焉用牛刀。”(5分)

(2)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①

沈约

眷言②访舟客,兹川信可珍。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紛吾隔囂滓③,宁假濯衣巾?

愿以潺漫水,沾君缨上尘。

[注]①本诗系南朝梁诗人沈约于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所作。②眷言:犹“蜷然”,回忆。③嚣滓:犹“嚣尘”,代指尘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兹川信可珍”句总起下文,极言想象中的新安江景色之美,给诗人带来极大的震撼。

B.接下来四句,具体描写新安江水清澈澄碧,水面明净如镜,倒影如画,游鱼栩栩如生。

C.七八两句分别用典,村托新安江水的清澈,引发诗人生出随流而去、远离尘俗的念头。

D.全诗风格犹如兴安江水-般,清新舒缓,质朴自然,用语精巧,音韵和谐,巧妙生动。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的《登高》中“”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2)《出师表》中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

(3)《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只是施了些小恩惠,神灵是不会降福的两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本题包括3小题,每题3分,共9分)

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集大成之地,这里教坊云集、乐种丰富,_______ 的人文环境孕育了举世无双的西安鼓乐,它_______了中国古代的音乐发展历史,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吸纳融合多种艺术精华,集历代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和文人创作音乐于一体,逐渐一套完整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的构成,仍然至今保留着相当完整大型古典音乐形式。2006年5月,西安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西安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安鼓乐与唐代燕乐中的大曲有着

______的联系,(),“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因此它继承了宫廷音乐中______的雍容华贵、庄重高雅的盛唐气象,又融入了民间艺术特有的灵动活泼、热烈粗犷的生活气息,有着洗却铅华、雅俗共赏的音乐形态。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匠心独运见证盘根错节演艺

B.得天独厚见证千丝万缕演绎

C.匠心独运印证千丝万缕演艺

D.得天独厚印证盘根错节演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古典音乐形式构成,至今仍然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B.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古典音乐形式,至今仍然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C.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古典音乐创作,至今仍然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

D.至今仍然保留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古典音乐形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脱胎于唐代燕乐,不同于宫廷音乐

B.它融入宫廷音乐,超越唐代燕乐

C.它融于宫廷音乐,即使脱胎于唐代燕乐

D.它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①,不仅能看,能吃,能饮,还能入药,被称为“神奇的仙人之食”。而且菊花还代表着不畏风霜、崇尚晚节、淡薄清雅、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在中国古代有着崇高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里,菊花是尊的象征,至今北海公园还保留有菊花展览及技艺的传承。皇家喜欢菊花,一开始是因为菊花最常见的一种颜色一一黄色,《周礼》中记载:“后服鞠衣,

其色黄也。”这里金黄色②,后来这个颜色才成为了皇家的专属。而在中国的农耕文明中,黄色代表土地,是国家社稷的象征,而菊花的黄色恰巧是大地的颜色,因此在皇家园林中,菊花③。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7月6日,在阿塞拜疆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条消息成为这几天中国文博界热议的话题。我国以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考古发现,都属于中国历史“信史时代”的考古遗存,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500年来有文字记载时期的考古发现,而良渚遗址距今约5000年,属于中国没有文字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经过近百年的努力,中国考古学者用一系列发现,让商史成为信史,连同对夏以前的许多新发现,这些成果已足以让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研究走得更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当前世界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通常情况下,确定性作为一种稳定状态,能够给人们带来走向远方的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当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不确定性作为一种多变状态,带来的是无处不在的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当然,也有稍纵即逝的机遇和柳暗花明的惊喜。如何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呢?

请综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下社会生活,以“在充满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成长”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1.A

【解析】B项,扩大范围,原文第②段“?其中通幅大花纹织锦表明那时已具有相当完善的提花装置和先进的织造工艺”;C项,原文第③段“至西周由于“礼制玉”确定”,而非商代;D项,

原文第⑤段“深衣有4种不同名称: 深衣、长衣、麻衣、中衣”而非四种款式。

2.D【解析】文章最后并没有讲到汉人胡人服饰的融合。

3.D

A项,原文第②段“同时周代往日珠玉锦绣不鬻于市的法规终被突破,这就更促进了工艺的传播,使多样、精美的衣着服饰脱颖而出”,因果关系颠倒;B项,第⑦段中“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这些都与多彩的社会生活相关”;C项,“可能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

4.B【解析】材料二中“对其身上赋予的传统元素进行继承与重构”

5.C【解析】强加因果,“将观众定位为低龄儿童”于文无据。

6.(6分)(意思表达相近即可每点1分)【答案示例】

①培养专业人才,建设高素质的技术制作团队,协力打造精品

②在电影角色塑造上要有创新与突破(或:借鉴经典电影作品,对角色传统元素进行继承与重构,使

其符合现代理念及认同感。)

③进行积极多样的营销宣传,增加观众期待值

④扩大国产动画电影在整个国产电影市场的占有比例(或体量更大)

⑤在电影题材的选择上内容要更加丰富,扩大受众面

⑥加强对品牌或IP衍生价值的挖掘,追求营利模式多元化。

7.C

8.①萌生念头:大同学对火车形象的描述,让“我”萌生看火车的念头;②付诸行动:夜间穿过

坟场,耳朵贴在铁轨上,写出“我”看火车时的兴奋与好奇;③抒发感受:火车头上挂着光芒闪

烁的镰刀锤头图案,让“我”感到特别,也感到亲切。

9.①“记忆里的光”,指火车头上“光芒闪烁的图标”,即镰刀锤头,是本文的核心意象;②围绕

这一核心意象,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我”少年、青年、中年的人生片段,每一片段都同“镰

刀锤头”相关;③最后,以“全科人”的身份表达出“我”对“镰刀锤头”的深厚感情,呼应题

目,升华主题。

10.C(3分)

11.D(3分)(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12.C(3分)(还未出京就重新任命)13.(8分)(1)(4分)(趁此)就对他说:“安养是个难以治理的县,你凭借什么能担当此任?”师古说:“割(杀)鸡哪里(何必)用牛刀。”(“因”,“何以”,“焉”各1分,句意2分)

(2)(4 分)不久又奉诏令与博士等撰定《五礼》,贞观十一年,《五礼》修成,师古晋升为子爵。(“俄”,“十一年”,“进”各1分,句意2分)

文言文翻译:

颜籀,字师古,雍州万年人,是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的孙子。他的父亲颜思鲁,因学识文才受到人们的称许,武德初年曾任秦王府记室参军。师古从小受到家学的熏陶,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训诂之学,擅长写文章。隋文帝仁寿年间,由尚书左丞李纲推荐,被任命为安养县的县尉。尚书左仆射杨素见师古年轻体弱,就对他说:“安养是个难以治理的县,凭什么能担当此任?”师古回答说:“割鸡焉用牛刀。”杨素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奇。师古到任后果然以办事能干,把地方治理得好而闻名。当时薛道衡是襄州总管,与其祖有交情,又喜欢师古的文才,有所著作,曾让他指摘文章中的毛病,与他非常亲昵。跟随(高祖)平定京城,两次升迁任中书舍人,专掌机密。当时军国政务繁多,凡是诏令,都经他亲手完成。他明于政务事理,所草拟的册奏工整美好,是当时他人所不及的。太宗即位,提拔他为中书侍郎,封爵琅邪县男。师古因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满,恢复中书侍郎之职。太宗认为经书典籍距离古圣人初创之时已经久远,在长期的辗转传抄过程中文字谬误很多,命令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文字,师古做了很多订正,《五经》定本撰成后,

上奏皇上。太宗又召集诸儒重新进行详细的评议,当时诸儒对承袭的师说相习已久,都一起非议五经定本。师古总是根据晋、宋以来的各种古今版本,对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做了清楚明白的回答,广征博引论据详明,都出乎大家意料之外,诸儒没有不叹服的。于是太宗把他考定的书颁布于天下,令读书人学习。贞观七年(633),师古被任命为秘书少监,专管校订古书的工作。所有大家都疑惑不解的奇文难字,他都能一一辨析清楚,说明其深隐的本源。后来众人议论说师古收受贿赂,因此出京任郴州刺史。师古还未走,太宗惜其才,对他说:“卿的学识,可称是优良的……不忍远弃,卿应当深刻地告诫自勉。”于是重又授师古任秘书少监。不久又奉诏令与博士等撰定《五礼》,贞观十一年(637),《五礼》修成,师古晋升为子爵。当时承乾为皇太子,命师古注释班固的《汉书》,师古对《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看重。贞观十五年,太宗下诏,准备去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太常卿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任封禅使,考证相关礼仪,多依从师古的说法。他所注释的《汉书》和《急就章》,在当时广为流传。

14.A(曲解文意。“想象中的新安江景色之美”错,诗人在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身临新安江,所写皆为实景,并非想象。)

15.参考答案:①极力描写了新安江的美景,表达诗人对新安江清澈明净的喜爱赞美之情。②表现自己远离喧嚣尘世的自在欣喜,言语之间颇有些“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襟怀。③劝诫在京朋友切勿贪恋名利,而要保持高洁的品行。(大意如此即可。每

????

点2分,共6分。)

[诗歌鉴赏]

该诗详细描写了新安江的美景,赞美了新安江的清澈,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襟怀,同时劝诫在京友人,希望朋友能像自己一样保持澄澈的内心。开头两句写诗人泛舟新安江,看到新安江风景如此优美,不禁发出“兹川信可珍”的感叹。接下来六句着重描写新安江清澈的特点:第三句中“洞澈”一词直接点出新安江的特点一至清;第四句运用比喻修辞,凸显新安江的清澈明净;第五、六句分别运用典故,以沧浪之水有时会浑浊和清澈的济水已经干涸,反衬出新安江水的清澈不浊、源远流长。接下来四句抒发感怀:看到如此清澈的江水,诗人不禁想顺流而去,自由自在地徜徉其间;“纷吾”二句以反问句的形式表现自己远离喧嚣尘世的自在欣喜,言语之间颇有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京中朋友的寄语,劝诫朋友切勿贪恋名利,要保持品行的高洁。这既是诗人心志的表露,也是对朋友的关切。全诗风格清新舒缓,用语精巧,音韵和谐,自然贴切,巧妙生动。

16.(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7.B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匠心独运:指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根据文意,此处突出的是环境的优势,故适用“得天独厚”。见证:指当场目睹可以作证,或指见证人或可作证据的物品。印证:证明符合事实。根据语境,

表达西安鼓乐作为目睹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物品而存在,故此处适用“见证”。

盘根错节:比喻事情纷难复杂。千丝万缕: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根据语境,强调事物间的密切联系而不是事物间的纷难复杂关系,故此处适用“千丝万缕”。

演艺:指戏剧、影视、歌舞、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或指表演的技艺。演绎:指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去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的一种逻辑推理;也指铺陈、发挥,展现或表现。根据语境,表达西安鼓乐继承了宫廷音乐展现或表现盛唐的气象,故此处适用“演绎”。

故选B。

18.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

A项,“形成……构成“句式杂糅;

C项,“形成……创作”搭配不当;

D项,语序不当,应“形成……古典音乐形式”在前,后才是“至今仍然保留……演奏形式”。故选B。

19.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

括号衔接的上文内容点出西安鼓乐与唐代燕乐的关联,所以此处应为顺承连接指出它与唐代燕乐的关系,由此排除B项、C项。

再根据括号下文内容“因此它继承了宫廷音乐”内容可知,排除A项。

故选D。

20.(1). 菊花的用途非常广泛(多)(2). 先是作为皇后服装的颜色(3). 代表着国家社稷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补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衔接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本题考查语言准确连贯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关注句子位置确定其性质。

第一空,从后文的四个“能”推出横线上填写的应该是菊花的作用或者功效之多;

第二空,从前文的《周礼》解说“后服鞠衣,其色黄也”获得填写信息;

第三空,从前文“黄色代表土地”获得填写信息。

21.【示例】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分)该遗址是约5000年前中国“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1分)这些遗址的发现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研究。(2分)【解析】本题重在分清句间关系,本语段共有四句话,前两句的主要意思是“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三句的中心意思是“良渚遗址是距今约5000年的‘传说时代’的考古遗存”;第四句话强调“考古成果推动了人们对中华文明的研究”。

下载文档原格式(Word原格式,共8页)
相关文档
  •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 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初中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相关文档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