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伴你学》参考答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伴你学》参考答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伴你学》参考答案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伴你学》参考答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伴你学》参考答案

第1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1页 2. (1)儿童画报(2)4000×33%=1320(本)

3. (1)60÷(1-30%-25%-15%-10%)=300(人)

(2)300×(25%-10%)=45(人)

第2页 1. (1)湖面路面(2)21

2. (1)320÷20%×70%=1120(只) (2)320÷20%=1600(只)

3. (1)1 电信一(2)2 电信二(3)3 电信一

第3页 2. (1)225 (2)67.5 75

3. (1)4÷10%×65%=26(人)

(2)4÷10%×25%=10(人) 26-10=16(人)

自主检测(一)

一、 1. 条形折线扇形 2. 扇形折线 3. 扇形

4. (1)7 (2)羊毛棉(3)17 (4)240 32

5. 扇形条形折线

三、 1. (1)1-28%-15%-25%=32% (2)20÷(25%-15%)=200(人)

(3)200×(1-15%-25%)=120(人)

3. 1800 900 450 1350

4500÷1350=10/3≈4(个) 他需要四个月的存款才能买到。

第2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6页 1. (1)大小相同圆(2)1 曲(3)高无数

3. ①③

第7页 2. (1)25平方厘米(2)314平方厘米

3. 200.96平方分米226.08平方分米

4. 3.14×2×15×10=942(平方分米)

第8页 3. 2×3.14×32=56.52(平方厘米)

56.52平方厘米=0.5652平方分米

4. 3.14×1×1.5=4.71(平方米)

5. 3.14×7×10+2×3.14×(7÷2)2=29

6.73(平方厘米)

第9页 1. (1)750 0.93 (2)6.28 12.56

(3)50.24 (4)169.56 (5)6.28

2. 18.84÷

3.14÷2=3(分米)

3.14×32×2+18.84×7×2=320.28≈320(平方分米)

第10页 1. (1)50立方分米(2)3000 3 (3)底面积高(4)2 157.7536 3. 3.14×(8÷2)2×14=703.36(立方厘米)=703.36毫升

第11页 3. 3.14×(6÷2)2×15=423.9(立方厘米)=423.9毫升

423.9<500,不能装下500毫升水。

4. 3.14×52×80×7.8=48984(克)

5. 3.14×32×12=339.12(立方厘米)=339.12毫升

1000÷339.12≈3(杯)

第12页 1. (1)B (2)D (3)B

2. 3.14×(6÷2)2×6=169.56(立方分米)

第13页 1. (1)4.07 0.04 32500 1 500

(2)10 (3)94.2

2. 2厘米=0.2分米2米=20分米

3.14×(0.2÷2)2×20×7.8=

4.8984(千克)

3. 3.14×42×6÷(8×8)=

4.71(分米)

第14页

2. 100.48立方厘米392.5立方厘米

3. (1)1.5×4×(1/3)=2(立方厘米)

(2)3.14×32×5×(1/3)=47.1(立方厘米)

第15页

2. 3.14×(4÷2)2×6×(1/3)=25.12(立方分米)

第16页 2. 15×1.8×(1/3)=9(立方米)

3. 18.84÷3.14÷2=3(米)

3.14×32×2+3.14×32×1.5×(1/3)=70.65(立方米)

4. 2

5.12÷3.14÷2=4(米) 8÷2=4(米)

[3.14×42×3×(1/3)]÷(3.14×42)=1(米)

第17页 1. (1)C (2)A (3)A (4)ABC (5)B

第18页 3. 圆锥:9.6÷(1+3)=2.4(立方分米)

圆柱:2.4×3=7.2(立方分米)

4. 3.14×(2÷2)2×(8×5×60)=7536(立方厘米)

第19页 1. (1)C (2)B

4. 96÷4=24(厘米) 长:24×[5÷(5+4+3)]=10(厘米)

宽:24×[4÷(5+4+3)]=8(厘米) 高:24×[3÷(5+4+3)]=6(厘米) 当圆锥底面半径为4厘米,高为6厘米时体积最大。

3.14×42×6×(1/3)=100.48(立方厘米)

自主检测(二)

一、 1. 周长高底面积高

2. 圆侧高 1

3. 56.52 cm2 188.4 cm2 24

4.92 cm2 282.6 cm3

4. 47.1

5. 5966

6. 0.2512

7. 7

8.8768 3

9.4384

三、 1. C 2. D 3. A 4. C 5. B 6. C

五、2. (1)3.14×4×5+3.14×(4÷2)2=75.36≈76(平方分米)

(2)3.14×(4÷2)2×5×1=62.8(千克)

3. 表面积:3.14×102×2+3.14×10×2×50=3768(平方厘米)

体积:3.14×102×50=15700(立方厘米)

8. 3.14×(8÷2)2×14=703.36(立方厘米)=703.36 mL

703.36>500,能装下这盒果汁。

9. (1)3.14×(6÷2)2=28.26(平方厘米)

(2)3.14×6×5=94.2(平方厘米)

(3)28.26×15=423.9(立方厘米)=423.9毫升

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24页 2. (1) 3/5 2/3 3/2

(2) 4/5 5/4 1/4

(3) 2/3 1/2 1/3

3. 36÷(1-5/8)=96(本)

96×(5/8)=60(本)

第25页 3. 小船:3×5-12=3(人) 3÷(3-2)=3(条)

大船:5-3=2(条)

4. 小钢珠:11×30-266=64(克) 64÷(11-7)=16(个)

大钢珠:30-16=14(个)

第26页 1. (1)4 3 4/7 (2)5 8 3/8

4. 设六(1)班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42-x)人。

3x-(42-x)×1=54 x=24 42-x=18

六(1)班男、女生各有24人、18人。

自主检测(三)

一、 1. 6 7 14 2. 150 增加120 3. 3 7 4/7 3/4

4. (1)40 4 4 (2)30 6 6

二、 3. 皮球:330÷(3+8)=30(元)

篮球:30×3=90(元)

5. 桃树∶梨树∶苹果树=3∶5∶7

180÷(7-5)=90(棵)

桃树:90×3=270(棵) 梨树:90×5=450(棵)

苹果树:90×7=630(棵)

第4单元比例

第29页 3. (1) 1/3 (2)20 (3)1 3 (4)100

(5)2∶50.4 (6)1∶51∶525

4. 5∶43∶14∶9

第30页 2. (1) (2/5)∶(1/4)=1.6∶1(4)6∶10=9∶15 3. (1)20∶10=2 15∶7.5=2 30∶15=2

(2)20∶10=15∶7.5(答案不唯一)

第31页 2. (1)A (2)B (3)A (4)C (5)B

第32页 1. x=18 x=5.7 x=3.6

2. (1)x=32/3 (2)x=7/2

3. 5∶8=2.5∶x x=4

第33页 1. 20 5 2 1.6 3 1/2

2. x=21 x=0.04 x=15/16

3. 25∶15=20∶x x=12

第34页

2. (1)B (2)B (3)C (4)C

第35页 1. (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400000 1/400000 400000

(2)20 1 放大

(3)80 0 80 160 240

(4)1∶32

2. 6厘米∶1800千米=1∶30000000

第36页 1. x=0.042 x=56000 x=5/15

4. 1956千米=195600000厘米

195600000×(1/10000000)=19.56(厘米)

第37页 1. (1)4 4/5 0.6

(2)20 2000 (3)1000

3. 12.2×4000000=48800000(厘米)=488千米

488÷80=6.1(小时)

第38页 2. (1)1∶31∶9

(2)9∶19∶181∶1

(3)4倍

4. 20×16=320(平方分米)

第39页 1. (1)2 2 4 (2)3 1 3 1 9 1

(3)1 1000000

2. (1)D (2)B (3)C

自主测试(四)

一、

三、 1. C 2. A 3. B 4. B 5. C 6. C

六、1. 18÷3×2=12(厘米)

2. (1)20÷5×12=48(克) (2)2×[5/(20+5)]=0.4(千克)

5. 长:(60÷2)×[3/(3+2)]=18(分米) 宽:(60÷2)×[2/(3+2)]=12(分米)

18×12=216(平方分米)

6. 63÷3×(3+7)=210(页)

8. 10×200=2000(厘米)=20米6×200=1200(厘米)=12米

20×12=240(平方米)

第5单元确定位置

第44页 1. (1)45 (2)西30 (3)西60 (4)东50

2. (1)东35 (2)西45

3. (3)南西50 (4)南东60

第45页 3. (1)小华家:北偏西40°方向300米处

小清家:南偏东65°方向225米处

4. (1)东30 660 (2)西45 450

第46页 1. 西 1 北西50 1.5 西0.8 南西

55 1.2 学校北西30 1.3

2. (1)北东500 北西800

(2)东600 北东45 500

第47页 2. 北东300 东230 东30 310

东200 北东520 北东

自主检测(五)

一、 1. (1)500 (2)西600 (3)东800 (4)西300

2. (1)北偏西16 (2)北偏东8

二、 2. (1)北西(2)3∶400000

期中达标测评(一)

一、 1. x=1/3 x=7/30 x=1/2

2. 100 370 3/4

三、 1. C 2. B 3. A 4. A 5. B 6. A 7. C

七、1. 50÷(2+3)=10(人)

女生:10×3=30(人) 男生:10×2=20(人)

2. 3.14×(2/2)2×5×60×8=7536(立方厘米)=7.536升7.536<10,不能将面盆放满水。

4. 40×9÷4=90(千米/时) 90×[5/(5+4)]=50(千米/时)

5. 9.42÷3.14÷2=1.5(米)

3.14×1.52×1.2×720≈6104(千克)

7. (1)9÷15%=60(公顷)

(2)西红柿:60×55%=33(公顷) 黄瓜:60×30%=18(公顷)

期中达标测评(二)

二、

三、 1. C 2. D 3. C 4. A 5. C 6. A 7. A 8. B

四、 3.

=(2/3)×(4/15+11/15)

=2/3

=(5/8)×(7/3+1/4)

=5/4

=9.7×(1.25×0.8)

=9.7

六、 1. (1)240千米=24000000厘米3∶24000000=1∶8000000

(2)960÷(240÷3)=12(厘米)

4. 135÷(3/4)-135=45(页)

新苏教版小学6六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扇形统计图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四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确定位置 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七单元总复习 1.数与代数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订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

教学计划 1、学生基本情况:48 人,其中男生25 人,女生23 人,上学期及格人,占%,优秀/ 人,占/ % ,班平均分,其它情况: 六(5)班共有48名学生,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定义掌握比较牢固,口算、笔算验算及脱式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经常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达到100 %,优秀率达到/ %,班平均达到/ (小学对优秀率,班平均不提目标要求) (3)基本技能: ?动手操作能力 ?应用分析能力 (4)单元考试7 次 (5)作业批改:详批/ 次,略批/ 次,查/ 次(详、略主要指作文批改、其余学科均为详批) 3、知识体系及其重点难点: 1、扇形统计图 2、圆柱和圆锥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例 5、确定位置 6、正比例和反比例 7、总复习

(完整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20分) 1、32×( )( ) =73÷( )( ) =( )( ) ÷32 =1 2、12 米是( )米的45 ; ( )米是12 米的4 5 。 3、6小时15分=( )时 28 3 立方分米=( )毫升 4、2.3的倒数的倒数是( );0.5与它的倒数相差( )。 5、5比4多( )%,4比5少( )% 6、一个长方体纸箱,长5分米,宽3分米,高4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7、某个车间去年生产50万个零件,今年比去年增产10 1 ,今年比去年多生产( )万个零件。 8、一个长方体木块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高是8厘米,从这块木头上切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剩下部分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比24吨少1/4吨的是( )吨;比24吨少1/4的是( )吨;24吨比( )少1/4. 10、元旦期间同学们布置教室,一根彩带长20米,第一次用去它的2 1 ,第二次 用去 2 1 米,还剩( )米。 11、43千克小麦可以磨面粉5 3 千克,1千克小麦可磨面粉( ) 千克, ( )千克小麦可以磨出1千克面粉。 12、一个正方形,一组对边增加10%,另一组对边减少2厘米,面积 不变。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 13、糖果店要配置一种礼品糖,所需奶糖和巧克力的质量比为5︰3。现要配置这种礼品糖,奶糖和巧克力各有60千克,那么当奶糖全部用完时,巧克力还剩( )千克。 二、反复比较,精心选择。(5分) 1、如图:将右面的纸片折起来可以做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6号面的对面是( )号面。 A .2 B .3 C .4 2、盈盈花了10元钱买了2本笔记本和4枝圆珠笔,笔记本与圆珠笔的单价比是3︰1。笔记本与圆珠笔的单价分别是( )。 A 、3元和1元 B 、2元和2元 C 、1元和2元 D 、3元和2元 3、一盒有净含量为750毫升的长方体盒装酸奶,量得外包装长8厘米,宽5厘米,高15厘米,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净含量的标准是( )。 A .真实 B .虚假 C .无法确定 4、食堂有2吨大米,每天吃 41吨,可吃( )天;如果每天吃4 1 ,可吃( )天。A .8 B .6 C .4 D .2 5、苹果重量的 47 等于梨的重量的 2 3 。那么苹果重量( )梨的重量。 A 、等于 B 、少于 C 、多于 D 、不多于 三、慎重审题,细心计算。(共37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43×52= 76÷2= 72×14= 10×54= 910÷89 = 72×2= 247×143= 34÷43= 51÷32= 4×71×4 3= 2、计算(能简便要简便)(27分)

小学数学报纸杂志

2-225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月刊 4-312 小学数学教师月刊 7-384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 7-385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 7-386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 7-387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 7-388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 7-389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7-390教育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 7-391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 7-392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 7-393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 7-394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 7-395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 7-396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 7-397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 7-398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 7-399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7-400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 7-401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 7-402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冀教版一年级) 7-403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冀教版二年级) 7-404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冀教版三年级) 7-405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 7-406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冀教版五年级) 7-407 教育周报.小学数学(冀教版六年级) 8-288 小学数学大眼界月刊 8-299 小学数学教育月刊 8-309 小学数学一点通月刊 8-349 小学数学新视野月刊 21-801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 21-802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 21-803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 21-804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 21-805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 21-806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 21-807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 21-808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21-809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 21-810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 21-811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五年级 21-812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 21-813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 21-814 学习周报.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书本全册练习题

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夜间 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 2.(1)如果规定向东走为正,那么向东走5m记作m,向西走 8m记作m。 (2)一种袋装食品标准净重为200g,质检工作人员为了了解该品种食品没袋净重与标准的误差,把食品净重205g记为+5g,那么食品净重197g就记为g。 3.(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 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4.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 多少万千瓦时? 5.某城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 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6.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 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额多少万元? 7.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照 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8.2015年11月,王奶奶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年利率为0.35%,王奶奶 存了5000元,2016年9月她能取回多少钱?2017年11月她能取回多少钱? 9.2015年11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 年利率为2.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以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

一共可以取回多少钱? 10.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 “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妈妈在哪个商场买比较便宜? 11.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以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 9.6元,这套书原价是多少钱? 12.某县千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 量是多少? 13.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他需要按照3%的 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钱? 14.妈妈买了一瓶售价为100元的化妆品,其中消费税大约占售价的25%, 妈妈为此制度消费税大约多少钱? 15.小李家买了一套售价为32万元的普通商品房。他们选择一次性付清房 款,可以按九六折优惠价付款。 (1)打折后房子的总价是多少? (2)买这套房子还要按照实际房价的1.5%缴纳契税,契税是多少元? 16.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纸,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 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最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 得分 一一、认真读题,谨慎填写。(每空1分,共27分) 1、 34×( )( ) =( )( ) -3 1 =56×( )( ) =( )( ) +31=1 2、李叔叔骑自行车4 5 分钟行了52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行( )千米,行1千米需要( ) 分钟。 3、6小时15分=( )时 8.55立方米=( )立方米( )毫升 1.75立方米=( )立方分米 4.5升=( )毫升 =( )立方厘米 4、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女生有16人,这个班共有学生( )人。 5、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75%、45、0.775、7 5 ( )<( )<( )<( ) 6、一项工程,实际投资比计划投资节约了15%,则实际投资是计划投资的( )。 7、学生合唱队中,男生、女生的人数比是3: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 ) ,女生人数是 全班人数的( )%。 8、一个长方体木块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高是8厘米,从这块木头上 切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后,剩下部分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工程队3天完成了一项工程的 8 1 ,完成全项工程需( )天。 10、元旦期间同学们布置教室,一根彩带长20米,第一次用去它的 2 1 ,第二次 用去 2 1 米,还剩( )米。 11、李明在做一道除法时,将除数43看成了3 4,得到的商为12,那么这题正确的商是( )。 12、有一根木料,用 12 1 小时截成5段,如果每截一次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截7段一共需要( )小时。 13、行一段路,甲要40分,乙要35分,甲、乙、的速度比是( )。 14、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10%,一块体积是121立方分米的冰化成水后,体积( )立方分米。 四、慎重审题,细心计算。(共32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37 × 2= 911÷ 11= 8 5 + 1.5 = (2 3 )3=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全册说明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是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编写的。 六年级第二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教材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进入第 三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出发,把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编排。在前七个 单元里教学新知识,全面完成《标准》规定的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在第八 单元有重点地系统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在深化理解的同时组织更合理的认知 结构,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素养。 新授内容仍然分四个领域安排。“数与代数”领域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比例的有关 知识,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解决问题的策略。百分数的应用是在六年级(上册) 认识百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要联系实际解决一些求一个 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解决较简单的有关纳税、利息、折扣的问题,解决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能让学生 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着重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反比例的意义,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作出相应的判断。根据《标 准》的精神,教材适当加强了正比例关系图像的教学,不再安排解答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应用题。比例的知识有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解比例。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图 形的放大与缩小,能用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里,教学转化的思 想和方法。转化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能把未知的内容变成已知的内容。所以,转 化是重要的认知策略,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对于转化思想,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 已经有较丰富的体验。本册教材继续教学转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和应用,通过具体的 转化活动,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圆柱和圆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确定位置等内容。圆柱 与圆锥是本册教材的又一个重点内容,包括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计 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计算方法等知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小学数学新增加的 教学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图形可以按一定的比例发生大小变换。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三 单元里,结合比例的知识进行教学。确定位置也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在初步认识方向的 基础上,用“北偏东几度”“南偏西几度”的形式量化描述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还要 联系比例尺的知识,用“距离多少”的形式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严格遵照《标准》的要求,精选传统小学数学里有关形体的知识,增加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空间知识,让学 生在获得必需的数学事实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统计与概率”领域先在认识圆和能够应用百分数的基础上教学扇形统计图,再教 学众数和中位数。众数和中位数是数据分析时经常使用的统计量。有些时候,平均数不 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特征,就可以考虑用众数或中位数来反映。本册教材里的 统计知识,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分析、表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 “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编排了三次实践活动。第一次是利用圆柱的体积知识测量 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以及应用铁块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一定的规律推算铁块的体积。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乡镇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4分)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12( )。 一张床占地大约3( )。 一桶纯净水大约有19( )。 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40( )。 2. 8毫升=( )立方厘米 0.09立方分米=( )毫升 3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4立方米6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 87千米的73是( )千米。 ( )的43是12吨。 4. ( )÷20=( )∶15=54=( )% 5. 0.5:3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 6. 一种儿童服装现价150元,比原价降低了50元,降低了( )%。 7. 根据“实际用电量比计划节约25 ”,画出表示实际用电量的线段图。 计划用电量: 实际用电量: 要求实际用电量的数量关系式是: 8. 如图,用42根1米长的栅栏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 长和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米。 9. 1减去一个数的倒数,差是56 。这个数是( )。 10. 一堆煤重45吨,一辆卡车要10小时才能运完,那么,4小时完成任务的( )( ) , 完成任务的35 要( )小时。 11.一个长方体水池,长5米,宽4米,深2米。在水池里放入30立方米的水,水深是( )米。 12. 一本书,读完它的13 比读完它的25 少10页,这本书一共( )页。 13. 体育用品商店把篮球打八折出售。原来买12只这种篮球的钱,现在可以买( )只。 二、选择题(每题2分,计16分) 1. 一辆汽车5 3小时行驶30千米,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的列式是( )。 A .35 ÷30 B .35 ×30 C .30÷35 D .30×(1-35 ) 2.食堂的长方体烟囱是用铁皮制成的,求用了多少铁皮,就是求 ( )。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五单元)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在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教学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与过去的《大纲》教材相比,本单元加强对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理解,重视对正比例关系图像的认识与简单应用,不利用正比例、反比例解答应用题。 全单元编排3道例题、一个练习,教学内容分成两段。 例1、例2,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图像; 例3,反比例的意义。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细致安排学生的首次感知。 正比例概念和反比例概念都要在充分的感知活动中形成,例1和例3分别是学生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关系,教材作了很细致的安排。例1把感知过程设计成四步。 ·写比、求比值、解释比值。例1呈现的表格里是一辆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的数据,让学生从中选择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分别写出比并求出比值,发现所有比的比值都是80,体会这个比值是汽车行驶的速度,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始终不变。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比值一定。写出的各个比的数量关系相同,可以用 式子“ =速度(一定)”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学生对“路程比时间等于速度”很熟悉,而“速度(一定)”是例1数量关系的特点,首次感知正比例关系的要点就在这里。 ·体会相关联的量。正比例是两个相关联量的关系,教材指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说它们“相关联”,是因为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路程 时间

·揭示正比例意义。在前三步感知活动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当路程和相应的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时,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例3首次感知反比例关系,也分四步进行。依次是:观察表格里的数据,笔记本的单价变化,购买的数量也变化,但总价始终不变;用数量关系式表示积一定;理解相关联的量;揭示反比例意义。 2.变换情境,让学生反复感知。 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还不能形成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需要反复感知,积累充分的感性认识。P62“试一试”、练习十三第1题再次感知正比例关系,P65“试一试”、练习十三第6题再次感知反比例关系。 ·选择与例题不同的数量。P62“试一试”里购买铅笔的数量与总价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单价)保持不变。练习十三第1题里碾米机的工作时间与碾米数量是相关联的量,它们的比值(工作效率)保持不变。学生在感知正比例关系的同时,体会这种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 ·提出问题,引导有序地思考。“试一试”和练习题分别设计四个和三个连续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独立、主动经历感知过程。 ·重温发现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几个连续问题里的学习活动依次是:找到相关联的两种量→写出几组对应数量的比并求比值→比较比值的大小,解释比值的意义→用数量关系式表达比值一定→作出成正比例的结论。这些活动与例题保持一致,重温了认识正比例关系的过程,为判断两种量成不成正比例打下了基础。 3.建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 本单元教学要形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概念是一类现象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形成概念要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与概括。 ·提取共同特征。各个成正比例的实例中都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两种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各个成反比例的实例里也有两种相关联的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 三十五万八千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2. 一个数由4个10、5个1和6个0.01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 43 5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 5480千克=( )吨,21 4 小时 =( )时( )分。 5. 能同时被 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两位数是( )。 6. 48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比例;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 )比例。 8. 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千米,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 )。 9.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0. 10千克的小麦能磨出8.5千克的面粉,小麦的出粉率是( );80千克这样的小麦能磨出( )千克的面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 ) 2. 真分数的倒数都大于1。 ( ) 3. 所有的的整数都可以做分数的分母。 ( ) 4. a ×a ×a 可以简写成3a. ( ) 5.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 ) 6. 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比是3︰1.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1. 角的两边是两条( ).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2. 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A.1 B.2 C.3 3.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4. 比的前项扩大5倍,后项缩小5倍,比值( ). A.扩大10倍 B.扩大25倍 C.不变 5. 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 ). A.奇数 B.偶数 C.合数 6. 一项工程,甲独做要10天完成,乙独做要8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之比是( ). A.10︰8 B. 5︰4 C. 4︰5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0.25×4= 1.8×56 = 212 -7.8-2.2= 2.4÷3 8 = 4.2+0.85= 7×235 = 3.1-75 = 907 ÷6= (23 + 3 4 )×12= 2.脱式计算: 0.75÷0.25 + 34 ×23 (8.6×0.5-3110 )÷12 3910 ÷[154 -(43 +1 6 )] [800×(1+25%)-360×1.5] ÷25% 5-[43 +(2.5-7 3 )] ÷0.125 3.求未知数X. 8.4-5X =4.8 107 ︰0.8=X ︰7 5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

一百分数的应用 第一课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p1-3)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p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分析、比较、类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感受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的量。 【知识点】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1)掌握两种分析方法 (2)对比两种分析方法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1)掌握两种分析方法 (2)对比两种分析方法 3. 能借助线段图分析说明两类问题的异同 4.计算结果除不尽的处理方法 【易错点】 1.如何找准单位“1”和比较量。 2.解决问题。 一款手机原来每部成本320元,现在降低到280元,每部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几? 280÷320=0.875=87.5% 答: 每部成本降低了87.5%。 错解分析:错在把“降低到”理解成“降低了”。原来每部成本320元,现在降低到280元,说明成本降低了320—280=40(元)。应用降低了的40元除以原来的成本价。 正确解答:320—280=40(元)40÷320=0.125=12.5%

第二课时纳税问题 【教学内容】纳税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培养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分段纳税 【知识点】 1.纳税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纳税? 2.熟练地运用百分数进行各种税额的计算。 3.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和方法。 【易错点】 1. 用百分数进行纳税的计算时,以谁为单位“1”。 2. 分段纳税的有关知识。如课本P6第4题: 2005年我国公布了新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不超过500元的5% 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10% 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 …… 李明的爸爸月收入2500元,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500-1600)×10%=900×10%=90(元) 答: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90元。 错解分析:错在把超过1600元部分(900元)认为符合500元~2000元之间,就要按10%征税,即900×10%就可以求出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了。其实超过部分首先有500元是按5%征税的,剩下的400元再按10%征收。 正确解答:2500-1600=900(元) 500×5%=25(元) (900-500)×10% =40(元) 25 +40 =65(元) 答:李明爸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5元。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4.( )十 20=( 5. 0.5:3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15= 4 = 5 ):( 6. 一种儿童服装现价150元,比原价降低了 50元,降低了( 7. 根据“实际用电量比计划节约 I ”,画出表示实际用电量的线段图。 计划用电量:I 实际用电量: 要求实际用电量的数量关系式是: 8. 如图,用42根1米长的栅栏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 长和宽的比是3 : 2,这个长方形的长是( )米° 9. 1减去一个数的倒数,差是 5 。这个数是( 6 10. 一堆煤重45吨,一辆卡车要10小时才能运完,那么, 4小时完成任务的― 3 完成任务的3要( 5 11. 一个长方体水池,长5米,宽4米,深2米。在水池里放入 米。 )小时。 30立方米的水,水深是( 1 2 12.—本书,读完它的1比读完它的5少10页这本书一共( )页。 13.体育用品商店把篮球打八折出售。 原来买12只这种篮球的钱,现在可以买( )只。 二、选择题(每题2分,计16分) 1. 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30千米,行1千米需要多长时间的列式是( 5 3 3 3 3 A -十30 B . - X 30 C . 30- D . 30X( 1 5 5 5 5 2.食堂的长方体烟囱是用铁皮制成的,求用了多少铁皮,就是求 2016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填空题(每空1分,计24分) 1.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 12( 一张床占地大约3( 一桶纯净水大约有19( 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 40( 2. 8毫升=( )立方厘米 0.09 立方分米=( )毫升 32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立方米 60立方分米=( 立方米 7 3 3. 7 千米的3是( 8 )千米。 3 )的-是12吨。 4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赵鑫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我将从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关系,内容与课标地关系、内容结构、目标及重难点和单元课例分析方面进行研读. 一、本册教材在全册教材中地地位及与全册教材地关系.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地整体性,《标准》统筹考虑了九年地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地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地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而本册正处于第二阶段. 本册教材对于教案内容地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地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地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地原理和学生地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地风格与特点.本学期是小学阶段学习地最后一个学期,那么本教材在全套教材中也处于一个总结性地地位,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地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地知识点串成了知识线,又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地数学认知结构,使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案地预定目标,为初中地数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本册教材内容与课标之间地关系 六年级下册教材是以《新课标》地基本理念和所现定地教案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教材地基础上编写地.教材一方面努力体现新地教材观,教案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地可行性,使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地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之间地关系.既注意当前数学教育改革地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地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增加认识负数地教案,体现数学教案改革地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地理解. 2.改进比例地编排,突出比例地概念,丰富联系实际地内容,培养实践能力. 3.提供丰富地空间与图形地教案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地发展. 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所学地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案地衔接.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地培养渗透于数学教案中,用数学地魅力和学习地收获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过程与方法 本学期教案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地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地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地意识和能力.能应用“转换”地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地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地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地特点选择相应策略地能力. 三、本册教材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模块内容.课程内容地学习,强调学生地数学活动,发展学生地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地教案,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地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地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地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地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地内容.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地分析地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地学习,教案用所学地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本册教材设计了“自行车里地数学”“节约用水”“有趣地平衡”等5个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8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60分钟) 一、填空(24分) 1、三个连续的偶数中,最小的一个是x ,最大的一个是( )。这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 )。 2、 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需要( )个。摆成的正方体的底面积是 ( )平方厘米。 3、下表是六年级学生某天到学校上课的人数统计。 六年级( )班的出勤率最高,是( );六年级( )班的出勤率最低,是( )。 4、看图列式计算: 300棵 桃树: ?棵 梨树: ( ) ( ) 5、 从口袋里任意摸1个球, 摸到黑色球的可能性是( )%, 摸到灰色球的可能性是( )%。 6、红色小棒和蓝色小棒的长度比是1∶2,蓝色小棒和黄色小棒的长度比是2∶3。现有红、蓝、黄色小棒各两根,从中取出3根围一个三角形。可选2根( )色小棒和1根( )色小棒;或者选2根( )色小棒和1根( ) 色小棒。 7、根据“文具盒的价钱比书包少 5 2 ”填写数量关系式。 ( )的价钱 ×5 2 =( )的价钱。 8、 40是( )的54 比20千克多4 1 是( )千克 9、一个长方体的前面是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右面是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0、鸡和兔一个有8只,数一数腿有22条。鸡有( )只,兔有( )只。 二、判断(5分) 1、甲班人数的32 一定比乙班人数的2 1 多。 ( ) 2、41 ×51÷4 1 ×51 =1,结果是错的。 ( ) 3、甲数比乙数多31,乙数就比甲数少3 1 。 ( ) 4、一个数(0除外)除以4 1 ,这个数就扩大了4倍。 ( ) 5、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比1大。 ( ) 三、选择(5分) 1. 用同样长的一根铅丝,先圈成一个最大的圆,再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他们的面积相比较是( ) A 、圆的面积大 B 、正方形的面积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2、小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大正方形边长的1 5 ,小正方形的面积相当于大正方形 的( )。 A 、 15 B 、110 C 、 1 25 3、六(1)班中男生占2 5 ,则女生占男生的( )。 A 、 35 B 、 23 C 、3 2 4、一种商品现在售价200元,比原来降低了50元,比原来降低了( )。 A 、20% B 、3 1 C 、25% 5、一个正方形被分成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如图), 梯形的上底是正方形边长的2 1 。梯形面积是36平 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A 、48平方厘米 B 、60平方厘米 C 、72平方厘米 四、计算(29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34 ×12= 1÷35 = 38 ×49 = 23 + 34 = 4 7 ÷2= 6 -34 = 0÷1114 = 75 ×1021 = 34 ÷13 = 45 - 34 =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便计算的要简算)。(3×6=18分) 35 ×14 + 25 ÷4 89 ×[34 ÷(13 +15 )] 6÷34 - 3 4 ÷6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免费下载(最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电子课本下载网址链接: 小学六年级数学填空题篇一 1、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约是3.82,这个三位小数最小是(? ),是(? )。 2、一种精密零件长4毫毛,把它画在15:1的图纸上,应画(? )厘米。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如果圆锥分高是24CM,圆柱分高是(? )CM。 4、(? )比8吨多50%,120千克比(? )少25%. 5、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个数读作(? )人,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 6、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1:4,它们周长的比是(? ),比值是(? )。 7、比20米多30%是(? )米。 8、9点时,时钟的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 )角。 9、一副地图,图上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0、已知x=5是方程,ax-3=12的解,那么方程ay+4=25的解是(? ) 小学六年级数学填空题篇二 1、将3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2、花生仁的出油率为38%,要榨油570千克,需要花生仁(? )千克。 3、已知A=2×2×3×5,B=2×3×7,A、B两数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4、有一组数据是16、13、16、10、10、40、10、50、10、5这组数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5、一列数2、 6、10、24···这列数的第101项是(? )。 6、一个两位数除以7商是A,余数是B,A+B的值是(? )。 7、在一个底面直径为20cm的圆柱形水箱中装有半箱水,现把一块大石头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了5cm,这块石头的体积是(? )。 8、一个九位数,位上是6,千万位和百万位上都是4,其余位上都是0,这个数(? ),读作(? )。把它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是(? )。 9、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是7.40这个小数原来是(? ),最小是(? )。 10、11÷7的商环小数记作(? ),小数点后面第2012位上的数字是 (? )。 小学六年级数学填空题篇三 1、2014年春节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61036500人次,261036500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2、0.6小时=(? )分3600mL=(? )L 3、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分米,它的周长增加(? )分米。(用含的式子表示) 4、甲数=2×3×7,乙数=2×5×7则甲数和乙数的公约数是(? ),最小公约数是(? )。 5、一件藏袍售价560元,可获15%的利润,成本是(? )元。 6、已知长方体的棱长之和为48分米,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 7、一个圆柱形水桶,高是6.28分米,将它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正方形,这个水桶的底面积(? )平方分米。 8、按规律填数06、25、2.5,1.0.4(? )0.064 9、六(1)班今天来了48人,有2人请假,今天的出勤率是(? )%。 10、一项工程,甲乙合做6天可以完成,甲单独做需要18天,如果由甲乙单独做,需要(? )天可以完成。

最新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小学生数学报》学习能力检测卷(全套)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套试卷 (小学生数学报) 特别说明:本试卷为最新苏教版教材(新版)配套试卷。 全套试卷共8 份。 试卷内容如下: 1.第一单元使用 2.第二单元使用 3.第三单元(1)使用 4.第三单元(2)使用 5.第四单元使用 6.第五单元使用 7.第六单元使用 8.期末使用

《小学生数学报》数学学习能力检测卷 (最新修订版) 2017年秋学期苏教版六年级(上)第一单元使用 (本卷总分120分,共4页,建议完成时间9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0.83立方米=()立方分米3540立方分米=()立方米 1.02立方米=()升 407立方厘米=()升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饮料瓶的容积约是250( )。一间教室所占空间约是80()。 教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太约是280()。一台冰箱的体积是1.5()。 3.填表。 准备()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其中最大的长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最小的 是()平方厘米。 5.用8个棱长是l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请写出其中的一种长方体的长、宽、高:( )厘米、( )厘米、( )厘米。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 是( )立方分米。 7.一个长方体水池,长10米,宽6米,占地面积是( )平方米,如果池中 水深1.1米,那么池中水的体积大约是( )立方米。 8.把体积是l立方米的正方体木块,平均切成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可以切()个。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 体的长是()米。 9.用长92厘米的铁丝围一个长方体框架,长10厘米,高比宽少3厘米。 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课程说明书》 学校:清镇市王庄小学 教师:郭开新 时间:2014-2-27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课时数:55课时机动15课时 授课教师:郭开新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使用时间: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教材总体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百分数的使用、圆柱和圆锥、比例、确定位置、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

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使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使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和技能: ①通过学习,学生能使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②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③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众数和平均数。 ④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⑥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小升初模拟试题(一)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 1. 三十五万八千写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2. 一个数由4个10、5个1和6个组成,这个数写作( ),读作( )。 3. 43 5 的分数单位是( ),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 5480千克=( )吨,21 4 小时 =( )时( )分。 5. 能同时被 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两位数是( )。 6. 48和72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7. 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比例;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 )比例。 8. 在一幅地图上,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100千米,这副地图的比例尺是( )。 9. 一个正方体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10. 10千克的小麦能磨出千克的面粉,小麦的出粉率是( );80千克这样的小麦能磨出( )千克的面粉。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 ) 2. 真 分 数 的 倒 数 都 大 于 1 。 ( ) 3. 所 有 的 的 整 数 都 可 以 做 分 数 的 分 母 。 ( ) 4. a × a × a 可 以 简 写 成 3a. ( ) 5. 只 有 一 组 对 边 平 行 的 四 边 形 叫 梯 形 . ( ) 6. 等 底 等 高的 圆 柱 与 圆锥 体 积 比 是 3 ︰ 1.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1. 角的两边是两条( ).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2. 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约数. 3. 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 )条对称轴。 A.一条 B.两条 C.无数条 4. 比的前项扩大5倍,后项缩小5倍,比值( ). A.扩大10倍 B.扩大25倍 C.不变 5. 两个质数的乘积一定是( ). A.奇数 B.偶数 C.合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