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宋这一散文发展高峰期中各阶段各类型散文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散文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概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散文流变,理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和文体特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散文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

1 )掌握唐宋散文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2 )配合“作品选”的讲解,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文学作品,并体会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3 )能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

4 )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学时1

主要内容:

?“散文”的定义

?“古文”的定义及其特点

?介绍唐宋散文研究现状

?现代学者对古代散文“文学性”问题的争论

?如何学习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1 、了解:(1 )古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元末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明代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

(2 )近现代学者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郭预衡《中国散文史》等

2 、了解:古文的特点

3 、掌握:根据清代古文家、朱自清、林慧文、郭绍虞、姚鼐、方东树、张裕钊、刘大櫆等人的观点分析“散文”与“古文”的异同。

4 、掌握:学习古代散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古人和今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当今学术界对“散文”与“古文”的比较分析;学习阅读古代散文的方法。这三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学习唐宋散文的兴趣。

注意学习本章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并且可适当介绍唐宋散文的学术研究前沿状况。

(二)第一章初盛唐散文的发展学时3

主要内容:

?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的萌芽

?唐初魏征、王绩的改革

?陈子昂:(1 )陈子昂“兴寄”与“风骨”的文学革新主张

(2 )由《谏用刑书》分析陈子昂散文的三个特色:

A 、政治性、现实性

B 、条理清晰、文辞雄辩

C 、文风疏朴、不加藻饰

?张说、张九龄、王维、李白与盛唐散文:(1 )由《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分析王维的散文特色

(2 )由《与韩荆州书》分析李白的散文特色

?元结:阅读《新唐书?艺文志》中元结的散文创作,分析其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

教学要求:

?了解: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萌芽的事实

?了解:初唐文风和盛唐散文的骈散分工

?掌握:分析王维、李白的散文创作以及陈子昂和元结的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

重点、难点:

唐初至唐中叶韩柳发起古文运动前的散文发展概况;阅读分析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与李白的《与韩荆州书》;陈子昂和元结的文学主张。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指导学生比较初盛唐的骈文与散文。

引导学生关注初盛唐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三)第二章韩愈、柳宗元和唐代古文运动学时8

主要内容:

?唐代古文运动(1 )古文运动在唐发端的社会及文化背景

(2 )唐代古文运动理论: A 、主张文道合一

B 、强调作家的修养

C 、反对因袭、主张独创。

(3 )唐代古文运动的性质

(4 )唐代古文运动取得成就的原因

?韩愈:(1 )生平思想:结合《韩愈评传》了解韩愈其人其文其思想

(2 )通过《进学解》、《师说》、《答李翊书》、《答尉迟生书》解读韩愈的散文理论:

A 、闳中肆外

B 、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C 、强调“惟其是”

D 、师其意,不师其辞

E 、向民间新兴文学吸取营养

(3 )通过《祭十二郎文》、《毛颖传》、《原道》、《柳子厚墓志铭》、《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序》、《张中丞传后叙》、《论佛骨表》等名作分析韩愈的艺术成就:

A 、人物个性的刻画

B 、托物、托事的抒情、议论

C 、议论文的形象化

D 、妥帖、富于诗意的语言

?柳宗元:(1 )生平思想:结合《柳宗元评传》了解柳宗元其人其文其思想

(2 )通过《报崔黯秀才书》、《报袁君陈秀才书》等文解读柳宗元的散文理论:

A 、倡导文学革新

B 、文以明道

C 、道要凭文辞而传

D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乎其中

E 、语言畅达、语法完整

(3 )通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三戒》、《封建论》、《始得西山宴游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等名作分析柳宗元的艺术成就:

A 、议论文写作“校练名理”、“锋颖精密”

B 、擅长社会下层人物描写

C 、托物言志的寓言

D 、笔力独到的山水游记

教学要求:

?了解:古文运动的发展过程

?掌握: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应用:韩愈的散文理论及其在文体革新方面的贡献

?应用:柳宗元游记和寓言在中国散文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重点、难点:

分析韩愈散文的思想艺术性:从内容可分论说、记叙、抒情、应用四类,每一类的代表作品;艺术上追求推陈出新,彻底摆脱骈文的束缚,并且创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分析柳宗元的散文成就:其作品可分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四类。他将寓言从一种文学手段发展成独立、完整的文学样式,成为讽刺文学的重要体裁。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的精华,富有诗情画意,既刻画出山水的自然个性,同时又寄寓自己的个性,成就极高。

掌握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理论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指导思想。

这三点是本章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古文对抗骈文的发展过程。

?唐代古文运动的遗憾:( 1 )、思想上给古文套上了无形的枷锁。

(2 )、消极因素在于贬低以追求美为宗旨的文学的价值。

3 、唐代古文运动对后代散文的影响。

4 、20 世纪70 年代在台湾引起很大争论的“谤韩案”

可组织学生对韩愈、柳宗元的部分著名散文(如《祭十二郎文》、《柳子厚墓志铭》、《张中丞传后叙》、《论佛骨表》、《段太尉逸事状》、《永州八记》等)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可布置关于赏析韩愈或柳宗元散文的小论文。

注意对学术前沿研究概况的介绍。

(四)第三章中晚唐散文的衰落学时3

主要内容:

?中唐散文:(1 )中唐前期散文

(2 )韩派作家:欧阳詹、李观、李翱等

(3 )刘禹锡、白居易及其《与元微之书》、元稹

2 、晚唐散文:(1 )杜牧及其《阿房宫赋》、孙樵与晚唐散文

(2 )唐末小品文

3 、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要求:

?了解:中唐前期散文作者数量众多,但成就不及韩柳的原因

?了解:晚唐散文走向衰落的原因

?掌握:风格各异的韩派作家在古文运动中的理论实践与创作实践

?掌握:杜牧和孙樵在晚唐散文走向低潮时的创作与成就

?掌握:皮日休、陆龟蒙及唐末小品文作为唐代散文发展支流的生存情况

重点、难点:

中唐前期几个主要散文家的创作;中唐散文成就不大的原因;以及晚唐散文走向低潮的原因。这三个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1 、简述被鲁迅誉为“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的唐末小品文的成就。

2 、简述“唐宋十大家”中的李翱和孙樵的散文理论与成就。

(五)第四章北宋初期散文的复兴学时3

主要内容:

?北宋初年的形势主义文风

?西昆派的出现与王禹偁、穆修

?柳开、石介与文学复古

教学要求:

?了解:北宋初期古文运动重新崛起的原因

?了解:当时文人对西昆体的态度

?掌握:王禹偁、穆修的创作实践及对五代体的变更

?掌握:柳开、石介在文学复古中的贡献及遗憾

重点、难点:

王禹偁、穆修对五代体的变更以及柳开、石介在文学复古中的贡献及遗憾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

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注重教学的系统性,紧扣唐宋文学承上启下的特点。

并且尽量援用前沿学术成果,充实课堂教学。

(六)第五章欧阳修学时3

主要内容:

?欧阳修的生平与文学活动:结合欧阳修传记及中国文学史等资料了解其生平与文学活动?结合《昌黎先生文集》分析欧阳修散文的思想内容及文学主张:

?文学不可脱离现实

?写人要求“事信言文”

?对“骈文、西昆”持论公平

?主张“取其自然”

?结合《醉翁亭记》、《秋声赋》、《与高司谏书》、《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文章分析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

?用语纯熟、丰富多彩

教学要求:

?了解:欧阳修生平、政治生涯与文学活动

?掌握:欧阳修最主要的四点文学主张

?应用: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重点、难点:

结合欧阳修的散文创作了解欧阳修文学主张与艺术成就,进而明确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这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1 、“太学体”的产生与消亡。

2 、欧阳修对“西昆体”和“太学体”的矫正。

可以设计让学生就欧阳修的单篇著名散文如《醉翁亭记》、《秋声赋》等进行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关注欧阳修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七)第六章曾巩、王安石与北宋中期散文学时 3

主要内容:

?结合《曾巩集》等著作,了解曾巩生平及散文成就

?王安石的生平、思想

?结合《临川先生文集》等书籍,掌握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与艺术成就

?范仲淹、司马光的散文创作

教学要求:

?了解:曾巩的散文创作与散文成就

?了解:北宋中期范仲淹、司马光等人的散文创作

?掌握:王安石生平与文学主张

?应用: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王安石散文的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

北宋中期散文发展的概括;王安石的文学主张与散文成就;对王安石著名散文的解读与赏析。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组织学生对曾巩、王安石的部分散文(如《留侯论》、《答司马谏议书》等)进行课堂主题发言。

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 1 )中国传统政治思维对王安石散文的渗透。

2 )从后世评论看曾巩散文的历史地位。

(八)第七章苏轼学时 3

主要内容:

?通过阅读《苏轼评传》了解其家世及生平

?结合中国文学史、散文史等材料了解苏轼的思想、政治倾向及文学活动

?结合《答谢民师书》、《传神记》以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理清苏轼的文学主张:

?以意为主、文尚实用

?意能称物、言能尽意

?妙在言外、巧于传神

?文贵自然、反对艰深

?结合《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石钟山记》等文章分析苏轼的散文成就及其影响:

?文有实用、语必明达

?远思宏远、论事明晰

?说理抒情、文有诗味

?写人写景、白描传神

?语言明快、妙极自然

教学要求:

?了解:苏轼生平及政治倾向

?掌握:苏轼丰富的创作实践和独特的文学理论

?应用:分析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风格特色等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重点、难点:

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轼各类散文的艺术特色与艺术成就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从道学内涵的差异比较韩愈、欧阳修、苏轼散文风格的不同。

?结合《石钟山记》等著名散文分析苏轼“记”体散文的艺术成就。

?后世散文对苏轼散文的继承。

可让学生模仿苏轼或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写一篇小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苏轼散文研究的学术发展动态。

(九)第八章苏洵、苏辙学时 2

主要内容:

?苏洵、苏辙的生平

?苏洵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绩

?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绩

教学要求:

?了解:苏洵与苏辙的生平、思想

?掌握: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洵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掌握:通过分析具体作品掌握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

重点、难点: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掌握苏洵与苏辙的散文理论与创作实践,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引导学生对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进行比较赏析。

(十)第九章北宋后期及南宋散文的发展学时3

主要内容:

?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 )黄庭坚、秦观、李师道

(2 )李格非、晁补之

2 、南宋前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 )宗泽、岳飞、胡铨——政治家之文

(2 )李清照、陆游、范成大——文学家之文

(3 )朱熹、陈亮——学者之文

3 、南宋后期的散文作家及其创作(1 )文天祥

(2 )谢枋得、林景熙

4 、结束语:总结并梳理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了解:结合具体作品了解北宋后期、南宋散文作家的创作情况

?掌握:结合文学史了解北宋后期至南宋末的散文发展概况

?掌握:再次理清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

?应用:比较唐宋散文的异同——唐文:峭、曲、瘦;

宋文:平、直、肥

?应用:明确唐宋散文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元明清散文创作的影响

重点、难点:

北宋后期至南宋末期的散文发展概况、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以及唐宋散文对后世散文的影响,这三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以针对某些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例如:

?简述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成就。

?简述朱熹的文论。

?梳理唐宋散文的发展脉络。

三、教材与学习资源: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

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年

郭预衡. 中国散文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漆绪邦. 中国散文通史.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 年

董诰. 全唐文. 中华书局.1983 年

严可均、苑育新. 全宋文. 商务印书馆.1999 年

吕祖谦. 宋文鉴. 江苏书局.1886 年

葛晓音. 唐宋散文.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王水照. 唐宋散文精选.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年

王洪. 中国文学宝库/ 唐宋散文精华分卷. 朝华出版社.1992 年

李道英. 唐宋古文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年

钱冬父. 唐宋古文运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年

孙昌武. 唐代古文运动通论. 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年

张伯行. 唐宋八大家文钞. 中华书局.1985 年

吴小林. 唐宋八大家汇评. 齐鲁书社.1991 年

吴孟复. 唐宋八大家概述.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 年

冯中一.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年

柳宗元. 柳宗元集. 中华书局.1979 年

韩愈. 韩昌黎全集. 中国书店.1991 年

欧阳修. 欧阳修全集. 中华书局.2001 年

苏轼. 苏东坡全集. 中国书店.1986 年

王安石. 临川先生文集. 中华书局.1959 年

曾巩. 曾巩集. 中华书局.1984 年

苏洵、周振甫. 苏洵散文选.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年

苏辙. 苏辙集. 中华书局.1990 年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答案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句子翻译 《原毁》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翻译:古时候的贵族士大夫,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会懈怠;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翻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对别人要求全面,对自己却要求很少。(对别人要求)全面,所以人家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3.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翻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翻译: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5.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翻译:因此,如果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了,诽谤也就随之却产生了;如果一个人的品德是高尚的,诋毁也就随之而来了。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 《留侯论》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翻译: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抱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 2.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翻译:张良在桥上接受一位老人赠送兵书,这件事确实很怪诞,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 3.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翻译: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愿死在盗贼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不值得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4.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翻译: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刚强。 5.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

古代散文概论试题库

古代散文概论 1、散文作为文体名词,是南宋人最早提出的,见于南宋末年罗大经的 《》一书。 鹤林玉露 2、孔子的{ }说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与肯定,也为后世的文统、道统之争埋下伏笔。 兴观群怨 3、{ }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奠基石。 先秦散文 4、司马迁作史记是为了{ , } 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5、曹丕《》是我国散文理论史上的第一座丰碑。 典论-论文 6、柳宗元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游记的作家,《》是其代表作. 永州八记 7、桐城派的优秀散文作品,记人叙事如方苞的《》,写景的名作则以姚鼐的《》为代表。 左忠毅公逸事、游泰山记 8、古代散文分为四大类:记叙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 {} 应用性散文、赋和骈文 9、用散文写成的一部体系完整的历史著作是《》,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提纲。 春秋 10、孔子的{ }说对文学的社会作用作了全面的分析与肯定,也为后世的文统、道统之争埋下伏笔。 兴观群怨 11、《》开了中国古代散文单篇史论的先河。

过秦论 12、鲁迅誉《史记》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散体大赋最富代表性的作品是司马相如的《》。 子虚上林赋 14、从袁宏道到张岱,晚明小品文在写景、{ }、叙事等方面开拓了散文的领域,丰富了散文的表现手法。 记人 15、散文是文体的基本样式之一。中国古代“散文”文体名词在————出现。 南宋 16、以表达方式为主,兼顾应用与语言特点将古代散文分为四大类:————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性散文、赋和骈文。 记叙性、应用性 17、史传文起源于先秦历史散文,如《左传》等。正式出现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则从汉代————的《史记》开始。他在史学上开创了纪传体的史学体例,在文学上则首开传记文学。 司马迁 18、记叙文内容很复杂,除人物传记、山水游记、亭台楼阁记外,其他记叙器物杂事而不易归类的文章,都可归入其他杂记一类。如清代魏学伊的《》、————的《病梅馆记》等名篇。 核舟记、龚自珍 19、历史论文是指议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专门探讨历史理论的论说文章。其一是直接评论历史的专论,如————的《过秦论》、苏洵的《》。 贾谊、六国论 20、应用文,即实用文。这类文章在古代散文中所占比例很大。常见的如:书信、序跋、赠序、公牍、————、哀祭、————七种。 碑志、箴铭 21、古代散文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时期、元明清时期。 先秦、唐宋

《唐宋散文选读》之基础知识积累

《唐宋散文选读》之基础知识积累 【第一单元】 一、《小石城山记》 1、重点词语 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或曰或:有人 而独为是物是:这 2、通假字 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3、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二、《黄州快哉亭记》 1、实词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美景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禁 2、虚词 盖亭之所见盖:大概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所以……者:……的原因

玉之言,盖有讽焉。盖:大概 乌睹其为快也哉! 乌:哪里 3、通假字: 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4、特殊句式: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介词短语后置句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 【第二单元】 一、《〈张中丞后传〉后叙》 1、实词: 为此传颇详密为:写 然尚恨有阙者恨:遗憾.阙:通“缺”,缺少,不足. 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首尾:始末 竟与巡俱守死守死:守城而死 当其围时围:被围困 远诚畏死诚:果真、真的 以此诟远诟:辱骂 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腑:内脏 引绳而绝之引:拉 弃城而逆遁逆遁:逆:预先;遁:逃跑 战百万日滋之师日滋:每天增长 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拥有 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设:制造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事:从:跟从;事:做事 屡道于两府间道:名作动,取道,来往 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时事:当时的事 具食与乐(yuè)具:准备 矢著(zhuó)其上砖半箭著(zhuó):加在……之上 贼以刃胁降巡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且将戮,巡起旋起旋:指起来小便。一说,指站起来环顾四周。嵩将诣州讼理诣(yì):去到,往 2、虚词: 翰以文章自名以:因 远虽材若不及巡者虽:虽然 人相食且尽且:将要 从而尤之从而:从:跟从;而:并且,表递进 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宁: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擅强兵坐而观者。而:表修饰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因:于是,就 不可为(wéi)不义屈为(wéi):被,表示被动 3、通假字: 此失所以志也“志”通“识”,作标记 然尚恨有阙者“阙”通“缺”,遗漏 嵩常在围中“常”通“尝”,曾经

唐宋文学试题(附答案)

先秦至唐宋文学史试题库 (客观试题) 第一套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和风诗中最长的一篇是。 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语出自一书。 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_体史书。 5、“路漫漫其修远兮,”见于屈原的《________》。 6、《阮步兵集》的作者是________。 7、陶渊明《饮酒》中富有哲理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________。 8、文学史上认为西汉枚乘所作的《七发》是向转 变时期的作品。 9、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 材进行大量诗歌创作的杰出诗人。 10、庾信的诗,初步融合了南北诗风,杜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又说:“庾信平生最萧瑟,。” 11、被誉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___ _。 12、杜甫诗歌风格多样,但为历来所公认的主要风格是“_ __ _”。 13、李白诗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小谢”指________。

14、杜甫的《》被称为生平第一快诗”。 15、“醉翁之意不在酒,”,出自欧阳修《》。 16、,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单向选择题(每题1分,计10分) 1、《诗经》中国风的篇数是()。 A一百六十篇B三百零五篇C一百零五篇D四十篇 2、我国历来将“风”、“骚”并称,这里指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歌作品是() A屈原和宋玉的作品B原始歌谣和原始神话 C《诗经》和《楚辞》D《国风》和《离骚》 3、秦代唯一的作家是() A吕不韦B秦始皇C李斯D赵高 4、下列属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人物的事() A侯生B高渐离C范增D田蚡 5、标志汉大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 A司马相如的《子虚赋》B贾谊的《吊屈原赋》 C枚乘的《七发》D杨雄的《羽猎赋》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 归纳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 一、实词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唐宋散文研究教学大纲(康震)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唐宋这一散文发展高峰期中各阶段各类型散文的介绍和分析,以及散文史发展的系统讲授,并精要评价重要文学现象、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唐宋散文的发展概况,熟悉这一时期的散文流变,理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和文体特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和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认识唐宋散文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应达到: 1 )掌握唐宋散文发展的基本轮廓和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2 )配合“作品选”的讲解,能够凭借工具书或注解阅读文学作品,并体会领悟蕴涵在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3 )能运用正确的观点、适当的方法分析评述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把握其思想、情感、审美、艺术等特征; 4 )能够熟读并背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二、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一)总论学时1 主要内容: ?“散文”的定义 ?“古文”的定义及其特点 ?介绍唐宋散文研究现状 ?现代学者对古代散文“文学性”问题的争论 ?如何学习唐宋散文 教学要求: 1 、了解:(1 )古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元末明初朱右编选的《八先生文集》、明代唐宋派、清代的桐城派 (2 )近现代学者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如钱冬父的《唐宋古文运动》、郭预衡《中国散文史》等 2 、了解:古文的特点 3 、掌握:根据清代古文家、朱自清、林慧文、郭绍虞、姚鼐、方东树、张裕钊、刘大櫆等人的观点分析“散文”与“古文”的异同。 4 、掌握:学习古代散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古人和今人对唐宋散文的研究;当今学术界对“散文”与“古文”的比较分析;学习阅读古代散文的方法。这三点是这部分的重点与难点。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可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学习唐宋散文的兴趣。 注意学习本章对以后学习的指导作用,并且可适当介绍唐宋散文的学术研究前沿状况。 (二)第一章初盛唐散文的发展学时3 主要内容: ?唐以前散文革新思想的萌芽 ?唐初魏征、王绩的改革 ?陈子昂:(1 )陈子昂“兴寄”与“风骨”的文学革新主张 (2 )由《谏用刑书》分析陈子昂散文的三个特色: A 、政治性、现实性

唐宋散文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明初朱右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韩愈《王平甫文集序》 柳宗元《伤仲永》 苏轼《小石潭记》 苏洵《马说》 苏辙《醉翁亭记》 欧阳修《六国论》 王安石《栾城集》 曾巩《水调歌头》

韩愈奇人奇事 韩愈与叩齿庵 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长得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更是使人害怕。韩愈本来就是因为劝皇帝不要为迎接释迦牟尼的骨头过分劳民伤财,才被贬到潮州来的,早已对和尚没有好感了,一见这副“恶相”,更是讨厌,他想这决非好人,回去要好好收拾他,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才下轿,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刚才有个和尚要送给老爷的。韩愈打开一看,里面非金非银,是一对长牙,正好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 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声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这以后,两人终于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韩文公祭鳄鱼 潮州的韩江,从前有很多鳄鱼,会吃过江的人,害得百姓好苦,人们叫它做“恶溪”。 一天,又有一个百姓被鳄鱼吃掉了。韩愈知道后很着急,心想鳄害不除后患无穷,便命令宰猪杀羊,决定到城北江边设坛祭鳄。 韩愈在渡口旁边的一个土墩上,摆了祭品,点上香烛,对着大江严厉地宣布道:“鳄鱼!鳄鱼!韩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从此,江里再也没有看见鳄鱼,所有的鳄鱼都出海到南洋去了。

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3-100

18春《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3-100分 交卷时间:2018-08-11 17:11:58 一、单选题 1. (4分)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理论的是() ? A. 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 B. 闳中肆外 ? C. 气盛之处要注意艺术节制 ? D. 师其意,不师其辞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1 韩柳的理论建树 2. (4分)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艺术风格的是() ? A. 追求创新而有所失正 ? B. 层见叠出,怪奇出新 ? C. 拔天倚地,气势逼人 ? D. 滔滔雄辩,闳中肆外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2 韩柳在文体革新上的成就 3. (4分)()曾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 A. 李定 ? B. 王安石 ? C. 陈师道 ? D. 司马光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2 苏轼古文选讲 4. (4分)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 ? B. 提出了道统说 ? 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 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4.1 韩柳的理论建树 5. (4分)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 A. 一 ? B. 二 ? C. 三 ? D. 四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1 横空出世--苏轼 6. (4分)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道法孔孟 ? B. 文以载道 ? C. 文必与道俱 ? D. 尊孔排老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 6.1 横空出世--苏轼

唐宋时期的散文

唐宋时期的散文

唐宋时期的散文 【篇一:唐宋时期的散文】 的散文.魏晋南北朝时期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散文一变为通脱清峻,自由活泼.其后骈文被奉为文章正宗.骈文的写作,技巧日趋精密,句法讲 求对偶,声韵也要求平仄配合,“句句相衔”“字字相俪”(《文心雕龙、俪辞》).这一时期,文人们倡导文学的自觉,区分“文”“笔”的功能,强调文学作品要“吟咏情性”“游荡心灵”.但他们主要是依据诗赋和其他文体的区别,来区分文学与非文学.这样,无韵的散文便被归于“笔”的范畴,排挤到议、记、经史等少数应用文章中去了.而骈文以其讲声律,求对偶,既可代替散文用于奏、表、疏、记、书、论,又可用于抒情写志,描绘景物,因而兼有“文”“笔”的全部功能. 散文的本质在于自由,它要求真实地、轻松自如地表现自我,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动辄讲求声律的骈文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因此,隋唐之际,不少文人都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反对骈文,倡导文体的变革.从隋朝的李谔到太宗时的重臣魏征;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他们都分别以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复兴廓清道路.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贾至、梁肃、元结则更以他们大量的古文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全面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及至中唐独孤及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主张更为鲜明系统,创作上更是以大量的抒情名篇,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然而,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古文运动时“文以载道”的过份强调,韩门弟子则更加偏执,李翱作《复性书》开宋代理学先河,皇甫湜提倡“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的怪异风格,古文发展走上了生僻艰涩之路.因而晚唐时代,骈文卷土重来,李商隐、温庭筠都是一时名家.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宋初.宋真宗时,以翰林学士杨亿、刘筠、钱惟演为首的一群文人,为点缀升平,粉饰盛世,效仿李商隐讲究声律,好用典故的特点,寻章摘句,时人奉为“时文”.因而又引起了许多文人的抵制.柳开、王禹偁、姚铉、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第3课《道山亭记》习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3课道山亭记同步试题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诗歌赏析 城南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 赏析:这首小诗描绘了雨后福州城南野外的自然风光。笔调轻快,写景如画,是曾巩诗作中的杰出篇章。特别是“惟有青青草色齐”这一句,沁着水珠的草地鲜亮碧绿,表明雨后的大自然依然充满生机,这是作者的神来之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格调超逸,清新隽永。 文言积累 郑人买履 郑人且有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粤.之太末(è)阸.于两山(ài)衡缩蟉.糅(liú) B.坂如缘(yuán) 沟通潮汐.(xī)舟溯.沿者(sù) C.其激若矢.shǐ麓多桀.木jié巨丽相矜.jīn D.瑰诡.殊绝wēi鼎.趾立dǐnɡ辄破溺.nì 解析:A项中“粤”读“yuè”;B项中“”读“ɡēnɡ”;D项中“诡”读“ɡuǐ ”。 答案:C 2.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其城之内外皆涂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解析:A项“涂”通“途”,路途;B项“颁”通“斑”,须发花白;D项“知”通“智”,智慧。 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闽,故隶.周者也隶:奴隶 B.其途或逆坂.如缘坂:山坡,斜坡 C.非其土人,罕不踬.也踬:跌倒 D.又将抗其思于埃壒 ..之外埃壒:尘埃,尘世 解析:A项,隶:隶属。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三山者鼎趾立 C.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D.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唐宋散文选读译文全集之唐宋山水游记散文

唐宋散文选读译文全集之唐宋山水游记散文 小石城山记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为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座石山横挡在这条路的尽头。石山顶部天然生成女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象堡垒,有一个洞象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子进去,咚地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很宏亮,好久才消失。石山可以盘绕着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象是人工特意布置的。 唉!我怀疑上帝的有无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以为上帝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辐凑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即使经过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可以显示自己奇异景色的机会,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神灵的上帝似乎不会这样做的。那么上帝果真没有的吧?有人说:“上帝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佳胜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的。”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楚地的南部少出人材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二种说法,我都不信。 黄州快哉亭记 长江流出西陵峡,才得到平坦的地势,它的水势就变得一泻千里,滚滚滔滔。等到它和南边来的沅水、湘水,北边来的汉水、沔水合流的时候,它的水势更加强大了。到了赤壁下面,江水浩荡,和大海相象。清河县的张梦得先生贬官到黄州,就着他的住宅的西南面做了一个亭子,来欣赏长江上的风景,我哥哥子瞻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快哉”。站在亭子里望到的很宽,从南到北可以望到上百里,从东到西可以望到三十里左右。波涛汹涌,风云变化。白天有来往的船舶在它的前面时隐时现,晚上有鱼类和龙在它的下面悲壮地呼啸。从前没有亭子时,江面变化迅速,惊心骇目,游客不能在这里看个畅快。现在却可以在亭子里的茶几旁坐位上欣赏这些景色,张开眼睛就看个饱。向西眺望武昌一带山脉,丘陵高低不等,草木成行成列,

唐宋散文选读

唐宋散文选读第三单元 【学习指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1、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诗人,精通书画音乐。安史之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被俘,被迫做伪官。乱平,降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以尚书右丞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名作如《终南山》,《山居秋暝》,《辋川集》20首,《过香积寺》等。王维的诗和散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历代传诵不衰。王维以写山水田园诗著称,苏东坡曾说:“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散文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也很有特色。 2、基本解读 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这封信可分为三段。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第1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经历。虽然时值腊月末尾,但风景仍可观,气候尚适宜。只是因为裴迪正在温经,准备应试,不便相扰,所以只好独自入山游玩。在感配寺稍事休息,与山僧在一起吃过斋饭后,便踏上旅途了。这一段写得干净利落,只交代了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自出游的寂寥心情。正因在山上索然无味,才无事可叙,几笔带过。 第2段写旅途的经历。作者在旅途上有了新的发现,这使他很兴奋!所以他才用重彩浓墨比较详细地记叙、描绘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当北行涉过水色深沉的灞河时,已经是明朗的月亮照耀城郭的时分了。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细波密纹随月光上下浮动。山上的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从深巷传来如豹吼一样的犬吠声,村中夜间舂米声和稀疏的钟声此起彼伏,一并作响。这时作者见到了月光下的水波、灯火,听到了犬吠、夜舂和疏钟。切实的所见所闻,使得他的叙述极其真实、细腻,使读者感到景如己见,声如己闻。下面写到中途休息时,在他自己独坐,童仆无声的情况下,不由得又从眼前的孤寂想起了好友裴迪。他回想起往日与裴迪携手赋诗,在小径散步和面对清流的惬意,更产生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第3段,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这段热情相邀的文字。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才极力铺叙辋川春日景色之美。下面展开的是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绿草地被露水润湿,山鸡在麦田里啼叫。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品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作者说:这样美丽、迷人季节的到来,已为时不远了!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的。他又补充说: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这里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三、特殊句式 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 一、实词 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 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

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 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 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 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 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 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 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 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 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 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 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 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 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 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18.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 19.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美景 20.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禁 二、虚词 1.盖亭之所见盖:大概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所以……者:……的原因

《唐宋散文选读》之文言知识归纳答案z

《唐宋散文选读》之文言知识归纳 【第一单元】 《小石城山记》 一、重点词语 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 2.有积石横当其垠.。垠:边、界 3.其上为睥睨 ..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 4.其疏数偃 ..仰,类.智者所施设也。数:密集偃:俯类:像 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更:经历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 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 7.或.曰或:有人 8.而独为是.物是:这 二、通假字 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 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 3. 神者傥.不宜如是“傥”通“倘”,或者 三、词类活用 1.其一西.出向西名作状语 2. 其一少北.而东.向北延伸、向东延伸名作动 3. 环.之可上.盘旋攀登名作动 / 登上名作动 4.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感到奇怪形作动 四、特殊句式 1.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2.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被动句 3.是固劳而无用判断句 五、一词多义 1.其一少北而东连词,表承接 2.土断而川分连词,表承接 3.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连词,表转折 4.益奇而坚连词,表并列 5.是固劳而无用连词,表转折,“却” 6.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连词,表转折,“却” 1.其上为睥睨梁之.形的助词 2.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主谓之间 3.是二者,余未信之.它们代词 六、翻译 1.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它的上面,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2.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山石上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或俯或仰,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3.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

唐宋散文阶段检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语文唐宋散文选读第一二单元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睥睨(ní)逆遁(dùn)亳(b?)宋戛(jiá)然 B.卷帙(zhì)惊寤(wù)骸(hái)骨濯(zhu?)江流 C.砧(zhān)板讥诮(xiāo)溯(su?)流而上曩(rǎng)者 D.须髯(rǎn)矍(jué)然瓮牖(yǒu)飒(sà)然 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 B、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C、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D、以色列军人训练严格,效率极高,表面的冷酷无情与内心的忠诚可靠,使他们在全球雇佣兵市场如虎添翼。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能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C、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发生紊乱,从而促使人早衰和引发某些不必要的疾病。 D、“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它能以内置的蓝牙芯片取代传统的线缆,让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 二、课内文段阅读 (一)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 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 信之。 4、选出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自西山道口径北:一直 B、其疏数偃仰:倒卧 C、愈以为诚有:前进 D、而列是夷狄:放置 5、选出虚词“而”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逾黄茅岭而下 B、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土断而川分

《唐宋散文》重点篇目 练习

《唐宋散文选读》水平测试选考篇目练习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有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小石城山记》1.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 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2)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2.翻译下列句子: 1)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2)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3)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题目: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唐宋时期散文的特点和对唐宋之前散文的发展和继承

201203考试批次 《唐宋古文研究》大作业 学生姓名王丽学习中心邢台柏乡奥鹏 学号201010831782 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层次专升本

唐宋时期散文的特点和对唐宋之前散文的 发展和继承 论文摘要:到了唐宋,中国古代散文才真正辉煌。此时文风大变,各体齐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关键字唐宋历程风格 中国古代散文,早在先秦就蔚为大观。先秦诸子陈述已说,雄辩滔滔;《左传》、《国策》记载史事,时见华章。《史记》成功的人物描写,更是将史传散文推向了高峰。六朝小赋与骈文,其中也不乏精美的篇章。但长期以来,散文或依存于经史,或脱胎于哲学,并没有真正作为一种独立文学体裁而存在。只有到了唐宋,中国古代散文才真正辉煌。此时文风大变,各体齐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一、文学本体的回归——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 唐宋时期,散文从经史和哲学中分离出来,由应用性向文学性转变,真正进入文学境界,至此,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有了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唐宋散文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经历了一个反骈复古的过程。唐宋之际出现过两次古文运动。一次是以韩愈、柳宗元为代表的中唐时期;另一次是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北宋中叶。两

次古文运动都是针对当时文坛占统治地位的骈文而发,虽然均以复古为旗帜,但实际上倡导的却是散文文体的革新。 散文的本质在于自由,它要求真实地、轻松自如地表现自我,无拘无束,生动活泼。动辄讲求声律的骈文是很难达到这一境界的。因此,隋唐之际,不少文人都开始自觉不自觉地反对骈文,倡导文体的变革。从隋朝的李谔到太宗时的重臣魏征;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他们都分别以其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复兴廓清道路。中唐前期,萧颖士、李华、贾至、梁肃、元结则更以他们大量的古文创作实践为散文的全面革新作了充分的准备。及至中唐独孤及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大力提倡古文运动。他们的理论主张更为鲜明系统,创作上更是以大量的抒情名篇,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古代散文的内容与形式。然而,文学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古文运动时“文以载道”的过份强调,韩门弟子则更加偏执,李翱作《复性书》开宋代理学先河,皇甫湜提倡“意新则异于常,异于常则怪”的怪异风格,古文发展走上了生僻艰涩之路。因而晚唐时代,骈文卷土重来,李商隐、温庭筠都是一时名家 这样,在唐宋散文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鲜明的线索:散文逐渐向文学本体回归。韩愈虽强调“文以载道”,但较之他的那些反骈先驱,要显得通达得多,因而他主张“气盛为宜”“不平则鸣”,强调的文的作用。韩俞散文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也不是《原道》《原毁》那些篇章,这些政论虽然气势凌历,但

唐宋文学试卷及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感遇》三十八首的作者是陈子昂。 2、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盛唐诗人是王维。 3、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中唐诗人是白居易。 4、晚唐合称“小李杜”的诗人是李商隐、杜牧。 5、南唐二主指李璟、李煜。 6、被称为“张三影”的宋代词人是张先。 7、《小山词》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词集。 8、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的中“一祖”指杜甫,“三宗”是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二)名句填空: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不属于“初唐四杰”的诗人是A。 A 陈子昂 B 王勃 C 杨炯 D 卢照邻 2、被殷璠《河岳英灵集》称为“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的诗人B。 A 孟浩然 B 高适 C 岑参 D 李益 3、下列不属于“永州八记”的文章是A。 A 《游黄溪记》 B 《小石潭记》 C 《始得西山宴游记》 D 《钴鉧潭记》 4、《笠泽丛书》的作者是C。 A 皮日休 B 罗隐 C 陆龟蒙 D 李群玉 5、宋初三体诗中“西昆体”学习的唐代诗人是D。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牧 D 李商隐 6、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宋代诗人是A。 A 黄庭坚 B 陆游 C 苏轼 D 杨万里 7、“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这是A中的名句。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古代散文包括汉以后的赋与骈体文,也包括说理著作中具有文学色彩的作品。 古代散文与诗歌历史同样悠久。殷商甲骨文的某些卜辞,已可算作片段的散文,而成篇的散文可以追溯到《尚书》。《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汇编。《尚书.盘庚》是商代国王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的报告辞,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和形象性,“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等比喻,至今仍活在我们的语言中。 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后者有《春秋》《左传》《国语》《国策》等。这些书,虽属于哲学和史学著作,但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诸子散文往往寓理于形,借助形象陈义说理,其中含有叙事成分,还有许多寓言故事和生动的比喻。《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语录体散文,精炼简洁,含义深刻。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大都带有格言的意味。书中不仅孔子的音容笑貌,就连子路、颜渊、子贡等人的性格,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侍坐》一章,已能给人以真实具体的感受。 《孟子》属于对话式论辩著作,是孟轲晚年和他的弟子们一起编篡的。它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孟子讲究养气,文章有充沛的气势,但又往往曲折生姿,富有幽默感。《孟子》议论正大,深入浅出,气盛言宜,对后代散文,特别是唐宋散文影响很大。 《庄子》一书,在文章主旨的统领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形象地展示。庄子总能为他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庄子》丰富的想象力,及其汪洋恣肆、变化莫测、挥洒自如的风格,对后世文章多有沾溉。鲁迅评《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其他诸子百家,如《墨子》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荀子》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韩非子》严峻峭刻,深抉隐微,对后代都有相当的影响。先秦时期的史传文以记言、记事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而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春秋》则是一部大事记,记述十分简括。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为阐释《春秋》而写的,它详细叙述了事情的本末,以及有关的轶闻琐事。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使历史事件故事化,引人入胜。如《郑伯克段与鄢》从头到尾,常常出人意料,波澜迭起,精彩地刻画了几个人物的性格。《晋公子重耳出亡》中能够见出人物个性的情节更多,而且写出重耳性格发展变化的历程。《左传》出色记述了当时的许多外交辞令,描写了复杂的战争场面。《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楚邲之战》都能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头绪纷繁、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与过程。《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记言多于记事,文学性不如《左传》,但也有许多精彩的部分。《战国策》主要记录战国时代游说之士的策谋,以记言为主,塑造了一系列“士”的形象。如苏秦、张仪、冯谖、鲁仲连等人,莫不情态毕现。其中有许多出于虚构想象的文学性描写。《战国策》铺张扬厉、议论纵横、文辞瑰丽,是战国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 先秦散文开创了我国散文的最基本形式,即议论文和叙事文。虽然当时主要取散文的实用性,但其文学性的光芒不可掩饰。 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 汉代史传文作家,西汉有司马迁,东汉有班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