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证认可基础知识课件

认证认可基础知识课件

认证认可基础知识课件
认证认可基础知识课件

合格评定方案是一个具体实施合格评定的制度。比合格评定制度更有针对性。

注:现在将人员能力的认定作为认证,认可只作为对机构的能力的证明。

目前,国家的认可机构由政府管理,认证机构由民间管理。认可机构在一个国家中是唯一的,合格评定机构是多个的。

认可是对认可机构特定认定能力的证明,

照明基本知识培训共20页

第一章照明基本知识 § 1-1、概述 1-1、照明的意义:什么是照明?单纯的光源并不等于照明,照明是能给周围各种对象以适宜的光分布,通过视觉达到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1)易正确识别人们所欲知的对象。 2)易确切了解人们所处的周围的状况。 照明大致可分为:以功能为主的明视照明和以舒适感为主的气氛照明。作为照明的目的,明视固然重要,而舒适感、高兴、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前者和视觉工作对象关系密切而后者与环境关系大。 从照明的属性看,可分为生理照明和心理照明。当然,属于何种照明,不能简单决定,而是要看各种照明所给的比重大小,照明对象和照明技术的关系列于表一照明对象与照明技术关系(表一) 1-2.对照明技术的要求: 综合以上的叙述,可见对照明技术有如下四方面的要求 1)满足照明质量的要求(照度、均匀度、防眩光、显色性等) 2)实用,灵活 3)节约用电,安全可靠 4)便于维护和保养 1-3.简述照明发展史 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发现了火,这完全是生理照明的需求,以便于生存,取暖直至狩猎煮食、打仗,于是火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直至十八世纪前,煤油和气灯是电灯发明以前的主要照明。近、现代照明是从电能的被发现和利用开始的。从此照明工程学也随之诞生。 照明的发展是随着光源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首先发明白炽灯,在白炽灯基础上研制成卤钨灯。随着荧光灯的发明,标志着电致发光的出现,作为低压放电灯在

荧光灯之后又研制出低压钠灯及氖灯,高压放电灯最先研制出来的是汞灯,随之面市的是高压钠灯,金卤灯、氙灯、镝灯…… 作为光源的新品种场致发光也在20世纪后期研制出来,这就是发光二极管,LED的大功率已进入实用阶段。 1-4.照明的组成 1、光源的实用分类白炽灯 ----热幅射——白炽发光— 卤钨灯 汞灯 金卤灯 高压放电灯高压钠灯 氙灯 光源---电致发光荧光灯 低压放电灯 低压钠灯 --- 场致发光————LED ---激光发光———激光 2、灯具:从光束角来分有窄光束,中光束和宽光束 从反射器的进步是从搪瓷,高纯铝氧化到玻璃镀膜直到现在的棱形玻璃以增加局部的漫反射和折射而减少眩光增加均匀度。 3、电器:镇流器有电感式(L)型,漏磁式(CWA)型和电子镇流器三种 4、照明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照明设计和灯具设计两大部分 § 1-2基本照明术语 2-1、光的本质 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电磁波,是一种幅射。作为幅射,我们可以将光看成是直线传播,作为电磁波,我们可以将光看成是一种波动传播,当波长在380~760nm 范围内,我们人眼的视觉神经就会对此种波长的电磁波产生反应,并将信号传递到大脑,就是我们称之为光的感觉。 如下图所示: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资料 梁学亮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现分述如下: 1、整体观念。 中医学整体观念包括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问,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是在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共分:阴阳五行、藏象、气血律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七部分叙述。 1.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具有唯物和辩证的观点。中医学运用它来阐明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本书着重介绍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里的应用。 2.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脏腑组织器官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本章具体阐明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联系。 3.气血律液,主要阐述气、血、津液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说明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4.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人体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器官,通行气血的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本章着重阐述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分布、走向与交接规律、循行路线,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病理、诊断、治疗上的运用。 5.病因与发病,主要阐述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特点及其所致病症的临床表现。并说明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调。 6. 病机,是阐述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的有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内生五邪、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等。 7.防治原则,即防病和治病的基本法则。强调预防为主,主张“治未病”,对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法则主要介绍“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笔记doc资料

学习-----好资料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学习笔记) 讲师:车轩 一、中医的基本概念 1.精气神学说 精的基本概念 中医认为,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命物质与后天水谷精微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精华物质。 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夫精者,身之本也。” 精分为广义之精和狭义之精 广义之精:包括血、津液及生殖之精,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脏腑之精等一切精华物质。 狭义之精:指生殖之精,储藏于肾。 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活力很强,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神的基本概念 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狭义之神指意识、思维、情感等精神活动。

神由心所主宰。 精、气、神乃人体三宝,精充、气足、神旺全是人体健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康的标志。 古人云:“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2.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属阳。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属阴。 阴阳学说——现代养生抗老防衰 中医认为,肾是体先天之体,主蔵精髓,人体衰老是因肾虚导致机体的虚损与失衡。 虚者补之,通过养生、滋补、药物、食疗和运动加以弥补,可以提高身体的机能。 大量药理研究证明补肾壮阳药可以延缓衰老。 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到中医学中则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疾病的防治。 肾(水)之精以养肝; 肝(木)藏血以济心; 心(火)之热以温脾; 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

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3.经络学说 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17:00-19:00为酉时,酉时肾经最旺,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在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三焦在亥时通百脉; 上焦:心、肺; 中焦:脾、胃、肝、胆; 下焦:肾、大肠、小肠、膀胱; 人体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4.脏腑学说 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现象、征象,来研究人

电工基础知识讲座

电工基础知识讲座第一章电力生产概况 概况

我们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是有许多种,例如常见的机械能、热能、光能、水能、化学能等等,根据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得知,各种能量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并且能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 例如,发电厂和电网就是一个多种能量相互转换的系统。在火电厂的锅炉中燃烧着的煤炭通过化学反应,使水获得热能变成高压蒸汽(高温高压),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动,将它所具有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又将机械能转换成了电能。 而水力发电站则是将具有一定势能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水轮机再带动发电机转动,最后将机械能转换成了电能。 电能再经过升压站、降压站和输电线等设备送到用户,又转换成各种形式的能量为人们的生活和各种生产活动服务。例如电动机可以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灯可以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电炉可以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等等。 下面我们就围绕“电”的概念,从几个方面的课件展开,一起学习关于电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 第二章电工常用名词、定义及符号 §2―1电路的概念 一、电路 电路就是电流所流经的路径,它是由电源、负载(负荷)、连接导线和开关等几个基本部分组成。 二、三相交流电路 在磁场中放置三个匝数相同彼此在空间相距120°的线圈。当转子由原动机带

动,并以匀速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则每相绕组依次被磁力线切割,就会在三个线圈中分别产生频率相同、幅值相等的正弦交流电动势eА、eв、eс,三者在相位上彼此相差120°,再用导线和负载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三相交流电路。 §2―2 常用名词、定义及符号 一、电压 在电场中两点间的电位差就叫做电压。电压的符号用“U”表示,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 在需要测量很低的电压时,是用毫伏(mV)或者微伏(uV)做单位;在需要测量

中医基础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2017年硕士研究生医学考研:中医基础知识记忆方法大全 博傲整理中医考研需要记忆很多知识点,今天医学考试在线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中医考研记忆要点,准备参加2016考研的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种记忆方法进行中医考研复习。 1、公式记忆 学生反映中医难学,太灵活,无规律可寻,无公式可用。在辨证的教学中我尽量将教学内容归纳为公式:如表证=肌表证+肺系证,阳虚=气虚+虚寒医学考试在线,阴虚=血虚+虚热。卫分证=初期+表热,气分证=二期+热盛,营分证=三期+神昏,血分证=晚期+动血+动风。白喉辨证风热疫毒证=风热+点状假膜,阴虚燥热=嘶吠+条状假膜,疫毒攻喉=嘶吠+梗阻。这样学生有规律可寻,有公式可用,可以纲举目张,从而大大提高记忆效率。 2、浓缩记忆符号 把学习内容浓缩为几个字,是一种读书由厚到薄的高层次的学习方法,既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又对这些浓缩了的、较生动的记忆符号有兴趣、印象深。例如表证辨证中的肌表证的内容用4个字可概括,寒(恶寒恶风)热(发热)痛(头痛,全身酸痛)浮(脉浮)。十二正经的子午流注次序内容多,可概括为12个字来记,肺大胃脾(比)心小(少)、膀肾(心)包(三)焦胆肝,1~2分钟内可记下来。又如手足太阴经阳明经行走于四肢的前线,我把这浓缩为3个字为太阳前。这样记,字又少,又生动。四逆散组成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4个字。我归纳小儿丹痧诊断抓住4大主证为热、舌、疹、脱(高热、杨梅舌、猩红皮疹、脱皮)。 3、对称记忆 大脑思维时对事物关联的对称面很关注,记忆效率高。如营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中的具有营养作用之气,卫气是来源于水谷精微行走于脉外的具有保护作用之气。任脉行走于前正中线、由下向上,督脉行走于后正中线、由下向上。腧穴定位找到了内关,手的外侧对称点为外关,大陵与阳池对称,曲泽与尺泽,昆仑与太溪对称,照海与申脉,三阴交与悬钟,阴陵泉与阳陵泉,中脘与中极对称等。 4、对比记忆 两者之间多数内容相同,记下一方面以及二者之间差异,就可记下另一方面,并且可以互相促进记忆。例如四君子汤组成为参术(茯)苓草,而理中丸组成为参术(干)姜草,一字之差。气血关系与气津关系文字结构相同,气能行血(津)、气能摄血(津)、血(津)能载气。 5、歌诀记忆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医药基础知识 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医药知识。经历了漫长历史的考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是目前世界现存的唯一的传统医学。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一)整体观念 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二)辩证论治 辩证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疾病的有关症状和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 证侯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辨证论治,辨证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的分析,论治是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的属性。最初划分阴阳的准则是向日和背日。 凡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亢进的、功能的--------属阳。 静止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衰减的、物质的--------属阴。 阴阳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 在医学中的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 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 ②说明生理功能 阴阳的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的消长平衡。物质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物质的表现。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的摄入和能量贮存。这种阴阳彼此不断的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 ③说明病理变化 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的结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④诊断上的应用 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的,进行性的,亢进的) 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的,退行性的,衰退的) ⑤治疗上的应用 1)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阳胜则热——清热,阴胜则寒——祛寒 阴虚则热——滋阴,阳虚则寒——温阳 2)归纳药性 四气:温热——阳,寒凉——阴 五味:辛甘——阳,酸苦咸——阴 特性:升浮——阳,沉降——阴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它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自然的事物作广泛的联系,根据其不同性质、作用、形态,分别归属五行之中。借以说明人体的脏腑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诊疗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括中医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康复医学等内容。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中医学也是古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溶入了当时先进的科技成果。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性; 中医学具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 中医学具有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 中医学为中国人民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愧为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的一颗罕见的明珠。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黄帝内经》问世。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神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三、阴阳学说 四、五行学说

五、藏象学说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完整的个体,“完整”一词的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体 (1)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构成了心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能系统。 (2)生命物质的同一性——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相互转化,分布于各脏腑器官,保证了各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的统一性。 (3)功能活动——协调为用 任何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脏器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任何一个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脏的活动密切相关。 五脏与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形与神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4)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 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 形神病变相互影响 (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了依据。《内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朱丹溪曰:“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

中医基础学习知识名词解释详细资料

中医基础名词解释 绪论(27个) 1)中医学: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2)医学模式:为一种医学观念,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有关人类健康与疾病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是人类对生命、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 3)金元四大家:指金元时代最具有学术代表性的四大医学家,即刘完素(寒凉派),李东恒(补土派),张从正(攻邪派),朱震亨(滋阴派)。 4)寒凉派:以医家刘完素为代表。倡导“火热论”,认为外感“六气皆从火化”,因此治病多用寒凉方药。 5)攻邪派:以张从正为代表。主张治病当首先以祛邪为要务,善用汗、吐、下三法。6)补土派:以李东恒为代表。他创立了“内伤脾胃学说”,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在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 7)滋阴派:以朱震亨为代表。他创立了“相火论”,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治病时善用养阴方剂。 8)温病学派;以叶天士、吴瑭等为代表,创立了温病学说,认为外感热病多由湿热之邪所致,创立了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 9)汇通学派:以唐容川、朱佩文、张锡纯、恽(yùn)铁樵等为代表,倡导中西医汇通。 10)形与神俱:形即形体、神即精神。中医学认为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产生精神活动,形乃神之宅,神乃形之主,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11)以表知里:又叫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在表现,来分析判断事物内在状况和变化的一种思维方法。 12)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类比。是将两个特殊的事物(或两类事物)进行比较,根据两者有一系列的共同点,推论和证明它们在另一些特殊和规律上也是相同的推理方法。 13)推演络绎:又称演绎,是由一般性的原理推出特殊结论的推理形式。 14)试探:是对研究对象先做一番考察,尝试性提出初步设想,依据这种设想采取相应的措施,然后根据实践结果再作适当的调整、完善和修改原设想,以决定下一步措施的一种认知方法。 15)反证:是以结果来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证实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16)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观念就是指人体本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是中医学的主导思想和基本特点之一。 17)天人相应:天指自然界,天人相应指人对天地自然的依循和适应关系。 18)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19)病:即疾病。病是指特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病理过程。 20)症:包括病症与体征。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即病人的主观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变化。 21)证:即证候。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 22)辨证论治: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

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都知道,《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很重要的一门学科,而且这也是中医学的基础,所以打好基础比什么都重要。也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这门课很枯燥,又或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为枯燥的课堂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不管怎么样这门学科的重要性都是不可忽略的。三个月过去了,在这我讲讲我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了解中医发展 绪论部分讲解了中医学的科学属性,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需要掌握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多,所以只需要对四大经典有一定的了解,当然这也是作为一名中医学生应该知道的,也许学习中医这些都是需要背下来的,但在这门学科中我们需要掌握的就只是了解而已,同时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对中医理论和实践有突破性创新为中医学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掌握的重点,当然还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于这部分知识没有更好的其他方法,只有靠多花时间读一读,背一背,当然时不时的复习也是很重要的。 二、从中医到哲学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话下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

【精品】照明基本知识培训

照明基本知识 §1-1、概述 1—1、照明的意义:什么是照明?单纯的光源并不等于照明,照明是能给周围各种对象以适宜的光分布,通过视觉达到以下两方面的要求。 1)易正确识别人们所欲知的对象。 2)易确切了解人们所处的周围的状况。 照明大致可分为:以功能为主的明视照明和以舒适感为主的气氛照明。作为照明的目的,明视固然重要,而舒适感、高兴、心情舒畅也是非常重要的。前者和视觉工作对象关系密切而后者与环境关系大. 从照明的属性看,可分为生理照明和心理照明。当然,属于何种照明,不能简单决定,而是要看各种照明所给的比重大小,照明对象和照明技术的关系列于表一 照明对象与照明技术关系(表一)

1—2.对照明技术的要求: 综合以上的叙述,可见对照明技术有如下四方面的要求 1)满足照明质量的要求(照度、均匀度、防眩光、显色性等) 2)实用,灵活 3)节约用电,安全可靠 4)便于维护和保养 1-3.简述照明发展史 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发现了火,这完全是生理照明的需求,以便于生存,取暖直至狩猎煮食、打仗,于是火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直至十八世纪前,煤油和气灯是电灯发明以前的主要照明。近、现代照明是从电能的被发现和利用开始的。从此照明工程学也随之诞生。

照明的发展是随着光源的发展而发展的,人们首先发明白炽灯,在白炽灯基础上研制成卤钨灯。随着荧光灯的发明,标志着电致发光的出现,作为低压放电灯在荧光灯之后又研制出低压钠灯及氖灯,高压放电灯最先研制出来的是汞灯,随之面市的是高压钠灯,金卤灯、氙灯、镝灯…… 作为光源的新品种场致发光也在20世纪后期研制出来,这就是发光二极管,LED的大功率已进入实用阶段. 1-4.照明的组成 1、光源的实用分类白炽灯 —---热幅射——白炽发光- 卤钨灯 汞灯 金卤灯 高压放电灯高压钠灯 氙灯 光源———电致发光荧光灯 低压放电灯 低压钠灯 —--场致发光———-LED —--激光发光———激光 2、灯具:从光束角来分有窄光束,中光束和宽光束 从反射器的进步是从搪瓷,高纯铝氧化到玻璃镀膜直到现在的棱形玻璃以增加局部的漫反射和折射而减少眩光增加均匀度。 3、电器:镇流器有电感式(L)型,漏磁式(CWA)型和电子镇流器三种 4、照明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照明设计和灯具设计两大部分 §1-2基本照明术语 2-1、光的本质 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电磁波,是一种幅射.作为幅射,我们可以将光看成是直线传播,

照明基础知识

照明基础知识 目录 第一章照明发展历程 (1) 第二章光度、色度基本概念及知识................................(2-6)第一节:光的度量及其单位. (4) 第二节:光源的色温及显色性………………………………………….(5-8) 第三章光源结构及原理……………………………………….(9-21)第一节:白炽灯与卤钨灯………………………………………….……(10-12) 第二节:荧光灯………………………………….………………………(12-16) 第三节:高强度气体放电灯…….………………………………………(16-21)第四章灯具的性能及制作中的选材………………….………(22-34)第一节:灯具的性能………………………………….…………………(22-25) 第二节:灯具制造中的选材、设计方法及选用…………….…………(25-30) 第三节:灯具、照明产品介绍………………………….………………(30-34)第五章商业照明设计基础理论………………………………(35-51)第一节:商业建筑和照明…………………………….…………………(35-36) 第二节:光源的选择和灯具………………………….…………………(36-39) 第三节:商业照明的分类和方法…………………….…………………(40-51)第六章照度计算基础……………………………….…..……. (51-55)第一节:室内建筑设施照明照度计算……………….…………………(51-53) 第二节:常用灯具光电参数………………………….…………………(54-55)

第一章照明发展历程 早在1802年英国科学家就揭示了白炽现象,从那时开始直到有了电以后,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只白炽灯,开始了人类利用电能照明的新天地。 在这之后,GE、PHILIPS等国际知名大公司垄断了照明技术,一直到现在,光源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这几家大公司之中,之后的许多新光源产品也都出自他们手中。 自从1879年托马斯. 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只实用型白炽灯泡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电光源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回顾历史,我们看到:1931年成功研制高压汞灯; 1936年荧光灯问世,引入了荧光灯; 1949年白炽灯采用了柔白涂层技术; 1958年引入了卤钨灯; 1962年发明了高压钠灯; 1974年引入了节能型荧光灯; 1975年引入了冷光杯,之后引入了小功率金卤灯; 1987年引入了40W节能灯,之后引入高效节能灯; 1994年发明了无极荧光灯; 直至目前发展起来的将电直接转化为光的发光二极管(LED),已作为公共场所的显示器,正在获得广泛使用。 在照明的发展过程中,光源寿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最初的几小时发展到现在的几万小时(如微波硫灯),光效有了很大提高,最高达150lm/w.照明产品纷繁夺目,种类齐全,拥有适用于各种场所的照明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