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总学时: 48 学分: 3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生源层次:应届高中毕业生

课程归口:食品与营养工程学院制定日期: 2015年6月 30 日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相关行业的社会调研为基础,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本”原则对原有《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而成,既具有独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又可为后续专业性、综合性分析检测课程如《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等的学习奠定化学分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分析与检测所必需的知识规范、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能从事食品、化工、制药及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室内化学分析与检测以及化验室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开设依据

本课程是依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项目设置,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分析检验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真实的分析检测项目为学习情景,由简单到复杂进行项目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的分析检验工作任务,掌握分析检测的基本技能并构建分析检验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1.2.2内容选择标准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注意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以“够用、实用、应用”为原则,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突出“理实融合”、“课证融合”的课程特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将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2.3项目载体设计思路

本课程组在多年的建设工程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以突出课程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要的教学模式。

(1)课程内容具有普适性。以分析检验所需知识和技能具有著遍适性为目的,课程设计以岗位核心技术为龙头,进行统等整合,形成学习任务进行训练,使理论和实践能有机结合。

(2)课程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以分析检验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从任务驱动开始,构建“基本技能训练—技术知识—专项技能训练—技术理念拓展—综合技能训练—技术

创新设计”的教学体系,将真实的分析检验任务作为载体进行项目训练。

(3)注重职业能力拓展知识体系,以分析检验工作内容为重点,注重知识技能更新、延伸和拓宽能力,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整个课程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规律,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阶梯式推进教学进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顺利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1.2.4课程内容结构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是在原《基础化学》教学内容基础上,以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依据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点,按照“化学基础与基本操作+基本分析技能”模式整合而成的构建,设计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基本分析技术两个模块,总学时为64,学分为4。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 工作任务

化学基础与基本操作模块主要包括溶液、有机化合物、定量分析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等教学单元;基本分析技术模块主要内容是以企业典型的分析检验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定量分析和基本仪器分析的能力为着眼点,选取食用白醋中总酸的测定、矿泉水中钙、镁含量的测定、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生理盐水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和自来水中全铁含量的测定等五个典型工作任务和化学分析综合实训项目作为学习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会使用化学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简单的仪器设备,进行常用化工产品中常量组分的化学分析与检测。具体学习项目(单元)及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课程学习项目(单元)与学时分配

2.2 课程目标

通过完成《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不同模块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使学生具备化学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会运用化学分析技能和知识对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进行预处理及化学分析检测,具备分析检验质量保证能力及从事分析检验工作的职业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学习后继课程和将来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检测与质量管理以及其它轻化工产品的质量检测分析打好基础。通过贯穿整个知识体系中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方法的教学,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通过本课程和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综合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素质,结合化学分析工、食品检验工等职业资格的考证,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具备一定的就业岗位能力,掌握食品生产、质量控制与检测的方法和实践技能,成为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质检和管理中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2.1能力目标

(1)能用差减法或增量法在15min内使用常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规范、熟练称出两份规定范围内的固体样品或液体样品,并能正确记录数据。

(2)能按照正确洗涤流程洗涤玻璃仪器,能判断认领的滴定分析仪器是否可以使用;能正确操作滴定管并能熟练地控制终点时一滴和半滴的加入;能正确操作容量瓶、移液管和刻度吸量管并能熟练地准确移取所需体积的溶液。

(3)能按照操作规程配制指定浓度的试液和试剂;能运用直接法或间接法配制和标定滴定分析(容量分析)用的标准溶液;并能做到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用同一测定方法,对同一滴定液,标定结果个人相对偏差不得超过0.2%。

(4)能运用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或分光光度法对食品或化工产品生产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产品、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化学分析测试,对高含量的组分测定,一般测定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1%。

(5)能准确读取、真实和规范记录在检原始数据;能对各种测量或计量而得的数值进行有效数字修约及其运算;能运用计算公式计算待测组分含量;能运用准确度和精密度二个指标评价检测结果,并能对检验结果进行校正。

(6)能规范填写检验报告,能实事求是开具检验报告。

(7)能获得完整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

2.2.2知识目标

(1)正确理解专业中常用的化学基本知识.;

(2)清楚分析天平、常用辅助设备、玻璃仪器的使用方法;

(3)通晓一般溶液、标准溶液的配制步骤和方法要求;

(4)理解实施安全常识及管理规范,能说出实验室环境管理和工作管理要求;

(5)清楚滴定分析法、称量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方法,能理解分析测试技术中的基本术语;

(6)清楚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懂得用分析数据的数理统计方法对可疑数据进行取舍;

(7)能运用化学反应计量关系对分析案例进行结果计算;

(8)清楚定量分析的工作过程及复杂物质分析试样的采集、富集、分离和分解方法。

2.2.3素质目标

(1)通过检测方案讨论、评价和检测结果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为人谦虚,尊敬他人,不随意插言的文明礼貌素质;

(2)通过检测方案确定,培养学生的成本意识、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

(3)通过检测方案实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职业能力。

(4)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对于面临的问题能正确地找到原因的心理素质。3.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详见表2。

表2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同时教材编写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确定教材深度,精选课程内容,要注意实用性和实践性。

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典型的学习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组织教材内容。要通过编制真实的分析检验项目,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增加实践操作内容,建立理实一体化的教材编写观念,充分考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3.教材应图文并茂,充分发挥文字、音像、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综合作用,努力使静态教材变为动态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分析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教材的表达必须精练、准确、科学;教材的内容表述要通俗易懂,考虑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接受能力;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方法及时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教材编写参考文献优先选用高职高专国家规划教材、获奖教材、国家精品课程配套教材等。

4.2 教学方法

1.教学组织形式

本课程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理论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以教师讲解演示引导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为主要教学形式;实践课在基础实验中心进行,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演示引导、指导及学生实践为主要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要创设工作情景,同时应加大实践实操的容量,要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考评的实操项目的训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设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要重视介绍本专业领域新技术、新方法、发展趋势,贴近生产实际。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2.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不同教学单元和项目的内容与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养成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与工作能力、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如基础知识模块采用多种教学媒体(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和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启发式、讨论式、头脑风暴、参与式等)组合教学;基本分析技术模块采用项实行理实一体化的目教学法;技能实训采用模拟与竞争教学法。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现场教学,选用典型的分析检验任务为载体,采用行动导向的“准备一教师示范一学生模仿一总结练习”四步(阶段)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老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4.3 教学评价

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工作任务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试、实验实训、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及终结性考核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实施评价

主体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习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加强过程考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奖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1.考核形式

课程考核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考核,其中理论课考核以化学基本知识和分析方法实际应用为主,以闭卷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实践课以过程考核和实验结果考核为主。另外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核辅以学习态度与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或实践训练报告等以平时成绩计入总成绩。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30%+实践技能考核30%。

2.考核评价表

化学基础与分析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信息见表3。

表3 课程考核评价表

4.4 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已有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多媒体课件、资料文献、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理论性和技术性较强,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内容,可以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影像资料和仿真实训系统等辅助教学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基本教学资料信息见表4。

表4 课程基本教学资料

4.5 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是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对化学基础课程的要求,在反复调查研究的基本上,经过校企有关人员的共同研讨而制定的,用于2014级学生。计划在第1、2小学期开出,总课时64,周课时4时,实践课点总课时的50%,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师资配备方面,建议配备2~3名专兼任教师,教师应具备完成本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组织、教导、实施能力及专业素养,具有双师素质和企业实践经验。

《中药学》课程标准-张世文

《中药学》课程(项目)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性质:必修课 (二)课程类型:(理论+实践)课(B类) (三)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四)开设学期:第一学年第二学期 (五)所属系部:药学系 (六)编制教研室:社区教研室 (七)编制者:张世文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中药的基础知识理论和453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药理作用。学生能对临床常用中药进行基本的处方分析,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成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中药的概念及其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掌握一类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现代药理作用 3.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熟悉二类中药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4.了解三类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性能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中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从事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能力。 2.具有对常见中药进行简单的处方分析能力。 3.教材中增设了指导自学内容,通过指导自学,以培养学生具有继续学习的和持续发展能力,使之毕业后,通过自学及时获取自我所需的知识能力,以适应今后岗位的需要。 (三)素质目标: 1.明确职业定位,热爱中药专业。 2.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心里素质和职业道德。 四、参考学时 72学时,理论48学时,实践24学时 五、课程学分 4学分

(完整版)大学化学基础实验复习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A)Na2S (B) Na2CO3(C) Na2SO3(D) Na2S2O3 (答:D) 2、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3、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4、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5、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6、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7、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答:B) 8、KMnO4能稳定存在于何处?

(A)空气中(B)HCl中(C)碱液中(D)稀H2SO4溶液中 (答:D) 9、用蒸馏操作分离混合物的基本依据是下列性质的哪种差异? A密度(B)挥发度(C)溶解度(D)化学性质 (答:B) 10、在分光光度中,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4%)的光度范围是: (A)0.1~0.2 (B)0.2~0.7 (C)0.8~1.0 (D)1.1~1.2 (答:B) 11、下列哪种氢氧化物既溶于NaOH,又溶于NH3·H2O (A)Al(OH)3(B)Zn(OH)2(C)Cd(OH)2(D)Ni(OH)2 (答:B) 12、1:1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A)2mol / L (B)4mol / L (C)6mol / L (D)8mol / L (答:C) 13、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可测定什么光谱: (A)原子吸收光谱(B)分子吸收光谱(C)电子吸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答:B) 1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提纯多硝基化合物通常不采用蒸馏操作; (B)减压蒸馏能用来分离固体混合物; (C)液体有机物干燥完全与否可根据是否由浑浊变澄清来判断; (D)在测熔点时,通常在接近熔点时要求升温低于1℃/min。 (答:B)

基础化学课程标准样本

《基础化学1》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1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学分: 6 计划学时: 96 适用专业: 药物制剂技术( 药物制剂技术方向) 专业 1.前言 1.1 课程定位 基础化学1是高等职业院校药物制剂技术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本专业必须的基础化学知识。本课程学习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操作技术, 经过课程教学, 可使学生获得化学、化工生产中的基本理论及重要的操作技能。本课程的设计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1.2 设计思路 基于理论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的应用性极其突出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选取了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分析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无机、分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知识; 具有规范的、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本课程基于三个方向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培养, 分别是知识目

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2.2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1)熟悉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2)熟悉胶体及表面现象, 了解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4)掌握定量分析基本概念、四大平衡( 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电化学和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 的原理及其滴定法; 2.2.2.技能目标 (1)能按5S要求规范化学实验室; (2)能规范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 (3)能规范洗涤、干燥化学实验常见玻璃器皿; (4)能规范进行加热、干燥和冷却操作; (5)进行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等固液分离操作; (6)能规范使用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 (7)能规范进行结晶和重结晶操作。 2.2.3.素质目标 (1)具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2)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具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的学习与工作态度; 养成良好的自觉遵守仪器操作规程的工作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认识仪器:

二、安全要求: 1、不要用手接触药品,也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和尝试任何药品的味道。 2、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要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制定

容器内。 3、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万一眼睛里溅入了药液(尤其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提倡使用防护眼镜。 4.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也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向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火。 三、基本操作: (一)取药品 1、固体药品 (1)粉末状:一横二送三直立,全落底。 (2)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缓缓滑。 2、液体药品 (1)大量:倒,塞倒放,签朝手,口挨口,缓缓倒。 (2)少量:胶头滴管:滴加时在容器正上方,防止玷污试管和污染试剂,不要平放或倒置,不能放在桌子上,用完用清水冲洗(滴瓶上的除外) (3)定量:量筒:量液时,量筒放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度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3、气体收集 (1)排气法:向上排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且不与空气反应的。 向下排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且不与空气反应的。 (2)排水法:适用于难溶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 (二)加热 仪器:酒精灯 1、(1)灯内酒精不多于2/3 (2)用外焰加热 2、给固体加热: (1)仪器:试管,蒸发皿 (2)注意事项:A.先预热,再固定。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C.试管外壁不能有水(炸裂) D.热试管不用冷水冲洗(炸裂) E.试管不接触灯芯(防止炸裂) 3、给液体加热 (1)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烧瓶(其中,后两个须垫石棉网) (2)注意事项:A.先预热,一直预热(来回移动试管)。 B.试管内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 C.试管与桌面成45度 D.试管口不朝着有人的方向 (三)称量:用托盘天平 零件:托盘(两个)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砝码。 称量步骤: 1、称量前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为止。记录所加砝码和游码的质量。

药学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毕业顶岗实习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职业能力课 适用专业:药学 学时:1260学时 学分:4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4号)、《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等文件的精神和《淄博职业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结合我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规定各专业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约40周)的毕业顶岗实习。 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成实践教学计划的重要教学环节。顶岗实习是在学生完成了校内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行的。组织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社会,

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知识应用于就业后的工作实践,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塑造“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与药学专业工作实际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它是药学专业重要实践课程之一。前提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实习前技能强化训练等专业基础课程。 二、设计思路 学生顶岗学习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顶岗实习应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本专业提出了高职学生所谓的“三级顶岗实习模式”,即“一年级职业训导,二年级专业技能训练,三年级顶岗技能实习”,同时将职业道德教育、专业兴趣教育和企业文化教育贯穿顶岗实习全过程。 毕业顶岗实习即第三级岗位技能实习,是在第五、六个学期(一般约42周),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并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倾向,毕业生与实习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学生以试用员工的身份独立工作,完成毕业顶岗实习。一方面,毕业实习让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并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就业试用,考核合格者录用。学生将由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跟踪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教程文件

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统一考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笔试题 第一题选择题 1、一种钠盐可溶于水,该盐溶液加入HCl溶液后,有刺激性气体产生,同时有黄色沉淀生成,该盐是: (A) Na2S (B) Na2CO3 (C) Na2SO3 (D) Na2S2O3 (答:D) 2、在下列测定中,何种操作对结果产生正误差? (A)硫酸铈法测定铁,配制硫酸铈标准溶液时,是在热的情况下稀释至容量瓶的标线(B)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使用了一个已磨损的砝码 (C)用减量法称取试样,在试样倒出后发现原称量瓶中少了一小块滤纸 (D)草酸标定NaOH溶液,配制标准草酸溶液用水稀释至刻度时,弯月面的最高点在刻线上 (答:A.B.D) 3、将BaSO4与PbSO4分离开,宜采用: (A)NH3·H2O (B)HCl (C)H2S (D)NH4AC (答:D) 4、下列设备中,哪一种最适宜于测定原子量? (A)威尔逊云室(B)电子显微镜(C)X-射线衍射仪(D)质谱仪 (答:D) 5、王水的成分是下列哪一种混合而成?(体积比) (A)HNO3+H2SO4 (1:3) (B) H2SO4+HCl (3:1) (C) HNO3+HCl (3:1) (D) HCl+HNO3 (3:1) (答:D) 6、微量成分是指被测组分的含量为: (A)>1% (B)<0.01% (C)0.01%~1% (D)0.01%~0.001% (答:C)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控制在: (A)10~20mL (B)20~30mL (C)30~40mL (D)40~50mL (答:B) 8、某溶液为无色,下列何种离子不能否定? (A)Ni2+(B)Mn2+(C)Cr3+(D)Co2+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化学基础》是生物工程系专业的一门基础辅助课程。是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优化组合、有机组合而形成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化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溶液浓度的计算、配制及通性,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滴定分析法和酸碱中和滴定,分光光度法,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二、参考学时及学分 该课程总学时60,其中理论38学时,实验22学时。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讲授和实训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化学基础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必需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理论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组装及使用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高度责任意识,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和职业岗位奠定必需的化学基础。 (一)能熟练掌握溶液浓度的若干表示方法和换算以及各种不同浓度溶液的配制 (二)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溶液中的平衡分析 (三)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有关计算和滴定方法

(四)会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会熟练使用分光光度计 (六)掌握常见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分类、命名。 四、设计思路 本着为专业服务的指导思想,本课程力求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要、够用为度;尽量体现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科学思维方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操作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训中穿插介绍各种仪器的使用,各种常用的滴定方式,各种实验手段和生产技术。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项目任务 (1)理论课程(共38学时) 序号项目学 时 任务学时 1 溶液 6 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换 算 溶液配制 稀溶液的依数性2 2 2 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 衡 2 3 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 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 2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分析化学课程标准https://www.doczj.com/doc/1f144317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代码: 31020202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英文名称:Analitical chemistry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 0 学分:3 适用对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分析化学》是化学类各专业的重要主干基础课,主要内容分为六大部分:定量分析基本知识、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分光光度法、沉淀滴定和重量分析法。根据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整个课程分为 5 大模块。《分析化学》课程作为理论课,是紧紧围绕《分析化学实验》实践课的模块开展,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理论知识作为指导,可作为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勤加思考,对将来在岗位上职业能力的提高及方法上的创新起到关键作用。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学习后续课程、参加实际工作和开展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学生为本,注重素质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专业技术知识,还要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而素质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师设置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2、依据认知规律,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因此,仪器分析课堂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观察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学习重点:]各项实验基本操作。(内容如下) [学习内容:](主要知识点)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目的:使仪器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仰视时读出的数偏小(即:实际的>读数);俯视读出的数偏大(即:实际的<读数)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正确放物时读数是: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物码放反时的读数: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整数-小数部分)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二、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量: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3、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取块状固体药品操作:一横(先把容器横放);二平(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三慢滑(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其缓缓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块状粉末状药品操作:一倾(先使试管倾斜)二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三直立(然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药物化学》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得性质 该课程就是兽药生产与营销专业得专业基础课,目标就是让学生现代药物化学基本理论与技能,对常用药物得结构类型、药物合成、理化性质、构效关系及其应用有一个较系统得认识,并了解现代药物化学得发展,为以后在制药实践中合成并合理使用常用药物打下坚实得基础。它就是以有机化学与药理学等课程得学习为基础,也就是进一步学习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得基础。 (二)设计思路 按教学大纲规定,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结合观瞧有关教学VCD、多媒体课件等,培养学生得自学能力,以增加学生得感性认识,启迪学生得科学思维。注意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学习,通过理论得学习加深对实践得理解。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得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得化学结构、化学名、理化性质、合成制备、构效关系;能够熟练、安全地合成药物;熟悉药物发展史与设计思想,研究构效关系与合理设计药物。 通过本课程得实验,学生能根据所学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得合成、化学药物得合成、抗生素得合成;能对合成得粗品进行纯化;能鉴别药物中得杂质。 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得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得过程中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学生获得得知识,技能真正满足化学制药、药物制剂、药品检验不同岗位发展得需求。为学生今后得专业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在兽药企业工作中奠定坚实得专业信念、知识与技能得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1.能根据所学得合成原理进行原料药中间体得合成操作。 2.能进行化学药物得合成操作。 3.能进行抗生素得合成操作。 4.能对合成得粗品进行纯化。 5.能鉴别药物中杂质。 6.能按照药物得理化性质判断其储存条件。 7.能熟练对常用药物或代表药物进行鉴别操作。 8.能按照药物得性质给出调剂得要求。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及准确答案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大学化学基础实验(G)》理论课程试卷 开课学院:理学院化学系任课教师: 姓名:专业:学号: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1-20题为单选题,每题2分) 1.若要使吸光度降低为原来的一半,最方便的做法是(C) A. 将待测液稀释一倍 B. 选用新的测定波长 C. 选用原厚度1/2的比色皿 D. 更换显色剂 2.用基准物质Na2C2O4标定KMnO4时,下列哪种操作时错误的?( A ) A.锥形瓶用Na2C2O4 溶液润洗; B. 滴定管用KMnO4标液润洗 C. KMnO4标液盛放在棕色瓶中; D. KMnO4标准溶液放置一周后标定3.实验室中常用的干燥剂变色硅胶失效后呈何种颜色?(C ) A. 蓝色 B. 黄色 C. 红色 D. 绿色 4.可用哪种方法减少分析测试中的偶然误差?(C ) A. 对照试验 B. 空白试验 C. 增加平行测试次数 D. 仪器矫正5.用基准硼砂标定HCl时,操作步骤要求加水50mL,但实际上多加了20mL,这将对HCl浓度的标定产生什么影响?( C ) A. 偏高 B. 偏低 C. 无影响 D. 无法确定 6.(1+ 1)H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C ) A. 2mol/L B. 4mol/L C. 6mol/L D. 8mol/L 7.常量滴定管可估计到±0.01mL,若要求滴定的相对误差小于0.1%,在滴定时,耗用体积一般控制在:( B ) A. 10~20mL B. 20~30mL C. 30~40mL D. 40~50mL

8.定量分析中,基准物质是( D ) A. 纯物质 B. 标准参考物质 C. 组成恒定的物质 D. 组成一定、纯度高、性质稳定且摩尔质量较大的物质 9.测定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Al3+、Mg2+混合液时,EDTA滴定Al3+含量时,为了消除Mg2+干扰,最简便的方法是:( B ) A. 沉淀分离法 B. 控制酸度法 C. 配位掩蔽法 D. 溶剂萃取法10.滴定操作中,对实验结果无影响的是:( C ) A. 滴定管用纯净水洗净后装入标准液滴定; B. 滴定中活塞漏水; C. 滴定中往锥形瓶中加少量蒸馏水; D. 滴定管下端气泡未赶尽;11.下列器皿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A ) A. 试剂瓶 B. 蒸发皿 C. 烧杯 D. 烧瓶12.下列仪器在量取或配制标准溶液前不需要润洗的是:(D ) A. 吸量管 B. 移液管 C. 滴定管 D. 容量瓶 13.鉴定Ni2+的试剂通常是下列中的哪一种?( A ) A.丁二酮肟 B. 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 C. 二苯基联苯胺 D. 硫脲14.实验室安全知识:因电器失火,应用下列哪种灭火器?( C ) A. 泡沫灭火器 B. CO2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CCl4灭火器15.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溶液浓度时,会造成系统误差的是( A ) A. 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 NaOH溶液吸收了空气中CO2 C. 每份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不同 D. 每份加入的指示剂量不同 16.有效数字位数是四位的数值是:( B ) A. 0.0002 B. 0.1000 C. 0.700×102 D. pH = 12.80 17.某同学用硼砂标定标准溶液实验中,溶解硼砂时,用玻棒去搅拌锥形瓶中溶液后,不经处理拿出瓶外,标定结果会:( A ) A. 偏高 B. 偏低 C. 不一定 D. 无影响18.分析过程中出现下面情况,哪些将造成系统误差:( D )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分光光度计的最后有波动 C. 滴定管读数最后一位估不准 D. 以含量为98%的硼砂标定HCl浓度19.阴离子分离鉴定实验中,Br2在CCl4层显示什么颜色?( A ) A. 橙色 B. 紫红色 C. 蓝色 D. 黄色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化学新课标》)的主要特点有: 一.基础性 为适应2l世纪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删减了繁难的内容,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更多的真正有用的化学知识。 二.现实性 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素材中设计学习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认识化学对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实践性 改革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化学教学模式,提倡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积极的情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综合性 反映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综合,从科学、技术互相联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 五.发展性 在内容选择、目标设置中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特别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和评价过程中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标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 化学新课标与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大纲相比,在理念、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调整。 一.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全面而详尽 新课标阐述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程性质,提出了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标准设计的思路,对课程目标、学习主题、内容标准作了明确的规定,课程标准还就与实施新课程相关的教材编写、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教学和教学评价诸方面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的精神做了具体的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这对教师、教材编写者正确理解和把握初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宣化科技职业学院农林技术系园艺技术、园林技术等相近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它是培养上述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后继化学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并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论去解决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查阅和自学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书刊、选择正确的分析测试方法,以及正确判断、表达分析测试结果的能力,为解决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的实际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物质结构 初步了解原子能级、波粒二象性、原子轨道(波函数)和电子云等原子核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熟悉s、p、d原子轨道的形状和伸展方向,掌握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主族元素、过渡元素价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会从原子半径、电子层构型和有效核电荷来了解元素的性质,熟悉电离能、电子亲合能、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从价键理论理解化学键的形成、特性(方向性、饱和性)和类型(σ键、π键)。熟悉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dsp2、d2sp3、sp3d2)与分子或离子构型的关系,了解分子轨

道的概念,并用以说明一些物质的稳定性及磁性。 从自由电子概念理解金属键的形成和特性(无方向性、无饱和性)。用金属键说明金属的共性(光泽、延展性、导电和导热性)。 理解不同类型晶体的特性。熟悉三种典型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理解晶格能对离子化合物熔点、硬度的影响。 了解分子间力、氢键、离子极化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掌握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熟悉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 能用Δf H m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效应,学会用Δf G mΘ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2)化学反应速率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级数的概念,能用活化能和活化分子概念说明浓度、分压、温度、催化剂对均相反应速率的影响,了解影响多相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及平衡移动规律,能用平衡常数(KΘ)计算平衡的组成。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实际应用中需综合考虑的必要性。 掌握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及其共轭关系、酸碱强弱及其衡量、K aΘ与K bΘ的关系、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离解平衡(含分级的离解平衡)及其影响因素(解离度、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及盐效应)。了解活度与离子强度,理解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分布及平衡组成计算(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并能分析多重平衡系统中的成分及其相互影响。熟悉质子条件,能计算一元弱酸(碱)、多元酸(碱)、两性物质、弱酸及其共轭碱混合体系的pH值。掌握缓冲溶液的基本原理,理解缓冲能力及缓冲溶液选择。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量取8mL水稀释浓硫酸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5.化学实验必须规范,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7.学习化学,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志使用不恰当的是 ()

8.徐浩同学准备了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给溶液加热 9.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项目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给溶液加热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的水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克的碳酸钠粉末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 D.用150mL酒精和50mL水精确配制200m L医用消毒酒精 12.做溶解、过滤、蒸发实验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A.试管B.烧杯C.酒精灯D.玻璃棒 13.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的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4.“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航天飞船的失重环境中,下列实验操作最难完成的是()A.结晶B.蒸发C.溶解D.过滤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 L B.小于10m L D.等于10m L D.无法确定 1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7.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题 18.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试管夹、③10mL量筒、④100mL量筒⑤烧杯、⑥漏斗、⑦蒸发皿、⑧玻璃棒、⑨铁架台(带铁圈)⑩滤纸,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空(填序号)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应使用; (2)量取5mL液体应使用; (3)过滤操作中应使用; (4)蒸发、结晶操作中应使用。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药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7950 课程类型:B 总课时:70 理论课时:58 实践课时:12 教学场地要求:校内标准教室、校内药理实验室 任课教师要求:(1)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 格证书。(2)专业实训课教师应具备药学专业或药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 二、课程定位 《药学基础》是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基层医疗机构的医院药师、药品审方、 药品调剂、药品采购和社会药房的驻店药师、药品购销、药品零售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前提设置教 学内容。药理学基础及相关知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用药、内脏疾病用药、内分泌系统疾病用药、心 血管疾病用药、感染性疾病用药重点应用设置课程单元,以相关职业岗位标准考核学生,旨在使学生 掌握药店常用药物的分类和使用,具备问病卖药的能力和分析处方的能力,毕业后能胜任药品营销、 药房管理、药学服务等岗位的工作。 药学基础的前导课程有基础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基础等课程,掌握有关药学的基本 理论知识,为药学基础教学奠定了基础。药学为后面的《药物制剂技术》《药品分析与检测技术》学习 提供了理论知识,为后续的教学实习、药品生产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知药品说明书和处方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处方审核和用药指导的内容。 (3)知道药理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4)知道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 (5)熟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6)知道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和用药指导。 (7)知道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适宜用药。 (8)知道药品的通用名、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给药途径、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 2.能力目标 (1)具备解读和调配处方的能力。 (2)能够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3)能说明药物的注意事项。 (4)能正确经营管理药物。 (5)会推售药品。 3.态度目标 (1)树立“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观念,培养认真细致,为人民健康负责的工作态度。 (2)严格执行药品管理法,依法售药,养成实事求是的职业习惯。 (3)培养自主学习、不断探索新的医药知识。 (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本课程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岗位需求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需求,融合药品购销员国际职业标准和国家执业药师 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要求,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六个学习单元53个学习项目。在这53个学习项目中,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1][1]

教材编写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趣味性、创新性。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第一章绪论 基础化学实验的目的和学习要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实验室守则 实验室安全、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防护与处理、实验室消防器材和急救药箱) 环境保护与实验室三废处理 实验室用水(GB/T6682-92纯水的制备、质量检验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化学试剂(常用试剂的规格、试剂的保管和取用注意事项) 常用试纸(试纸的种类、试纸的使用、试纸的制备) 常用玻璃仪器、器皿和用具(李娴) 高压钢瓶的识别和使用 实验结果的处理(误差、有效数字、实验数据的表达与处理) 第三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技术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及干燥 二、加热(直接加热-煤气灯、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电加热炉,水浴加热,油浴加热等)和冷却方法(冷凝、水浴、冰盐浴、制冷剂) 三、简单玻璃工技术(玻璃棒、滴管、毛细管等物品的自制、塞子钻孔) 实验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简单玻璃工操作 四、不同精度天平(含台秤)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实验2 天平称量操作 五、量筒、滴定管、移液管以及容量瓶的校正方法和使用

六、搅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电磁搅拌) 七、溶液浓度和溶液的配制 实验3 溶液配制和pH值测定(pH试纸、pH计) 实验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八、干燥(烘干、真空干燥和干燥剂的使用) 九、结晶和重结晶 实验溶解度的测定 十、滤纸和滤器的使用 十一、固液分离(倾析、常压过滤、减压过滤、离心分离等) 十二、沉淀的转移、洗涤、干燥、灼烧 实验重量分析基本操作 实验食盐的提纯 十三、蒸馏(简单蒸馏、分馏、减压蒸馏、水蒸汽蒸馏)和回流 实验简单蒸馏 实验分馏 实验减压蒸馏 实验水蒸汽蒸馏 实验回流 十四、升华 实验 十五、萃取(液-液萃取、固-液萃取) 实验 十六、离子交换 十七、层析分离 十八、气体的制备、净化和吸收 十九、压力的测量与控制(包括压力计的校正和使用、真空的获得和检漏)二十、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热电偶、温度计的选择、使用和校正) 实验熔点和沸点测定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一门科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分析化学包括成分分析和结构分析,本课程以成分分析为基本内容。成分分析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部分。在临床医学检验的常规分析中,分析试样来源和主要成分已经明确,因此在该课程中主要讨论定量分析的各种方法。 本课程的总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在教给学生基本的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通过讲授、讨论、实验、演示、练习及自学辅导,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炼细致的实验技能。在本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讲清定量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而且要让学生懂得建立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化学处理方法和思维方法,加强素质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创新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根据分析检验岗位工作任务,循序渐进地安排若干教学训练内容,在能力训练中归纳和总结知识; 2、课程的学习以典型案例(实际分析检验项目)为载体,进行单元项目活动的设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3、以形成性考核为主体,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动手操作、检测报告等情况的考核,完成对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估。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本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初步掌握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医学检验工作奠定必需的基础。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药学 专业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药学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药学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药学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生化知识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物的作用机理。 2.能使用常规生化仪器来测定常用生化项目,并能解释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

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 二、基本理念 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5.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重大作用。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注重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 三、设计思路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如下图所示: 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和化学课程改革的趋势,以及国内化学课程的现状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标准》确立了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据此制定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3.《标准》一方面强调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内容标准中对各主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