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圆形底板钢筋总长度的计算

圆形底板钢筋总长度的计算

圆形底板钢筋总长度的计算
圆形底板钢筋总长度的计算

圆形底板钢筋总长度计算公式:

【3.14×R2 /间距公分】*钢筋直径公分/钢筋直径米

例如:15cm间距,2cm的钢筋,就是3.14×R2 /15*2/0.02

上图

圆形面积:3.14*5.6433*5.6433=100

正方形面积:10*10=100

图右上角的近似三角形和扇形面积是相等的,因为各自都是8个

左图(正方形缺右上角的图)的右边,从上到下应标注2383, 2617,我的CAD不稳定,乱了,标不出来,只能文字说了。

计算的误差或者说准确率:

绝对保证准确率=【(2.617+5)*2.383/2+2.617*5】/(5*5)=22.16/5*5=88.64%,接近90%的钢筋量是没有问题的

剩下的10%区域,从第一张图右上角来说,就是,近似三角形和扇形,将三角形里钢筋填补到扇形里,完全能够保证钢筋量的误差不超过(近似三角形或扇形)自身面积的一半

总的来说,此办法算出的总量与真实总量误差不超过5%,准确率绝对保证达到95%。danghailang早上没吃饭给您画图讲解呢!谢谢观赏!

下载了一个CAD功能,统计多段直线长度n,一个25.23m的圆形底板钢筋,一层网片(水平垂直两个方向),计算下来,我的公式和软件功能算出来的长度,只差了18m,总长度可是6600米啊!

如果觉得好,能用,就点赞——点下载,给我赞助1分,也不枉我半晌的努力和创造呀,谢谢!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1、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钢筋理论重量表 2、毎米钢筋的重量,可通过下列计算公式,适用于任何不同直径钢筋。 一、重量等于直径乘直径乘0.00617即0.00617 d2=XXX㎏/m 二、1、W=πr2×L×ɡ÷1/1000 2、W=π×d2/4×L×ɡ×1/1000=πd2/4×L×ɡ×1/1000。 式中:W——重量;(单位:公斤) d——钢筋直径;(单位:毫米) π——圆周率:3.1416; r——钢筋半径;(单位:毫米) L——长度;(单位、米) ɡ——比重7.85(克/厘米3) 【例】钢筋直径10mm,求其毎米理论重量? 解:①W=0.00617 d2=0.00617×10×10=0.617(㎏/m)。 ②W=πr2×L×ɡ÷1/1000=3.1416×52×1×7.85×0.001=0.617(㎏/m) ③W=π×D2/4×L×ɡ×1/1000=3.1416÷4×102×1×7.85×0.001 =0.7854×100×1×0.00785=0.616539(㎏/m)=0.617(㎏/m) 钢筋Φ6 ;kg/m 0.222 钢筋Φ8 ;kg/m 0.3950 钢筋Φ10 ;kg/m 0.6169 钢筋Φ12 ;kg/m 0.8880 钢筋Φ14 ;kg/m 1.21 钢筋Φ16 ;kg/m 1.5800 钢筋Φ18 ;kg/m 2 钢筋Φ20 ;kg/m 2.4700 钢筋Φ22 ;kg/m 2.98 钢筋Φ25 ;kg/m 3.8500 钢筋Φ28 ;kg/m 4.8300 钢筋Φ32 ;kg/m 6.3100 钢筋Φ36 ;kg/m 7.9900 钢筋Φ40 ;kg/m 9.8700 钢筋Φ50 ;kg/m 15.42 钢筋重量(kg)=0.00617*钢筋直径*钢筋直径*钢筋长度,钢筋直径用mm单位,长度用m 单位,算出来重量就是Kg。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 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 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 式中的D=2.5d. 180度的公式是 3.14(d+D)/2-(D/2+d)+平直长度(3d)=6.25d 135度的公式是 3.14*3(D+d)/8-(D/2+d)+平直长度(10d)=11.87d 90度的公式是 3.14*(D+d)/4-(D/2+d)+平直长度(设计值) 式中的D=2.5d. 准确计算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的实用公式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是钢筋配料加工的依据。其精确度的高低不仅影响成型后能否符合设计尺寸,而且有时直接影响钢筋绑扎、构件定位尺寸甚至构件受力性能。 1.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的一般公式 对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目前多数教材和手册采用下式 下料长度=外包尺寸-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 量度差计算可用理论公式或近似值公式。 理论公式为 式中D为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α为钢筋弯折角度。 近似值可按表1取值。 表1钢筋弯曲量度差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mm 0.35d 0.5d 0.85d 2d 2.5d 端部弯钩增值理论公式为 近值可按表2取值。 表2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 钢筋直径d/mm ≤68~10 12~18 20~28 32~36 一个弯钩长度/mm 4d 6d 5.5d 5d 4.5d 量度差、端部弯钩增值无论按理论公式还是按近似值公式计算,其结果误差甚小,精确度高。而外包尺寸的计算,由于计算方法的不同,其结果相差较大,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弯起钢筋外包尺寸计算的精确公式及与通常方法的比较 以图1弯起钢筋为例,按通常计算外包尺寸的方法为 (1)

钢筋比重及各种钢材比重计算表

螺纹钢及圆钢筋的重量表 螺纹钢 ①9-0.499kg/m ① 100.617kg/m ① 120.888kg/m ① 141.21kg/m ① 161.58kg/m ① 182.00kg/m ① 20-2.47kg/m ① 22-2.98kg/m ① 253.85kg/m ① 284.83kg/m ① 32-6.31kg/m ① 40-9.87kg/m 同圆钢具体算法可以采用直径除以10然后平再乘以0.617kg/m 也就是10mm直径钢筋的每米重量这样就可以算出任直径的钢筋重量直径相同的螺纹钢圆钢带肋钢每米重量都相等所以只需要考虑直径就行了比如6mm钢每米重量就是 0.6*0.6*0.617=0.222

这就是6mm钢筋每米的重量了

直径乘以直径乘 0.006165(标准) 商家默认标准:直径乘以直径乘 0.00617 其他: 钢W=0.00785 乘边长的平 扁钢: W = 0 . 00785 X 宽X 厚 钢板W = 7 . 85 X 宽X 厚 钢管:W =(外径-壁厚)X 壁厚X 02466 渡锌 W =原理论重量X 06 . 钢筋规格重量表 重量(kg/m ) 0. 0.098 0.154 0. 0.193 0.222 0.245 0.260 圆钢规格重量表 规格 截面面积 ①35 9.62 ①4 12.57 ①5 19.63 ①5.5 23.76 ①5.6 24.63 ①6 28.27 ①6.3 31.17 ①6.5 33.18 ①7 38.48

0.302

①7.5 44.18 0.347 ①850.27 0.395 ①963.63 0.499 ①10 78.54 0.617 ①11 95.03 0.746 ①12 113.10 0.888 ①13 132.70 1.04 ①14 .90 1.21 ①15 176.70 1.39 ①16 201.10 1.58 ①17 227.00 1.78 ①18 254.50 2.00 ①19 283.50 2.23 ①20 314.20 2.47 ①21 346.40 2.72 ①22 380.10 2.98 ①24 452.40 3.55 ①25 490.90 3.85 ①26 530.90 4.17 ①28 615.80 4.83 ①30 706.90 5.55 ①32 804.20 6.3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案例

框架结构钢筋配料计算案例分析 一、平法识图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 1、框架柱 1)柱编号 框架柱:在框架结构中主要承受竖向压力;将来自框架梁的荷载向下传输,是框架结构中承力最大构件。 框支柱:出现在框架结构向剪力墙结构转换层,柱的上层变为剪力墙时该柱定义为框支柱; 芯柱:它不是一根独立的柱子,在建筑外表是看不到的,隐藏在柱内。当柱截面较大时,由设计人员计算柱的承力情况,当外侧一圈钢筋不能满足承力要求时,在柱中再设置一圈纵筋。由柱内内侧钢筋围成的柱称之为芯柱; 梁上柱: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梁上的柱称之为梁上柱。主要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墙上柱:柱的生根不在基础而在墙上的柱称之为墙上柱。同样,主要还是出现在建筑物上下结构或建筑布局发生变化时。 1 / 1

2)注写柱钢筋方式:两种:框架柱列表注写方式--03G101-1P10;框架柱截面注写方式--03G101-1P11 3)柱钢筋计算:柱所在位置不同钢筋节点构造也不同 与基础的连接----基础插筋 中间层钢筋的连接-----主要注意连接形式 顶层的钢筋锚固-----要根据柱子所在位置不同区分柱子类型(边、角、中柱) ①柱子基础插筋长度:a+h 1+h n /3 a:弯折长度:按图集进行判断/按图纸标注长度 h1:基础厚-底部保护层厚度 hn:层净高,层高-楼层框架梁高。 ②-1层柱子纵筋长度: -1层层高-Hn/3+1层Hn/3+(搭接长度LlE ) 如果出现多层地下室,只有基础层顶面和首层顶面非连接区是1/3hn ,其余均为(1/6净高、500、柱截面长边)取大值 ③首层柱子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Hn/3+max(Hn/6,hc ,500)+(搭接长度LlE ) ④中间层柱子纵筋长度:中间层层高-当前层非连接区+(当前层+1)非连接区+(搭接长度LlE ) 非连接区=max (1/6Hn 、500、Hc ) ⑤顶层柱纵筋计算: (黑色纵筋锚固长度是从梁底开始1.5lae (la );其余纵筋伸至柱顶梁高- 保护层+12d 或直锚lae )

圆形基础钢筋计算间距和根数

9-3 钢筋配料与代换 9-3-1 钢筋配料 钢筋配料是根据构件配筋图,先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简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9-3-1-1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会使其长度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根据图纸中尺寸下料;必须了解对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等规定,再根据图中尺寸计算其下料长度。各种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如下: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上述钢筋需要搭接的话,还应增加钢筋搭接长度。 1.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后的特点:一是在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二是在弯曲处形成圆弧。钢筋的量度方法是沿直线量外包尺寸(图9-46);因此,弯起钢筋的量度尺寸大于下料尺寸,两者之间的差值称为弯曲调整值。弯曲调整值,根据理论推算并结合实践经验,列于表9-23。 图9-46 钢筋弯曲时的量度方法 钢筋弯曲调整值表9-23 注:d为钢筋直径。

2.弯钩增加长度 钢筋的弯钩形式有三种: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图9-47)。半圆弯钩是最常用的一种弯钩。直弯钩只用在柱钢筋的下部、箍筋和附加钢筋中。斜弯钩只用在直径较小的钢筋中。 图9-47 钢筋弯钩计算简图 (a)半圆弯钩;(b)直弯钩;(c)斜弯钩 光圆钢筋的弯钩增加长度,按图9-47所示的简图(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计算:对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在生产实践中,由于实际弯心直径与理论弯心直径有时不一致,钢筋粗细和机具条件不同等而影响平直部分的长短(手工弯钩时平直部分可适当加长,机械弯钩时可适当缩短),因此在实际配料计算时,对弯钩增加长度常根据具体条件,采用经验数据,见表9-24。 半圆弯钩增加长度参考表(用机械弯)表9-24 3.弯起钢筋斜长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见图9-48。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9-25。 图9-48 弯起钢筋斜长计算简图 (a)弯起角度30°;(b)弯起角度45°;(c)弯起角度60° 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表9-25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钢筋下料计算公式 一、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 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 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圆形网片钢筋计算技巧

圆形网片钢筋计算技巧 圆形网片钢筋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勾股定理,分别计算出每根钢筋长度后,减去保护层,再加上弯钩长度。 网片筋的长度与其排列方法有关。在同一直径、同一分布间距的圆形构件中,排列方法不同,网片筋的总长度也不相同。为了确保排列方法达到最优,必须要满足以下先决条件: 在排列时要保证最边缘的钢筋离圆切点的边距a ′必须大于零,同时还要小于钢筋间距a ;在间距不变的条件下,要保证排列的根数为最多。 (一)排列方法的确定 排列方法分对称排列与非对称排列。 对称排列:就是以圆心为中心点,两边第一根钢筋在距圆心二分之一 间距处排列,其他钢筋均按等间距排列;见图3-50(a )。 非对称排列:就是第一根钢筋排列在圆心处,其他钢筋排列时依次在圆心两边按等间距排列,见图 3-50(b )。 对称排列与非对称排列的确定:用圆直径 D 除以网片间距a ,如有小数应 四舍五入。除得的商是偶数时为对称排列,是奇数时则为非对称排列。 (二)网片钢筋长度计算 1、对称排列计算 设:圆直径为D ,单向排列根数为n ,网片间距为a ,钢筋直径为d ,所需要解三角形方程的总项数为k ,而且 k = ≥1,则: 双向网片筋总长度: Σ l = 4a · [ n 2-12 +……+ n 2 -(2k -1)2 ]+ l m (3-78) a 对称排列 b 非称排列 图3-50

l m=2n(12.5d-0.05) 当钢筋直径为时, l m=15 nd 【例3-17】有一圆形井桩承台,直径D为 1.2m,网片筋设计间距为Φ10@200,求该网片筋总长度。 【解】n==6根为对称排列 k==3 解3项方程 Φ10网片筋总长度: Σ l=4×0.2(62-12 + 62-32+ 62-52)+15×6×0.01=12.44m 钢筋边距a′验证:a′=-2.5a=-2.5×0.2=0.1m 因此,(0<a′<a)满足先决条件。 2、非对称排列计算 设:圆直径为D,单向排列根数为n,网片间距为a,钢筋直径为d,所需解三角形方程的总项数为k,而且k=≥1 双向网片筋总长度: Σ l=4a(n 2-2 2 +…… +n2-4k 2 )+ 2D+l m (3-79) 【例3-18】另有一圆形井桩承台,直径D为1.3m,网片筋设计间距为Φ8@150,求该网片筋总长度。 【解】n==8.67≈9根为非对称排列 k==4 解4项方程 Φ10网片筋总长度: Σ l=4×0.15(8.672-22 + 8.672-42 + 8.672-62 + 8.672-82 ) +2×1.3+15×8.67×0.008 =19.08m 钢筋边距a′验证:a′=-4 a=0.05m 因此,(0<a′<a)满足先决条件。 (三)注意事项 1、钢筋排列根数n=,若圆直径D不能被钢筋间距a整除,商有小数时,在式中应保留两位小数计算。但在判别钢筋排列方式时,要将小数部分四舍五入成整数,当为偶数时为对称排列,当为奇数时为非对称排列。式中的n虽然有小数,但钢筋实际排列根数应为整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及例题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 03G101-1B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 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 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比较全面的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 钢筋算量基础方式小结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断定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wo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结构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wo们可以发明,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wo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依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主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弥补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长了2d,箍筋计算时增添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长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钢筋理论重量表及计算公式模板

钢筋理论重量表、计算公式 用钢筋直径(mm)的平方乘以0.00617 0.617 是圆 10 钢筋每米重量。钢筋重量与直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 G=0.617*D*D/100 每米的重量(Kg)=钢筋的直径(mm)×钢筋的直径(mm)×0.00617 其实记住建设工程常用的钢筋重量也很简单φ6=0.222 Kgφ6.5=0.26kgφ8=0.395kg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Φ16=1.58kgΦ18=2.0kgΦ24=2.47k gΦ22=2.98kgΦ25=3.85kgΦ28=4.837kg............ Φ12(含 12)以下和Φ28(含 28)的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三位数,Φ14 至Φ25 钢筋一般小数点后取二位数 Φ6=0.222KgΦ8=0.395Φ10=0.617KgΦ12=0.888KgΦ14=1.21Kg Φ16=1.58KgΦ18=2KgΦ20=2.47Kg Φ22=3Kg Φ25=3.86Kg 我有经验计算公式,你自己计算一个表格就可以了。也可以去买一本有表格的书,用起来也很方便的。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简式 材料名称理论重量W(kg/m) 扁钢、钢板、钢带W=0.00785×宽×厚 方钢W=0.00785×边长 2 圆钢、线材、钢丝W=0.00617×直径 2 钢管W=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2边宽--边厚) 不等边角钢W=0.00785×边厚(长边宽+短边宽--边厚) 工字钢W=0.00785×腰厚[高+f(腿宽-腰厚)] 槽钢W=0.00785×腰厚[高+e(腿宽-腰厚)] 备注 1、角钢、工字钢和槽钢的准确计算公式很繁,表列简式用于计算近似值。 2、f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34,带 b 的为 2.65,带 c 的为 2.26。 3、e 值:一般型号及带 a 的为 3.26,带 b 的为 2.44,带 c 的为 2.24。 4、各长度单位均为毫米 1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 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 长 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 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 (所以最外侧的 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 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 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钢筋 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半圆弯钩 2。直弯钩 3。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 180° 90° 45 °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 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 45 ° 90 弯钩:。就是带弯钩啦。。(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 。详见下 C 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解释如下: (以梁为例)则其中:a 为梁宽 b 为梁高 c 为保护层厚度 d 为箍筋的直径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135° 2.5d 表) 箍筋的周长=(a-2c+2d )*2+(b-2c+2d )*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箍筋总径首巒 K 10 "12 施筋调整値50 帅7() 箍筋调整值表1 是不是有点晕晕的啊。。。。哈哈哈哈。。。好多名词解释咯。。。。只要不是一头雾水就好。不过等你做完下面的例题,我保证你什么都会了咯。。。。A_A 直從(RD )F料杞讒 (IN&) 日if轉 总 (kg) (D61W T 4 )26俪222352X7B 5190*12,■ |b JQ||2?60 壬%厂3?历6B241102?2.72 汽和尸*25G824110262.72 1处亠 O ?6323205L78 會计心6,9Mftkg(':?隔112.曲迎】惟25t 1049.19^ 见上图:(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哈。。。单位是MM但是在换算成重量 的时候,单位要先换算成为M后,才能计算重量不然要错哦) ①中的钢筋下料长度为: 200*2+6190+2*6.25*25-2*2*25=6802MM 看这个晕不? 那我再说详细点咯:200*2+6190 (这个是直线段的长度) 6.25*25 (这个就是6.25d。。。也就是那两个半圆弯钩的长度) 2*2*25 (这个是弯曲了两个90°角所产生的度量差值,弯曲一个90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螺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一、每米钢筋的重量(圆钢)=直径的平方×0.00617× 1m 。 0.00617 是φ 10的钢筋理论重量,直径12 及以下的保留三位小数; 直径12 以上的保留两位小数;保留时候6舍7入! 二、 6 毫米的每米重0.222千克 8 毫米的每米重0.395 千克 10 毫米的每米重0.616 千克 12 毫米的每米重0.888 千克 每米计算公式L 乘以 0.222 除以 36 乘以 D 的平方等于N 千克 例:直径28 的钢筋,长500 米,求多少吨? 500*0.222/36*28*28 = 2417.33kg 序号钢筋名称规格型号理论重量(千克/米) 备注 1 盘条(线材)Ф 60.222 2 盘条(线材)Ф 6.50.263盘条(线材)Ф80.3954盘条(线材)Ф100.6175 螺纹或圆钢Ф120.8886 螺纹或圆钢Ф 141.217 螺纹或圆钢Ф 161.588 螺纹或圆钢Ф182.009 螺纹或圆钢Ф 202.4710 螺纹或圆钢Ф 222.9811 螺纹或圆钢Ф 253.8512 螺纹或圆钢Ф284.831 3 螺纹或圆钢Ф 305.5514 螺纹或圆钢 Ф32 6.31 钢筋理论重量表 注:理论重量(千克/米) =0.006165 ×直径的平方,小于等于Ф12的保留三位小数,例如:Ф20 的理论重量(千克 /米) =0.006165 × 202=2.47,Ф 10 的理论重量(千克 /米) =0.006165×102=0.617 钢筋的重量(吨)=长度×根数×理论重量÷1000,钢筋重量(吨数)保留三位小数

练习——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外包尺寸+端头弯钩长度-量度差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钢筋弯曲量度差值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量度差值 d 2d 箍筋调正值 箍筋直径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40 50 60 70 量内包尺寸 80 100 120 150-170

1.钢筋配料单的编制 (1)编制钢筋配料单之前必须熟悉图纸,把结构施工图中钢筋的品种、规格列成钢筋明细表,并读出钢筋设计尺寸。 (2)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 (3)根据钢筋下料长度填写和编写钢筋配料单,汇总编制钢筋配料单。在配料单中,要反映出工程名称,钢筋编号,钢筋简图和尺寸,钢筋直径、数量、下料长度、质量等。 (4)填写钢筋料牌根据钢筋配料单,将每一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见图5-24所示。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 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 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所以最外侧的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 度:30°45° 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 值: 2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弯钩分为:1。半圆弯钩2。直弯 钩3。斜弯钩弯钩弯曲度 数:180°90°45°弯钩增加长 度: (注意:要区分开弯曲和弯钩,不然你要晕的。。。。。。)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 45°90° 弯钩:。就是带弯钩啦。。(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详见下 表) 箍筋的周长=(a-2c+2d)*2+(b-2c+2d)*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 *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钢筋下料计算及案例(1)

钢筋下料计算不难一点就会 梁板钢筋的下料长度 =梁板的轴线尺寸-保护层(一般25)+上弯勾尺寸 180度弯勾=6.25d 90度弯勾=3.5d 45度弯勾=4.9d 再咸去度量差:30度时取0.3d\ 45度0.5d\60度1d\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图纸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来如板的分布筋\负盘\梁的纵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图那就要参考03G101-1B 了 箍筋的长度:外包长度+弯勾长度-6d 弯勾长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个数=梁构件长度-(25保护层)*2/箍筋间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 式中箍筋周长=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 外包宽度=b-2c+2d; 外包长度=h-2c+2d; b×h=构件横截面宽×高; c——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d——箍筋直径。 箍筋调整值见表1。 2.计算实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错误计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50(调整值) =1350(mm)(非抗震箍)错误计算方法2:箍筋下料长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梁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现场,如果给钢筋工一个总长=2b+2h-8c+26.5d的公式,钢筋工不是太欢迎;如果将梁的已知保护层直接代入公式,使表达方式简单一些,钢筋工就容易记住。 譬如,当次梁的4面保护层均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2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6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71mm。 譬如,当主梁支座顶面保护层为55mm,其余3面保护层为25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4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5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11mm。 譬如,当柱的保护层为30mm时, 箍筋直径为圆8,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8mm; 箍筋直径为圆10,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25mm; 箍筋直径为圆12,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78mm; 箍筋直径为圆14,我们有:箍筋总长=2b+2h+131mm。 钢筋配料单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所以最外侧的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度:30°45°60°90°135°钢筋弯曲调整值:0.35d 0.5d 0.85d 2d 2.5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半圆弯钩2。直弯钩3。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180°90°45°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 (注意:要区分开弯曲和弯钩,不然你要晕的。。。。。。) 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45°90° 弯钩:。就是带弯钩啦。。(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详见下 表) 箍筋的周长=(a-2c+2d)*2+(b-2c+2d)*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 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解释如下:

(以梁为例)则其中:a为梁宽b为梁高c为保护层厚度d为箍筋的直径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是不是有点晕晕的啊。。。。哈哈哈哈。。。好多名词解释咯。。。。只要不是一头雾水就好。。。不过等你做完下面的例题,我保证你什么都会了咯。。。。^_^

钢筋下料长度和预算长度的区别

造价员须知:钢筋下料长度和预算长度的区别 众所周知,施工下料与预算抽筋是有一定差异的,施工员在下料时要考虑现场实际情况,但二者具体都有哪些差别呢? 钢筋计算长度有预算长度与下料长度之分。预算长度指的是钢筋工程量的计算长度,而下料长度指的是钢筋施工备料配制的计算尺寸,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预算长度和下料长度都说的是同一构件的同一钢筋实体,下料长度可由预算长度调整计算而来。其主要区别在于内涵不同、精度不同。 从内涵上说,预算长度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它包括设计已规定的搭接长度,对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不计算(设计未规定的搭接长度考虑在定额损耗量里,清单计价则考虑在价格组成里)不过实际操作时都按定尺长度加搭接长度。 而下料长度,则是根据施工进料的定尺情况、实际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并按照施工规范对钢筋接头数量、位置等具体规定要求考虑全部搭接在内的计算长度(相对定额消耗量只不包括制作损耗)有时还要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如果是分段施工还需要考虑二个流水段之间的钢筋连接。 举个例子:柱、墙竖向构件基础插筋、上下层间钢筋的搭接,封闭圈梁纵筋以及圆形箍筋、焊接封闭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视为设计规定的搭接,要计算在工程量内。对钢筋定尺(或既有长度)相对构件布筋长度较短而产生的钢筋搭接属于设计未规定的搭接,清单工程量里不计算,像50m长的筏形基础,一根钢筋中间需要多少搭接接头,施工下料却要根据构件钢筋受力情况统统考虑。 从精度上讲,预算长度按图示尺寸计算,即构件几何尺寸、钢筋保护层厚度和弯曲调整值,并不考虑所读出的图示尺寸与钢筋制作的实际尺寸之间的量度差值,下料长度对这些都全要考虑。 比如一个矩形箍筋,预算长度只考虑构件截宽、截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两个135°弯钩,不考虑那三个90°直弯。下料长度则都要考虑。讨论这个问题的目的,既是为了准确计算钢筋工程量用以确定造价,也是为了相应算出符合实际的下料长度,以期指导施工。钢筋下料的钢筋形状根数长度准确无误否则会造成灾难后果,而钢筋预算仅仅是是量上的误差,最多是误差率超过允许范围而重新计算。 在计算难度上下料比预算要求高,计算一个异型高低大小不一的复杂集水坑下料计算必须高度精确,而目前的钢筋预算软件大都是粗糙计算,虽然量上面相差不大,但是没法用于施工。 综上,预算抽筋是预算内容中的一项,主要用来确定工程造价;施工下料是施工工作中的一项,是钢筋工开料,绑扎钢筋的依据。预算抽筋多在招投标前计算,一般不大的建筑物需要一周左右时间,施工下料多在施工准备时开始,贯穿整个主体施工过程。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

钢筋下料长度如何计算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 一、直线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二、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量度差值(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 度。 注意:度量差值=钢筋的外包尺长度减去钢筋的中轴线的长度 钢筋在弯曲时:外侧会变长,而内侧会变短,但轴线尺寸不变。(所以最外侧的 尺寸和中轴线的尺寸就会有一个差值,这个差值就是度量差值,或者叫做弯曲调 整值) 可能我的表达有点不清楚,懂了没?要是不明白就给我信息咯。。。。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d 2.5d 若钢筋需要搭接时,还需加上钢筋的搭接长度。 弯钩分为:1。半圆弯钩 2。直弯钩 3。斜弯钩 弯钩弯曲度数: 180° 90° 45° 弯钩增加长度: 6.25d 3.5d 4.5d (注意:要区分开弯曲和弯钩,不然你要晕的。。。。。。) 弯曲:是不带弯钩的,只是钢筋变曲折而已,例如:弯曲45° 90° 弯钩:。就是带弯钩啦。。(我怎么觉得这个解释有点怪呢?哈哈哈。。。。)

三、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分抗震和非抗震,带弯钩和不带弯钩。详见下表) 箍筋的周长=(a-2c+2d)*2+(b-2c+2d)*2 (这个公式你也可以自己合并下下。。) 合并后的公式为:(a+b-4c+4d)*2 也就是:梁的周长-8c+8d=箍筋的周长这个图能看懂吧?嘻嘻嘻。解释如下: (以梁为例)则其中:a为梁宽 b为梁高 c为保护层厚度 d为箍筋的直径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指,受力主筋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距离。 箍筋调整值(抗震和非抗震的不同、外包尺寸减去轴线尺寸的差值就是箍筋调整值) 是不是有点晕晕的啊。。。。哈哈哈哈。。。好多名词解释咯。。。。只要不是一头雾水就好。。。 不过等你做完下面的例题,我保证你什么都会了咯。。。。^_^ 见上图:(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哈。。。单位是MM,但是在换算成重量的时候,单位要先换算成为M后,才能计算重量不然要错哦) ○1中的钢筋下料长度为: 200*2+6190+2*6.25*25-2*2*25=6802MM 看这个晕不? 那我再说详细点咯:200*2+6190(这个是直线段的长度) 6.25*25(这个就是6.25d。。。也就是那两个半圆弯钩的长度)

钢筋理论重量表

钢筋理论重量表 圆钢 规格公斤/米 8 MM 0.395 10 MM 0.617 12 MM 0.888 14MM 1.21 16MM 1.58 18MM 2 20MM 2.47 22MM 2.98 24MM 3.55 25MM 3.85 28MM 4.83 30MM 5.55 32 MM 6.31 35 MM 7.55 38 MM 8.9 40 MM 9.87 42 MM 10.87 45 MM 12.43 50 MM 15.42 55 MM 18.6 60 MM 22.2 65 MM 26 70 MM 30.2 75 MM 34.7 80 MM 39.5 85 MM 44.58 90 MM 49.9 焊管热镀锌管 规格公斤/米公斤/米 DN15 1/2″ 1.26 1.33 DN20 3/4″ 1.63 1.73 DN25 1″ 2.42 2.57 DN32 11/4″ 3.12 3.32 DN40 11/2″ 3.84 4.07 DN50 2″ 4.88 5.17

DN65 21/2″ 6.64 7.04 DN80 3″ 8.34 8.84 DN100 4″ 10.85 11.5 DN125 5″ 15.04 15.94 DN150 6″ 17.81 18.88 DN200 8″31.52 33.41 扁钢公斤/米花纹板公斤/㎡ (扁钢:每米重量=0.00785*厚度*边宽(kg)) 16*2 0.25 3MM 26.6 20*3 0.47 4MM 34.4 25*3 0.59 5MM 42.3 30*3 0.71 6MM 50.1 40*4 1.26 8MM 65.8 50*5 1.96 钢板公斤/㎡60*6 2.83 1MM 7.85 70*7 3.85 1.2 MM 9.42 80*8 5.02 1.5 MM 11.775 90*9 6.36 1.8MM 4.36 100*10 7.85 2.0MM 15.7 100*8 6.28 2.5MM 19.63 3.0MM 23.55 工字钢 规格公斤/米 10# 11.261 12# 13.987 12#B 14.223 14# 16.89 16# 20.513 18# 24.143 20# 27.929 20#B 36.524 22# 33.07 22#B 36.524 24# 37.477 24#B 41.245 25# 38.105 25#B 42.03 27# 42.825

圆形筏板环向钢筋量的计算

圆形筏板环向钢筋量的计算 我们经常性施工到煤仓、烟囱、冷却塔之类的圆形构筑物,其基础或者是漏斗或者是仓顶锥壳,其横向钢筋多是环形钢筋。一般来说,我们计算时习惯采取折中计算的办法,即取中间平均数,其实这样的计算方法很不准确,其量要比实际量小很多。但是要是逐根计算的话,对于预算人员来说,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怎么办呢?笔者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公式,比较行之有效、科学,其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因为这种计算方法考虑接头时会出现误差,除此之外,其结果和单根计算是一样的)。 例如:有一锥壳如下,锥壳直径30m,锥度35°,横向钢筋是螺纹20、间距200,求其上层环向钢筋的钢筋量?如下图: 通过计算我们确定上层坡面的净长是L=13184,那么可以布置环筋的根数应该是:n=L÷@+1,(一般取整数即可)。根据给定的角度和间距,可以确定每根环筋的半径之间的缩尺尺寸为:Δ=cosα×@。那么我们来计算一下,第一根环筋

长度应该是:L2=2Л(R+Δ×0),第二根环筋的长度应该是:L2=2Л(R+Δ×1), 第三根:L3=2Л(R+Δ×2),第四根: L2=2Л(R+Δ×3),一次类推,至第n根为:Ln=2Л(R+Δ×(n-1))。 总长度为:L1+L2+L3+L4+……Ln =2Л(R+Δ×0) +2Л(R+Δ×1) +2Л(R+Δ×2) +2Л(R+Δ×3) +……2Л(R+Δ×(n-1)) =2Л×[(R+Δ×0) +(R+Δ×1) +(R+Δ×2) +(R+Δ×3) +(R+Δ×(n-1))] =2Л×[n×R+Δ×(0+1+2+3+4+……(n-1) ] =2Л×[n×R+Δ×(0+1+2+3+4+……(n-1) ] =2Л×(n×R+Δ×n×(n-1)/2) =2Лn×(R+Δ×(n-1)/2) =2Л(L÷@+1)×(R+cosα×@×((L÷@+1)-1)/2) =2Л(L÷@+1)×(R+cosα×L/2)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需要的计算的环筋总长度为Ln=2Л(L÷@+1)×(R+cosα×L/2) 其中: L表示环筋的布置范围的长度 α为锥壳的角度,如果是平面的筏板则取0 @为环筋的间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