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运用制度研究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运用制度研究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运用制度研究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运用制度研究

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运用制度研究

(课题组)

引言 (1)

一、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现状 (3)

(一)公共信用信息的界定和相关规范 (3)

(二)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存在的问题 (7)

二、公共信用信息的主体身份标识 (11)

(一)构建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主体身份标识的必要性 (11)

(二)现有的信用主体标识规范 (12)

(三)构建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主体身份标识代码体系 (13)

三、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内容与范围 (15)

(一)公共信用信息的主体 (15)

(二)公共信用信息的具体内容 (16)

(三)公共信用信息的分类 (17)

四、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 (19)

(一)公共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一般原则 (19)

(二)统一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 (21)

五、公共信用信息的公开运用 (27)

(一)公共信用信息公开的要求 (27)

(二)行政管理领域对公共信用信息公开和使用的机制 (29)

(三)行业协会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的机制 (33)

六、公共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 (35)

(一)公共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必要性 (35)

(二)公共信用信息承载主体的权利 (36)

(三)信用信息归集主体的义务 (37)

(四)信息承载主体的权益保护 (38)

附件:《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草案)》(建议稿) (45)

参考文献: (56)

引言

早在古罗马法中,信用就作为人格的一部分,是衡量个人能否成为法律主体的资格。一个自由人若无力清偿其债务,即意味着丧失信用,将“人格减等”,失去主体资格。之后的法律中,一直赋予信用人格属性的内涵。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信用的属性也逐步扩展。现代市场经济是以法治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对其存在及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市场主体而言,信用不仅是进入市场的资格,还是一种无形财产。

然而,信用最终应体现为信息,并可为公众知晓,方能发挥信用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在我国目前信用状况不甚乐观的情况下,建立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共享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着我国信用体系的整体构建,还将对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近些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美国的“安然事件”、AIG“奖金门事件”,以及我国的“全国牙防组事件”、“华南虎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等,都暴露了公共生活领域信用缺失的严重危害,一次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信用危机的警钟,解决公共信用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已十分明显。

信用信息的公开与共享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八大报告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指出要“深入开展

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1。本课题拟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与公开等方面进行研究,以规范对公共信用信息的管理,以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保障有关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

1参见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六部分第(二)点的内容。

一、公共信用信息归集与共享现状

(一)公共信用信息的界定和相关规范

1、相关名词的界定2

(1)关于信用

信用的基本含义是诚实,遵守诺言而取得的信任。对信用的内涵和形式,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于信用的内涵,从伦理角度讲,信用是指信守诺言的一种道德品质;从经济角度讲,信用是指借和贷的关系,即在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相信受信人能实现其诺言的基础上,用契约关系向受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从法律角度讲,主要是指当事人之间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承受的义务;从货币角度讲,信用即货币。

对于信用的形式,从历史角度看,经历了关系信用3、契约信用4到公共信用的演变过程;从受信对象看,信用的基本形式有公共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和国际信用;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

2本文中对所有名词的界定纯属行为需要,并无其他特殊意义。

3费孝通先生在研究中国传统社会“关系”文化时发现,在乡土社会中,人民基本上是按照血缘(父系家族)来决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远近的,并由此形成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的形成和维系正式依靠信用的早期形式即关系信用。关系信用仅存在于特殊人际关系中,是一种既受血缘、亲缘、地缘等先天性因素的影响,又受情感、习俗、规则等社会因素的制约的信任关系。

4是基于合意,并由法律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信用关系。其作用领域只存在于契约当事人之间,虽摆脱了熟人社会的限制,但不涉及公共生活领域,无法满足非契约关系当事人的需要。

信用等。

(2)关于公共信用

公共信用又称政府信用、国家信用。在西方国家,公共信用是指各级政府的举债能力。它是社会为帮助政府实现其各种职能而赋予政府的信用,主要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覆盖范围较为广泛,其核心是政府公债。公共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从本质上看,公共信用是契约信用向公共生活领域的延伸。在公共生活领域日趋扩大的现代社会,公共信用的地位和价值也越来越重要与突出。对一个国家来说,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必须要有良好的公共信用。然而,如果信用指数不理想或不稳定,将出现公共信用缺失的现象,由此所导致的危害更是难以估算。

(3)关于信用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每一主体的信用都体现为一种信息,而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简而言之,信用信息就是指能反映社会主体信用状况的信息,即社会主体在其各种活动中产生的与信用有关的记录及有关评价其信用状况的各项信息。其内容一般包括:基本信息(身份识别、职业或行业、住所地等)、经济活动信息(贷款、担保、合同履行等与信用有关的交易记录)及其他信息(所受行政处罚信息、法院强制执行信息等)。

但是,若单独使用这些信息,并不能对主体的信用状况作出

准确客观的判断。因此,有必要将各种分散的信息归集汇总,而这一归集过程也是建立信用信息系统的过程,是信息共享与公开的基础。

(4)关于公共信用信息

本课题所研究的公共信用信息,是指政府部门和其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掌握的市场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5。从主体上看,既包括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还包括各类市场主体6。从内容上看,这里的信用信息主要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与自身信用有关的各种记录及其他信息,并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所掌握7。因此,这里所包含的信用信息与一般意义上的信用信息的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及评价市场主体的的信用状况,一方面要求信息归集主体的工作要切实到位,避免遗漏和不实;另一方面要构建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与公开的统一机制,加强对公共信用信息的管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也是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已有相关规范概述

从目前国内已出台的规范看,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5为避免引起误解,这一界定仅限于本文使用,并与前述“公共信用”的内涵有明显区别。

6鉴于下文对主体部分有专门论述,在此不予展开详述。

7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是考虑到那些事实上发生的与主体有关的信用信息若不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所掌握,则难以用来评价该主体的信用状况。当然,这有赖于信息归集部门的工作。

主,还没有专门规范公共信用信息的基本法律。相关规范主要有:2004年11月,江苏省政府公布的《江苏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是较早的关于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的地方政府规章,对信息的归集、使用、异议处理和监督管理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2008年4月,江西省政府出台的《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其内容和结构体例上与江苏省的基本一致。

2005年3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企业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主要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及其相关监督管理活动的开展进行规范。

2007年7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专门对企业信用信息的公开、使用、监督及法律责任进行了规定,并要求其他行业、部门参照本条例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活动。

2007年9月,江苏省政府公布《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专门对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使用及其监督管理等行为进行规定。

2009年12月,河北省廊坊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廊坊市公共信用监管信息归集使用管理办法》,对公共信用监管信息的归集、使用、监督及法律责任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尤其明确了各部门和管理机构对信用信息的归集责任。同年,杭州市也出台了《杭州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

2011年11月,陕西省人大出台《陕西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这是全国首部关于公共信用信息的地方性法规,内容较为全面具体,主要包括行业信用信息建设、信用信息的归集、披露和使用、异议信息处理及法律责任等。

除此之外,北京、成都、惠州、鄂尔多斯等地均有类似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公布。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公布实施,为当地信用体系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效地规范了信用信息的管理和运用,也为其他地区的诚信建设树立了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2月国务院出台的《征信业管理条例》,专门对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征信业进行明确规范。该条例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从事个人或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与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征信业务及相关活动。规范的主要对象是征信机构的业务活动即对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征信业管理条例》的公布与实施,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为征信经营活动提供了统一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依据,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信用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促进了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二)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公开存在的问题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建立在各种信用关系之上的信用经济,信用对市场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不过应当看到,信用的作用是双面的,它在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成本,促进市场

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会刺激投机,引发信用危机,加深市场经济社会的矛盾。而扬长避短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信用信息的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审查和监管,从而降低市场风险,使市场经济的运转进入良性循环。

在美国,有征信公司专门对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加工。相比之下,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立法还比较滞后,这些都有待于逐步提高。目前,我国大量的公共信用信息掌握在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组织手中,这些信息并没有充分向社会公开,使得其他单位和组织由于得不到所需的信用信息,难以开展信用信息管理和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这不仅加剧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等的问题,而且由于对失信行为监管和处罚不力,又会使市场秩序紊乱,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加快相关立法的进程已是刻不容缓。

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公共信用信息的规范和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现有规范层次较低,难以形成统一管理和信息共享机制

目前我国对公共信用信息尚未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导致资源浪费,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现有规范看,以部门规定和地方性规定为主,一定程度上能够适应行业和地方的实际情况。但由于级别较低,不仅缺少权威性,而且不利于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从整体上看,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指导和规划,各地制定的规范,多强调结合

当地现状,忽略了与其他地区的信息共享与运用,不仅不利于打击跨地区的不诚信行为,也不符合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长远发展的需要。

2、具体标准不一,不利于资源整合与组织协调

目前我国尚未公布信用信息相关的统一标准,实际上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构建自己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但由于地方及行业发展存在差异,市场基础及信用需求不同,在公共信用信息的具体规范内容上也各有差别,虽然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行业和地方的现状,但往往画地为牢、各自为政,不仅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问题,而且相互之间兼容性差,又难以实现信息的流动和共享。同时,标准不一,封闭建设,技术、软件不能兼容等,严重阻碍了全国公共信用信息体系的构建以及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使这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也难以开展。

3、缺乏价值认同,对信用信息管理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没有明确的主管机构,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仅仅建立自己的阵营。占有主体视其为自有资源,往往不愿与其他主体共享,尤其是对于耗费较大成本收集整理的公共信用信息,更是如此。而公众却视公共信用信息为公共产品,迫切要求分享,以更多地了解交易相对人的信用状况,以便采取适当措施,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因此,公共信用信息

的市场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已有的公共信用信息的价值也未得到很好的体现。而且,各行业各部门对归集到的信息进行管理的手段千差万别,整体上信息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较为落后,加上相关的监管措施不够明确,导致信息泄露现象屡见不鲜,有关主体的权益受侵犯时也得不到有效救济。

二、公共信用信息的主体身份标识

(一)构建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主体身份标识的必要性构建信用主体标识规范,是加强对公共信用信息的管理和规范的前提和基础,否则后续工作无从谈起。无论谈信用也好,公共信用信息也好,都离不开一个主体,而在具体的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中,必然要对相关主体有个基本的识别标准,这不仅是对信息主体管理的需要,而且对信息的归集与共享也很有必要,具体说来:

1、统一信息主体身份标识,是有效利用信息,实现信息价值的前提

只有统一主体身份标识,才能在一致的技术标准上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运用。而且,公共信用信息只有得到有效利用才能为当事人带来收益,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同时这也是政府部门履行管理职能的手段,即通过向社会提供此类服务,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价值。

2、方便当事人查询,解决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市场上,信用通常是与风险成反比的,即信用越好,风险越小;信用越差,风险就越大。对市场主体而言,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市场风险增加的一大原因。而要解决此问题,就要统一主体

身份标识的标准和具体参数,为市场主体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而且,为方便起见,对查询的程序设定也不宜复杂,应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3、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

从全国范围来看,建立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主体身份标识体系,进而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公开,不仅促进各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更有利于政府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及时防范和打击失信行为。目前我国对公共信用信息的管理和利用较为落后,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统一的开放机制,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缺乏共享的基础,许多标准和技术软件存在差异,因此,统一主体身份标识,可以强化管理,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和公开运用。

(二)现有的信用主体标识规范

2011年7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信用主体标识规范》(Specification of credit subject identifiers)。该标准规定了信用主体中组织和自然人的标识构成及标识唯一性的确定,适用于信用调查、信用管理、信用监管及相关信用交易与服务。明确了信用交易主体即参与信用交易的组织(机构)或自然人,信用主体标识即标明、识别信用主体的文字及符号。

在《信用主体标识规范》的应用中,以适用行政区划代码、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公民身份号码、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信用基本术语为基础。实际上,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规范。

从现有的《信用主体标识规范》看,基本上确立了自然人以其身份号码、组织以其组织代码,并结合行业和行政区划代码为一体的标识体系。这跟其他国家和地区实行的信用主体标识规范大体一致。但还应注意与国外有关机构在这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毕竟各国情况不同,对信息的管理差异很大,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方主体对信息的需求和共享也是必要的。因此,在对信用主体的标识规范方面应注意兼容或转化,这也是未来信息管理和发展的一个趋势。

(三)构建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主体身份标识代码体系当前的目标是要构建以行政区划、行业类别为主线,层次分明、简洁易懂、纵横联网、公开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体系。而主体身份标识代码体系是构建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的的基础。从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文件看,目前要构建的社会信用体系,就是要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身份标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逐步推进各行业信用建设,并实现多部门信用信息互通共享。

公民的身份证号码和组织的机构代码都是其唯一不变的身份

识别代号,尤其是对组织而言,不管其经营范围、住所地、名称等如何变化,其代码号是始终不变的。如果各部门各组织自行编码,将会形成信息壁垒,阻碍信息的共享,不利于信用信息体系的统一建设。

另外,就组织而言,主体身份标识代码的兼容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我国现行的组织编码规则是国际通行的无含义码,其特点是不会因组织机构的行政区划、性质、类型等的变化而不适应。这为信息的开放和共享提供便利,需求者可以迅速了解组织的有关信息,也会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易的开展。

三、公共信用信息归集的内容与范围

(一)公共信用信息的主体

在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公开过程中,通常有三类主体:

第一类主体是归集信用信息的主体,简称为信息归集主体,主要是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以及具有裁判权力的司法机关、仲裁委员会等。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行使行政权力,处理公共事务的国家行政机关;二是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公共部门,如部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三是司法机构和仲裁机构。需要明确的是,信息归集主体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归集权来源于法律的规定或授权,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信息归集主体。

第二类主体,是信用信息所指向的主体,即承载信用信息的主体,简称为信息承载主体,具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我们通常所说的信用信息主体即为此类。在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境内企业和我国公民的信用信息情况。境内企业是指在我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一切企业组织,包括各种企业类型: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国有独资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我国公民是指拥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

第三类是信用信息使用主体,简称为信息使用主体,既包括查询和使用公共信用信息的组织和个人,也包括共享公共信用信息的政府部门和其他组织。

以上分类仅仅是为了论述方便所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实际上,三类主体之间也有交叉重合,即有些主体在某些行为中也会成为另一类主体,如作为信息承载主体的事业单位在信息归集过程中即为信息归集主体,在使用信息时又成为了信息使用主体。

(二)公共信用信息的具体内容

考虑到信息承载主体主要是境内企业和我国公民,公共信用信息的具体内容据此主要划分为两类:

一是企业信用信息,包括:(1)企业基本信息,如:企业名称、企业注册资金、企业注册地、经营范围及法定代表人;(2)企业资质信息,如企业获得的开展相关业务的资质等级,开展特定业务活动的资质资格等;(3)企业涉及的诉讼、仲裁信息;(4)企业受到行政机关或授权组织的行政处罚信息;(5)企业获得的经营信用信息,包括:荣誉奖励,与信用有关的税收优惠、进出口免检、检验检疫、质量检查等方面的政策优待措施;(6)上市公司根据监管机构要求必须披露的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其他信息等。

二是个人信用信息包括:(1)基本信息,主要是个人姓名、

性别、年龄、籍贯、学历、工作经历等;(2)经济信息,包括个人纳税情况,个人缴纳公共事业费用情况、个人开办工商业经营机构情况、个人公益或慈善事业捐款、缴纳社会保险情况,以及个人信贷信息等;(3)守法信息,包括个人有无刑事违法犯罪记录、行政违法处罚信息、民事方面的诉讼、仲裁及其承担责任信息等;(4)其他个人信息,包括学业奖惩信息、工作奖惩信息等。(三)公共信用信息的分类

公共信用信息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依据公共信用信息公开程度,可以分为:公开信息、经申请可公开的信用信息、可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的信用信息、不可公开的信用信息。公开信息,一般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开的信息,如企业的名称、注册地、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等信用信息,个人的姓名、性别、学历、籍贯等信息等;经申请可公开的信用信息,如企业的经营信息、税务信息、个人工作信息、行政处罚信息、司法信息等;可在一定范围内共享的信息,如个人的行政处分、组织纪律处分、企业经营中涉及临时营业限制或资格限制的信息等;不可公开的信用信息主要是指涉及个人隐私信息(如婚姻状况、财产收入状况等)、商业秘密信息、以及与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需要相关的信用信息等。

依据信用信息的性质,可以分为:正面信息信息和负面信用信息。正面信用信息也称为良好信用信息,是指获得社会及公共

管理组织正面评价的信用信息,如企业获得的各种代表经营能力和水平的资质、经营业绩,个人获得的荣誉奖励等褒奖性信用信息;负面信用信息也称为不良信用信息,比如企业受到的产品质量、税收信贷等方面的行政处罚或不良记录,公民个人信贷违约、民事违约、违纪违法受到的行政处分以及犯罪情况等信息。

根据信用信息主体不同,可以分为:企业信用信息、个人信用信息和其他组织信用信息。企业信用信息是指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信用信息;个人信用信息是指公民个人信用信息;其他组织信用信息是指除企业和个人外,其他组织的信用信息,如个体工商户信用信息等。

根据信用信息领域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用信息、公共管理信用信息、司法信用信息等。经济信用信息是指与企业经营或个人经济行为有关的信用信息,比如纳税信息,信贷信息,产品质量检验检疫信息等;公共管理信用信息主要是指政府行政机关或授权单位在行使公共管理过程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如行政处罚、营业资质或特殊行业资质等级降低或吊销、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的公开通报或谴责、社保公积金等的缴纳信息等。现代社会中,各种公共媒体的宣传对社会的影响的力越来越大,但由于其职能所限,媒体报道的新闻信息,在有权机关或授权机构确认前,不应纳入公共管理信用信息。司法信用信息,是指司法机关作出的生效法律文书中载明的与当事人有关的信用信息。

四、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

(一)公共信用信息交换与共享的一般原则

目前, 我国各部委、地方政府及行业协会,大都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建立了或正在建立各种信用信息中心和信用资源库。由于在现有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下,缺乏统一的规划、组织、标准和规范, 各信息资源库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较大,缺乏信息的交换共享机制,“造成大量的‘信息孤岛’, 导致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8通常来说,信息越充分、越集中,就越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分散化的信息难以真正转化为“信用”,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应对我国目前散乱的公共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信息征集主体之间的交换与共享,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要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1、合法性原则

应该注意,自然人对其信用信息的权利,在性质上属于隐私权的范畴,具有强烈的人格利益属性。而隐私权的具体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信息保密权和个人信息控制权等。法人

8丁敬达:《论我国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J],载《现代情报》,2007年第12期。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doc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政务资源交换平台解决方案v1

方案概要 本方案主要描述湖南省政务资源交换平台的建设要求而制作的。方案充分结合国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制订,针对政务资源交换平台的具体需求,利用Java EE应用开发技术、Webservice技术等,提供完整的设计方案。 方案共分为8章,其中: 第2章,项目背景,主要描述本项目的整体应用背景 第3章,需求分析,项目总体实施需求以及各个部分的需求进行了描述 第4章,总体设计,针对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详细说明了整个应用系统的架构以及各个应用子模块的功能,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应用流程。 第5、6、7章,分别对目录体系管理平台、交换体系管理平台、共享数据库建设等应用系统进行了设计。 第8章,对部门应用系统对接方式进行了设计。 项目背景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构成包括服务与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

之一,以政务信息资源为基础,依托技术总体架构,通过提供目录服务,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作为基础设施与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相对独立,其在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定位如图2-1所示。 图0-1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定位 依托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通过构建覆盖中央、省、市、县的多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技术总体架构,形成政务信息资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信息共享模式,提供全国范围内跨部门、跨地区的普遍信息共享,方便用户发现、定位和共享多种形态的政务信息资源,支持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中心之间通过互访接口实现互联互通。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建设与应用以支持跨部门业务协同为目的,实现部门间横向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满足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围绕跨部门的业务协同,以部门业务信息为基础,确定部门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详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5)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开发合同12-11

合同编号: 技术开发(委托)合同 项目名称: 委托方(甲方): 受托方(乙方):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有效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

填写说明 一、本合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印制的技术开发(委托) 合同示范文本,各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可推介技术合同当事人参照使用。 二、本合同书适用于一方当事人委托另一方当事人进行新技术、新 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或者新品种及其系统的研究开发所订 立的技术开发合同。 三、签约一方为多个当事人的,可按各自在合同关系中的作用等, 在“委托方”、“受托方”项下(增页)分别排列为共同委托人或共同受托人。 四、本合同书未尽事项,可由当事人附页另行约定,并可作为本合 同的组成部分。 五、当事人使用本合同书时约定无需填写的条款,应在该条款处注 明“无”等字样。

协议双方

技术服务协议编号: 本合同甲方委托乙方研究开发XX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开发项目,并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乙方接受委托并进行此项目研究开发工作。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一条本合同研究开发项目的要求如下 1、技术目标: 建设覆盖XX市的社会法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和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推进构建信用服务体系及社会联动惩戒机制建设,促进信用服务推广及信用意识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1)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基于信用数据目录建立XX市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全市信用信息统一归集、集中存储、管理和应用,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信用中国)、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XX市各县市农村征信数据库以及其他省市信用平台实现数据对接。 2)数据处理模块建设:实现不同信用信息来源的数据清洗、比对、加工、合成、管理等功能,以形成全市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并针对不同部门的信用应用提炼信用指标形成多个专项信用数据库。提供用户身份授权管理、日志审计管理、信用配置工具等功能达到对信用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安全使用。 3)监管服务建设:面向政府信用信息服务需求,开发信用监管服务模块,实现信用信息查询统计、专项信用档案、信用指标自定义工具、信用评价自定义工具、信用等级报告、信用分类分级监管、信用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项目

公共信用信息平台项目 莱芜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项目,于2017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种信用主体提供了信用信息归集、查询、公示、共享和政策解读等多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随着国家、省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对信用示范城市评选的标准更加成熟,城市信用监测的指标更加明确,对信用平台与信用网站一体化,联合奖惩体系,信用双公示系统,省、市、县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信用数据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信用体系整体水平,提高信用平台的服务和应用能力,响应新政策,实现新思路,满足区县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迫切需求,现需要对莱芜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信用莱芜”网站,围绕功能扩展、服务提升、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升级优化。 1、网站续建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和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充分认识加强全国信用门户网站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原有网站“信用莱芜”基础上进行网站风格一体化的统一,完善信用查询报告功能,增加网站实名制认证、新闻考核报送系统、网站效果分析、社会信用服务等功能。 2、平台续建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文件,建设莱芜市政务外网门户、新增内容管理系统、个人工作台、统一异议处理管理、信用关系图谱、消息平台、信用修复、信用查询报告、信用预警、信用大数据分析等功能。 3、联合奖惩系统 根据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建设联合奖惩子系统,根据文件要求及现阶段业务要求,推动联合奖惩相关法律法规建设,经过需求调研,系统应提供知识库管理功能,在原有联合奖惩备忘录的基础上,梳理结构化的梳理法律和政策明确规定的联合激励和惩戒事项,供用户下载、查阅。为贯彻国家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使用机制,系统具备联合奖惩管理功能,通过数据类别分类,资源配置关联、惩戒对象配置、惩戒措施配置、数据分发等功能,实现数据整理、信息推送、信息展示等动态协同功能,确保“应查必查”、“奖惩到位”,健全政府与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等组织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政务信用信息与社会信用信息互动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用。为响应国家建立联合奖惩触发反馈机制,系统还应具备奖惩反馈与反馈情况统计功能,充分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发起与响应机制。 4、政务应用建设 为政府机关、企业、个人和信用服务机构等各类用户提供基于服务大厅和服务窗口的现场信用服务。系统可通过现场服务人员为用户提供企业和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查询、授权查询、信用自查、信用查询报告生成及打印等服务。 莱芜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对接,将国家、省、市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 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交换共享整合协同平台设计

整合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是从其它子系统中提取共享数据,并对多来源渠道的、相互不一致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基于数据字典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组织,以保证数据间关系的正确性、可理解性并避免数据冗余;以各种形式提供数据服务,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对各类用户设置权限,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又能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及共享数据的互操作性和互用性;维护基础信息、动态业务数据以及系统管理配置参数;支撑系统的网络构架、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流程管理、数据库维护和备份等运维能力。整合协同平台根据功能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数据和共享数据的交换服务和路由流程管理,该部分是交换平台的基础,包括:静态交换数据、动态交换数据、图形数据及表格、统计资料等属性数据。 第二部分,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根据事先制订好的规范、标准,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输操作。在接入中心平台时,应按系统集成要求设计系统结构,各类数据接口遵循系统集成规范。

第一章中心平台设计 1.1 平台功能结构 整合协同平台服务器是公共基础平台的核心部分,XMA整合协同平台提供一整套规范的、高效的、安全的数据交换机制。XMA整合协同平台由部署在数据中心和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服务器、数据接口系统共同组成,解决数据采集、更新、汇总、分发、一致性等数据交换问题,解决按需查询、公共数据存取控制等问题。 各业务子系统都要统一使用XMA整合协同平台进行数据交换。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和制定数据交换标准。各业务部门通过数据级整合或者应用级整合通过XMA 整合协同平台向数据中心提供数据,也通过XMA整合协同平台访问共享数据。 XMA整合协同平台的基本功能如下: 共享数据库的数据采集、更新、维护。 业务资料库、公共服务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提供安全可靠的共享数据服务。 业务部门之间的业务数据交换。 结合工作流的协调数据服务。

信用信息体系平台建设详细设计方案

信用信息体系平台建设详细设计方案 1.1.标准规范建设 1.1.1.数据规范编制 1.1.1.1.数据标准 ?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是指对数据的描述,例如数据交换频率、数据字段、共享范围等信息。元数据标准制 定是为各监管部门数据收集、整合与应用时提供统一 的指引作用,本项目元数据标准定义市场监管信息资 源的核心元数据及扩展方法,分别定义关系数据表、 文件格式数据、服务数据三类格式数据的核心元数据 定义,为市场监管目录设计与资源目录模块开发奠定 标准模板基础; ?数据元标准。数据元是指数据库中字段的格式规定。 因历史原因,各监管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没有 统一的数据标准统一开发规范,当前跨部门监管数据 资源不对称、格式不统一等问题严重,本项目在整合 数据过程中,数据元标准制定统一规范了跨部门监管 数据的字段与格式要求,向各监管部门明确提供数据 的统一格式要求,也是本平台数据ETL过程的重要标 准。 ?信用信息分类规范:为加强社会信用信息资源的记录、

整合、应用,规范和指导各部门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建 设,将制定信用信息分类规范。规范是在梳理市信用 信息资源基础上,参照省、国家信用信息相关标准规 范编制而成。 1.1.1. 2.目录标准 ●信息资源目录编码标准。根据资源提供部门、数据类 型等提出社会信用信息目录、资源、市场监管号、资 源目录版本的统一编码规则; ●社会信用信息共享目录。基于数据标准与信息资源目 录编码标准制定规范的《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共享目录》,通过定期更新发布方式提供各监管部门使用。 1.1. 2.技术规范编制 1.1. 2.1.开放接口接入规范 为方便第三方系统接入,以加快数据实时共享性,提供丰富的数据应用方式本期为第三方系统提供开放接口,开放接口包括第三方系统向《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平台》提供数据的接口,以及第三方系统应用《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平台》的数据接口。数据交换接入规范提出数据开放接口的提供与应用规范,为第三方接入单位提供标准的指引技术文档。 1.1. 2.2.信息资源公开技术规范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1目的 (1) 2内容概要 (1) 3适用范围 (1) 第二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1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 2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 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 1准备阶段 (4) 2登记阶段 (5) 3对接阶段 (5) 3.1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 3.2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 3.3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6) 3.4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6) 3.5不同对接模式对比说明 (6) 4运维阶段 (9) 第四章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0) 第一步:注册目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0) 第二步:获取目录服务或注册核心元数据 (12) 第五章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3) 第一步:注册应用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3)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5)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5) 2)信息交换 (16)

3)为其他部门用户提供应用系统访问服务 (18) 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1) 第一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1) 第二步:利用平台服务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3)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3) 2)信息交换 (25) 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28) 第一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28) 第二步:通过接口方式获取服务 (29) 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9) 2)信息交换 (30) 附件 (32) 附件一: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2) 附件二: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38) 附件三:实施建议方案及工作单 (39) 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39) 附件五:名词解释 (39)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精选.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概述 目前,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2、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由上图可以看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 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北京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对接指南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8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内容概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适用范围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 对接总体流程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准备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 登记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 对接阶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 目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 应用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共享交换平台:实施方案

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 实施方案

修改记录:当前版本:1.0

1总体描述 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强化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全市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综合利用。以人口、法人、电子证照等基本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通过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目录体系实现信息共享的统一管理,通过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可靠交换并且建设相应的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全市信息资源提供、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使用的有效实时监督监察,确保为全市业务系统提供基础信息查询、比对、共享等各类服务的有效性。通过XXX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重点支撑网上政务大厅、电子监察、企业信用、人口综合管理等业务应用。 因本项目建设周期短、时间紧、总的原则是尽量并行安排各项工作。 1.1 项目实施内容 按:XXX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项目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本次项目是通过信息化解决,建设涵盖XXX20个部门的系统。 本期项目主要建设以下内容: 1.信息资源中心建设 通过清洗、比对相关部门业务提供的数据,初步建成包含人口、法人、证照批文基本信息的公共基础数据库,为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后期将结合XXX近几年信息化重点应用方向,建设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社会服务、区域经济等方面的专题数据库。 2.支撑平台建设 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包括云数据交换与服务调用平台(将XXX现有数据交换平台进行升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平台、政务信息资源主题分析平台、内外网数据传导平台等,为XXX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和管理工具。后期将提供多维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挖掘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据的相互关系找出规律,建立模型,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数据趋势,最后为领导决策

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功能简要介绍

第一章平台总体框架 1.1系统总体架构 图 1系统逻辑架构图 如上图所示,在安全保护体系、运行机制及相关标准体系的支持下,系统共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管理层、服务支撑层、应用服务层及用户层五大层。 其中基础设施层使用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现有的硬件及网络体系,主要包括网络、服务器及数据库相关硬件设备;

数据层主要用于合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相关数据分类存储和管理,主要包括法人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自然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另外包括系统管理等数据库; 支撑层为系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应用服务支持,在此之上搭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转换、数据清洗、用户管理、日志管理、权限管理等业务功能。 应用层主要由信用监督服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包括PC端门户服务和APP端服务)、数据交换系统、征集管理系统、支撑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 在应用层之上构建用户服务层,以提供用户与平台之间的交互。 1.2应用系统设计 1.2.1应用系统功能架构

图 2系统功能架构图 总体功能架构如上图,说明如下: 1、信用监管服务系统:为政府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支持,主要包括信用查询、信用报告、信用跟踪预警、信用评价、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和统计分析系统等。 2、公共服务系统:在PC端门户网站“信用合肥网”上提供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动态等服务;在移动客户端开发支持android、ios和微信版服务,公众可通过移动APP 了解信用工作动态、查看信用公示信息及查询信用报告等服务。 3、征集管理系统: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加工整理,信用信息经过清洗、比对、转换等过程,借助ETL等技术将工商、税务、质监和法院等各部门的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国内电子政务建设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主要解决办公自动化、文档信息化等问题。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基础硬件的购买上;第二个阶段是应用系统建设阶段,核心的标志是“金字工程”和“数字城市”。工商、税务、财政、公安等专业性比较强的政府部门开始了自身业务系统的建设,表现形式是重在应用软件系统的购买上。尽管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涉及的部门和系统众多,系统结构和层次复杂。但不论实现哪种类型的应用系统,都会涉及到“数据共享交换”这个问题。本期“情景导购”便围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的原则,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简介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项很艰巨和任重道远的工作。大多数前期的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缺乏统筹规划,应用系统之间普遍缺乏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定义,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成为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资源信息纵强横弱、条块分割,所有这些成为了当前迫切要求信息整合与共享的主要原因。资源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成为政务资源信息整合与共享的一种有效手段。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平台是建立一种体系,建立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一种机制,是一种新型的政务模式。建设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方式和环境,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信息资源整合机制,规范数据采集口径、采集方式,规范数据的服务方式,建立统一的资源信息整合与交换机制。

二、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主要功能 下图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的总体结构图: 1、数据交换与接入 数据交换服务主要以多种数据交换模式、基于多种数据交换协议为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工作对象提供多种数据类型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资源目录管理与服务 目录服务主要提供目录内容编目、资源检索、目录注册、注册审核、目录发布、目录查询、目录维护、共享授权等功能,能够实现各类基础资源和共享资源目录信息的统一管理。

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信用信息体系平台 建设方案 2017年x月x日 目录 1. 平台概述 (6) 1.1. 建设背景 (6) 1.2. 建设目标 (7) 1.3. 建设原则 (7) 1.4. 建设内容 (9) 1.5. 建设依据 (10)

2. 平台需求分析 (10) 2.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11) 2.1.1. 信用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 (11) 2.1.2. 政府部门开展信用联合奖惩的需求 (13) 2.1.3. 社会公众信用信息化需求 (13) 2.1.4. 重点领域诚信建设信息化需求 (14) 2.1.5. 重点人群诚信建设信息化需求 (15) 2.1.6. 其它个性化的信用信息使用需求 (15) 2.2. 信用数据征集范围及来源分析............................................ 1 5 2.2.1. 信用数据的征集范围 (16) 2.2.2. 信用数据的主要信源单位 (16) 2.3. 系统主要功能需求分析 (18) 2.3.1. 信用信息资源编录管理流程 (18) 2.3.2. 信用信息共享流程 (18) 2.3.3. 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流程 ............................................. 1 9 2.3.4. 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流程 (22)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3) 2.4.1. 系统性能指标 (23) 2.4.2. 集群和负载均衡 (24) 2.4.3. 可扩展性 (24) 2.4.4. 可靠性 (24) 2.4.5. 安全性 (25) 2.4.6. 可用性 (26) 2.4.7. 帮助文档 (27) 3. 总体设计 (28) 3.1. 总体建设思路 (28) 3.2. 系统总体架构 (28) 3.3. 数据架构 (29) 3.4. 技术路线 (30) 3.4.1. J2EE的体系架构 (31) 3.4.2. MVC处理模式 (32) 3.4.3. XML 规范 (33) 3.4.4. SOA体系结构 (33) 3.4.5. ESB服务总线设计 (35) 4. 平台详细设计方案 (38) 4.1. 标准规范建设 (38)

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自然资源大招投标书范本

千里马招标网https://www.doczj.com/doc/1f14361955.html, 招标文件 项目名称:江苏省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管理系统) 标书编号:JSZC-G- 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 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投标邀请...................................................... 2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5第三章合同文本.................................................... 19第四章项目需求..................................................... 24第五章评标方法与评标标准.......................................... 36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 40

第一章投标邀请 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受江苏省测绘资料档案馆的委托,决定就其所需的江苏省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公开招标采购,现欢迎符合相关条件的合格供应商投标。 一、招标项目名称及编号 项目名称:江苏省政务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管理系统) 标书编号:JSZC-G- 二、招标项目简要说明、预算金额及最高限价 (一)招标项目简要说明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年)》及江苏省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制定了江苏省基础测绘“十三五”规划、全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今后五年江苏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求相关部门持续整合、完善、更新全省多尺度、多分辨率基础地理信息,拓展基础测绘覆盖范围,丰富基础地理数据内容,完善地理信息资源体系。 江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于年开始实施江苏省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作为平台重要组成部门的自然资源大数据综合管理系统是年实施的重点内容。 项目采购预算:万元(人民币)。 三、招标项目的采购需求 详见招标文件第四章内容。 四、供应商资格要求 (一)符合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并提供下列材料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等证明文件,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某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案例

某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案例 发布源:北京北大软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建设背景 社会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国务院在2014年6月印发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信用基础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建成以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的覆盖全社会的市级信用信息管理系统。 按照省委、市委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以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为指导,着力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部门、行业间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整合和共享。着力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促进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的提高,为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有力支撑。 二、提升客户价值 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成市“一网三库一平台”(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市企业法人信用数据库、自然人信用数据库、信用专题库,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此为基础推动辖区内各部门、各地方基于信用信息的联动监管、应用,并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推动大数据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1)建立与省级平台的信用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完成与省信用平台交换对接,接收省平台推送的数据,规范数据对接标准,建立与省平台的互联互通机制。 (2)建立辖区内各部门、各地方信用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依托市电子政务信息化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平台,统一规范各部门、各地方业务系统与平台的数据交换接口,建立基于参数的数据灵活更新机制。 (3)建立社会信用的联合奖惩系统。平台向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对信用主体的信用信息了解渠道,并通过门户系统将信用主体守失信息向社会公布,使其接受社会监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维度的信用监督体系。 (4)建设公众信用服务门户,基于互联网建设公众服务门户网站,并向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政策查询、信用公示等应用服务,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XX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项目-合同书

合同书 项目名称:XX市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项目项目编号:包组号:包组一 包组名称: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 甲方:xx省XX市地方xx局 乙方:公司 签订日期:2015年 12 月

项目名称:XX市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项目 项目编号: 甲方: xx省XX市地方xx局 电话:传真: 地址: 乙方:公司 地址:xx省广州市天河区 根据 XX市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平台项目的采购结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经双方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一致同意签订本合同如下。 1.合同金额 合同金额为(大写):人民币贰佰零伍万玖仟肆佰陆拾元(¥元)。 2.项目实现目标及主要内容 1、项目目标: 根据省、市关于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征信系统建设、综合治税体系建设、“企业专属网页”和“市民网页”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充份整合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果,统筹建设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初步建成以自然人和法人基础信息为核心的政务基础数据库,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实现多个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顺畅流转和交换共享。 2、项目内容: 1)设计、开发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基础信息库管理系统; 2)安装、部署、调试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参照省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标准,实现与省 级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系统的对接,并完成首批30个部门前置交换节点的部署、调试接入工作; 3)围绕信用体系、市场监管体系、综合治税等政务应用,编制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 换规范与技术标准; 4)完成第三方系统软件采购:WIN2012 SERVER企业版4套、Linux桌面操作系统软件(X86 平台)20套、双机备份Symantec BACKUP EXEC OPTION 2015软件2套。

交通运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技术方案

交通运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技术方案 为进一步推动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根据《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及分工方案》(交办政研函﹝2017﹞310号)要求,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实现部、省两级信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加快形成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一张网”,现编制部省两级交通运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技术方案如下: 1实施范围 全国32个省级交通运输管理机构需要依据此技术方案与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接,实现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主要技术路线为依托各地已有或在建省级信用管理系统,基于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实现符合《部省交通运输信用信息交换指标要求》的全部数据清理、整合,归集与上传,并通过部信用信息服务接口实现对行业监管对象的一站式信用档案查询。 2总体布局 全国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统一部署在交通行业专网中,采用前置机与文件接口方式实现对省内信用信息数据的归集。各省按要求定期将信用信息数据文件放置到前置机指定目录,并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配置交换路径,即可实现数据上传。 3技术实现方案 3.1数据交换前置机方案 此次部省交通运输信用信息交换共享使用前置机文件交换方式实现。关于前置机的使用方法与注册方式,请参考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交换平台使用说明。 3.2数据交换接口要求 3.2.1接口说明 省、部两级信用系统数据资源交换使用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 a)传输频率:小时、日; b)传输方式:增量、全量。首次上传增量文件应按全量上传。

注:增量——系统上次导出之后的新数据;全量——系统中所有的数据。 各省实际传输频率、传输方式及固定上报时间根据具体工作双方商定。 3.2.2传输要求 各省通过省级信用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生成业务数据文件,放置到交换前置机指定目录下。 3.2.3文件要求 文件名及格式应遵循以下格式要求: a)文件名要求: 业务数据文件每一项交换业务均需完成业务注册后才能进行数据交换,本工程业务编码为“ZHXYXT0000”,文件名采用{业务编码}_{文件代码}_{YYYYMMDDhh}。 b)格式要求: 业务数据文件采用csv格式(一种以逗号分隔值作为分割符的文件类型),字符集采用UTF-8(8-bit 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 3.2.4文件压缩 省级信用系统传输前应对数据文件以zip格式压缩。校验文件不用压缩。 压缩文件名为:原文件名.zip。 注:zip:压缩文件的文件类型。 3.2.5采集指标信息 3.2.5.1交换文件名及更新要求 表1-1交换文件命名及更新要求

信用平台建设方案

宝鸡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需要,创新和改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工商、信用工商、智慧工商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市工商部门的监管服务水平和效能,特建设全市“工商网上政务大厅”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及公示平台”,具体方案如下: 一、建设背景: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对工商部门的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要落实省政府《实施意见》中关于注册登记时效性的和企业信用公示的要求,全市亟需建设统一的网上办事及信用公示平台,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服务。省工商局现建设的信用及信息平台只对省本级服务,不能满足我市的实际工作需要,因此,建设“工商网上政务大厅”和“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及公示平台”势在必行。 二、项目简介: “工商网上政务大厅”依托现有的工商业务软件系统,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开展网上业务办公为目标,开展市场主体网上登记,网上申请、网上审核、网上办

照、网上年报、网上查询,并逐步开展网上办案、网上消费维权、网上户外广告登记、网上监管等,全面实现网上行政许可、网上行政审批,使能够为群众服务的业务能够上网办理的全部通过网上政务大厅来办理,尽量涵盖所有工商业务,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满意的服务。 “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及公示平台”主要实现两个功能:一是将市场主体登记信息资源实现政府部门间共享。将工商部门主体登记信息实时推送至该平台,各部门可通过该平台实时对市场主体进行查询和认领,满足政府各部门的系统化监管和针对性服务,使工商部门市场主体信息成为政府公共资源,为政府决策、部门监管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二是将市场主体信息及信用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企业一经注册成立,就可通过“宝鸡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实时公开企业基本登记信息、许可信息、良好信息、提示信息和警示信息,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公开、信用公开,推动以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和部门协同监管相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一)全市企业初步树立诚信理念,恶意拖(逃)税、费(贷)等违法失信的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商业欺诈得到有效遏制,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得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