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和加减法估算。

1.教学目标:

[1]掌握笔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时划分:4课时

[在教材上这一部分的内容只安排了3课时,根据我个人的想法安排了4课时的内容。我认为这一部分的练习量比较的足,教材安排了练习五和练习六两个练习,恐怕只安排3课时会来不及。这仅仅只代表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方案一:

(1)连加、连减[P26、27、29、30](包括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2[前两题]、3题)

(2)加减混合[P28、29、30](包括例3、做一做、练习五的第4、5、6题。)

(3)练习课(练习五的第7、8、9题,聪明题和增加适当相应的练习题。)(4)加减法估算[P31、32](包括例4、做一做、练习六)

方案二:

(1)连加[P26、29、30](包括例1、做一做、练习五第1、3、9题)

(2)连减[P27、29、30](包括例2、做一做、练习五第2、4[部分]、6题和聪明题)

(3)加减混合[P28、29、30](包括例3、做一做、练习五第5、7、8题和剩余的各题。)

(4)加减法估算[P31、32](包括例4、做一做、练习六)

3.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的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耐心、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注意点:

★教学例1:

(1)注意在计算教学连加的同时结合情景图(即应用题)的教学,要意识到我们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笔算计算。同时,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2)注意笔算连加、连减式题计算方法掌握的多样性。例1中介绍了两种计算方法:一、可以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二、也可以为了书写的简便,把两个竖式连写。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两种计算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要求尽量用简便的写法,并注意进位。

★练习五第1题:

题目的要求是让学生将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我觉得在练习第2小题时,教师要说明怎样计算,不仅包括横行的计算,还要包括竖行的计算。

连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的式题。

3.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耐心、认真计算、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笔算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36 54 (2) 47 71 (3)29 44 +18 + 24 +24 +18 +15 +28

(54)(78)(71)(89)(44)(72)复习在列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列出算式

在暑假的时候,一群少先队员成立了学雷锋小组,帮助农民伯伯收西瓜[出示情景图]他们分成了三个小组,看一看他们分别摘了几个西瓜?[出示统计表]问题是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列出算式。

28+34+23=

2.探究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可以怎样列竖式计算? 28

方法一: 28 62 方法二: + 34

+34 +23 62

62 85 + 23

85

这里的62是怎么来的?强调第一、二两个数的和与第三数相加。

(2)讨论方法一和方法二有什么不同?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3)仔细观察复习题,你发现了什么?能用连加的简便方法表示吗?

3.尝试练习(选自己喜欢的两题计算)

46+25+17=() 32+15+39=() 15+47+28=()

三、巩固练习

1.15+37+25= 15+25+37= 37+25+15=

[意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感受三个相同的加数任意的调换位置,答案相同,初步渗透加法交换率的法则。同时,也起到巩固练习的作用。]

2.15+30+37= 27+38+20=

[从题中可以看出这两题的第一步或第二步可以用口算直接计算,无须必须用笔算进行计算,让学生明白在连加计算的过程中能用口算的就用口算进行计算,要学会灵活的运用计算的方法。同时,也为例2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打下基础。]

3.练习五的第1、9题

4.练习五的第3题

四、拓展练习找规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加、减法估算

[《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教学注意点:

★教学例4:

(1)注意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在教学例4前可以创设估算的一些情景,例如隔壁班大概几个人;这个铅笔盒大概几元钱;教室长大概几步等问题。再教学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可以结合这种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以便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数学的功能。

(2)注意估算的策略多样化。可以用连加,也可以用连减,还可以用加减混合,中间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由于每个个体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不同,所采取的估算策略也是不同的,教材上除了提供两种估算策略(连减和先加后减)以外,还提出:“还可以怎样算呢?”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注意学生估算过程的呈现。可以通过小组的合作,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

(4)注意检验:在再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笔算知识,精确计算来检验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正确。

★练习六第2题:

要注意第2题结果的多样性。小明原来有20多枝水彩笔,这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数,可以是21到29中间的任何一个数,再加上12枝,估算的灵活性就更大了。在让学生讲出估算结果的同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P32还安排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呈现了一个电脑室的场景,让学生估计一下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使学生知道估计、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七第5题:是加法估算。不仅要让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让学生说出估算的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