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在科技和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们在关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仅要使孩子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生存能力,更得具备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素质是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情商而非智商。可见,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从人类灵魂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当人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就可以从心灵深处得到美的启迪,例如,每当雄壮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每位中国人都会为之振奋,因为是战斗的号角.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乐曲,表达着亿万人民的心声,鼓舞着人民的斗志。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陶冶儿童新高尚的情操方面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力与内化力。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最主要的因材施教。其次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去实施。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利用教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针对少年儿童所表现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

一、充满情趣的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得力工具。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因为音乐是一种宣泄感性的艺术,同时,具有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和演唱的情感美,都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他可以深刻的作用于人的意志,有效的发挥德育的作用。要想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靠有限的音乐课来实施是不够的,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将德育全面渗透进去,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下,更多更好的得到美誉的教养,使他们通过音乐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人民的伟大。要想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理想、陶冶道德情操、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性格为目的。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音乐这门课程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三大类。例如,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好曲目,注重讲解音乐背景,给学生创造快乐的氛围,如学习著名乐曲《保卫黄河》时,首先应介绍作曲家冼星海在巴黎学成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造大量的抗日战斗歌曲,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等情况,以此加深学生对乐曲的体会,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也利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音乐教学在德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如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极大的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内容量,丰富了音乐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多媒体音乐形象的直观性,充分调动音乐的德育因素,、会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更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例如、音乐教材中具有明显思想教育目的的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唱祖国》《黄河大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等可以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重复再现的画面准确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如在教唱歌曲《黄河大合唱》时,教师通过幻灯图片着重介绍音乐家的生平,让学生了解作者从国外学业学成后毅然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谱写了大量的抗战音乐作品,用歌声为民族呐喊,为抗战怒吼,从而使学生从图文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方面,身临其境的强烈感受到磅礴的气势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习了音乐家的作品,更重要学习了先烈们热爱祖国,敢于为祖国献身的革命精神。使学生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三、创新教学方法

当然音乐教育与德育并不是从属或包容的关系。通过音乐达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是音乐教育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的任务。因此教师不能把音乐课变成是思想政治课。特别应该注意的是,音乐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他自己独特的手段和方式,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实现思想与情感上的潜移默化。违背音乐艺术规律,忽视音乐教育特点的做法,势必将音乐教育变成单纯的思想说教,使音乐教育的本体品格失落,最终难以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无处不在,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并能恰如其分的进行渗透。

怎样采取有效的手段去实施以上教育目标呢?

首先,教师要使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的重、难点部分,让学生通过画面(投影或录像)和声音(录音或录像),去感受音乐用品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从而形成初步的感性初识,形成一朦胧的意象,使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和力求表现的冲动。在此情境之下,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歌(乐)曲进一步理解音乐形象。接着,教师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和极富感性意义的体态表演去感染和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以此丰富音乐形象、深化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以演唱、舞蹈、律动、讲述等形式来创作与表现自己所感悟和理解、表现与创作就是接受知识和自我陶冶的过程。最后,教师将学生心中已趋完整的音乐形象进行完善,并从中提练出音乐形象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画龙点睛的思想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注意一个“巧”字,切不可牵强附会或喧宾夺主。所谓“巧”即巧妙取材,巧妙结合学生与教材实际,让德育在似无中进行,使其渗透到音乐教学的每一环节之中,而不是孤立地进行德育教育。

作者简介;

郭占勇(1968-),男,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人,大专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职业成人教育教学研究,音乐专业

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单位:博山区四十亩地小学 作者:高静

音乐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教育的前沿阵地,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让小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文明礼貌、勤俭节约、不怕困难、勇于向上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并愿意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一切。而这些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我,作为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工作16年的音乐教师,并担任了12年大队辅导员,我认为课堂教学既是学校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在这个阵地上对学生充分传授知识和技能,积极渗透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每一学科的德育功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一门艺术教育。新课标明确提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我在教学生演唱《国歌》时,首先对国歌的时代背景作详细的介绍,着重向学生介绍在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占据了我国大片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国着名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之情,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写下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后来的国歌,这首歌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当这首歌曲流传开以后,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爱国主义内涵和巨大的鼓舞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演唱实践时,特别注意要求学生把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歌曲的主题“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结合切身体会,谈谈在现阶段我们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我们热爱祖国作新中国的主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教会学生很好的表现国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市一等奖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情感融合 摘要:“乐由情起”,这是说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这种“情”牵动着无数颗童心。“情”更是艺术创作的灵魂,它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创作意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情感”这一因素,以情激情,以情施教,利用情感资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启发学生的情感资源,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领会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感受音乐,融入音乐,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情感以情施教激发融入 一、情感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给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贯穿于音乐的始终,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也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情感在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没有情感的音乐是空洞的,乏味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具备了表现情感的意识,就会在学习时全心身地投入,运用各种技能技巧,主动地创造美妙的音响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音乐的表现能力,满足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还能增强学生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唤醒丰富的情感心理活动,使器乐演奏、声乐演唱,包括理论学习都能更加有效地进行。因而,如果只注重学生的音准、节

奏、音色和技巧等技术层面的教学,而忽视对音乐情感的启发和培养,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发展潜力受到限制,还会影响教师教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受各种情感,并且要将各种情感要素的感受过程同音乐技术的学习同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体验情感,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独特感受,再通过具体的演奏形式才能更好地演绎音乐作品,逐渐融入美妙的旋律,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穷魅力。 情感涵盖了一个人的感悟力、自制力、刚毅力以及与人热忱相处的交往能力等内容,情感由自我感受、自我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反映选择五个部分构成。情感也是一种智能,它是完美人格高尚情操的集合。情感是先天性带有的,但情感品质不是先天自有的,而是教育实践的结果。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应是教育中的根本性问题。音乐教学需要学生有移情共鸣的敏感力和自我表现力,需要反观自身的体验与表达,而且情感在音乐效能方面,起着知识技术价值导向的作用。 音乐作品,重在表现情感。无论什么体裁、题材的作品,都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爱憎情感。音乐创造者与音乐接受者之间,或者说音乐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要达到相互的了解,靠的是音乐,而这种音乐,我们可以比喻为“语言”。这种“语言”,也就是我们常所说的“音乐语言”。构成音乐语言的要素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最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和音色。这些是作曲家们最基本的元素,作曲家们通过灵感赋予每个音符不同的内涵,音符根据节奏交织在一起,透过旋律,集中地表现作者特定的情感,可以呈示音乐作品

小学音乐论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二、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f11662217.html, 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 作者:陆绍建 来源:《教育界·上旬》2019年第01期 【摘要】《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注重个性化的发展,鼓励音乐创造。艺术作品也有优劣之分,在当今信息化的年代,在通俗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很多传统的、民族的、高雅的音樂作品学生根本不听。作者论述了其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听”“唱、记”“想”“说”的欣赏能力。 【关键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初中音乐欣赏 一、前言 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推动下,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欣赏能力。在课堂中,从传统的模式走出来,要把全部学生调动起来,同时注重因材施教,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因此,《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这些年,笔者在初中音乐欣赏课堂中,在方法和能力上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二、教学方法 (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首先,欣赏课堂教学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其次,内容安排上由小到大,这样做符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以题材、形式和“曲式、体裁”为主题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体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的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主题设计课型。如以“歌颂祖国”这一中心的欣赏课,就可将《红旗颂》《兴国山歌》《在灿烂的阳光下》等相同题材内容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学。这种课型内容统一,能使学生在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工具,是师生交流的主要纽带,教师的语言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由于很多音乐教师对课堂语言的重视不够,以至于课堂中不能很好地达到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体现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呢?本文重点围绕这一点进行了阐述。我认为应该注意两个方面:一、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文学素养;二、教师能体现恰当、优美的形体语言。 【关键字】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启发性鼓励性优美性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可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旷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与纽带,而且是开启学生智慧、激发学生思维、展开音乐想象翅膀的钥匙。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和考虑学生活动的创编之外,尤其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表达。 工作不到三年的时间,我也听了好几节同行的课,有很多感慨。深感到教学语言是那么地重要。教师的语言清晰,学生能从中获得快乐;教师的语言亲切温和,学生能从中获得温馨,留下回味;教师的肢体语言优美、和谐,学生能从中获得启发。好的教学语言,学生听得起劲,教学效果显著;差的教学语言,学生听之无趣,索然无味,更别谈教学效果了。语言的优越性是任何教学媒体所不能代替的,语言的美更能突出音乐学科的美。 通过观察与摸索,更主要的是实践,我觉得教学语言的几个方面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的文学素养 1、教学语言的准确性 语音的准确性——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切忌带有家乡方言,要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标准的普通话和优质的音乐会给学生带来听觉的美感享受,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把学生导入到自己创设的意境中。 提问的准确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课堂提问要有针对性,千万别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提出的问题,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在科技和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人们在关心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不仅要使孩子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良好的生存能力,更得具备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人格。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素质是个人获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是情商而非智商。可见,情感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作用。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表达,是从人类灵魂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当人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共鸣时,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就可以从心灵深处得到美的启迪,例如,每当雄壮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时,每位中国人都会为之振奋,因为是战斗的号角.是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乐曲,表达着亿万人民的心声,鼓舞着人民的斗志。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引言: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在塑造儿童美好的心灵,陶冶儿童新高尚的情操方面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力与内化力。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最主要的因材施教。其次是利用有效的手段去实施。教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利用教材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针对少年儿童所表现的一些不良倾向,进行有的放矢的引导。

一、充满情趣的音乐教学过程 音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得力工具。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因为音乐是一种宣泄感性的艺术,同时,具有独特的功能-——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演的形态美和演唱的情感美,都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他可以深刻的作用于人的意志,有效的发挥德育的作用。要想通过音乐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靠有限的音乐课来实施是不够的,而是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将德育全面渗透进去,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下,更多更好的得到美誉的教养,使他们通过音乐感受到祖国的可爱,人民的伟大。要想通过音乐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采取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侵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理想、陶冶道德情操、确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渗透,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就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性格为目的。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和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音乐这门课程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

(完整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为此,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避免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其次,要实现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动,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体操中的保护与帮助可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并逐步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一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基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表面文章。在这里,有必要再提一下体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密性”,在这种“亲密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希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普通公民道德,还必须率先修养希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最后,在宣扬与实现“快乐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持续发展的德育。 2小学体育教育中德育渗透浅谈 摘要:体育具有特殊的精神作用,它能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它能使人积极向上勇于创新,它能促使个性、独特气质的形成。所以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强体魄、长知识、增技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培养和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大胆创新,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渗透德育以学生为本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课教学方法 摘要: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 动力要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中学音乐教材则体现鲜明 的人文性、知识性和愉悦性。强调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体验性、探究性、反思性等的学习过程。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启发学生想象,开发学生的 智力和培养学生创造力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音乐教学;兴趣爱好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019-01 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通我的一些教学积累,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 生共同完成的知识、技能的训练、掌握过程,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除了相对单 纯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之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艺术的美的意识教育,也就是我们 通常所说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的教育贯穿着整个音乐教学过程,对增强音乐教 学效果,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理解音乐、表达情感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 一、创设意境,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殿堂 培养兴趣,是音乐教学的关键。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 一分钟的组织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用轻松,活泼的节奏 作为纽带,能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带入音乐殿堂,并且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和谐,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例如:师生问好。 二、善于运用语言美感染学生 教学语言是传递知识,交流信息的媒介,起着直接沟通教与学两方面的作用。讲究教学的语言美是音乐课堂教学美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语言是师生交往的第一 要素,清晰的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 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课堂教学语言美有着控制、引导学生学习的“魔力”。因此,音乐教育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达到预期 的目的,就要讲究语言美。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美首先要求教师语言的准确、简洁、精炼,并且还要易懂,在此基础上力求生动形象,我在上分析音乐要素时,把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 分别称为骨架、线条和色彩,这些都是同学们所熟悉的,他们很快就明白了音乐 的各个要素。 教学的语文美不仅仅指口头语言,它还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言。所谓副语言是指笑、哭、呻吟、叹息之类的声音;身势语言是指面部表情、点头、摇头、耸肩、 手势等动作,这两部分统称伴随语言。这也是教学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 过去的音乐教学注重技能训练和提高识谱能力。课堂上,老师要用去很长时 间解决识谱问题,在师生都筋疲力尽后才接触到音乐作品。这种教法不但没有使 学生体验到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让学生感到音乐枯燥无味,最终造成学 生不喜欢音乐课。尤其在教五线谱时,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让学生在五线 谱上标出唱名,结果使得学生到初中毕业也不识五线谱和音符、休止符等。因此 为了让学生喜欢音乐课,在学唱歌曲的同时也能学习到音乐的基本知识,我采用 了音乐理论知识与游戏相结合。例如:在讲音符、休止符的时候,教学可以先制

音乐教学中的语言美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语言美 音乐的教学过程是艺术的实践过程。教师的语言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音乐艺术的基础与核心。若在音乐中没有优美、形象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乏味,失去艺术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音乐要借助语言,正因为语言的存在,音乐才会变化无穷,而语言是健康人具有的本能,在诸多因素上与音乐相通。为更好的优化教学过程,两者必须有机的结合来。我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要准确精炼 普通话是每个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教学中,音乐教师尤其要做到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教师字正腔圆的发音,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听觉上的享受,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规范准确的发音,为歌唱的咬字吐音打下扎实的基础。 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炼。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习兴趣,到把他们带领到音乐的海洋之中,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具有吸引力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作引导。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果。 二、生动形象 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低年级段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照本宣读,局只是为了上音乐课而上音乐课的话,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删繁就简,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掌握语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如:唱歌时气息的运用可以说:在清晨当你闻到花儿发出的清香时,你情不自禁地走近她并深深的呼吸时的那种享受的感觉。又如歌唱时的面部表情的讲解时:同学们你们打喷嚏时的动作就是最美的歌唱表情。如乐器:讲解竖笛,葫芦丝等吹奏乐器时的口风运用,可以让同学们回忆吹蜡烛时摇晃而不灭的感觉,那么他们在吹奏时就不会把一口气一下全部吹完,从而造成刺耳的怪音;或者手里拿着一张薄纸用气轻轻吹纸飘动时所运用得气息……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越形象、越生动,所列举的例子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专业术语,要实用得多。但不代表不用专业术语只要做到适时而用因“才”而用即可。 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引发他们的想象、联想。如:在欣赏歌曲《野蜂飞舞》前,教师可以说:“在我们国家的端午节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人们组织了各种纪念活动。你看:现在正在进行划龙船比赛。瞧,选手们划得多带劲,一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江面上的几条龙船正你争我赶的向我们划来。”教师运用这样的描绘性语言,既渲染了课堂气氛,又引发了同学的联想还贯穿了一节节气知识。 三、优美韵律 高山流水、雅韵起伏。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节奏、节拍、曲调、速度、强弱等等音乐内容的完美结合,才富音乐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美化音乐课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音乐的审美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前提)。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精选3篇)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计划一:小学音乐渗透德育计划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是深刻而有力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一首歌(乐)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并从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境地。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四年级音乐课本中,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

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厦门华侨中学涂维佳 摘要: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有声乐、钢琴等表演技能和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方面的修养外,还应该具有掌握和运用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能力.它是教学的主要工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和心灵的,然后,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这句话说明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与艺术性。一位好的老师,他懂得用情感,用智慧加注在语言上来引导学生,引导这些不同的个体。所以教学的艺术首先是打动人心的艺术。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老师温柔细腻的语言,使学生真诚……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的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语的艺术 音乐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它和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精妙的语言导入是引人入胜的引子,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还可以引导其更快地进入音乐的特定情景中,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 发表时间:2018-11-23T10:00:00.4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1期作者:邵芬[导读]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41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的艺术教育,日益显示出它的独特作用和特殊意义。音乐是情感艺术,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让德育走进孩子心中,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情操,并将德育渗透到音乐课中,让他们既学会了唱歌,又学会了做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音乐教育熏陶感染渗透德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其独特性在于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课堂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育人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故事导入,渗透德育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并将德育渗透于音乐教学之中,我通过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的比喻,使学生既学会了新歌,又受到了教育。如《好孩子要诚实》是一首直接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的少儿歌曲。在教学过程中,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做一个好孩子诚实是很重要的,然后再来学习这首歌曲。《好孩子要诚实》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即孩子和小花猫的对话,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人物内心活动,使学生们在进行学唱歌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切分节奏与小猫叫声“喵、喵”及“妙、妙”巧妙结合很有童趣,同时,把歌曲推向高潮,给人以回味。当我说到这个故事被编成了一首歌曲,同学们想不想学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学”,因为这个故事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认识到做一个好孩子,诚实是很重要的,把学生带入歌曲的意境中,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学新歌的兴趣增强了,而且很快学会了歌曲。 二、图画导入,渗透德育 运用图画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视觉看到优美的图画,同时伴以优美的旋律,得到美的熏陶,受到思想教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最合适不过了。教唱前,教师出示中国国旗并提问:这是什么?生回答:国旗。老师讲解:国旗上面的图案是由五颗星组成,五颗星象征的含义——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紧接着教师再问:你经常在哪儿看到国旗冉冉升起?听到这儿,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学校里每当到了星期一的早晨,都要升国旗,奏国歌,有的说每天晚上7:00的《新闻联播》时能看到国旗,还有的说当我国运动员夺冠时,升国旗,奏国歌……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这时,教师适时地引出了《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一边用录音机范唱歌曲,一边让学生闭眼体会,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明白了国旗代表祖国的尊严,体会到了国旗的神圣,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播种下了爱国旗、爱祖国的种子。 三、儿歌导入,渗透教育 儿歌,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字形式,它以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优势,赢得广大学生的喜爱。用儿歌教学法组织教学,好处很多:一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具有情趣、形象生动、直观,三是易读易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我选择了上新课说儿歌这一形式。如在教《走路》前,我先把歌词编成一首儿歌:学生跟着我,念得既符合歌曲节奏,又能够把歌词拟人化描绘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小兔子的活泼可爱、小鸭子的滑稽走路动作、慢腾腾的乌龟、走路很轻的小花猫,教师读的时候再配上动物夸张的动作表演,为学新歌做好了良好的铺垫。通过《走路》这课儿歌的学习,学生既知道了各种动物走路的姿势,又喜爱上了这些小动物,从小养成了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人与大自然应和谐发展的理念熏陶。 四、旋律导入,渗透德育 旋律是歌曲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优美的旋律不但可以启发人们无穷的遐想,更可以让孩子的想象力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在音乐中受到美的熏陶。其实,旋律是无比神奇的,优美的旋律令人心旷神怡,叹息“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激进的旋律使人奋发进取,“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生命的火花”,悲伤的旋律又令“江州司马湿青山”。例如,在教唱苏教版四年级下册《长城谣》时,我先让学生听一听旋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从旋律中听到了什么?他们的回答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教师出示多媒体歌单,学生们一边听着旋律,一边朗读歌词,不仅很快学会了歌曲,而且体会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奋起反抗的精神,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感情。所以,在音乐课上,旋律导入法,也能渗透德育教育。 五、创设舞台,渗透德育 为了让孩子们把学习的专长发挥出来,我们立足学校,面向社会,积极创设舞台,以表演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进步。音乐老师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竞赛、评选活动,成绩优良的给予奖励。如在“六一”儿童节、元旦汇演,安排演出活动。再者,班级举行汇报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但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而且还激发了他们的表演欲望,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使他们知道如何孝敬父母,长大了知道报效祖国。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得对:“只有唯一的方法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被打动。”学校的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德育渗透到各门学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传播者,教师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所以,在平时,我们要认真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音乐教学方法 纵观中学音乐课教法,几乎是一个模式,即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口传心授式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语文、数学等知识的学习后,以是筋疲力尽,每周一节的音乐课又上得这么认真、严肃。我通过听专家的精彩讲座,观看音乐优质课等,将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尝试归纳如下。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尽早地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好感。例如在给新生上课时,可以巧妙地用音乐的形式做自我介绍,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老师的形式,能很快让学生消除陌生感,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好铺垫,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节奏、旋律等音乐知识。在课堂上,老师要总是提醒自己要面带微笑,语言诙谐幽默,不要把太专业的内容带进课堂。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可以播放柔和、优美的曲子,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音乐;学生因无意而破坏了课堂纪律时,也要以宽容、理解、对话的态度来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故意行为也绝不手软,对话与批评相结合,但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相信这样的努力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 常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听老师讲授,能否乐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用脑、用耳、动嘴、动手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采取以情感为主线的感染教学法,用音乐本身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教师从教学的氛围到教师的范唱、范奏,从对学生演唱的指导,到每首歌曲的艺术处理,挖掘出音乐的情感美,给学生以高度的艺术享受使其感情升华。把乐曲中最闪光的部分,用最生动诱人的导语,用最美妙的音响,用最有感情的手势及形态,来诱使学生学习唱歌的兴趣。 2、强化教学过程的吸引力。这要求教师善于利用新的学习方法,巧妙地将这些方法安排在教学过程之中,使之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学生初学五线谱时,开始学生记不清每一条线和每个间的名称,在学习时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五线谱谱表上的音名和唱名,我是这样做的:我说每个人的一只手,就可以当作五线谱来看,我抬起左手,手心朝外,拇指在下,小手指在上,边指边念这样的顺口溜:拇指E食指G,三指四指B和D;五指F记心里,下加一线是中央C;指间便是F、A、C加上E,三间开始高音区、牢记音名CDEF 一GA氏然后把“指”换成“线”,即成一线E,二线G等等。这样每个同学可以随时熟悉五线谱上的音名。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识谱歌》,木家很快便记住了五线谱高音谱表上的音名和唱名位置,所以学习五线谱也就不觉得难了。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始终都是兴致勃勃地自觉学习。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音乐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基本形式之一,而德育更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我归纳出以下几点: 一、音乐作品鉴赏中渗透德育 音乐鉴赏是以聆听的方式或者以多媒体等手段为载体来对音乐进行领悟,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并得到精神上的审美。高中音乐教学是美育的一个主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作品中蕴含了真、善、美,将这些因素成功地传达给学生,能打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音乐不会像文字那样具体地将故事情节与人物内心活动表达出来,它具有非语意性的特点,音乐作品鉴赏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学生心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例如,在欣赏《祖国颂》时,教师首先要将作者创作的背景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歌词,然后再进行欣赏。欣赏完之后,教师要对《祖国颂》的曲式、旋律进行一定的分析,让学生用心体会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到广大人民建设祖国的兴奋心情,从而产生一定的民族自豪感。此时,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周围的实际情况,看看新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让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情感,这是一种正能

量的形成。因此,鉴赏《祖国颂》的同时也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音乐知识、技能运用中渗透德育 高中音乐知识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掌握音乐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充分进行德育渗透,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例如,在声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有些同学主观上认为声部高不可攀,并出现了一定的畏难情绪。教师要鼓励这些学生敢于挑战困难,树立信心、耐心与恒心。具体演唱的过程中可以先慢后快,先分后合,先易后难。学生一旦成功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演唱上尽量统一,保持统一的节奏,并很好地控制自己呼吸。学生在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要兼顾其他声部,体会合唱效果是否良好、是否和谐、是否优美,出现问题的地方大家要一起面对,一起克服,最大限度地保障合唱变化中的统一。在这种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过程中,能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 三、歌唱教学中渗透德育 1.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基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年龄特征,榜样对他们的成长一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歌手韩红是大家非常喜爱的,不仅歌唱得好,而且还资助、收养了不少孤儿,韩红演唱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主题曲《感动中国》,让很多人从内心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高中学生非常喜爱的周杰伦,其作品《听妈

浅谈如何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音乐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个老话题。的确,从音乐教学本身而言,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两部分,如果只是纯艺术地从音乐角度去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就达不到对学生审美育人的目的。因此,作为音乐教师,应该通过音乐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理想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高尚情操。在实践中,我抓住了几方面渗透德育教育: 一、通过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教唱爱国主义题材的歌曲或补充一些同类题材的歌曲来学习。如一年级 通过欣赏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首先对国歌的时代背景作详细的介绍,着重向学生介绍在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占据了我国大片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我国著名诗人田汉和音乐家聂耳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敌人的无比愤恨之情,在极其危险的时刻写下了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后来的国歌。这首歌曲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的热情。当这首歌曲流传开以后,更是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同时还向学生介绍了在被定为“国歌”后,是如何激励着全国人民意气风发的封建社会主义祖国的情况。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深刻的爱国主义内涵和巨大的鼓舞作用,有了深刻的了解。在进行乐曲分析时,有着重讲解了乐曲是怎样反映出作者的心声的。例如,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和三连音构成的号角示音调来唤起人们奋起战斗;在第三乐句,用重音“>”强调了形式的严峻等等。在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它象征着中国人们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步伐,表现了中华人民有着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前夫后记的大无畏精神。在演唱时,特别注意要求学生把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唱出来,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歌曲的主题“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结合切身体会,谈谈在现阶段我们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我们热爱祖国作新中国的主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教会学生很好的演唱和吹奏国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爱祖国和人民,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懂得没有共产党就

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教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等等品质。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对学生实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的过程。体育教学不但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升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前几项任务一般能被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而后几大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鉴于此,作者谈谈体育教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几种做法。 一、严格的管理强化纪律观点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就是用较短的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调动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为基本部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活泼地开始一堂课的学习。准备活动包括整队、报数、清点人数、队列队形练习、一般性准备活动、专门性准备活动等等。队列队形和体操队列不但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水平。此外,体育教学要求学生穿适合运动的衣裤(如冬天不戴帽子、手套;夏天不穿拖鞋、凉鞋等);衣袋里不装有碍活动和影响安全的物品,(如小刀、钢笔、钥匙等)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先请假,上课铃响后,迅速整队、报数、清点人数、师生相互问好,严格按教师规定的队形、顺序、要求实行准备活动,严格遵守课堂组织纪律,不做与课无关的其他活动等等,这些都能培养学生严格的纪律观点,是极好的德育教育形式。 二、以艰苦的训练磨练顽强的意志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体育课学生个别活动的机会较多,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同时,因为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