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

“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各种传说等。

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②、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

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

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

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以上是老师的总结,但是偶认为还应该加上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如下:从历史上看,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表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1).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历代文人作家用文字把民间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一方面保持了作品的基本风貌,为后人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

资料,一方面通过文字手段,使许多作品可以在更大范围广泛流传,便于各民族学习、借鉴和交流。

古代的神话、传说、寓言和故事也保留在一些典籍中。在史书和类书中也保存了大量的民间文学资料。如《史记》、《汉书》、《后汉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永乐大典》等所保存的民间文学资料数不胜数。

(2).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进行加工、改造和提高

民间文学作品被文人作家辑录保存下来,同时又哺育了后代文人作家,他们丰富和提高了民间创作,对民间文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上。

综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诸方面的特点,我们大体上可以概括出以下三点带有规律性的认识:

(1)、每个民族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本民族社会发展和口头文学是否丰富多样,以及邻近民族、国家文化的影响。

(2)、民间文学是源,作家文学是流。人民是作家的母亲,人民口头创作哺育了作家。文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上一切天才作家的艺术生命永不枯竭的原因,主要在于他们饱吸了民间文学的营养,保持了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如果割断这一命脉,作家的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3)、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并掌握了文化的主动权。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完全消除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对立状态,使两种文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点,互相促进、提高,达到新的艺术高度。

3、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主要区别。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作者不同,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的集体创作,通俗文学史个人的创作;二是创作流传形式不同,民间文学是口头创作和流传的,通俗文学则是书面创作和流传的;三是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民间文学史一个民族集体的创作,反映了整个民族或某一个群体的思想与情趣,通俗文学的个人创作,它反映的内容出自个人的生活感受,创作的动机多与商业因素相关,其思想和艺术水平也良莠不齐。

4、何谓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题不知所云!答案是百度的)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指集中开展民众传统文化活动的地点,或定期展现特定事件的时间)。

5、民间文学口头性有哪些优越性

A、口头性使民间文学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口头表达可以有表情动作更加富于表现力;

B、口头性具有最大的自由度

C、通过方言表现出来

D、便于民间文学的记忆和流传(时空传播)

E、还造就了民间文学重复叙事的特点,只是区别于书面叙事最显著的标志。

(以上为老师课堂笔记,一下为资料整理。)

首先,这种口头交流都是通过方言进行的,因此,口头性突出表现为民间文学以地方方言为载体的特征。任何人都成长于某一方言区,其思维、表达、交流等必然受到方言的影响,也最习惯于使用自己的方言。在现实生活中民间文学都是用方言演说的,方言是造就民间文学地域性特色的根本因素之一。任何民间文学作品只有用其流传地的方言进行演说才能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而用普通话或其他地方方言演说必然减弱其原有的艺术魅力。

其次,口头交流使民间文学流传很广、很久口头语言造就了民间文学,也传播了民间文学。没有口头语言就不可能产生各个古老民族伟大的史诗,伟大的神话和口头传统,各民族悠久的历史便会黯然失色。

第三,口口相传造就和宽容了民间文学的重复叙事,使得重负叙事成为口头叙事区别于书面叙事最显著的外部标志之一。

第四,民间文学的口头性有是建立在其生活属性基础上的。民间文学是民众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和传播的,创作和传播民间文学本身就是民众不可缺少的生活样式,它和民众其他的生活样式共同构成了民间生活的有机整体。

6、为什么说口头文学具有永恒性

A、口头语言是最灵便的交流工具,既便于传又便于记,民众用口头语言反映生活异常及时、方便和生动。

B、民间文学是相对自由的文学表达方式。

C、从更本质的层面上讲,民间文学的存在保证了文学和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体现了多种叙事方式并存的良好态势。

(以上是老师笔记,以上是资料整理)

首先,口头语言是最灵便的交流工具,既便于传又便于记,民众用口头语言反映生活异常及时、方便和生动。口头语言是全方位的交流方式,是具体场景的交流方式,而文字则是单向性的和脱离情景的。口头语言表达的优越性使得广大民众在掌握了文字之后,仍会进行口头演说,只要口头语言存在,民间文学就不会消亡。

其次,民间文学史相对自由的文学,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内容,不能进入当下社会的主流话语中,也不能“白纸黑字”地公开诉诸于文字或各种大众传媒。这类作品只能口耳交流,并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得到修改和完善。

第三,从更本质层面而言,民间文学的存在保证了文学和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体现了多种叙事方式并存的良好态势。而且民间文学特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更能够将意识形态展示的丰富多彩。

7、民间文学变异性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劳动人民的作品是口传心授的作品,这里的心授正是依靠记忆保存和传播的含义。内在因素——靠记忆保存民间文学作品。[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在传播中很难完全保持原貌。比如民间故事一类的作品,大多只保存了主要内容、梗概,传述语言和细节经常变化;甚至两个以上不同作品情节合而为一,成了另一个新作品,比如牛郎织女故事——与“两兄弟”故事中狗耕田合而为一]

(2)另一内在因素——民间创作者从来没有著作权观念。[口头传播者往往就是再创作者,有权进行合情合理的改动、加工。多数都是不自觉的,非故意改动。]

(3)外在因素——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流传的环境不同。[流传地域不同,自然环境、季节气候、风俗习惯、方言土语各有差异;不同演述者各自口才、风格不同,——同一母题作品,

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异文。如:《数九歌》,因不同地区气候寒暖、农事迟早不同而有所变异。]

(4)重要客观原因(应该也是“外在因素”)——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流传中,内容、情节逐渐丰富——主题变化——折射到口头创作中,根据社会背景和民众心理,产生有积极意义的变化。如:孟姜女传说,杞梁妻拒绝齐侯郊吊的故事——西汉,增加杞梁妻“善哭”内容——东汉,“哭倒城墙”——后魏,哭倒梁山或莒城——北齐,杞梁服役,修长城被杀,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唐代,完整地形成反徭役,抗暴政的传说。

8、民间文学的集体性有哪些外在形式和内在属性?(这道题有点纠结人,没找到感觉合适的答案,只把笔记列出来仅供参考。)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为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在集体中流传,为集体所有

(笔)外在特征: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体现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共享的特殊文字。民众既是创造者、修改者,又是传播者、演唱者和听众。民间文学的演述完全属于集体过程中。

(整)外在形态:(1)、集体情景中的集体创作。(2)、有个别人编出作品的雏形后,在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艺人继承前人口头艺术,加以发展,形成一部完整的口头文学新作品。例如民间说书艺人的《武松》等。

内在属性:(1)、民间文学的所有演说活动都不可能超越当地的文化传统。共同体成员在口耳相传中分享这一话语共同体所创作的集体经验、集体智慧、集体想象。(2)、叙述的集体性还表现在叙述的内容方面。每个叙述者都声称是由于听到过这个故事,因而才具有了讲述它的能力。每个听众都能够以这种方式获得讲述他们的权威。(3)、整体的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意识的沉淀,它体现了集体审美意识的深刻内涵,能使我们对民众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更深层地认识和理解。

9、民间文学变异性与传承性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好吧,我承认这个题目没找到感觉合适的答案,就把难题留个各位大神们吧!不过在我上传的《民间文学教学重点内容介绍(一)》中有老师的一篇小文章是关于这个的希望有点用吧!

10、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历史记忆功能

民间文学是群体口述的历史,具有历史记忆的功能。。记忆方式:一方面通过平时讲述或演说的民间传说故事和歌谣等潜移默化地注入民族成员的心底,成为普遍根植于民间文学的民族意识。

11、如何看待民间文学的教化功能

在传统社会,民间教育多是通过民间文学形式实施的,最重要的是道德教化与社会知识的启蒙。

道德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劳动是民间文学永恒歌颂的主题(以劳动为荣,为立身之本。);以团结、友爱、互助为歌颂的主题(对社会成员进行友爱精神的道德教育);对士绅阶级道德价值观的否定与反叛。(“等级制度”“重男轻女思想”“婚姻观”)。

知识传递功能主要体现在劳动民众世代相续,在生产实践中,积累吩咐的生产生活知识。劳动经验、对社会人生的洞察力,通过口头文学形式传输给子弟,作为科学认识和哲学思想指导人们生产生活实践。(实践性、指导性)【俗语、谚语、歌谣等】【以上是老师笔记中的内容,一下是资料整理】

民间文学在民俗生活中,发挥着生活教科书的功能。它既是民众生活的伴侣,也是民众的良师益友。从广泛意义上说,民间文学从诞生那一天其,就是人们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的手段,人的一生都沐浴在民间文学的海洋里,它帮助我们认识什么事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培养了健康、正直的伦理观念,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劳动大众在世代相传、代代相沿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包括历史、文化、生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这些虽不一定有科学命题的严密性,但却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指导性。它是民众口传的科普教材。这种教育,首先是对本民族历史的认识。民众的许多主要历史知识,都是从口头民间文学中获得。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也就没有用本民族的文字来写的历史。所以对本民族的历史,大多靠耳听口传来保存,往往表述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来灌输历史知识。大型史诗,往往以宏大的篇幅反映一些重大的民族古代生活和历史风貌,如《格萨尔王传》、《玛纳斯》其历史知识的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民间文学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各种文化知识的汇集。其中,在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中,包含许多生活经验和生产知识。如地理知识建筑知识等,这些知识在民间文学的各种体裁中均有蕴含,如神话、史诗、传说故事等无不包括这些有关内容。最后,民间文学作品,还深刻地反映了劳动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最常用的教材。民间创作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从来都受到劳动大众道德意识的制与影响。如今民间许多道德规范内容都是靠民间文学传承的,而这些道德规范是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规律和进步原则的。尽管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有些道德规范明显地表现出落后的一面,但在它产生的那一特定时代,却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文学的一切作品,都是围绕人们思想、生活、品格、智能等展开的。在劳动人民看来,在如何做人上,首要的问题是思想品格问题,思想品格的好坏,是她们评价人和事的首要标准。例如:《欢传扬》是一首说理长诗,它集中壮族传统的道德风尚,阐明做人的道理,表现了壮族人民的道德观。它是壮族教育后代的“教科书”。

12、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间生活的一部分

综合性题目,偶认为可以从民间文学的“民间”,特性——尤其是集体性等方面入手。一下为百度来的答案,划线为感觉可以答题的。

民间文学:广大劳动人民的语言艺术——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包括神话、民间传说(见中国民间传说)、民间故事(见中国民间故事)、歌谣、民间叙事诗、说唱文学(如平话)、谚语、谜语等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民间文学的特征①口头性。用口头语言创作和传播是民间文学的一个主要特征。在过去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广大劳动人民不能使用文字,他们只能用口头语言去构思、表现和传播。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认识文字,但不少的场合,他们仍然要用口头语言歌咏或讲述广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来民间传承的文学形式,如故事、歌谣等。②集体性。民间文学作品,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所谓集体创作,既包括作品内容的思想、感情和想象,形式和艺术表现以及作品的所有权等诸方面,更包括整个创作和流传的过程。有些作品,在不断传唱或讲述的过程中,受到无数唱述者的加工、琢磨。所以,民间文学作品一般无法署名。有一些民间文学作品,经群众中具有优秀才能和丰富经验的歌唱者、说故事人的加工,具有一定的个性,但其个性是能够与广大群众口头创作的集体性融和在一起的。③变异性。由于口头语言的不稳定性,民间文学作品在流传和讲唱的过程中,常常因时间、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传播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听众的情绪变化等因素,而有所变异。这种特征是上文所述的口头性、集体性所产生和自然的果实。④传承性。民间文学同风俗习惯一样,一般都靠行动、语言传播和继承。这种群众集体传承的文化具有不可低估的生命力。德国16世纪的民间故事《约翰·浮士德博士的一生》不仅在当时深为人们所喜爱),后来也一直在民间流传,成为后世作家(如歌德)创作取材的源泉。⑤直接的人民

性。在衡量文学的价值时,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在这个意义上,人民的口头创作有它的巨大优越性。民间文学的作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它的见证人。具有优越的人民性的民间文学,内容相当广阔,它蕴藏和放射着人民的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乐观主义、人道主义和献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美德。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现了他们的典范人格和崇高品质。⑥优越的艺术性。民间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一种用语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艺术。它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艺术的特点。散文故事、叙事诗等大都有人物、情节,长诗、短谣以及部分谚语、谜语,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韵律,小戏有故事情节与对唱形式等。但仅仅这些还不能完全证明它的艺术性。许多民间文学作品还有独自的和优越的艺术特点。中国近年陆续发现的兄弟民族史诗,其艺术成就使世人惊异。至于那些多得数不清的情歌和抒情歌谣,在表现欢乐和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作家的同类作品。而那些短小的故事、谚语、歇后语,真正使思想、经验、智慧凝缩得像5个指头捏紧的拳头。从风格上说,朴素、简练,是一般民间文学的特点。总之,民间文学的艺术特色和优点是多方面的,有的还是不可企及的。民间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长期社会生活的产物。它凭他们社会生活的需要产生和流传,它反映了他们各方面的生活和有关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间接地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给以知识、教诲、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构成部分。与一般专业作家文学相比,在这一点上,民间文学有其独特性。由于它的作者人数众多和生活在底层,他们能够更广泛、深切和精确地反映社会生活。它的社会功用,也和书面文学颇有不同的地方。许多民间谚语就是劳动人民生活和劳作的教科书。不少劳动歌,是他们在各种劳作中调整呼吸、动作和鼓舞情绪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世代相传的古老神话和传说,不但传述了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培养着国家民族团结的感情。许多保卫乡土、保卫祖国的英雄传说,永远给予广大人民以鼓舞力量。民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民间文学与专业作家的书面文学在内容与形式方面有很大歧异。但这两种文学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影响。从来源说,它们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学。在没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的一些种类——神话、歌谣、传说大抵已经产生,这是氏族和部落大众共有的文学。阶级社会形成后,替上层阶级服务的文艺专职人员以及史官、诗人和宗教执行者产生了,文学日益书面化。与原始文学的传统距离远了。但是,广大的下层人民因为被剥夺了文字的使用权,基本上仍沿用着原始文学的传统,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前进加以变化。这两种本来同一发源的文学的性质和面貌,在长期的阶级社会里呈现出极大的不同,形成对抗或对立的状态。另一方面,这两种文学又互相影响。不但有不少民间文学作品被记录下来成为书面文学;而且,不少书面文学的诗歌、故事、传奇、小说等体裁,往往也是由民间文学发展而成的。至于书面文学取材民间文学或用它作“词藻”的,就更多了。同时作家的书面文学,在思想、想象和语词等方面也多少对民间文学起过一定的影响。到了现代,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剧变,两种文学互相影响的地方就更加增多。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影响民间文学是多民族的民间文学,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存在着相互交流、影响的明显现象。不同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影响和互相促进。在中国,汉族的民间文学,与各民族民间文学交错着、联接着。特别是那些民族间接触较早或居住交错、比邻的民族所产生影响或承受影响的痕迹更为显著。各民族之间民间文学的接受影响,大都是以自己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为基础,对它进行选择、取舍、改造、加工。他们尽力使它民族化。这是民族间文化交流影响的自然法则。民间文学的世界关系民间文学的某些体裁,如民间故事,在国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较远的地区,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和谚语等,不仅有许多构思、表现手法相似,有的故事连基本的人物、情节都相同或相似。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鹅处女型故事等"世界大扩布"的民间叙事作品,就属这一类。此外,像故事或叙事诗里,某些构思或部分情节相似的,可能是直接或间接受别的民族影响的结果。如中国与邻国印度、朝鲜、日本等,就有长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国的民间文学与那些国家的同种类作品的关系相当密切。从民间文学

的互相交流、影响现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及文化的交流是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学的研究民间文学是国家、民族中广大物质财富生产者所创造和拥有的精神财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有它独特的表演过程和传播方式。对民间文学进行研究的学科称为民间文艺学。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各类民间文学作品进行的探索和阐明,或对它的历史进行清理和论述。近年来,学术界把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学的重要部分给予科学的探索和确当的叙述,给予民间文学以应有的地位。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与文化史以及文化学的关系,同样是密切的。文化史和文化学的探究、叙述应该以世界的或民族的整个文化为对象。要叙述一个国家的文化史或文化学,决不能抛掉民间文学这种重要的精神文化产物,否则,不仅概括不周全,还可能影响到对整个文化现象评价和叙述的准确性。

13、神话是什么?神话的类型。

神话:是一种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和想像、幻想的形式,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化、人格化的反映产物,是体现着人类原始思维的神奇“故事”。定义:(狭义)钟敬文:神话是一种古老的故事载体,主要产生于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初期,它是当时人们在原始思维基础上不自觉地把自然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而形成的一种幻想神奇的故事。(广义)袁珂:神话不仅指远古的神灵故事,它包括后世出现的具有神话因素的历史与历史化了的神话,具有民间传说依凭的仙话,比较有意义的怪异,源于佛经的神话人物与神话故事等。

神话的四种类型。

(1)“释原”神话。(天地和万物的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民族族源神话,原始农业、畜牧业起源神话)(2)图腾神话。(3)洪水与人类再繁衍神话。4.英雄神话。

14、为什么说神话是原始思维的产物?(万物有灵论)

神话产生于野蛮时期的低级阶段。在理解自然万物的运作逻辑方面,原始人类以自身为参照,以为有一个能够超越自身并且操控着自然界一切的更大的灵魂——神的存在,将自然物神化,这就是学者们所谓原始初民的“自然崇拜”也叫“万物有灵论”,这就是初民的世界观,也是神话创作的哲学基础。

原始人在“万物有灵论”的指引下,展开了他们可以理解的神话思维,开始了我们不得不视为另类的语言和思想的旅程,以一种我们只能猜想的逻辑形式建构出令我们永远想象的神话。在原始人心目中,实际的事件和想象的建构是混为一体的,想象传来的神话被当作已有的事实。而现代人却在自以为是地将两者分得一清二楚。英国文化人类学大师泰勒就明确指出:“日常经验的事实变为神话的最初和主要的原因,是对万物有灵的信仰。”这种思维或称“原始思维”,或称“野性的思维”,神话即是在这一特殊思维制约下对自然、社会的反映。

原始初民是按照自己能够感知的具体形象去理解自然界的,具体地说,原始初民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和人一样有意志、思想,还有人的形象,于是原始初民就用人格化的方式去同化自然力。所以神话中的神的形象,其实就是人类按照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模子塑造出来的。诸如中国神话中的神,几乎没有一个真正的人形:人类始祖女娲伏羲,是人首蛇身;水神共工这样的大神,是九首蛇身……这类“人身异形”的神,正是原始初民用人格化的方式同化自然力的结果。而且,也说明了这是原始社会最早的神。在太初原人看来,人与动物可以互相通婚,可以互相变形,可以互相演化。

15、中国神话具有哪些民族特征

具体而言中国神话的民族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历史化了的古史传说系统神话的历史化,促使神话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导致上古神话的“众神”转变为“众帝”,构建

为可以与神话体系媲美的古史传说系统。(在中国神话的演进过程中,偏离了神话原先的轨道,古代帝王取代了神的位置,“三皇五帝”构成了中国式的“帝系”,取代了本应得到发展的上古神话中的“神系”。这种历史化的古代神话,被重新组合为“古史传说系统”形成了有中华特色的,以历史意识为主导线索的神话传说系列。这一系列,与欧洲式的“体系神话”大相径庭。)2、农耕民族色彩浓郁农业生产在中国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神自然也得到最高的礼遇。在上古神话中,许多神的史迹都和农业生产有关。3、不同神话体系的融合和多样化神话的产生流传及神的系统,开始都是以氏族、部族为基本单位的,随着氏族、部族之间的征战、联合或融合统一,他们各自的神也在相互征战、联合或融合统一,并都进入了中国上古神话体系之中,形成了中国古代神话多样化的特点。其一,中国古代神话不成系统,主要指神的谱系不完备。中国古代的神话是几个神话体系的融合,未能建构一个主神统帅众神的完整谱系。其二,中国上古神话是多个部族神话体系的融合,在内容上自然呈现五光十色的特点,往往同类型的神话有着不同的说法。4、种类齐全景观中国古代神话没有被很好地保留下来,但仅从由文字保留下来的中国上古神话文本来看,内容仍是十分广泛的。世界各民族主要的神话类型,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大多都有,如开天辟地的神话、人类起源的神话、英雄勇士(包括制造某种工具、武器、开创某一技术,征服自然和反抗天帝)的神话、食物变换的神话、死亡灵魂的神话、风俗神话、部族战争的神话、神怪神话等。中国古代神话提供了大量的神的形象,留下神迹的神就有近百个。如女娲、伏羲、盘古、黄帝、蚩尤等。每个神都有详略不同的神迹流传下来,这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也是很可观的。

5、“怪异神人”众多中国各民族的神话都塑造了“怪异神人”的形象,尤以西南地区的创世史诗中多有描述。“怪异神人”的神话繁多,根据其内容,应该说其中不少是原始神话产生的。这些“怪异神人”神话的具体情况没流传下来,现在古籍上所简要记载的,只不过是一些名目或其基本特征而已。这些神话,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但远远没有中国的丰富多彩。

6、多为自然神、氏族神和英雄勇士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民族神话中的神,一般都有明确的职务及所辖的范围,他们多为抽象的概念神。中国古代神话中除有极少的几个概念神外绝大多数都是自然神。这些神的形象比较鲜明,并在神话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6、为什么说史诗是古代民族的“百科全书”。

史诗是古代民人类特殊知识的总会,这是史诗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显著特征,具体来说:首先,史诗是叙述一个民族历史的诗,或记述早期人类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认识,从中可以看出早期人类的思维特点,这的历史并非等同于真实的历史。其次,史诗是集一个民族所有文学艺术形式之大成的叙事样式。再次,史诗作为一种主要的民俗样式一开始就与宗教信仰、民俗生活融为一体。

(以上为老师笔记,以下是资料整理。)

史诗是集歌唱和叙事于一身的最宏大的文学,也是至今仍在口头演唱的最古老的文学。人类最本原的问题,民族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民族文化知识祖祖辈辈最不能忘却的记忆等,都包含在史诗演唱的歌词里面。史诗是人类文化体系中耀眼的两个字。史诗是古代人类的特殊的知识的总汇,这是史诗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显著特点。史诗有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外部结构是史诗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和社会形态,以及语言和各种民间文化传统。这是史诗透漏出来的外层的知识信息。内层结构指史诗文本本身的结构。史诗文本的容量巨大,从人类起源到创世,从早期生活到农耕生产,从迁徙到民族形成等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历史”尽在其中。史诗作为一个民族的“根谱”,一直被封为经典。史诗在叙述事件的同时,包容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信息和文化信息,汇聚着大量的氏族社会生活的真实图景,从中我们可以找到古代历史、地理、军事、医学等的珍贵资料。所以史诗把人类早期所有的经验化为叙述话语,把最丰富的生活世界化为一个个符号。史诗是历史,是

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古代民众早期生活的百科全书。史诗博大的内容要求其形式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内容和形式互相张阔着其自身的容量。在体式上,结合散文体作品的叙事传统和韵文体作品的抒情与格律,构成宏大的综合性叙事形式。这种形式是建立在已有神话、传说等散文体文学体裁,已有祭词、祝词、赞词、歌谣、谚语等韵文体裁基础上。它是神话、编年史、列王传、圣徒传、神谱和家族谱系、箴言律法、哀歌等表现形式的汇编体现着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方式,是世界上可能有的最自由、最多样的写作形式的组合。一部史诗是属于一个或数个民族的,世世代代的族民不断追加史诗的内容和形式,使之愈来愈像百科全书。这种百科全书式叙述模式又坚固着民族为单位的文化共同体。“处在这个文化共同体的人们的生活,与这部百科全书之间是一种互文性关系。”

17、为什么说史诗是神圣的与崇高的。

在史诗内容上,史诗阐述的是世界本源的问题,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历史,一个民族争斗的颂歌,凝聚了祖祖辈辈对祖先的追忆和敬仰。在表演形式上,史诗多在重大活动或以实际点上演唱,演唱本身具有神圣性。是十二的演唱也是一个神圣的宗教仪式过程。

(以上是老师笔记,一下是资料整理。)

史诗的神圣与崇高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史诗阐述的是世界本原的问题,是一个民族形成的历史,一个民族英雄的颂歌,凝聚了祖祖辈辈对祖先的追恋和敬仰;一个民族精神的,物质的,历史的,现在的所以的一切的一切,在史诗中都得到歌唱。史诗歌唱,是一个民族的宗教仪式和祖先的训诫。此外,史诗有些内容和神灵有关,本文大多是宗庙乐歌个歌词,本身就是一些民族崇拜的对象。演唱史诗是一个神圣的过程,不能出现差错。另一方面史诗多在重大活动或隆重仪式祭典的场合演唱,演唱本身具有庄严性。首先演唱个首交友巫师的身份。史诗演唱实际是一个神圣的仪式过程。史诗演唱前,往往要举行庄严的仪式。从时空上来说,史诗的神圣与崇高主要来自于史诗与我们的遥远距离。首先史诗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定在“过去完成时”,与叙述者及其听众的时间没有联系的过去时。其次,这个绝对过去时仅仅通过民族传统才与咏颂的时间相连。最后,传统尤其吧史诗世界及其英雄化的人物与今日集体和个人的经验领域隔离开来。史诗时代是一去不复返的时代,其塑造的英雄及叙述的事件之伟大,似乎是我们的时代无法超越的。

18、中国史诗有哪些特征。【自我感觉答案有问题。“中国史诗!”】

史诗的性质有几个特点:必须是口传的,必须与宗教信仰分不开,不必是和该民族的典礼有联系的,史诗对战争实践往往有极详细而生动的内容。史诗是古代民族的百科全书,史诗是一种不自觉创作活动的结果,史诗是神圣的与崇高的。

(资料整理)从史诗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其内容和形式方面看,史诗具有与其他艺术样式几步相同的特点,第一,史诗是人类战胜自然,肯定自我的激情的诗化。第二,史诗是一个民族童年时代的产物。第三,史诗是艺术反战的不发达阶段的产物。第四,史诗具有实在的历史性。

19、结合本章内容谈谈对保护民族史诗意义的理解。(本题自我发挥)

20、名词解释:《格萨尔》《玛纳斯》《江格尔》

(笔)《格萨尔》(《格萨尔王传》)与世界五大英雄史诗相比,她是一部活态的英雄史诗,同时又是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共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其长度比五大史诗的总和还要长。概括史诗的全部内容:“上方天界遣使下凡”“中间世上各种纷争”“下面地狱完成因果”

(整)《格萨尔》又称《格萨尔王传》,共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约产生

于藏族氏族社会解体、奴隶制初步形成的时期,即公元前3、4世纪至公元6世纪,它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格萨尔》的整体结构十分清晰,以岭国国王格萨尔为中心人物,颂扬了他率领岭国民众与各种邪恶势力及入侵者进行斗争的英雄业绩,再现了藏族由分裂到统一、由战乱到安定的历史过程。史诗的核心内容讲述“董”氏族的衍变过程,既纵向追溯了祖先“董”氏族——岭部落的渊源和传承,又横向铺叙了格萨尔一生的丰功伟绩,每个故事在这个坐标中都有适当的位置。这是一部体现了“历史透视意识”的编年史,一部反映了“民族记忆”的“部落记事”。《格萨尔》所体现的信仰思想相当复杂,其产生于苯教文化的氛围之中,对苯教的宇宙观、图腾崇拜、祖先崇拜i、万物有灵观念、多神崇拜以及巫术活动都有比较充分的反映;又受到佛教自觉的、有意识的、直接的影响。《格萨尔》有分章本和分部本两种版本。分章本的内容包括了格萨尔大王一生中所有的事迹,分章叙述。分部本实在分章本的基础上,对分章本的每个章节加以扩充、发展,形成各自独立的部。分部本由中心人物联串起来,形成一部完整的宏伟史诗。《格萨尔》的传播方式主要是民间艺人口头传唱。

(笔)《江格尔》内容主要有三大类作品,即结义故事、婚姻故事和征战故事,以征战故事最为著名。

(整)《江格尔》是在蒙古族民间史诗演唱艺人的记忆和口头存活的活态史诗,最初流传于阿尔泰地区,以后传播到各个蒙古族聚居区。而且还流传到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的卡尔梅克人与蒙古国的维拉特人和喀尔喀人的喜爱,是一部跨国界的史诗。它在19世纪才有文字记录。目前通行的《江格尔》13章本,大约是在明代以后用新疆托忒文记录的。史诗是以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人物链接的数十个故事组成,每一部分可以独立成篇,由江格尔奇单独演唱。《江格尔》以江格尔可汗为首的宝木巴汗国先后同周围大大小小汗国之间进行的许多次的战争。由于战争对象的不同,史诗没有一以贯之的故事情节,而是由许许多多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所组成,这些小故事构成一百多部长诗及其异文。每个小故事都可以单独演唱,情节结构具有独立性,各部长诗的情节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处于一种并列的状态——“并列复合体”。《江格尔》描写了宝木巴国与周围形形色色汗国之间频繁的军事冲突和各种形式的斗争,实际上是15世纪以来蒙古族封建割据时期西蒙古卫拉特地区的社会斗争的反映。史诗在写定之前或写定之后都在民众中口耳相传。

(笔)《玛纳斯》广义指整部史诗,狭义指史诗的第一部,整部史诗以第二部主人公之名命名,共8部,20余万行,《玛纳斯》、《赛麦台依》、《凯耐尼杰》、《赛依特》等。

(整)《玛纳斯》有广义和狭义两层含义:广义指各部史诗的总和;狭义仅指史诗的第一部《玛纳斯》。第一部《玛纳斯》的内容最古朴,结构最完整,试述上最精湛,篇幅最长,有7300多行,也是最核心的一部,流传也最广。史诗将近千年内发生的事件压缩在一个时间轴线上加以叙述。柯尔克孜民族反抗卡勒玛克人侵略与奴役的斗争是构成各种异文的基本情节,其如一条主线贯穿于史诗始终,成为史诗情节发展的主要动机。《玛纳斯》各部以一位玛纳斯家族的英雄命名,每部描写一位英雄的事迹,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互相照应,形成一部完整的史诗。《玛纳斯》整部史诗均采用韵文形式,玛纳斯奇在演唱时基本上是清唱。玛纳斯奇演唱《玛纳斯》的活动非常世俗化。不带任何神秘和神圣色彩。

21、什么是民间传说?

(笔)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估计、自然风物社会风俗有关的故事。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

(整理)广义:把一切以口头形式表达的散文体作品都包含在内,凡是民间口头上传传说说的东西都可以列入。实际上就是神话、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总和。狭义:同笔

22、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有何异同(综合,笔记为主)

传说和神话不同,主人公是人,和神话比较,它的现实性相对增强了;和民间故事相比,它一般有自然或社会事物的参照。传说一般有客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地方风物作根据,故而可称之为“历史的故事”

与神话相比:联系:神话与传说有着源和流的关系,二者都是以现实为基础,进行的幻想。民间传说的创作演绎了古老神话啊世界的碎片,神话实为后世传说滋生的土壤,它们互相间体现了源与流的关系,实际上,相同的人物、相同的情节既出现于神话又出现于传说的情况比比皆是。

区别:思维背景不同,神话以原始思维为基础,是人类早期意识形态影响下的产物,传说承继了神话的叙事形式,但却不具有原始的思维背景,其所依附的是特定的人、事、物;叙事内容不同,神话尤其是创世神话属于宏大的叙事,它关注是往往是全民族、全部落的重大事件,传说则将注意力转向细微之处,讲述一人、一地域、一个群体的事情;形象塑造方式不同,神话是人类不自觉的产物,而传说是人类有意识的创作,相对于神话,传说是世俗的,神话的主角往往是超人或超自然力的神。

与故事相比:联系:传说与故事可以互化,民间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它一方面失去了,原来的纪念物(特征的人事物)成为民间故事,另一方面,又会附于新的风物,人物上,成为同一类型的故事。

区别:传说有人信,传说的讲述着努力让人相信所讲为事实,而故事的讲述着总是强调自己对所讲的内容的真实性不负责任。传说总是和特定的事物相关,传说的核心必有纪念物。传说的讲述具有不变形式,限制的自由性、可变性、而故事的讲述则有固定的语言和顺序。如果漏掉或颠倒了,就很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故事。传说本身没有向历史靠近,相反,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与逐渐与历史事实越来越远的倾向,而不是更加接近。

23、谈谈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

民间传说具有较强历史性,有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作为“传说核”。对人物、事件、风物的历史追述,是传说的重要内容。

①传说所涉及的人物大多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如“四大传说”中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

②传说多采取溯源和说明等历史表述形式,有时讲述者为使人深信不疑,尽量做到有所凭借,甚至带你到有关“现场”指认某种遗迹,使传说带有历史性因素和情感。

③传说可以作为一种“野史”,作为“正史”的补充。

(2)区别:传说虽然具有历史性特点,但又绝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

①选材

传说:从艺术创作角度选材,有些素材从历史角度看不重要,但作为传说的素材却有社会意义。只反映历史事实的某一侧面。

历史:选材与艺术创作无关,全面记载事实。

②表现方式

传说:一般都经过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基于生活真实基础上的艺术真实,无可考性。

历史:实录直书,强调真实性、准确性、可考性。不允许想像、虚构。

24、民间传说与民间童话的传奇特性特征有何区别。

(1)童话的神奇一般表现为主人公获得某个宝物或得到某个神仙的指教,因而产生诸如此类的神奇的情节来

(2)童话的神奇性只是一种辅助条件,而不是故事非具备不可的条件,因为有些类型的故事不需要神奇性同样可以吸引听众,同样也能表现现实。

(3)童话的幻想主要表现为期望上,故事在我们面前展开了另一种生活的希望。

25、生活故事主要包括哪几类?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民间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完全没有,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分类:长工斗地主、民斗官的故事(辽宁《刻薄财主》),交友道德与家庭伦理故事(辽宁《断手姑娘》《丑媳妇》),巧女故事(多才多智,反封建),呆婿故事(三个类型,),机智人物故事(勇敢、智慧——阿凡提)]

26、谈谈民间笑话的内涵和分类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含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提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突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分类:揭露性笑话(揭露、嘲讽敌对的社会力量——《有天无日》),讽刺与幽默笑话(对人民自身缺点进行善意批评与自我批评——《兄弟共靴》,诙谐笑话(语言滑稽)]

27、寓言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寓言的特点。

民间寓言:是由社会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广大社会民众的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特点:明快、犀利、简约、含蓄——教育作用——《自相矛盾》《狐假虎威》]

(笔)+寓言是一种形象(故事)和理论(寓意)相结合的边缘文体,它同时作用于人的感情和理智,因而具有较强的说理力量。①寓言的形象不同于一般叙事文体的形象,它十分简约,需要读者的想象加以填充,如同中国传统写意画一样。②寓言的意义也不像一般叙事文体那样是全靠形象本身来显示i,其所提供的表象与寓意发生分离,需由作品加以点化,诱导,阐述,同其他事物进行类比等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

(资料)特点:寓言很简约,需要读者加以填充和想象。寓言只用粗线条描出形象的轮廓。寓言的意义也不像一般文学作品那样完全靠形象本身来显示,其所提供的表象与寓意发生分离,需由作品加以点化、诱导、阐述,同其他事物进行类比等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例如:《庄子》中有个《魍魉问影》的故事,寓言篇幅不长,却因其叙事的自由与开放,提供了极其广阔的阐释空间,甚至可以深入到一个民族根性思维的局面。

28、谈谈民间童话的分类及叙事特点。

分类:动物故事、精灵故事、魔法故事、人物童话四类。

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体,演绎人世百态。主要包括动物来源和动物社会的故事

精灵故事:以神灵或精怪为故事主角,神灵或精怪不同于一般的动物及异类,属于超自然力的化身。

魔法故事:在魔法故事中通常有一个宝贝(魔物)起决定性的作用。而宝贝往往要靠劳动、斗争、行善才能获得,表明好人才得好报。坏人靠不劳而获得到宝贝,不但不能得到幸福反而会受到惩罚。

人物童话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中心,多讲述儿童自己的故事,读来亲切易懂,有的带有寓言性,富于教训意味。

叙事特点:

童话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渐离神话,渐近传说,成为一种吸纳了神话特点与传说特点的

独特文体。它从神话中获得神思妙想,海阔天空,又从传说中吸取了叙述故事的写实手段,是一种弹性的叙事模式。第一,童话中最常用的叙述手法是幻想和拟人化。幻想特点主要是通过“距离”体现出来,这从童话的开头方式就表现出来了。罗马尼亚米哈依·波普提出,童话的开头将儿童从现实引进非现实之中,而童话的结尾则把他们从非现实带回现实之中。童话的拟人化手法的表现形式有三:一是以动物拟人,一是以精灵拟人,一是以神魔拟人。第二,童话中的人物性格鲜明、单一。童话常运用夸张对比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中的某一方面,用极度夸张的美和丑的形象使人判别人物的善与恶。在童话中,恶与善无所不在,两者之间泾渭分明。

29、民间故事有哪些特点。

(笔)民间故事具有世俗娱乐的性质

民间故事形象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

民间故事情节类型化和结构程式化

民间故事叙事语言比较固定

(整)

①一个故事不能以最重要的活动部分作为开端,也不能突然就结束,而是需要一个从容的推进。故事往往经过高潮向轻松、安定的方面变动。

②重复是普遍存在的,这不仅使故事给人以悬念,而且也使故事展开得更充分,由此构成了故事的骨架。这种重复大多数是三叠式。

③一般地说,只能两个人同一时间出现在一个场景里。

④对立的角色彼此发生冲突——英雄和反派人物,好人和坏人。

⑤如果两个人以同样的角色出现,被描述得十分弱小,他们常常是双胞胎,当他们变得本领高强的时候,就可能成为敌对者。

⑥在一个群体中,最弱小或最差的一方往往转变为最占优势的一方,最小的弟弟或姐姐常是胜利者

⑦性格是单纯的。

⑧情节简单,从不复杂化。

⑨每一事件都尽可能简单地处理。同类事件尽可能描述得接近于相同,不会试图使事件复杂化。

将上述特征进一步归纳,主要表现在:一是故事结构的相对定型;二是故事的类型化。

30、名词解释:三段式、故事类型、AT分类法

三段式:又称三段论或三叠式,是类似的情节反复三次或多次,这类似的三件事可以是一个人做的,也可以是三个人做的,每件事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序列。将一个事件顺着开端、过程、解决这三个阶段讲述,就是三段式原理的结构不仅表现在外部结构,构成事件的过程中,而且在主人公心理上也有体现,有时采用正直——自满——后悔的推进形式。

故事类型:所谓“类型”,一种类型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把它作为完整存在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独立存在”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还必须是一个“传统故事”,要求它必须有足够的传承时间,换言之就是必须要有若干个不同的异文。

AT分类法:“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民间故事类型体系,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按相对有限的故事情节类型,将故事进行分类编目。

31、什么是民间长诗。民间长诗哟哪几类。

广义的民间长诗指民众创作和传唱的所有长篇韵文作品,我们一般指狭义的民间长诗,即除史诗意外民众口头创作和传唱的长篇韵文作品。一般分为叙事长诗与抒情长诗。

32、名词解释:《嘎达梅林》《马五哥与尕豆妹》《阿诗玛》

《嘎达梅林》:蒙古族的《嘎达梅林》是一部描写牧民起义的佳作。反映了以嘎达梅林为首的蒙古族人民反抗军阀张作霖勾结日本侵略者侵吞内蒙地区的斗争经历。长诗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依据,主人公嘎达梅林是真实的人物。长诗热情地颂扬了蒙古族人民反对民族压迫、阶级压迫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马五哥与尕豆妹》:讲述清朝末年发生在甘肃宁夏的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赞颂了马五哥与尕豆妹矢志不渝的爱情和对封建邪恶势力的愤怒控诉。

《阿诗玛》:彝族支系撒尼人的长诗,突出揭露了封建恶势力的凶残与野蛮,歌颂了阿诗玛的坚强不屈,赞颂了劳动人民的反抗精神。长诗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阿诗玛。她的光辉形象在人民的口头创作中,在回声中得到了永生。

33、民间歌谣的主要内容

民间歌谣是表达民众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诗歌形式,实际上是“民歌”和“民谣”的合称,是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作品,简单说,歌谣就是篇幅较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包括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和儿歌。

34、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

独特的语言风格、赋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丰富的表现技巧、浓郁的地方色彩

(1)独特的语言风格

①质朴:朴实无华,率真自然。

②形象: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具体,化高深为浅近。

③凝炼:一针见血地揭露事物本质。

④含蓄:含蓄蕴藉。特别在情歌中,以含蓄的语言,表达热烈细腻的感情。

⑤幽默诙谐、尖锐犀利、嬉笑怒骂:在时政歌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赋比兴手法的灵活运用

①赋:直陈其事,用铺张手法描述事物,用简练明快的语言概括事物特征,朴实语言中表达褒贬之情。[“五更调”]

②比:比喻,拿与要说事物的特点相似而本质不同的事物,进行比照,突出事物鲜明的特征。

③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以其他事物开头起兴,自然引出咏叹之物。

④“赋”直言,“比”“兴”曲言,三种手法穿插使用,相得益彰。

(3)丰富的表现技巧

①大胆的想像和夸张,使歌手表现的思想感情熠熠生辉。

②谐音、双关并用,提示本质,加深意义,令人回味无穷。

③复叠,重叠的诗句形成回旋往复的结构,产生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感情气氛,突出事物特征,琅琅上口,意犹未尽。叠字,常用于信天游、爬山调。抑扬顿挫,自然流畅,清脆悦耳,亲切动人。重章叠句,跌宕起伏的韵律感。

④衬字,补充音节,对音乐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起重要作用,加强语气,活跃气氛,增强音乐感。

(4)浓郁的地方色彩

不同地域风情、人文背景、社会条件、民族特色孕育风格不同、形式多样的歌谣。[北方民歌——粗犷奔放;南方民歌——清婉含蓄]

几个知识:①信天游——陕北②爬山调——内蒙西部③花儿(少年)——甘肃、青海、宁夏④鲁、谐体——藏族

35、民间歌谣的功能

民间歌谣是民众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欣赏自我娱乐的文化工具,具有最直接的人民性并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宣泄与补偿功能:讲想讲的事,抒想抒的情,以求得情感的满足、心理的平衡。

二,教化与规范功能。如儿歌、仪式歌。

三,直接的实用功能。如劳动歌,指挥生产协调动作鼓舞斗志解除疲劳的作用。

四,特殊的认识功能。可能有历史,也有生活生产经验,对无文字的民族表现非常明显。五,各类活态民间歌谣,在分别体现以上功能的同时,几乎都是有强弱不同的娱乐功能。不少种类的歌谣的社会功能,还常常显示出某些综合性特征。

36、试述传统歌节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1、以娱神为主的歌节:有庄严的祭祀仪式,以群歌共舞的形式,祭祀分管生产的神灵,意

在保生产丰收而娱神。如壮族“跳岭头”。

2、即娱人又娱神的歌节:也有庄严的祭仪与祀神活动,祭奠后男女才共歌舞,或歌与舞分

开,活动已趋歌化,体现生产发展与求偶繁殖的双重功能。

3、重在娱人:祭仪简化或者没有,知识以唱祭歌开个头,然后男女对唱情歌,或同唱共舞。

37、名词解释:信天游、吴歌、花儿、小调、蒙古族长调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是流传于陕西、宁夏、甘肃、山西等地的一种用汉语演唱的民间歌谣形式。“信天游”一词含有野味放达,无拘无束,随唱随歌的意味。一般是两句一节,著名有《兰花花》《赶牲灵》两大主题为“吃之艰难”与“夏之痛苦”。

吴歌:主要指苏南浙北一代流传的山歌,所谓吴歌就是流传于这一带小儿女口中的民间歌曲。吴歌肇始于古越歌,战国时期,吴越、越吟闻名全国。

花儿: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等民族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因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不同,花儿可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三类。有人称之为活态的诗经。

蒙古长调: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作为与盛大庆典,节日仪式有关的表达方式,长调在蒙古人社会中有崇高的地位。基本主题包括牧歌、思乡曲、赞歌、婚礼歌和宴歌,大量使用装饰和假音,宽广音域和即兴创作是主要艺术特征。

小调:又称小曲、俚曲、时调、里巷歌谣,小调并不属于地区特定的民歌形式,凡具有稳定格套和曲调的地方民歌都可称为小调,主要传唱于市镇集市,街陌里巷、庙会灯会等。

38、名词解释:谚语、歇后语、忌讳语、吉利话、称谓语、流行语

谚语:民间谚语:广义包括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切俚谚俗语,有富于教训意义的、带有结论性的传言,也有久经锤炼的、简洁的、形象化的短语。

狭义地说,谚语只指那些民间流传的富于教训意义的完整形式的传言,不包括含义不十分完整的形象化的短语。

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由喻体、解体连缀而成的较为定型的趣味性语句。喻体为假托语,有比喻、引子功能,近似谜面,解体为目的语,起说明注解作用。近似谜底。

流行语:指在民间流行的反映新近世风的时尚性词语,流行语中有词、短句,也有熟语化的句子。流行语总在急剧变化中的社会潮流和风尚的产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流行语像一

面镜子,及时反映着社会时尚和风习。

称谓语:是说话人在称呼或指代某人时根据双方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方的身份、职业等因素而对其使用的指称用语。其类别有亲属称谓、人民称谓、职务称谓。

忌讳语:由于风习、信仰或个人缘由,某些语言被认为不吉利或不体面,而代之以别的话语,一是禁止说出的语句,二是代替性说法,即委婉语。

吉利语:俗称吉利话,又称口彩,是被民众认为能给人带来好运的词语。反映了民众希翼趋吉避凶、近善厌恶、人丁兴旺等美好心愿。

39、什么是民间说唱?有哪几类?

民间说唱是融文学(说、念白)、音乐(唱腔、伴奏)、戏剧(表情动作)于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

民间说唱分为以说为主和以唱为主两大类。

以说为主的包括评书、相声等,分为:说故事类,如评书;说笑话或小段为主,如相声。以唱为主的分为:有腔有调有伴奏——演唱体,如京韵大鼓、弹词;无乐器只有击节吟诵——韵诵体,如山东快书、天津快板等。

40、名词解释:评书、相声、鼓词、弹词、快板书

评书:北方称谓,南方称评词、评话。评书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惯于讲述成本大套的历史故事和侠义演艺。评书讲究剪裁艺术。旧时评书桌上三类物品:醒木、折扇、手帕。评书演员大致分为两类“道儿话”和“刻墨儿”,讲究剪裁艺术。

相声:发源于说笑话,是民间口头讽刺艺术的一种形式。综合各种口头表演艺术,融汇在故事表演里,成为一种独特的说笑话形式。既可以只说笑话,也可以在笑话中摹拟各种戏曲小调的演唱,学自然物声响、人物方言等等。是具有综合表演性质的口头语言艺术形式。

鼓词与弹词:鼓词即“打鼓说书”。一般是指以鼓、板击节说唱的曲艺形式,流行于北方各省。往往唱说兼有,不仅注重叙述故事情节,也十分注意人物性格刻画,代表有京韵、梨花、东亭、京东等。弹词主要流行于南方,也称南词。弹词文体散韵相间,韵文供唱,散文供说。伴奏多以三弦、琵琶或月琴,自弹自唱。

快板书:由“数来宝”、“莲花落”演变而成的民间说唱艺术,它融合了相声、评书的艺术手段,丰富了数来宝原有的句式和板式,加强了表现力。

41、什么是民间小戏?与大戏相比民间小戏有哪些特征。

民间小戏是有民众集体创作并演出的一种有歌、有舞、有唱、有白、有故事情节和舞台表演的小型综合艺术,属于代言体。通常称为“二小”(小旦、小生/小丑)戏,或“三小”(小旦、小丑、小生)戏。

补:是劳动人民业余创作和表演的独幕剧,他是多幕大型戏剧的基础。民间小戏在北方多称为秧歌戏,在南方多称为花鼓戏。

特征:1)、创作演出上,草台班底,地摊演出,具有简便性。

2)、内容上,乡土气息,深入生活,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3)、艺术形式上,角色简单,乡音表演,亲切活泼,具有灵活性。

42、简述中国民间小戏的主要分类及各类别的主要分布区

民间小戏的类别主要有花灯戏、花鼓戏、采茶戏、秧歌戏、道情戏、道具戏六大类;其中道具戏又分为木偶戏、皮影戏、傩戏、目连戏四小类。

主要分布区:

1、花灯戏,俗称灯夹戏,花戏等,主要流行在我国西南地区,比较重要的有四川灯戏、贵州花灯戏、云南花灯戏。(突出特点是: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说与唱紧密结合。代表曲目有《拜年》、《三访亲》、《刘三姐挑水》。)

2、花鼓戏,因其最初主要伴奏乐器是鼓,所以称为花鼓戏。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的江西、广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重庆等。重要的有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主要特点:演唱时有人帮腔,有锣鼓伴奏。代表曲目: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湖北花鼓戏《卖棉纱》、《绣荷包》,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

3、采茶戏,主要流传于江西、两湖、安徽、福建、两广等。他是歌舞性很强的民间小戏,起源于采茶灯,也叫采篮灯。主要是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是民间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结合而成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表演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增加了视觉艺术成分。代表剧目有《瞧妹子》、《采茶歌》等。

4、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主要分布与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农民田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么每年正月灶火时演唱的。特点:化妆表演,重舞补重唱,动作很大,大扭大作,在表现民俗风情,生活情趣方面有很大魅力。比较重要的有陕南大秧歌,陕北秧歌,河北定县秧歌,山西祁太秧歌。代表曲目有《刘三推车》(太原秧歌),《看秧歌》(祁太秧歌)。

5、道情戏,是在道情说唱的基础的发展起来的,是我国黄河流域流行的的一种民间小戏。内容有神话、史事,比较难懂,也有表现日常生活的。比较重要的有山西道情,陕西道情,河南道情。

6、道具戏,主要特点:不通过演员直接表演,而是将戏曲内容借助人工制作的偶像、皮影或者面具来表演的民间小戏。(有的有演员戴面具直接表演,有的有演员操作道具表演的民间小戏)主要有木偶戏、皮影戏、傩戏、目连戏。(1)、木偶戏,有演员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也叫“傀儡戏”。分为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2)、皮影戏,由剪纸发展而来,起源于陕西西安。最初是用纸剪成侧面人形,后来逐渐以半透明的驴皮、羊皮、牛皮制作,更加结实耐用。它用动物皮革制做成道具,再用灯光照射在白色方幕上,投影演出,观众坐在黑暗处观看。(3)、傩戏,起源于民间巫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怕的面具表演。主要流传在西南地区的贵州。(4)、目连戏,主要叙述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一勾勾、茂腔、五音戏、柳琴戏、柳子戏。

43、名词解释:花鼓戏、采茶戏、秧歌戏、皮影戏

花鼓戏:因其最初主要伴奏乐器是鼓,所以称为花鼓戏。主要流传于我国南方的江西、广西、浙江、湖南、湖北、云南、贵州、重庆等。重要的有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主要特点:演唱时有人帮腔,有锣鼓伴奏。代表曲目: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湖北花鼓戏《卖棉纱》、《绣荷包》,皖南花鼓戏《凤阳花鼓》。

采茶戏:主要流传于江西、两湖、安徽、福建、两广等。他是歌舞性很强的民间小戏,起源于采茶灯,也叫采篮灯。主要是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是民间茶农采茶时所唱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结合而成的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表演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增加了视觉艺术成分。代表剧目有《瞧妹子》、《采茶歌》等。

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主要分布与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农民田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么每年正月灶火时演唱的。特点:化妆表演,重舞补重唱,动作很大,大扭大作,在表现民俗风情,生活情趣方面有很大魅力。比较重要的有陕南大秧歌,陕北秧歌,河北定

县秧歌,山西祁太秧歌。代表曲目有《刘三推车》(太原秧歌),《看秧歌》(祁太秧歌)。皮影戏:由剪纸发展而来,起源于陕西西安。最初是用纸剪成侧面人形,后来逐渐以半透明的驴皮、羊皮、牛皮制作,更加结实耐用。它用动物皮革制做成道具,再用灯光照射在白色方幕上,投影演出,观众坐在黑暗处观看。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2.传说中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人物是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香君 D.孟姜女 3.《灰姑娘》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4.《格萨尔》是一部 A.史诗 B.神话 C.传说 D.民间长诗 5.“举秀オ,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间歌谣 D.谚语 6.“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谚语 7.艺人说书的提纲,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是 A.柁子 B.扣子 C.梁子 D.悬念 8.明代中后期是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一个小高峰,其中以的成就最为突出。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9.著名的《刘三姐》的歌词大多是人民以汉语创编的。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族 10.1950年3月,由任理事长,老舍和钟敬文任副理事长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A.郭沫若 B.茅盾 C.叶圣陶 D.周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等。 A.神话 B.民间史诗 C.俗语 D.歇后语 E.民间说唱 12.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模式化、类型化结构十分普遍,通常有 等结构形式 A.对称式 B.三叠式 C.连锁式 D.四季歌 E.五更调 13.被誉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双子星座”是 A.《氓》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木兰诗》 E.《西洲曲》 14.汉族作为中国华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它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 2020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 B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 它长( B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 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 事、该书出现于( A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 的种类名称为( D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 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 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完整版)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为什么要保持相对稳定? 2.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并比较其异同。 3. 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并比较其异同。 4. 何谓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前馈? 5. 反应、反射和反馈有何区别? 6.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可从哪些水平研究?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有哪些方式? 2.Na+-K+泵的作用意义? 3.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 1. 细胞间通讯有哪些方式?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2.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跨膜信号转导有哪几种方式?比较各种方式之间的异同。 3. 试述细胞信号转导的基本特征。 4. 试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几种信号通路之间的异同。 5. 概述受体酪氨酸介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的组成、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静息电位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证明? 2.动作电位是怎么发生的?如何证明动作电 位是钠的平衡电位? 3.发生兴奋过程中,如何证明有兴奋性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4.兴奋是如何传导的?影响传导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5.试比较局部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区别。 6.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什么? 7.绝对不应期是否指潜伏期?潜伏期是否等于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作用时间? 8.神经干上某点发生兴奋后,除向前传导外能否逆传?为什么? 9.试比较改变刺激强度,单一神经纤维与神经干的动作电位变化?为什么? 10.血K+浓度对兴奋性、RP和AP有何影响? 11、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在静息状态下,Na、K离子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 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钠离子通道就大量开放 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钾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 D.钠离子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 E.钠、钾离子通道被称为化学依从性通道

2016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6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井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渝朱涂均无分。 1.在艺术上,民间故事的主人公多是 A.特指的 B.泛指的 C.固定的 D.指定的 2.有较强的喜剧、幽默意味,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各种矛盾现象的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小戏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3.《尚书?无逸》对民间谚语的解释是 A.“谚,俗所传言也” B.“谚,俗语也” C.“谚,俗言也” D.“俚语曰谚” 4.“王大姐头戴两朵花(美)”,这个谜语类型是 A.字谜 B.事谜 C.物迷 D.动作谜 5.中国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出现在 A.前秦时代 B.两汉时代 C.三国时代 D.唐宋时代 6.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的形成与集体性的关系是 A.传承性等于集体性 B.传承性受集体性制约 C.集体性受传承性制约 D.集体性不利于传承性的形成 7.原始人解释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是 A.人类起源神话 B.宇宙起源神话 C.洪水再生神话 D.文化文明神话 8.被称作是汉籍中最著名的“古今语怪之祖”的是 A.《淮南子》 B.《抱朴子》 C.《左传》 D.《山海经》 9.南朝乐府民歌共四百多首,主要保存在 A.《乐府诗集》 B.《诗经》 C.《乐府诗集·清商曲辞》 D.《楚辞》 10.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一带,结构上高于变化,以上下两节句式来表现的格律体民歌是 A.信天游 B.花儿 C.四句头 D.爬山调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迭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来涂均无分。 11.迁徒史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以民间各民族的世系谱牒为时间线索 B.以沿途迁居为空间线索 C.以迁徒原因、活动为叙述内容 D.展现各民族或各支系的族群命运 E.与部族、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相关联 12.民间传说的特征有 A.可信性的内容 B.传奇性的情节 C.箭垛式人物形象 D.意境忧美生动 E.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思考题整理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那些根本要求? 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系统阐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这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四条根本要求,揭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线保障、社会保障、动力保障和政治领导保障。 5.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任何社会形态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社会形态由于其自身的矛盾,必然被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了。虽然人在创造历史时有其能动作用,但人们不能主观地取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只能以自己的实践活动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手段,发生了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是不断发展,社会的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地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而是一种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的过渡性的社会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社会能够自觉地、不断地高速和改革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和方面,解决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占主体地位,坚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资本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6.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1)这是由社会主义历史的短暂性所决定的。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社会主义的历史毕竟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在实践和发展初期。中国现在并将长时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不够格”、“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处在幼童时代的社会主义,自然难于充分展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和蓬勃生命力,也必然会出现各种失误和遇到各种挫折,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2)这是由社会主义革命的彻底性所决定的。由于无产阶级不曾掌握任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无从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得到发展。更何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不但要同传统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就决定了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激烈程度、广泛程度和深刻程度,是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的革命所不能比拟的。私有制范围内更替尚且需要经过漫长、艰巨的历史进程,以消灭私有制为最终目标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不是一个更为漫长、更加艰巨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出现曲折、反复,从而使这一进程放慢,不值得大惊小怪。历史的辩证法从来都是如此。

民间文学试题

中国民间文学 一、多项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民间文学采录的原则是()。 A.全面搜集 B.忠实记录 C.科学整理 D.失事求似 E.主观加工 2.保存古代神话较多的典籍主要有()。 A.《世说新语》B.《山海经》C.《楚辞》D.《淮南子》 E.《笑林》 3.世界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A.中国 B.埃及C.希腊 D.印度 E.日本 4.民间谚语的分类()。 A.时政谚语B.生活谚语C.农业谚语D.风土谚语 E.情感谚语 5.民间传说的类别主要有()。 A.人物传说 B.包公传说 C.风物传说. D.习俗传说 E.难老泉的传说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6.民间文学 7.神话 8.英雄史诗 它是歌颂人类童年时期的民族英雄的传奇武功与光辉业绩的长篇叙事诗,主要描写古代民族形成过程中,民族部落或民族之间的战争,主人公都是历史转变时期的民族英雄,部落领袖和原始社会的君主,以及由他们转化而来的新兴奴隶主或封建领主。英雄史诗产生的时间比创世史诗晚一些。如中国著名的三大史诗: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9.生活故事 直接反映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其基本特征是:以现实社会中形形色色的普通人物为主人公,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故事情节,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和叙述故事。有着鲜明的阶级倾向和浓厚的现实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0.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1.传说与神话、区别? 二者的联系在于: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时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1分)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1分)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现实因素。传说的故事追求传奇性,传奇效果靠超现实性的魔幻情节来制造的,但只作为辅助内容存在。(2分区别在于:第一,二者的故事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1分)第二,神话的超现实情节是传播者信以为真的,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存在。(1分) 4、一、奇特的幻想和浓郁的生活特性;(2分)二、泛指性或通称性,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往往是含糊、不确定;(2分) 12.复述“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中的任意一个传说(孟姜女、白蛇传、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四、论述题(20分)

11342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民间文学概论学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他将歌谣按用法分为(15)种。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节的来历也有联系。 26、在中国,“民间文学”一词是由(瞿秋白)在1921年最早提出来的。 27、《王贵与李香香》是用(信天游)体裁写成的。 28、清朝李调元的(《粤风》),选录了不少壮瑶民歌。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 “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各种传说等。 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②、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 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 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 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以上是老师的总结,但是偶认为还应该加上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如下:从历史上看,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表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1).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历代文人作家用文字把民间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一方面保持了作品的基本风貌,为后人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

民间文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 1、包公传说突出他铁面无私,诸葛亮的传说则突出他的聪明机智,却很少描绘他们的外貌,这在传说艺术中叫做() A、传奇色彩 B、历史性 C、粗线条刻划人物 D、纪念物 2、《虎丘塔为什么是斜的》是一则()传说。 A、风物 B、史事 C、人物 D、土特产 3在各类巧匠故事中,最著名数量最多的是谁的故事?() A、七仙女 B、李老君 C、鲁班 D、石敢当 4、"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拉姑娘,请女婿,小外孙女你也去。"这是一首() A、劳动歌 B、仪式歌 C、儿童游戏歌 D、情歌 5、甘肃莲花山下一年一度的民间诗歌盛会称为() A、歌圩 B、耍歌堂 C、三月街 D、花儿会 6、"山中山谷起山坡,山前山后树山多,山间山田荫山水,山人山上唱山歌。"这首民歌用的是什么手法?() A、叠字 B、重复 C、双关 D、比喻 7、谜语:"山月随人归",打一明朝作家,谜底:归有光。败笔是() A、底面相犯 B、浅露 C、谜面不成文 D、闲字无着落 8、"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歇后语 9、谜语一则:广州市灯谜协会(打一日用品商标),谜底:虎头牌,主要毛病是() A、闲字无着落 B、谜面不成文 C、底面相犯 D、浅露 10、《大风歌》的作者是()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11、《敕勒歌》是()的民歌。 A、朝鲜族 B、蒙古族 C、鲜卑族 D、满族 12、《爱尔兰歌谣札记》的作者是() A、马克思 B、列宁 C、拉法格 D、恩格斯 二、多项选择题。(两个以上) 10、清代作家吴趼人从民间笑话、寓言中汲取养料,创作的优秀走品有() A、《俏皮话》 B、《笑林广记》 C、《新笑林广记》 D、《粤风续九》 E、《古遥谚》 14、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民间故事分类法有() A、以神为主的分类法 B、按情节、母题分类 C、以著名故事的题目来概括类型 D、以序号称谓来表现民间故事 15、民间童话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A、有强烈的幻想性和浓厚的浪漫色彩 B、有曲折的情节和美满的故事 C、主人公为通称人物,类型化,没有特定的背景 D、把动物人格化 E、有固定的表现手法,如三段式中间插韵语等 16、下列对民间歌谣的判断正确的有() A、是民间文学中产生最早的 B、口头韵文作品 C、用途最广 D、最富于相象 E、不需人物形象 17、谜语应具备的特点有() A、知识性 B、疑难性 C、独创性 D、趣味性 E、文学性 三、填空题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 1.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2.首先提出“语境”这一概念的著名学者是(马林诺夫斯基)。 3.民间说唱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属于(第三人称叙述体)。 4.对于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的调查属于(专题调查)。 5.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6.“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7.盘古神话是一个(太极图)母题。 8.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以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为中介,对元杂剧和明清文言小说和长篇章回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9.芬兰人埃利亚斯.伦洛特 搜集整理的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成为了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 10.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11.在20世纪初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最早使用“神话”一词的学人是(梁启超)。 12.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 (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 造性的发挥)。 13.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 娘”指的是(神话)。 14.(巧媳妇)属于生活故事。 15.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 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 时期的民间叙事诗。16. “尚 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 (云南)。 17. 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 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 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 决定的。18. 屈原在吸收(楚 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的基础 上,创作了《离骚》、《天问》、 《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19. (史诗)是原始社会或 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 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 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 史。 20.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 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 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21. 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 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 戏)系统。22. 民间文学 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 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 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 嗓)。23. 远在2500年前结 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就收录了 许多古代民歌。24. 与作家 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 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 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 25. 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 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 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 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 之为(箭垛人物形象)。26. 鄂西汉族的《黑暗传》以其 具有(创世史诗)的基本 特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 注。27. 精卫填海的神话故 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28. 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 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 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 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 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 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29. 《狐假虎威》的故事属于 (民间寓言)。30. (梁子) 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 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31. (傩戏),起源于民间巫 术,主要功能是驱逐疫鬼, 其特点是演员戴着狰狞可 怕的面具表演。32. 在西方 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 (Folklore )。33. 机智人 物故事在汉族和少数民族 中都很发达,汉族以(徐文 长)和谎张三的故事流行最 广。34. 女娲神话中,女娲 是用(泥土)造人。35. 从 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 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6. (孟姜女)是千里寻夫、 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37.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 界观与价值观。38.“天皇皇, 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 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 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39. 在(故事)中,讲述人 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 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 前……”。

民间文学答案

民间寓言 答案: 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 民间文学 答案: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 生活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 时政歌 答案: 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 民间叙事长诗 答案: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 “母题” 答案: 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机智人物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 答案: “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47.第3题 口头性 答案: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48.第22题 传说 答案: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9.第23题 民间笑话 答案: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它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突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50.第32题 史诗 答案: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一种专门描写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不朽业绩等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规模宏大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52.第34题

思考题整理完整版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

教育资料

容器几何尺寸:(1)容器的大小;(2)形状h/D;h/D为0.25时杀菌时间最短。 导热型圆罐的杀菌时间(扎丹):t0=A(8.3hD+D2) 8.什么是致死率及部分杀菌量? 致死率:致死率是热力致死时间的倒数,热力致死时间Ti的倒数1/Ti为在温度θi 杀菌1min所取得的效果占全部杀菌效果的比值,称为致死率. (以热处理时间为横坐标,以致死率为纵坐标图为致死率图。) 部份杀菌量:细菌在T℃温度时的热力致死时间为I分钟,在T℃加热了t钟,则在T℃温度下完成的杀菌程度为t/τ。 9.说明比奇洛基本推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用图表示杀菌时间的推算方法。 基本原理:找出罐头食品传热曲线和各温度时细菌热力致死时间性的关系,为罐头食品杀菌操作(理论上达到完全无菌程度)推算预定杀菌温度工艺条件下需要的加热冷却时间。(图自己补,分别是食品传热曲线,热力致死时间曲线,致死率曲线,三幅图加上文字表述) 9.杀菌方法的选择与酸度有什么关系?(网上找的) 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很大。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来说,在pH中性范围内耐热性最强,pH升高或降低都可减弱微生物的耐热性。特别是在偏酸性时,促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作用更明显。酸度不同,对微生物耐热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同一微生物在同一杀菌温度,随着pH的下降,杀菌时间可以大大缩短。所以食品的酸度越高,pH越低,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越弱。酸使微生物耐热性减弱的程度随酸的种类而异,一般认为乳酸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最强,苹果酸次之,柠檬酸稍弱。由于食品的酸度对微生物及其芽胞的耐热性的影响十分显著,所以食品酸度与微生物耐热性这一关系在罐头杀菌的实际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酸度高,pH低的食品杀菌温度低一些,时间可短一些; 酸度低,pH高的食品杀菌温度高一些,时间长一些。 10.为什么要进行反压冷却?如何进行操作?(网上找的) 为减少冷却阶段罐内外压力差防止容器变形、损坏玻璃罐跳盖等现象,常采用反压冷却。 加压冷却(反压冷却):在通入冷却水的同时通入一定的压缩空气。 (要注意的是,杀菌锅温度声高到了杀菌温度T,并不意味着罐内食品温度也达到了杀菌温度的要求,实际上食品尚处于加热升温阶段。对流传热型食品的温度在此阶段内常能迅速上升,甚至于到达杀菌温度。而导热型食品升温很慢,甚至于开始冷却时尚未能达到杀菌温度。因此冷却时需要加反压) 操作: 一般高温杀菌115~1210C,需打入137.3~166.7kPa的压力。 杀菌釜内反压力的大小,以使杀菌釜内总压力(蒸汽压力与补充压力之和平等于 或稍大于罐内压力与允许压力差Δp允的好,即: p釜=p 釜蒸+p反≥p2-Δp允 p反=p2 -p釜蒸-Δp允 反压杀菌冷却时所补充的压缩空气应使杀菌釜内压力恒定,一直维持到镀锡罐内 压力降到1+Δp允大气压,玻璃罐内压力降到常压时才可停止供给压缩空气。 11.说明内容物腐败变质的类型,分析其原因。 胀罐:从程度分隐胀、轻胀、硬胀 从性质分:理化性胀罐、细菌性胀罐。氢胀:[H+]↑→罐壁腐蚀→ H2↑假胀:装量过多,真空度低 教育资料

自考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民间文学习题与试卷集 民间文学半期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 1、民间文学的功能与一般文学相比较,其最大的特点是() A、审美价值高 B、教育意义大 C、认识价值深刻 D、直接参与人民生活 2、"土帮土成墙,穷帮穷成王。"是() A、成语 B、谚语 C、歇后语 D、谜语 3、《赵州桥》是一则()传说。 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4、《虎门烧烟》是一则()传说。 A、人物 B、史事 C、风物 D、技艺 5、第一次使用"童话"一词的人是() A、阿尔奈 B、瞿秋白 C、山东京传 D、庄子 6、郭沫若指出"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他"指的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7、流传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本菲 B、库仑父子 C、格林 D、胡适 8、《粤风》的编者是() A、屈大均 B、冯梦龙 C、李调元 D、黄遵宪 9"米筛筛米壳在心,嘱妹恋郎要真心,莫学米筛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这首民歌用的是()手法。 A、双关 B、托物起兴 C、比喻 D、白描 10、"买梨莫买蜂咬梨,心中有病无人知。因为分梨故亲切,谁知亲切转伤梨。"这首客家山歌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兴 B、借喻 C、双关 D、叠韵 11、谜语一则:"多多多多"(打二民间节目,谜底:七夕,除夕)。这则谜语的败笔是()。 A、浅露 B、底面相犯 C、谜面不成文 D、闲字无着落 12、谜语一则:月巴(打一城市名,谜底:合肥)。这则谜语的主要毛病是() A、谜面不成文 B、扣合不紧 C、底面相犯 D、浅露 二、多项选择题 13、社会主义时期民间文学范围界限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作者的范围扩大了 B、民间文学概念发生变化 C、作品的内容,已经不是确定民间文学的重要条件 D、流传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E、体裁发生了变化 14、郭沫若同志说过,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 A、神话 B、民间文艺 C、作家文学 D、童话 E、经过加工的民间文学 15、民间文学单项整理的内容有() A、改换过于偏僻懂得方言方语 B、规整词句 C、增饰文采 D、删节封建迷信思想,神仙鬼怪等 E、删去不必要的重复 16、民间文学艺术特色主要是() A、倾向性鲜明 B、体式和章法较稳定 C、修辞手法灵活多样 D、常用拟人法及托物言志 E、结构完整,线索清楚 三、填空题 17、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的___________ 18、民间文学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_________有机组成部分。

复习思考题汇总word版

谭老师复习思考题 组织结构、功能与疾病 1.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上皮组织的特点及其在人体功能活动中的作用。 3.白血细胞有几种类型,在疾病中的意义如何? 4.骨和软骨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主要差别是什么? 5.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意义,适当联系学习记忆的神经调节。 人体调节网络 1.各种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及其分泌激素。 2.内分泌激素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对人体功能活动发挥调节作用? 3.免疫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免疫调节有何意义? 人体胚胎学 1.受精的概念及其意义。 2.三胚层胚盘的形成及其意义。 王老师复习思考题 心脏 1.心脏的瓣膜、腱索、乳头肌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人体系统解剖学》P146 瓣膜: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 二尖瓣由前(大)瓣和后(小)瓣两叶组成。三尖瓣由前、后、隔瓣三个瓣叶组成。主动脉瓣和肺动脉均由三个瓣叶组成。瓣叶正常时是菲薄的、光滑的、富有弹性的。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 腱索: 乳头肌: 2.心脏传导系统的组成、生理功能和病理意义。 心脏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有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的传导系统,其功能是产生并传导冲动,使心房肌和心室肌按正常节律有顺序地收缩、舒张。心传导系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浦肯野纤维网。

(一)窦房结 窦房结是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端的心外膜深面。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传至心房肌,使心房收缩,同时经结间束传至房室结。 (二)结间束 心房的一些心肌细胞具有特殊电生理性能,构成前、中、后3条结间束,将窦房结的冲动传至房室结。 (三)房室结 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的心内膜深面,呈扁椭圆形。房室结将来自窦房结的冲动传向心室。正常情况下房室结不产生冲动,但在窦房结的冲动产生或结间束的冲动传导障碍时可产生冲动,导致心律失常。 (四)房室束 房室束又称His束,起自房室结,穿过右纤维三角,沿室间隔膜后下缘前行,至室间膈肌部的顶端分为左右束支。 (五)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 左束支呈扁带状,沿室间隔左侧深面下行,分为前后两支,分别至左心室前、后壁,再分支达乳头肌根部,交织形成浦肯野纤维网,。 右束支呈圆索状,沿室间隔右侧深面下行,经隔缘肉柱达前乳头肌根部,再分散形成浦肯野纤维网,分布于乳头肌和右心室肌。 3.血液循环途径和功能特点。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血液循环路线:左心室→(此时为动脉血)→主动脉→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静脉血)→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物质交换后变成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最后回到左心室,开始新一轮循环。其中,从左心室开始到右心房被称为血液体循环,从右心室开始到左心房被称为血液肺循环 血液的功能:《医学生理学》P46 血液循环的功能:《医学生理学》P65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推荐下载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11-08-01 14:17:37) 分类:学习资料汇编 标签: 文化 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B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它长( B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事、该书出现于( A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的种类名称为( D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12、蒙古族讲述牧民武装起义反抗达尔汉王的黑暗统治与军阀暴政的民间叙事长诗是( B ) A、《钟九闹漕》 B、《嘎达梅林》 C、《召树屯》 D、《十五从军行》 13、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4、侯宝林,薛宝琨等认为相声的名称经历了( A )的演变过程、 A、从"像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B、从"像声"到"像生",再到"相声" C、从"相生"到"像声",再到"相声" D、从"学像生"到"乔像声",再到"相声" 15、中国的狗耕田型(两兄弟型)故事首见于( B )、 A、《山海经》 B、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C、晋代干宝《搜神记》 D、晋代陶潜《搜神后记》 二、多选题 1、童话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其表现有( B、C、E)等 A、其内容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基本上没有或完全没有超自然的幻想 B、童话多具有超自然的境界,充满浪漫的想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