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09111008财政学(一)班李雪《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

200909111008财政学(一)班李雪《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

200909111008财政学(一)班李雪《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
200909111008财政学(一)班李雪《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

09财政学-1班李雪 200909111008

摘要: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1985年至2009年得相关数据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先通过相关的背景理论提出问题;搜集了相关的数据,继而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以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指数

一、文献综述

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传统理论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这些消费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我赞同收入的确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这个观点,但是其他因素(比如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利率、人口结构等)也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

陈长华(湖南,2004)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也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探讨决定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他的指标选择是人均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前期消费。他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除了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当今社会影响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虽然不可否认收入确实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仅仅用收入和储蓄作为变量,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现实中的消费函数值得怀疑。

刘丽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国务院所确定的十项措施列出了六个相关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进行计量分析,但是她的结论中Y = 27. 12140495 + 0. 03092905302 3 X1 + 0. 001453569285 3 X5 +0. 85006329843 X3 (X1——国内生产总值 X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5——卫生机构数) X1——国内生产总值系数为0.

03092905302 3,明显比实际偏小。而且夸大了价格因素的作用。与理论和实际不符合。

国内研究过于侧重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研究 我认为这样有失偏颇的。 而且我发现国内研究论文着重于城镇居民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而忽视了农村居民收入对其影响。并且很少考虑除收入和储蓄以外的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所以本文在构建居民消费水平模型时除选取常规因素外还综合考虑了农村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二、模型设定和影响因素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水平、 商品价格水平、 利率水平、 收入分配状况、 消费者偏好、 家庭财产状况、 消费信贷状况、 消费者年龄构成、 制度、 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因素决定消费。

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人均 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也是世界银行划分高收入、 中等收入、低收入国家的主要标志,一般来说,人均 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经济实力强,人民消费水平高, ,由此选择了人均 GDP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消费的百分比,其值越小说明人们越富裕。物价水平当全社会的消费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消费者可以将其收入在物品和劳务上用得多些或少些,来对物价水平的变动做出反应。

由以上论述可得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水平指数这7个指标有关,故以下工作主要从这几方面入手。并初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μβββββββ+++++++6655443322110X X X X X X ,其中: Y: 居民消费水平(元)

X1: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X2: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3: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X4: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X5: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X6: 物价水平指数

三、数据的搜集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表1:数据

obs Y X1 X2 X3 X4 X5 X6

1985 446 9016 739.1 53.

3 397.6

57.

8 123.7

1986 497 10275 900.9 52.

4 423.8

56.

5 132.5

1987 565 12059 1002.1 53.

5 462.6

55.

8 144.7

1988 714 15043 1180.2 51.

4 544.9 54 176.3

1989 788 16992 1373.9 54.

5 601.5

54.

8 206.5

1990 833 18667.8 1510.2

54.

2

686.3

58.

8 213.1

1991 932 21781.5 1700.6

53.

8

708.6

57.

6 223.5

1992 1116 26923.5 2026.6

53.

784.0

57.

6 238.3

1993 1393 35333.9 2577.4

50.

3

921.6

58.

1 281.7

1994 1833 48197.9 3496.2

50.

1221.

58.

9 347

1995 2355 60793.7 4283.0

50.

1

1577.

7

58.

6 401.8

1996 2789 71176.6 4838.9

48.

8

1926.

1

56.

3 439.2

1997 3002 78973.0 5160.3

46.

6

2090.

1

55.

1 446.7

1998 3159 84402.3 5425.1

44.

7

2162.

53.

4 444

1999 3346 89677.1 5854.0

42.

1

2210.

3

52.

6 438.2

2000 3632 99214.6 6280.0

39.

4

2253.

4

49.

1 438.7

2001 3887 109655.2 6859.6

38.

2

2366.

4

47.

7 442.2

2002 4144 120332.7 7702.8

37.

7

2475.

6

46.

2 438.6

2003 4475 135822.8 8472.2

37.

1

2622.

2

45.

6 443

2004 5032 159878.3 9421.6

37.

7

2936.

4

47.

2 461.2

2005 5573 184937.4 10493.0

36.

7

3254.

9

45.

5 470.9

2006 6263 216314.4 11759.5

35.

8

3587.

43.

0 478.4

2007 7255 265810.3 13785.8

36.

3

4140.

4

43.

1 499

2008 8349 314045.4 15780.8

37.

9

4760.

6

43.

7

522.7

2009 9098 340506.9 17174.7

36.

5

5153.

2

41.

519.0

四、模型的初步建立

由散点图可以看出因变量与各个自变量呈线性关系。尝试做回归分析得:表2:

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模型为

Y= μβββββββ+++++++6655443322110X X X X X X

Y=986.6279+0.006502X1+0.172121X2-11.40336X3+0.650858X4-7.934631X5+0.553308X6

(201.2913) (0.002314)(0.044780)(4.790852)(0.088174)(4.796701)(0.364779)

T=4.901494 2.810182 3.843726 -2.380236 7.381482 -1.654185 1.516830

2

R =0.999913, 2

R =0.999884, F=34416.55

五、模型的检验

1. 经济意义检验:

模型初步估计结果显示,居民消费水平(Y) 受国内生产总值(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4)的正向影响,与经济意义相符。物价水平指数(X6)的系数估计结果为正,不符合经济意义。并且因变量受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5)、物价水平指数(X6)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多重共线影响所致,因而有待进一步分析和检验.

2. 统计检验:

从估计的结果可以看出,模型的可决系数为0.999913,模型拟合情况 看起

来很理想,但是很可能是由于多重共线性导致。在给定显著水平α=0.05的情况下,解释变量X1、X2、X3和 X4的t统计量的值分别为大于t统计量的临界值,说明X1、X2、X3和 X4对应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他变量均未通过t 检验,分析可能是由于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所致,有待进一步分析.模型F统计量的值为34416.55非常显著,说明回归方程非常显著,整体模型效果比较好。

3.模型修正:

多重共线性检验

表3:相关系数矩阵

由表3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多重共线性模型的修正

运用OLS方法分别求Y对个解释变量X1、X2、X3、X4、X5、X6进行一元回归。6个方程的回归结果详见表4—表9,再结合经济意义和统计检验拟合效果最好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依据调整后可决系数最大原则,选取X2作为进入回归模型的第一个解释变量,形成一元回归模型。保留解释变量X2在此基础上分别加入变量X1、X3、X4、X5、X6分别进行回归。

类似第一步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在X2基础上加入X4后,可决系数有了改进,各个参数的t检验都十分显著。故保留变量X2,X4,在此基础上添加X1、X3、X5、X6继续进行回归。

加入变量X5以后,可决系数得到了提高,各个参数的t检验都十分显著。故保留变量X2,X4,X5,在此基础上添加X1、X3、X6继续进行回归。

加入变量X1以后,可决系数虽然得到了提高,但是没有通过t统计量的检验,而且参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不符,所以去掉X1

分别加入X3,X6以后可决系数虽有提高,但同时不能通过t检验,所以去

掉X3,X6。

最后保留X2,X4,X5。

◆异方差检验

对修正方程进行异方差检验结果如表22

表22 White检验结果

nR2= 9.518475,在95%的水平下,2αχ(6)=12.59,nR2<2αχ(6),所以

接受备选假设,表明模型中随机误差不存在异方差。

◆自相关检验

由上表可知,DW=1.520971,查表得l d =1.13,u d =1.54 ,因为l d

由表可知nR 2

=1.128525,

2

α

χ(1)=3.84,nR 2

<

2

α

χ(1)

由表可知nR 2

= 5.137275, 2

α

χ(2)=5.99,nR 2

<

2

α

χ(2)

由表可知nR2=6.03755,2αχ(3)=7.81,nR2<2αχ(3)

因此,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下,1阶,2阶,3阶检验均nR2<2αχ,所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

模型的最终确定:

Y=550.4671+0.302616X2+0.733513X4-11.16287X5

(153.1818)(0.014359)(0.046466)(2.645266)

T=3.593554 21.07467 15.78616 -4.219942

2

R=0.999864, 2R=0.999845, F=51505.37

对方程进行经济意义解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居民消费水平就提高0.30%,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 居民消费水平就增加0.7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增加1%,居民消费水平就减少11.16%,。这只是理论上的解释,现实可能与解释有出入。

六、对回归方程结果的分析以及建议

由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可知, 居民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很大关系.分析得出以下几点: 其一,对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要提高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首要任务就是要想方设法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所以我国应该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这点说明在国内其他论文中忽视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做法值得商榷.

其二,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较大,在加大对

农村的支持力度的同时,应积极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结合,共同发展。

计量经济学名词解释

1、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从数量上研究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2、数据质量 数据满足明确或隐含需求程度的指标 3、相关分析 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联程度,用相关系数表示。包括简单相关和多重相关(复相关)。 4、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研究一个变量(因变量)对于一个或多个其他变量(解释变量)的数量依存关系。其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解释变量的数值来估计或预测因变量的总体平均值。 5.内生变量 指由模型系统内决定的变量,取值在系统内决定 6、面板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的混合 7.异方差: 总体回归函数中的随机误差项满足同方差性,即它们都有相同的方差。如果这一假定不满足,则称线性回归模型存在异方差性。 8.自相关 自相关是在时间序列资料中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或在横截面资料中按空间顺序排列的观测值之间的相关 9.多重共线性

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或近似的线性关系。解释变量存在完全的线性关系叫完全多重共线;解释变量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叫不完全多重共线。 10.虚拟变量 虚拟变量:在建立模型时,有一些影响经济变量的因素无法定量描述 构造只取“0”或“1”的人工变量,通常称为虚拟变量,记为D 11.平稳序列 是指时间序列的统计规律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12.伪回归 所谓“伪回归”,是指变量间本来不存在相依关系,但回归结果却得出存在相依关系的错误结论。 13.协整 所谓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14.前定变量 所有的外生变量和滞后的内生变量。前定变量=外生变量+滞后内生变量+滞后外生变量 15.恰好识别 恰好识别:能够唯一地估计出结构参数值。 16.结构式模型 体现经济理论中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构的联立方程模型,称为结构式模型17.过度识别 过度识别:结构参数的估计值具有多个确定值 18.自回归模型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word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及答案,推荐文档

《计量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计量经济研究中的数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时间序列数据,另一类是【 】 A 、总量数据 B 、 横截面数据 C 、平均数据 D 、 相对数据 2、计量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步骤是【 】 A 、 设定理论模型→收集样本资料→估计模型参数→检验模型 B 、设定模型→估计参数→检验模型→应用模型 C 、个体设计→总体设计→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D 、确定模型导向→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估计模型→应用模型 3、在模型的经济意义检验中,不包括检验下面的哪一项【 】 A 、 参数估计量的符号 B 、参数估计量的大小 C 、 参数估计量的相互关系 D 、参数估计量的显著性 4、计量经济学模型用于政策评价时,不包括下面的那种方法【 】 A 、工具变量法 B 、 工具—目标法C 、政策模拟 D 、 最优控制方法 5、在总体回归直线E x y 10)?(ββ+=中,1β表示【 】 A 、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增加1β个单位 B 、当x 增加一个单位时,y 平均增加1β个单位 C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增加1β个单位 D 、当y 增加一个单位时,x 平均增加1β个单位 6、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经典线性模型t t t u x y ++=10ββ,则样本回归线通过点【 】 A 、 (x ,y ) B 、 (x ,y ?) C 、(x ,y ?) D 、 (x ,y) 7、对于i ki k i i i e x x x y +++++=ββββ????22110Λ,统计量∑∑----)1/()?(/)?(2 2k n y y k y y i i i 服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计量经济学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关系的计量分析摘要: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扩大内需的关键,本文运用2007年我国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与农村人均收入的数据,运用异方差的相关知识进行计量分析,通过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借助于统计软件,建立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初步模型,以便更好的了解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与人均收入的关系。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做了回归分析,并得出了系列结论。 关键词: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一元线性回归异方差 一、问题提出 我国是一个大国,至今仍有9亿农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农村消费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国民的全局。从农村看,中国有近六成人口(约8亿)生活在农村。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有规模如此巨大的城镇化。农村居民的收入虽然低于城市居民,但是基数巨大,且农村人口的收入也在稳定增长。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个百分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消费水平和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的增加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至关重要。但从总体来看,农民消费水平仍然较低,显示有的地区都不

及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三分之一。而且消费结构不合理,局限于食品类等生存基本需求品,消费在衣着装饰等方面的极少。而影响农民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收入。本文主要研究收入对支出的影响。 二、经济理论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目标能否实现,重点、难点在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要实行农村居民生活稳定,农村居民要达到小康水平,其前提条件就是要保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我国农村人均收入和全国消费水平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为了对我国农村人均收入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如何客观、合理、准确地分析支出对消费的影响情况,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模型设定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是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因变量y往往与多个变量x1、x2…xn有关。在本文中只选取农民人均收入、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和医疗保健作为解释变量。 下表是要进行处理的31个省市的农村居民消费相关的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于《2007中国年鉴》。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2007) 单位: 元

关于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计量经济学报告

南阳师范学院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经济与管理学院2017年级财务管理专业《计量经济学》期终研究报告 报告题目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意义(共5分)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中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经济发展 结构性不平衡的国家。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基本解决温饱 问题,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使得乡村人口劳动力资源流失 严重,解决三农问题关系国民经济全局,要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因此,研究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原因,分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数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共5分) 关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各有千秋,学者程 松柏认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GDP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学者陶伟对该问题引入了消费品价格变量,李洋则从投资、储蓄和失业率的 角度出发,探讨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在研究理论上,凯恩斯的绝对 收入假说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 三、理论分析(共5分) 对于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因素,我认为有各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 配收入、人均GDP 、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第三产业增加值、年末总人口 等。(1)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时,消费水平明显要有所提高。(2)人均GDP 越高,消费拉动增长越强烈。(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反映商品零售价格变 动趋势的一种经济指数,零售物价的调整变动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支 出。(4)第三产业增加值直接关系着农民的就业,进而影响收入支出。 四、变量测量(共20分) 表Ⅰ.变量测量结果 其中Y 表示居民消费水平(元),X1表示人均GDP (元),X2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3表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X5 表示年末总人口(万), μ表示残差项。 五、模型设定、参数估计及模型检验(共60分) 模型建立:Y=β0+β1X 1+β2X 2+β3X 3+β4X 4+μ.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山东轻工业学院08/09学年第二学期《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 (B卷)(本试卷共7 页) 适用班级:经管学院07级所有学生 20 分)共(本题共一、单项选择题10 小题,每小题2 分, 得分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 1. 在多元回归中,调整后的判定系数与判定系数的关系有() A. < B. > C. D.关系不能确定 2R=1时有()根据判定系数2. 与F统计量的关系可知,当 A.F=-1 B.F=0 C.F=1 D. F=∞ 3.DW检验法适用于检验()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设定误差 2=0.98,X1的t值=如果一个二元回归模型的 4. OLS结果为R0.00001,X2的t 值=0.0000008,则可能存在()问题。 A. 异方差 B. 自相关 C. 多重共线 D. 随机解释变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 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若某个解释变量对其余解释变量的判定系数接近1,则表明模型中存在() A.异方差性 B.序列相关 C.多重共线性 D.拟合优度低 6.容易产生自相关的数据是()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年度数据 D.混合数据 ????中,模型:检验7. 线性回归??????x?ux?x?y i20ik1i12kii?时,所用的统计量为:()),2,(,?0?k?,1H:0? i ?i0????????ii1k?1?t?nt??ttn?k.. B A ?????? ??VV ????ii1??n?tFnk?1,?k?1ktF?.. D C?????? ii22???? ??VV ii2????,8.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检验随机误差项是否u?xxy????????x tkt221ttt0k1存在自相关的统计 量是:() ???2ee?d61?tti2t?1t??d B. A.??1r nn2? ??n1nn???2e t1?t??2n?r i?t.. D C?t?? ?V2r1?i9. 若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自回归形式的序列相关,则估计模型参数应采用() A.普通最小二乘法 B.加权最小二乘法 C.广义差分法 D.工具变量法 d和d,在给定显著水平下,若DW统计量的下和上临界值分别为则当10. ul d DW d 时,可认为随机误差项()ul

居民消费水平研究SPSS

课程论文 我 国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研 究 分 析 班级:09经51 学号:09085009 姓名:刘静静 2012年 11 月

摘要: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列出了五个相关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字:居民消费水平 SPSS分析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引言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的总额除以年平均人口计算的,它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居民的一般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GDP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 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较快,消费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分析目地、分析思路与数据选取 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分析思路主要如下,首先利用描述性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基础性的描述,以便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的因素,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强弱。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例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选择了以下一些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之一是贫富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较大,所以本文分别考虑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的经济实力强,人民消费水平高,由此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作为居民消费水平计量分析的因素之一。另外,影响经济的长期因素之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由于人口结构的不同,导致居民所消费的物质和文化和其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本文选择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研究的因素之一。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

计量经济学消费水平

计量经济学论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班级:金融八班 姓名:张真真 学号:201392180387

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摘要:本文中的收集数据参考了中国统计年鉴,使用了eviews软件进行计算统计整理,对我国1992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检验,最终的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居民消费影响因素消费水平t检验,F检验多重共线性参数估计异方差检验LM法 一、导论 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全体消费者按人均达到的物质与文化需要获得满足的程度。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起基础性作用;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可支配收入越高,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收入差距越小,消费水平越高;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心理(从众,求异,攀比,求实)也会影响消费。 本文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农村)、储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会对消费水平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各地的居民消费水平,可以反映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为国家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可见,居民消费水平是国家作出经济决策的风向标之一.政府活动的方向、范围、主要任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参考各地的居民消费水平. 二、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以分析居民消费水平为目的,同时考虑了其他一些指标的分析需要,根据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构思,在建模时作了如下处理: 1、该模型为线性模型。 2、鉴于1978年实行了改革开放,前几年是经济恢复期,数据不具代表性。主要采集的样本是1990年以后的,我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有了极大的改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故这一时期的样本更能反映这种变化。 3、模型中将居民消费水平(Y^)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经验引入国内生产总值(X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城镇X2,农村X3)、储蓄(X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5),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求能使模型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4、设定显著性水平为0.05。 模型设定为:Y^=β 0+β 1 *X 1 +β 2 *X 2 +β 3 *X 3 +β 4 *X 4 +β 5 *X 5 +μ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支出

分数:______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人均GDP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及政府 支出 系别:国贸系 班级:国本五 学号: 2012016533 姓名:张璐 指导老师:岁磊

【提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的经济指标之一。本人认为人均GDP具有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含义,它直接反映了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通过研究发现人均GDP的变化与居民消费水平、税收以及政府支出有着莫大的联系,因此,本文选取了1990-2005年的统计数据进行试验和分析。 【关键字】人均GDP、居民消费水平、税收、政府支出 具体数据如下: 图1数据收集 注: Y: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每人)(单位:元) X1:居民消费水平(单位:亿元) X2:国家税收(单位:亿元) X3:政府支出(单位:亿元)

由此,我们可得到Y与X1 、X2、X3的散点图,如下: 图2 Y与X1 图3 Y与X2

图4 Y与X3 由图我们可以发现Y与X1 X2 X3都有比较明显的线形关系,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建立三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eviews7 命令框中输入:LS Y C X1 X2 X3回车 所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Y=-275.7004+0.763471X1+0.330198X2-0.069827X3 在现有的学习中,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单位根检验及协整的方法,所以对模型的平稳性暂时不作考虑。

若不考虑单位根检验,直接用我们在前几章学习的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下: 1.拟合优度:我们由表可知,,修正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给定显著性水平,在F分布表中查出临界值,应拒绝原假设,说明回归方程显著。即居民消费水平、税收和我国政府支出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有显著影响。 3.T检验:对于C、X1、X2的系数,t的统计量的绝对值都>2.179,都通过了检验,而X3的系数的t统计量为-2.033472,在df=12、α=0.05的情况下,t统计量应大于2.179,显然X3的系数不能通过T检验。 根据经验判断无法通过第一步检验的原因很可能是解释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 4.我们对X1 X2 X2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在命令框中输入:COR X1 X2 X3回车得到以下结果: 可以发现X1、X2、X3之间存在高度的线性相关关系。 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修正: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模型的回归结果为: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完整版)及答案

计量经济学题库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计量经济学是下列哪门学科的分支学科(C)O A.统计学 B.数学 C.经济学 D.数理统计学 2?计量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B)。 A. 1930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成立 B.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刊出版 C. 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 D. 1926年计量经济学(EConOIniCS) —词构造出来 3.外生变量和滞后变量统称为(D)O A.控制变量B?解释变量 C.被解释变量 D.前定变量 4.横截面数据是指(A)O A.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B.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C.同一时点上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D.同一时点上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 5.同一统计指标,同一统计单位按时间顺序记录形成的数据列是(C)O A.时期数据 B.混合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横截面数据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由模型系统部因素决定,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数值受模型中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是(B )o A.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滞后变量 D.前定变量 7.描述微观主体经济活动中的变量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是(A )o A.微观计量经济模型 B.宏观计量经济模型 C.理论计量经济模型 D.应用计量 经济模型 &经济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一定是(C )o A.控制变量 B.政策变量 C.生变量 D.外生变量 9.下面属于横截面数据的是(D )o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企业各镇的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的工业产值 10.经济计量分析工作的基本步骤是( A )0 A.设定理论模型一收集样本资料一估计模型参数一检验模型 B.设定模型一估计参数一检验模型一应用模型 C:个体设计f总体估计f估计模型f应用模型D.确定模型导向一确定变量及方程式一估计模型一应用模型 11.将生变量的前期值作解释变量,这样的变量称为( A.虚拟变量 B.控制变量 12.( B )是具有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 A.外生变量 B.生变量 13.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列称为( A.横截面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据 14?计量经济模型的基本应用领域有( A.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C.消费需求分析、生产技术分析、 15.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 A.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 C.正相关关系和负相关关系 D )0 C.政策变量 它的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 C.前定变量 B )0 C.修匀数据 A )0 B.弹性分析、D.季度分析、它们是(A 乘数分析、政策模拟年度分析、中长期分析 )o B.线性相关关系和非线性相关关系D.简单相关关系和复杂相关关系 D ?滞后变量D.滞后变量D.原始数

计量经济学 居民消费水平 参考

居民消费水平人均全年可支配收 入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年份全体居民年份可支配收入1992 100.7 1992 100.7100.4 1992 2026.6 1993 114.7 1993 1393 1993 2577.4 1994 124.1 1994 1833 1994 3496.2 1995 117.1 1995 2355 1995 4283.0 1996 108.3 1996 2789 1996 4838.9 1997 102.8 1997 3002 1997 5160.3 1998 99.2 1998 3159 1998 5425.1 1999 98.6 1999 3346 1999 5854.0 2000 100.4 2000 3632 2000 6280.0 2001 100.7 2001 3869 2001 6859.6 2002 99.2 2002 4106 2002 7702.8 2003 101.2 2003 4411 2003 8472.2 2004 103.9 2004 4925 2004 9421.6 2005 101.8 2005 5463 2005 10493.0 2006 101.5 2006 6138 2006 11759.5 2007 104.8 2007 7103 2007 13785.8 2008 105.9 2008 8183 2008 15780.8

由图可知有正的自相关。 假设回归模型为Y=β?+β?X?+β?X? 应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程序,输出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2/22/10 Time: 22:17 Sample: 1992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17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403.932 472.9201 2.968644 0.0102 X1 0.495968 0.007948 62.39820 0.0000 X2 -10.44956 4.294707 -2.433127 0.0290 R-squared 0.996837 Mean dependent var 3930.765 Adjusted R-squared 0.996385 S.D. dependent var 1953.486 S.E. of regression 117.4527 Akaike info criterion 12.52873 Sum squared resid 193132.0 Schwarz criterion 12.67577 Log likelihood -103.4942 F-statistic 2206.016 Durbin-Watson stat 0.563818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所以样本回归方程为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

200909111008财政学(一)班李雪《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计量经济学模型 09财政学-1班李雪 200909111008 摘要: 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起点,对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就我国近阶段消费方面出现的一些情况,利用1985年至2009年得相关数据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先通过相关的背景理论提出问题;搜集了相关的数据,继而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分析揭示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现状及问题,并以此提出对策。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消费物价指数 一、文献综述 宏观经济学中对居民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传统理论有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等。这些消费理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我赞同收入的确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这个观点,但是其他因素(比如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利率、人口结构等)也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居民消费水平。 陈长华(湖南,2004)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也采用了计量经济学方法来探讨决定城镇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他的指标选择是人均消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储蓄前期消费。他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除了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当今社会影响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很多,虽然不可否认收入确实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但是,仅仅用收入和储蓄作为变量,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现实中的消费函数值得怀疑。 刘丽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8)在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相关因素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国务院所确定的十项措施列出了六个相关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进行计量分析,但是她的结论中Y = 27. 12140495 + 0. 03092905302 3 X1 + 0. 001453569285 3 X5 +0. 85006329843 X3 (X1——国内生产总值 X3——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X5——卫生机构数) X1——国内生产总值系数为0.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及答案3

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及答案3

《计量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三)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模型设计工作,不包括下面【 】方面。 A 、选择变量 B 、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C 、收集数据 D 、确定待估计参数理论预期值 2、计量经济学模型成功的三要素不包括【 】。 A 、理论 B 、应用 C 、数据 D 、方法 3、相关关系是指变量间的【 】关系。 A 、逻辑依存 B 、因果 C 、函数依存 D 、随机数学 4、截面数据是指同一时间条件下【 】组成的数据。 A 、不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 B 、相同统计单位相同统计指标 C 、相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 D 、不同统计单位不同统计指标 5、参数β的估计量β?被称为“最有效估计”是指ββ=)?(E 且【 】。 A 、0)?(=β Var B 、=)?(βVar 最小 C 、0)?(2=-ββ D 、ββ-?最小 6、可决系数2R 的取值范围是【 】。 A 、2R ≤-1 B 、2R ≥1 C 、0≤2R ≤1 D 、-1≤2R ≤1 7、下列关于模型参数估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致性是指:样本量趋于无穷时,估计量收敛到参数真值。 B 、方差最小的估计量一定最好。 C 、对于无偏估计而言,均方误差最小与方差最小等价。 D 、对任意线性回归模型而言,最小二乘估计与最大似然估计等价。 8、下列模型不可化为线性回归模型的是【 】。 A 、i i i AX Y μα += B 、i i i LnX Y μββ++=10 C 、i i i X LnY μββ++=10 D 、i i i LnX LnY μββ++=`0

计量经济学调查报告

大学生月消费支出调查报告 一、引言 在当前尚且低迷,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消费问题被大家广泛关注。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消费和需求问题。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我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对大家的消费进行归宗和分析。 二、理论综述 我们主要对大学生每人每月消费支出进行多因素分析,并从周围同学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对此进行数量分析。 影响大学生每人每月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如下: 1、学习支出 2、消费收入 3、生活支出 三、模型设定 Y:每人每月消费支出 X1:学习支出X2:消费收入 X3:生活支出 四、数据搜集 1、数据说明 我们特对周围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做了简单调查,再用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2、数据的搜集情况 人数每人每月消 费 支出Y 学习支出 (X1) 消费收入(X2)生活支出(X3) 1760310800450 2630230600400 311002301350880 4420170450250 59601601000800 6580280500300 78702201000650 8300110400190 910501501300900 10126016015001100 11130030015001000 12500190550310 13600180750420 149001401000760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 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分析主要是考察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娱乐、居住和其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关系。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其收入水平、人口结构、自然资源、风俗文化、教育水平甚至社会制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其中,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高,而娱乐等高档消费或奢侈品所占比重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则刚好相反。 分析消费结构问题通常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关系来说明问题; (2)通过估计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考察居民对各类消费品“想要消费”的程度,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构来进行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采取第二种方法。 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1954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 首先提出线性支出系统(LES )用以描述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规律,随后美国经济学家Luch 于1973年对其进行了扩展,并最终形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LES)。目前,ELES 是经济学界研究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 ),X P -(Y X P V i i i i i i ∑+=β i=1,2,3,…n (1) 式(1)中P i 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V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Y 表示居民实际收入,X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 i X i 是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i β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X P -(Y i i ∑对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投向需求系数,它应该满足0

计量经济学期末试卷

?第一题判断题10×2=20分(从以下题目中任选10题,判断对错;如果2 ? P66 1,OLS法是使残差平方和最小化的估计方法。 对 2,计算OLS估计值无需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 对 3,若线性回归模型满足假设条件(1)——(4),但扰动项不服从正态分布,则尽管OLS估计量不再是BLUE,但仍为无偏估计量。 错只要满足(1)——(4),OLS估计量就是BLUE 4,最小二乘斜率系数的假设检验所依据的是t分布,要求??的抽样分布是正态分布。 对 5,R =TSS/ESS 错R =ESS/TSS 6,若回归模型中无截距项,则Σet=0未必成立。 对 7,若原假设未被拒绝,则它为真。 错只能说不能拒绝原假设 8,在双变量回归模型中,б 的值越大,斜率系数的方差越大。 错Var(??)=б /Σxt 只有当Σxt 恒定,上述说法才正确。 P149

1,尽管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量仍然是最佳线性 无偏估计量。 对 2,如果分析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预测,则多重共线性并无妨碍。 对 3,如果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低,则一定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错即使解释变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都低,也不能排除存在多重共线性 的可能性 4,如果存在异方差性,通常用的t检验和F检验是无效的。 对 5,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既不是无偏的,也不是有效的。 注意: 本书中无偏性不成立仅两种情况: 1,模型中忽略了有关的解释变量。 2,随机解释变量与扰动项同期无关。 错在扰动项自相关的情况下OLS估计量仍为无偏估计量,但不再具有最 小方差的性质,即不是BLUE 6,消除一阶自相关的一阶差分变换法假定自相关系数必须等于1。 对 7,模型中包含无关的解释变量,参数估计会有偏,并且会增大估计量的 方差,即增大误差。 错模型中包含无关的解释变量,参数估计仍无偏,但会增大估计量的方 差,即增大误差 8,多元回归中,如果全部“斜率”系数各自t检验都不显著,则R 值也高 不了。

计量经济学论文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题目: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二、理论综述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 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 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 三、模型设立 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的概念,可知消费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关系。对消费者而言,决定其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通常消费函数可以用以下简单的模型形式来表示: Y = a + βX 其中a > 0 0 < β < 1 模型中,系数β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新增购买力与新增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X代表居民的收入,Y代表居民的消费支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