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BI 职业倦怠量表 的描述

MBI 职业倦怠量表 的描述

MBI 职业倦怠量表 的描述
MBI 职业倦怠量表 的描述

工作倦怠与特定工作情境有关,而抑郁则不受特定情境因素的限制。与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不同,抑郁是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和生活创伤的结果,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和工作情境等生活的各个领域,抑郁的表现形式包括疲倦、不愉快、易怒、悲伤、社会退缩、低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感等症状。虽然工作倦怠和抑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大量研究者发现这两者之间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工作倦怠中的一些症状,如疲劳、疏离、社会退缩和低自我效能感等都是抑郁的典型表现。Schaufeli和Enzmann在总结12个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抑郁与情绪衰竭平均共享26%的变异,与去个性化和个体成就感的共享变异分别为13%和9%[6]。Glass和McKnight在综述有关工作倦怠与抑郁的研究时认为,虽然工作倦怠,尤其是情绪衰竭与抑郁有很高的相关,但这并不表明它们是同一体[7]。

2工作倦怠的测量

由于工作倦怠概念及结构的模糊性,其测量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工作倦怠的量表,主要包括Maslach等人的马氏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Pines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简称BM)、Shirom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Shirom-Melamed Burnout Measure,简称S-MBM)及Dmerouti 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Oldenburg Burnout Inventory,简称OLBI)。

2.1MBI工作倦怠量表

Maslach和Jackson在对专业助人行业进行观察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5]。其最初包含47个项目,经反复试测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最终得到22个项目,共包括3个分量表:情绪衰竭(9个项目)、去个性化(5个项目)和个人成就感低落(8个项目)。所有项目在回答时分两个维度进行:频率和强度,前者采用从0到6的七点计分:0代表“从来没有出现”,6代表“每天都出现”;后者采用从1到7的七点计分:1代表“非常弱”,7代表“非常强”。由于这个两维度有很高的重叠性,强度维度在后来研究中被删除。三个分量表的得分相互独立,不能相加。其中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的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分量表的平均数越大,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强;低成就感的分量表采用反向计分法,平均数越小,则工作倦怠程度越低。前两个分量表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第三个分量表与前两个分量表均无相关或相关很低。

MBI量表共有三个修订版:MBI-HSS(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ES (MBI-Educators Survey)和MBI-GS(MBI-General Survey)。一些研究显示,当把MBI量表的前两个修订版本用于非专业助人行业时,去人性化与情绪衰竭两个维度的重叠性很大[8]。因此,Maslach和Schaufeli等人对MBI再次进行改订,形成了MBI的第三个版本,即MBI-GS(MBI-General Survey),包括三个子量表:衰竭(共五个项目)、讥诮(五个项目)及职业效能感(六个项目),与MBI其它版本的区别表现在:前者强调人与工作间关系,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

MB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倦怠测量工具,在已发表的有关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中,90%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大量研究都证实MBI 系列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9~11]。但MBI也存在一个心理测量学的问题:每一个分量表中使用的是同一方向的术语,即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的项目都是消极的,而个人成就感低落项目都是积极的。这种单一方向的测验效度较差,可能导致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的虚假。

较MBI量表之后应用最为广泛的是Pines等人的量表。与Maslach的工作倦怠量表一样,Pines和Aronson也是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及个案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倦怠量表(BM)[12]。在BM量表编制过程中,Pines等人对工作倦怠进行了操作性定义,即把工作倦怠定义为包含无望(hopelessness)、无助(helplessness)、陷入困境(entrapment)、热情降低(decreased enthusiasm)、易激惹(irritability)和低自我价值感在内的综合症状。这与Pines等人给工作倦怠下的理论上的定义有很大的区别。BM量表由三个部分组成:生理衰竭、情绪衰竭和精神衰竭,每个部分均包含7个项目,所有项目都采取7点记分,0代表“从不”,6代表“总是”,工作倦怠的程度采用BM量表的总分来表示。Pines等人只从衰竭维度对倦怠进行定义,因而该量表也被称为单维度量表。

职业倦怠评估量表

职业倦怠评估量表 测评须知 本测验共15道题,完成时间大约3分钟。 题目: 1、工作让我感觉身心疲惫。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2、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我会感觉筋疲力尽。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3、想到要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我就会有一种疲惫感。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4、工作真的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5、工作让我有快崩溃的感觉。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6、自从开始干这份工作,我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7、我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了。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8、我怀疑自己所做的工作的意义。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9、我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否有贡献越来越不关心。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10、我能有效地解决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A 从来没有这种感觉 B 几乎没有这种感觉 C 很少出现这种感觉 D 有时出现 E 有点频繁的出现 F 比较频繁的出现 G 非常频繁的出现 11、我觉得我在为单位作贡献。

疲劳量表

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系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心理医学研究室的Trudie Chalder及Queen Mary’s University Hospital的G.Berelowitz等许多专家于1992年共同编制的。 疲劳一直是一个很难定义与描述的症状,尤其是疲劳的主观感觉方面。为了寻求对疲劳进行流行病学和症状学研究的更好的方法,Trudie Chalder等人研制出了FS-14量表,用来测定疲劳症状的严重性,评估临床疗效,以及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筛选疲劳病例。 疲劳量表FS-14由14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都是一个与疲劳相关的问题。根据其内容与受试者实际情况的符合与否,回答“是”或“否”。14个条目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疲劳的轻重,经主成分分析将14个条目分为两类,一类反映躯体疲劳(Physical Fatigue),包括第1~8共8个条目;一类反映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包括第9~14共6个条目。 疲劳量表 (该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成年人) 1、你有过被疲劳困扰的经历吗?是否 2、你是否需要更多的休息?是否 3、你感觉到犯困或昏昏欲睡吗?是否 4、你在着手做事情时是否感到费力?是否 5、你在着手做事情时并不感到费力, 但当你继续进行时是否感到力不从心?是否 6、你感觉到体力不够吗?是否 7、你感觉到你的肌肉力量比以前减小了吗?是否 8、你感觉到虚弱吗?是否 脑力疲劳 9、你集中注意力有困难吗?是否 *10、你在思考问题时头脑象往常一样 清晰、敏捷吗?是否 11、你在讲话时出现口头不利落吗?是否 12、讲话时,你发现找到一个合适 的字眼很困难吗?是否 *13、你现在的记忆力象往常一样吗?是否 *14、你还喜欢做过去习惯做的事情吗?是否 结果评定: 请受试者仔细阅读每一条目或检查者逐一提问,根据最适合受试者的情况圈出“是”或“否”,除了第10、13、14条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0分,回答“否”计为“1”分,其它11个条目都为正向计分,即回答“是”计为“1”分,回答“否”计为“0”分。将第1~8条8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躯体疲劳分值,将第9~14条6个条目的分值相加即得脑力疲劳分值,而疲劳总分值为躯体及脑力疲劳分值之和。躯体疲劳分值最高为8,脑力疲劳分值最高为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教师职业倦怠综述 摘要:自从费登伯格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它的研究日渐受到关注。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已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人士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自我效能心理控制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信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子女的道德和心智,信托给教育者,把子女的灵魂,同时也把我们祖国的未来信托给他们。”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教师作为21世纪教育的执行人,新世纪人才的缔造者,同样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然而教育界的现状及种种迹象表明,现有教师队伍并不乐观,教师职业倦怠之病症正严重地冲击着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和培养一大批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献身精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以及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职业倦怠(burnout)是纽约基础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3 年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的。随着1980 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职业倦怠也成为一个专业名词流行起来。人们开始发现职业倦怠并不只是一个研究领域的问题,而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问题,甚至是整个社会必然面临的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应激情境的不断加剧,助人者不能通过积极的问题解决来化解痛苦以至在工作中表现为身心疲劳、耗竭状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教师队伍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一、教师工作倦怠的概念 在国外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中,工作倦怠存在着动态定义和静态定义。Chemiss (1980)认为,作为对工作疲劳的反应,工作倦怠是指个体的职业态度和行为以负性的形式发生改变的过程。并且,其动态定义都认为,工作倦怠最初以应激的形式出现,逐渐地,个体感觉到情感上的劳累,并开始改变自己对待他人和工作的态度,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个体的工作倦怠。以Maslach等(1982)为代表的静态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指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个人成就感低落(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的现象。 一般认为,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完整word版)教师职业倦怠量表

教师工作状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回答下列每一个问题,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问卷内容并不是针对个人的,不必记姓名,所以不要有任何顾虑。回答时请在“从未如此很少如此有时如此经常如此”的括号内划“√”就可以了。 答案无对错之分,请不要顾虑。谢谢!!! 学科类别:(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理学 (7)历史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军事学(12)管理学 性别:年龄:职称:学历: 语种:教龄:月收入:婚姻状况:已婚/未婚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帮忙填写这份问卷,祝您生活愉快!

说明:MBI 包含3 个维度,即情绪衰竭(EE) 、去个性化(DP) 和自我成就感(PA) ,对应的题目序号分别为EE:1、2、3、6、8、13 、14 、16 、20 ;DP :5、10 、11 、15 、22 ;PA :4、7、9、12 、17 、18 、19 、21 ,一共22 题。根据本问卷采用的记分制度,一般认为如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及因子的得分在2分以下,表明不存在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得分在2分以上就表示存在轻度职业倦怠问题,得分在2.5分以上表示教师存在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问题。 以Cronbach α系数为指标,考察了构成MBI三个因素的各项目之间以及总量表所有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显示,情感耗竭α =0.91,人格解体α =0.78,人成就感降低α =0.78,总量表α =0.88,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 关于MBI的效度,除已经给出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证明MBI较高的构想效度外,以项目分数与所属因素因子分的相关系数为指标,考察了各个项目的效度(区分度),结果(表2-9)显示,所有项目与所属因素的相关系数均在0.50以上(P=0.000)。颜色为红色的项目将被删除,最终题目数为17条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The Relative Analysis of Job Burnout and Personality of Junior School Teachers Meng Zonghong (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渭南 714000)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通过EPQ与MBI的测量收集数据,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分析职业倦怠与人格特征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结合结果相关分析对可能的影响因素做一定程度的解释。 Abstract: This paper aimed to describe and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of job burnout and the personality of junior school teachers through the assessments of EPQ and MBI, trying to explain the interactive fact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关键词:中学教师职业倦怠人格特征 Key words: junior school teachers;job burnout;personality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195-02 0引言 职业倦怠,是指在工作重压下的一种身心疲惫的状态,厌倦工作的感受,是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职业倦怠可以表现为身体疲劳、情绪低落、创造力衰竭、价值感降低,工作上的消极状态还会进而影响整个生活状态。1974年美国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 首次将它使用在心理健康领域,用来描述工作者与工作之间由于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冲突导致的身体、情绪、行为的耗竭之感。这一名词的应用与提出引起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现代人的职业病[1]。 通常情况下人们根据经验有一种基本假设: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或她的生活轨迹。如果这个假设为真,在排除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后,个体的人格特征与其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度就会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假设正是基于这一点。 1研究方法 1.1 被试选取从渭南市四所初中抽取150名中学教师作为被试。按照婚姻状况和学历水平分组,其中婚姻状况按照已婚与未婚分为2组;学历水平按照中师、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分为4组。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问卷150份,有效问卷为100%。 1.2 研究工具选取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MBI)(22个项目)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48个项目)作为研究工具。MBI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T e a c h e r B u r n o u t I n v e n t o r y,T B I) 一、简介 职业倦怠(burnout)是国外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弗鲁登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此后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一度成为职业压力领域的研究热点。所谓职业倦怠是指由职业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疲惫为标志的综合反应。职业倦怠常常发生于从事助人职业的个体身上,它的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冷漠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惹、焦虑和抑郁等。职业倦怠研究领域的权威Maslach进一步将职业倦怠分成三个亚成分:情绪衰竭(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和紧张等)、人格解体(指对服务对象表现疏远和冷漠)和日渐降低的成就感(指个体感觉无力胜任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缺乏成功的体验)[1]。 教师职业作为助人职业的典型,其从业者的职业倦怠问题早已成为国外职业压力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有研究表明,所有疾病的50 %-80%是由压力因素造成的,而由工作压力所导致的职业倦怠不仅容易造成个体生理上的疾病,也会使个体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2]。因此,探讨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我国,当前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广大中小学教师普遍承受着较重的工作压力[3-5]。由工作压力所引发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但我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有以下两个研究目的:第一,编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并对其进行效信度检验;第二,系统考察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 二、方法 问卷编制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是按如下程序编制的: 第一,进行文献检索。我们对国外有关职业倦怠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检索和分析,结合我们已完成的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和应对策略的系列研究,初步确定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 维度。 第二,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利用我校本专科函授生 (中小学教师)到校面授的机会对60名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着重对中小学教师由工作压力引发的职业倦怠问题收集预试问卷的题目。与此同时,我们深入中小学就职业倦怠问题展开访谈,访谈以半结构访谈为主,分个别访谈和团体访谈两种形式,总共访谈了12名教师,进一步收集问卷题目并归纳问卷的结构。 第三,形成预试问卷。在前述文献检索、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形成了职业倦怠的预试问卷。预试问卷由25 个题目组成,测查的维度包括教师的工作无力感、身心疲惫感和冷漠感等。 第四,预试、初步的项目分析和修改。选取参加我校本专科函授的126名中小学教师(共四个班,文理各半、本专科各半)进行了问卷的预试。根据预试结果,并征求心理学专家、中小学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教师的意见,就每个题目的可读性、内容的相关性、意义的明确性及问卷的格式、编排、记分等进行评估。根据预试的统计结果(主要计算了各题目的题总相关、鉴别指数等)和专家、教师的评估意见,删除了10个题目。 第五,形成正式问卷并正式施测。经对预试问卷的效信度检验后,最终形成了由15个题目组成的正式问卷。用此问卷正式施测于367名中小学教师,问卷采用Likert量表形式,分5级记分,从“5—非常符合”到“1 一非常不符合”。如“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感到有挫折感”。 三、测试报告 采用整群取样的方式在山东省的泰安和莱芜两地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01份,其中有效问卷367份。问卷回收率为80.2%,有效率为73.4%。367名被试的人口学特征见表1。 1.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用由15个项目构成的正式问卷施测于367名中小学教师,我们首先对施测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经主成分分析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生成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3个,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49.717%,其中第一个因素的贡献率高达30. 446%,其余两个因素的贡献率分别为11.448%和7. 823%。经分析,三个因素分别命名为情绪疲惫、少成就感和去个人化。这一结果与国外的研宄结果相似,本研宄所提取的三个因素可分别对应于Maslach所提出的职业倦怠的三个亚

护士职业倦怠量表--实用.docx

护士职业倦怠量表 1=完全不同意 2=不同意 3 比较同意 4=完全同意 请在题项后面合适的序号上打钩。 1.我认为我难以同时完成这么多的工作。12 3 4 2.由于人手不足,我感到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1 234 3.病人很孤单,没有亲属前来探望,我心里很难受。123 4 4.看到前来探望病人的亲属时,我也很受影响。 1 234 5.上级对我工作的指导不明确。 1 2 34 6.由于病人病情严重,我的工作量太大了。 1 2 34 7.我的工作任务不明确。 1 2 3 4 8.上级的命令缺乏系统化。 1 2 3 4 9.看到我护理的病人死亡,我很受打击。12 3 4 10.医生不协助我们,担心有碍他们的主导地位。1 2 3 4 11.医生和我说话的口气过于权威。1234 12.我要照顾的病人太多了。 1 2 3 4 13.医生犯了错误却让我们去承担。1234 14.年轻病人的死亡让我很受打击。1234 15.病人及其家属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来责备我们。1 2 3 4 16.我想我对病人正在慢慢变得冷漠。 1 2 3 4 17.当病人情况没有改善,我往往快速护理完病人后就避免和他们接触。 1 2 3 4 18.工作中,我经常心力交瘁。 1 23 4 19.我尽量避免与病人家属接触,不愿意与他们有亲密的交流。 1 2 3 4 20.我对工作己感到精疲力竭。 1 23 4 21.医院里每天工作对我来说都是负担。1234 22.我感到工作没有意义。 1 2 34 23.我感到我的自尊己经降到很低。1234 24.我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1 2 34 25.我很满意自己的日常工作,并想为之贡献毕生的精力。 1 2 3 4 26.我认为我的工作对社会很有价值,竭尽全力对我很重要。 1 2 3 4 27.我通常认为现在的努力能改变未来的情况。 1 2 3 4 28.虽然我竭尽全力,但是没有任何收获。 1 2 3 4 29.可能的话,我会选择一个全新的工作。 1 2 3 4 30.我没有尽力工作,,为无论我是否尽力,结果都是一样的。 1 2 3 4 31.可能的话,我想在日常工作中有新的尝试。 1 2 3 4 32.护理工作中的创新思维吸引我。1234 33.大部分时候都不值得我全力以赴,因为无论我怎么做,事情都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1 2 3 4 34 虽然我工作优秀,但是不能实现目标。 1 2 3 4 35.我喜欢在工作中寻求新的挑战。 1 2 34 36.发生问题时,我会保持镇定,努力去改善现状。 1 2 3 4 37.出了问题,我只对责任人表示愤怒。 1 2 3 4 38.在困难面前,有时我会作出错误的决定。1234 39.遇到困难时,我会找人倾诉,寻求帮助。1234 40.我往往把困难放在一边,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方向。1 2 3 4

工作倦怠量表

工作倦怠量表1 本研究用以量测信息人员焦崩程度之量表,主要根据Maslach et al. (1996)之「人际工作者」量表(MBI-Human Service Survey),加上个人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就业年资、职务类别等构建而成。其中对于职业焦崩三个构面的衡量与操作,分别说明如下: 1. 情绪耗竭:指缺乏工作热诚,并经常伴随强烈挫折感和紧张之现象。以MBI量表(Maslach and Jackson, 1986; Maslach et al., 1996) 中对应「情绪耗竭」的9 题问项来衡量;每一题项均以0 到6 的分数来代表每一现象发生的频率( “0”表从未发生过,“6” 表每天发生)。 2. 乏人性化:指将人视为「对象」之倾向,并表现出情绪麻木和与人疏离的情形,尤其是对顾客和同事。同样以MBI 量表中对应的5 题问项来衡量。 3. 个人成就感低落:指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之倾向,感觉无助,以及低落的自尊。以MBI 量表中对应的8 题问项来衡量。由于其量测结果是为「个人成就感」,若为了解其「个人成就感低落」之现象,则须反向计算。 量表翻译后为确保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 与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首先在指导教授的指导会议中,连同其它八位研究生(包括四位博士生)一起检讨翻译文字,对其内容逐字审阅。其间对于部份文字推敲甚久,如:”I feel like I’m at the end of my rope.”,实在不容易找到适当的文字直接翻译。几经推敲,最后才决定以其涵意翻译为:「我觉得我已经无能为力了」。如此程序反复进行,直到每一题项均审阅完毕为止。之后并将翻译后之中文量表,请5 位信息从业人员试测,以了解其中是否有语意不清或不易填答的用词。此5 位试测人员,主要是协助厂商的主管和代表,希望藉此机会确保问题的适切性,避免填答人员受到不必要之困扰。试测结果发现,翻译文字本身,大致都能清楚了解,倒是对其内涵,试测人员有更进一步的建议。举例而言,前述题项原本翻译为:「我觉得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试测人员认为以信息人员技术导向的个性,绝大多数不会承认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如此恐怕很难测出实际情形。将此反应带回指导教授的指导会议中,再次检讨,最后将其修改为:「在工作上,我感到身心俱疲」。如此程序反复进行,直到每一题项均获得多位共同研究者与试测人员之支持为止。 1. 我的工作把我的精神榨干了。(I feel emotionally drained from my work) 2. 工作一天下来让我感到精疲力尽。(I feel used up at the end of the workday) 3. 一大早起来,想到又要面对一天的工作,使我感到很疲倦。 (I feel fatigued when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and have to face another day on the job) 4. 我可以很容易了解顾客的感受。(I can easily understand how my recipients feel about thing) 5. 我会把某些顾客当成没有感觉的东西。 (I feel I treat some recipient as if they were impersonal objects) 6. 在工作中整天和人来往,使我感到精神紧绷。 (Working with people all day is really a strain for me) 7. 我可以很有效地解决顾客的问题。(I deal very effectively with the problems of my recipients) 8. 我对我的工作感到倦怠。(I feel burned out from my work) 9. 我觉得我的工作可以使其它人过得更好。 (I feel I’m positively influencing other people’s lives through my work) 苏守谦:资讯人员职业焦崩与离职决策研究,国立中央大学信息管理学系博士论文,1990

教师职业倦怠测量表

你职业倦怠吗 ——教师职业倦怠检测量表 1.对工作感觉到有挫折感( 1 ) 2.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2 ) 3.我的工作让我身心疲惫( 1 ) 4.我觉得我过度努力工作( 1 ) 5.面对工作时,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1 ) 6.工作时感到心灰意冷( 1 ) 7.觉得自己推行工作的方式不恰当( 1 ) 8.想暂时休息一阵子或另调其他职务( 1 ) 9.认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4) 10.我能肯定这份工作的价值( 5) 11.认为这是一份相当有意义的工作( 5 ) 12.我可以从工作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5 ) 13.我有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理想( 5) 14.我在工作时精力充沛( 5) 15.我乐于学习工作上的新知( 5 ) 16.我能冷静地处理情绪上的问题( 5 ) 17.从事这份工作后,我觉得对人变得更冷淡了(1 ) 18.对某些同事发生的事情我并不关心( 1 ) 19.同事将他们的遭遇的问题归咎于我( 2 ) 20.我担心这份工作会使我逐渐失去耐性( 1 ) 21.面对众人时,我压力很大( 1 ) 22.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上班( 1 )

计分方法: 这个测试包括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方面:情绪衰竭(1-8)、低个人成就(9-16)、人格解体(17-22)。其中,9-16题为反向题,需要反向计分,即选5时计1分,选4时计2分,选3时计3分,选2时计4分,选1时计5分。其余题目正常计分。 将所有题目得分相加除以22得到平均分,即代表自己职业倦怠问题的严重程度。1分代表没有职业倦怠,5分代表职业倦怠问题很严重。得分越高表明职业倦怠的程度越重。 说明: 前八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1、2、3、4、5,分数总和除以8是最后得分。 中间八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5、4、3、2、1,分数总和除以8是最后得分。 后六题,按a、b、c、d、e五档分值依次为1、2、3、4、5,分数总和除以6是最后得分。 按照情绪衰竭、低成就感、人格解体三项得分,其中一项得分2.5即视为中度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问卷

本量表同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及0.82。常模中每个纬度的标准误分别是:情绪衰竭3.80,玩世不恭3.16,职业效能3.73 。MBI-GS量表适用16岁以上各个行业的所有人群。 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您所在的单位或者您身上发生的频率,并在合适的数字上划∨ 0=从未有过; 1=极少数时候(一年中有几次或更少); 2=少数时候(一个月一次或更少); 3=稍多时候(一个月中有几次); 4=多数时候(一个星期一次); 5=几乎每天(一个星期中有几次); 6=每天。情绪衰竭(该维度的得分=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5) 1 工作让我感觉身心俱惫0 1 2 3 4 5 6 2 下班的时候我感觉精疲力竭0 1 2 3 4 5 6 3 早晨起床不得不去面对一天的工作时,我感觉非常累0 1 2 3 4 5 6 4 整天工作对我来说确实压力很大0 1 2 3 4 5 6 5 工作让我有快要崩溃的感觉0 1 2 3 4 5 6 请您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判断它们在您所在的单位或者您身上发生的频率,并在合适的数字上划∨ 项目从不极少一年几次或更少偶尔一个月一次或者更少经常一个月几次频繁每星期一次非常频繁一星期几次每天 玩世不恭(该维度的得分=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4) 1 自从开始干这份工作,我对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0 1 2 3 4 5 6 2 我对工作不像以前那样热心了0 1 2 3 4 5 6 3 我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0 1 2 3 4 5 6 4 我对自己所做工作是否有贡献越来越不关心0 1 2 3 4 5 6 成就感低落(该维度的得分=反向计分后,所有题目的得分相加/6) 1 我能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2 我觉得我在为公司作有用的贡献(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3 在我看来,我擅长于自己的工作(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4 当完成工作上的一些事情时,我感到非常高兴(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5 我完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工作(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6 我自信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反向计分)0 1 2 3 4 5 6 得分在50分以下,工作状态良好,得分在50-75分,存在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需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得分在75-100分,建议休假,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得分在100分以上,建立咨询心理医生或辞职,不工作,或换个工作也许对人生更积极。

mbi职业倦怠量表的描述

工作倦怠与特定工作情境有关,而抑郁则不受特定情境因素的限制。与工作倦怠产生的原因不同,抑郁是各种负性生活事件和生活创伤的结果,这些事件可能发生在家庭环境、人际关系和工作情境等生活的各个领域,抑郁的表现形式包括疲倦、不愉快、易怒、悲伤、社会退缩、低自我效能感和失败感等症状。虽然工作倦怠和抑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大量研究者发现这两者之间在内容上有很多重叠。工作倦怠中的一些症状,如疲劳、疏离、社会退缩和低自我效能感等都是抑郁的典型表现。Schaufeli和Enzmann在总结12个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抑郁与情绪衰竭平均共享26%的变异,与去个性化和个体成就感的共享变异分别为13%和9%[6]。Glass和McKnight在综述有关工作倦怠与抑郁的研究时认为,虽然工作倦怠,尤其是情绪衰竭与抑郁有很高的相关,但这并不表明它们是同一体[7]。 2工作倦怠的测量 由于工作倦怠概念及结构的模糊性,其测量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构建了工作倦怠的量表,主要包括Maslach等人的马氏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简称MBI)、Pines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Burnout Measure,简称BM)、Shirom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Shirom-Melamed Burnout Measure,简称S-MBM)及Dmerouti 等人的工作倦怠量表(Oldenburg Burnout Inventory,简称OLBI)。 工作倦怠量表 Maslach和Jackson在对专业助人行业进行观察及个案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马氏工作倦怠量表(MBI)[5]。其最初包含47个项目,经反复试测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最终得到22个项目,共包括3个分量表:情绪衰竭(9个项目)、去个性化(5个项目)和个人成就感低落(8个项目)。所有项目在回答时分两个维度进行:频率和强度,前者采用从0到6的七点计分:0代表“从来没有出现”,6代表“每天都出现”;后者采用从1到7的七点计分:1代表“非常弱”,7代表“非常强”。由于这个两维度有很高的重叠性,强度维度在后来研究中被删除。三个分量表的得分相互独立,不能相加。其中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的分量表采用正向计分法,分量表的平均数越大,则工作倦怠程度越强;低成就感的分量表采用反向计分法,平均数越小,则工作倦怠程度越低。前两个分量表有中等程度的相关,第三个分量表与前两个分量表均无相关或相关很低。 MBI量表共有三个修订版:MBI-HSS(MBI-Human Services Survey)、MBI-ES (MBI-Educators Survey)和MBI-GS(MBI-General Survey)。一些研究显示,当把MBI量表的前两个修订版本用于非专业助人行业时,去人性化与情绪衰竭两个维度的重叠性很大[8]。因此,Maslach和Schaufeli等人对MBI再次进行改订,形成了MBI的第三个版本,即MBI-GS(MBI-General Survey),包括三个子量表:衰竭(共五个项目)、讥诮(五个项目)及职业效能感(六个项目),与MBI其它版本的区别表现在:前者强调人与工作间关系,后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9]。 MBI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工作倦怠测量工具,在已发表的有关工作倦怠的实证研究中,90%以上的论文和研究报告都采用MBI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大量研究都证实MBI系列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9~11]。但MBI也存在一个心理测量学的问题:每一个分量表中使用的是同一方向的术语,即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维度的项目都是消极的,而个人成就感低落项目都是积极的。这种单一方向的测验效度较差,可能导致结果在某种程度上的虚假。

(完整版)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1.我觉得教学工作耗尽了我的情绪和情感 2.我觉得我常把学生当作无生命的物体来对待 3.我可以很容易理解学生的感受 4.在工作中我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 5.我觉得做老师是一份令人心力交瘁的工作 6.我觉得自己在透支生命 7.工作一天后,我感到筋疲力尽 8.我要吧有效地处理学生的问题 9.我在工作中做了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10.和学生在一起时,我可以很容易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11.早上起床后我会觉得很疲乏 12.我觉得学生对我处理问题的方式感到不满 13.我觉得我对他人的生活有积极影响 14.我觉得我在工作中付出太多 15.我有骂学生的冲动 16.我可给学生一些有益的指导 17.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愿意和我交流 18.我对学生很苛刻 19.我因为一点小事就把学生劈头盖脸地骂一顿 20.我很少表扬学生 21.我能够帮学生找到自信 22.从早到晚我的脑袋里都有一根弦紧崩着,让我觉得很难受 本问卷是根据Maslach的职业倦怠三维度理论,并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访谈结果所修编的。Maslach(1981)提出的职业倦怠的三维度为: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表现为个体的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是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表现为个体以一种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同事和服务对象,是倦怠的人际关系维度。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消极的评价,自我效能感丧失,是倦怠的自我评价维度。Maslach根据其三维度理论编制了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实证研究表明该问卷具有跨文化和跨行业的稳定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针对不同行业工作者的特点,MBI现已发展出三个不同的版本:MBI-HSS,用于公共事业和健康护理行业;MBI-ES,用于教育行业;MBI-GS,用于一般行业。本问卷主要基于MBI-ES的版本进行修编的,采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自我成就感三个维度。量表采用7点Likert计分,要求被试按出现每种症状的频次进行评定,从0到6表示出现症

工作倦怠量表

工作倦怠量表: 工作倦怠方面最权威、最常用的量表——MBI-GS(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2002年,李超平获得该问卷开发者Michael Leiter教授的授权,在国内修订MBI-GS。结果表明:该量表在国内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该量表包括三部分: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玩世不恭(Cynicism)和成就感低落(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情绪衰竭分量表包括5道题,玩世不恭分量表包括5道题,成就感低落分量表包括6道题,整个问卷共16道题。 该量表采用利克特7分等级量表,0代表“从不”,6代表“非常频繁”。 整个量表的修订过程如下: 1、先由4名专家独立将问卷翻译成中文,再通过讨论确定中文稿。然后,请6名来自不同企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企业员工实际填写了问卷,在问卷填写完之后对他(她)进行了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对部分文字表述进行了修改,形成了MBI-GS中文版初稿。之后,邀请两名学英文专业的专家通过讨论将中文的问卷回译成英文。最后,将回译的英文稿寄给了MBI-GS的主要开发者之一Michael Leiter,让其对回译的问卷和原来的问卷进行了比较,并根据Michael的意见对翻译的问卷进行了部分调整,确定了最后的中文问卷。 2、由于工作倦怠量表在国内是第一次使用,所以我们先在3家企业对工作倦怠量表进行了预试。预试发放问卷340份,收回问卷303卷份,有效问卷294份。 3、对MBI-GS的16个项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因子,正交转轴,发现“玩世不恭”有一个项目的交叉负荷较高。删除该项目之后,重新进行了因素分析,得到了非常理想的结果。调整后的MBI-GS(删除了其中的第13道题)与原来的MBI-GS结构完全一致,表明MBI-GS在中国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 4、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8,0.83及0.82。

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 杜媛,孙冬梅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兰州(730000) E-mail:duy05@https://www.doczj.com/doc/1d17682882.html, 摘要:本研究从理论上阐述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定义,并利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实践中论证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探索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期的形成及特征,对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国内也有翻译为“工作耗竭”、“职业枯竭”它是与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症状,通常认为是工作中的慢性情绪和人际压力的延迟反应。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登伯格(Freudenberger)[1]首次将这一概念引入心理学研究中。他用“burnout”一词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helping professions)的人们因为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自此以后,职业倦怠作为一种与压力相关的重要问题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Maslach的研究最具代表性。1981年心理学家Maslach等人进一步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情绪衰竭(个体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消失),去个性化(个体以消极、否定、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低个人成就感(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和价值倾向降低),并根据其理论结构编制了职业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MBI)。MBI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较高,重测信度很好,与工作满意度、抑郁和焦虑等量表的区分效度较好。 国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职业一直是承受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2],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应对职业压力,即工作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时,职业倦怠就会产生。美国心理学家Farber(1991) [3]估计有30%-35%的美国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而5%-20%的教师则已处于职业倦怠状态。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人民网等媒体对国内4000多名职场人员做了《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按倦怠程度排名,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仅次于警察和医护人员。 甘肃省作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有其特殊的经济、文化环境,在这种背景之下,甘肃省高校教师的生存状态如何?职业倦怠的程度和范围如何?职业倦怠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疑问引发了笔者的思考。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关于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调查和研究相对较少,此领域的探索还比较薄弱。为此,本人带着这些疑问对甘肃省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考察,试图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和特征,以便为学校、社会以及教育行政机构尤其是教师自己认识和了解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对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甘肃省普通高校中抽取综合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的159名专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144份。其中男教师71名,女教师73名;教龄在0-2年的11名,3-5年的34名,6-10年的34名,11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问卷调查》 以下这种情况是否经常在你的工作中出现?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填写说明:用填写分值的方法表示你的认可程度(在1—5中选择),如: 1分表示根本没有这种情况。 2分表示很少有这种情况。 3分表示有时会有这种情况。 4分表示很大程度上有这种情况。 5分表示完全吻合。 请在每一题的后面填上你认可的分值 1、即使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困倦。 2、总会为小事感到发愁,而过去很少会这样。 3、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心里想着早点下班。 4、认为自己是个完美主义者。 5、不认为自己当前正在做的工作有意义。 6、会忘记自己的约会或自己的任务,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私人贵重物品。 7、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属于被忽略的角色,付出的努力并没有受到重 视。 8、经常会感到头疼、身体痛,或者是感冒。 9、工作比以前更努力,可取得的成就却比以前少。 10、通过看电视或者阅读与工作无关的读物等方式来逃避工作压力。 11、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感到没有可信赖的人值得倾诉。 12、更喜欢一个人待着,不愿意跟同事多交流。 13、在自己的工作当中感觉到到挑战和新意。 14、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 15、经常在下班之后想着工作上的事情。 16、对自己的同事没有好感。 17、在工作方面,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陷阱。

18、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19、在自己的工作中看不到有趣的事情。 20、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用上班。 算一算,你得了多少分? 答案: 25—35分倦怠度很低; 36—50分倦怠度较低; 51—70轻度倦怠; 71—90倦怠度高; 90分以上倦怠度过高。 轻度倦怠可以自我调控,重度倦怠可以造成心理疾病,带来过激行为。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摘要: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都是初中教师职业倦怠妁重要影响因素。这其中,情绪衰竭更多的是工作压力造成的直接结果,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则与个体妁人格特征关系更大;人格特征可以调节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应对职业倦怠妁策略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师的人格品质、构建校园文化等。 关键词:初中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职业倦怠即教师不能很好应对工作压力时表现出的一种反应,是长期在高水平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在感情、态度和行为上的衰竭状态,出现工作满意度低、丧失兴趣以及情感冷漠等现象。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教师的健康,而且也会将负面的影响直接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关心教师的个人成长、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初中阶段是我国义务教育的最后三年,初中生正进入青春期,由于教学任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初中教师更应该受到关注。影响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应对,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体系,为初中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在过去的研究中,情境因素二直被认为是影响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工作压力、课堂氛围、社会支持、自主权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较大。关于个人因素,研究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和教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自我效能感、神经质人格和A型人格等对职业倦怠的产生同样有重要影响。职业倦怠本身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倦怠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笔者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山西省、河北省随机选取被试教师487人,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大五人格问卷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工作压力、人格特征都是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其中,情绪衰竭更多的是工作压力造成的直接结果,非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则与个体的人格特征关系更大。研究还发现,人格特征可以调节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关系。 1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工作压力包括来自社会、组织、职业本身、学生及个人能力的压力。研究表明,学生因素所带来的压力是各种压力之首,但它并不是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它能降低非人性程度,提升个人成就感;职业因素、社会因素所带来的压力是导致教师情绪衰竭的重要原因;组织因素所带来的压力主要以消极作用为主,它导致教师情绪衰竭程度的加-剧以及非人性化程度的提高;个人能力所带来的压力导致情绪衰竭程度的加剧和非人性化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能提升个人成就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