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编号:AQ-Lw-02298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问题

Quality and food safety of China's export products

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和规模的发展,我国出口企

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受到国际和国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了

解我国外贸现状、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上,主要论述我国出口产

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应注意的方面和应对措施,以促进我国

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贸易壁垒

一、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现状

(一)目前我国出口产品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工业制成品中深加工的高新技术产品少,技术含量和附加

值低。目前,我国出口商品主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低档、低

附加值产品。以服装为例,我国每年出口服装件数达50亿件套,但

平均出口服装的价格不到法国出口服装的1/1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了我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虽然我国目前机电仪化

产品的出口已有一定比重(约1/4强),但其中相当数量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价格竞争力和创汇能力不强。

2.出口商品量大,付出了相当多的资源和劳动,而效益不佳。我国出口的产品从数量上来看,比起过去几年有了相当大的增加。但是,这种增加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延性质的,即靠更多的生产要素投入来获得更多的产出。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主要还是依靠的数量增加,而不是质量的提升。出口商品质量虽有明显提高,但价格指数基本呈下降趋势,与外汇的增加不成比例。由于偏重数量扩张,总体效益不高,在商品质量上带有很多粗放型经营的痕迹,这种外贸增长方式最终是失败的,因为一国可供投入的要素是有限的。

3.出口产品中我国自创的名牌产品太少。从全球驰名品牌来看,前几名没有中国的,前十名也没有中国的,这与我国生产总值排名全球第七是极不相称的。我们有些企业至今不太重视商标工作,一个商标倒了牌子,产品换个商标又出厂,这样就不可能使用户对商品质量树立信心,更谈不上创名牌。

4.对出口产品质量的管理不力。在海外市场上出现许多中国的

低质量产品,足以说明一个问题:本国的低质量产品运输到国外的阻力不大,基本处于一种不受监督的状态。由此而引起的消极影响应由质量管理部门承担。

(二)食品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从而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毒害或感染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二、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出口产品质量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质量索赔事故频发,外贸损失加大。到目前,浙江市工艺品行业协会已拥有会员企业600多家,其中义乌本地企业就占了70%以上,年产值达50亿元,义乌已成了中国工艺品聚集地和出口窗口。然而由于缺乏行业的生产标准,许多出口的产品都被美国、欧盟等以产品质量有问题为由遭到索赔。如浙江市工艺品行业龙头企业华

鸿相框就曾遭遇多次外贸出口产品质量索赔事故,最大的一次就赔偿了150万元。以“华鸿”为代表的浙江市工艺品行业协会会长、副会长生产单位深感产品标准制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决定率先在义乌工艺品行业协会实施工艺品产品标准的制订工作。

2.减少出口国信任,绿色壁垒增多。两会期间,民革中央副主席、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研究员程誌青委员说,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使我国出口农产品损失巨大。程誌青说,尽管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产品已有国家或行业标准,但普遍存在标准陈旧、有失规范、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或与国际不接轨的现象,造成行业标准的管理、制定、检测的不规范。同时,加工产品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标准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监督不得力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参与国际竞争。

3.同行业其他国家竞争者占据有利市场。在欧美品牌先后占据中东地区蓬勃发展的零售市场的同时,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品牌在该地区的竞争力非常有限。联想等一些电子品牌确实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但是电子产品市场的主导品牌仍然是索尼、苹果、诺基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