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阿甘正传》

一:长镜头解析

镜号一的画面内容是羽毛从天空一直飘落,飘到了阿甘的脚下。

从近景到远景再到近景,营造出了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

俯拍与仰拍的集合,是镜头一直跟随这羽毛,始终让它占据着画面的中心位置。

摄像机在高空中不停追拍羽毛,再从高空缓缓下落,跟随羽毛静静落到地上,仿佛是观众的眼睛一直追随着羽毛。

1,羽毛下降到人间象征着故事的开始。

2.羽毛的纯洁象征着阿甘内心的纯净。

3.羽毛的飘忽象征着命运的波折。

4.与结尾相结合,象征了完整的一生。

影片一开始白色羽毛随风飘摇的场景和结尾其从书中掉出继续飘飞的场景相照应,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导演运用长镜头对羽毛随风飘舞的描写,留给观众的是对羽毛产生的无尽想象,为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泽米基斯导演在这用了一个隐寓蒙太奇。羽毛先是在空中一直飞,直到落到阿甘脚跟前,然后阿甘把它捡起放到了皮包里的一本书中。白色的羽毛的飘零就暗示了阿甘将会是一个孤独寂寞,没有自己的长久之所的人生,一生没有几个朋友。同时也是在说阿甘这个人有像羽毛那么洁白无暇的心。此外,还能理解为命运像羽毛一样飘忽不定(丹中尉的观点),但是羽毛注定会飘到阿甘脚下也注定会飘走(阿甘母亲的宿命论观点),照应了阿甘之前对命运的思考和全片的主题。

二、叙事结构分析

叙事结构承载着电影创造者对整个文本的阐释方式,也是观众解读影片,把握影片精髓的基点。不同的影片由于题材不同,所采取的叙事结构当然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并感染观众。

①结构

作为传记题材的影片,《阿甘正传》整体上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影片开头,观众就被一幅静谧祥和的画面所吸引:一根随风飘舞的羽毛从树梢到天空,最后掉落在坐在公交车站长椅上的阿甘脚下,随即阿甘就用稍显笨拙但简单平和的语言向来往的人群讲述自己的经历。至此,观众便在导演的指引下,伴随着影片的双重线索一步步地走近阿甘的世界。整部

影片借助一表一深两条线索交织行进的对比性张力运动,推动全片的叙事进程,架构全片的叙事主题:第一重线索以现实时间为基础,观众随着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进行着场景和视角的更迭变换,因此我们称之为表层的线索。第二重线索以主人公过去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导演以主人公亲身回忆的方式,采用顺序的叙述方式,向观众展示了阿甘的生活片段。这些无不为观众全面立体地了解阿甘,了解阿甘的成长背景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补充成分。因此,我们称之为故事的深层线索。正是借由这个深层线索,观众可以更真实地贴近主人公的生活,更真切地体悟到这个“傻子”身上所体现的正直、善良、坚持和诚信的宝贵之处。

②视角

叙事视角是指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由作品采用的人称来体现,一般分为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在电影作品中,第一人称的叙述往往采用的是人声和画面的结合形式,有时人声与画面共同出现,有时以画外音或旁白的形式出现。第三人称叙述则是从与故事无关的全知全能的旁观者的立场进行的叙述,往往给观众留有高屋建瓴的观影感受。电影《阿甘正传》中,导演交替使用第一和第三人称叙事角度,使观众或近或远,或亲或疏地全面理解影片的主题。影片开头的羽毛画面和阿甘开始向周围路人讲述自己故事的情景描绘采用了第三人称的视角,观众借由全知全能的旁观者的眼睛看到了现实中的阿甘,居高临下地看着阿甘开始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电影犹如一幅长卷展现在观众眼前。从童年,到大学,到越战,到经营公司,最后到园丁,在阿甘的每一段经历中,导演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并在几乎每个故事展开前插有阿甘的一段旁白。阿甘独特的音色、语调、说话的节奏和因为智商不高而使用的简单用语及不规范的句子等无不给影片增加了极大的真实性和亲切感。观众因此不仅能真实地体会到阿甘那简单的快乐和对理想执着的追求,更能体会到他作为弱智者遭受奚落的冷遇和成功后的欣慰和喜悦。这对于该部电影主题的烘托与表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如果此处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主人公人生经历的低谷和高潮完全由全知全能的旁观者讲述,那么一切将变得索然无味,影片所着力塑造的那个简单、善良、勇敢的阿甘形象也将大打折扣。

③总结

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影片中的阿甘是传统美德的化身,影片也因此成为了理想化道德的象征。导演高超的叙事技法使故事于传奇中体现平凡,于平凡中蕴含哲理。影片交叉叙事结构和多维叙事视角的综合使用使观众从更深的层次上理解了影片的主题和思想,可以说,该影片叙事手法的成功运用奠定了影片成功的基础。

三:构图解析

1.镜号3,公交车从阿甘面前走过,多重空间不是很明显,但是前中后景非常分明。

2.镜号4,女孩坐到椅子的另一边,镜头同样很长,透视效果好。

3.镜号5,阿甘看着双腿。阿甘的腿从小就有问题,走路很僵硬,而下面的构图,两只脚做主体,表现的中规中矩。

4.镜号7是母亲与医生的谈话,主

要交代诊所的环境

5.镜号8,交代的是一个环境。而这个环境在之

后的影片中也会出现 6.镜号15.母亲看着

路人。前后关系特别明显

7.镜号17,展现了房子树围栏和人变化的过

程,说明镜头没有变化。

8.镜号22,阿甘静静地坐在门口,听着母亲与校

长的谈话,9.一个镜头构造出两

个空间。

四.台词语言分析

你好。我叫福尔斯,福尔斯·甘我妈妈常说====Hello. My name's Forrest Forrest Gump. ====My mama always said

要吃巧克力吗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

====Do you want a chocolate?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我能吃掉上百万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I could eat about a million and a half of thes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他住在哪里

那双鞋子一定很舒适====where

they've been.

====Those must be comfortable shoes. 我穿过很多

双鞋子

穿这样的鞋子你可以走上一整天====I've worn lots of shoes.

====I bet you could walk all day in shoes like that 如果我仔细想

的话

脚都不会痛====I bet if I think about it real hard

====and not feel a thing. 我能记得我第

一双鞋子的模样

我希望能有一双这样的鞋子

====I wish I had shoes like that.

其实我的脚很痛

====My feet hurt.

妈妈常说要想知道一个人的很多事情

====Mama always said there's an awful lot

只要看看他穿的鞋就能知道

====you can tell about a person by their shoes.

他会往哪里走

====Where they're going,

总结

语言对行动具有反作用。阿甘的语言是具体而现实的,不能够进行类推或引申,因而他的行为不可能受到类推或引申语言的指导,而变得直接,实事求是。影片《阿甘正传》讲述了阿甘传奇的一生,并以此对美国社会的世态人情进行了形象和具体的展现。整部影片具有诗性的静美,充满哲理的思考;片中阿甘是美国主流意识的代表,是不断追求真诚善良的代表,是坚忍不拔精神的代表。影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技巧和非隐喻的语言,对美国上个世纪的社会现实进行了记录,传达出了人性中最为光辉的忠诚、守信、执著、友善等宝贵品质,展现了热爱生活、执著追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审美境界。影片实现了生活哲学、美学追求与艺术运思的融合,积极的人生态度产生美学追求,而高超的艺术运思又圆满完成了美学追求。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极远景: 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 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 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 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 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匕曰. 近景: 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 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xx: 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 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 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 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 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 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 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 上升摄影、摄像。 降: 下降摄影、摄像。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电影影视基础知识 一、电影基础知识 一、电影:由活动照相术结合幻灯放映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现代艺术。发明于19世纪末。1895年12月28日法国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对观众放映,故将这一天定为世界电影诞生日。 二、电影的本性: 1.作为大众文艺样式的艺术观赏性; 2.作为实现利润、扩大再生产手段的商品性; 3.作为意识形态载体的工具性。 三、对电影事业的要求: 1.体现个性力量的艺术创造性; 2.适应时代与社会需要的思想性; 3.实现经济价值的功利性。 四、电影的两大风格类型: 1.纪实风格:源于路易·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的《工厂大门》《婴儿喝汤》《水浇园丁》等影片对生活的纪实。二战后意大利掀起“新现实主义”创作思潮,产生《偷自行车的人》《罗马十一点钟》等影片,中国三、四十年代时早于意大利就运用这种方法,强调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2.戏剧风格:源于美国用电影对舞台演出的纪录,注重场面繁华、情节曲折、明星效应,形成好莱坞式电影风格,对故事片创作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电影市场中主要的影片样式。(江泽民98年3月9日对《泰坦尼克号》和美国电影的看法)。 五、电影主要表现手段: 蒙太奇:将片断镜头加以组合,并与声音配合,创造出特殊电影时空的结构方式。 英国梅里爱的发现与探索。美国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成功的运用。苏联电影家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将蒙太奇上升为理论。“库里肖夫实验”,一个毫无表情的脸与喝汤、棺村、小孩的画面连接,产生不同的效果。 蒙太奇强调剪辑的作用。有多种表现手法,如镜头~、音响~、对比~、平行~、声画分立、声画对位等。蒙太奇极大地增强了电影的表现力。 长镜头:指对一个运动志面较长时间的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保持运动着画面的整体性。这是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反对蒙太奇造成的虚假而提出的一种电影闰美学理论。强调电影的照相本体属性,强调生活的真实性。 二、电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电影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1、从产生以来逐渐成为最普及、最重要的艺术样式(电视只是传输方式的改进,其以声画为手段的表现特,质与电影一致),列宁说:“对于我们来说,在一切艺术样式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电影对人的行为、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美国现在人均每年看6次电影。2、对人类文化信息传输方式的巨大变革,使人类进入影视文化(信息文化)的发展阶段。西方学者认为人类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语音为载体的口头语言文化,以文字为载体的书面语文文化,以音像为载体的影视文化。 二、电影评论的作用: 1、影评是一种科学的活动,是电影艺术与观众的桥梁,是实现电影三重价值(艺术的、社会的、经济的)的重要手段。国外影评主要作用于票房价值,中国影评侧重于社会性,形成

影视编导专业介绍、就业前景和课程

朔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发展,特别是现在的网络媒体的蓬勃发展,从初的广播媒体到电视媒体和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越来越多的岗位对影视编导专业需求越来越大,广播电视和影视制作是该专业主要就业方向。 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1.文化艺术管理:该专业以艺术文化为主体,辐射社会文化,主要培养能在各级政府文化艺术管理部门、广播电视报刊出版等文化传播部门、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艺术活动团体,以及群众文化、企业文化、文化产业、旅游文化等部门从事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文化产业管理(文化经纪):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高品位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艺术发展趋势,具有现代管理、经济和法律的基础知识和国际文化传播的基本能力,能在文化产业、媒体及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文化艺术管理和经营的专门人才。 3.制片管理:本专业主要为全国各级广电集团、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电影制片厂、影视制作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良好的影视艺术创作基础和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的影视节目制片人和为其它媒体机构培养从事媒体管理、

朔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策划、组织、协调、项目运作、受众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能从事影视剧项目运作的宣传策划、组织协调及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人才。 4.媒介经营管理:本专业主要为各类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政府媒介管理部门、图书出版机构和广告公司培养既懂媒介传播业务,又懂媒介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够独立策划和运作媒介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复合性的高级管理应用性人才。 5.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本专业为广播电视传媒机构培养高素质、高水准的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类节目、栏目、频道策划、编导、制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6.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本专业方向主要为电视台和电视传媒机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从事电视新闻采集与制作、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编导、频道与电视栏目策划以及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导专业人才。 7.电视节目制作:本专业为各级电视台、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音像制作机构、电视教学节目制作单位及其他影视创作部门培养具有活跃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电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姓名:张晓静班级:15级编一学号:1504107151 《阿甘正传》 镜号景别摄法内容声音时间长度 1 特写跟羽毛从天空飘落一直到阿甘脚边,阿甘捡起来夹到书里悠扬的轻音乐00:00:20 2min30 s 2 近景固定阿甘坐在长椅上00:02:50 3s 3 远景固定公交车从阿甘面前走过汽车声00:03:00 10s 4 远景推(远景推到特 写)女孩走过来坐到椅子另一边,阿甘和女孩打招呼鸟叫声,盒子打开的声音00:03:11 1min38 s

5 特写拉(特写拉到近 阿甘睁开眼睛看着刚按得腿箍独白00:04:49 14s 景) 医生把阿甘抱下了床,阿甘试着在地上走动走路声独白对白00:05:03 11s 6 特写摇(从脚摇到全 身) 7 中景固定医生和阿甘妈妈谈话走路声对白00:05:14 10s 阿甘妈妈拉着阿甘在路上走着走路声00:05:24 10s 8 特写摇(从脚摇到全 身) 福勒斯名字的来历马蹄声独白00:05:34 25s 9 特写拉(从脸部拉到远 景) 10 远景摇妈妈拉着阿甘从远处走来走路声00:05:59 11s 阿甘的脚不小心卡到栏杆里铁碰撞声00:06:10 5s 11 特写摇(从脚摇到上 身) 12 特写固定阿甘卡在栏杆的脚铁碰撞声00:06:15 2s 13 特写固定妈妈用力拔着阿甘的脚铁碰撞声对白00:06:17 2s 14 特写固定阿甘的脚被拔了出来00:06:19 2s 15 远景跟妈妈指责路人并开导阿甘,向远方走去对白00:06:21 21s

16 远景摇妈妈拉着阿甘走在乡间的路上轻快地音乐独白00:06:43 18s 17 全景摇妈妈拉着阿甘向房子走去轻快地音乐独白00:07:01 25s 18 中景摇妈妈扶着阿甘的肩膀嘱咐他对白独白00:07:26 10s 19 中景固定校长和妈妈谈话对白00:07:36 3s 20 中景固定校长和妈妈谈话对白独白00:07:39 5s 21 中景固定校长站起身摇头对白00:07:44 5s 22 全景摇阿甘在门口坐着,里面妈妈和校长继续谈话对白独白00:07:49 14s 23 特写固定校长拿着IQ指数表比划着对白00:08:03 5s 24 近景固定妈妈反驳校长对白00:08:08 13s 25 近景固定校长和妈妈争执对白00:08:17 17s 26 近景固定校长和妈妈争执对白00:0835 2s 27 近景固定校长和妈妈争执对白00:08:37 5s 28 中景固定阿甘静静的在门口坐着,听着里面的吵闹声对白00:08:42 10s 29 近景固定校长问妈妈丈夫去哪儿了对白00:08:52 4s

导演基础 教学大纲

《导演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导演基础/Basics in Film and TV Directing 课程号: 学时:64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 影视广播电视编导开课单位: 影视动漫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的性质: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的: 通过讲授影视导演创作的基本要素和规范,使学生了解和熟悉影视导演工作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为今后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影视导演的基本理论基础 2、创作出用于短片拍摄的剧本,并能通过片例分析出建构一部影片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周次內容学时

讲授内容910 11 12简明xx电影史 简明xx电影史 电影剧作一(结构) 电影剧作二(细节) 电影剧作三(动作) 电影剧作四(悬念) 电影剧作五(学生作业分析) 电影剧作六(学生作业分析) 电影的时间观 电影的空间观 场面调度一 场面调度二444 4PPT PPT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学生带作业到课堂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备注13 14 15 16xx一 xx二 电影中的表演 电影中的美术444 4带作业到課堂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PPT,结合片例 17电影中的声音4PPT,结合片例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影视导演基础》王心语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年9月第1版 五、成绩评定: 期末成绩占50%、期中占20%、平时成绩占10%。《导演基础课程简介》课程名称(中英文): 导演基础/ Basics in Film and TV Directing课程号:

雷蔚真、朱羽君《电视采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电视采访的整体策划)【圣才出品】

第四章电视采访的整体策划 4.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策划,是指记者对自己的采访行为进行优化和选择,以保证以最佳方式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事前准备活动。策划是解决电视采访中主客观矛盾的需要。从本质上讲,策划也是电视采访所必需的超前编辑意识的直接要求和体现。 一、整体策划的意义 1.策划的必要性 (1)策划是获得采访机会的需要。 (2)电视采访是一个协同作战、分工合作的过程,没有事前的周密策划,面对复杂的现场,各工种之间很难配合默契,不能顺利完成原始画面的采集工作。 (3)电视记者介入现场如果缺少合理的策划,很容易破坏现场必要的原始信息。

(4)电视记者在现场组织信息时,必须有一定的目的性,没有策划,记者不能在一些可预知的新闻现场迅速找到拍摄的对象和细节。 (5)完成节目样式的需要。 2.策划的运作机制 (1)以编辑部为核心的采访策划 宏观策划,就是根据—个时期的政治、经济等形势,制定这一时期的报道方针、目标、重点以及为实现这一方针、目标、重点进行的重大选题部署和采访安排等。大编辑部意识是电视采访宏观策划的一大发展。 (2)由记者完成的采访策划 在电视采访的策划中,还有一部分内容需要记者亲自完成。这些策划内容相对微观,即运用对比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式对整个采访个案的切入点、表现角度、表现手法等进行策划。微观方面的策划通常需要记者(摄制组)独立完成。 具体到电视采访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加强预见。 ②具体的技术设备要求人员构成、资金保障等人、财、物方面的准备。 ③对现场提问,现场播报、述评要有充分的准备。 ④确定摄制组对采访现场的介入方式。 二、策划现场的介入方式 1.参与和观察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 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 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 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影视导演基础知识 第一讲导演在影视创作中的中心职能 (一)导演中心的形成 (二)影视的本性(即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和叙述方式上的蒙太奇特性)决定了导演必然成为创作的中心 强调导演中心,并不意味着贬低剧作的作用。对一部影片来说,剧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剧作是通过导演的再创作而成活的,导演必然用自己的思想去阐发,至少要加上许多他的主观理解和色彩。决定影片质量的关键还是导演,因为最终剧作还是要靠导演体现在银幕上。 第二讲导演的工作程序 导演拍摄一部影片时的工作程序:三个时期(八个阶段)。. 其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中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前期(筹备期): 第一阶段:根据文学剧本产生导演构思,即对未来影片的总计划和各种重大问题作出思考和决定。 第二阶段:写出或通过各个部门的讨论形成分镜头剧本。这是对导演构思的具体落实,或者说是未来影片的设计图。 第三阶段:选演员、选外景、商定内景的方案和确定人物造型,商定影片音乐、音响构成。 中期(实拍期): 第四阶段:写出并向摄制组宣讲“导演阐述”。 导演要把一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以及如何达到,用非常简洁、清楚的语言,写在“导演阐述”中。也就是说,“导演阐述”表达了导演创作一部影片的初衷。在好的影片中,导演阐述基本上是能够实现的。 导演阐述的内容因人而异。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影片主题、时代背景、人物设计、分场景设想、风格样式,以及对各部门的要求。 第五阶段:排演。 每个导演的工作方法不同,排演方式也各异。有的导演把影片中的所有的戏从头到尾串排下来,让演员适应一下未来的形象感觉;有的导演则强调电影(电视剧)表演的现场感受,根本不排戏,而是通过小品练习,在表演方法上达到一致,以便于导演将来在镜头前的调动;还有的导演在摄影机摆定以前,让演员走地位。无论导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排演,其目的都是通过演员的实体活动,检验自己从接到剧本到实拍以前所有的工作。排演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新的分镜头方案。 第六阶段:实拍。 后期: 第七阶段:剪辑 第八阶段:声画合成。 包括配对白、音乐、音响效果、混录等等。这些工作结束了,一部影片才算是最后完成。 第三讲导演构思 在导演工作程序的八个阶段中,导演构思是导演创作里最重要、最有特点,也是必须首先完成的一项工作内容。 导演构思产生于第一阶段,它的酝酿、修改、落实,却贯穿于影片创作的全过程。 导演构思的任务是使剧作银幕(屏幕)形象化。通过连续不断、结构有致地出现在银幕(屏幕)上的人物和一切视觉听觉形象,阐发影片的思想内涵,达到感染观众的艺术作用。 导演构思所包括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主题意念的把握(二)确定人物形象的配置和基调,安排具体的行为动作来表现性格 (三)造型形式和音响手段的选择和组织(四)叙述结构的安排(五)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导演基础》拉片作业 姓名:张晓静班级:15级编一学号:1504107151 《阿甘正传》

一:长镜头解析 镜号一得画面内容就是羽毛从天空一直飘落,飘到了阿甘得脚下。 从近景到远景再到近景,营造出了一种飘忽不定得感觉。 俯拍与仰拍得集合,就是镜头一直跟随这羽毛,始终让它占据着画而得中心位置。 摄像机在高空中不停追拍羽毛,再从高空缓缓下落,跟随羽毛静静落到地上,仿佛就是观众得眼睛一直追随着羽毛。 1、羽毛下降到人间象征着故事得开始。 2、羽毛得纯洁象征着阿甘內心得纯净。 3、羽毛得飘忽象征着命运得波折。 4、与结尾相结合,象征了完整得一生。 影片一开始白色羽毛随风飘摇得场景与结尾其从书中掉出继续飘飞得场景相照应,令人印象十分深刻。导演运用长镜头对羽毛随风飘舞得描写,留给观众得就是对羽毛产生得无尽想象,为故事情节得发展作了铺垫。泽米恳斯字演在这用了一个隐寓蒙太奇。羽毛先就是在空中一直飞,直到落到阿甘脚跟前,然后阿甘把它捡起放到了皮包里得一本书中。白色得羽毛得飘零就暗示了阿甘将会就是一个孤独寂寞,没有自己得长久之所得人生,一生没有几个朋友。同时也就是在说阿甘这个人有像羽毛那么洁白无暇得心。此外,还能理解为命运像羽毛一样飘忽不定(丹中尉得观点),但就是羽毛注定会飘到阿甘脚下也注定会飘走(阿甘母亲得宿命论观点),照应了阿甘之前对命运得思考与全片得主题。

youic u 优 SB 二、叙事结构分析 叙事结构承载着电影创造者对整个文本得阐释方式,也就是观众解读影片,把握影片精施得基点。不同得影片由于题材不同,所采取得叙事结构当然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都就是为了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并感染观众。 ①结构 作为传记题材得影片,《阿甘正传》整体上采用了倒叙得手法。在影片开头,观众就被一幅静谧祥与得画面所吸引:一根随风駅舞得羽毛从树梢到天空,最后掉落在坐在公交车站长椅上得阿甘脚下,随即阿甘就用稍显笨拙但简单平与得语言向来往得人群讲述自己得经历。至此,观众便在导演得指引下,伴随着影片得双重线索一步步地走近阿甘得世界。整部影片借助一表一深两条线索交织行进得对比性张力运动,推动全片得叙事进程,架构全片得叙事主题:第一重线索以现实时间为基础,观众随着主人公得所作所为进行着场景与视角得更迭变换,因此我们称之为表层得线索。第二重线索以主人公过去得生活经历为线索,导演以主人公亲身回忆得方式,采用顺序得叙述方式,向观众展示了阿甘得生活片段。这些无不为观众全而立体地了解阿甘,了解阿甘得成长背景提供了更为详细得补充成分。因此,我们称之为故事得深层线索。正就是借由这个深层线索,观众可以更真实地贴近主人公得生活,更真切地体悟到这个"傻子”身上所体现得正直、善良、坚持与诚信得宝贵之处。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要点

中国电影主要几代导演及作品 1905年随着《定军山》问世,中国电影开始了举步维艰的漫长旅程,经历了战乱,国破家亡的电影人在新中国前仆后继,一直不停地在电影艺术领域里努力探索。 第一代导演活动的时间大体上是在世纪初到20年代末。这段时间涌现的导演总计约一百人左右,其中以张石川、郑正秋、但杜宇、杨小仲、邵醉翁为代表,活动的时间大体是在本世纪初到二十年代。“第一代导演”是中国电影的先驱,在拍摄条件非常简陋、艰苦,又缺乏经验的条件下,创作了中国第一批故事片。这些影片中的一部分是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一些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是,从艺术技巧而言,“第一代导演”还不了解什么是电影,他们往往用传统的戏剧观念来处理电影,拍摄时沿用戏剧舞台的一套办法,摄影机基本固定。“第一代导演”中成就最大的是张石川(1889—1953)、郑正秋(1888—1935)。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第一部长故事片《黑籍冤魂》、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武侠片《火烧红莲寺》,以及早期最有影响的《孤儿救祖记》等都出自他们两人之手。 张石川(1922—1980),和郑正秋联合创办新民电影公司,并联合执导了《难夫难妻》表达改良社会的愿望,通过包办婚姻把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送进洞房,造成了难夫难妻的生活,对现实批判意义极大。《劳工之爱情》是以戏剧的手法通过一个木匠为追求爱情和开诊所治骨折的未来岳父的闹剧来勾画了当时贫困的社会普遍现实,也是中国电影喜剧萌芽的开端。 秋【1888----1935】

黎民伟(1882—1953),中国电影之父,生于日本,早年参加同盟会,1913年,和兄弟黎海山,黎北海,妻严珊珊共同创作并演出《庄子试妻》,黎民伟反串庄子之妻,1926年,他随军北伐,在炮火纷飞的战场拍下大量珍贵的史料镜头,1930年组建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他著名的作品《古都春梦》。抗战爆发后,他辗转于粤桂为抗日宣传而奔走,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香港,继续电影事业,直到1953年逝世。

拉片作业

拉片作业一: 中国人的活法纪录片内容介绍: 中国人的活法以记纪录片的形式介绍了,喜欢唱歌的农民朱之文的传奇经历,朱之文,从一个普通农民,通过选秀的形式,成功登春晚,在成名后,所经历的喜悦与苦脑,喜是因为自己的歌声爱到大家的喜欢,苦是因为成功后的各种压力,如家庭与现状严重脱节的情形, 又如,因为要接受各种应酬是这位憨实的农民玩不来,更让朱之文心力憔悴的是感觉失去了原来那种无拘无束唱歌机会;纪录片中他经常回家,那一份故土难离的心情,真实地展现了我们中华儿女对家的眷恋,在朱之文这里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中国人的活法纪录片,结尾片段,导演返璞归真的用意很明显,朱之文原先就是一个普通农民,自从成名后,打破了他原来的生活,各种应酬让他应接不暇,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相信他是一个地道和农民,因此,演导在开篇就展现出朱之文的原来生活场景,一个中国随处可以见,普普通通的农村;在结尾又以他一边与妻子摘玉米捧子,一边与采编聊天,用写实的手法,完整地展现出农村的自然环境,声效方面加上风声、鸡叫声、玉米堆杂的现场录音,轰鸣出一个完整农村的生活场景,通过与朱之文对话的形式,让观众了解到朱之文的那份平常心,那份农民式的纯普的心;通过与彩编对话 更展现出他大自然的热爱,那份故土难离的心情;真实地展现了我们中华儿女对家的眷恋,在朱之文这里只不过是一个缩影。 影片剪辑手法:在42分50秒处,朱之文肩膀上搭着条毛巾,双手圆规式一插腰,往门栏上一站, 而在片尾又从他在地里干活,标准的庄稼人把式,一边干活一边唱歌的场景作业结尾, 他在纪录片也说道:“干完农活才再去唱唱歌”很明显朱之文还是喜欢原来生活;因此,演导在开篇就展现出,朱之文的原来生活场景,

影视导演基础

影象表义和情节表义方法的区别: 导演必须重视时间因素的叙事功能,熟练掌握运用影象达到情节表义的再现方法。这是导演的基本功,也是最常用的表述方法。 擅长用影象表义和表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艺术感觉去创作,而擅长情节表义用再现方法拍片的导演,更多的是凭理性去拍片。由于创作方法不同,使用的技巧不同,在创作个性和风格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导演必须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包括三个方面: 1.要有灵性 主要指艺术感觉好。 2.要有悟性 主要指对生活中新事物的敏感性。 3.要有韧性 主要指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 导演的职责与工作: 一、筹备阶段: 1.研究剧本 2.遴选演员 中国演艺界有一句经验之谈,叫“人保戏”和“戏保人”。 3.写作导演阐述(重点) 导演阐述是导演对未来影片或电视剧描绘的蓝图,是导演创作意图和完整构思的说明,也是导演的纲领性的整体设计。 导演阐述写作,并无固定的格式,由于导演的个性和风格各异,所以有各不性同的写法,有的写的非常具体细致,甚至涉及到每场戏的构思和设计方案;有的则是提纲挈领地只谈主要问题。所以不必拘泥于一种格式。从内容上看,一般包含以下几点: a.对剧本的立意、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方面的阐释。 b.对剧中主要人物的分析。 c.对剧中主要矛盾冲突的理解和把握。 d.对未来影片风格样式的定位。 e.对节奏的处理。 f.对表演、摄影(像)、美术、服装、道具等创作的构思和造型设计的要求。 g.对音乐(作曲)、录音、剪辑等各创作部门的提示。 h.对剧中需要运用特特技处理的部分提出要求,以便与特技部门协商处理。 4.选景 依据是剧本。景物是为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的活动提供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造型环境。 写分镜头前应去所需的场景踩点,熟悉场景后在写分镜头。导演在选景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将自己想象中的环境向现实的环境上靠。 5.创作分镜头剧本 分镜头剧本是导演用于现场拍摄的蓝本和依据,也是导演对文学剧本的二度创作。将文学语言转化为可读的视听语言结构,并将导演的一切艺术构思溶入到分镜头剧本之中。 导演在分镜头时,应该注意的是,要有自己的构思,并为实现构思寻找到可视的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

(完整word版)电影拍摄基础知识

————————场记———————— 现场记录员,导演部门最低职位,工作量大,报酬少。需要细心认真,还要能熬夜。电影入门最易上手的职位,脚勤手快的话一部戏便可速成副导演。熟悉整个拍摄过程,也是洞悉导演的最佳位置。很多导演都是从场记、副导演出身。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坚持住啊,可别半途而废. ————————副导演———————— 千万别以为副导演跟导演差不远了,为了去掉这个副字,花你十年八年也不嫌多!这不是人干的活,虽说是辅助导演工作,但全是跑腿的干活,挨骂是家常便饭。(要知道,剧组是一个最践踏人格的最粗俗的地方,别以为那里的人在搞艺术,通常剧组里的人平均文化水平为初中毕业,但文凭高也没人会特别看得起你,一切全看你有没有料。每一项工作都需要超长的体力,呆得久了,清纯女孩子也会随口带出那些框框叉叉的字。) 副导演通常需要有拍摄经验人士担当,是晋身导演的常规途径。 -————————制片———————— 影片生产的工作与工序虽然数不胜数,但一些基本步骤在各种影片的制片中都是相同的。但没有绝对,大制片公司雇佣成百的专业人员,搭建昂贵布景,小制片商则用几个人的摄制组,独立制片则可能一个人包揽全部工作,特别是DV的兴起,使得普通人也可制作自己的电影。无论什么规模的制作,复杂程度和预算如何,无论职位为何,只片工作都是必须的,这些基本工作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 剧本写作组织摄制组成员准备工作 电影开拍前应有一个计划并仔细筹备,剧本出来以后便有一个依据,制片主任要分门别类把剧中每一人物、道具、特技效果和拍片所需要的项目挑选出来,再将剧本印成若干份分发到包括布景设计师、置景人员、摄影、道具、服装、运输等各部门手中,请他们分析详细计划,然后制定拍摄计划和预算。一部电影的赚与赔,在筹备期已经决定了八成以上,所以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2.影片拍摄拍摄画面并录音 拍摄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先制定计划时的认真程度与每一个人和每一件设备是否按时到达现场。制片组要确保通知各部门开工时间地点,并预先联络好拍摄场景和电源,为工作人员提供运输工具以及饮食。总之,剧组的吃喝拉撒睡都要负责。为剧组提供群众演员也是制片部门的职责范围。 3.后期制作 后期制作包括停机后完成该片所必须的一切工作。停机后,工作只完成了20%,工作样片还需要剪辑,音响效果需要录制成声带,所有声带,包括对白、音响效果、音乐、解说等要混录合成,字幕需要设计并拍摄,光学效果需要制作,底片要按照样片搭配好,最后要送审,并合成拷贝洗印,然后发行。 4.制片还担任一项重要工作:拉赞助,此活动可贯穿整个制作过程。 ————————烟火枪械———————— 合法的非执法持枪者,可放炸弹打机关枪,炸什么都可以,只要电影里需要。香港已经开始发放枪械师执照,大陆则由电影厂垄断,你可到电影厂拜师。 ————————电影特技———————— 在影片摄制生产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度大成本高或危险性大及难以在生活中拍摄的一些镜头和景象。由于常规摄制技术难以完成,这就必须用特技方法来完成。 早期的电影特技使用一些常规的特技摄影的手法,除了快速摄影、慢速摄影、倒拍、停机再拍(画面多次暴光)。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使电影特技的制作有了极大的飞跃。电子影像的形成、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为数字特技奠定了基础,数字特技即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化后的音视频信号的方法,来实现视觉和听觉上的特殊效果。

电影导演基础知识

电影导演基础知识 导演艺术: 1 电影导演所追求的是如何使银幕形象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 整体感。 2导演艺术的独创性,不仅在于表现技巧或形式上的新颖,更重要的在于这种创新是建 立在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觉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因而是表现内容所需要的最恰当的表现技巧 和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并为广大观众所欣赏的。 3导演十分重视电影文学剧本的质量,因为它是影片的基础。 4电影是一种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导演从文学剧本出发,形成他的艺术构思,并邀请 最适合完成他的艺术构思的演员,摄影,美术,音乐,录音等各方面的创作人员组成摄制组 来体现其构思。 5导演是集体创作的核心,他对影片未来的银幕形象有全面的,完整的设想,也就是艺 术上的总体构思。 6导演艺术的水平,不仅表现在个人的造诣方面,也表现在他关于激发艺术合作者们的 创作热情和创作想象方面。 7导演艺术还表现在对影片的最后剪辑中,导演要将前辑看作创造性过程的一部分,而 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导演构思:在导演构思中,导演首先要确定影片的主题思想及其现 实意义;影片的风格和样式;人物的性格冲突及其时代特征的所处环境;运用导演手段的基本原则;并对影片的情节线索似出总谱。导演构思并无固定模式,但它总是建立在导演对文学剧本的分析和对现实生活理解的基础上,由导演以丰富的创作想象,全面运用电影的形象思维来完成。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而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包括: 1 运用画面主体的动作和摄影镜头的运动,构成动的视学形象; 2 运用蒙太奇技巧来处理画面,组接镜头,以突出重点,渲染影片的节奏; 3 运用恰当的音乐,自然音响和人物的语言,与画面 有机结合,以表达思想内容,丰富并加强形象的感染力; 4 运用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灵活的伸缩性,变换场景,扩大或压缩环境的规模和过程的容量; 5 运用光影,色调,色彩,以制造影片所需要的气氛。

王心语《影视导演基础》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圆个导演梦)【圣才出品】

第3章圆个导演梦 3.1 复习笔记 一、导演是可以学成的 (一)两条道路 如何圆这个导演梦,只有去学习。学习导演的通道基本上有两条。 1.正规教育 到影视艺术院校里去学习是一条道路。通过教师的帮助,学习有关导演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制作技能,为走出校门后独立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自学成才 自学成才是另一条路,即跟随摄制组在拍摄现场边干边学,或者边看电影边学习。好在现今录像带和VCD、DVD光盘影碟较多,影视爱好者可以通过看电影来学电影。 此外,其实模仿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不应贬低其作用,拍电影未尝不可从模仿入手。 (二)基本要求 导演在摄制组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作为导演,不仅要精通业务,而且要对制作的影片或电视剧的成败和艺术质量负重大责任。

1.文化知识 导演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和较高的文化修养。既要专,又要博;既精于本行,了解影视艺术的本性,又要博学多识,熟悉各门艺术的原理和规律;同时还要学习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 2.组织能力 导演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够把摄制组内的创作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因此,导演要能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不怕困难,处事果断,以保证摄制工作的顺利运行。 3.三项素质 由于导演的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因此学习导演和培养导演,都必须注重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要有点灵性 灵性,主要指艺术感觉好。感觉是最直接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基础。对艺术的处理常常不经过理性的分析,而通过直觉做出判断,获得理想的效果。因为感觉到的东西最新鲜、最诱人,常常能把人带入佳境。 (2)要有点悟性 悟性,主要指对生活中新生事物的敏感性。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能够深刻地认识生活、理解生活,发现和悟到常人不易发现和悟到的哲理层次。导演的悟性不好,必然会影响作品内涵的深刻性。

电影基础知识

电影基础知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电影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 构图 - 光影 - 色彩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 人物语言 - 音乐 - 音响 第三节电影的叙事 - 镜头语言 - 蒙太奇 - 长镜头 第一节电影的画面 一构图 - 我们可以从画面构成元素的水平和纵深关系两个层面上,即从被拍摄的人物与物体在画面中所居的上下、左右、中心与边缘(人物是置身于画面的中心还是画面的边角处,画框是否不正常的切割了人物的形象。)、前景与后景(人物是位于引人注目的前景中,还是位于画面的后景中,是否被前景中的物体所遮挡。)等多种方式来建构和解读画面的意义。 二光影

- 光影,是电影画面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摄影师运用光影再现被摄物体的形态与明暗层次等,可以通过恰当的艺术处理,达到刻画人物性格、创造环境以及渲染情绪的目的。 三色彩 - 色彩能够渲染气氛,参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塑造。 - 色彩可以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电影的主题。 - 色彩还可以用来配合叙事。 - 色彩的运用是导演风格的一部分。 第二节电影的声音 一人物语言 在电影的声音中,人物的语言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它在影片中起着叙事、刻画人物性格和增强现实感等作用。它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人物对白,一类是画外音,进入电影的人声是电影声音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 对白: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 画外音: 可以分成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作者的客观叙述,一般被称作"旁白",用在纪录片和科教片中的时候,也叫解说;二是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有时又叫"独白"。 画外音的基本功能: - 在剧情开始之前,用以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等。 - 结合人物首次出场的肖像造型,可以对人物的姓名、职业、年龄以及重要前史作简要介绍,为人物性格和心理作必要的提示。

雷蔚真、朱羽君《电视采访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记者出镜)【圣才出品】

第七章记者出镜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1.记者出镜包含以下要素 (1)用人的各种感官直接感知世界,如亲眼目睹、亲耳听闻等。 (2)跨越时空交流,了解异地异时的事物。 (3)以人自身为媒介,接收信息时面对“人”,而非“物”。 2.电视记者现场出镜的主要作用 (1)记者带领观众亲临现场,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2)使现场的信息更加条理化、秩序化。 (3)搜集摄像机不能直接记录的信息。 (4)使采访更加深入。

一、电视记者出镜的行为类型 1.电视记者出镜的言语行为 电视记者出镜采访中,一般使用口头语言,简称电视口头语言。 (1)电视口头语言主要特点 ①电视口头语言是综合性的语言。 ②电视口头语言是人际交流状态中的语言,电视记者口头语言的起点是人,终点是观众,恢复了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的“模拟状态”。 (2)电视记者出镜语言的具体要求 ①语言结构的口语化。 包括:a.少用书面语言中常用的单音字,多用双音字;b.少用书面语中的关联词,多用口头语中的语气表达;c.避免倒装句;d.避免谐音和歧义。 ②语言的通俗化。 遇到专业术语、复杂的思想表达等情况,记者要做语言通俗化的工作,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记者的出镜提问和出镜播报述评中。 ③语言内容的形象化 口头语的劣势在于严谨性和理性化程度不易实现,而优势则在于其富有感染力和形象性,这一特点要求电视记者主动扬长避短。记者在出镜报道时应多考虑如何加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而不要一味地追求语言形式上的严谨深刻。 2.电视记者出镜的非言语行为 对于电视记者而言,常用的镜头前的非言语传播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影视剪辑基础知识

影视剪辑基础知识 1 镜头语言后期影视剪辑人员必备理论基础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

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综:指综合拍摄,又称综合镜头。它是将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旋、甩、悬、空等拍摄方法中的几种结合在一个镜头里进行拍摄。 短:指短镜头。电影一般指30秒(每秒24格)、约合胶片15米以下的镜头;电视30秒(每秒25帧)、约合750帧以下的连续画面。 长:指长镜头。影视都可以界定在30秒以上的连续画面。 对于长、短镜头的区分,世界上尚无公认的“尺度”,上述标准系一般而言。世界上有希区柯克《绳索》中耗时10分钟、长到一本(指一个铁盒装的拷贝)的长镜头,也有短到只有两格、描绘火光炮影的战争片短镜头。 反打:指摄影机、摄像机在拍摄二人场景时的异向拍摄。例如拍摄男女二人对坐交谈,先从一边拍男,再从另一边拍女(近景、特写、半身均可),最后交叉剪辑构成一个完整的片段。 变焦拍摄:摄影、摄像机不动,通过镜头焦距的变化,使远方的人或物清晰可见,或使近景从清晰到虚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