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的婚姻制度

美国的婚姻制度

美国的婚姻制度
美国的婚姻制度

论美国的婚姻制度

刘江川宇

2012年6月2日

关键词:契约婚姻;婚姻形式;无过错离婚;过错离婚

摘要:婚姻是在一男一女的自由意志支配下产生一致的产物。婚姻法不仅保护婚姻的自由,而且同时保护妇女、儿童甚至社会公共利益。西方的法律理论中,契约的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婚姻方面同样有所体现。“无过错离婚”在美国曾经盛行一时,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离婚率的步步攀高,社会家庭观念的单薄和夫妻双方承担家庭责任观念的弱化。这种制度除了对夫妻双方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还把负面的情绪延伸到了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造成了打击。对比中美历史、文化、社会差异,剖析法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社会现象,才能追根溯源,更好地解决法律和社会问题,将社会的发展导向到正常轨道。

1.1.婚姻的本质

婚姻在民法中是一个很特殊的领域。婚姻不仅包含了财产关系,而且更包含了民法上的身份关系,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身份关系。婚姻的背后其实不仅联系这道德的因素,也联系着法律,虽然在早期,婚姻更多的是被看成道德在主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个性化自主化的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发达,仅仅靠着道德去约束婚姻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并且在这样的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随着对婚姻制度的探讨和研究,各个国家逐步的将更多的婚姻的内容纳入法律的领域中予以规定和限制,以此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以期社会能够和谐平稳的向前发展进步。同时,对婚姻本质的研究也有了其他方面的突破。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婚姻实际上是一种夫妻双方的长期契约,因此婚姻法和契约法具有相当的一致性。经济学家说婚姻双方的结婚和离婚实际上就是婚姻契约的缔结与解除的过程,并且认为这一过程应当充分体现私法领域的意思自治的原则,给予婚姻双方当事人充分的自由,让其自治。如果将婚姻看做是契约的话,那么婚姻就是夫妻双方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而缔结的以人身和财产的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契约。在这样的情况下,契约婚姻中的一方权利要想得以实现,就必须以另一方履行义务为前提条件。因此说明,在婚姻关系中婚姻既意味着权利,同样也意味着义务。如果一方没有履行他(她)应当履行的义务,就会导致对方精神上或者财产上的损害,而离婚并不能够弥补这种损害,只能通过赔偿来填补对方的精神上和财产上的损害。这种事实被视为将婚姻类比于契约的有力体现,也更加符合过错离婚背后的本质。虽然有人认为婚姻的本质就是契约婚姻,但人们却并不怎么愿意承认婚姻和契约十分相似的事实,认为承认了契约婚姻就等同于将婚姻视为了一场交易,让人们难以接受这样的认知。

除了过错离婚的形式,还有一种无过错离婚的形式。婚姻不是简单的契约,因为婚姻关系的建立依赖于一定的感情基础,这与纯粹的经济的契约并不是完全相同。虽然在之前说过在某种程度上婚姻需要合意、并且过错方需要负有更多的

责任,但情感却在婚姻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当婚姻关系的破裂是由于一方的过错而产生的时候,这自然而然的让人联想到违反契约。但如果仅仅是从契约来理解婚姻,那婚姻关系的破裂只是因为感情不和时怎么去理解呢?!在契约中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简单的套用契约来理解婚姻,这将陷入泥沼之中。感情作为婚姻的基本元素,是一个契约中不存在的因素,所以当单纯的因为感情问题而引发的婚姻关系破裂时,婚姻与契约的不同之处就当然的显现出来,并且这也是婚姻的核心实质内容。所以,在过错离婚情况中,婚姻可以理解为契约,而当无过错离婚时,婚姻只能解释为具有独特性质的婚姻本身。

1.2.美国婚姻的先决条件

虽然婚姻在某些角度来说是契约,但即使是这样,婚姻却也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契约。婚姻双方在缔结婚姻时形成了对这种婚姻关系的一致同意,但是这种一致同意是需要有前提的。

婚姻的缔结,需要缔结婚姻的双方具有符合条件的精神能力,即在精神上有能力意识到因婚姻而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而表达的一致同意才能成立婚姻。因此,精神病人和痴呆人不能缔结有效的婚姻,但精神能力变化不定的人在结婚当时处于精神能意识到这种婚姻关系的状态就可以缔结有效婚姻。由缺乏精神能力的人同意而产生的婚姻是宣告婚姻无效的理由之一。

除了精神能力之外,美国的大多数州还规定,缔结婚姻的双方在缔结婚姻时还必须具备为婚姻关系所必需的身体能力。这不仅意味着不应有不能同居的生理缺陷,而且还要求没有性病。美国大多数州都在法律上有明确要求,要求男方(在有一些州要求双方)在结婚以前的一段特定期限内做血清实验,并得到医生签写的当事人没有这类疾病的证明书,然后才能领取结婚证。身体能力仍被大多数州认定为缔结婚姻的先决条件。身体能力欠缺的,例如阳痿等,也是宣告婚姻无效的理由之一。

在精神能力和身体能力以外,年龄是世界各国结婚都必须满足的重要公共条件。在美国普通法中,男子要满十四周岁,女子要满十二周岁才能承诺结婚。没有满足年龄要求做出的结婚承诺被认为无效。现在的美国大多数州都将结婚承诺的年龄提高了几岁,通常是男子满十八周岁,女子满十六周岁才达到了基本的结婚承诺的年龄。允许达到这样年龄的人成婚,需要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父母或者监护人的同意。

我国的结婚条件与美国相比显得更为人性化。年龄上的需要当然的满足的要求在我国的婚姻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关于精神上的规定在婚姻法中只做出了原则性规定,具体的判断交由行政法规或者相关部门进行明确。不同的是,在我国,对于身体能力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在我国婚姻法中的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禁止结婚。而婚前医学检查包括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三类疾病的检查,并不包括身体能力方面的检查。而且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可以结婚。由此说明,只需要具有行为能力而非性行为能力,性行为能力并不作为我国婚姻法中结婚的必要条件。在这点上只要当事人双方愿意,法律对此并不干涉,充分反映了我国婚姻法尽可能给予当事人充分自由的精神。

1.3.1.美国婚姻法的渊源

美国的联邦宪法第十修正案有这样的表述:“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有人民保留。”家庭法领域就符合联邦宪法第十修正案中的情况,因此,在美国,家庭法领域属于各州的立法权限,由各

州各自立法进行规定与管辖。

虽然家庭法领域内的婚姻法在各州的立法权限内,属于各州立法的范围内,但是婚姻家庭法仍然受到来自联邦的各种制约。来自联邦的制约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联邦宪法可以限制州的立法权。如果各州的有关婚姻家庭的立法有违联邦宪法的精神和原则,或者任意而不合理,那么各州权限内所里的婚姻家庭法就会受到来自联邦宪法的限制。二是联邦可以通过制定和颁布某些单行法绕过各州的立法权限,对某些特别的、需要强制或者涉及公共利益和弱者利益的内容加以规定和立法。例如子女监护、子女抚养以及强制赔偿等问题,联邦较之过去已经更多的进行了立法并通过单行法的制定来加以调整。1980年颁布的《防止父母绑架

法案》就是一个典型的联邦通过单行法的制定限制和“干涉”各州关于婚姻家庭立法的例子。三是联邦通过将某些案件脱离婚姻家庭法领域,从而联邦就能够直接对这些案件以另外的法律名义进行管辖和审理。这些案件包括引诱、拐卖儿童(此处指前妻或者前夫未经对方同意带走子女的行为)一类的重要侵权行为的案件。

在联邦和各州立法活动中,虽然名义上婚姻家庭法领域的立法权限是属于各州各自所有的,但其实大量复杂的州或联邦的社会福利和税收立法也作用于婚姻家庭领域。同时,以婚姻状况和抚养关系为基础的税收法、社会福利法规定或取消某种优惠,或者间接地调整、规范家庭所享有的福利或者利益,都对婚姻家庭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1.3.

2.普通法婚姻制度

在美国有制定法之前就存在着普通法。因为美国在许多方面都继承了英国的内容,在法律方面同样也是如此。普通法中关于婚姻家庭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普通法婚姻。因此在美国有制定法之前,曾继承过英国的普通法婚姻的内容。

在普通法婚姻制度中,无须取得正式的婚姻证书,也不需要举行婚姻仪式。一男一女彼此宣称结为夫妻,并且他们明确表示打算在他们的余生中保持这种关系,只要不存在有阻却这样一种婚姻结合的障碍,就可以被认为是一桩婚姻。所谓阻却这种婚姻结合的障碍是指当事人一方有一个仍与他或她保持着婚姻关系

的先前的配偶,或者当事人一方完全缺乏为理解婚姻关系的意义所必需的精神能力。同时,普通法婚姻不得违反结婚实质要件中的禁止性规定。

在普通法婚姻制度中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不能构成普通法婚姻。当事人同居但不作为夫妻共同生活的虚假婚姻不能构成普通法婚姻。通常情况下所说的试婚也不构成普通法婚姻。在这种结合方式下,虽然当事人双方确实以丈夫和妻子的名义生活在一起,但这种关系可以因为当事人中的任意一方的意志而结束。因此这种不稳定的、暂时性的临时夫妻关系不足以成为普通法上认可的稳定的长久的婚姻关系。

同样,男女同居,而且彼此都意识到他们在将来某个时候将缔结婚姻的,这种情况也不被视为构成普通婚姻。

印第安部落的婚姻是这种能够随意解除的婚姻的一个例外存在。按照印第安的婚姻习惯,这类的婚姻是被承认的,不管是发生在印第安人内部的婚姻还是发生在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之间。

普通法婚姻的表述和概念充分体现了缔结婚姻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的内容。虽然没有取得正式的结婚证也不一定有特定的结婚仪式,但只要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同意,就能够得到法律的认可。这桩婚姻就能得到法律的承认,双方之间也就形成了夫妻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且婚姻就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受到法

律保护。

1.3.3.仪式婚

仪式婚是指由基督教的牧师、法官或者治安法官主持的,按照并且履行一定的宗教仪式或者习俗仪式而成立的婚姻。在美国的一些州,仪式婚也被承认,例如特拉华州、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虽然这些州要求婚礼必须履行宗教仪式,但如果当事人同意结婚并表示他们缔结夫妻关系的意图,法律通常不强制要求举行特定的仪式。不同的州对于仪式婚证人及其人数的要求并不一致。

2.1.美国的婚姻制度革命

美国的各州在美国独立之后,普遍采取的是过错离婚制度。当时法院规定了较为宽泛的离婚理由包括通奸,遗弃,虐待,因刑事犯罪被监禁,一般规定监禁期在五年或五年以上。与此同时也存在着离婚抗辩事由来限制离婚,只要存在宽恕,纵容,反诉,共谋之一的抗辩事由,法院则判决不准离婚。直到二战之后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发生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离婚革命”,各州都对离婚法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在立法中逐步确立的无过错离婚制度取代了传统的过错离婚制度。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在纽约州的离婚法改革的影响下,首先于1969年通过了《家庭法案》确立了无过错离婚制度。在《家庭法案》的第4506

条规定了两点离婚理由:(1)无法治愈的精神病;(2)不可调和的矛盾。该法案废除了过错离婚,用“婚姻解体”的诉讼代替了离婚诉讼。1970年,美国统一

国家法律委员会一致通过了《统一结婚——离婚法》,确认了将“婚姻无可挽回

的破裂”作为离婚的唯一的理由。到1985年为止,美国所有州都抛弃了纯粹的过错离婚制度,无过错离婚制度在美国占据了主导地位。

2.2.无过错离婚是柄双刃剑

随着传统的过错离婚制度被近现代的无过错离婚制度所取代,离婚逐渐失去了其制裁和惩罚的作用,而仅仅被认为是对事实上已经破裂的婚姻关系的一种确认。

所有的制度之所有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

首先,无过错离婚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当事人双方之间的敌意和痛苦,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通过相对和平的方式从痛苦的婚姻中解脱出来。美国传统的过错离婚制度坚持严格的婚姻罪责理论,规定只有在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才准许离婚。这使得许多家庭仅仅是在法律形式上存在着,名存实亡。而双方为了脱离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总是刻意寻找和编造对方的过错,相互指责。

其次,无过错离婚制度能够起到降低伪证的作用,有力的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统一性。在过错离婚制度下,当事人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往往捏造事实或伪造证据,以达到过错离婚的相关规定。而在无过错离婚制度中,法律不问当事人之间的过错,不需要“假的理由、假的居住地、串通共谋、伪证或虚假”这使

得当事人不必费尽心思的为了达到规定而弄虚作假。

第三,无过错离婚制度符合现代人的婚姻价值观念。传统的过错离婚制度强调过错,在过错的基础上对无过错方进行补偿,离婚是对无过错方补偿的观念已经被抛弃。现代人的婚姻思想观念中更强调平等、自由,婚姻关系中也更看重个性与自我。当双方缔结婚姻时的感情基础已经不在的时候,离婚往往是理智的选择,而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过错规定,因为感情上无所谓谁对谁错。

第四,无过错离婚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之前由于美国各州关于过错离婚的立法规定不同,严松不一,这就导致许多人采取“迁居式离婚”。在过错离婚制度下,为了达到离婚要求进行迁居,不利于各州社会和经济的稳定。而采

取无过错离婚制度后因为不需要过错,所以有效的遏制了为了离婚而迁居的情况的发生。

任何制度都是既有好的方面也有其不足之处。

第一,无过错离婚制度使得越来越多的配偶丧失了受损权利的索赔权。在过错离婚制度下,无过错一方能够从配偶那里得到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但是在无过错离婚制度下,配偶一方是否存在过错对于离婚财产的分割和离婚后抚养费的给付等问题都不发生直接的影响

第二,无过错离婚制度的确立直接导致了美国离婚率的直线上升。自从美国的“离婚革命”之后,美国离婚率就一直稳步攀升。从1966年的2.5%到1979

年和1981年的5.1%,离婚改革在其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无过错离婚制度确立以后,在法律上的标准只要求“婚姻已无可挽回地破裂”,而这完全是依据当事人的自我感觉的判断。婚姻法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无过错离婚制度的确立使得婚姻法对于婚姻关系保护的力量变得脆弱。

第四,婚姻家庭领域里,除了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律因素外,道德因素也占据着尤为重要的地位。但无过错离婚制度的确立使得道德的约束力量变得薄弱,家庭的凝聚力也大不如从前。太容易得到的东西人们总是不那么珍惜。虽然现代强调自由和个性,这项制度的过度自由化使得那些传统的道德的珍贵保留变得不值一钱,既不利于正确的家庭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

3.1.新的婚姻制度——契约婚姻法

契约婚姻法是通过立法的模式制定一部新的婚姻法,适用新的离婚原因,通过当事人的自愿选择间接对无过错婚姻法进行改革的新法律。

1997年8月15日,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契约婚姻法创设了一种新的婚姻模式。这种新的婚姻模式对分居及离婚进行了包括程序上和原因上两方面的严格限制。

在这种新的婚姻模式下,婚姻指导和教育是契约婚姻中很重要的程序并且贯穿始末。未婚夫妻在选择契约婚姻之前,必须接受由牧师、教长、犹太教教士或者类似的其他宗教教士或者婚姻顾问主持的婚姻指导与教育,与他们讨论契约婚姻的严肃性,充分了解契约婚姻的主要含义——终身维持婚姻的承诺、婚姻出现问题时必须接受婚姻指导的义务以及契约婚姻法对分居或离婚原因的限制性规定。在契约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选择了这种婚姻模式的夫妻,只要婚姻出现问题,就要进入婚姻指导与教育程序,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寻求解决婚姻问题的方法。夫妻一方或双方申请或一致决定分居或离婚之前,也必须接受离婚指导与教育,明确离婚的后果,尤其是对子女造成的不利影响,促使夫妻对离婚决定慎重考虑。

契约婚姻除了在程序上通过指导与教育的方式来维护婚姻关系的稳定外,在内容上也通过对分居或离婚的原因上的规定来体现婚姻关系的特别之处。

二十一世纪以来,路易斯安那州对婚姻法和契约婚姻法做了相应修改,使二者更加自然地结合。该州在婚姻法中增加规定,结婚证书上必须记明婚姻关系双方是否选择契约婚姻。这使得从条文上来说,契约婚姻与传统婚姻放在了同等地位,这样保证了未婚夫妻确实享有选择婚姻模式的权利。已婚夫妻同样享有这样的权利。路易斯安那州允许已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协议的方式选择契约婚姻模式,从而实现传统婚姻向现当代婚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甘世凤.美国婚姻制度新趋向——契约婚姻[N].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1).

[2](美)弗·W·库奇勒(陆一平,王源扩译;师张校).美国的婚姻形式和结婚条件[J].法学译丛,1985(4):53-58.

[3]张萍.无过错离婚产生的法律问题[J].福建法学,2001(3):25-26.

[4]曹逢春,赵小玉.浅议美国无过错离婚制度[J].法制与社会,2007(3):287.

[5]薛宁兰.无过错离婚在美国的法律化进程[J].外国法译评,1998(4):80-87.

[6]王秀玲.无过错离婚与我国的离婚立法[N].甘肃政法学院学报,1994(4).

[7]刘玉红.美国无过错离婚与我国法定离婚理由之探讨[N].信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

[8]程露.论美国现代婚姻法的新发展及其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8:1-25.

[9]薛云贵.婚姻契约论[N].长沙大学学报,2009(6).

中美婚姻观的差异英文论文汇总

On Differences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Introduction Traced back to primitive society, there is the so-called marriage. It is the law of nature that opposites attract makes the mammals live and multiply. Therefore, marriage is a normal and necessary social phenomen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e human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the mode of combination are also different. The culture of China and America is different, especially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The United States is a cross-cultural social group and it is composed of many cultural groups of society. The Americans’ mentality are characterized by freedom love, independent and the fondness of exploring, adventuring and enterprising; While we Chinese mentality mainly is a kind of care 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compassion. It is based on the two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hat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marriage is different. About the marriage, someone vividly metaphor: "for the Chinese, marriage is more like a commercial activity, so called management marriage; for Americans, marriage is more like playing house, full of freedom. So there are much differences of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西方婚姻家庭观 篇一: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 中西婚姻家庭观差异 中国婚姻家庭观 中国婚姻传统历来就是父母做主,子女的婚姻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子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父母也理所当然的拥有决定权。无论子女多大,如果依然单身,父母会认为自己的义务还没有完成。分析原因,我认为源于中国的父亲单系制度,就是说中国世袭以男子算的,女子出嫁后也就是出家,进入另外一个家族,娶进的媳妇要融入新的家族,处理婆媳、妯娌等众多的关系,好的儿媳妇不仅是儿子的福气,也为整个家掌脸。所以说选择子女的婚姻选择权在父母,尤其是男子,女子因加入外族选择的慎重性减弱。 这种婚姻意识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无法消除,也不可能消除,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为爱情不顾一切,在中国也许只能在幻想中存在。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隔代教育,夫妻外出挣钱务工,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教育,

明显大家庭观的表现。但是也忘记了传统教育中重要的一点——养不教父之过。西方婚姻家庭观 西方社会是重视个人的社会,家是短暂性的抚育社群,子女到能自立的时候,就另立门户建立自己的生育社群。而在西方的婚姻传统中,也是非常的自由,提倡自由恋爱,婚姻自由,一般情况下父母是不干涉子女的选择。中国讲究门当户对,西方则主要重视感情。在婚后,中西婚姻生活中最大的差别,是中国的婚姻家庭注重"柴、米、油、盐",而西方则更重视夫妻间的情感交流,沟通以及性生活的质量。在教育方面,有一部分中国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给父母来抚养,而在西方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留在自己的身边,他们认为教育下一代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篇二: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中西方婚姻观念比较 汉语1001蔡亮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婚姻就好比桥梁,沟通了两个全然孤寂的世界。——基尔·凯丝勒由于文化、历史、宗教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在婚姻观念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

婚姻家庭法

一、单选题 1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是(群婚制) 3哪一部婚姻法增设了“禁止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规定(2001年婚姻法) 4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是(对偶婚制) 5哪一部婚姻法将原法规定的男20,女18提高至男22,女20周岁。(1980年婚姻法) 6历代封建王朝对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是(以礼为主,以律为辅) 7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8我国现行的婚姻法是哪一年通过的(2001年) 9婚姻家庭关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社会关系,是因为它具有(自然属性) 10哪一部婚姻法增加了“实行计划生育”的规定(1980年婚姻法) 1张某、李某于2009年5月登记婚姻之后,对财产关系未作约定。2013年,张某提出离婚,李某同意离婚,但两人在财产分割上产生了分歧,张某遂起诉到法院,在离婚诉讼期间,李某就其一项专利与一家公司签订专利转让合同,可获10万元。李某10万元转让专科的费用,应归(李某和张某)。 2中国古代主要的结婚形式是(聘娶婚) 3依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下列(因胁迫结婚的)不属婚姻无效的情形。 4自然血亲只能(因出生而产生) 5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定夫妻财产制是(共同财产制) 6在我国,可撤销婚姻的请求主体是(受胁迫的当事人) 7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 8甲(男)的外祖母乙是丙(女)的父亲丁的胞姊,因此(乙是丙的姑母,丁是甲母的舅父)9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的可撤销的事由是(胁迫) 10下列子女中,不属于非婚生子女的是(婚姻期间怀孕但于离婚后女方所生子女) 11根据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祖父母与孙子女是(二亲等直系血亲) 12甲结婚之后,甲的父母出资为甲购买了一套房子,产权登记在甲的名下,该项房屋应认定为(甲的个人财产) 13小陈的姨父是小王的舅父,现小陈和小王要求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认为(他们是旁第姻亲关系,可以结婚) 14甲(男,22周岁)为达到与乙(女,19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乙的真实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两年后,因双方经常吵架,乙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对乙的请求不予支持) 15下列属于旁系姻亲的是(舅母) 16张某与李某为夫妻,二人约定日常所得的财产为各自所有,后张某因做生意亏本,欠朱某5万元钱,但朱某对张某、李某的财产约定并不知情,此时,张某欠下的5万元应(以张某、李某的共同财产清偿) 17甲男、乙女于2002年5月登记结婚,结婚时对财产关系未作约定,2004年6月,二人协议离婚,如果甲男在婚前购置了一辆轿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是甲男的个人财产) 18关于结婚年龄表达正确的是(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 19李某丈夫的嫂子是李某的(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20根据我国婚姻法中“代”的计算方法,兄弟姐妹之间是(两代以内旁系血亲) 21在我国(结婚登记)是结婚必经的法定程序,也是唯一的法定程序 22符合一夫一妻制是结婚的必备条件,法律禁止(重婚)

全国2012年1月到2011.01自学考试婚姻家庭法试卷真题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婚姻家庭法试卷 课程代码:0568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人类社会两性和血缘关系社会形式的演进过程中,从群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婚姻家庭类型是( ) A.亚血缘群婚 B.杂婚 C.对偶婚 D.掠夺婚 2.李某的父母不顾李某的反对,强迫其嫁给刘某。为此,刘某给李某父母10万元人民币。李某父母的行为构成了( ) A.暴力干涉婚姻自由 B.买卖婚姻 C.借婚姻索取财物 D.借婚姻骗取财物 3.在我国古代亲属制度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是( ) A.宗亲 B.外亲 C.妻亲 D.姻亲 4.按照罗马法的亲等计算法,某人与其表哥为( ) A.二亲等的直系血亲 B.三亲等的直系血亲 C.三亲等的旁系血亲 D.四亲等的旁系血亲 5.我国古代实行“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环节,程序严格繁琐,这实际上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结婚方式( ) A.互易婚 B.买卖婚 C.劳役婚 D.聘娶婚 6.根据我国《婚姻登记条例》的规定,内地居民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是( ) A.街道办事处 B.居民委员会 C.县级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 D.公证处 7.2003年3月,杨某看中打工妹李某,于是开始追求李某。在遭到李某的拒绝后,杨某便 1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婚姻家庭法试卷

以毁坏李某的名誉为要挟,要求李某嫁给他。在杨某的威胁之下,李某不得已嫁给杨某。有权申请撤销此婚姻的请求权人是( ) A.杨某 B.杨某的父母 C.李某 D.李某的父母 8.甲与乙婚前即约定双方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并到公证机关办理了公证。婚后,由于两人均系再婚,出于对再婚生活的谨慎,双方又签订了婚后财产协议,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人所得财产归各人所有,对方不得干涉,但此协议并未办理公证。就甲与乙的夫妻财产约定的效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双方的夫妻财产约定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B.双方的夫妻财产约定对第三人均不具有约束力 C.双方的婚前财产约定有效,但婚后财产约定因未办理公证而无效 D.因婚后财产的取得尚未确定发生,故双方的婚后财产约定无效 9.甲在与乙结婚前笔耕不辍,交付数部著作于出版社。二人婚后数月,书稿陆续出版,得款十余万元。依据我国《婚姻法》,该稿酬( ) A.归甲个人所有 B.为甲乙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 C.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归属 D.由甲确定归属 10.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孙子女、外孙子女的( ) A.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B.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 C.第三顺序法定继承人 D.第四顺序法定继承人 11.小赵自幼被刘某收养并一直共同生活。小赵成年后,将年老多病的生父母接到家中照顾。2007年,刘某和小赵的生父母相继去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赵有权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其生父母遗产 B.小赵有权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其养父刘某的遗产 C.小赵无权继承其养父刘某的遗产 D.小赵有权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其生父母遗产 12.我国《收养法》规定,办理收养登记的法定机关是( ) A.乡镇人民政府 B.乡镇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C.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民政部门 13.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强制离婚方式是( ) A.出妻 B.和离 2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婚姻家庭法试卷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完整版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 的差异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超大的经济体,且属于不同的政体,中美两国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彼此的婚姻观存在诸多差异。中国受封建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而美国则是受外来思想比较严重。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互补性很强。本文着重从中美两种文化根源的角度,阐述了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之处,拓展了人们的认识空间。 关键词:婚姻观念差异文化

Abstrac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re the two large economies in the world,they are different form of government ,leading to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each other's views on marriage,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Confucianism has been the ideology occupy the field of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s undergoing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mpact.Foreign thoughts affect deeply in America's marriage ideas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recent years,.Sino-U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became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also Both Countr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in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This essay illust rates some dif ferent view s betw 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 ideas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the cultures and thus enlarges eye sight s of people. Key words:marriage ideas;comparison;culture;

中美婚姻观差异 论文

浅析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裴鸽鸽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450011) 摘要:中国的婚姻建立在家庭条件和容貌之上,而美国更多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中美不同的生存环境影响了人的性格,男女在经济中的不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而中美经济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各自婚姻观的不同。社会价值观是社会思想的主流,无形中影响了大众的婚姻观。宗教信仰在婚俗方式,婚姻维持等方面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家庭条件共同爱好生存环境经济社会价值观宗教夫妻从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到相守,要经历友情、爱情、同情、恩情的各种体验,而婚姻是对男女关系最直接的定位,无论哪个人在哪个国家都要面对。婚姻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浓缩并反映了它所处社会的文化特征、道德信仰、经济与政治等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就中美婚姻观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作初步探讨。 一中美婚姻观对比 1.提到中美婚姻,有人形象地比喻:“对中国人来说,结婚更像一种商业活动, 所以叫经营婚姻;而对于美国人而言,婚姻更像家家酒,爱到一起翻天覆地,不高兴了就一拍两散。”中国婚姻特点:改革开放前,低质量,高稳定,60%的夫妻婚姻是“凑合型”;之后性观念混乱,离婚潮泛滥,则是低质量,低稳定。而美国人所信奉的既不是严格的单偶制,也不是完全开放的关系,而是对爱情、特殊癖好和多种伴侣关系的包容。经调查,中国人的择偶标准是:长相、年龄、家庭条件;而美国人的择偶条件是:尊重、信任、兴趣。 2.说到家庭条件,从择偶开始,中国人就视婚姻往往成为买卖,而美国人则将 婚姻视为卖买。在中国的婚姻中,人们较多的说法是男人娶老婆,而很少有人会讲女人娶老公。所以男女婚姻更多地像是做一桩买卖,既然是买卖那就离不开钱。如今没房子的男人在有些女性眼里根本算不上男人。在一些女人心里,一套房子顶得上一百个白马王子,结婚是最好的商业投资机会,电视剧《蜗居》就揭示了这一残酷现实。而著名思想家恩格斯则尖锐地指出,为钱结婚无异于长期卖淫。美国人的婚姻是将买卖两个字颠倒过来,称之为卖买,男男女女即是卖家也是买家。女人要找个如意郎君,首先得把自己卖出去,不论是聪明的大脑、杰出的才华、漂亮的脸蛋、姣好的身材还是共同的兴趣,这些都是资本,男人若买账,那就是对婚姻下了订金。在物质这一点上美国人很看得开,不怕结婚时啥都没有,只要夫妻能同甘共苦,面包会有的、汽车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 3.结婚时,中国的婚俗程序繁多,讲究所谓的“排场”改革开放后,婚礼越办 越奢侈,婚庆公司、婚纱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婚礼是在作秀,用外在的奢华宣扬貌似浓烈的爱情,而真正的爱情似乎不再神

婚姻家庭法案例分析

34.王冰、刘莉均系再婚。王冰与前妻有一女王晓玲,由其前妻抚养,刘莉与前夫有一子(3岁),由刘莉抚养。2004年,王晓玲15岁,其生母不幸病故,王晓玲只得随父生活。虽然刘莉对她很好,她也很尊重刘莉,但她常常觉得继母才29岁,不太会照顾人,又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感情上比较陌生。刘莉常为此烦恼,不知采取什么方式才能让王晓玲和自己亲近起来。后来,经人指点,她与王冰商量收养王晓玲,王冰表示同意。恰在此时,王晓玲的姨妈从美国回来,看到姐姐的孩子处境不太好,便决定收养王晓玲。王晓玲看到姨妈30多岁了还孤身一人,身边没有爱人,没有子女相伴,王晓玲比较倾向于被姨妈收养。 问:刘莉能否收养王晓玲?姨妈是否符合收养条件?(回答问题时请简述理由) 35.男青年朱哲的母亲病重住院期间,希望看到儿子早日成婚,朱哲和女朋友张颖丽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将婚期提前,他们于1998年4月2日举行了婚礼,婚礼后一周朱哲的母亲即离开人世。朱哲从母亲那里继承了价值50000元的遗产。1998年5月10日,朱哲与张颖丽正式办理了结婚登记,其后单位分配给朱哲一间平房,朱哲和张颖丽又自搭一间厨房。张颖丽的父母看到独生女儿住房困难,便从自己的8间私房中赠与张颖丽夫妇两间,并办理了房屋过户登记。2000年1月,朱哲和张颖丽的女儿出生,孩子过满月时,张颖丽的父母给了孩子10000元钱,嘱咐张颖丽为孩子存起来。张颖丽将夫妻共同的积蓄10000元和父母给孩子的10000元交给朱哲,朱哲将其用自己的名字存入银行。2003年5月,朱哲与张颖丽因婚后感情不和,经常吵架为由起诉到法院要求离婚。双方对离婚无争议,但对财产分割和女儿由谁直接抚养发生争执。原告朱哲称:从母亲那里继承的50000元遗产应属于我个人所有;单位分配的一间平房和自建的一间厨房亦归我个人使用;张颖丽父母赠与的两间房我应分得一间;婚后存款20000元我也有权分得一半;孩子可以由张颖丽直接抚养,我愿意每月支付300元的抚育费。张颖丽则不同意朱哲的请求,她认为朱哲母亲留下的50000元遗产也有自己一份;单位分配的一间平房和自建的一间厨房自己也应取一半;自己父母赠与的两间房应完全属于自己,并称如果父母知道我们会离婚就根本不会将房子赠与我们;婚后存款20000元应用于我抚养孩子之用,朱哲每月支付孩子抚育费不得少于500元。 请就本案当事人双方争议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处理意见。

2011年10月05680自考婚姻家庭法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婚姻家庭法试题 课程代码:0568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婚姻家庭法中起主要、决定作用的调整对象是(C) A.家庭关系 B.婚姻关系 C.人身关系 D.财产关系 2.从我国现行有关法律规定来看,在亲属关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 A.配偶 B.自然血亲 C.拟制血亲 D.姻亲 3.甲妻的嫂子是甲的(D) A.血亲的配偶 B.血亲的配偶的血亲 C.配偶的血亲 D.配偶的血亲的配偶 4.甲男与乙女原系出自同一祖父母的堂兄妹,后来乙女被他人收养,依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他们(D) A.可以结婚 B.如果不生育子女,可以结婚 C.能否结婚从习惯 D.不能结婚 5.下列关于我国结婚仪式,说法正确的(D) A.是结婚的实质要件 B.是结婚的必备要件 C.是结婚的形式要件 D.不是婚姻成立的要件 6.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各有姓名权,这一规定体现了( B ) A.婚姻自由原则 B.男女平等原则 C.一夫一妻原则 D.保护妇女权益原则 7.甲与乙在离婚诉讼进行时,甲父因病去世而未留遗嘱,甲依法继承遗产一宗。此后不久,法院判决甲乙离婚。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甲继承的遗产( D ) A.属于甲的个人财产 B.属于乙的个人财产 C.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所有权归属 D.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另有约定除外 8.近现代各国父母子女关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是( A ) A.亲权 B.继承权 C.父权 D.家长权 9.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一致同意进行人工受精,所生育的子女应视为(B) A.非婚生子女 B.婚生子女 C.妻子一方的子女 D.丈夫一方的子女 10.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兄弟姐妹是( B ) A.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B.第二顺序法定继承人 C.第三顺序法定继承人 D.第四顺序法定继承人 11.根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收养关系成立于( C ) A.签订收养协议之日 B.办理收养公证之日 C.办理收养登记之日 D.办理户口转迁之日 12.甲乙夫妻双方协议离婚,乙委托丙去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代理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依我国有关法律,丙(D) A.可以代理 B.在甲乙双方同意下可以代理 C.在取得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可以代理 D.不能代理 13.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中的“现役军人”包括(C) A.退役军人 B.转业军人 C.正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役具有军籍的人员 D.军事单位中不具有军籍的职工 14.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离婚时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被告不同意离婚也未提出离婚损害赔偿请求的,可以( B ) A.在离婚后6个月内单独提起诉讼 B.在离婚后1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C.在离婚后2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D.在离婚后4年内单独提起诉讼 15.我国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 D ) A.另行制定婚姻法 B.修改婚姻法 C.不适用婚姻法 D.制定变通规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古罗马是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也是同时代的婚姻家庭法制最为完备的国家。其亲属法中规定的婚姻类型包括市民法婚姻和万民法婚姻,其中市民法婚姻包括的结婚形式有(ABC) A.共食婚 B.买卖婚 C.时效婚 D.聘娶婚 17.下列情形中符合我国《婚姻法》基本原则的有(BD) A.王某已婚,婚后背着自己的妻子与其初恋情人以夫妻名义同居 浙05680# 婚姻家庭法试卷第1页(共3页)

论美国的爱情婚姻观

论美国的爱情婚姻观 *** 学院:……班级:……学号:…… 内容提要: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而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又深刻地影响着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人类是感情的动物,其情感的表达方式和生活的文化环境密切相关。那么现代美国人究竟抱有怎样的爱情婚姻态度,受怎样的社会价值观来影响呢?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揭开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爱情婚姻观的神秘面纱,将我们从现代影视作品等所“看”来,“听”来的误解或迷惑一一解除。 关键字:文化美国爱情婚姻观价值体系 爱情婚姻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影视文学中的婚恋题材,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在美国当代文学作品中,我们看到男女主人公为追求自己的爱情自由、婚姻美满所采取的行动往往是主动、坚决、剧烈而又毫不妥协,而在美国现代影视作品中,我们又看到演员们对“性”的随意性仿佛到了未开化的“胡人”阶段……人们不免开始对西方世界的爱情婚姻观感到费解。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美国人的爱情价值观念 ㈠从调查数据来看美国的爱情价值观 ①在2010年的“情人节”那天,美国三大电视网之一的CBS台和美联社公布了它们联合做的最新民调,在问到如果你有下辈子,会不会还跟现在的配偶“结婚”时,10个美国人中,有9个说∶会! ②美国的最新民调显示,不管离婚率多高,美国人的婚姻是非常有品质的。90%的人说下辈子会再跟现在的丈夫或妻子“结婚”,说明绝大多数美国人非常满意自己的配偶,爱情指数相当高。 ③在美国,男婚女嫁,不会把房子、存摺、家产看成最重要的事,只要两人情投意合,想结婚,租个公寓就结了。在美国,购房与租房的人,长期是各占一半。两人同心协力,同甘共苦,最後,面包、房子、汽车都会有的。也许是由於稳定的民主制度,美国人显得天生自信而乐观。在经历九一一和经济危机之後,民调显示,仍有81%的美国大学生说,他们将比父辈更富有,59%说他们会成为百万富翁。即使是美国的穷人,很多也说他们会是富豪,只是机会还没到来。 ④“信任”,更是美国人重视的。最近著名的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的“婚外性”事件,被媒体舆论关注。最後他只得出面,公开向社会“道歉”。美国人可能比任何其他国家,对公众人物、尤其政治人物的私生活和道德形象,都更加看重,要求更严格。 ⑤人们常说,男人要(不同的)性,女人要(固定的)情。但这次美国民调显示,说下辈子还跟配偶“结婚”的比例,男的竟比女的高,丈夫是95%,妻子85%。而且说“一见锺情”的,男性也比女性多,男的47% ,女的44%。当然,多数(50%)说,他们不是第一眼就爱上对方的,而是经过了解、交往,才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最後在婚礼进行曲中,说“I do”的。 “下辈子还跟你结婚”,可能在所有的婚姻、所有的家庭中,没有比这句话,这种感觉,更美好的了!所以美国人说,死心塌地的“I do”是无价之宝! ——原载台湾《看》双周刊2010年4月1日

婚姻家庭法历年真题2008.01资料

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试题婚姻家庭法 课程代码:0568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栅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家庭的法律概念可以表述为:家庭是同居一家共同生活,其成员依法互享权利、互负义务的( )1-3 A.社会团体B.自然人组合 C.亲属团体D.法人团体 2.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孙子女、外孙子女是( )7-178 A.有条件的B.无条件的 C.有偿的D.一定条件下有偿的 3.外甥与姨妈之间为( )3-65 A.三代以内直系血亲B.三代以内直系姻亲 C.三代以内旁系血亲D.三代以内旁系姻亲 4.在欧洲婚姻还俗运动中,16世纪首先选择民事婚制度的国家是( )4-83 A.英国B.法国 C.尼德兰(即今之荷兰) D.日本 5.婚姻家庭法的调整对象,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人身关系和( )2-38 A.婚姻关系B.财产关系 C.家庭关系D.利益关系 6.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案件后,经审查确属无效婚姻,原告申请撤诉的,( )4-106 A.不予准许B.应予准许 C.研究后确定 D.法院与原告协商确定 7.下列关于我国约定夫妻财产制说法正确的是( )5-135 A.约定财产制不能排除法定财产制 B.约定财产制的范围只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 C.约定的内容只能有利于女方

D.约定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 8.在我国,婚姻家庭法与民法的关系是( )2-42 A.并列的法律部门B.婚姻家庭法包含民法 C.婚姻家庭法等同于民法D.民法包含婚姻家庭法 9.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的规定,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结合当地民族婚姻家庭的具体情况,制定( )10-277 A.变通规定B.变通或补充规定 C.补充规定D.独立的婚姻法 10.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弟、妹扶养兄、姐是有条件的,其中一个条件是( )7-181 A.兄、姐无住房B.兄、姐工资低 C.兄、姐患重病D.弟、妹由兄、姐扶养长大 11.依据我国《收养法》的规定,继子女与继父母在办理了收养手续后,继父母子女关系即转化为( )7-173 A.生父母子女关系B.养父母子女关系 C.非婚生父母子女关系D.不发生转化 12.我国现行《收养法》规定,收养关系当事人各方或者一方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 )8-187 A.可以办理收养公证B.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C.应该办理收养公证D.准予办理收养公证 13.婚姻法规定的“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中的“现役军人”包括 ( )9-234 A.退役军人 B.转业军人 C.正在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役具有军籍的人员 D.军事单位中不具有军籍的职工 14.当事人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规定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 )10-268 A.予以行政处罚B.进行民事赔偿 C.予以刑事制裁D.进行人身强制

中美婚姻观对比

学号1040411122 姓名杨梦云 心灵的港湾 ——中美婚姻观对比 正文摘要:中美两国在文化历史,哲学信仰,地理位置及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两国间对于婚姻观的截然不同,本文拟对此文化现象进行分析及解剖,探讨两国人对于婚姻观的具体差异及其原因。 关键词:中美婚姻观;爱情;幸福;传统;文化 近日在《南方周末》看到一篇文章《解用都成绝妙辞——比较哲学家吴森》,写了吴森教授通过一则故事对中美婚姻观的看法。 故事是这样的:“获得博士学位后,吴森开始在北伊利诺大学当专任讲师,但是任教不久即辞职他去。辞职的原因当然有很多,其中之一是偶然发现在此高等学府内部竟然也有所谓“配偶交换会”的组织。不过,他在《比较哲学与文化》里没提哲学系有哪些人参加。继以前发现李维曾经五度结婚之后,这场在北伊利诺大学不愉快的经历使吴森对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有了更强烈的感觉。他发现,美国人对男女之事的态度,是“好奇式的”(wonder),而中国人则是“顾念式的”(concern)。因有“好奇”之心在那里作祟,所以不问利害美丑,长幼尊卑,以及是否有益于世道人心,只一门心思地想“一探究竟”。据说二十余岁的美国青年,多有和他母亲或祖母同一年龄的人发生关系者,这完全就是“好奇”心态下之自然产物。然而,这些人所追求的,只是一种“探究”上兴趣的满足,所以纵使是“春风几度”,也不轻易“许以终身”。吴森此前在密苏里大学当讲师时,班上有一年轻貌美的女生,生于天主教家庭,父亲为圣路易市名律师,彼姝虽然天资颖悟,口才敏捷,但经常对班上的男生“打歪主意”。有一次,吴森与她做长谈,顺便问她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该女学生回答得很干脆:“I like sexual inter course。”(我就爱性交)问她:“何以故?”答曰:“This is the best way of knowing a person。”(要想了解一个人,这是最佳途径)这就是说,通过吃饭逛街看电影逛公园,甚至切磋球技和读书心得这些途径,是根本不可能真正认识一个人的。这位“天之骄女”的蛮劲和口才确实一流。 由此对两国婚姻观的差异可见一斑。两国在文化历史上的不同导致了中国人跟American性格 1 【吴森】(Joseph S. Wu),生于广州,其父是一岭南艺术家,其母为一兼通西医的中医师。吴母国文底子很好,曾亲授吴森“四书”,还常举中西医理互相比较,影响他后来注意中西哲学和中西文化的异同。文字学名家高鸿缙和文史学者、禅学家巴壶天对其均有很大影响。后远渡美国研究西方哲学,并于1976年应台

婚姻家庭法单选

1.修改后的《婚姻法》对夫妻关系增加了一条原则性规定,它是() A.“夫妻有相互忠实的义务” B.“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 C.“夫妻互享配偶权” D.“夫妻有互相同居的义务” 2.下列亲属中,哪一种亲属是无法计算亲等的?() A.自然血亲 B.拟制血亲 C.姻亲 D.配偶 3.我国现行《婚姻法》对禁止结婚的疾病是这样表述的() A.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B.患麻风病未经治愈或患其他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C.患花柳病或精神失常未经治愈 D.患精神病或性病未经治愈 4.作为禁止离婚的救济手段的别居制度曾经通行于() A.日耳曼习惯法 B.基督教的教会法 C.罗马法 D.伊斯兰法 5.依据有关司法解释,符合《婚姻法》第46条规定的无过错方作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 起损害赔偿请求的必须() A.在离婚诉讼的同时提出 B.在离婚后一年内提出 C.在离婚后六个月内提出 D.在离婚后一个月内提出 6.我国《婚姻法》未设亲权制度,但有类似于亲权的规定,这个规定主要表现在《婚姻 法》() A.第23条 B.第21条 C.第25条 D.第26条 7.“离婚仅仅是对下面这一事实的确定:某一婚姻已经死亡,它的存在仅仅是一种外表 和骗局。”这一论断出自()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毛泽东 8.《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规定,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虐待家庭成员, 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的,() A.处30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B.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C.处15日以下拘留、3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D.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上罚款或者警告 9.德国现行民法采用的法定夫妻财产制是() A.分别财产制 B.联合财产制 C.剩余共同制 D.劳动所得共同制 10.按照亲属的分类和寺院法的亲等计算法,己身与姨父是() A.二亲等直系姻亲 B.二亲等旁系姻亲 C.三亲等直系姻亲 D.三亲等旁系姻亲 11.当代法学把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称为() A.家庭 B.亲戚 C.家属 D.亲属 12.“禁止家庭暴力”,是我国哪一部法律首先规定的?() A.妇女权益保障法 B.婚姻法 C.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D.刑法 13.《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 A.女方怀孕的除外 B.双方感情破裂的除外 C.离婚原因在军人一方的除外 D.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14.甲乙夫妻双方协商同意离婚,乙委托丙去婚姻登记机关代理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依 我国法律,丙() A.可以代理 B.在甲乙双方同意下可以代理 C.在取得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可以代理 D.不能代理 15.当事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 A.受理机关为人民法院 B.受理机关为婚姻登记机关 C.受理机关为人民法院和婚姻登记机关 D.当事人可自行确认婚姻无效 1-5BDABA 6-10AABCB 11-15DBDDA 1.当事人在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手续时明确表示放弃损害赔偿请求,又基于

2004年10月婚姻家庭法00855试题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婚姻家庭法(一)试题 课程代码:0085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亲属中哪一类是没有同辈的?() A.配偶 B.直系血亲 C.旁系血亲 D.旁系姻亲 2.人民法院审理因重婚导致的无效婚姻案件时,涉及财产处理的应当准许合法婚姻当事人() A.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 B.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 C.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D.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3.我国古代丧服制度中,子和在室女为父母丧应服() A.斩衰 B.齐衰 C.大功 D.缌麻 4.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对夫妻关系增加了一条原则性规定,它是() A.“夫妻有互相忠实的义务” B.“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 C.“夫妻互享配偶权” D.“夫妻有互相同居的义务” 5.在欧洲,首先采用选择民事婚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荷兰 D.西班牙 6.解除收养关系后,未成年的养子女与生父母及其他近亲属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A.自行恢复 B.依一方的要求而恢复 C.由双方协商恢复 D.由法院判决恢复 7.依照我国法律规定,涉外扶养适用() A.与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B.与被扶养人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 C.由扶养人与被扶养人双方协商选定一方所属国法律 D.由法院指定一方所属国法律 8.结婚这种身份法律行为() A.可以附条件,但不得附期限 B.不可以附条件,但可以附期限 C.可以附条件,也可以附期限 D.不可以附条件,也不可以附期限 9.因受胁迫而请求撤销婚姻的主体是() A.受胁迫的当事人的近亲属 B.受胁迫的当事人本人 C.受胁迫的当事人的所在单位 D.受胁迫的当事人住所地的基层组织 10.《收养法》规定,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 A.10周岁以上 B.20周岁以上 C.30周岁以上 D.40周岁以上 11.按照我国的有关司法解释,被宣告死亡的已婚者,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后() A.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 B.如果其配偶已再婚的,后婚无效,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C.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的,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D.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对方又死亡的,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12.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强制离婚方式,称为() A.和离 B.七出 C.呈诉离婚 D.义绝 13.《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 A.女方怀孕的除外 B.女方无过错的除外 C.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 D.女方再次提出离婚诉讼的除外 14.“法律视婚姻仅为民事契约”这一规定最早见于() A.欧洲中世纪寺院法 B.1896年德国民法典 C.1791年法国宪法 D.1857年英国婚姻案件程序法 15.按照亲属的分类和罗马法亲等计算法,表兄弟姊妹是() A.三亲等旁系姻亲 B.四亲等旁系姻亲 C.三亲等旁系血亲 D.四亲等旁系血亲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6.中国古代社会通行的有偿婚,包括() A.赠与婚 B.交换婚 C.劳役婚 D.买卖婚 17.根据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下列哪些财产属于夫妻共同 财产?() A.一方以个人财产投资取得的收益 B.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C.男女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养老保险金 D.复员军人的伤残补助金 18.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在下列哪些情形下,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A.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B.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并且双方离婚的 C.双方结婚不到一年的 D.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并且双方离婚的 浙00855# 婚姻家庭法(一)试题第1 页共3 页

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情感投入的研究 2 论《红字》中的道德观 3 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 4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方法探析 5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英语言语幽默的翻译 6 唯美主义在道连格雷变化中的体现 7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8 商务演讲中的跨文化障碍 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10 基于作品人物浅析菲茨杰拉德 11 《十日谈》中的乡村意象 12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13 试析英汉颜色习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异同 14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15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下的英语教学 16 《野性的呼唤》的自然主义解读 17 着魔的猎人——解读《洛丽塔》中的男主人公亨伯特 18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 19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20 足球评论员的评论语气对球迷看球的影响 21 The Influence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22 从目的论角度看企业推介材料的中译英技巧-以家具产品介绍为例 23 The Pioneer of Romanticism----The Poems of William Wordsworth 24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25 中美企业文化研究 26 从Salsa舞解析墨西哥人的性格 27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 28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 29 语境视角下的“吃”字翻译研究 30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婚姻观的剖析 31 浅析《格列佛游记》中的乌托邦主题 32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33 斯嘉丽:独特的新女性 34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 35 《蝇王》主题之原型解读 36 乌托邦和老子道家思想的比较研究 37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 38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 39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 40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41 比较中西方身势语在沟通中的应用 42 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分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婚姻观念差异论文:中西婚姻观差异之比较

婚姻观念差异论文:中西婚姻观差异之比较【摘要】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质量。然而人们为什么要恋爱结婚?换句话说,婚姻有什么作用?在中国,常听到这样一些说法:“结婚是为了父母,娶媳妇是为了给我洗衣做饭。”这些质朴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婚姻观念。那么,西方人的婚姻观和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本文将从结婚的目的、择偶标准以及婚姻关系中夫妻地位几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婚姻观念差异择偶方式结婚目的择偶标准夫妻地位 一择偶方式不同 爱情是人类世界最美好的感情,自古以来,多少人为之舍生忘死。但是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和习俗约束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中国人的传统择偶方式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说,父母对子女的婚姻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父母对子女的结婚对象也理所当然的拥有决定权;如果没有了这些繁文缛节,男女双方的结合就是私订终身,往往得不到父母的祝福;许多夫妇在结婚前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爱情了。正因为这种制度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也就酿成了不少爱情悲剧。如,我们所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

台的凄美爱情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苦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唐朝洛阳城女子步非烟,才貌双全,依照父母之命嫁给河南府功曹参武公业为妻,曹性情耿直,粗犷躁烈,只知道舞刀弄斧,步非烟的才情对他来说完全是对牛弹琴。尽管他对步非烟宠爱有加,步非烟还是红杏出墙,后来事情败露,被武公业活活鞭打致死,由此可见这种制度的弊端。而西方则盛行自由恋爱,第三者无权干涉。他们认为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可以生活在一起,无“情”便可以分开。 二结婚目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即“继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传宗接代。对于一般人来说,男女结合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女人嫁男人只是为了找一个生活依靠;男人找女人只是为了某种需求。因此,中国人的婚恋更多的是理性的选择。虽然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但为了传宗接代而结婚的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