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_杜青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_杜青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_杜青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_杜青

·论 著·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杜 青 郑 宁 孙 鹏* 张秀英 赵兴茹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石家庄050017)

摘 要 目的分散片是一种快速崩解的新型片剂,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并观察其崩解速度。方法通过添加

4种不同比例的辅料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并与市售的阿莫西林胶囊及粉末剂的溶出速度比较。结果当低取代羟

丙基纤维素和微晶纤维素比例为7∶3,海藻酸钠用量为1%,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时,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崩

解时间最短,溶出度明显快于市售胶囊剂型(P<0.05),与市售粉末剂相当(P>0.05)。结论经4种不同辅料制

备的阿莫西林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该技术工艺简单,具有实用价值。

主题词 阿莫西林/分析;胶囊/分析;片剂/分析;崩解;溶出度

中图号 R978.1

PR EPAR ATION AN D STU DY OF AMOXYCILLIN DISPER SIBLE TABLET

Du Qing Zheng Ning Sun Peng Zhang Xiuying Zhao Xing ru

Department of Pharm ac eutics,the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Hebei Medical Univesity(Shijiazhuang050017)

ABSTR ACT Objective Dispersible tablet is a new kind tablet w ith sw ift disinteg ration. Amo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is prepared and its disinteg ration observed.Methods By adding four different propo rtional adjuvants,an Amo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w as prepared,and its dissolution rate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apsule and pow der o nes.Results The disinteg ration time of Amo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w as the shortest w hen the ratio of low-substituted hy droxyproply cellulose and microcry stalline cellulose w as7∶3,sodium alginate1%,and sodium lauryl sulphate2%.Dissolution

rate of dispersible tablet w as obviously faster than commercial capsule(P<0.05),and similar to commercial pow ders(P>0.05).C on clusion The Amo 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made by the four different adjuvants can rapidly disinteg rate with a high dissolution rate.The technique is simple and practical.

MeSH Amo xycillin/anal;capsules/anal;tablets/anal;disintegration;dissolution rate

分散片是1种新型片剂,遇水可以迅速崩解并形成均匀的混悬液。分散片既有液体制剂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同时又具有普通片剂制备工艺简单、性质稳定、携带和贮存方便等特征,特别适合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吞服药片或胶囊有困难的患者服用[1]。本文将青霉素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制成分散片,考察了片剂辅料和制备工艺对崩解时间的影响,并以市售制剂为对照,测定分散片的溶出度。1 实 验 部 分

1.1 仪器与试药:片剂崩解仪(北京医疗设备四厂)。片剂四用仪(上海黄海制药厂),ZDY异形压片机(上海远东医疗器械厂),RC-3B药物溶出仪(天津大学无线电厂),751G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阿莫西林原料药(华北制药厂提供),阿莫西林市售胶囊(河北某药厂批号980801),阿莫西林市售粉末剂(昆明某药厂批号9712031),低取代羟丙基

·

135

·

第21卷第3期2000年5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JO U RN AL OF HEBEI M ED ICA L U N IV ERSI T Y

 

Vol.21 No.3

M ay. 2000

河北医科大学药学院99届毕业生

纤维素(上海试剂四厂),微晶纤微素(天津化学试剂三厂),海藻酸钠(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中国医药公司北京公司)。

1.2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工艺:将阿莫西林原料药与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MCC)、海藻酸钠及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辅料分别过100目筛,混合均匀,粉末直接压片,每片含阿莫西林0.25g。

1.3 崩解时间测定方法:采用片剂崩解仪,介质为500ml蒸馏水,温度为37℃,从分散片接触水面开始计时,到药物全部通过425μm筛网时间为崩解时间。

1.4 影响分散片崩解时间的因素考察

1.4.1 崩解剂L-HPC和MCC的影响:选择L-H PC 与MCC的比例分别为0∶10,3∶7,5∶5,6∶4,7∶3, 8∶2,10∶0,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测定崩解时间。

1.4.2 溶胀辅料海藻酸钠的影响:选择L-HPC与M CC的比例为7∶3,海藻酸钠的用量分别为0.5%,1%,2%,4%,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测定崩解时间。

1.4.3 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影响:选择L-H PC与M CC的比例为7∶3,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用量分别为1%,2%,4%,6%,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测定崩解时间。

1.4.4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处方设计:根据崩解剂、溶胀辅料和表面活性剂对阿莫西林分散片崩解时间的影响,对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处方进行正交设计,以确定最佳处方。选择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表,因素A为L-HPC和MCC的比例,水平为A1(6∶4)、A2 (7∶3)和A3(8∶2)。因素B为海藻酸钠用量,水平为B1(0.5%)、B2(1%)和B3(2%),各处方中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均为2%,其余制剂条件相同。

1.4.5 分散片硬度的影响:以正交设计确定的最佳处方制备阿莫西林分散片,用片剂四用仪测定硬度,考察硬度分别为2、4、6、8kg时硬度对分散片崩解时间的影响。

1.5 阿莫西林分散片溶出度测定

1.5.1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阿莫西林对照品150mg,置于100m 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再精密吸取该溶液0.5、1.0、

2.0、

3.0、

4.0、

5.0、

6.0ml置于25ml溶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72nm处测定吸收度,以浓度C(μg/m l)对吸收度A回归,得标准曲线方程为A=2.535×10-3C+0.020,r=0.9999。

1.5.2 溶出度测定方法:溶出介质为蒸馏水900ml,温度为(37±0.5)℃,转速为100r/min(转篮法)或50r/min(桨法),取样时间为2、5、10、15、20、30min,每次取样5ml,用0.8μm微孔滤膜过滤(同时补充同体积溶出介质),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72nm处测定吸收度,代入标准曲线方程,求出药物浓度,并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测定溶出度的样品为阿莫西林的分散片、市售胶囊和市售粉末剂。

2 结 果

2.1 崩解剂对崩解时间的影响:单独使用L-HPC 或MCC作崩解剂时,崩解效果均不理想,崩解时间大于180s。将二者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改善片剂的崩解性能,当L-HPC∶MCC为3∶7、5∶5、6∶4、7∶3和8∶2时,分散片的崩解时间分别为(113±6)s、(82±8)s、(70±5)s、(60±3)s和(73±3)s,以二者比例为7∶3时崩解时间最短。

2.2 溶胀辅料对崩解时间的影响:当海藻酸钠的用量为0.5%、1%、2%和4%时,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崩解时间为(70±5)s、(51±4)s、(66±3)s和(78±3)s。可见加入溶胀辅料后,分散片崩解加快,但继续增加用量时反而减缓片剂的崩解,使崩解时间延长。

2.3 表面活性剂对崩解时间的影响:当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用量为1%、2%、4%和6%时,分散片的崩解时间分别为(70±5)s、(55±5)s、(57±3)s和(56±3)s,可见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以加速分散片的崩解。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时,崩解时间最短,继续增加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促进崩解的作用没有明显提高。

2.4 阿莫西林分散片处方的正交设计结果:见表1。

表1 阿莫西林分散片处方的正交设计及崩解时间Table1 Orthogonal experim ent design and disintegration time of Am o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n=6,x±s) Formulations Dis integration time(t/s)

A1B170±5

A2B245±3

A3B3110±6

A1B260±4

A2B370±3

A3B175±4

A1B375±5

A2B170±3

A3B265±4

由表1可见,A2B2即当L-HPC∶M CC为7∶3,海藻酸钠用量为1%,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为2%时,

·

136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21卷 第3期

表2 阿莫西林分散片和市售制剂的溶出度

Table 2 Dissolu tion rate of Am oxycillin dispersible tablet ,commercial capsule and commercial powders

(n =6, x ±s ,%)

Dos age forms Time

2min 5min 10min 15min 20min 30min Dispers ibl e tablet ①

37.7±2.1**

72.7±2.5**

92.3±3.4**

96.6±2.8**

99.4±1.3*

100.3±2.1*Commercial caps ule ①

3.5±1.517.7±6.22

4.0±3.473.0±9.191.6±3.296.4±2.7Dispers ibl e tablet

68.0±6.1

81.1±4.2

92.5±2.3

99.2±2.1

100.1±2.1

99.4±1.6

Commercial powders ②

79.0±1.2

84.2±2.3

90.3±3.2

95.0±2.1

98.2±3.2

100.1±4.1

①Basket method ②Paddle method *P <0.05,**P <0.01vs commercial capsule by t test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崩解时间最短(45±3)s ,为最佳处方。

2.5 分散片硬度对崩解时间的影响:当分散片硬度

为2、4、6kg 时,崩解时间分别为(38±3)s 、(45±3)s 和(98±4)s ,当分散片硬度为8kg 时崩解时间大于180s 。可见随着硬度增加,崩解时间延长。2.6 阿莫西林分散片和市售制剂的溶出度测定:结果见表2。

由表2结果可见,阿莫西林分散片的溶出度明显快于市售胶囊,与市售粉末剂相当。溶出数据符合Weibull 分布模型,求得参数t d (溶出63.2%所需要的时间):转篮法分散片为(4.07±1.32)min ,市售胶囊为(14.30±2.61)min ,经t 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 <0.05);桨法分散片为(1.93±0.92)min ,市售粉末剂为(0.81±0.54)min ,经t 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 >0.05)。3 讨 论

3.1 片剂崩解剂的作用:分散片处方主要由药物与至少一种崩解剂和遇水能形成具有一定粘性溶液的溶胀辅料组成。L -HPC 和M CC 是常用的片剂崩解剂,L -HPC 有强吸湿性,遇水能明显溶胀,产生较大的扩张力,促进片剂崩解[2]。MCC 具有海绵状的多孔管状结构,受压时MCC 的多孔结构由杂乱无章变成线性排列,使MCC 遇水后水分子进入片剂内部,破坏微晶之间的氢键,促进片剂崩解[3]。M CC 可压性好,适于直接压片,但溶胀性差,片剂崩解后颗粒较大,所以应结合MCC 的良好可压性和L -H PC 的明显吸湿性,两者合用作为崩解剂,效果最

好。

3.2 溶胀辅料的作用:海藻酸钠遇水能迅速溶胀,加速片剂崩解,并使溶液具有一定粘性,使分散片分散后形成的细小颗粒不致迅速下沉,保持混悬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海藻酸钠用量过大时,遇水易在片剂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阻止水分进一步渗入,使崩解时间延长。

3.3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能改善片剂表面的润湿性,使水分易透入片剂内部,加速分散片的崩解和溶出,但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用量有一个临界值,超过此值时,用量继续增加对分散片的崩解无显著促进作用。

3.4 片剂硬度的影响:片剂的硬度可由压片时压力的大小反映出来,压力越大,片剂的硬度也越大,片剂的孔隙率越小,越不易崩解。当硬度为2kg 时,虽然崩解时间很短,但脆碎度不合格,难于贮存和运输。实验结果表明,分散片硬度为4kg 时较为适宜。

由以上实验结果可见,阿莫西林分散片崩解迅速,溶出度高,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 考 文 献

1.黄胜炎.分散片进展.中国药学杂志,1992,27(4):226

2.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物制剂室编著.药用辅料应用技术,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06

3.Yunxia Bi ,His akazu S ,Yorinobu Y ,et al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compressed tablet rapidly disintegrating in the oral cavity .Chem Pharm Bull ,1996,44(11):2121

(1999-07-02 收稿)

作者·编者·读者

关于论文作者署名的说明

论文作者署名应是参与选题和设计,参与具体工作,能对研究结果负责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以脚注形式注释作者单位名称和邮政编码。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虽对论文有些贡献,但不具备作者条件者可在文后志谢。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投稿后不应再做更动。

本刊编辑部

·

137·杜 青等 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及性质考察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本产品有关介绍 1.1.1.药品名称: 品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分散片 商品名:盛西凯 汉语拼音:Amoxilin Kelaweisuanjia FensanPian 英文名: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Dispersible Tablets 1.1. 2.类别:本品为抗菌素类药。 1.1.3.剂型:片剂 1.1.4.规格:228.5mg 1.1.5.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C16H19N3O5S)和克拉维酸(C8H9NO5)。 1.1.6.批量:75万片。 1.1.7.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淡黄色。 1.1.8.包装规格:铝塑包装,外套铝箔袋,12片/板,1板/盒,10盒/包,40 包/箱。 1.1.9.药理作用:本品由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以7:1配比组成的复方制 剂,其中阿莫西林与安苄西林的抗敏感微生物作用相似,主要作用在 微生物的繁殖阶段,通过抑制细胞壁粘多肽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克 拉维酸钾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β-内酰胺结构,能通过阻断β-内酰 胺酶的活性部位,使大部分细菌所产生的这些酶失活,尤其对临床重 要的、通过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这些酶通常与青霉素和头孢菌 素的抗药性改变有关)作用更好。 1.1.10.适应症: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 染: 1.1.10.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 起。 1.1.10. 2.中耳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3.窦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或克雷白 杆菌引起。 1.1.10.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 1.1.11.贮藏: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二、生产工艺流程

年产6亿粒阿莫西林胶囊车间工艺设计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 题目年产6亿粒阿莫西林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学院药化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 年11 月18 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第二章.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一.产品概述 (2) 二.处方设计及工艺 (4) 三.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 (4) 3.1工艺流程 (4) 3.2净化区域划分说明 (5) 四.物料衡算 (6) 4.1生产制度 (6) 4.2物料衡算基准 (6) 4.3物料衡算(日工作量) (6) 五.工艺设备选型说明 (8) 5.1选用原则 (8) 5.2设备选用 (8) 六.工艺设备主要一览表 (13) 七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 (13) 7.1车间布置的原则 (13) 7.2车间布置及人流物流的概述 (13) 八.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意见 (15) 参考文献 (16)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第四组) 设计题目:年产6亿粒阿莫西林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 每位组员详细叙述一个胶囊生产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关于此设备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3. 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单班考虑,年工作日250d/a。) 4. 紧扣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5. 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成果 1. 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产品概述、处方设计及工艺、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每位学生的设备详细综述。 2.工艺流程示意图一张(A1,手绘); 3.车间平面布置图一张(1:100)(A1,手绘)。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班级学号姓名

、本产品有关介绍 药品名称: 品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分散片 商品名:盛西凯 汉语拼音: Amoxili n Kelaweisua njia FensanPian 英文名: Amoxicilli n and Clavula nate Po tassium Dis persible Tablets 类别:本品为抗菌素类药。 剂型:片剂 规格:228.5mg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C 16H19NOS )和克拉维酸(GH 9NO )。 批量:75万片。 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淡黄色。 包装规格:铝塑包装,外套铝箔袋,12片/板,1板/盒,10盒/包,40 包/箱。 药理作用:本品由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以 7: 1配比组成的复方制剂, 其中阿莫西林与安苄西林的抗敏感微生物作用相似,主要作用在微生物 的繁殖阶段,通过抑制细胞壁粘多肽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克拉维酸钾 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P-内酰胺结构,能通过阻断 P-内酰胺酶的活性 部位,使大部分细菌所产生的这些酶失活,尤其对临床重要的、通过质 粒介导的P-内酰胺酶(这些酶通常与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的抗药性改变 有关)作用更好。 1.1.10. 适应症: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 染: 1.1.10.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P —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 2.中耳炎:由P —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 3.窦炎:由P —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P —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 克雷白 杆菌引起。 1.1.10.5. 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 1.1.11. 贮藏: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生产工艺流程 1.1.1. 1. 2. 1. 3. 1. 4. 1. 5. 1.1.9.

阿莫西林胶囊(0.25)生产工艺规程

阿莫西林胶囊(0.25)生产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阿莫西林胶囊(0.25g)制剂生产工艺规程,作为阿莫西林胶囊(0.25g)制剂生产的基准性技术文件,并作为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依据。 范围:规定了阿莫西林胶囊(0.25g)制剂生产、质控过程中的技术参数。适用于阿莫西林胶囊(0.25g)的生产。 责任:生产技术部、质量保证部、生产车间 内容: 1 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阿莫西林胶囊 1.1.1 英文名称:Amoxicillin Capsules 1.1.2 汉语拼音:Amoxilin jiaonang 1.2 产品编码:C-11003 1.3 剂型:胶囊剂 1.4 规格:0.25g 1.5 性状:本品内容物为白色至黄色粉末或颗粒 1.6 适应症: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1.6.1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1.6.2 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1.6.3 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1.6.4 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 1.6.5 急性单纯性淋病 1.6.6 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旋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

发率。 1.7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次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1次;3个月以下的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给药剂量,其中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0~30ml/分钟的患者每12小时0.25~0.5g;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分钟的患者每24小时0.25~0.5g。 1.8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1.9 包装规格:10粒×2板×300盒;10粒×3板×300盒; 10粒×5板×200盒;10粒×6板×200盒。 1.10 包装形式:铝塑包装 1.11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2022851 1.12 有效期:24个月 2 处方制法和依据 2.1 处方 阿莫西林 0.00kg(按含量100%计) 二氧化硅 050kg 硬脂酸镁 05kg 制成 85.2万粒 阿莫西林原料投料量=00kg/原料含量(含水)% 2.2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阿莫西林胶囊成品质量标准》(SMP·QA-CZ-037) 3 制剂批量处方:85.2万粒/批 4 生产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阿莫西林实用工艺规程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班级: 学号: :

一、本产品有关介绍 1.1.1.药品名称: 品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分散片 商品名:盛西凯 汉语拼音:Amoxilin Kelaweisuanjia FensanPian 英文名: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Dispersible Tablets 1.1. 2.类别:本品为抗菌素类药。 1.1.3.剂型:片剂 1.1.4.规格:228.5mg 1.1.5.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C16H19N3O5S)和克拉维酸(C8H9NO5)。1.1.6.批量:75万片。 1.1.7.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淡黄色。 1.1.8.包装规格:铝塑包装,外套铝箔袋,12片/板,1板/盒,10盒/包,40 包/箱。 1.1.9.药理作用:本品由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以7:1配比组成的复方制剂, 其中阿莫西林与安苄西林的抗敏感微生物作用相似,主要作用在微生物 的繁殖阶段,通过抑制细胞壁粘多肽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克拉维酸钾 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β-酰胺结构,能通过阻断β-酰胺酶的活性部位, 使大部分细菌所产生的这些酶失活,尤其对临床重要的、通过质粒介导 的β-酰胺酶(这些酶通常与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抗药性改变有关)作用 更好。 1.1.10.适应症: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 染: 1.1.10.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β-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 2.中耳炎:由β-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3.窦炎:由β-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β-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克雷 白 杆菌引起。 1.1.10.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 1.1.11.贮藏: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阿莫西林胶囊剂型的制备方法

阿莫西林胶囊剂型的制备方法 【摘要】阿莫西林作为广谱抗生素,成为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抗感染用药。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等等。其中阿莫西林胶囊归为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甲类目录。然而近年来由于不良反应、市场竞争和耐药性等几个方面,其市场的火爆与走红即将成为过去。因此我们应顺应市场,注重开发新产品,新剂型、新用途。本文对阿莫西林分散片制备和开发进行了研究,旨在实现一套经济、合理、产品质量稳定的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制备工艺。 【关键字】阿莫西林胶囊;新剂型;分散片;制备工艺 引言 青霉素的问世可谓是20世纪医学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使过去曾是致命的疾病得到了有效治疗,拯救了数以千万计的生命。 一、药物简介 阿莫西林又名安莫西林或安默西林,是一种最常用的青霉素类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一种白色粉末,半衰期约为61.3分钟。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口服青霉素之一,其制剂有胶囊、片剂、颗粒剂等等。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细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 二、临床应用 阿莫西林抗菌谱和对绝大多数细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基本与氨芐青霉素相同。但对肠球菌和沙门氏菌的作用较后者强2倍,另外,体外杀菌实验和感染动物保护实验显示,阿莫西林对多种细菌的杀菌作用较氨芐迅速而强。临床应用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各种感染的痊愈或显效达90%以上。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黄葡萄球菌或流感杆菌所致的咽炎、扁桃体炎、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肺炎的治愈率为80%-94%。本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优于氨芐青霉素。无并发症的淋病,经过本品单次口服3g的治愈率达97%。阿莫西林对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愈率可达96%。以本品和庆大霉素合用治疗心脏内膜炎获愈者

阿莫西林可溶性粉生产工艺规程

XXXX有限公司 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工艺规程颁发单位:GMP办公室

工艺规程批准程序 目录 1、产品概述 (3)

2、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5) 3、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6) 4、工艺过程中所需SOP名称及要求 (9) 5、工艺卫生及环境卫生 (9) 6、工艺验证及具体要求 (10) 7、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10) 8、物料平衡及经济技术指标计算 (10) 9、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1) 10、岗位定员 (12) 1.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 通用名:阿莫西林可溶性粉 商品名: 1.2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1.3 规格:100g:10g 1.4 处方:阿莫西林15Kg,无水葡萄糖加至150Kg。 1.5 依据:2005版《中国S药典》一部。 1.6 适应症:抗生素类药。 1.7 有效期:一年 1.8 成品贮存方法及注意事项: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1.9 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标准: 阿莫西林质量标准见阿莫西林内控质量标准。 无水葡萄糖质量标准见无水葡萄糖内控质量标准。 半成品质量标准见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半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成品内控质量标准见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内控质量标准。 1.10 原辅材料贮存注意事项: 阿莫西林: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无水葡萄糖:密封保存。 1.11半成品检查方法及岗位控制: a质量控制要点:

b 半成品检查方法见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半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1.12 包装要求:应符合铝箔袋质量内控标准要求。 1.13 用法用量:混饮每1L饮水鸡60mg(以阿莫西林计),连用3—5日。 1.14 标签:见样本。 1.15 批准文号: 2.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间体的松密度,堆密度,用标准分样筛进行粒度分析,不能有粒度 大于24目的颗粒。 1.1.14.1 2.制好的颗粒中间体装入内衬PE膜的不锈钢桶中,每桶25kg,桶内 外均贴上中间产品标签,加盖密封,交中转站贮存。填写中间产品 交接单,通知过程控制人员取样送检。 1.1.14.13.按配料岗位清场SOP进行清场,生产过程中及时填写生产记录。1.1.14.14.压片 1.1.14.15.压片前,操作工对工作区域、设备、容器、工具、衡器进行自检,经 车间工艺员确认合格后准予生产。 1.1.14.16.选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专用冲头,安装好GZPK132高速 压片机模具并清洁消毒。 1.1.14.17.从中转站领取检验合格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颗粒中间体 ,控制片重为0.365g,先调节好填充量,然后调节压力,使压出的 素片片重(0.365g±5%)、厚度(3.5- 3.7mm)、硬度(≥6kg/cm2)、脆碎度、外观等符合质量要求。 1.1.14.18.压片过程中,每20min测量一次片重、片厚、硬度,每小时测脆碎度 一次,控制片重差异在±5%之内,随时检查片子外观。 1.1.14.19.压片结束,压好的素片装入洁净内衬PE膜(聚乙烯膜)袋的不锈钢 桶中,每桶25kg,桶内外均贴上中间产品标签,加盖密封,交中转 站贮存。填写中间体交接单,通知过程控制人员取样送检。 1.1.14.20.按压片岗位清场SOP进行清场,生产过程中及时填写压片制造记 录。 1.1.14.21.内包装(铝塑包装): 1.1.14.2 2.安装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铝塑包装机模具,结束后清场。 1.1.14.23.铝塑包装前,操作工对工作区域、设备、容器、工具、衡器进行自 检,经车间工艺员确认合格后准予生产。 1.1.14.24.设定铝塑包装机设备参数,设备进行预热。 1.1.14.25.领取PVC和铝箔,复核数量、件数、质量。 1.1.14.26.从中转站领取检验合格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中间体,复核批 号、规格、数量、件数、质量。 1.1.14.27.根据工序制程传递卡更换生产批号,将PVC和铝箔装入工位,并经 车间工艺员确认合格。 1.1.14.28.设定热封温度200-220℃,上板温度135-155℃,下板温度130- 150℃,运行频率28,成型空气压力0.6-0.8Mpa,待设备参数达设 定数值后,开机试压,试压出的铝塑板检查批号、外观、气密性, 合格后将片子中间产品加入铝塑包装机加料斗内开始包装。 1.1.14.29.铝塑包装生产过程中,主操作要对封合质量、批号、填充状况及PV C、铝箔的质量连续检查,并每小时检查一次铝塑板气密性和铝箔 背面文字。

年产2亿粒阿莫西林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2亿粒阿莫西林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第十一小组

年产2亿粒阿莫西林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目录 第一章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生产产品的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阿莫西林胶囊的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阿莫西林的剂型 (4) 生产剂型的基本情况 (4) 胶囊及硬胶囊剂的概况 (4) 硬胶囊剂的特点 (4) 适合制成胶囊剂的药物 (5) 硬胶囊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5) 硬胶囊剂的制备 (6) 空胶囊的规格和质量要求。 (6) 硬胶囊剂的填充 (8) 硬胶囊剂的GMP车间建设 (9) 制剂GMP车间的基本要求 (9) 空气净化 (9) 人员净化处理 (10) 物料净化处理 (10) 设备的清洗 (10) 工艺设计 (11) 车间布局 (11) 制剂GMP对设备的要求及管理 (12) 硬胶囊剂的质量评定与包装 (12) 质量评定 (12) 包装与贮存 (13) 第二章设计说明书 (13) 设计内容 (13) 设计原则及依据 (13) 生产车间布局 (13) 厂址的选择 (13) 厂区布局 (14) 厂房设计 (14) 车间设备 (14)

生产控制分析 (14) 车间布置 (14) 车间布置的原则 (14) 车间布置及人流、物流概述 (15) 生产方案及规模介绍 (16) 阿莫西林胶囊 (16) 生产能力 (16) 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16) 工艺流程图 (16) 工艺设计要点 (17) 生产制度 (19) 物料计算 (19) 计算基准 (19) 物料衡算(日工作量) (20) 主要工艺设备选用说明 (22) 选用原则 (22) 设备选用 (22) 主要设备选型一览表 (29) 能量衡算 (30) 经济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非工艺过程设计 (33) 空气净化设计 (33) 土建设计 (35) 土建概述 (35) 工艺对内部装修材料的要求 (35) 环境保护 (36) 3、结论 (37) 致谢 (38)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阿莫西林工艺规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本产品有关介绍 1.1.1.药品名称: 品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7:1)分散片 商品名:盛西凯 汉语拼音:Amoxilin Kelaweisuanjia FensanPian 英文名: 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Dispersible Tablets 1.1. 2.类别:本品为抗菌素类药。 1.1.3.剂型:片剂 1.1.4.规格:228.5mg 1.1.5.主要成分: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C16H19N3O5S)和克拉维酸(C8H9NO5)。 1.1.6.批量:75万片。 1.1.7.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淡黄色。 1.1.8.包装规格:铝塑包装,外套铝箔袋,12片/板,1板/盒,10盒/包,40 包/箱。 1.1.9.药理作用:本品由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钾以7:1配比组成的复方制 剂,其中阿莫西林与安苄西林的抗敏感微生物作用相似,主要作用在 微生物的繁殖阶段,通过抑制细胞壁粘多肽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克 拉维酸钾具有与青霉素类似的β-内酰胺结构,能通过阻断β-内酰 胺酶的活性部位,使大部分细菌所产生的这些酶失活,尤其对临床重 要的、通过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这些酶通常与青霉素和头孢菌 素的抗药性改变有关)作用更好。 1.1.10.适应症: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 染: 1.1.10.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 起。 1.1.10. 2.中耳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3.窦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 1.1.10.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或克雷白 杆菌引起。 1.1.10.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 1.1.11.贮藏: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二、生产工艺流程

年产6亿粒阿莫西林胶囊GMP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制药工艺 课程设计 年产6亿粒阿莫西林胶囊题目GMF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学院药化学院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11月18 日 目录 第一章.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第二章. 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一. 产品概述 (2) 二. 处方设计及工艺 (4) 三. 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 (4) 工艺流程 (4) 净化区域划分说明 (5) 四. 物料衡算 (6) 生产制度 (6) 物料衡算基准 (6) 物料衡算(日工作量) (6) 五. 工艺设备选型说明 (8) 选用原则 (8) 设备选用 (8) 六. 工艺设备主要一览表 (13) 七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 (13) 车间布置的原则 (13) 车间布置及人流物流的概述 (13) 八. 设计体会及今后改进意见 (15) 参考文献 (16)

制药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第四组)设计题目:年产 6 亿粒阿莫西林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一、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每位组员详细叙述一个胶囊生产工艺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及关于此设备国内外的现状、研究前沿; 3.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单班考虑,年工作日250d/a 。) 4.紧扣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二、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产品概述、处方设计及工艺、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每位学生的设备详细综述。 2.工艺流程示意图一张(A1,手绘); 3.车间平面布置图一张(1:100)(A1,手绘)。

阿莫西林的生产工艺技术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一、前言-------------------------------------------------------2 1、阿莫西林的简介----------------------------------------------2 (1)阿莫西林的药理与作用--------------------------------------3 (2)阿莫西林的临床应用(以阿莫西林胶囊为例)------------------4 2、阿莫西林的合成方法介绍--------------------------------------5 二、阿莫西林的工艺原理-----------------------------------------5 1、化学合成法--------------------------------------------------5 (1)混合酸酐的制备--------------------------------------------5 (2)6-APA盐液的制备-------------------------------------------5 (3)缩合反应--------------------------------------------------6 (4)水解反应--------------------------------------------------6 (5)结晶反应--------------------------------------------------7 2、酶促合成法---------------------------------------------------7 (1)6-APA溶解--------------------------------------------------8 (2)甲酯溶解---------------------------------------------------8 (3)合成反应---------------------------------------------------8 (4)结晶-------------------------------------------------------8 三、阿莫西林工艺流程图------------------------------------------8 (1)化学合成法的工艺流程图-------------------------------------8 (2)酶促合成法的工艺流程图-------------------------------------9 四、各条合成路线的技术经济指标----------------------------------9 五、各合成路线的综合评价与结论----------------------------------10 六、优选合成工艺路线展望----------------------------------------10 七、参考文献----------------------------------------------------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