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幼儿美术发展特点讲课稿

最新幼儿美术发展特点讲课稿

最新幼儿美术发展特点讲课稿
最新幼儿美术发展特点讲课稿

幼儿美术特点

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

涂鸦期(1.5-4岁):两三岁的幼儿都喜欢拿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比如蜡笔、铅笔、粉笔、钢笔或者是树枝、木棍等等,在能留下痕迹的平面材料(如纸、书、墙、地板)上面又涂又划,这就是涂鸦现象。

孩子涂鸦的线条有四种: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涂鸦期的突出特点是孩子没有绘画的目的,以游戏的形式随意进行划线活动。划出的线条轻淡、零乱、不成形,只是孩子一时的兴趣,或者是一种发泄、或者是一种冲动的表现,不代表任何事物。从四种线条可以体现孩子手的动作的控制的渐进发展。由于幼儿涂鸦时往往会带来一定的破坏性,所以成人喜欢阻止。其实,幼儿此时的涂鸦行为与其大脑、眼、手之间的协调关系密切相关,由于幼儿手的骨骼和肌肉的发育还不完善,不能较好地控制涂鸦的线条,而孩子百画不厌的真正动机是当幼儿的智力和肌肉运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外来刺激使他开始模仿他人用笔在纸上涂抹,并且在随意涂抹的过程中孩子能充分体验前所未有的富有节奏感的、主动的动作快感。起初幼儿大多是无意识的,一段时间后便成了有意识的涂鸦行为。在反复涂划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关注所划出的痕迹和记忆中的某些事物相象,于是重复这些形状,并用它们代表记忆中的那些事物,这就逐渐进入了新的时期——象征期。

象征期(4-5岁):象征期是一个过度期。在这一阶段,孩子刚刚开始尝试利用他在涂鸦期掌握的图形表现经验。所以,他们的表现动机和信心还很脆弱,对成人的反映也很敏感,如果尝试比较成功,他们会树立起艺术表现的信心。因此,家长在分析孩子这一时期的作品时,切忌用习惯的眼光去评判,更不要挑剔孩子画中那些不合常规的地方。象征期幼儿的构思一般是偶然的和不稳定的,往往是涂着涂着才发现自己涂划的动作痕迹与某物的外形相似,才想起要画这一物体,这就是先动笔后构思。由于目的性不强,幼儿绘画的内容很容易转移,画着画着突然就不画了,转画别的东西,这说明幼儿只进行了局部构思而不能进行全面完整的构思。另一方面,由于幼儿所能运用

的形状比较简单,可塑性强,形象含义不稳定,容易变异,形状的组合稍一变动就可以构成新的形象,这就是所谓的一形多义。

概念期(形象期)(5-7岁):进入概念期的幼儿,其绘画的构思比以前要稳定得多,他可以在动手之前想好画的主题,画完后还能清楚地讲出他的想法和理由;这一时期幼儿仍然是用简单的形状(比如直线、圆形、方行、三角形等)组成各种复杂图象,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孩子开始学习画轮廓线的画法,将形象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在构图方面,幼儿也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形象数量的增加——画面形象排列方式的变化(从零乱式、垂直式、并列散点式、多层并列式、遮挡式)——形象主次关系的发展(罗列形象、以空间关系安排形象、形象背景与主体、形成特定环境)——绘画情节的变化(无活动、独立活动、共同活动、相互作用的动作);在设色方面,幼儿不再依照自己的情感设色,开始使用固有色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愿,涂色的水平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较大一点的幼儿,还喜欢尝试用多种不同的美术工具材料作画。

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和形象期。两岁多的托班孩子由于生理原因,脑和视觉对手的控制和调节还很薄弱,因此此年龄段的孩子在美术能力上多处于涂鸦期。涂鸦期的突出特点是幼儿没有绘画构思和目的,以游戏的形式随意进行划线活动。划出的线条清淡、零乱,不成形,不代表任何事物,只是出于对涂划动作和涂划出的各种线条的兴趣。

针对以上涂鸦期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生理特点,我们教师将发挥什么作用?是让孩子“依葫芦画瓢”地学习,还是听之任之地让其自由发挥?在《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中也要首先成为涂鸦期孩子的支持者。既不能扼杀孩子创造力,也不能抹杀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教师对孩子物质上的支持

(本文借鉴《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

第一章幼儿园课程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课程的概念

2、掌握幼儿园课程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3、辨析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4、理解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游戏的关系

5、对幼儿园课程理论的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难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PPT

教学课时:6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间相互问好,把最好的状态给学生

二、自我介绍

三、课程要求

三、介绍新学科

幼儿园课程论对幼儿教育具有重大的作用,幼儿园课程是学习幼儿教育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导出新课。

此不做深入讨论,要着重引发学生的未知学科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四、讲授新课

通过细致的讲述,让学生知道幼儿园课程理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节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众说纷纭,未成共识

(一)课程词源的分析:

中国——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诗经·小雅·小弁》,如“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对于教育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执行,一定要有智慧有德行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正确之法和自然之法)来保持和执行。

关于这里的课程有侠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是指1.具体一个人的整个的学习和教育的课程,2.一个人或一些人的单独一门学科的课程,广义的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教学理念、学习功课的种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课程的编排等;这里的课程近乎是教育的内涵;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接近现代。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

?在此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