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化病例讨论

生化病例讨论

生化病例讨论
生化病例讨论

临床病例讨论

病例1:某男,72岁,15年前无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伴体重减轻,

未予治疗。4年前发现高血压,最高180/100mmHg 1年前双下肢间断浮肿。6年前出现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无发热发冷,无尿急、尿频尿痛,大便正常。

请你根据以上病史列出有关生化检验项目,并推测预期结果,解释有关指标变化。

生化实验室检查:

尿GLu(+2),尿Pro 定量403. 2m"24h (正常<150)

血Rt WBC 5 . 54*109/L, Hb ll7g /L, PTL 56*10 9/L

糖尿病监测:果糖胺Fruc 290. 9 ^ mol/L,糖化血红蛋白

HbAlc5 . 0%(2.4 —4.6),血糖定量8. 58mmoJ/L。

肝功正常,肾功:Urea 8. 41mmofL, Cre 92 mol/L, Ua

297mol/L。血脂:Chol 3 . 64mmofL, TG 1. 12mmo/L, HDL-Ch 0 .

94mmoJZL, LDL-Ch2. 06mmo)/L。

讨论题:1.解释生化结果。

病例1: 印象:糖尿病(多饮多尿,伴体重减轻);

诊断标准:1.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如多尿、多饮和无原因体重

减轻等),同时随机血糖浓度A 200mg/dL(11.1mmol/L)。2.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FPG > 7.0mmol/L (126mg/dl)。

3. 口腹葡萄糖耐量(OGTT实验中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2h-PG)

> 11.1mmol/L (200mg/dL)。

分型:特点:1型: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

②起病较急。

③血浆胰岛素及C-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呈低平状态。

④(3细胞的白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多可检出白身抗体。

⑤治疗依赖胰岛素为主。

⑥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⑦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某些基因型有很强关联.

2型糖尿病特点:

(1) 典型病例常见40岁以上肥胖的中老年成人,偶见于幼儿。

(2) 起病较慢。

(3) 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并不降低,但在糖剌激后呈延迟释

(4) ICA等白身抗体呈阴性。

(5) 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

(6) 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

(7) 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型无关。

并发症:急性并发症:

慢性并发症:视网膜、大血管、肾脏、皮肤

检测项目:血糖:FPG 2h-BG OGTT\IGTT;多采用酶法测定血浆葡

萄糖,主要用的是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氧化酶

胰岛素相关指标:胰岛素原

并发症检测:乳酸5mmol/L以下;丙酮酸0.03-0.1mmol/L

控制情况的监测:FPG果糖胺,糖化清蛋白测定可反映2周?3

周内血糖的平均浓度;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 :糖化血红蛋白(GH。反映过去6周~8周

肾功:Urea 2.9-8.2mmol /L, Cre 男性44-133 mol/L, Ua

男性262-452 p mol/L

血脂:Chol 2.8-5.2mmol / L, TG 小于1.71mmol/ L, HDL-Ch 大于0. 94mmoLL, LDL-Cho: 2.06mmol/L

病例2: 某男,63岁,20天前无诱因出现右上腹不适,饱胀、厌食、厌油腻,时有灼烧感,返酸、暧气,症状进行性加重,同时出现双下肢间断浮肿,尿色深黄,呈酱油色,无发热发冷,无肩背部放射性疼痛,无腹泻、呕血便血。

请你根据以上病史列出有关生化检验项目,并推测预期结果,解释有关指标变化。

实验室检查:AFP 800 V g/L, CEAE常。

肝功HBsAg(+) HBeAb(+) HbcIgG(+)

AST226 5IU/LALT95. 70IU/L ,

总蛋白57. 06g/L,白蛋白26. 35g/L,

球蛋白30. 71g/L, 丫-GT 0 . 4U/L,

LD251. 7U/L, TB 15. 43 mol/L,

DB2 36^ mol/L, IB 13 . 07 mol/L。

血Rt RBC 3. 9*1012/L, Hb98"L,

PLT56*109/ L。

CT 示肝内多发实质性占位病灶,最大8cmX7cm

讨论题:1.哪些指标提示肝脏病变。

AFP 甲胎蛋白800 V g/L正常小于20原发性肝癌

CE睡常。癌胚抗原是胃肠道恶性肿瘤等的标志,用于鉴别诊断。

肝功HBsAg(+) HBeAb(+) HbcIgG(+)小三阳说明体内有病毒感染,含量较低,病毒不复制或者复制不活跃,比大三阳更易想肝硬化、肝癌转化。

AST226 5IU/LALT95. 70IU/L ,

总蛋白57. 06g/L,白蛋白26. 35g/L,

球蛋白30. 71g/L,

丫-GT 0 . 4U/L,

LD251. 7U/L, TB 15. 43 (3.4-17.1 ) p mol/L, DB2 36 (0-3.4 ) mol/L, IB 13 . 07^ mol/L。

血Rt RBC 3. 9*1012/L, Hb98"L,

PLT56*109/L。

CT 示肝内多发实质性占位病灶,最大8cmX7cm

病例3:某女,63岁,40天前工作时突然出现胸痛,持续10分钟,卧床休息缓解。近1周休息时亦出现胸痛间断发作,每日1-2次,并伴有头晕不适,体格检查结果:发育正常,营养好,重度肥胖。

请你根据以上病史列出有关生化检验项目,并推测预期结果,解释有关指标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

生化检查:血常规、肝功、离子正常

Urea5. 63mmo L, Cr79. 59 mol/L

Glu5. 45mmo^LChol 5 . 57mmofL,

TG6. 24mmo)/L, HDL-Ch0 92mmoJZL

ApoAl 0 . 89g/L, ApoB0 94g/L。

讨论题:1 .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2.提出建议

病例3: 印象:稳定性心绞痛

生化检查:血常规、肝功、离子正常血脂检测:

心脏标志物检测:

肾功能状态检测:

Urea5. 63mmo/L, Cr79. 59 mol/L

Glu5. 45mmo^LChol 5 . 57mmofL,

TG6. 24mmo)/L, HDL-Ch0 92mmoJZL

ApoAl 0 . 89g/L, ApoB0 94g/L。

讨论题:1 .你认为还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查。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模板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护理部主任: 危重患者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水平,今天我们在外科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特邀请了相关科室的护士长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提高我们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现在我们开始进行讨论。 护士长: 最近我们科收入一例截瘫、神经源性肠麻痹患者,病情较重,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水平,今天我们在护理部及各位护士长的支持下,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请主管护士汇报病情。 主管护士病例汇报: 患者王刚,男,52岁。因乙状结肠代膀胱扩大+双肾输尿管移植+膀胱造瘘术后45天,恶心呕吐5天余,于2011-09-20因呕吐原因待诊、神经源性肠麻痹收入我科。既往史:14年前因车祸伤及颈椎及头部,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因患者截瘫在北京行颈椎手术,半年后在北京武警总医院行颅骨修补术及神经血管移植术,12年前因颅骨修补术后修补物翘起再次在我院行颅骨修补术。本次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营养较差,被动体位,腹部膨隆,蛙状腹,自剑突下瘫痪,有轻触觉感,无痛温觉。右下腹部膀胱区叩诊浊音,见一双腔引流管。入院后给予禁饮食,抗炎补液、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患者于2011-10-21 22:16出现胸闷、憋气较重不能平卧,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低,腹式呼吸。心率100次/分,呼吸急促,口唇无明显紫绀,腹胀明显,经呼吸内科会诊考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危重,通知病

危。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测,面罩吸氧5L/分,加用白蛋白及利尿药,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g 抗炎治疗、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肠粘膜、可比特雾化吸入化痰、多索茶碱扩张支气管,抑制哮喘、营养袋维持电解质平衡。现患者神志清,呼吸稍急促,腹式呼吸明显,被动体位,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右侧髂嵴发生浅度溃疡期压疮,范围:5×6cm2;右髌骨外侧发生炎性浸润期压疮,范围:1×2 cm2。于2011-09-23经右颈外侧行深静脉置管。病例汇报完毕。。 护士长:针对该病人有哪些护理诊断? 护士1:该患者的护理诊断如下: 1、皮肤受损,有压疮加重及创面感染的危险 2、低效型呼吸型态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4、有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 5、有造瘘口感染的危险 6、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护士长:针对这位病人,长期卧床,我们应如何避免压疮的发生,以及对已发生压疮的部位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护士2: 1、应用气垫床预防。 2、勤翻身,每两小时一次。 3、大小便后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柔软。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本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讨论时间:2012年08月24日09时30分 地点:内科医师办公室主持人:程星主治医师 参加人员:程星主治医师、王良榜住院医师、杨大梁住院医师、李倩实习医师等7人。 患者姓名:郑远德性别:女年龄:78岁病历号:720944 诊断:中医诊断:血证便血(肠道湿热证);西医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贫血;2、脑梗塞 讨论记录:何源住院医师介绍病情:女性,78岁,已婚。因“解黑便、吐血伴腹痛1+天”于2012年08月12日08时由陪人护送入院。 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便1次,质略干,量约50mg,呕吐咖啡色样胃内容物2次,第一次量约50ml,第二次量约20ml,伴见腹痛,头晕乏力,无心慌胸闷,咳嗽,里急后重,肛门异物感等不适,遂由我院120接入院。 既往体健:有1年脑梗塞病史,平素嗜食辛辣之品。否认伤寒、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6℃ P86次/分 R20次/分 BP80/50mmHg。舌红,苔黄,脉数。口唇略苍白,心肺(-),全腹软,右下腹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卫,肝脾肋下未扪及,肠鸣音正常,为5次/分,移动性浊音(-),无振水音及波动感。左下肢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双上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减弱。生理反射征存在,病理反射征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回示:WBC8.1x10^9/L,Gran%82.5%,RBC1.93x10^12/L,HGB60g/L,PLT75x10^9/L。大便常规示黑便,质略干,未见寄生虫卵。大便OB示阳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末梢血糖:8.7mmol/L (随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血证 便血 肠道湿热证 西医诊断:1、上消化道出血并失血性贫血 2、脑梗塞 入院后中医中药予以生脉注射液静滴以益气养阴、复脉固脱;中药汤剂治以清化湿热,凉血止血;方用地榆散合槐角丸加减,但因患者身体虚弱,口服中药有困难,故未予中药内服;予以耳穴埋豆以调理脾胃;西医予以抗炎、护胃、止血补血、补液、上心电监护、吸氧等对症处理。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左侧半卵圆中心及左顶叶脑梗塞。腹部B超未见异常。2012年08月18日复查大便常规示褐色便,未见寄生虫卵;大便OB阳性。2012年08月19日做腰椎片示腰椎骨质增生。2012年08月20日复查血常规示:WBC3.0x10^9/L,Gran%65.2%,RBC3.55x10^12/L,HGB98g/L,PLT122x10^9/L。血生化示GGT80U/L,TP40g/l,尿素 1.61mmol/L,尿酸277umol/L,GLU4.9mmol/L,CHO4.47mmol/L,TG2.62mmol/L,Mg0.38mmol/L,FE2.9umol/L,CO221.2mmol,C反应蛋白阳性。继予上述治疗后,2012年08月23日复查大便常规示棕色软便,未见寄生虫卵;大便OB阳性。2012年08月24日做胸片示支气管炎性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颈椎片示颈椎退行性变。为明确诊断及进一步治疗,现展开讨论。杨大梁住院医师:病情已悉,患者一直诉头昏、乏力,且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呈下降趋势,且一直使用抗生素无明显效果,考虑患者为病毒感染,建议停用抗生素改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并予脑蛋白静滴营养脑细胞以改善头昏的情况。

临床生化检验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抗凝剂: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称为抗凝剂。 2、决定性方法:准确度最高,系统误差最小;经过详细研究未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其测定结果与―真值‖最为接近的方法。主要有重量分析法、中子活化法、同位素稀释-质谱分析法(ID-MS)等。 3、参考方法:是指准确度与精密度已经被充分证实,且经公认的权威机构(国家主管部门、相关学术团体和国际性组织等)颁布的方法。这类方法干扰因素少,系统误差很小,有适当的灵敏度、特异度、较宽的分析范围并且线性良好,重复测定中的随机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4、常规方法:具有足够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特异度,有适当的分析范围,经济实用,其性能指标符合临床或其它目的的需要的方法。 5、标准品:它的一种或几种物理或化学性质已经充分确定,可用以校正仪器和某种测定方法的物质。 6、一级标准品:已经确定的稳定而均一的物质,其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或由高度准确的若干方法确定,所含杂质已经定量。主要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评价和校正参考方法以及为―二级标准品‖定值。 7、二级标准品:这类标准品可以是纯溶液(水或有机溶剂的溶液),也可以存在于相似基质中。可由实验室自己配制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或用一级标准品比较而确定。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和控制物的定值。 8、控制物:控制物用于常规质量控制,以控制病人标本的测定误差。有定值血清和未定值血清两种。控制物不能用于标定仪器或方法。 9、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 10、系统误差:是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它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 11、随机误差: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分析步骤越多,造成这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 12、精密度:是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 13、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 14、特异度:即专一性,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分析试剂只对待测物质起反应,而不与其它结构相似的非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分析方法特异度越高,则测定结果越准确。 15、干扰:是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的现象,这些非被测物质称为干扰物。 16、检测能力:即检测限度或检出限,是指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的待测物的最小值。 17、回收试验:回收是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物的能力,用回收率表示。回收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 18、回收率:回收试验中测得的回收浓度占加入浓度的百分比例。 19、允许分析误差:表示95%标本的允许误差限度,或95%的病人标本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 20、参考值: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均值(X)即为参考值。 21、参考范围:从按若干标准规定的参考人群中选定一定数量的参考个体,通过检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求得均值(X)和标准差(s),上述结果的95%的分布区间(X±2s)即为参考范围。 22、医学决定水平:为对临床病人的诊疗具有医学判断作用的临界分析物浓度。 23、金标准:是指通过活检、尸检、外科手术、随访等所做出的决定性诊断。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规范及模板

附件一: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是指由科主任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对确诊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病例讨论的记录。内容包括讨论日期、主持人、参加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具体讨论意见及主持人小结意见等。 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模板 参加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讨论时间:年月日时 讨论地点: 主持人(姓名、专业技术职称、职务): 讨论内容: 1、XXX主管医师发言记录: 患者因“反复腹胀2月余,再作加重2天”入院,症见:腹胀、乏力、纳少、皮肤瘙痒,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柏油样便、无身目黄染、寐尚欠佳,大便调,小便少。查体:T36℃,P87次/分,R19次/分,BP115/70mmHg 神清,精神可,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动体位,查体合作,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呼吸平顺,无异常气味,未闻及咳嗽、喘促、呻吟之声。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对光反射灵敏,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不大,HR8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腹膨隆,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显露,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肝肾区无叩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神经系统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辅查:肝脏MRI平扫+增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细胞癌(弥漫、结节型),门脉主干

及左右支癌栓形成,肝硬化、脾大、腹水、门脉高压。患者于23/04诉腹胀难忍、动则气喘,为缓解患者腹胀症状于23/04下午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术,术前血常规示:HGB122g/L,共引流出红色血性腹腔积液1000ml。23/04日小便100ml,25/04 07:00至15:00尿量0ml,予急查血常规,电解质+肾功以了解病情,血常规回报示:*109/L,*1012/LHGB99g/L。电解质+肾功示:Na123mmol/L,CL89mmol/L,L,L,crea270mmol/L,经请求XX总住院医师后,予补充诊断:肝肾综合症,肝癌破裂并出血。现患者腹胀明显,时觉腹痛,动则气喘,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清,精神差,昨日患者24h尿量1200ml。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显露,腹肌紧张,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 2、参加者对诊断的分析意见和下一步处理的意见: XXX住院医师:患者入院诊断明确,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并门脉癌栓形成,肝脏CT平扫+增强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细胞癌(弥漫、结节型),门脉主干及左右支癌栓形成。患者腹胀明显,动则气喘。腹水为血性腹水。查体: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肝脾触诊不满意。患者病情危重,预后极差,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已多次与家属沟通病情,患者家属表示理解,并要求放弃积极治疗。 XXX主治医师:患者诊断明确,并发症多,治疗原则正确,予保肝护肝,活血化瘀,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活血化瘀止痛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血性腹水考虑为“肝癌破裂并出血”,预后极差,病情危重。随时可出现呼吸心跳停止。且家属放弃积极治疗。 XXX主治医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辅查诊断明确,存在多脏器衰竭的风险,病情发展快,患者为肿瘤晚期,并有转移,门脉癌栓形成,肝癌破裂出血,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死亡不可避免。 3、XXX主持人的总结意见: 本病中医方面,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鼓胀”范畴,缘于患者外感疫毒之邪,久病,耗伤肝脾,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运化,水湿内生,气、血、水聚于腹中,形成本病。证属脾虚水停夹痰瘀,病位在肝、脾,病性为本虚标实。西医方面,诊断为:1、肝癌切除术后复发并门脉癌栓形成2、难治性腹水3、肝肾综合征4、肝癌破裂并出血。治疗上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但根本的病因无法治疗,主要治疗为延长生命,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病情危重。在沟通方面,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一、A型选择题 1.在荧光定量分析法中,下列哪种不是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A.荧光物质的浓度 B.溶剂的性质C.荧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 D.温度E.溶液的pH值 2.琼脂糖凝胶电泳用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可以把血清蛋白质分成五条区带,由正极向负极数起它们的顺序是() A.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 B.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 C.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β-球蛋白 D.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白蛋白 E.白蛋白、β-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 3.在区带电泳中,能产生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的固体支持介质有() A.醋酸纤维素薄膜、纤维素、淀粉B.纤维素、淀粉、琼脂糖 C.硅胶、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D.淀粉、琼脂糖、聚丙烯酰胺凝胶 E.醋酸纤维素薄膜、硅胶、纤维素 4.利用流动相中的离子能与固定相进行可逆的交换性质来分离离子型化合物的方法是() A.凝胶层析法B.吸附层析法C.分配层析法D.亲和层析法 E.离子交换层析法 5.通过在波片或硅片上制作各种微泵、阀、微电泳以及微流路,将生化分析功能浓缩固化在生物芯片上称() A.基因芯片B.蛋白质芯片C.细胞芯片D.组织芯片E.芯片实验室 6.离心机砖头的旋转速度为20000γ/min的离心为() A.低速离心B.平衡离心C.高速离心D.超速离心E.等密度离心 7.标本条码下有10个阿拉伯数字,其中第4~5位表示()

A.标本号B.标本类型C.组合号D.月份E.日期 8.由实验室自己配置或为商品,其中有关物质的量由参考方法定值的标准品为()A.一级标准品B.二级标准品C.控制物D.参考物E.原级参考物 9.经过详细的研究,没有发现产生误差的原因或在某些方面不够明确的方法为()A.决定性方法B.推荐方法C.参考方法D.常规方法E.对比方法10.测定恒定误差的试验是() A.重复性试验B.回收试验C.线性试验D.干扰试验 E.检测能力试验 二.X型选择题 1.酶免疫分析的基本技术组成为() A.应有高活性的酶和高质量的酶标抗体B.最佳固相载体和抗体包被技术 C.最佳酶作用的底物D.通过电场来精确控制整个分析过程 E.检测放大系统及再生技术 2.免疫比浊测定应注意的事项为() A.抗原或抗体量不能大大过剩 B.应维持反应管中抗体蛋白量始终过剩 C.高血脂标本易受干扰D.易受环境温度和pH值的影响 E.加入聚合剂可促进免疫复合物的形成 3.流式细胞仪接受并分析的信号主要有() A.光散射讯号B.光吸收讯号C.荧光讯号D.电流讯号 E.生物发光讯号 4.鉴定纯酶度的常用方法是() A.比活力测定B.电泳分析C.免疫学分析D.活性浓度测定 E.Km测定 5.影响血标本成份变化的因素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试卷及答案(修订版).doc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考试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临床化学 2、前带效应 3、色素原底物 4、溯源性 5、酶的比活性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 、翻译下列英文缩写(英译汉):IFCC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文简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CCLS 的中文全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NPP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AMS 为_____________。AChE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RM 为________________。质量保证中的 VIS 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十几个步骤简化为样本采集、样本分析、质量控制、解释报告等四个步骤的过程称为病人身边检验 (床边检验),其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 。美国临床化学协会的英文缩写为_____________。 3、最早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做出开创性研究的我国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 4、NCCLS的精密度评价试验中,规定合乎要求的批内不精密度CV范围为_______________,批间不精密 度CV变异范围为_______________,其中的EA来源于_______________的规定标准。 三、单选(每小题1分,共30分) 1、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的吸光度读数次数应不少于()次 A、2 B、3 C、4 D、7 2、测定待测酶Ex的酶偶联反应A??E?x→B??E?a→C ??Ei→D 之中,关于零级 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x和Ea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C、Ex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a和Ei催化一级反应 D、三个酶催化的都是一级反应 3、测定代谢物Ax的酶偶联反应A B C D Ea Ea Ei x ???→ ???→ ??→ 1 2 之中,关于零级反应、一级反应的描述正 确的是() A、三个酶催化的都是零级反应 B、Ea1和Ea2催化的是零级反应,Ei催化一级反应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病 例 讨 论 记 录2

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地点:医生办公室 姓名:胡春仁年龄:71岁 参加人员: 诊断:1.急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糖尿病? 主持人:余健 病例介绍 王××,女性,25岁。 主诉阵发性气喘9年,发作2天。 现病史9年前因装修新居接触油漆后感咽部不适,继而咳嗽、气喘,经治疗后缓解。此后,接触油漆、汽油、煤油等即诱发气喘。春秋季节易发作,使用支气管解痉剂后迅速缓解。非发作期心肺功能如常人。曾做支气管舒张试验,吸喘乐宁200μg,15分钟后FEV1增加21%。2天前曾患上感,继而咳嗽、咳黄痰,发热38.5℃,并逐渐出现气喘,不能平卧,遂入院治疗。 既往史及家族史年幼时有皮肤湿疹,无烟酒嗜好,母亲有哮喘病,职业无特殊。体格检查神志清晰,T 37.5℃,P 104次/分,R 30次/分,Bp 135/90mmHg。端坐位,气促状,口唇、指甲无发绀,额部微汗,颈软,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叩诊呈过清音,两肺呼吸音低,闻及广泛哮鸣音,两肺底细湿音。心浊音界未扩大,HR 104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无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126g/L、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0.86,淋巴细胞0.14。胸片:两肺纹理增多。ECG:正常。吸喘乐宁200μg后,峰流速为正常预值的62%,动脉血气分析:pH 7.53,PaCO2 43mmHg,PaO2 64mmHg(吸空气)。 问题1总结本病例临床特点? 余健: ①青年女性,发病9年,发作性喘息。诱因是接触油漆、汽油、煤烟等,有明显诱因。 ②春秋季节发作。 ③年幼时有皮肤湿疹,母亲有哮喘病。 ④端坐位,呼吸促,两肺叩诊稍呈过清音,呼吸音低,哮鸣音低广泛,两下肺伴细湿音。 ⑤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胸片示两肺纹理增多。 ⑥峰流速为正常预计值的62%。 ⑦动脉血气分析pH 7.53,PaCO2 43mmHg,PaO2 64mmHg(吸空气)。 问题2该患者的临床诊断是什么?该病如何分类?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王迪: 解说根据上述特点,可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根据发作情况可分为缓解期、非缓解期、非急性发作期和急性发作期,本病例属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期患者,根据症状、体征、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分为轻、中、重和危重四度,本病例属于中度发作。支气管哮喘可引起气胸、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重点(DOC)

第十章血浆蛋白质与含氮化合物的代谢紊乱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血浆中几种重要蛋白质的性质及其临床应用;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机制;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蛋白电泳的检测方法。 熟悉:血浆蛋白质的种类及生理功能;原发性和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的概念;含硫氨基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了解:苯丙酮酸尿症、酪氨酸血症、嘌呤核苷酸代谢紊乱。 第一节血浆蛋白质及其代谢紊乱 蛋白质是人体中含量和种类最多的物质,蛋白质占人体干重的45%,种类约有10万之多。几乎在所有的生理过程中蛋白质都起着关键作用。血浆蛋白质是血浆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已有所了解的血浆蛋白质约有500种。 血浆蛋白的IEF/SDS-PAGE电泳图谱 取一滴血浆在电泳板的左下角点样。 先在水平方向进行等电聚焦电泳(IEF),接着在垂直方向进行SDS-PAGE。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 盐析法: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大类。 通过醋酸纤维膜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将血浆蛋白质分成清蛋白和α1、α2、β、γ-球蛋白等五个主要区带。 二、血清蛋白质电泳组分的临床分析 (一)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图谱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正常图谱,由正极到负极可依次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五个区带。 血清蛋白电泳的正常组分 各条区带中多个蛋白质组分可有重叠、覆盖;两区带之间也有少量蛋白质;某些蛋白质组份染色很浅。 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测得血清各区带蛋白质的参考值: 清蛋白(Alb):57%~68%、35~52 g/L α1球蛋白: 1.0%~5.7%、 1.0~4.0 g/L α2球蛋白: 4.9%~11.2%、4.0~8.0 g/L β球蛋白:7%~13%、 5.0~10.0 g/L r 球蛋白:9.8%~18.2%、6.0~13.0g/L 。 琼脂糖凝胶电泳 琼脂糖(agarose):从琼脂(agar)中去掉杂质和能沉淀脂蛋白的琼脂果胶(agaropectin)后所得,是由半乳糖及其衍生物构成的中性物质。 评价:电渗作用小,对蛋白质的吸附极微,分辩率和重现性均较好,电泳图谱清晰。 常用的浓度:0.5~1.0%。 商品化的琼脂糖凝胶板透明度好,散热均匀而且快,电泳重现性好,适当的条件可以保存半年。加之结合半干胶技术,电泳时可以不需要缓冲液,是目前自动化电泳系统最佳的介质。(二)血清蛋白电泳的异常图谱 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血清蛋白电泳典型异常图谱 浆细胞病与M蛋白 1.血清蛋白电泳异常图谱分型

病例讨论记录格式范文

病例讨论记录格式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病例讨论记录格式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病例讨论记录格式范文 病例讨论记录 (一)对临床上病清危重或诊断、治疗有困难的病人应组织病例讨论。 (二骗例讨论应另开专页书写,标题居中。 (三脑例讨论记录内容: 1.病例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姓名及职务)及主持人。 2.经治医师对病清的介绍。 3.参加讨论医师发表的意见。 4主持人所作的总结 (四)病例讨论示 病例讨论 时间:20**年n月25日,上午9时。 地点:保健科办公室。 参加人员:保健科张某某主任、消化科林某某主任、普外科刘某某主任、放射科马某某副主任、保健科王某某医师、肖某医师。 主持人:张某某主任。 王某某医师:报告病例如下(可省略不记)。患者王某某,男,

63岁,师职离休干部。因间歇性左上腹疼痛进行性加重2 月余,剧痛向腰部放射2天,于2朋1年10月24日入院。查体:体温38℃,血压150/75mmHg,左上腹压痛向背部放射,无反跳痛。按急性胰腺炎给予禁食、抑制胰腺分泌、抗生素等对症治疗,腹痛曾有所减轻。10月27日下午腹痛加重,继续按胰腺炎治疗1月余,腹痛日渐加重,并出现慢胜消耗性病容和阻塞胜黄疽。曾作内镜、CT、B超检查,除发现胆囊结石、肝内胆管扩张外,无其他阳性发现。 张某某主任:患者腹痛2月余入院,按急性胰腺炎治疗1月余无效,病情呈进行性加重,目前出现黄疽、恶病质,治疗效果不佳,特请各位主任一起讨论诊断和治疗问题。 马某某副主任:从CT扫描片看,1998年即有胆囊结石,胆囊不大;今年n月7日CT扫描见胆囊结石仍在,胰腺水肿,不能排除胰腺癌;昨日CT示肝内胆管扩张,结石较前减少,胰腺缩小,无明显包块。有无腹部肿瘤,从CT片上看无法断定。 林某某主任:虽然目前各种检查结果无法证实肿瘤的存在,但从临床特点分析,有胆囊结石史3年多,从无症状发作,而此次发作是先出现上腹痛,继而进行性加重并向腰背部放射,夜间较白天重,而后又出现阻塞性黄疽、漫性消耗病容,用急性胰腺炎或结石梗阻胜黄疽难以解释,应考虑肿瘤的问题,但胰腺炎与肿瘤有时也很难鉴别。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ERCP检查有诊断价值,但最好是手术探查,从根本上解决诊断和治疗问题。 刘某某主任:按急胜胰腺炎治疗病清无好转,且逐渐加重、

病例讨论模板

病例讨论: ?讨论时间: ?2018/9/17 16:00:00 ?活动地址: ?儿科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 ?AAA ?主讲人: ?AAA ?职称: ?主治中医师 ?患者姓名: ?BBB ?患者ID: ?XXXXXXXXX ?参与人员: ?本科室所有... ?病例讨论记录: ?病例特点 患儿,BBB,女,M10D23,因“发热咳嗽3天。”于2018年09月09日19时57分由门诊拟“支气管肺炎” 收入院。缘患儿3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有痰,不会咳出,低热,体温波动在37-37.8℃,物理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但反复。今日再次发热,测得最高体温39℃,伴有呕吐3次痰液,伴鼻塞流涕,手

足温,无寒战抽搐,无咽痛,小便正常,解3次大便,末次为水样便,为求系统治疗,至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WBC 21.88×10^9/L,NE%73.1%,LY%21.2%,NE#16.02×10^9/L,LY#4.63×10^9/L,HGB118g/L,PLT359×10^9/L,CRP0.89mg/L。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经门诊检查后拟“支气管肺炎”收入我科作进一步治疗。发病以来,精神尚可,纳可,眠一般,小便量可,今日大便已解。入院症见:神清,精神尚可,低热,38℃(已服退热药),咳嗽,有痰,不会咳出,鼻塞流涕,无寒战抽搐,无恶心呕吐,无腹泻,纳可,眠一般,解3次大便,末次为水样便。 既往史:6个月时因发现房间隔缺损,定期复查,拟1岁后手术治疗。否认“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肝炎、结核”等病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久居史,无放射性物质及化学毒物接触史。能按时进行预防接种,接种过程无特殊不适。否认外伤及手术史,否认输血及血制品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第2胎,足月剖腹产,否认产伤史。未婚未育。父母非近亲结婚,双方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患者。否认有遗传病及精神病家族史。 查体:T:38℃HR:123次/分R:30次/分Wt:9kg。神志清楚,精神尚可,营养可,自动体位,查体尚合作。全身皮肤及粘膜无黄染,无皮疹,无皮下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头颈五官端正无畸形,巩膜无黄染,双侧眼睑无浮肿,瞳孔等圆等大,对光反射灵敏,乳突区无压痛,口唇红,无发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肿大,未见疱疹及脓点。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叩诊音清,呼吸尚平顺,未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偶闻及干啰音、痰鸣音。HR123次/分,心律齐,心音可,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未扪及肿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浮肿。手足部未见皮疹。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秒。舌红,苔薄黄,指纹紫滞达风关。辅助检查:2018-09-05我院门诊查血常规:WBC21.88×10^9/L,NE%73.1%,LY%21.2%,NE#16.02×10^9/L,LY#4.63×10^9/L,HGB118g/L,PLT359×10^9/L,CRP0.89mg/L。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小儿咳嗽 (风热犯肺) ;西医诊断:1.支气管肺炎 2.房间隔缺损。 入院后按儿科常规护理;予头孢他啶抗感染、适怡调节胃肠菌群、倍氯米松和万托林雾化吸入、化痰及补液等治疗。入院后辅助检查:生化8项:TC02 18.07mmol/L;Glu 8.18mmol/L;心肌酶:LDH 1293U/L;CK-MB 21U/L;AST 53U/L;血气分析:pCO2 4.40kPa;pO2 14.8kPa;O2sat 98.2%;tCO2 17.5mmol/L。胸片:支气管肺炎,请抗炎治疗后复查,心影稍增大;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抗原阴性、甲/乙型流感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科别:神经内I科病区:十五床号:抢5 住院号:201535934 姓名:常士柏性别:男年龄:49岁诊断:昏迷 入院日期:2015年05月22日讨论日期:2015年06月15日主持者:刘艳菲记录者:杨梅 参加者: 病情摘要:常士柏男49岁,因“昏迷九年余”入院,患者入院时浅昏迷 带入气管切开管一根,为提高我们气管切开患者护理质量,今天我们主 要针对气管切开相关护理展开讨论,前几日已经布置大家查文献、找资料、请大家各自发表一下见解。 讨论目的:通过讨论规范并提高我们的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发言记要: 1.讨论 刘艳菲护士长:气管切开术是一种急救手术,最初气管切开常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 以后又用于各种昏迷和高位截瘫等多种疾病的救治,在神经内科, 需要实施气管切开术的患者非常多见, 气管切开后的科学护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普遍。今天下午我们对抢5床常士柏气管切开护理相关问题进行

讨论,进而提高我们此类患者的护理质量。 谈士慧:我查阅了《医疗装备》2010年第7期《浅谈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方法和体会》气切患者留置管道极容易对肺部造成感染,因此病房环境消毒很重要,保持病房清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在20度左右, 湿度保持在60% ~ 70% , 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椅、门、窗及地面, 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2 次, 每次30min, 注意病人避免紫外线直接照射。 刘静:气切患者床边应备负压吸引器或中心负压装置、无菌治疗盘内适当的吸痰管、治疗碗、生理盐水、纱布、无菌手套、必要时备压舌板、舌钳、开口器。 杨梅助理:在我们护理过程中,吸痰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是最常见操作,我们科为了降低气切患者肺部感染几率同时增强我们医护人员自我保护,采用密闭式吸痰管为患者吸痰,那么使用密闭式吸痰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 高星:我查阅了《实用护理技术》一书,密闭式吸痰管使用经冲水口注入2~5 ml气道湿化液,提高氧气浓度吸入2 min,打开吸引开关。将保护膜内吸痰管轻轻插入气道内25~30 cm,回抽0.5 cm,左手按下控制钮,右手持吸痰管边旋转边向外抽出。每次吸痰不超过20 s。吸完痰后,抽回吸痰管至指示线。经冲水口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边注入边按下控制钮,清洗管道内壁供下次使用。关闭吸引开关。密闭式吸痰管每日更换,连接导管的吸氧管每日更换。 杨梅助理:气切患者切口护理很重要,我查阅了《当代医学》2010年第4期《32例患者气管切开的护理体会》,保持切口的清洁, 每日更换无菌纱布, 更换前用碘伏消毒套管周围及伤口皮肤, 再更换双层无菌纱布,观察伤口无出血, 感染等情况。如出现皮下水肿及时汇报医生, 并给予对症处理。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护理部主任:危重患者的护理是我们护理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提高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水平,今天我们在外科组织一次疑难病例讨论。特邀请了相关科室的护士长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能提高我们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水平。现在我们开始进行讨论。护士长:最近我们科收入一例截瘫、神经源性肠麻痹患者,病情较重,为了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水平,今天我们在护理部及各位护士长的支持下,进行一次疑难病例讨论,请主管护士汇报病情。 主管护士病例汇报:患者王刚,男,52岁。因乙状结肠代膀胱扩大+双肾输尿管移植+膀胱造瘘术后45天,恶心呕吐5天余,于2011-09-20因呕吐原因待诊、神经源性肠麻痹收入我科。既往史:14年前因车祸伤及颈椎及头部,行去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术,因患者截瘫在北京行颈椎手术,半年后在北京武警总医院行颅骨修补术及神经血管移植术,12年前因颅骨修补术后修补物翘起再次在我院行颅骨修补术。本次入院查体:患者神自剑突下瘫痪,有轻触觉感,无痛温觉。右下腹部膀胱区叩诊浊音,见一双腔引流管。入院后给予禁饮食,抗炎补液、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患者于2011-10-2122:16出现胸闷、憋气较重不能平卧,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呼吸音低,腹式呼吸。心率100次/分,呼吸急促,口唇无明显紫绀,腹胀明显,经呼吸内科会诊考虑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危重,通知病危。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测,面罩吸氧5L/分,加用白蛋白及利尿药,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g抗炎治疗、奥美拉唑抑酸保护胃肠粘膜、可比特雾化吸入化痰、多索茶碱扩张支气管,抑制哮喘、营养袋维持电解质平衡。现患者神志清,呼吸稍急促,腹式呼吸明显,被动体位,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右侧髂嵴发生浅度溃疡期压疮,范围:5×6cm2;右髌骨外侧发生炎性浸润期压疮,范围:1×2cm2。于2011-09-23经右颈外侧行深静脉置管。病例汇报完毕。 护士长:针对该病人有哪些护理诊断? 护士1:该患者的护理诊断如下:1、皮肤受损,有压疮加重及创面感染的危险2、低效型呼吸型态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4、有深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志清,营养较差,被动体位,腹部膨隆,蛙状腹,5、有造瘘口感染的危险6、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护士长:针对这位病人,长期卧床,我们应如何避免压疮的发生,以及对已发生压疮的部位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护士2:1、应用气垫床预防。2、勤翻身,每两小时一次。3、大小便后及时清理,保持清洁。4、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柔软。5、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6、已发生压疮部位局部消毒后给予涂抹压疮膏以利于早期愈合。护士长护士长护士长护士长:病人出现胸闷、憋气较重,考虑肺部感染,针对此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护士3:1、床头抬高30°~50°,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呼吸道分泌物吸入引起肺部感染。2、每1-2小时翻身扣背一次,鼓励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嘱患者深呼吸,在呼气约2/3时咳嗽。3、痰液粘稠行雾化吸入,及时给予吸痰。4、饮食管理嘱患者在痰多、黏稠时,一定要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6、做好心理护理,增强病人的信心,使其提高自身防御能力。 护士长:为了保证病人的营养,每天为病人进行胃肠外营养,即通过静脉输入三升袋,于2011-09-23在局麻下经颈内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那么在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上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护士护士护士护士4444:1、保持深静脉置管固定,以免脱出。2、保持深静脉置管的通畅,要定时冲管,防止血凝块的形成;避免导管扭曲、打折。3、注意正压封管,封管时用大于10ml的注射器,动作要快,以免时间过长造成管内凝血。4、每周两次深静脉穿刺处换药,输液前常消毒肝素帽;肝素帽每周更换一次。以预防导管性感染。护士长:患者已行膀胱造瘘术,造瘘口处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针对膀胱造瘘的病人,我们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护士5:1、观察瘘口周围有无漏尿,尿袋应定时排放,保持通畅,观察尿液颜色,尿量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 1、糖酵解:指从葡萄糖至乳糖的无氧分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 2、糖异生:非糖物质转为葡萄糖。 3、血糖受神经,激素,器官调节。升高血糖激素:胰高血糖素(A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降低血糖激素:胰岛素(B细胞分泌) 4、糖尿病分型:1.1型:内生胰岛素或C肽缺,易出酮症酸中毒,高钾血症,多发于青年人。2.2型:多肥胖,具有较大遗传性,病因有生物活性低,基因突变,分泌功能障碍。3.特异型 4.妊娠期糖尿病。 5、LPL(脂蛋白脂肪酶)活性依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 6、慢性糖尿病人可有:A-晶体蛋白糖基化而眼白内障,并发血管病变以心脑肾最重。 7、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有:酮症酸中毒(DKA,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肾功能损害,脑血组织供血不足),乳酸酸中毒(LA)。

8、血浆渗透压=2(Na+K)+血糖浓度。 9、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10、血糖检测应立即分离出血浆(血清),尽量早检测,不能立即检查应加含氟化钠的抗凝剂。 11、肾糖阈:8.90~10.0mmol/L。 12、糖耐量试验:禁食10~16h,5分钟内饮完250毫升含有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每30分钟取血一次,监测到2h,共测量血糖5次(包括空腹一次)。 13、糖化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合并症有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可分为HbA1a,HbA1b,HbA1c(能与葡萄糖结合,占绝大部分),测定时主要测HbA1组份或HbA1c(4%~6%),反映前6~8周血糖水平,主要用于评定血糖控制程度和判断预后。 14、糖化血清蛋白:类似果糖胺,反映前2~3周血糖水平。 15、C肽的测定可以更好地反映B细胞生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能力。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XX医院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科室 年份

讨论记录本格式及说明 1、疑难、危重病人讨论,主要是对诊断困难或疗效不确切的病例进行讨论,并认真做好记录。 (1)疑难病例范围:一般是指入院7-10天未能确诊的患者; (2)危重病人范围:指生命体征不稳定或疗效不确切的患者。 2、全科讨论主持人:要求是本科主任(副主任)或本专业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时间一定要具体到分钟。 4、参加讨论的人员,要求注明专业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有院外专家参加的讨论应注明其医疗机构名称和技术职称。 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要求字迹工整、客观记录,每位医师发言要逐一清楚记录,并要求另起一行。 6、告病危、病重病人填写一式三份,科室留存一份,病人家属一份,上报医务科一份。 6、讨论记录要求有主持人总结性的意见。 7、此记录至少保存3年

疑难病例讨论流程 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各级医师诊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畴:入院5-7天不能确诊病例;住院期间不明原因的病情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院内感染经积极抢救仍未脱离危险、病情仍不稳定者;病情复杂、涉及多个学科或者疗效极差的疑难杂症;病情危重需要多科协作抢救病例;涉及重大疑难手术或需再次手术治疗病例;住院期间有医疗事故争议倾向以及其它需要讨论的病例。 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可以由一个科室举行,也可以几个科室联合举行。科室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室定期举行,由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主持,有关医护人员尽可能参加。几

个科室联合或院内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由医务科召集举行。 三、举行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负责主治的治疗组应尽可能全面收集与患者病情相关资料。必要时提前将有关病例资料整理形成书面病情摘要,提交给参加讨论人员。讨论时由经管医师简明介绍病情及诊疗经过。主治医师详细分析病情变化及目前主要的诊疗方案,提出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关键的难点疑点及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等。参加讨论的人员针对该病例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可应用国内外学术理论、专业新进展,针对病情提出可行性的诊疗建议。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尽可能明确诊断,确定进一步诊疗方案。讨论由经管医师负责记录和登记。 四、院级疑难危重病例讨论由主治科室的科主任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提前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做出书面摘要,提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会诊时间,邀请相关科室人员参加病历讨论,必要时主管院长参加。若病情需要或因患者家属请求,也可邀请院外专家参加。医务科和科室均要负责做好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 五、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讨论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员、参加讨论人员的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入院诊断、病情摘要、讨论目的、参加医师发言的重点内容、结论性意见、主持人签名。经治医师必须将讨论内容认真记载在科室《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中。讨论记录的主要内容整理后抄写在病历纸上,经主持人签字后,归入病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

脊髓损伤病案讨论

李老师, 网址是http://172.23.0.108/wps/portal,然后进入页面右侧的“互动专区”下的“远程教学”,录入您的登录名“hx1274”,您的密码“841174”。登录后选择“病案教学”,在点击“编写病案”。即可分项录入病案。 若有问题可随时给我电话。 姓名:王曦桐病历号:0006714714 性别:女 年龄:4岁 入院时间:2011-9-20 17:15 主诉:外伤后双下肢活动感觉障碍10小时 现病史:10+小时前患儿不慎摔伤(其母述说不慎被绊倒,摔坐在地上,背部撞到洗衣机上),伤后患儿诉右侧髋部疼痛,但是未给予特殊处理,5小时前患者因腹痛在外院就诊,外院行相关检查后考虑急性尿潴留,给予导尿后腹痛好转,此时患儿父母发现患儿下肢活动不能,感觉障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患者近1年来有哭闹时头痛病史2次。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否认传染病病史,否认疫区接触史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免疫接种史:正规接种免疫,有按时服用脊灰疫苗糖丸。 体格检查 患儿神志清楚,查体不完全配合,头面部无特殊,瞳孔等大等圆,双侧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呼吸道畅通,胸廓挤压征(-),呼吸正常,双侧呼吸音对称,腹部无开放性创口,全腹部无压痛反跳痛,四肢骨盆无开放性创伤,骨盆挤压征(-),脊柱腰椎骶部有叩痛,耳鼻喉正常,颈部正常,北部无开放性创口,双下肢腹股沟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病理征及腱反射均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Hb:131g/l;Hct:0.39;PLT:351*10^9/l;WBC:11.33*10^9/l;N:79.1% 生化1+4:无明细异常 胸椎腰椎X线未见明细异常 外院腹部ct及腹部彩超未见明细异常 初步诊断: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待诊:脊髓损伤? 患儿入院后出现发热,T:38度 入院后行脊髓MRI:颈胸腰椎序列线连续,曲度正常,各椎体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椎间隙未见变窄,T8平面以下脊髓呈条状稍长T1、长T2信号,蛛网膜下腔无明显变窄,结合病史,考虑脊髓挫伤可能,请结合临床。 病程记录(2011-9-21) 查体见患儿清醒,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胸廓呼吸动度可,吸气稍费劲,听诊心肺无异常。双下肢运动障碍,T10平面以下感觉有减退。考虑外伤致脊髓损伤、格林巴利可能。予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同时予奥美拉唑、七叶皂苷钠、免疫球蛋白及激素治疗。密切观关注肌力及感觉平面的变化,观察病情变化。 2011-9-21下午因患儿截瘫平面有所升高,因不排除患儿截瘫平面升高至呼吸肌瘫痪,我科紧急联系转小儿ICU监护治疗。向家属交代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病情加重,出现生命危险等情况。家属表示理解,签字同意转ICU治疗。 儿童神经内科会诊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