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

必修1 小专题10 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

1、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①高低气压:

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 “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就某处气压大小而言,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对

②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

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③等压线: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动。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 , 冷却地区

在垂直方向上下沉 , 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 , 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 , 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 , 在近地面正好相反 。

【答案】C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

小范围:热力环流

受热 受热 冷却 低 高 低 等压面(线)

例题2读图6-7,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

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 为城区,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答案】(1)C (2)B

例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图后回答:

(1)图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

(2)1、2、3、4、5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

(3)1、2、3、4、5中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

(4)A 、C 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

(5)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6)如考虑摩擦力,B 点吹 风

(7)A 、B 、C 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则A 点处在 (陆地或海洋)

例4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______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汽车数以百万计,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地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2)人为原因是: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气象原因是:②内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

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地形原因是:城市位于凹地,气流不易扩散、稀释,加剧了居民受害程度。

二、几种重要的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是一种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

①城市风

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地区上升,在郊区下沉,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中心,因此在城市和效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上图),称为城市风。因为城市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及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而形成“城市热岛”。在大气环流较弱时,出现气流在城市上升,郊区下沉,再由郊区回流到城市的热力环流,为“城郊环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工厂选址、卫星城选址等都要考虑其不利影响,尽可能位于城郊环流的外围。(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在城市规划时,要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一方面将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下沉的距离之外,以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染物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工业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除此之外城市还有“城市雨岛”效应。

②海陆风

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面气温比海面高,陆地上的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下降;海面因有下沉气流而气压升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这就形成

了海风。夜间,陆地冷却比海洋快,气温比海面低,近地面气压高于海面,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这就形成了陆风。(如上图)

③山谷风

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爬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底,形成了山风(如上图)。巴山夜雨

④焚风:空气越过山脉后,沿坡下降,空气绝热增温,使背风坡空气温度比迎风坡高,这种现象叫焚风。

例5:下图为城郊农区分布示意图。

(1)完成热力环流

(2)据此环流图分析上海市今后的造林重点应选在()

A、农村

B、近郊

C、郊区

D、市区

(3)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低

B、气温低,气压高

C、气温低,气压高

D、气温高,气压高(4)要在图中选取建一个以化工企业为主的卫星城,应建在图中处较好,原因是

(5)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是

“城市湿岛效应”的原因是。

农村 a b c 城市 c b a 农村

答案 (1)略(2)B(3)A(4)a为保护城市大气环境,应将工业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5)因为城市人类活动释放大量的人为热及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而形成“城市热岛”。城市多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形成雨岛

例6: 某城市为我国重要的钢铁、化学工业基地,该城市工业区、商业文化住宅区的分布如图所示,住在该城的居民们发现每天白天商业文化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会加剧,每到夜晚则减轻。

(1)请分析一下该城市商业文化住宅区大气污染程度出现日变化的原因。

(2)该城市为一新兴工业城市,这里的老居民们说,现在一年中阴天的日子比过去多了,分析其原因。

(3)由于资金原因,该城市工业区和商业文化住宅区的布局暂时不能作大规模调整。在此情况下,怎样减轻商业文化住宅区所受的大气污染?

商文住区商文住区

工业区河流工业区

(1)白天,山坡地面接受太阳辐射后温度升高、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山坡上的空气因为受地面长波辐射后增温并膨胀上升,这样,白天就出现沿山坡向上爬升的气流,这股气流也就把谷底工业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带到坡面上部的文化、商业和住宅区,加剧了污染

而到了晚上,山坡首先降温,山坡上的气流变为收缩下沉,工业区的污染物被抑制上升,商业、文化和住宅区的污染则得到减轻。因此,这一城市的住宅区的大气污染现象,白天加剧,夜晚减轻

(2)该市是工业区,工厂建成后,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固体杂质成为水汽的凝结核,凝结核的增多使城市上空的水汽更容易发生凝结现象,因此,这一地区的阴天也就多了。

(3)对现有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安装废气净化、回收装置;在工业区与商业、文化和住宅区之间植树造林,建设隔离带。另外,限制白天的产量、增加夜晚的产量也是有效措施

例7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1~3题。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的等压线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B.图中的等温线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低D.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3.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解析】由图可知谷底等温面下凹,等压面上凸,气温低,气压高,故此时应吹谷风。海拔越高,气温和气压越低。谷地夜晚的气温高,气流上升故多雨。

【答案】1.D 2.D 3.C

例8 下面各等温线示意图,正确反映北半球大陆上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解析】从时间上看,7月份是指北半球的夏季。夏季北半球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升温快,温度较高,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北)凸出。在A、B、C、D四图中,根据等温线数值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图A、图B是南半球的等温线分布图,所以我们只要在图C、图D中选择即可。图D表示的是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这说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温度较低,这是1月份的等温线分布情况,所以只有图C是符合条件的。

【答案】C

例9 读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P点的温度可能是()

A.11℃

B.12℃

C.13℃

D.14℃

2、P地的地形不可能为()

A.高原

B.平原

C.盆地

D.山脉

答案:3.A 4.B

三、风

1、力的分析: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出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形成风的原动力,直接影响风力强弱。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其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正弦值成正

比。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垂直,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阻力。其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因而摩擦力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减小风速。

2、风向

①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在这个范围内,越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往高空夹角越小,风速越往高空风速越大

在相同的气压条件下,陆面上的风与海面上的风有所不同,陆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大,风速小;海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小,风速大。

②风向的画法:

A、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B、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见图中箭头A)。

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

C、不考虑摩擦力,风向应与等压线平行

D、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③偏*风:从*方向来的风偏了

④风力:

等压线的疏密: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弱;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强

计算:气压差/水平实地距离

风压定理:北半球,背风而立,左前低压,右后高压。

例13: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行员没有观

测风向的仪器,此时只有高空气压图,从图上飞行员知道,他的左手方向是高压,右手是低压,飞行员立即明白他是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风从南侧来

D.风从北侧来

3.等压线图的判读

低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盆地(中心为上升气流)

高压中心——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顶(中心为下沉气流)

高压脊(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脊线)

低压槽(线)——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槽线)

4.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高低、湿度大小、风向、气压等指示。

a.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

b.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

c.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控制下,天气晴朗

例10图中A、B、C、D点为北半球中纬度海平面上的点。

(1)在A、B、C、D点上精确测定水的沸点时,则A、B点为99.95℃,在C、D点为99.80℃,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用箭头表示O点处的风向,海平面上的摩擦因素可略去不计。

②试写出①题的解答理由:

③如果考虑摩擦力O点将吹什么方向的风。

(2)假设A、B、C、D四点沸点全部为99.80°,O点的沸点为99.95。则A点垂直方向上盛行气流。天气以为主。

【答案】(1)①向南②水的沸点是由气压决定的,沸点相同的地点气压相等,沸点高的地方气压高。故A、B两点气压相等且为高压。如不考虑摩擦力,即可以认为O点空气平行于等压线的匀速运动③西北 (2)上升阴雨

例11 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西向东逆风飞行,高压在飞行员的

A 南边

B 北边

C 东边

D 西边

解析:飞行方向与风向相反,高空风向不受摩擦力影响,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到达平衡,当观测到东风时,地转偏向力指向北,水平气压梯度力则指向南,故高压在飞行员北边。答案:B

例12 右图表示北半球中纬地区11月某日等压线分布(单

位:百帕)。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用虚线在图上划出低压槽(或高压脊)的位置。

(2)在虚线两侧分别用箭头符号表示出有摩擦力时的风

向。

(3)甲地即将出现 天气,主要原因是 。

先画出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然后再考虑在北半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最终的风向向右偏,斜交于等压线。由于该图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等压线图,根据画出的风向可知,左侧温度较低的冷空气推着右侧温度较高的暖空气前进,因此该槽线处会形成冷锋过境天气,出现大风降温天气过程。

答案: (1)见图 (2) 见图 (每侧只 画一个箭头,只要方向正确即可)(3)大风降温 冷锋过境

例13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 hPa 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下图中数值表示等压面高度,回答1~2题。

1. 沿上图中XY 方向所作的900 hPa 等压面剖面图,

与上图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 ( )

2. 下列关于图1中A 、D 两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

A. A 吹偏北风,D

吹偏南风 B. A 吹偏南风,D 吹偏北风

C. A 、D 均吹偏北风

D. A 、D 均吹偏南风 【解析】主要考查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及其天气形势。

该题关键是理解等压面与等高线的关系,图中1 060米、1 040米、1 020米、1 000米是900 hPa 等压面上的等高线,亦即900 hPa 等压面所穿过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可知C 为高压区、B 为低压区,故沿图2-4中XY 方向所作的900 hPa 等压面剖面图,与图2-5中四幅等压面剖面图最接近的是图A 所示;

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

转偏向力可以判断,A吹偏南风,D吹偏北风。【答案】 1. A 2. B

例14:读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雷达图(图11),回答下列问题。

图11

(1)图中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表示高空的是。

(2)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P、Q、M、N四点中,表示近地面受热的是,冷却的是。所形成的热力环流圈流动方向是(从冷却点开始) 。

(3)当P点长期控制我国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B.华北平原上农民正在收割小麦

C.我国北方地区多风沙、扬沙天气

D.黄河流域进入主汛期

答案:(1)P、M N、Q (2)M P P→M→N→Q→P (3)C

例15:读等压线分布图(图2—1),回答1~4题。

1.M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00、1010

B.1015、1020

C.1010、1015

D.1020、1000

2.经过①、②、③、④地的四条虚线附近,可能出现锋面天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①、②、③、④地,风速最大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青藏高原气温比同纬度四川盆地低的主要原因是()

A.①和②较小

B.②和③较小

C.③和④较小

D.③和⑤较小

2.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3.(2008·广东文基)下列对风向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③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两极直接吹向赤道

④如果地球不自转,近地面,风从赤道直接吹向两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0·泰安模拟)读图,回答4~5题。

4.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

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乙>丁>丙

5.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A.造纸厂

B.水泥厂

C.家具厂

D.电子厂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据此回答6~7题。

6.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C>A>B

B.A>B>D>C

C.C>D>A>B

D.C>D>B>A

7.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完成8~9题。

8.该城市可能是()

A.重庆

B.广州

C.天津

D.哈尔滨

9.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大小

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读“某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的等温面(理想模式)图”,回答10~11题。

10.甲、乙、丙三处,气温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为()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丙、甲、乙

11.若甲、乙同在陆地,且位于同一经线上,则甲地()

A.位于乙地北侧

B.位于乙地南侧

C.纬度高于乙地

D.纬度低于乙地

(2010·浙江五校联考)下图是亚洲东部某区域两个时刻的等压线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图中A处等压线的数值可能为()

A.1004或1006

B.1006或1008

C.1008或1010

D.1004或1008

13.在这段时间内,关于风速变化的叙述,符合图中实际情况的是()

A.台湾岛风速变大

B.珠江口风速明显变大

C.长三角地区风速变小

D.环渤海地区风速明显变小

下图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等压面上A点的风向应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5.这种情况下决定风向的力应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B.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平衡力

D.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平衡力

二、非选择题

16.读“风的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2)此风是在半球,判断理由是。

(3)图中的a表示,b表示,

c表示,d表示。

(4)图中a的特征是,

c的特征是

(5)图中A、B两地中,风速较大的是地,原因是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下图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填“左”或“右”)偏,纸片B向(填“左”或“右”)偏。

(3)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析这一现象。

(4)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电炉和冰块附近高处和低处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并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解析:由图可知⑦①②为太阳辐射,⑤⑥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③、⑤较小使得其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低,同时由于①大,③小导致当地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而使得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答案:1.D 2.B

解析:晚上陆地由于热容量小,降温快,气温低,气压较高,而海洋降温慢,气温

较高,气压低,所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②正确;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气压低,极

地地区终年寒冷,气压高,如果地球不自转,将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热力环流。所以近地面风应由两极向赤道吹,故③正确。

答案:C

解析: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而乙地有上升气流d,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较暖,气流上升,使近

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低,因而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d垂直气流运动,使丙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低,而丁处气压则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高,故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丁>丙。又据随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所以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解析:因为水平气流a是从甲地吹向乙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将有大量

废气、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厂布局在甲地,以确保城市大气环境不被污染。

造纸厂污水排放量大,废气排放量较小,水泥厂粉尘污染严重,家具厂和电子厂属

于轻污染或无污染的工业,因而选B项。

答案:B

解析:根据高空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可知,A处的气压高于B处;近地面的气压分布与高空相反,即D处高于C处;且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故四地气压值的正确排序为D>C>A>B。近地面大气从海洋吹向陆地,即陆地的气温高于海洋,故北半球

大陆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即向北凸出。

答案:6.A7.A

解析:从图中可以得出1月最低气温在0℃以下,故可排除重庆和广州,这两个城市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均温在0℃以上。5月太阳辐射最强,7月气温最高,再加

上1月的气温不在-10℃以下,故只能是天津。

答案:C

解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海拔和天气状况,夏季天津正处于雨季,故影响总辐

射量的因素主要是云量的大小,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B

解析: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判断a

甲>乙>丙。

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无法确定南北半球,由于甲气温高于乙气温,且在同一经线上,判断甲地纬度低于乙地。

答案:D

解析:根据等值线的性质,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相邻等值线的高值或者低值。

答案:B

13解析:对比两幅图,可以看出环渤海地区的等压线在这段时间内变稀疏,因此风速明显变小;其他选项可通过对比等压线的疏密变化来判断。

答案:D

解析:图中5 100米~5 800米是北半球5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根据等压面上

等高线与等高面上的等压线之间的一致性关系,可读出该高空水平面上气压分布是:南部气压高、北部气压低;又因在5 000米左右的高空,摩擦力很小,故在水

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

答案:14.D15.C

解析:由图可知,a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气压,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进而推断b为风向;c与风向垂直,应为地转偏向力;d与b风向相反,应为摩擦

力。由于B处等压线较密集,故风力较大。

答案:(1)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4)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决定风的大小与趋向方向与风向垂直,北

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5)B等压线较A处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A处大

解析:第(1)题,结合实验过程,电炉处形成一个低压,冰块处形成一高压,实验验

证的是热力环流原理。第(2)题,结合高、低压位置,低处风由冰块吹向电炉,故纸

片B向左偏,高处正好相反。第(3)题,纸片A、B的偏动体现的是空气的流动,存在着高、低压中心。第(4)题,结合气压分布状况进行绘图。

答案:(1)热力环流(2)右左

(3)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开始发热,空气膨胀上升,低处形成低气压,高处形成高

气压;冰块处较冷,空气冷却下沉,低处形成高气压,高处形成低气压;这样,同一水平面气压出现明显的差异,空气就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故纸片A向右偏动,纸片B向左偏动。(言之有理即可)

(4)大体如下图所示。

热力环流--练习题

热力环流--练习题

————————————————————————————————作者:————————————————————————————————日期: ?

热力环流练习题 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 高 地 3.图中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A.a点比c点的气压高 B.c点比d点的气压低 ?C.c点比d点的气温高 D.d点比b点的气压高 读“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图2),回答4 ~ 5题。 4.四地气压大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D> C > A > B B.A >B > D > C ?C.C > D> A > B?? D.C > D > B > A 5.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图中C、D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 A.C地气温高于乙地 B.C地多为晴朗天气 C.D地盛行下沉气流D.D地温度小于甲地 7.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A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D、B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C、D之间的风速 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 D.气压:甲>乙>丙>丁 9.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2011·盐城一模)图Ⅰ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 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Ⅱ为该地区近地面与 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更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上升气流C.c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上升气流 12、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 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 13.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教案分析 【课标要求】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在本单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后面学习“风”“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等知识的基础。同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理又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学习后仍然思维模糊,概念混淆。如何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只有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两部分知识,即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是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基础,掌握这部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做好铺垫。从本节内容来看,总体安排从因到果,从整体到局部:大气热力作用影响地面受热状况,而地表受热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直接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课时安排两节,第一节学习热力环流,第二节学习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情分析】在地理的知识体系中,大气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于掌握的。这种难主要在于三点:第一,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的还不牢靠;第二,学生暂时还不能将大气知识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第三,短时间内不能将大气运动与地理环境联系起来。所以学生对于整个大气知识的思维线索很难把握,感到这些知识与应用无关。生活中,学生对许多的自然地理现象并不陌生,但很少能将其与相关大气的知识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对大气的了解,总是感到既陌生又熟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通过对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问题的探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掌握等压面的判读。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列举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海陆风等的形成。【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等压面的判读。【教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 (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 (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 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 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 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 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 (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 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 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 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 (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 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 (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 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 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 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 1 页共1 页

热力环流复习试题(含答案)

热力环流复习测试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总分60分) 1.下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表示等压面,直线表示等高面)中,正确的是( A ) 2.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B ) 3.下列图示的四种情况,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B ) 4.下列表示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D ) 读“北半球某地(50°N)近地面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四地气压最高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6.若甲、乙两地各有一个火电站,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量相等。此时,近地面大气污染较重的是( ) A.甲B.乙 C.丙 D.丁 我国南方某地新建一小型水库,某日两时刻测得水库及其东西两侧气温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题。 7.关于水库及其周围地区气温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大 B.水库中心区的气温日变化最小 C.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高于东西两侧地区 的气温

D.一天中水库中心区的气温始终低于东西两侧地区的气温 8.由于水库与周围地区存在着气温差异,导致水库与周围地区之间形成了热力环流。关于该热力环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热力环流的方向不变 B.水库中心区始终存在上升气流 C.白天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D.晚上风由水库吹向四周 9.下图中与15时水库东西方向的高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的示意图为( C ) 下图为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 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11.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 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 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海子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回答12-13题。 12.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逸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读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完成14-16题。

热力环流评测精彩试题

实用文档 热力环流评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19个) 右图示意某热力环流中,两地在垂直高度上的气压分 布。读图完成1~2题。 1.该热力环流的大气运动方向是( ) 2.在图示高度范围内,能正确表示两地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F(只考虑大小)的是( ) 题。4示意图,读图完成(阴影部分)3~下图为某湖泊

.下列各图示意湖泊与周边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剖面,与实际情况最相符3的是( ) 实用文档 A.甲、乙B.丙、丁 D.乙、丁C.甲、丙 4.度假村建在湖泊岸边对游人的吸引力强主要原因是( ) A.湖区晴天多,光照充足B.湖区昼夜风小 D .湖区温差大.湖区湿度大,空气清新C下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 Pa)。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示气压场的判断,正确的是( )

.乙地气压值高于丙地BA.甲地气压值高于乙地 .丁为高气压中心DC.丙为低气压中心 ) .关于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6 A.甲地风力小于乙地源%库-/B.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少于乙地中华资* 实用文档 C.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D.甲地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P为等压线,P、P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2211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完成7~8题。 7.若图为北半球,P>P,则O点的风向为( ) 21A.④或⑤B.③或④C.⑥或⑦D.⑤或⑥ 8.若图为高空等高面,P<P,则O点的风向为( ) 21A.③或⑦B.①或⑧C.⑦或⑧D.②或③ 下图是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甲图是14时,乙图是20时)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 Pa)。读图回答9~10题。

热力环流练习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据此完成1~2题。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右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2.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度最低的是( ) A.甲曲线B.乙曲线 C.丙曲线D.丁曲线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

必修1 小专题10 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 1、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①高低气压: 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 “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对 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就某处气压大小而言,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对 ②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 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③等压线: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动。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 , 冷却地区 在垂直方向上下沉 , 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 , 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 , 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 , 在近地面正好相反 。 【答案】C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流 小范围:热力环流 受热 受热 冷却 低 高 低 等压面(线)

例题2读图6-7,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 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 为城区,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答案】(1)C (2)B 例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图后回答: (1)图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 (2)1、2、3、4、5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 (3)1、2、3、4、5中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 (4)A 、C 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 (5)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6)如考虑摩擦力,B 点吹 风 (7)A 、B 、C 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则A 点处在 (陆地或海洋) 例4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3季风环流 教学设计

《季风环流》教学设计 【导入】视频引出“风”创造了在干旱带的中国却十分湿润的奇迹师:是什么风创造了湿润的中国? 生:季风 师:季风是在季风环流的影响下形成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季风环流 【板书】季风环流 师:那么,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师: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具体是如何影响季风环流,进而形成季风的呢?(停顿) 我们一起来看,在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了三圈环流,在三圈环流的基础上,考虑海陆分布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气压带被不同的大气活动中心所阻断,请同学们在圆圈处分别填上1月、7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上的大气活动中心。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展示你的答案(贴一贴) (学生上台) 师:好,这位同学非常迅速的完成任务,接下来我想请你为我们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这么贴? 首先1月份: 生: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的升温降温速度比海洋快。1月份,

陆地温度比同纬度海洋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亚洲高压);海洋温度相对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在阿留申附近称阿留申低压) 师:那么7月份呢? 生: (……) 师:非常棒,逻辑非常严密清晰 师:高低气压一旦形成它们之间就会形成气流的水平运动,东亚海陆间的大气环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这就是季风环流。接下来请同学借助模型,在板图上模拟季风环流。 师提示: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会发生偏转。(师画风向)师:季风环流的近地面风(风向)随季节有显著的改变,这就是季风。师:所以东亚季风形成的重要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板书】 师:冬、夏季风影响下会形成怎样的气候特点? 师提示:气温、降水两个角度 生: 师:那么除了东亚,世界上还有哪里也深受季风影响? 生:南亚 师:下面请同学来画一下南亚季风。 生画 师:冬季风是怎么形成的?……

高一地理热力环流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地理 热力环流 一、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差异(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 1、概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 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 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 ①高低气压: 无论在上空还是在近地面, “高”、“低”比较的前提条件都是在同一海拔高度上,即一般相 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 近地面,一般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 就某处气压大小而言,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且高低空的气压名称相对 ②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 同一等压面上各处气压相等 等压面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 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③等压线: 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例题1读图6-2 , 判断正确的叙述。 A .图中四点的气压①<②<③<④ B .甲地多晴朗天气 C .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 .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本题主要考查由气压的分布状况转化为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的大气运动。 由于太阳辐射的差异引起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 受热地区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上升 , 冷却地区 在垂直方向上下沉 , 由此产生同一水平面上存在着高低气压差异 , 受热区上空形成高压区 , 而冷却地区上空形成低压区 , 在近地面正好相反 。 大范围:全球大气环受受冷却 低 高 等压面

【答案】C 例题2读图6-7,回答(1)~(3)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 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 A .净化、增温 B .净化、增湿 C.增温、增湿 D.减湿、减温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其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观察垂直气流的运动方向 (②升.④降)可反推近地面的冷热状况。根据水平气流(①和③运动方向可反推气压差异。若该图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b 为城区,a 为郊区,近地面气流由郊区(a)流向城区(b),绿地的作用是对大气起到净化、增湿、减温的作用。 【答案】(1)C (2)B 例3.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是由热力作用引起的,读图后回答: (1)图中1、2、3、4、5表示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 (2)1、2、3、4、5中表示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 (3)1、2、3、4、5中表示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 (4)A 、C 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处; (5)用“→”完成图中的热力环流 (6)如考虑摩擦力,B 点吹 风 (7)A 、B 、C 三点都位于同一纬度,此时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则A 点处在 (陆地或海洋) 例4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1~2题。 1.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2.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 C.冬季晴天D.冬季阴天 解析:1.B 2.A第1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第2题,近地面为偏西风,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为偏东风,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2019·浙江4月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3~4题。

3.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A.动力辐合上升B.热力辐合上升 C.动力下沉辐散D.热力下沉辐散 4.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解析:3.B 4.D第3题,图中虚线为等温线,中心向上隆起,表明该地气温高于周边地区;实线为等压线,中部下凹,表明该地气压低于周边地区。图中示意的是热低压中心的温压剖面,这种现象是由当地空气受热做垂直上升运动形成的,B正确。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是由于大气受热形成的,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大气受热最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D正确;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因水的比热容较大,水温较低,湖面:空气冷却下沉,A错误;冬季晴朗的夜晚,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空气冷重而沿坡面下滑,流向谷底,并抬升谷底的暖气流,谷底温度偏低,B错误;夏季晴朗的白天,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城区受热上升的暖气流在郊区附近冷却下沉,C错误。 (2020·衡阳模拟)在苏勒亚其其格演唱的歌曲《拉萨夜雨》唱道:“拉萨午夜的细雨,淋响了心的铃铛……”,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读青藏高原夏季(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5~6题。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

高中地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 大气循环为整个地球生态圈带来了生存的供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测试题 1.(2014湛江一模)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解析:西北地区比较干燥,地膜覆盖可以防止水分过度蒸发,防止风力侵蚀搬运作用。 答案:B 2.(2014肇庆调研)人类活动会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是大气( ) A.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解析:温室效应就是二氧化碳的物质增多,过多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反射回地面的辐射增多,保温作用强。 答案:B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上述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4.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作用是(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昼夜温差的大小和地面的性质及大气保温作用的强弱有关,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海洋的比热容较大,增温降温都缓慢,昼夜温差小,阴天和晴天相比,多云的白天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和多云的夜晚大气的保温效应要强,也会使昼夜温差减小,所以有云的海平面的昼夜温差是最小的。 答案:3.D 4.C 5.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 ) 答案:C 6.图中a、b、c、d四点,气压值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7.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1)~(4)题。 (1)将图中①~④所代表的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高考地理 热力环流

2012高考地理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热上升或冷下沉)→水平气压差异→水平运动(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即形成风) 说明:①冷热不均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即知道冷热差异可以画出热力环流,反之知道热力环流可 ③高气压和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状况;同一地点在垂直方向上永

④等压面弯曲方向与气压高低的关系遵循“高凸低凹”原则:等压面凸起是高压区(如上图A、D处),下凹是低压区(如上图B、C处)。 2.常见的形式 (1) ①成因:城市生产、生活释放出大量人为热,而城市的热容量又较小,热量不易扩散,导致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了一个温暖的“热岛”。城市热岛的存在使城市空气上升,与郊区下沉气流形成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又从近地面流向城市 ②应用: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升气流到郊区下沉的距离。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下沉距离之外,避免这些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2) 在沿海地区,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升高,空气在高空由大陆流向海洋;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海风(如下图a)。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上低,空气冷却下沉,地面气压比海面高,使下层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如下图b) 海风和陆风的转换时间,随地区和天气而定,一般,海风开始于11时,到13—15时最强,此后逐渐减弱,到17—20 (3) 在山坡和山谷地区,白天由于山坡上空气增温快,暖空气沿坡面上升,形成谷风(如下图a);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称之为反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空气冷重而沿坡面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下图b);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称之为反山风。

[全]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夏季风、冬季风、季风环流、世界气候)考点详解 ?1、夏季风、冬季风 我国夏季主要为东南风和西南风,冬季主要为东北风和西北风。风向的季节性差异,主要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具体的成因如下:(1)夏季:西南季风+东南季风 ①在夏季,印度北部为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高压中心(南半球为冬季); ②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即从澳大利亚吹向印度(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变为西南季风; ③此时太平洋中部为夏威夷高压,风由太平洋吹向亚洲,同时向右偏转,即为东南季风。 ④夏季风从印度洋和太平洋吹拂而来,携带着大量的海洋水汽,为我国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2)冬季:西北季风+东北季风 ①在冬季,亚洲中部发育着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北部为阿留申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因此形成了西北季风;

②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低压中心(南半球为夏季),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并向右偏转,便形成了东北季风; ③冬季风由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吹来,水汽较少,为我国带来了大风降温天气。 图1 夏季风与冬季风的风向 ?2、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 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图2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A、D 精讲精析:(1)分析洋流的流向。①从经纬线及大陆轮廓可以看出,该岛屿位于索马里半岛以东、也门以西,位于印度洋的西侧;②印度洋北部为季风环流,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因此该岛屿东侧的油污,将会顺着洋流向东流动,可能会漂向印度西海岸。(2)分析该地的气候特征。①从地理位置上可以推断,该地可能为热带沙漠气候。因为该地西侧的索马里半岛、北侧的也门都为热带沙漠气候;②从该地植被可以看出,多刺、硬叶,说明气候炎热且降水少。综合这两点,该岛屿的气候特征为高温干燥。 总结 ?世界气候的分布 本节例题主要考查了经纬网的阅读、洋流的流向和世界气候的分布。其中世界上主要分布着11种气候,气候的分布和成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低,光热条件越好,水汽蒸发旺盛,容易成云致雨。因此低纬度地区一般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例如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②海陆位置,距离海洋较近的地区,海洋水汽充足,降水更丰沛。例如我国北方的东部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地区距海较远,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力环流综合练习

热力环流综合练习 下图中图1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图2示意“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1?3题。 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②地气压高于①地 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低 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高 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 ) A. a地风向为西北风 B.c地风向为西南风 C.b为阴雨天气 D.d为下沉气流 3.若图1为“某城郊热力环流示意图”,不考虑盛行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处可能为城区 B. 乙处房价比甲处低 C. 城市绿化带应建在离城市中心16千米外 D. 火电厂宜建在离市中心16千米至20千米处 解析第1题,由图2可知,甲地近地面与高空在垂直方向气压梯度大,等压面密,地面定为冷高压,乙地相反,近地面为热低压,从而形成图1的热力环流,在高空③地气压高于④地。第2题,在近地面,①②之间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向东,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西北风。第3题,在城郊热力环流中,乙处气压低,应是城区。有严重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以外,远离城区,绿化带建在城郊风经过的地方,即16千米以内。 答案 1. B 2. A 3. D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下图,回答1~3题。 1. 若该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气压a地低于b地 B. 气温a地低于b地

C. 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a是市区,b是郊区 D. 若该环流发生在沿海地区,则a是陆地,b是海洋 2.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 A.a为海洋 B.b为陆地 C.③为陆风 D.③为海风 3.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l.B 2.C 3.D 解析:a、b两处相比,a处气温低、气压高,b处气温高、气压低。不论哪个季节,城区的温度比郊区高,因此b处为城区。若为冬季,则a为陆地,b为海洋,③为陆风。结合气压值与等压面弯曲的关系,确定d处为低压,等压面应该向地面弯曲。 在水库及其周围,由于地面热容量的差异,导致了局部小气候的产生。据此回答4~5题。 4. 若该水库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水库与度假村之间风向的是( ) A. ①2 B. ③④ C. ①④ D. 2③ 5. 关于水库对库区周边地区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风力减弱 B.雷电、阵雨等天气现象增加 C. 气温年较差增大,日较差减小 D. 增加周边地区空气湿度 4. B 5. D解析:水库与周边地区相比白天增温慢,形成高压;夜晚降温慢,形成低压。风从水库吹向周边地区,并带去充足的水汽。 读我国某地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冗成6~7题。 6. “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 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7. 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高考一轮复习热力环流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热力环流测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 林志胜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 、c 为水平气流,b 、d 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甲>丁>丙 D .甲>乙>丁>丙 2.若甲地为郊区,乙地为城市,其余条件与上题相同,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在甲地建立的企业是( ) A .造纸厂 B .水泥厂 C .家具厂 D .电子厂 1.D 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甲地有下沉气流b ,而乙地有上升气流d ,则说明甲地相对较冷,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升高,而乙地相对较暖,气流上升,使近地面大气密度减小,气压比同高度的甲地降低,因而甲、乙两地气压关系为甲>乙。甲、乙两地上空的丙、丁两地,由于b 、d 垂直气流流动使丙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降低,而丁处气压比同高度的其他地区气压升高,故丙、丁两地气压关系为丁>丙。又根据高度升高气压递减的原理,乙丁两处气压关系为乙>丁。 2.B 因为水平气流a 是从甲地吹向乙地,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不宜将有大量废气、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的工厂布局在甲地,以确保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不被污染。造纸厂污水排放量大,废气排放量小,水泥厂粉尘污染严重,家具厂和电子厂属于轻污染或无污染的工业,因而选择B 项。 左图为某地区城市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显示0至600米的垂直气压差分布状况,读图回答3~5题。 a d b c 丙 乙 甲 丁

3.有关该地区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高于②地 B.③地气压低于④地 C.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的风向为东南风B.b为下沉气流 C.c地的风向为西南风D.d为下沉气流 5.有关图中地面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是城市,乙在是郊区B.甲地是郊区,乙在是城市 C.甲地是商业区,乙在是工业区D.甲地是果园,乙在是菜地 3.A 正常情况下,垂直方向上,大气层中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果近地面受热,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就会降低,高空气压会升高,这样近地面0米与高空600米的气压差会缩小;反之,近地面冷却,空气会下沉,地面0米与高空600米的气压差会增大。图中甲地地面0米与高空600米的气压差大于乙地,说明甲地空气下沉,乙地空气上升,故甲地近地面的气压高于乙地,即①地气压高于②地。 4.B 由上题分析可判断b为下沉气流,d为上升气流。 5.B 根据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过程,且气流d上升,气流b下沉,可以判断甲地是郊区,乙在是城市。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6~8题。 6.若a、b、c、d为不同的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是() A.甲>乙>丁>丙B.乙>甲>丁>丙

高考地理考点专题热力环流

考点10 热力环流 考点热度★★★☆☆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具体如下图所示: (1)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提示: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2)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 提示: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3)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近地面冷热有何关系? 提示: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4)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应用 1.形成原因 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1)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 引起 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 造成 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导致 空气的水平运动――→ 形成 热力环流。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①垂直运动——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从高压指向低压。 (3)三个关系 ①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②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③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a 、b 、c 、d 处所示)。 2.常见热力环流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 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 (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

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 (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 (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 提示 (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

文库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地理《热力环流》

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高中地理《热力环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绘制热力环流过程图并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运用热力环流来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养成动手操作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播放《军港之夜》歌曲,并且展示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二)新课教学 1.温故知新: ①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②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观察热力环流的实验:

提供实验器材、展示实验。提问:玻璃缸内的烟是如何飘动的?为什么会这样飘动? 3.探究热力环流过程: ①引导学生分析图中若a、b、c三地受热均匀时,海拔高度越高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相等。 ②分析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运动。 ③分析空气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④引导学生观察等压面的弯曲情况,得出等压面的弯曲规律。 ⑤分析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空气水平运动,指出空气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高压处流向低压处。从而形成大气的热力环流。 4.揭开悬念: 再次播放《军港之夜》歌曲,并且展示歌词: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风你轻轻的吹,海浪你轻轻的摇……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判断歌词中的风向正确吗? 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进行讨论,绘制图示,教师进行点拨和总结。 (三)拓展提升 讨论分析城市热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提问:大气污染的工业应该怎样布局?(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 热力环流过程:太阳辐射→冷热不均(热力)→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运动课后探究: 创设情境、制造问题:巴山夜雨是如何形成的? 五、板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季风环流教学设计

季风环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海陆分布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掌握东亚季风环流及成因。理解区域地理在高考中的地位于作用。 2、能够运用所学的季风环流的原理,解释发生在身边大气环境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已知的条件,命制题目的能力。 3、通过对地理原理的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二、重点难点 1、通过对地理实际问题的探讨,最终掌握季风环流发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重点。 2、根据已知的地理情景,并根据教师要求命制题目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法、小组合作、辩论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区域如何作为呈现地理情景的舞台 1、出示区域地图,介绍地图中等大风日数,等年降水量等值线。创设区域承载必修知识的 情景。 2、逐渐减少区域中的地理信息,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自主回答区域定位的方法。 环节二:如何通过学生命题,解释发生在身边的实际问题 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互相命题题目,互相考查。 1、出示等大风日数图,鼓励学生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个角度命制关于等大风日数的题目, 首先学生从大尺度出发,命制的题目应该比较容易把握在理想的范围内,即从西北到东南递减,并追问原因。但在命制小尺度时,学生可能会出现诸多教师无法掌握之题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功课做足,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 2、鼓励学生从大小尺度命制关于等年降水量的题目,首先学生从大尺度出发,命制的题目 应基本在教师的掌控中,从小尺度命制题目时,教师要多做准备,做到充分准备,将学生可能命制的题目尽量列出,并做好准备。 3、在这一环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让学生积极的参 与小组合作,并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环节三:图解区域与季风环流(必修知识)在高考中的侧重点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点睛之笔,是上述内容的总结及延伸,她在本节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结构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