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4-分类控制_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14-分类控制_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14-分类控制_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14-分类控制_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

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3

康晓光 韩 恒

提要:本文对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考察国家对多种社会组织的实际控制,提出了“分类控制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政府为了自身利益,根据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的公共物品,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这是一套国家利用“非政府方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为社会提供公物品的新体制。通过与其他国家及社会关系类型的比较,文章指出,分类控制体系是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类型”。

关键词:分类控制 国家与社会关系 社会组织 NG O

一、问题的提出

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方针给中国大陆带来了广泛、深刻而又急剧的变化,也激起了学术界重新探讨中国的发展方向、道路及策略的热情。在20世纪80年代,占据支配地位的理论范式是现代化理论。在这一范式内,“新权威主义”与“民主先行论”是相互竞争的两大显学(参见刘军、李林编,1989)。然而,这种局面在80年代末被打破了,此后随经济改革的推进和社会问题的突显,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新范式的倡导者不再“盯住上层”,而是“眼睛向下”,关注国家之外的社会领域。

在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市民社会(civil s ociety)是最先流行的分析框架。率先把市民社会理论引入中国研究的是奥斯特加德(Clemens Stubbe Ostergaard),他用“市民社会反抗国家理论”解释80年代末的政

3 本项研究得到福特基金会的资助。

治事件(顾昕,1994)。①高登?怀特通过考察浙江萧山的基层社团,提出当代中国出现了市民社会的萌芽,并且正在向着市民社会的方向发展(White ,1993)。后来,怀特等人又借助社会学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对经济改革所带来的社会组织的变化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社团的发展呈现出市民社会的组织化特征(White et al.,1996:208)。考虑到中国并不存在完全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社会组织,一些学者也对源于西方的市民社会概念进行调整,提出“准市民社会”(semi-civil s ociety )(He ,1997)、“国家领导的市民社会”(state-led civil s ociety )(Frolic ,1997)等概念,并以此对当代中国进行分析。

由于市民社会概念强调的是独立于国家的社会领域,而当代中国大陆并不存在这种东西,因此一些研究者放弃了市民社会概念,转而运用法团主义(corporatism )框架对当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分析。基于对工会和商业协会的研究,陈佩华和安戈指出,目前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是“法团主义模式”(Chan ,1993;Unger &Chan ,1995;Unger ,1996)。赛奇也运用法团主义概念分析了改革过程中的国家与社会关系(Saich ,2001:207-210)。戴慕珍还运用地方法团主义的概念,解释了地方的经济增长以及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Oi ,1992)。由于市民社会和法团主义都是源于西方的概念,因此一些学者对其应用于中国的有效性提出质疑。②同时,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尝试基于中国的实际经验提出新的分析概念。例如,王颖等人通过考察浙江萧山的基层社团,提出了“社会中间层理论”(王颖等,1993;王颖,1994)。

为什么针对中国的现实,却提出了如此之多并且截然不同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这是因为中国太复杂、也太大了,任何一种理论模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支持自己的经验资料,只要它的信奉者真诚地去寻找而且敢于忽视相反的事实。总体来讲,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还处于局部观察阶段。关注政治事件的研究者认为中国进入了“市民社会反抗国家”时代,关注新型社团的研究者认为中国正在出现“市民社会”,关注人民团体的研究者认为中国属于“法团社会学研究 2005.6①②对市民社会的质疑参见:W akeman ,1993;Huang ,1993;Dean ,1997;Chamberlain ,1998:68;

Saich ,2000:139;H owell ,2004:163-164。对法团主义的质疑参见:White etc.,1996:211-215;Saich ,2001:209;F oster ,2002:62-63;H owell ,2004:162-163。

托尼?赛奇也指出,有关当代中国和市民社会的早期文献,关注的焦点是国家与社会之间

的冲突(Saich ,2001:206)。

论文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主义”,而关注社团“官民二重性”的研究者则认为中国正在出现的是一个“社会中间层”。对于这种研究状况,包端嘉和舍甫琴柯形象地称之为“标签泛滥”、“盲人摸象”(Baum&Shevchenko,1999:333-334、346)。本文试图超越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的“盲人摸象”阶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大象”的整体做一观察,根据田野调查的资料提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二、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案

在已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方法论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把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方式作为考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切入点。各个研究者得出的研究结论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来自他们所考察的社会组织类型的差异。就“局部观察”而言,他们的结论并没有错。他们的不足在于“以偏概全”,即根据局部观察概括整体特征。这给我们一个“暗示”,从整体上来看,政府管理社会组织的手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即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我们把这种“多元化的管理策略”称之为“分类控制”,并用其概括当前中国大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特征。

对权威主义政府而言,社会组织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一种挑战力量,因为社会组织是最有力的集体行动的载体之一;另一方面,它又是一种辅助力量,因为社会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而这也正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同时,不同的社会组织应对政府权威的能力不同,而且为社会提供的公共物品也不同。所以,一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府,必然会根据各类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公共物品的种类对它们实施不同的管理方式。①显然,这仅仅是政府的“主观愿望”,要想使这种“主观愿望”成为现实,还需要政府具有足够的能力。中国政府恰恰具有这种能力。中国的改革是从总体主义体制起步的。在改革的初始阶段,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政府占据着绝对

①“政府”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实中的政府都是由一群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在一般情

况下,他们是积极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政府行为方式中的“理性经济人”特征决定了,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政府或统治阶级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学研究 2005.6

主导地位。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格局。而且改革本身就是“政府主导型改革”。改革前的权力分配格局和改革中的政府主导地位,使得政府有能力根据自身的意愿推动改革,而改革的渐进性又使得政府有时间不断调整改革的策略,从而根据自身利益建立起一套对不同的社会组织实施不同控制策略的“分类控制体系”。

根据上述“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两个推论。如果说政府最根本的利益是垄断政治权力,而对政治权力的最大挑战来自公众的集体行动,那么政府首先将根据社会组织发动集体行动的能力选择控制手段。由此,我们得出第一个推论:对具有不同的挑战能力或组织集体行动能力的社会组织,政府将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由于政府还承担着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而且如果不能较好地履行这种职能,其稳定性就会受到威胁,所以政府会根据社会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性质选择控制手段。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二个推论:对提供不同的公共物品的社会组织,政府将采取不同的控制手段。

为了对上述假设(推论)进行检验,我们选择了8类社会组织进行典型调查(参见表1),分别为工会,行业协会和商会,城市居委会,宗教组织,官办NG O,草根NG O,非正式组织及政治反对组织。①它们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不同,而且提供的公共物品也不同。工会是劳工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是企业主的利益集团,这些功能性团体都具有很强的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政治反对组织的挑战能力最强,而宗教组织则可能在价值领域提出不同的体系。地缘性的社区组织,一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重要的公共物品,一方面为他们的集体行动提供组织载体。一般说来,公益性的官办NG O和草根NG O以及没有正式组织形式的兴趣团体对政治权威没有显著的挑战性。但是,对政府来说,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官办NG O和草根NG O的重要性要大于非正式组织。

我们用5个变量描述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手段:A.政府对社会组织成立的态度。政府是否允许社会组织存在?如果允许社会组织存在,政府对组织登记是积极支持,还是严格限制?在组织成立的过程中,政府是包办,还是不予干预?B.管理社会组织业务活动的政府部

①政治反对组织的样本是法轮功,相关资料依据康晓光1998-2000年间对法轮功的调查研

究整理(康晓光,2000)。

 表1 调查样本一览表

大类小类名称备注地点

功能性组织

工会

行业协会、商会SG总工会国企工会北京SG炼铁厂工会国企工会北京SK公司工会合资工会深圳S D公司工会外资工会深圳YY商业协会北京Z B行业协会深圳WS投资协会深圳

社区性组织城市居委会

SY社区居委会“大院”居委会北京

XX社区居委会普通居委会北京宗教组织基督教三自教会

Y C基督教会市内教会河南

BD基督教会农村教会河南

NG O 官办NG O

草根NG O

FP基金会北京

XY教育研究所本土组织北京

FZ简报海外组织北京

非正式组织兴趣组织RD书画研究会单位内组织北京SY腰鼓队单位内组织北京QN兴趣组织公园内组织北京

门的设置方式。如果政府允许社会组织存在,是否有政府部门或政府指定的机构对其业务活动进行管理?如果有政府部门对组织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该部门是政府指定的专职部门,还是由社会组织寻找的兼职部门?C.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治理结构的控制。社会组织的重大决策是如何制定的?是由业务管理部门自上而下地决定,还是由社会组织自主决定,抑或是二者协商进行?所谓“重大决策”指事关重要活动和人事的决定。D.政府对社会组织所需资源的控制。所谓“资源”主要指经费和人力资源。在经费控制方面,主要考察政府对组织经费来源的控制。政府是通过法规明确规定,还是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组织的经费来源,抑或是不予干预?在人力资源控制方面,主要考察组织员工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控制。E.政府对社会组织日常活动的控制。主要考察组织的日常活动是否受到业务管理部论文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门的干预。组织的日常活动是由主管部门指定,还是由组织自己决定?如果日常活动由组织决定,在实施之前或之后是否需要上报主管部门?

下面,我们将利用典型调查的资料对上述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三、对应分析:分类控制体系描述

根据典型调查获得的资料,可以分辨出各个控制变量的实际状态。例如,控制变量A 具有6个不同的状态:a 1政府自上而下组建;a 2鼓励成立;a 3自下而上成立,但必须纳入政府设定的管理体系之内;a 4自下而上成立,政府不予干预;a 5不允许登记为社团,但对以企业法人存在的社会组织采取默许态度;a 6禁止成立,对已经存在的组织予以取缔。参见表2。 表2 考察政府控制社会组织的指标体系

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状态

A :对社会组织成立的态度a 1:政府自上而下组建;

a 2:鼓励成立;

a 3:自下而上成立,但必须纳入政府设定的管理体系之内;a 4:自下而上成立,政府不予干预。

a 5:不允许登记为社团法人,但对以企业法人存在的组织采取

默许态度;

a 6:禁止成立,对已经存在的组织予以取缔。

B :管理社会组织业务活动的政府部门的设置方式b 1:政府指定相关部门作为社会组织的专职业务管理单位;

b 2:社会组织与相关政府部门协商后确定业务管理单位;b 3:没有业务管理单位,政府把社会组织作为企业管理;b 4:社会组织的业务活动由所在单位代管,政府不进行直接干

预;

b 5:业务活动由组织自主开展。

C :治理结

构控制C 1:重大决策制定c 11:重大决策由业务管理部门决定;

c 12:重大决策由社会组织提出,但须经主管部门审批;c 13:重大决策由社会组织自主决定。

C 2:主要负责人的任命c 21:主要负责人由业务管理部门任命;

c 22:主要负责人由所依附的单位任命;

c 23:主要负责人由社会组织与主管部门协商决定;

c 24:主要负责人由社会组织自己决定。

社会学研究 2005.6

续表2控制变量控制变量的状态

D :资

源控制D1:经费控制

d11:政府通过法规对组织的经费来源做出明确规定;

d12: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组织的经费获取进行限制;

d13: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组织的经费获取进行支持;

d14:政府不干预经费来源,但组织需向主管部门上报经费来

源;

d15:活动经费由所在单位给予支持,政府没有直接管理;

d16:活动经费由组织自己决定。

D2:人力资源控制

人员编制、员工工资

标准

d21:由业务管理部门决定;

d22:由所依附的单位决定;

d23:由组织自主决定,但需上报主管部门;

d24:由组织自主决定。

E:日常活动控制e1:组织的日常活动主要是实施主管部门交待的任务;

e2:组织的日常活动依附于所在的单位;

e3:活动内容由组织决定,但实施前须经主管部门审批; e4:日常活动由组织决定,但实施后需要向主管部门汇报; e5:日常活动由组织开展。

利用表2的代码,可以重新表述政府对18个社会组织的具体控制状况(参见表3)。运用“交替最小二乘法最优尺度分析方法”对上述数据进行多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组织的类型与政府的控制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并且对应关系分化为5种类型。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表4体现出来。

在第一种对应模式中,社会组织类型是工会和城市社区居委会。它们都是由政府自上而下组建的。所调查的4个工会中,有2个(SG 总工会和SG炼铁厂工会)是在新中国成立时由政府组建的,另外2个(SK公司工会和S D公司工会)是改革开放后应政府的要求组建的。同样,社区居委会也是按照政府的要求组建的。社区居委会的前身是政府在城市组建的居民委员会或家属委员会,其后来的发展演变一直处于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①

论文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①例如,XX社区居委会由原来的2个居委会合并为1个居委会,而SY社区居委会由原来

的多个家委会合并为1个家委会,后来又演变为目前的社区居委会,这一切都是按照上级政府的指令完成的。

 表3 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具体控制信息

控制方式组织类型A B

C D

C1C2D1D2

E

SG总工会a1b1c11c22d11d22e1

SG炼铁厂工会a1b1c11c22d11d22e1

SK公司工会a1b1c11c22d11d22e2

S D公司工会a1b1c11c22d11d22e2

SY社区居委会a1b1c11c22d11d22e1

XX社区居委会a1b1c11c21d11d21e1

YY商业协会a2b2c12c22d14d22e4

Z B行业协会a2b2c12c23d14d23e4

WS投资协会a2b2c12c23d14d23e4

Y C区基督教会a3b1c12c23d12d23e3

BD乡基督教会a3b1c12c23d12d23e3

FP基金会a2b2c12c21d13d23e4

XY教育研究所a5b3c13c24d16d24e5

FZ简报a5b3c13c24d16d24e5

RD书画研究会a4b4c13c24d15d24e5

SY腰鼓队a4b4c13c24d15d24e5

QN兴趣组织a4b5c13c24d16d24e5

法轮功组织a6b1c13c24d12d24e5

政府不仅决定着此类组织的设立,而且还为它们指定了专职的业务管理部门,①重大决策由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决定,并自上而下实施,组织的主要负责人由所依附单位或业务管理部门任命。调查表明,工社会学研究 2005.6①调查表明,工会的业务活动大都由各级总工会系统布置安排,而县级以上的各级总工会

系统实际上已经纳入了政府系列,因为《工会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工会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待遇,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同等对待”(第四十八条)。居委会的主要活动大都由街道办事处安排,《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此也做了明确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第二条)。也即是说,政府指定各级总工会、城市基层政府或它的派出机关分别对工会组织和社区组织进行业务管理。

会的主要领导都是由所在企业的党政部门任命。①对于社区居委会而言,尽管近年来在基层社区推行了选举制度,但选举过程基本上处在政府的掌控之中,有的仅仅是走走形式。②

 表4 组织类型与控制方式的对应关系

对应

模式组织类型政府对社会组织的控制方式

A B C D C 1C 2D 1D 2

E

Ⅰ工会社区居委会a 1b 1c 11c 21c 22d 11d 11d 21d 22e 1

e 2

Ⅱ协会、商会官办NG Os a 2b 2c 12c 21

c 22

c 23

d 13d 14d 22

d 23

e 4

Ⅲ草根NG Os 非正式兴趣组织a 5

a 4

b 3

b 4b 5

c 13c 24

d 15

d 16

d 24

e 5

Ⅳ教会组织a 3b 1c 12c 23d 12d 23e 3Ⅴ政治反对组织a 6b 1c 13c 24d 12d 24e 5 对于组织的经费来源,《工会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都做了明确规定。比如《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论文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①②比如,在XX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之前,为了控制选举结果,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做了广泛的宣传工作,多次组织居民代表座谈,有意让街道的“意中人”多与居民代表接触,“多让居民了解自己”。SY 社区居委会也经过了选举,但仅仅是“走走形式”。比如2003年的选举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是SY (居委会所依附的单位)的领导讲话,一方面肯定居委会过去的工作成绩,另一方面向大家解释SY 社区居委会是由家委会转变而来的,与目前社会上一般的居委会有很大差别,动员居民代表继续选举上一届的居委会人员。之后是街道办事处的领导讲话,意思与SY 领导的讲话相同,号召大家继续支持居委会的工作。最后向居民代表发放候选人名单,候选人就是上一届的居委会人员,不过最后预留了“空格”,如果有居民代表不同意这些候选人,可以在空格上写出自己满意的候选人。结果居委会候选人的选举结果与前一届的居委会成员完全一样。候选人选出以后,居委会再组织正式的选举,采取等额制,主任、委员都是规定好的,居民代表从等额制的候选人中选出正式的居委会工作人员。

在SG 总工会,工会主席由SG 总公司的党委常委兼任,各个部门负责人实行党委聘任制,SG 下属的各级厂矿工会主席(包括SG 炼铁厂工会)也都由同级的党委副书记或党委常委兼任。在SK 公司工会,工会主席由公司党委副书记兼任,他同时还兼任公司监事会主席、行政总监,各分会主席是由工会与部门经理协商决定的,“必须经过部门经理的同意”,个别分工会主席甚至由部门经理自己兼任。

经费和来源,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的范围、标准和来源”由人民政府规定并拨付,“居民委员会的办公用房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解决”(第十七条),“家委会的工作经费和家属委员会成员的生活补贴费、办公用房,由所属单位解决”(第十九条)。当然,基层工会的人员编制、人员的福利待遇由所在企业决定。日常活动方面,国企工会的日常活动主要依附于上级工会系统,①合资和民营企业工会开展的活动主要依附于所在的企业,②社区居委会主要依附于上级政府部门。③

在政府的上述控制下,工会和社区居委会事实上已经成为执行政府特定政策的“准政府组织”。它们高度依附于政府机关,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性。④

在第二种对应模式中,社会组织类型是协会、商会和官办NG O 。对于这类组织,在成立控制方面,政府采取了鼓励的态度。1989年,出台了《外国商会管理暂行规定》以鼓励海外商人来华投资;1999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工商领域协会的若干意见(试行)》以鼓励和支持协会的发展。《意见》指出,“工商领域协会(包括工商领域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发展工商领域协会是政府机构改革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很显然,政府对于协会的发展是积极支持的。⑤不仅协会、商会的社会学研究 2005.6①②③④⑤YY 商业协会本身就是政企分开、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Z B 行业协会和WS 投资协会也都

是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的。

基层工会和大院式的居委会不仅依附于政府,而且还依附于所在的单位,因为这些组织

在负责人的任命、经费来源、人力资源等方面都高度依附所在的单位。因此,基层工会和大院式的居委会具有双重依附性。

在XX 社区居委会访谈时,被访者不时地向我们抱怨说,街道给他们布置的任务太多。

居委会的各个委员经常到街道开会,“我们就怕开会,一开会就有工作。”每周二主任去街道开会的时候,总有很多街道部门的负责人布置工作,“要传达工作的人排成队”、“他们5分钟就够我们忙几天”。一个居委会委员要接受街道几个部门的指导,“一人都对应上面的几个口”。

我们曾调查了一家没有组建工会的外资企业———C L 集团。尽管C L 集团没有组建工会,

但SK 公司工会所开展的活动C L 集团都有,并且做的不比SK 公司工会差。由此可以看出,在合资企业,工会的有无对工人的影响不大,即使没有工会组织,在稍微好点的企业,有些活动也是要开展的,比如文体活动、劳动比赛、宣传活动等,因为开展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调动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增加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而不是为了工人的利益,尽管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满足了员工的娱乐需求。

将SG 总工会2002年开展的主要活动与同时期北京市总工会开展的活动进行对比,发现

SG 总工会的活动要么是应市总工会(或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而开展,要么是为了参加北京市总工会统一组织的活动而开展,有些活动市总工会还多次“强调”、多次“部署”。

成立受到了政府的经济支持,官办NG O 的成立也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①

在业务管理部门的设置上,政府没有指定专职的部门对组织的业务活动进行管理,业务主管单位是社会组织和有关部门协商的结果。在组织的重大决策、负责人的任命方面,此类组织具有不同程度的自主性。②在资源获取方面,这类组织不仅没有受到政府的限制,而且还得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③在人力资源方面,此类组织的专职人员招募、人员工资待遇基本上由组织自主决定。日常活动也是如此,基本上没有受到政府的干预,但组织需要向业务主管单位进行汇报。

在第三种对应模式中,社会组织类型是草根NG O 和各类非正式组织。与上述几类组织相比,政府对草根NG O 和兴趣组织基本上没有过多干预。④草根NG O 往往注册为企业,政府也只是把它们作为企业由工商部门进行管理。⑤与官办NG O 相比,由于没有业务主管单位的束缚,草根NG O 具有较大的自主性。⑥对于那些非正式组织,政府并没有要求它们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也没有对它们实施直接的控制。对于论文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①②③④⑤⑥目前,政府基本上是按照企业而不是按照社会团体对这些社会组织进行管理,但这些社会组织实际上开展的是社团的活动、发挥的是社团的功能,因此政府对这些社会组织的管理存在着漏洞。

根据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社会团体必须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方可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但事实上有资格作为主管单位的组织都不太情愿担当管理责任,结果很多社会组织由于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无法注册为社会团体,只能注册为企业。比如,XX 教育研究所先后同国家教委、全国妇联、宋庆龄基金会、少年儿童发展基金会、儿童发展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残联等机构进行商谈,都没有取得结果,最终按企业法人注册。没有过多干预仅是相对而言,但这不表明政府对这些组织没有控制。只不过实施的是“底线”控制,这一底线就是政府的权威和社会的稳定。有的学者已经注意到政府的这一控制底线(H owell ,2004:159)。

FP 基金会在发展过程中就曾获得很多“优惠”,比如1992-1993年,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分别对该组织提供了2000万元的贴息贷款。

所调查的4个组织中,Z B 行业协会和WS 投资协会在治理结构方面的自主性相对较大。YY 商业协会在人事任命方面较多地依附于“会长单位”。而FP 基金会的主要负责人则更多是由政府指定的。

FP 基金会的成立本身就是政府直接发起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基金会与政府的关系一直比较密切,按照一位政府官员的说法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基金会的工作始终非常关注和支持。无论是对确定领导机构的人选,还是基金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处理,包括审计,每次领导同志都有明确的指示”。参见:“国务委员陈俊生在FP 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议上的讲话”,1996年9月9日。

社会学研究 2005.6

此类组织,政府采取的控制策略,要么由所在单位代管(间接控制),①要么放任自流、不予控制。很显然,与上述各类组织相比,政府对此类组织的控制是较弱的。

在第四种对应模式中,社会组织类型是宗教组织。在组织成立方面,政府对宗教组织采取了限制措施。新成立的基督教会必须经过政府审批,并纳入政府认可的“三自教会”系统。对于教会的活动,政府设立了宗教事务管理局进行专职管理。在治理结构方面,教会的重大活动事先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教会的主要负责人由政府指定,并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有的还被纳入了政协系列。

政府对教会的资源获取特别是接收海外捐赠,有着严格规定;人力资源方面,教会专职人员的编制、工资待遇基本上由教会自主决定,但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备案;教会的日常活动基本上自主开展,但聚会时间、聚会地点、聚会内容等事先都要经过审批。

在第五种对应模式中,社会组织类型是政治反对组织。政府对待组织成立的态度是禁止。秘密成立的,一经发现立即取缔。政府的安全部门负责对此类组织进行管理。该类组织在重大决策、主要负责人的任命、资源获得、日常活动等方面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与其他各种社会组织相比,政府对待政治反对组织的控制策略是独特而严厉的。

上述对应分析的结果显示:对具有不同挑战能力的社会组织,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控制策略。比如,对工会和社区居委会组织(具有较强的潜在挑战能力),政府的策略是将其作为“准政府组织”;对宗教组织(具有较强的潜在挑战能力),政府的策略是限制发展;对协会、商会和官办NG O(潜在挑战能力较弱),政府的策略是鼓励和支持;对草根NG O和非正式组织(潜在挑战能力很弱),政府的态度是不加干预;而对政治反对组织(表现出公开的现实挑战),政府的策略则是禁止和取缔。在此前提下,政府会根据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实施不同的控制策略。比如,对于协会、商会、官办NG O等社会组织,政府对其采取鼓励和支

①“代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非正式组织需要在单位内部进行登记,另一就是单位

对组织的活动进行积极支持。不仅单位内部的兴趣组织存在着代管现象,社区内的兴趣组织也存在代管现象。在访谈XX社区居委会时,据文体委员介绍,街道办事处曾经下发过“关于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的办法,要求居委会对社区内兴趣组织的基本情况做出统计。统计的信息包括各个成员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是否退休、电话、负责人的基本情况等。由此可以看出,尽管政府没有对非正式组织实施直接控制,但通过社区居委会或单位,政府对非正式兴趣组织实施了间接控制。

持的策略,因为这些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是政府所急需的;对那些所提供公共物品并不是政府所急需的社会组织,政府对其或采取控制策略限制其发展、或是采取放任政策。①也就是说,政府确实是根据社会组织的挑战能力和提供的公共物品,对不同的社会组织采取了不同的控制策略。所以,我们的假设得到了经验资料的支持。

四、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对经验资料的分析表明,在改革的过程中,伴随着政治控制的放松以及经济领域的市场化改革,社会领域中出现了多元化的利益需求,涌现出大量的社会组织。面对如此众多的社会组织,原有的国家支配社会的模式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国家支配体制———分类控制体系。在这种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国家控制社会”是其根本的特征。当然国家的控制并不僵化,需要严格控制的就严格控制,需要放松控制的就放松控制,不需要控制的就放任自流。在新的控制体系中,实施什么样的控制策略和控制强度,取决于政府的利益需求以及被控制对象的挑战能力和社会功能。实际上,这是一套国家利用“非政府方式”,在新的经济环境中,对社会实行全面控制的新体制。

“分类控制体系”,不但更为准确地描述了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而且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类型”。②通过与其他几种主要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类型进行比较,可以明了这种“新类型”的特征。此处,我们把“市民社会模式”、“法团主义模式”、“市民社会反抗国家模式”、“总体主义模式”确定为比较的对象。

尽管对于市民社会的界定还存在种种争议,但一般的看法认为,市民社会是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和伦理秩序(邓正来主编,1992:126)。市民社会强调自由结社、社会组织的多元竞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社会领域。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分配格局中,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与此相比,在分类控制体系下,人们的结社权利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同论文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①②这里的“理想类型”是在马克斯?韦伯的意义上使用的。

如果社会组织具有很强的潜在挑战能力,并且提供的公共物品并不是当前政府急需的,政府将对之采取限制发展的控制策略;如果社会组织的潜在挑战能力很弱,并且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并非当前政府所急需的,政府基本上是采取放任不管的控制策略。

的群体拥有不同的结社权利。社会组织并非完全出于自愿结社,也并非完全独立于国家之外,不同的社会组织与政府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联系。①分类控制体系对应的是权威主义政体。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格局中,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与分类控制体系相比,在法团主义模式下,公民享有更为充分的自由结社权利,社会组织也拥有更大的自主性。与市民社会不同,法团主义不是强调独立于国家之外的社会领域,而是强调国家与社会领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法团主义不强调社会组织的多元竞争,而是强调功能性组织的垄断性。这些垄断性的社会组织,一方面代表组织成员与国家谈判,另一方面,作为交换,垄断性的社会组织也要向国家保证在成员中落实所达成的公共政策(邓正来主编,1992:173-176)。在分类控制体系下,并非每一个利益部门都有一个垄断性的社会组织,即便是有垄断性的社会组织,该组织也未必获得组织成员的认同。②因为在分类控制体系下,人们这方面的权利受到一定限制,大多数的垄断性组织并非基于自愿。而且,法团主义模式比分类控制体系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它可以与自由民主政体、权威主义政体,甚至是极权主义政体和睦相处。

市民社会反抗国家模式是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概括,它对应的是正在崩溃的极权主义政体。在这种国家与社会关系中,尽管公民的结社权利在法律上受到一定限制,但实际上国家对公民的这种权利的限制是无效的。社会组织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并且与国家公开对抗,而国家在控制社会组织方面,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在分类控制模式下,国家对公民结社权利的限制及对社会的干预是有效的。社会组织一般不会与国家对抗,具有清醒的“底线意识”。③市民社会反抗国家模式对应的是“崩溃中”的总体制度下的政体,而分类控制模式则具有“自我调整”的能力。

在分类控制体系中,在国家与社会的权力格局中,国家依然处于主社会学研究 2005.6①②③就我们所调查的组织而言,除反对组织之外的其他组织,都没有从事政府反对的活动。

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有强烈的“底线意识”,它们对自己的活动都采取了严格的自律。福斯特曾经指出,在今日中国,法团主义只具其形,而不具其实,因为大多垄断性组织并

不真正代表组织成员的利益,而更多的是代表政府的利益(F oster ,2002:62-63)。正是因此,一些市民社会的提倡者在分析中国时不得不对这一概念进行调整,提出“准市

民社会”、“国家领导的市民社会”等概念,并且认为中国的市民社会仍然处于“初生的”(nascent )、“萌芽的”(embry onic )、“正在浮现的”(emerging )阶段(Dicks on ,2003:18)。

导地位,依然控制着公共领域,垄断着集体行动的各种资源。但这与以往的总体制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分类控制体系下,国家不再实行全面干预,允许有限的结社自由,大量的社会组织开始涌现,经济领域和私人领域已经放开。在公共物品的提供上,政府不再完全包办,而是开始利用社会组织提供一些公共物品,尽管社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仅仅是“拾遗补缺”。

 表5 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比较

比较内容理想类型市民社会法团主义市民社会

反抗国家总体制度分类控

制体系

国家干预社会的范围国家不干预社会。国家不干预社会,但通过立法干预功能性组织。国家干预公共领域,但干预无效。国家全面干预社会,干预范围遍及经

济领域、公共

领域和私人

领域。

国家干预公共领域。

公民的结社权利在法律上享有充分的结社权利。在法律上享有充分的结社权利。结社权利在法律上受到限制,但实际上不受限制。禁止结社。结社权利受限制,但是不同的

群体享有不同

的结社权利。

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完全自主。完全自主。实际上自主。完全不自主。不同类型的组织拥有不同的

自主性。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国家与社会合作。国家与社会合作。国家与社会各自为政。国家包揽全部公共物品。国家主导,社会拾遗补缺。政治决策的制定和实施社会主导,以议会为中心。社会主导,行政部门与功能性组织合作为主。通过非制度化的冲突影响决策的制定与实施。

国家主导,社会没有任何发言权。国家主导,但社会拥有一定的

表达空间。

国家与社会权力分配格局社会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占据主导地位,但政府的影响力大于市民社

会模式中的

政府。

国家与社会势均力敌或分庭抗礼。

国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对应的主要政体形式自由民主主义。自由民主主义或权威主义。总体制度崩溃阶段。总体制度。具有“自我调整”能力的总体

制度

论文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社会学研究 2005.6

通过上述对比可以看出,分类控制体系不同于改革前的总体制度模式,不同于出现在东欧的市民社会反抗国家模式,更不同于来自西方世界的法团主义模式和市民社会模式,而是一种新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

分类控制体系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取代计划成为主导性的资源配置方式,总体体制也随之让位于权威主义体制。国家不再全面控制经济活动,也不再干预公民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但仍然控制着“政治领域”和“公共领域”。分类控制体系就是国家控制公共领域的基本策略和组织系统。在这一体系中,国家允许公民享有有限的结社自由,允许某些类型的社会组织存在,但不允许它们完全独立于国家之外,更不允许它们挑战自己的权威。同时,国家也有意识地利用各种社会组织提供公物品的能力,使其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经验表明,通过建立分类控制体系,政府有效地控制了社会组织化进程。当然,二十几年的时间太短,还无法据此预测,社会领域的进一步组织化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同样,我们也无法预测,分类控制体系究竟是一种过渡性安排,还是一种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终极性体制。也许,只有时间能够告诉我们答案。

参考文献:

邓正来主编,1992,《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顾昕,1994,《当代中国有无公民社会与公共空间?———评西方学者有关论述》,《当代中国研究》第4期。

康晓光,2000,《法轮功事件透视》,香港:明报出版社。

刘军、李林编,1989,《新权威主义———对改革理论纲领的论争》,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王颖,1994,《中国的社会中间层:社会发展与组织体系重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2月号(总第6期)。

王颖、折小叶、孙炳耀,1993,《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Chan,Anita1993,“Rev olution or C orporation?W orkers and T rade Unions in P ost2M ao China.”The Australian Journal o f Chinese Affair s,29.

Baum,Richard&Alexei Shevchenko1999,“The‘S tate of the S tate’.”in The Paradox o f China’s Post2 Mao Re forms,(ed.)by M erle G oldman&R oderich M acfarquhar.Cambridge,M assachusetts, Lond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mberlain,Heath B.1998,“Civil S ocie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Australian Journal o f

论文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Chinese Affair s,N o.39.

Dicks on,Bruce J.2003,Red Capitalists in China:the Party,Private Entrepreneur s and Prospects for Political Chan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an,K enneth1997,“Ritual and S pace:Civil S ociety or P opular Religion?”in Civil Society in China, (eds.)by T im othy Brook&B.M ichael Frolic.New Y ork:M. E.Sharp.

W akeman,Frederic Jr.1993,“the Civil S ociety and Public S phere Debate:W estern Reflections on Chinese P olitical Culture.”Modern China,V ol.19N o.2.

F oster,K enneth W.2002,“Embedded within S tate Agencies:Business Ass ociations in Y anT ai.”The

Australian Journal o f Chinese Affair s,47.

Frolic,B.M ichael1997,“S tate2Led Civil S ociety.”in T im othy Brook&B.M ichael Frolic(eds.), Civil Society in China.New Y ork:M. E.Sharp.

He,Baogang1997,The Democratic Implications o f Civil Society in China.New Y ork:ST.M artin’s Press.

H owell,Jude2004,“New Direction in Civil S ociety:Organizations around M arginalized Interests.”in

G overnance in China,(ed.)by Jude H https://www.doczj.com/doc/1f17371463.html,nham,M D:R owman and Littlefield.

Huang,Philip C. C.1993,“‘Public S phere’Π‘Civil S ociety’in China?The Third Realm between S tate and S ociety.”Modern China,V ol.19N o.2.

Oi,Jean C.1992,“‘Fiscal Reform and the Econom ic F oundations of Local S tate C orporatism in China’.”World Politics45(Oct.).

Saich,T ony2000,“Neg otiating the S tate:the Development of S oci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the China Quarterly(M arch).

———2001,G overnance and Politics o f China.New Y ork:Palgrave.

Unger,Jonthan1996,“‘Bridges’:Private Business,the Chinese G overnment and the Rise of New Ass ociations.”The China Quarterly147,September.

Unger,Jonthan&Anita Chan1995,“China,C orporatism,and the East Asian M odel.”the Australian Journal o f Chinese Affair s33.

White,G ordon1993,“Prospects for Civil S ociety in China:A Case S tudy of X iaoshan City.”The Australian Journal o f Chinese Affair s29.

White,G ordon,Jude H owell&X iaoyuan Shang1996,In Search o f Civil Society:Market Re form and Social Change in Contemporary China.New Y ork:Ox 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康晓光)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韩恒)

责任编辑:谭 深

SOCIOLOGICAL STU DIES (Bim onthly) 2005 6

V ol.20N ovember,2005 PAPER

Beijing H ouse Owners’Rights Protection M ovement:Reas on of Breakout and M obilization Mechanism Zhang Lei 1

…………………………………

Abstract:The rights protection m ovement of house owners is rising in urban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six cases of the rights protection m ovement in Beijing.The author finds that

a new Real Estate Interest G roup has formed in urban China.The superior position of the

Real Estate Interest G roup makes developers and property management com panies easily in fringe on house owners’rights.In order to achieve successes in the rights protection m ovement,house owners have to organize to imm obilize the Real Estate Interest G roup.

C ore members and activists,organization,m obilization,strategies,and res ources

constitute the micro2and medi2m obilization mechanism of success ful rights protection m ovements.Interest groups m odel,instead of other m odels,helps to interpret the new community politics in urban China.

Habitus and Village Customary Law: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C ommunity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of HX Village Zhou Yi 40

……

Abstract:Base on the fact of community integration in a villag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community integration by analyzing habitus and the village customary law(cungui minyue).I t declares that habitus and village customary law are im portant factors that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collective economic order and the recognition of collective values at village leve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ctive consum ption,frequent internal m obility,and w orking without leisure,this paper exams the invisible m oral power2habitus has s oft integration function.Analyzing the content of village customary law,it als o indicates that the village’s formal regulation has mandatory integration function.The result of the fulfillment of the tw o systems is that the individual integrates into the collective.

The System of Differential C ontrols:A Study of the State2s ociety Relationship in C ontem porary China Kang Xiaoguang&Han Heng 73

………………

Abstract:This paper is an experiential study of the state2s ociety relationship in contem porary China.Through exploring actual state controls over manifold organiz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ystem of differential controls.In this system,for the sake of itself,the state exerts various control strategies over different types of s ocial organizations, according to the capacities that s ocial organizations challenge the state power and the public g oods that they provide.This system is a new system that the state realizes its com prehensive controls over s ociety and provides public g oods to the s ociety,by non2 g overnmental means under the new economic environment.Then,after com paring this system with other state2s ociety relationship types,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system of differential controls is an ideal type of a new state2s ociety relationship.

‘White C ollar’and Its Function in S ocial Structure:A Case Study of

…………………………………

Shanghai since1990’s Li Youmei 90

Abstract:The emerging white2collar group has gradually occupied an im portant position in s ocial occupational structure in Shanghai.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s ocial mind and s ocial function have aroused s ome researchers’interest.Analyzing the special hostorical phase in which the white-collar group is,its cultural adaptation,value ori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separation from s ocial system,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a special research perspective on the white-collar group and discuss on s ome current suppositions on this group.

Internet Use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A spatial perspective of digital ……………………………………………

divide Wang Mingfeng 112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digital divide problem of in the Internet use from a spatial perspective,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urbanization in explaining the variation of determining the growth and distribution of Internet users at the urban and regional level.In fact,the digital divide am ong geographical units is very serious and widening the existing regional economic gap in China.The em pir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spatially diffusion of Internet in China fits the hierarchical pattern of big cities first and small cities later,and the status of a city and its change are a crucial factor in fluencing the growth of Internet users in the city.In China,the m ost serious issue of spatial digital divide now is the gap between metropolises and other areas within the urban hierarchy.

HI VΠAI DS,Stigma,and S ocial Discrimination: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I DS Patients and Ordinary Villagers in T w o Chinese Rural C ommunities ………………………………………………………

Liu Neng 136

自动控制系统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实现 自动控制系统作为目前工业领域控制的核心,已经为大家所熟悉。自动控制系统是指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是实现自动化的主要手段,其组建了整个系统的大脑及神经网络。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机构和变送器四个环节组成。 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按控制原理主要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一)开环控制系统 在开环控制系统中,系统输出只受输入的控制,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特性都比较差。开环控制系统中,基于按时序进行逻辑控制的称为顺序控制系统;由顺序控制装置、检测元件、执行机构和被控工业对象所组成。主要应用于机械、化工、物料装卸运输等过程的控制以及机械手和生产自动线。 (二)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是建立在反馈原理基础之上的,利用输出量同期望值的偏差对系统进行控制,可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性能。闭环控制系统又称反馈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按给定信号分类,可分为恒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三)恒值控制系统 给定值不变,要求系统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接近给定希望值的系统。如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高度、电动机转速等自动控制系统属于恒值系统。 (四)随动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未知时间函数变化,要求输出跟随给定值的变化。如跟随卫星的雷达天线系统。(五)程序控制系统 给定值按一定时间函数变化。如程控机床。 在我们的工业领域中,因控制的工艺流程复杂、生产数多、对产品质量控制严格,所以一般控制系统均为闭环控制系统。 二、控制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一)控制器 目前控制系统的控制器主要包括PLC、DCS、FCS等主控制系统。在底层应用最多的就是PLC控制系统,一般大中型控制系统中要求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场合就会采用DCS 控制系统,FCS系统主要应用在大型系统中,它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现场总线控制系

仪表选型方案

仪表控制系统成套供货要求1、供方对设备本体保护及控制装置负有配合的责任,供方供货范围内的检测仪表、控制设备和被控设备可控性满足自动化投入率10%的要求。 2、供方提供完整的资料,并以书面形式详细说明对测量、控制、联锁、保护等方面的要求,提供详细的运行参数,报警值及保护动作值。 3、供方提供的仪控设备、控制系统及安装附件等都要详细说明其规格、型号、安装地点、接口尺寸、连接方式、插入深度、用途及制造厂家等信息,特殊检测装置提供安装使用说明书。 4、在确定设备及材料的类型及尺寸时,应将环境条件及工艺条件的影响考虑在内,例如温度、压力、湿度、振动、气蚀、腐蚀、障碍物、空气杂质和腐蚀性药品。在必要的地方应采取冷却或加热等措施。 5、现场仪表、变送器等应保持连续运行,除非特殊要求,环境温度在-25~65℃范围内变化时,测量仪表应保持它的精度等级。 6、如果环境不要求更高的防护,对现场仪表通常采用的防护等级一般为IP65(IEC529)。如果会接触易爆炸气体,设备或控制回路必须满足所在危险区域的防爆要求。 7、所有的仪表、组件、变送器、转换器等都应有表示位号和用途的铭牌,仪表位号编制在开工会上确定。8、所有的就地仪表、变送器在运输前应在工厂内进行标定(在量程范围内,最少五点),提供每台仪表的标定校核记录。 9、所有仪表设备必须带产品检验合格证书、产品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必须带中文说明书、产地证明等证件)。在单体设备包装上注明其用途及主要

参数,如量程等。流量检测装置必须带机加工图纸、计算书等资料。 10、供方将其提供的仪表及控制设备连到供方提供的接线盒/箱或现场控制盘上,所有模拟接口信号是4~20mA标准信号(热电偶及热电阻除外),开关量仪表输出触点为无源接点,容量为20VAC 3A/20VDC1A。 1、控制盘柜的要求: (1)配供的控制盘、柜为安装在它们内部或上面的设备提供环境保护。控制柜的防护等级满足环境要求,放置在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设备将为IP32,其它为IP54。放置在相临位置的控制盘、柜尺寸要统一,详细要求在技术澄清会/开工会讨论后确定。(2)控制盘、柜内所有组件的布置和安装应符合国家标准。接触器、继电器选用Schneider,配电回路保护组件采用Schneider、AB 空气开关,操作按钮、开关、信号灯选用Schneider产品。(3)控制、信号回路连接用线为铜芯绝缘线,最小截面不小于 1.5m 2。所有导线应牢固的加紧,设备端子均有标字牌。(4)对外引接电缆均经过端子排,每排端子排留有15%的备用端子,采用PhoenixUT系列螺钉接线端子产品,交流、直流端子颜色不同,且端子排分开设置。 (5)所有柜体需着色部分的颜色均为浅灰色,色标号为RAL7035,底座颜色均为深灰色,色标号为RAL702。(6)配电设备的结构应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且便于运行、维护、检查、监视、检修和试验。 (7)每台箱体上应有一块永久性附贴的防锈铭牌,它的字迹清晰可读,其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类型:(电子、通信专业专业必修课)课程代码:(01010824)授课对象:(电子、通信专业) 学分:(4学分)先修课:(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等)学时:(64学时)后续课:(无)制定人:郑运刚制定时间:2011年7月16日星期六 二.课程性质、任务和目的 电子测量与仪器是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1)能根据被测对象正确地选择测量方案和仪器; 2)熟练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通用电子示波器、信号源、电子电压表、计数器、扫频仪等)的正确操作; 3)能对测量结果进行正确的处理; 4)能对电子测量仪器进行基本维护和简单维修。 (2)知识目标 1)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 2)了解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用途、性能及主要技术指标; 3)掌握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二)。课程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表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电子测量概论(2学时)(1)电子测量的意义、特点、内容;电子测量的基本对象——信号和系统的概念、分类;电子测量方法分类。(2学时) (二)基本测量理论与测量数据处理(6学时) (1)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计量的基本概念,单位和单位制,基准和标准,量值的传递准则。(2学时) (2)测量误差的分类、估计和处理: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及减少方法,系统误差的判断及消除方法,粗大误差及判断准则。测量结果的处理步骤。(2学时)(3)有效数字的处理,测量数据的表示方法。(2学时)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温度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据了解,很多厂家在使用温度控制器的过程中,往往碰到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苦于无法解决,依靠手工调压来控制温度。创新,采用了PID模糊控制技术,较好地解决了惯性温度误差的问题。传统的温度控制器,是利用热电偶线在温度化变化的情况下,产生变化的电流作为控制信号,对电器元件作定点的开关控制器。电脑控制温度控制器: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 *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Ivar、Dvar(比例、积分、微分)三方面的结合调整形成一个模糊控制来解决惯性温度误差问题。 传统的温度控制器的电热元件一般以电热棒、发热圈为主,两者里面都用发热丝制成。发热丝通过电流加热时,通常达到1000℃以上,所以发热棒、发热圈内部温度都很高。一般进行温度控制的电器机械,其控制温度多在0-400℃之间,所以,传统的温度控制器进行温度控制期间,当被加热器件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时,温度控制器会发出信号停止加热。但这时发热棒或发热圈的内部温度会高于400℃,发热棒、发热圈还将会对被加热的器件进行加热,即使温度控制器发出信号停止加热,被加热器件的温度还往往继续上升几度,然后才开始下降。当下降到设定温度的下限时,温度控制器又开始发出加热的信号,开始加热,但发热丝要把温度传递到被加热器件需要一定的时候,这就要视乎发热丝与被加热器件之间的介质情况而定。通常开始重新加热时,温度继续下降几度。所以,传统的定点开关控制温度会有正负误差几度的现象,但这不是温度控制器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热系统的结构性问题,使温度控制器控温产生一种惯性温度误差。 要解决温度控制器这个问题,采用PID模糊控制技术,是明智的选择。PID模糊控制,是针对以上的情况而制定的、新的温度控制方案,用先进的数码技术通过Pvar、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

作者简介:李姿姿(1976-),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中央编译局世界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公民社会、中国政府与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 《学术界》 (双月刊)总第128期,2008.1 ACADE M I CS IN CH INA No .1Jan .2008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研究述评 ○李姿姿 (中央编译局 世界所,北京 100032) 〔摘 要〕经历了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之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在20世 纪90年代进入了“国家与社会互动”的新时期,相继提出了“国家在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共治”、“国家嵌入社会”等理论,重新思考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这表明人们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看法走出了零和博弈的传统观念,标志着一种新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视角的出现,对加深人们对社会的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国家;社会;国家在社会中 国家与社会关系是政治学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往往通过国家-社会二分法来看待问题,认为国家与社会是零和博弈的关系。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打破了这种二分的视角,以米格代尔(Joel S .M igdal )、埃文斯(Peter B.Evans )、奥斯特罗姆(Elinor O str om )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国家在社会中、国家与社会共治、公与私合作伙伴关系等理论,认为 国家与社会存在合作与互补的关系,二者是互相形塑的。〔1〕在这一理论的影响 下,产生了有关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形形色色的研究。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超越了传统二分法对单方面的片面强调,反映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人们对国家权力和作用的认识转变,对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现实世界有着重要影响。 一、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的核心是讨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合作— 072—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复习要点)

填空30 问答20 分析10 设计15 计算分析25 第一章: 什么是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简称。它泛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核能等工业生产中连续的或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被控对象和自动化仪表(包括计算机)两部分组成。(被控参数,控制参数,干扰量f(t),设定值r(t),反馈值z(t),偏差e(t),控制作用u(t)) 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按结构不同:(1)反馈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系统;按定值不同:(1)定值控制系统(2)随动控制系统(3)顺序控制系统 过程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根据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的要求提出以下 单向性能指标:(1)衰减比(2)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3)参与偏差(4)调节时间、峰值时间和振荡频率 综合性能指标:(1)偏差绝对值积分IAE(2)偏差平方积分ISE(3)偏差绝对值与时间乘积积分ITAE(4)时间乘偏差平方积分ITSE 第二章: 检测误差的类型、怎样克服? 1、检测误差的描述 (1)真值所谓真值是指被测物理量的真实(或客观)取值。在当前现行的检测体系中,许多物理量的真值是按国际公认的公式认定的,即用所谓“认定设备”的检测结果作为真值。(2)最大绝对误差绝对误差是指仪表的实测示值x与真值x a的最大差值,记作△,即△=x-x a (3)相对误差δ=△/x a *100% (4)引用误差γ=△/(x max-x min)*100% (5)基本误差基本误差是指仪表在国家规定的标准条件下使用时所出现的误差。 (6)附加误差附加误差是指仪表的使用条件偏离了规定的标准条件所出现的误差。 2、检测误差的规律性 (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指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按一定规律出现的误差。克服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利用负反馈结构。 (2)随机误差或统计误差当对同一被测参数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绝对值的大小和符号不可预知地随机变化,但就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通常将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或统计误差。引起随机误差的原因很多且难以掌握,一般无法预知,只能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它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并设计合适的滤波器进行消除。 (3)粗大误差又称疏忽误差。这类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疏忽大意或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对于粗大误差,首先应设法判断是否存在,然后再将其剔除。 检测仪表的组成:传感器、变送器 检测仪表的基本特性 固有特性:(1)精确度及其等级(2)非线性误差(3)变差(4)灵敏度和分辨力(5)漂移(6)动态误差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课程标准样本

《化工仪表及自动化课程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学时数:64 学分:4 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杲制浆造纸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了综合化、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每个模块均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思路,力求体现”做中学匕”学中做”的教学理念;本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降低理论重心,突出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冋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本课程的内容组织形式上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每个模块实施时,先提出学习目标,再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在开始就知道学习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学生的注意,利于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自主学习、自我实践。 以制浆造纸厂为主,选择典型的仪表配置和控制方案。经过学习该课程,了解制浆造纸厂生产过程常见的仪表的种类、结构和性能,掌握仪表流程图的绘制和仪表的配置,能为制浆造纸厂以及相关的行业进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构思和开发自动调节的方案。 (三)课程任务 本课程介绍常见化工仪表的基本常识.自动控制中基本规律和控制方法。主要内容有:仪表的种类、控制方法、自控方案的制定等。经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工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

二.课程目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既懂制浆造纸专业理论知识, 又具备操作技能骨干技术人员。 (-)在理论知识方廂 1、了解化工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2、穿握自动调节系统的组成及自动调节系统方块图及其分类。 3、掌握自动调节系统的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 4、了解化工对象的特点及其描述方法,掌握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 5、掌握测量各种参数仪表的性能和原理,如:压力测量及变送,流量的测量及变送,液位的测量及变送,温度检测仪表及选用。 6、了解自动电子电位差计和自动电子平衡电桥的作用原理。 7、理解自动控制仪表基本控制规律及其对系统过渡过程的影响。 8、掌握气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电■气转换器及电■气阀门定位器的作用方式及其流量特性。 9、掌握简单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调节规律的选择原则和参数的整定方法。 10、理解并掌握各种复杂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如:串级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选择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共13页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 一、功能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控制器,用于自动接通或断开室内的电加热设备,从而使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要求,并能实时显示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大于等于设定温度时,控制器断 ?时,控制器接通电加热设备。 开电加热设备;当室内温度比设定温度小2C 控温范围:0~51C? 控温精度:≤1C? 二、硬件系统设计 1.硬件系统由七部分组成,即单片机及看门狗电路、温度检测电路、控制输出电路、键盘电路、显示电路、设置温度储存电路及电源电路。 (1)单片机及看门狗电路 根据设计所需的单片机的内部资源(程序存储器的容量、数据存储器的容量及I/O口数量),选择AT89C51-24PC较合适。为了防止程序跑飞,导致温度失控,进而引起可怕的后果,本设计加入了硬件看门狗电路IMP813L,如果它的WDI脚不处于浮空状态,在1.6秒内WDI不被触发(即没有检测到上什沿或下降沿),就说明程序已经跑飞,看门狗输出端WDO将输出低电平到手动复位端,使复位输出端RST发出复位信号,使单片机可靠复位,即程序重新开始执行。(注:如果选用AT89S51,由于其内部已具有看门狗电路,就不需外加IMP813L) (2)温度检测电路 温度传感器采用AD590,它实际上是一个与绝对温度成正比的电流源,它的工作电压为4~30V,感测的温度范围为-550C~+1500C,具有良好的线性输出,其输出电流与温度成正比,即1μA/K。因此在00C时的输出电流为273.2μA,在1000C时输出电流为373.2μA。温度传感器将温度的变化转变为电流信号,通过电阻后转变电压信号,经过运算放大器JRC4558运算处理,处理后得到的模拟电压信号传输给A/D转换部分。A/D转换器选用ADC0804,它是用CMOS集成工艺制成的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芯片,分辨率8位,转换时间100μs,基准电压0~5V,输入模拟电压0~5V。 (3)控制输出电路 控制信号由单片机的P1.4引脚输出,经过光耦TLP521-1隔离后,经三极管C8550直接驱动继电器WJ108-1C-05VDC,如果所接的电加热设备的功率≤2KW,则可利用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直接控制加热设备,如果加热设备的功率>2KW,可以继电器控制接触器,由接触器直接控制加热设备。 (4)键盘电路 键盘共有四个按键,分别是S1(设置)、S2(+)、S3(-)、S4(储存)。通过键盘来设置室内应达到的温度,键盘采用中断方式控制。 (5)显示电路 显示电路由两位E10501_AR数码管组成,由两片74LS164驱动,实现静态显示,74LS164所需的串行数据和时钟由单片机的P3.0和P3.1提供。对于学过“串行口”知识的班级,实习时,可以采用串行口工作于方式0,即同步移位寄存器的输出方式,通过串行口输出显示数据(实时温度值或设置温度值);对于没学过“串行口”知识的班级,实习时,可以采用模拟串行口的输出方式,实现显示数据的串行输出。 (6)设置温度存储电路 为了防止设定温度在电源断电后丢失,此设计加入了储存电路,储存器选用具有I2C总线功能的AT24C01或FM24C01均可。每次通过键盘设置的室内设定温度都通过储存器储存起来,即使是电源断电,储存器存储的设定温度也不丢失,在电源来电后,单片机自动将设

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初探

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 课程考试试卷封面 教师姓名: 日期:2011年01月04日

浅议国家与社会关系 内容摘要:国家与社会关系是政治学、政治社会学和政治纪经济学学者们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注的是权力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如何分配,即政府控制的权力与社会的自主权力之间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它所关注的是如何划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合理界限,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如何保持适度平衡和确立一种建设性互动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化和协调化,是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过程而演进的,是推动经济民主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性资源。本文以政治社会学的视角审视国家与社会关系,并着重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理论入手,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并结合我国社会转型期和全球化的实际,探讨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可行之路。 关键词:国家与社会;互动;全球化 国家与社会关系是政治学、政治社会学和政治纪经济学学者们讨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它关注的是权力在政府和社会之间如何分配,即政府控制的权力与社会的自主权力之间的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它所关注的是如何划分“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合理界限,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如何保持适度平衡和确立一种建设性互动关系。当今我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主要是由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事实引起的。从社会角度而言,它体现了随着利益多元化的形成和社会自主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渴望;从国家角度而言,它体现了在体制转变阶段,如何界定政府权限、规范政府行为的要求。因此,科学地解答这一问题不仅是学术理论界的事情,而且是迫切的现实问题。 一、以政治社会学视角审视国家与社会关系 国家只不过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位匆匆过客,只有社会才能与人类共始终。 1. 社会产生国家 国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独立解决不了自身的矛盾,需要一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组织来管理社会,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速发展。国家产生的最初阶段,缓和了社会矛盾,保持了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向前发展创造了条件。 2. 社会支持国家 国家是应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而生。国家刚一诞生,社会就赋予其两种职能:统治职能与管理职能。社会在国家的帮助下取得了巨大成功,种种迹象表明,社会必须支持国家的发展才能使社会按正常的脚步向前迈进。)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 程标准

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课程代码:05008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学时:72 学分:4.5 制订人: 审核: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学习领域(课程)标准 一、学习领域(课程)综述 (一)学习领域定位 “传感器技术”学习领域由岗位群的“电子产品技术支持岗位”行动领域转化而来,是构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框架教学计划的专业学习领域之一,其定位见表一: 表一学习领域定位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本课程标准以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机电化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同时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考核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模块和课程内容。为了充分体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思想,本课程按照完成项目的基本工作过程项目熟悉了解→方案设计→系统流程图的绘制→系统软件和硬件的集成开发→控制系统安装调试→用户现场安装调试→项目竣工验收→用户指南、技术说明书等技术资料的编写与整理”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内容安排,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 (三)学习领域(课程)目标 1. 方法能力目标: 能对自已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自我学习、收集和检索信息、查阅技术资料;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习过程,深入了解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思考优化实践的过程和方法,并尝试改进,尝试运用技术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工程实践问题; 学会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职业道德;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质疑意识,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社会能力目标:

温控器的分类【大全】

温控器的分类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 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以温控器制造原理来分,温控器分为: 一.突跳式温控器:各种突跳式温控器的型号统称KSD,常见的如KSD301,KSD302等,该温控器是双金属片温控器的新型产品,主要作为各种电热产品具过热保护时,通常与热熔断器串接使用,突跳式温控器作为一级保护。热熔断器则在突跳式温控器失娄或失效导致电热元件超温时,作为二级保护自,有效地防止烧坏电热元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火灾事故。 二,液涨式温控器:是当被控制对象的温度发生变化时使温控器感温部内的物质(一般是液体)产生相应的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体积变化),与感温部连通一起的膜盒产生膨胀或收缩。以杠杆原理,带动开关通断动作,达到恒温目的液胀式温控器具有控温准确,稳定可靠,开停温差小,控制温控调节范围大,过载电流大等性能特点。液涨式温控器主要用于家电行业,电热设备,制冷行业等温度控制场合用。 三,压力式温控器,改温控器通过密闭的内充感温工质的温包和毛细管,把被控温度的变化转变为空间压力或容积的变化,达到温度设定值时,通过弹性元件和快速瞬动机构,自动关闭触头,以达到自动控制温度的目的。它由感温部、温度设定主体部、执行开闭的微动开关或自动风门等三部分组成。压力式温控器适用于制冷器具(如电冰箱冰柜等)和制热器等场合。以上几种是常见的机械式温控器。 四,电子式温控器,电子式温度控制器(电阻式)是采用电阻感温的方法来测量的,一般采用白金丝、铜丝、钨丝以及热敏电阻等作为测温电阻,这些电阻各有其优确点。一般家用空调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 课 程 标 准 山东职业学院教务与科研处 2012年9月1日 专业领域: 电气自动化技术 课程代码: 03021047 课程名称: 典型工业生产过 程的组态控制 所属系部: 电气工程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课程目标 (1) 三、课程设计 (1) 1. 教学设计 (1)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1) 3. 课程考核 (5) 4. 教学环境及设备 (6) 5. 教师队伍 (6) 6. 教材选用 (6) 四、实施建议 (6)

《典型工业生产工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1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工控系统组态和调试的原理、方法和过程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较完备的工控系统安装与调试知识。较强的设计能力、扩展能力以及较好的自动化技术系统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为毕业后参与自动化方面的工作及三到五年内获得技师证书打下扎实基础。 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知识与技术从事程度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实施、评价的能力,具有获得、分析、归纳、交流、使用信息和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自学、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合理利用与支配资源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理论、实验与实训相结合;讲授和练习相结合;课程项目与工程完成相结合;课程讲授与实训场所相结合。 2.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课程标准 2 表1 《典型工业生产过程的组态控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控制器三种类型简介

因此平均时间是不同的。在大部分比例控制器中,循环时间和/或比例带是可调的,以便控制器可以更好地与特定过程匹配。除机电和固态继电器输出之外,比例控制器也可用于比例模拟输出,例如4 ~ 20 mA 或0 ~ 5 Vdc 。通过这些输出,实际输出级别是不同的,而不仅仅是打开和关闭时间,如同使用继电器输出控制器。比例控制的一大优点是操作简便。它可能会需要操作员进 行少量调整(手动复位)以便在初始启动时设置设定值温 度,或在过程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进行调整。易发生大范围温度循环的系统也需要使用比例控制器。要根据所需的过程和精度来确定需要简单的比例控制,还是 需要具有PID 的比例控制。滞后时间长且最大上升率大的过程(例如热交换器)需要大范围的比例带才能消除振荡。大范围的比例带可能会导致随负载的变化产生大的偏移。要消除这些偏移,可使用自动复位(积分)。微分(速率)操作可用于长时间延迟 的过程中,加快过程干扰后的恢复速度。PID 控制器 第三种控制器(PID 控制器)可为比例控制器提供积分和微 分控制。该控制器将比例控制与其他两项调整结合在一起,可帮助设备自动补偿系统中的变化。这些调整(积分和微分)以基于时间的单位表示;也可以通过其倒数(分别为 RESET 和RA TE )表示。比例、积分和微分条件必须使用尝试误差法对特定系统单独进行调整或“整定”。三种类型的控制器中,PID 控制器 可提供最准确、最稳定的控制,并且最适合用于具有相对较小质量的系统,这些系统可对添加到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在负载经常变化并期望控制器能因设定值、提供的能量或要控制的质量的频繁变化而自动进行补偿的系统中,建议使用PID 控制器。选择控制器时还要考虑其他特性。这些特性包括:自动整定或自整定,在这种情况下仪器将自动计算适合于精密控制的比例带、比率值和复位值;串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可与主机“对话”,以进行数据存储、分析和整定; 警报,警报可以是闭锁式(手动复位)或非闭锁式(自动复位),可设置警报以在流程温度偏高或偏低时触发,也 可在察觉到与设定值发生偏离时触发;定时器/事件指示 器,可用于标记经过的时间或事件的结束/开始。此外,继电器或可控硅触发输出控制器可与外部开关(例如SSR 固态继电器或磁性接触器)配合使用,以切换高达75 A 的大负载。有三种基本类型的控制器:开关控制器、比例控制器和PID 控制器。根据要控制的系统,操作员将能够使用一种类型或其他类型的控制器来控制过程。开关控制器 开关控制器是最简单的一种温度控制设备。该设备的输出只有“开”和“关”两种状态,没有任何中间状态。仅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开关控制器才会切换输出。对于加热控制,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输出为“开”,高于设定值时输出为“关”。由于温度超过设定值才会更改输出状态,因此过程温度将会不断循环,从低于设定值变为高于设定值,然后再回到设定 值以下。如果这种循环快速发生,则为防止损坏接触器和 阀,在控制器操作过程中添加了开关差分或“滞后”。这种差分需要温度超过设定值一定的度数后才会再次关闭或打 开。如果在设定值上下非常快地循环,则开关差分可防止输出“反复不断”地切换或快速切换。开关控制通常在不需要精确控制的情况下使用,在无法处理频繁打开和关闭能源的系统中使用,以及在系统非常大,温度变化极其缓慢的情况下使用,或者用于进行温度警报。 开关控制用于警报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限制控制器。该控制器使用必须手动复位的闭锁继电器,并且用于在达到特定温度后结束某个过程。 比例控制器 比例控制专用于消除与开关控制关联的循环。比例控制器可在温度接近设定值时减少对加热器的平均电量供应。这能够减慢加热器加热,以便温度不会超过设定值,但会接近设定值并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温度。这种比例控制操作可通过在短时间间隔内打开和关闭输出来实现。这种“时间比例控 制”通过“打开”时间和“关闭”时间的比率变化来控制温度。比例控制操作在设定值温度附近的“比例带” 范围内发生。超出这个比例带,该控制器用作开关控制器,输出状态为全开(比例带以下)或全关(比例带以上)。但是,在这个比例带范围内时,根据离设定值的测量差的比率确定输出状态是打开还是关闭。在设定值处(比例带的中点),输出的开:关比率为1:1;也就是说,打开时间和关闭时间是相等的。如果温度离设定值较远,则打开时间和关闭时间会因温度差比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果温度低于设定值,则打开的时间更长;如果温度太高,则关闭的时间更长。比例带通常表示为全比例的百分比或度数。也可以被称为增益,增益是比例带的倒数。请注意,在时间比例控制过程中,加热器要应用全功率,但在打开和关闭之间循环,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第六讲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关于人的学说、社会的学说,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认识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怎样坚持集体主义的时代价值,做坚定的爱国者。 教学重点和难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集体主义与个人自由发展的关系,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教学时数:讲授学时:2个,讨论学时:2个,课外学时:4个 引言: 人是在社会中生活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国家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否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大学生只有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握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履行对祖国、对社会的崇高义务,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一节个人与社会 一、关于人的学说 人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从两个方向延伸的: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而后者历来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论是东方的思想家,还是西方的思想家均未能弄清人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汲取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他们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人的本性是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性的不断改变的历史而已。 二、关于社会的学说 (一)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两种: 1、社会契约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卢梭) 2、社会有机论(主要代表人物法国孔德、英国斯宾塞) (二)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一定的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结成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人们在生产中相互交往,形成与一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如前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即反馈控制系统)由被控对象和控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 根 据其功能,后者又是由具有不同职能的基本元部件组成的。图1.12是一个典型的自 动控制 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图中组成系统的各基本环节及其功能如下。 1.被控对象 如前所述,被控对象是指对其莱个特定物理量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 出即为系统的输出员,即被控量,通常以c(r)(或y(f))表示。 2.阁量元件 测量元件用于对输出量进行测量,并将其反馈至输入端。如果输出量与输入量的物 理 单位不同,有时还要进行相应的量纲转换*例如,温度测量装置(热电偶)用于团量湿度并 转换为电压(见固1.2),测速发电机用于测量电动机轴转速井转换为电压(见田1.9)。 3.给定元件 根据控制日的,给定元件将给定量转换为与期望输出相对应的系统治入量(通常以 r(‘)表示),作为系统的控制依据。例如,图1.9中,给定电压M2的电位器即为给 定元件。 4.比较元件 比较元件对输入量与测量元件测得的输出量进行比较,并产生偏差信号

中的电压比较电路。通常,比较元件输出的偏差信号以‘(2)表示。 5.放大元件 放大元件是特比较元件结出的(檄弱的)偏差信号进行放大(必要时还要进行物理量的转换)。例如,图1.9中的ATMEL代理放大器和晶闸管整流装置等。 6.执行元件 执行元件的功能是,根据放大元件放大后的偏差信号,推动执行元件去控制被控对 象,使其被控量按照设定的要求变化。通常,电动机、液压马达等都可作为执行元件。7.校正元件 校正元件又称补偿元件,用于改善系统的性能,通常以串联或反馈的方式连接在系 统中。 在图1.12中,作用信号从输入端沿箭头方向到达输出端的传输通路称为前向通路;系 统治出量经测旦元件反馈到输入端的传输通路称为主反馈通路;前向通路和主反馈通 路构 成的回路称为主反馈回路,简称主回路。除此之外,还有局部反馈通路以及局部反馈 回路 等*将只包含一个主反馈通路的系统称为单回路系统,将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反馈通路的 系统称为多回路系统。 1.4.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如前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千差万别,所完成的控制任务也不尽相同,但可以 按 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别。例如,按控制方式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 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TI代理统;按元件类型可分为机械系统、电气系统、机电系统、液压系

如何正确选择仪表设备

如何正确选择仪表设备 1、自动化仪表选型的一般原则 检测仪表(元件)及控制阀选型的一般原则如下: 1.工艺过程的条件 工艺过程的温度、压力、流量、粘度、腐蚀性、毒性、脉动等因素是决定仪表选型的主要条件,它关系到仪表选用的合理性、仪表的使用寿命及车间的防火、防爆、保安等问题。 2.操作上的重要性 各检测点的参数在操作上的重要性是仪表的指示、记录、积算、报警、控制、遥控等功能选定依据。 一般来说,对工艺过程影响不大,但需经常监视的变量,可选指示型; 对需要经常了解变化趋势的重要变量,应选记录式; 而一些对工艺过程影响较大的,又需随时监控的变量,应设控制; 对关系到物料衡算和动力消耗而要求计量或经济核算的变量,宜设积算; 一些可能影响生产或安全的变量,宜设报警。 3.经济性和统一性 仪表的选型也决定于投资的规模,应在满足工艺和自控的要求前提下,进行必要的经济核算,取得适宜的性能/价格比。

为便于仪表的维修和管理,在选型时也要注意到仪表的统一性。尽量选用同一系列、同一规格型号及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 4.仪表的使用和供应情况 选用的仪表应是较为成熟的产品,经现场使用证明性能可靠的;同时要注意到选用的仪表应当是货源供应充沛,不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2、温度仪表的选型 一、一般原则 1.单位及标度(刻度) 温度仪表的标度(刻度)单位,统一采用摄氏温度(℃)。 2.检出(测)元件插入长度 插入长度的选择应以检出(测)元件插至被测介质温度变化灵敏具有代表性的位置为原则。但在一般情况下,为了便于互换,往往整个装置统一选择一至二挡长度。 在烟道、炉膛及带绝热材料砌体设备上安装时,应按实际需要选用。 检出(测)元件保护套材质不应低于设备或管道材质。如定型产品保护套太薄或不耐腐蚀(如铠装热电偶),应另加保护套管。 安装在易燃易爆场所的就地带电接点的温度仪表、温度开关、温度检出(测)元件和变送器等,应选用防爆型。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气自动化专业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编制日期:年月日 x x学院

《工业组态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工业组态控制技术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师岗位上从事电气设备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开发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一个全新的控制方法,因此基于组态软件和触摸屏的人机界面技术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素。 (二)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以工程项目和企业自动化技术员职业成长过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内容,将职业素质培养融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性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1.组建以学院专任教师、企业专家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团队,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对完成任务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团队成员认可、线索清晰、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 2.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召开有教学专家、课程建设团队人员参与的课程标准建设会议,形成课程标准; 3.引入自动化仪表与装置行业标准,校企共同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情景设计; 4.以自动化控制系统操作、维护维修等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初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设计反应水位控制系统设计学习项目,包含简单工程的建立与运行、模拟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等15个情境;

5.根据教学规律及认知过程,构建教学计划、考核评价办法、课程考核标准及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价反馈等步骤组织教学。 (三)先修后续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及《PLC 技术》,后续课程有《自动生产线的调试与检修》。 二、课程目标 能力目标: 1.具备组态软件编程的基本能力; 2.具备组态软件与开关量设备、模拟量等设备的联机调试能力; 3.具有较强的典型自控系统设计能力; 4.能完成组态控制系统综合设计。 知识目标: 1.掌握课程中组态控制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术语、定义、概念和规律,在今后工作中应能较熟练地应用这些概念和术语; 2.掌握组态控制技术组态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学会制作组态相关工程; 3.对组态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素质目标: 1.具备自我管理、团队精神、交往能力; 2.诚实守信,具有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4.具有吃苦精神和责任心,勇于承担责任,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1.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并注意加强实际应用,注意融入新技术,精选处理传统内容,增加部分实训内容。使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国家与社会之间

选自《公共行政》2002年第4期(P19-25) 国家与社会之间 ——论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一、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社会中介组织兴起的必然性 1.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时期,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向成熟的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同时,加入WTO会对中国市场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中国的市场经济虽已基本确立,但还不完善、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市场主体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规则不完善;市场服务体系滞后。无可否认,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然而,即使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会由于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等因素的影响而受到限制,从而出现市场失效的情况。所以,在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市场机制运作的结果不仅达不到理论上的帕累托最优,就连其基本的资源配置功能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政府就要面临着两大困境:一方面不仅要面临着市场机制存在着内在缺陷的问题,还要面临着市场机制力量薄弱,不能较为充分地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的问题,而且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是一种自主经济和竞争经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活动主体的行为,只能通过各种间接手段调控、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因而,市场经济必然会划定政府权力的范围,迫使政府重新调整其职责和功能,限制政府的结构和规模。为此,政府又必须在市场不发达的条件下把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转移给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其他途径来解决市场失效问题,承担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弱化后的部分职能;另一方面又要借助其他力量来填补对某些领域直接参与、直接管理手段的放弃和间接调控机制尚未健全所形成的宏观管理和调控机制的结构真空。著名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曾指出,从不发达、不规范的市场经济向发达、规范的市场经济的过渡、转轨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历史轨迹,诺思称之为lock in(锁定)和path dependence(路径依赖)。”[1] 而在这种转轨过程中,要避免极易出现的lock in现象,就必须找到一种path dependence,即归根到底要找到一种使市场与政府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通道。建立在市场契约关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行政权力的基础上的社会中介组织就是重要的path dependence。 2.公民社会的兴起。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也称作市民社会、文明社会,他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近现代社会学家共同使用过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指一种不同于国家构造的社会形态。今天,市民社会已成为西方社会普及性的结构形态,也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表征。 中国作为迟发展型国家,国家在启动现代化的初期完全占主导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动员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进行工业化,因而运用政权力量渗透、控制了社会各领域,形成了国家高度统合社会的关系模式,所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两个越位:公共生活对私人生活的越位;国家生活对社会公共(民间)生活的越位。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模式使国家机构臃肿,效率低下,国家行动的有效性降低,进而削减了国家的权威,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转变国家高度统合社会的关系模式已经是非常迫切的了。西方国家现有的国家和社会二元结构模式形成的动力主要来自社会。市民社会通过与王权和国家权力的不断斗争,逐渐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地位。在市场社会的强大压力下,国家不断收缩其行动范围,逐渐退出私人领域和非政治性公共领域。这一过程呈现出社会主导国家的特点。西方市民社会尽管有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但由于国家的被动性调适,西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