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的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第14课,课本内容包括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多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之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因此,本课的学习也极具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让学生知道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使中原与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通过设置西域都护府,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完成“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比较表”,分析张骞通西域产生的影响;识读《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路线图》、《秦汉时期疆域变化图》和《丝绸之路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联系当今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引导学生以古论今,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骞不畏艰险、富于冒险精神、忠于国家、牢记使命、机智果敢、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通过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牢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意识。

通过对比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进行交流的“物产”,使学生直观的体会什么是交流,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的重要桥梁作用,体会文明与交流、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树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并且根据教学内容,张骞出使西域有“凿空”之意,他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所以具有重要地位。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丝绸之路成为当时和以后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教学重点:1、张骞通西域的艰辛历程及其影响2、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

1、知识构建方面:他们历史知识积累得还较少,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还缺乏理性思考,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做相关的引导和说明。

2、认知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方法,由此引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习惯。

【教学方法】

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某种方法对某些情况来说是成功的,有效的,但对某些情况来说,则可能根本不行”,所以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是有道理的,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讨论法为主,辅以提问设疑法、读书指导法、地图识别法,讲授法,图片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新闻连线,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讲授新课——联系现实,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作业布置:丝路导游,一展风

(一)新闻连线,引出课题

首先进行新闻连线:播放视频《“南海一号”文物陆续出水》思考:为什么会在南海地区发现南宋古代沉船?这条海上贸易通道和历史的那条商路有密切关系?。

南海是最近的热门话题,我国曾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其他国家有过频繁的经济往来,然而追根溯源,这条商路是在张骞通西域之后的基础上开通的,通过与本课紧密相连的热点问题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为后面的新课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张骞通西域】

1、西域在哪里

通过唐诗接龙引出西域地理概念,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体现了文史结合的特点;出示《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落实西域地理范围。

2、到西域去

这一部分我把它分解成两步,第一步解决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经过,第二解决张骞通西域的影响。根据杜威“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并且“儿童生来就有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愿望”的观点,第一部分我设计为学生活动:把学生分成两组,合作探究,对比分析,播放《张骞通西域》的视频,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图表填写,解决张骞通西域的原因和经过,随后让学生讨论张骞的经历中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通过该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合作探究,充分讨论,畅所欲言,让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接纳不同观点。

新课标提出通过多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第二部分我通过64页材料史料研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通过地图识别《秦西汉疆域形势变化图》;通过动画故事《投笔从戎》通过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通过《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丝绸之路路线图》进行比较,让学生逐步得出张骞通西域的影响:开启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密切联系,打通了双方的交流之路。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奠定了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