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颈椎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颈椎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颈椎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颈椎术后并发症及预防

一、并发症

颈神经损伤或毁损后病人出现上肢麻木、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活动受限);局部血肿、创口不愈合、感染、血胸、气胸、邻近脏器损伤、疼痛加重、疼痛区位置改变、截瘫。

二、预防及注意事项

1.卧床休息1个月,3个月内避免体力劳动。3个月内行走和坐立时,应先在家属帮助下佩戴好颈托;

2.避免颈部过度或突然扭动,避免颈部长时间处于不良姿势,如长时间低头看书、看电脑、看电视、打牌等;

3.3个月内不得跑、跳、蹦、开车,坐车时避免行车变速,3个月后可适量活动如散步,半年后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适当进行慢跑、游泳。

4.休息时最好是卧硬板床,枕头高度适度。勿受凉受潮。对于身体肥胖、体重超过标准的病人,应注意控制饮食,防止肥胖导致椎间盘负担加重。避免主动和被动吸烟。

5.出院后,如果仍残留局部疼痛或出现疼痛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疼痛门诊行局部治疗或体格检查。

疼痛科

2010-04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https://www.doczj.com/doc/1e5574798.html,/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褥疮 股骨转子间骨折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病年龄较股骨颈骨折大7~8岁,并发症多且重,术后病死率在5%~30%。其原因主要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平均年龄在76岁左右,体质差,并发症多,如:王福权报道106例粗隆间骨折中,有3种以上并发症40例(38%),并发症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给麻醉及手术及术后处理带来难度。 1、预防方法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应该按以下标准选择手术:(1)心脏功能①心肌梗死,病情稳定至少3个月;②心功能衰竭,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 个月;③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律失常6次/min;④伤前可步行上楼。, (2)肺功能①屏气时间30s;②吹蜡距离50cm;③无咳痰,哮喘,气促;④动脉血气,P0260mmHg,PCO245mmHg,FVTl70%。 (3)高血压:血压160/90mmHg,有脑缺血,脑栓塞时,病情稳定至少超过6个月。 (4)肾功能:尿蛋白,尿量1ml/(kg/h),BUN80mmol/L。 (5)肝功能转氨酶不超过正常值的1倍。 (6)糖尿病:空腹血糖8.0mmol/L。此标准一般病例能顺利度过手术关。 (7)选择创伤小的手术和经皮穿针内固定。 2、内固定物失效发生髋内翻内固定物失效,招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髋内翻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成功取决于稳定的骨连接,牢固把持骨折远近端固定能力,又取决于骨折类型、固定器械设计,固定器械正确使用、骨质疏松的程度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内固定物失效原因:①与骨折类型有关:在稳定骨折中,后内侧支撑完好或轻度粉碎,骨折块塌陷极小,变位或重建内侧皮质的接触良好,骨折可获稳定,则发生内固定失败少,髋内翻发生率低。相反在不稳定骨折中,后内侧有大块游离骨块,后方粉碎,骨折复位后,仍极不稳定,要依靠内固定支撑维持,易造成内固定失效及髋内翻发生,约占粗隆间骨折80%。②与内固定设计及操作不正确有关: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方法,归纳分为三种类型:钉-板类、髓内固定类、多枚针类。老年患者的髋内翻畸形,一般无须治疗。对青壮年,髋内翻畸形严重者,可行粗隆楔形外展截骨术,术后选择滑动加压螺钉,钉内固定,对极少见股骨粗隆间骨折不愈合者,可采用内移、外翻截骨治疗粗隆间截骨,使股骨干内移,近端骨块外翻位固定,骨折线周围植骨。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ttps://www.doczj.com/doc/1e5574798.html,/ggzzjgz/bfbz/

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

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患者取去枕仰卧位,下肢稍外展,穿丁字鞋防旋或两腿间置外展支架,避免屈曲,内旋动作。6~8 h后可低枕平卧,术后第二天可半靠坐起。 (2)生命体征护理:密切观测生命体征直至稳定,必要时ICU监护24~48 h,观察电子镇痛泵的使用效果,老年患者对失血敏感,手术耐受性差可及时给予少量、多次输血,及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纤维素易消化食物。糖尿病患者术后有发生全身情况恶化的危险,要控制好糖的摄入量,监测血糖,将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 (3)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切口负压引流管,保持切口负压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定时挤压引流管,每2 小时1次,每班观察负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记录,保持引流口敷料清洁,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给予更换术区辅料,对于皮肤敏感的患者准备防过敏纸质胶布,防止皮肤破溃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引流液减少至〈50 ml/d可拔除引流管,并将引流管残端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患肢护理:密切注意伤口和肢端血循环情况,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敷料包扎松紧度,伤口周围皮肤张力,待患者麻醉药作用消退后及时评估患肢感觉和运动功能。 (5)疼痛的护理:做好患者术前、术后的心里护理,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加强心理护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主动询问,相信患者的主诉,并表示理解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感到护士在分担他们的痛苦,让

患者有信任感、依赖感、安全感,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同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舒适的卧位。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有利于患者休息和睡眠,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合理用药尽量早用止痛药,控制疼痛的有效方法是及早使用止痛药物,而不是等到疼痛难忍时再给药。预防性用药较疼痛剧烈时用药量小,镇痛效果好。分散注意力,如:与患者谈论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也可听听音乐,音乐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具备镇痛及松弛的能力,鼓励患者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可“忽视”疼痛感觉,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从而忘记手术造成的疼痛。硬膜外镇痛泵给药止痛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硬膜外镇痛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效果良好。但在使用硬膜外镇痛泵时还应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及尿潴留,注意监测血压、脉搏、面色。并注意观察呼吸的频率及深度,防止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的发生。 (6)心理护理:动态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尊重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保护患者隐私,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在术前要告知手术费用,使患者有充分的准备。心理护理贯穿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操作都要做好相应的告知工作,使患者没有疑虑,感到舒适放心,更好的配合医疗及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 (二)功能锻炼的指导: (1)麻醉清醒后鼓励并帮助患者作踝关节的被动和主动伸屈运动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术后1周可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在卧床期间逐步行抗阻外展等长肌力训练,直腿抬高及臂肌收缩功能锻炼,以加强外展肌及股四头肌肌力。(2)术后8周。1,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小于90度,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2,知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并发症(一)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并发症(一) 作者:武刚,申勇,王林峰,刘艳兵 【关键词】颈椎后路单开椎管成形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术式,但由于技术等原因,各种并发症时有发生,现综述如下。 1轴性症状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患者常出现颈项部及肩背部疼痛,伴有酸胀、僵硬和肌肉痉挛,称为轴性症状。其发生率可高达45%~80%,严重者经理疗和功能锻炼均很难取得满意疗效,症状持续时间可长达十余年〔1〕。轴性症状的出现与颈后韧带复合体受到破坏、颈椎的节段性不稳、术后颈椎总活动度减少、颈椎周围软组织受到刺激、术后佩戴围领时间过长等原因有关〔1~3〕。常规单开门手术取颈后正中入路,使后方韧带复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项韧带受到严重破坏,剥离了双侧椎旁肌,切除了部分棘突及韧带,影响了颈椎后方结构的稳定性。特别是术中切断了C2~C3和C6~C7之间的棘上和棘间韧带,使手术后肌肉韧带复合体出现两个薄弱区,从而引起椎间过度运动,导致椎间不稳而出现轴性症状。另外,术后长时间颈部制动会导致C3~C6运动减少,颈椎活动度下降,造成C2~3和C6~7节段运动代偿性增加而引起轴性症状〔1〕。通过改良术式保护颈椎后方肌肉韧带复合体的功能、尽量重建伸肌的自然结构、缩短颈部制动时间、加强早期功能锻炼等措施可以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1~3 2C5神经根麻痹 最初的常见症状是肩部或上臂的剧痛,进而是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轻瘫或瘫痪,多在术后1周内出现,少部分在术后2~4周内出现〔4〕。Sakaura等〔4〕回顾以往文献发现,颈椎病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平均为4.6%,其中前路减压融合术平均为4.3%,在后路椎板成形术则为4.7%,两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其可能的病理机制包括机械性损伤、神经根拴系效应和脊髓灰质病变等。Satomi等〔5〕认为C5神经根麻痹是后路椎板成形术时神经根的直接损伤所致,多数C5神经根麻痹发生在椎板成形术的开门侧,术中手术器械可能会直接损伤神经组织。多数学者〔6~7〕认为脊髓减压术后脊髓向后方漂移,同时神经根靠在小关节的边缘或上关节面,导致神经根的栓系,而引起C5神经根麻痹。Yamashita等〔6〕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RI检查结果发现,神经根麻痹患者C4~5水平脊髓向后漂移平均达5mm,而非麻痹患者脊髓向后漂移范围通常在1~3mm。Uematsu等〔7〕发现单开门手术中椎板掀开角度不小于60°时,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明显提高,还得出在靠近椎板侧开槽做门轴时,术后神经根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的结论。Chiba等〔8〕则认为颈椎术后的上肢麻痹可能与脊髓灰质的病变有关。总的来说,C5神经根麻痹可能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除了神经根的损伤外,脊髓灰质的病变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颈椎术后的C5神经根麻痹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一般患者通过卧床休息,颈围制动,应用激素、脱水剂及神经营养剂治疗后可较快恢复。对于严重的肌肉运动瘫痪者恢复时间较长,一般在6个月~1年左右,肌肉功能训练结合电磁等物理治疗有助于获得早期康复〔4〕。综合上述各学者观点,采取下列措施可能会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a)后路开门时注意避免器械损伤神经根(最好用磨钻,避免用椎板咬骨钳),减压时立即快速静滴甘露醇及甲基强的松龙以减轻脊髓的水肿反应;b)为避免术后神经根后移牵拉过大,开门应靠近椎板侧,椎板掀开角度应小于60°;c)对椎间孔明显狭窄的患者,术中可酌情行椎间孔切开术。 3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颈椎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术中体位、减压过程中的震动、手术器械对脊髓的直接刺激、减压后脊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都可能加重脊髓损伤。另外,颈椎病患者的脊髓长期处于受压状态,血供差,经彻底减压后,短时间内血供恢复可造成脊髓水肿加剧,即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 颈椎前路手术是目前颈椎病外科治疗的常用术式。[1]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结构,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常会出现。本文回顾分析了1996年1月至2007年1月我院开展的颈椎前路手术258例,对其出现的早期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58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前路手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78例,女85例;年龄18~76岁,平均(50.0±10.6)岁。258例患者中,全瘫两例(0.8%),不全瘫122例(47.3%),无瘫痪症状134例(51.9%)。单节段154例(59.7%);双节段95例(36.8%); 三节段9例( 2.5%)。 1.2方法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16例,单节段减压10例,双节段减压5例,三节段减压1例;前路减压、TFC椎间融合术19例,单节段减压10例,双节段8例,三节段1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AO前路钢板内固定术26例,单节段减压9例,双节段14例,三节段3例;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内固定术160例,单节段减压100例,双节段57例,三节段3例。 2结果 脊髓损害加重3例,占17%;神经根损伤2例, 占0.78%;植骨块移位1例,占0.39%; 取骨区感染血肿2例,占0.78%; 钢板、螺钉松动、急性胃粘膜病变、呼吸骤停各1例,各占0.39%;血管栓塞3例,占1.17%。 3讨论 3.1颈椎病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分为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和手术间接相关的并发症,前者包括入路相关性并发症、减压相关性并发症、植骨融合相关性并发症,内固定相关性并发症,后者主要是其它并发症。[2]影响早期并发症出现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术者因素,主要表现在手术技巧,手术的熟练程度,手术医生的经验等方面,这一类因素主要影响了手术直接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如手术技巧不娴熟可致内固定位置不当,如果解剖层次不熟悉可致神经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另一类是患者因素,如患者一般状态,基础病情,其它器官系统功能状态等,这一类因素主要影响患者术后其它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比如患者年龄大,呼吸系统功能下降,在术后就容易并发呼吸系统感染。 3.2颈椎前方重要脏器、血管、神经密集,是颈椎前路手术显露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客观因素。本组病例中有5例喉上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横行于颈动脉鞘与早状腺之间,显露时易损伤,病人术后出现一过性呛咳,禁流质饮食,给予固体食物并补液,4例痊愈出院,1例改善不明显。因此,在行颈椎手术时,在行伤口纵向分离时应钝性分离,横行结构要分离,同时避免牵拉过度;脊髓损害加重,有时属不可逆性损伤,对患者的影响最为严重。本组病例中,出现3例,术后MRI检查发现椎管内血肿压迫,再次手术减压,术后症状缓解;2例神经根损伤患者,出现神经根分布区域感觉障碍,上肢出现部分运动障碍,用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3~4h后症状开始恢复,术后应用脱水药物和高压氧治疗5~7d,3个月随访时症状明显改善;

颈椎手术后的病人需要一个这样的枕头

颈椎手术后的病人需要一个这样的枕头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病友这样说:“手术后枕颈部位,头发最低部位,两个肩膀中间突出的地方,后颈上下都痛,右边感觉比左边突出,转动不灵活,背部也有酸痛,我想问这是怎么回事,为啥到现在还痛,手术后应该用什么样的枕头比较适合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呢?近年来,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逐渐开展并得到推广,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颈椎病患者手术以后的康复训练工作直接关系着病情的恢复和患者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首先要对颈椎病患者消除其悲观、急躁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是一种心理康复疗法。 但是他们更需要一个这样的枕头来帮助更好的康复: 乐休药方枕科学的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提高了睡眠的舒适性。充气牵引满足不同个人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需求,药包的设置方式更有利于人体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热疗能够促进药包内药物挥发,电动按摩能够缓解颈部肌肉酸痛,玉石保健有更灵活的选择,从而使药方枕的各个部分相辅相成、协调配合地提高了保健疗病的效果。 牵引:颈椎位置充气调整高低--后脑勺位置可调节高低--获得不同的后仰幅度,达到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效果。 热疗:内置电加热装置,能够缓解颈部肌肉酸痛,促进药包内药物挥发,同时设有发热阶梯,使用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调节温度,安全方便。

药疗:外置可拆卸药包,大药包覆盖颈部和后脑勺部,上选地道药材,精细加工,传承秘方。 玉石磁疗:内置5 颗高品质玉石片,玉石片具有除中热,解烦懑,助声喉,滋毛发,养五脏,安魂魄,疏血脉,明耳目等诸多功效,当使用者无需药包治疗时,可将保健枕反置使用,通过玉石片发挥保健效果。 按摩:内置电动按摩器,通电后能够精准的对不同穴位进行自由组合按摩,按摩凸缘能够因个人体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按摩强度,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 注意,病人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正确的姿势,注意避免颈部的剧烈转动。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每工作一小时左右就要适当地活动颈部,以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平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凉。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盐城新东仁医院 骨科手术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当今社会患者对医生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医患纠纷时常发生。骨科是医患纠纷发生最多的科室之一,主要是因为骨科治疗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除个别属治疗失误外,大多数并发症是由于骨科治疗的特殊性引起的。比如对骨折的患者进行固定之后,很容易造成临近关节的僵硬,但患者有时却难以接受。熟悉骨科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术前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术后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学习和掌握骨科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观察与护理,对积极预防和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休克: 是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量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一起综合征。 预防措施: 1、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病人采取休克体位(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增加回心血量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保持气道通畅,早期给予吸氧注意保暖,但不能体表加热 2、密切监测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的变化,病情危重时每15分钟记录一次,及时了解呼吸功能及血气分析结果。监测重要生命器官的功能,观察出血现象,一旦皮肤黏膜有出血点或凝血异常(抽血过程中血液迅速凝集,要考虑DIC发生的可能)。快

速补液时注意有无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咳嗽,粉红色泡沫痰) 3、进行扩容治疗:休克时至少要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应选择较粗的静脉,可以快速补充血量。可首选用生理盐水或者平衡盐液(平衡盐溶液的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用来治疗等渗性缺水比较理想,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进行扩容。根据血压与中心静脉压值,合理补液,及时调整量和速度,并记录出液量。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从小剂量开始,随时注意血压的改变。根据血压调节滴速。(西地兰使用后段时间内不可使用钙剂,洋地黄类药物中毒)防止药液外渗,以免引起局部组织坏死。注意保护血管,每24小时更换输液管。 二、肺炎: 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等引起。 预防措施: (1)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 (2)避免吸烟,受凉,饮酒。 (3)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出现高热,采取化学与物理措施降温。 (5)做好基础护理,注意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预防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3-08-29T14:08:23.9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4期供稿作者:符进卿刘秋杰张书鑫马广雷李金歌[导读] 局部填塞后,如血压稳定可行椎动脉结扎,但较为稳妥的方法是立即行血管造影,栓塞损伤的椎动脉。 符进卿刘秋杰张书鑫马广雷李金歌(河南省新密市红十字中心医院河南新密 452370)【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194-02 颈椎前路手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外伤骨折脱位、颈椎体肿瘤、炎症和畸形等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并发症,其处理往往都比较困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颈脊髓损伤、术后颈部血肿、喉返神经或喉上神经损伤、食道漏、脑脊液漏、椎动脉损伤等。我院自2005年至今施行了244例颈椎前路手术,有9例出现了并发症。现将颈椎前路手术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做一探讨。 1 颈脊髓损伤 颈椎前路手术可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虽然不常见,却可造成严重后果。侯铁胜报告的发生率为0.1%[1]。损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为直接性损伤;后者多为再灌注损伤。为预防脊髓损伤,术中操作应仔细规范,对椎体后缘较大的骨赘,采用环锯减压时钻心一经松动即应立即停止旋转,防止钻心带动骨赘旋转对脊髓造成切割,采用刮匙或枪式咬骨钳减压时,在器械进入骨赘后方有阻力时不应强行操作,需用神经剥离子耐心分离后用刮匙小心刮除骨赘。对术前脊髓受压严重者,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即开始快速静滴生理盐水250ml加入甲强龙1000mg,同时静滴生理盐水100ml加入奥美拉唑40mg。术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3-5天,甘露醇、神经营养剂和行高压氧疗法等,对促进脊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2 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 在手术过程中,如对局部解剖辨认不清,操作不仔细可造成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据报道前者的发生率为0.3-3%[1],后者为5-6.8%。喉上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呛咳。喉返神经一侧损伤表现为声音嘶哑,两侧损伤则出现声带麻痹,甚至发生窒息。大多数表现为一过性,无需特殊治疗,在数周至数月后即可恢复。永久性声带麻痹的发生率为0.3%左右。把握手术操作要点,熟悉局部解剖结构,视野不清时不盲目钳夹和切断组织,术中无需刻意显露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在分离过程中必须确保每次剪切的组织中无血管和神经,如遇血管需要结扎时应充分游离后方可结扎,需处理甲状腺血管时,甲状腺上动脉应贴近甲状腺上极结扎,避免损伤喉上神经,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甲状腺下极在起始部结扎,可避免喉返神经神经损伤。目前,对完全性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均有行喉返神经探查修复的文献报道,但其术后效果尚不确切。 3 术后颈部血肿 术后颈部血肿是颈前路术后早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深部血肿可导致气管受压,急性呼吸道梗阻,多发生于12小时内,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良好的预防措施是减少血肿发生率的关键,术中清晰的显露和彻底的止血是第一要素,应避免粗暴的钝性分离动作所致的血管断裂,关闭切口前应再次仔细检查伤口,处理可能存在的活动性出血。术后引流通畅是防止血肿的又一关键因素,我们常采用的办法是用半管引流,缝合颈前筋膜和颈阔肌时,引流管处的针距应大些,缝合皮肤时,引流管旁的一针缝线暂不予打结,待拔出引流管后再打结。不可用负压引流。术后应严密观察颈部是否肿胀,呼吸是否正常,一旦有气管受压征象,应迅速拆除缝线,清除血肿。 4 食道瘘 颈前路手术中,由于拉钩放置不当,长时间牵拉食道或误切食道以及电刀灼伤等可引起食道损伤发生食道瘘,属严重并发症[2]。其发生率为0-4%。临床表现有发热、颈痛、咽痛、吞咽困难,引流管内可引流出食物残渣,颈部伤口周围有局限性硬结。对小的食道瘘,经禁食,鼻饲和抗感染治疗后,一般可在2周内愈合。但对于严重的食道瘘,因其往往合并营养不良等全身并发症,治疗难度大,需行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局部冲洗引流,取出内固定,加强支持治疗,修复瘘口重新安排内固定。 5 脑脊液漏 术中在分离、切除致压物前,应仔细分离致压物与硬脊膜之间的粘连;当发现局部硬脊膜缺损时,注意保护裸露的蛛网膜;后纵韧带骨化必要时可行骨化块漂浮术,不必强行切除。术中一旦发生硬脊膜破裂或损伤,原则上应立即修补。 6 椎动脉损伤 椎动脉损伤较为少见,可一旦发生,可造成灾难性后果。颈椎前路手术时,造成椎动脉损伤的原因[1]主要包括:①椎动脉解剖结构变异和病损。如椎动脉出现行走位置内移,骨赘压迫,炎性浸润,肿瘤侵蚀等。②手术中操作不当,如偏离中线或向侧方切除过多组织结构,分离切除病变组织时不慎损伤。③使用高速磨钻操作失误。因此,术前了解椎动脉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与椎动脉的关系,术中规范操作对预防椎动脉损伤非常重要。尤其是操作时不要超过颈长肌的内缘。如术中一旦发生椎动脉损伤,局部应用止血纱布填塞为首选的急救措施。不要试图修补椎动脉,因其操作相当困难。局部填塞后,如血压稳定可行椎动脉结扎,但较为稳妥的方法是立即行血管造影,栓塞损伤的椎动脉。 参考文献 [1]侯铁胜.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及其研究进展.2010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435—437. [2]陈雄生,贾连顺,曹师锋,等.颈椎前路手术的并发症.中华骨科杂志,2003,11:644——649.

上颈椎损伤手术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上颈椎损伤手术常见并发症及治疗 由于上颈椎区域的解剖特点,手术的危险性也较高,所以使得枕颈区疾患的手术治疗开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近20年来对上颈椎疾患,包括各种伤患引起的寰枢椎骨折脱位、齿状突U型骨折、枕颈部畸形等施以各种外科治疗,手术的方式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术中及术后早期虽可出现各种并发症,但其发生率4%以内,与下颈椎手术之并发症发生率基本相似。 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一)神经损伤 神经损伤是上颈椎手术治疗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脊髓损伤的后果较严重,由于此处为呼吸及心跳中枢,如损伤脊髄多数患者有生命危险。其发生原因,除术中直接误伤外,尚应注意在全麻下,由于后颈部肌肉松弛,当摆放体位时较之一般病例更有可能引起袞枢间的移位,致使脊髓损伤。除脊髓损伤外,喉上神经损伤、舌下神经及脊神经根亦可损伤,文献上均有所报道。此类损伤重在术中仔细操作。 (二) 血管损伤 此是上颈部手术的另一较易发生的并发症;在颈部血管损伤中,以椎动脉损伤最为常见。 手术中出现椎动脉损伤时,建议应根据以下原则处理: 1. 立即予以压迫止血,予以骨蜡封闭骨孔。 2. 如对侧还未行螺钉固定,则应停止继续行内固定,或改变手术方案。 3. 如为螺钉孔内出血,立即将螺钉拧人。 4. 如不能有效止血,则应在临时止血、纠正休克的情况下通过DSA予以血管栓塞,这是目前认为较为可行的方法。 5.文献上虽有对损伤的椎动脉予以修补的报道,但由于椎动脉的解剖特点,操作起来相当困难。单侧椎动脉结扎,也是处理椎动脉损伤的方法之一。

(三)感染 上颈椎手术,特别是经口咽人路的手术,术后感染发生率较高,尤其在早期,,如不切开软腭,则可降低一半。对感染主要是预防,包括: 1.术前进行口咽部净化处理积极检査治疗口咽部炎症,以含漱液清洗口腔,抗生素雾化呼吸道,给手术提供一个无炎症灶的安全、洁净的环境。 2.术前气管切开其目的是建立口咽外气道,使气道与切口避开;术野严密消毒,术中细致规范操作,减少局部创伤。 3.术后注意呼吸道护理主要是术后24小时内应有专人负责吸痰。 4.术后鼻伺管营养5?7天。 5.注意全身营养及能景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适当应用抗菌素。 (四)术中其他损伤 1.食管损伤是颈前路手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手术中操作粗糙、误伤或器械压迫所致,亦可见内固定物刺伤。只要术中仔细操作,可以避免。如一旦出现食管漏,则应予以充分引流,经胃管给予营养,同时予以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待局部炎症控制后再予以食道修补。 2.硬膜撕裂临床上亦较多见,对于颈部手术引起脑脊液漏的处理原则一般认为: (1) 腹侧手术出现之脑脊液漏:术后嘱患者于仰卧位。 (2) 后路手术出现脑脊液漏:嘱患者于俯卧位,尽可能不讲话、不咳嗽,一般1周后可愈合。 (3) 抗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素,并加大剂量,以防蛛网膜下腔的感染。 减少上颈椎手术中早期并发症的关键在于对应用解剖的熟练掌握,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上颈椎手术,由于其解剖结构的特点,手术的危险性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的健康教育 股骨颈骨折的术后护理和锻炼 1骨折后功能锻炼 无论是何种骨折,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后期都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早日恢复功能。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 除肿胀,防止肌萎缩。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 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逐渐缓慢增加活动强度和范围,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晚期阶段:骨折已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除,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 时期。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早日恢复正常功能. 2骨颈骨折的注意事项 适当的补充饮食的营养。后期的心里也很重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是病情恢复的关键。还要注意加强护理。老人一般都有骨质疏松,这时发生骨折或骨裂,是非常不容易愈合的。所以强调保持平卧硬板床,尽量减少体位变动非常重要。 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注意事项: 首先,要保持患侧下肢中立位(股骨粗隆间骨折时为外展位),避免髋关节内收,一定不能坐起,特别在前6周,要准备使用在医院用的卧式便器,学会躺着排大、小便。当排便时可以把健侧的肢体弯曲。每天可以用按摩乳按摩臀部、腰氐部容易压迫摩擦的部位,防止褥疮发生,如果已经发生褥疮要每天清洗换苭,尽快控制感染。 其次,要多与病人谈天,转移注意力,减少焦虑和痛苦。护理员每天要为病人进行肢体被动按摩,避免肌肉萎缩,导致以后难以行走,肢体被动按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因为血栓形成后如果一旦脱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和下肢动脉栓塞,甚至危及生命。易发生在久卧病床以后起床的一瞬间,因此要特别警惕。在4至6周后可以酌情鼓励病人做局部的肌肉紧张性训练,保持肌力,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训练气管推移的方法及研究

颈椎前路手术患者术前训练气管推移的方 法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前,进行气管推移训练的必要性。 方法:40例颈椎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分研究组20例术前未行气管推移训练,对照组20例术前行气管推移训练。观察两组病例中食管(咽)损伤、咽喉部疼痛、吞咽障碍、咽喉异物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出现如(咽喉疼痛)相关并发症7例,对照组出现l0例。 结论:气管推移训练在颈椎前路手术中并不一定是必须的。 关键词颈椎病患者护理气管推移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Thesis topic:method of cervical anterior operation in patients with tracheal passage before training and research

Speciality: Nursing Applicant: Wujuan Supervisor: Prof. Lining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erior cervical operation, necessity of tracheal passage of training. Methods: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nterior cervical operation. Tracheal passage of training and 20 were treated without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racheal passage of training in 20 cases. Observation of esophagus in two cases (pharynx) injury, throat pain, dysphagia, foreign body sensation in the throat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s in study group (such as sore throat)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7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of l0 patients. Conclusion:the complications of anterior cervical operation by tracheal passage of training to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骨折术后并发症预防

骨折术后警惕并发症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骨折已不再是一种难治的疾病。在临床上,大多数骨折患者经过合理的治疗后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但也有一部分骨折患者在手术后由于骨质愈合的时间较长,加上自身解剖和生理上的原因,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严重地影响骨折患者的健康,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那么,骨折患者在术后应注意哪些并发症呢? ◆关节僵硬有些患者为了使骨折后的骨骼在正常的位置上生长,常常限制患处关节的活动,这样就容易使肌肉、肌腱和韧带之间发生粘连,进而使关节变得僵硬。因此,骨折患者在做石膏或夹板固定的同时要适当活动那些没有被限制的关节,以保证血脉通畅。此外,对固定部位的肌肉也要进行适当的收缩和放松运动,以防止肌肉挛缩。 ◆坠积性肺炎有些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肺部膨胀受限,使痰液排出不畅,就可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骨折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受凉感冒,要经常翻身活动和深呼吸,有吸烟嗜好者在此期间应尽量戒烟,当痰液难以咳出时,可轻轻拍击患者的背部,以协助痰液的排出。 ◆生长障碍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主要靠骨骺软骨不断骨化而增长,所以,儿童发生骨折后可出现骨骼生长缓慢或畸形的现象,常见的畸形有肘部骨折后出现的肘外翻和肘内翻。发生这种畸形后,患者一般要进行手术矫正。 ◆创伤性关节炎当骨折患者复位不佳或未经治疗时,其骨折部位就会造成畸形愈合,这不仅使外观难看,而且在负重时由于受力方向的改变,容易因畸形部位的关节发生过度磨损、退化、增生等病理改变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为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骨折患者应尽早进行正确的治疗。对已经发生严重畸形的骨折患者可采取手术进行矫正。 ◆缺血性坏死由于大腿的股骨颈,腕部的舟骨以及足部的距骨等部位的血管相对较少,一旦发生骨折不但难以愈合,而且还容易使局部发生缺血性坏死。临床证实,老年人若发生股骨颈骨折,将有1/3-1/2的人会发生股骨头坏死。对于严重的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可选用截肢、关节融合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呼吸道护理 【关键词】颈椎疾病;呼吸道管理;护理 颈椎疾病是严重影响病人健康的疾病,而气道管理是颈椎手术病人手术成 功与否和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保证。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椎手术最为 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颈椎术后患者早期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强颈椎 手术病人的呼吸道管理十分重要。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开展了颈椎 前路手术63例,通过对病人呼吸道进行系统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4~78岁,平均49.6岁。 颈椎病49例,颈椎损伤11例,颈椎肿瘤2例,颈椎结核1例。术后5例出现 咽部不适,吞咽疼痛,经积极治疗后缓解,均未出现呼吸道并发症。 2 护理方法 术前护理:①因人而异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主动 地配合训练;②术前3 d指导患者(颈椎骨折并截瘫患者除外)取去枕仰卧位,缓慢地将头移向床边,吊于床沿边,保持颈部呈过伸位,每次10~15 min,每天1~2次,逐渐增加次数,使患者能适应术中及术后体位的改变;③气管、食管 推移训练,术前指导患者用拇指或2~4指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持续向非手术侧推移,需超过中线,并尽可能避免牵拉过程中断[1],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每天1~3次,时间从刚开始5 min逐渐增加到30~40 min,通常训 练3~5 d;④呼吸功能训练,吸气时双肩放松,气体由鼻吸入,然后屏住呼吸2 s左右,呼气时用口慢慢呼出;⑤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常规的胸片和肺功能的检查,以了解有无呼吸系统并发症。 术后护理:①术毕回病房搬运时,应有专人扶托颈部,用颈托固定颈部, 卧床后保持颈部中立位,颈下垫一薄枕,两侧置沙袋以固定头颈部,防止颈部 左右摆动,保持颈椎稳定,防止植骨块脱落而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平卧 4~6 h,生命体征平稳后,2~4 h给予更换体位一次,更换体位时保持头、颈肩、躯干呈一直线,防止脊柱扭曲受压而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②保持气道通畅,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做好口腔护理,减少呼吸道感染率。③密切观察颈部伤口渗血及引流 情况,认真倾听患者主诉,询问患者感受,有无胸闷、憋气等不适症状。④防 喉头水肿。⑤加强饮食指导。 3 讨论

颈椎前路手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后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关键词】颈椎前路手术;护理 颈椎前路手术采用椎体次切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最为常用的和有效的手术方式之一,但术后植骨块脱落,切口出血,呼吸道阻塞等等并发症可导致手术失败,病人窒息,甚至死亡。笔者在临床的护理中体会到:及时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呼吸道管理,保证呼吸通畅,重视并听取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处理,并且加强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为有效的预防手术及护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本文总结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33例颈椎前路手术病人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体会。 1 术后早期护理 1.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严格出入量,预防肾衰,患者没有完全清醒时,要专人看护,防止患者苏醒前发生躁动,导致颈部扭曲,发生意外。 1.2 观察切口引流情况变化患者术后伤口有负压引流管管道,要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的变化,如发现血性引流液过多,提示伤口有内出血倾向,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如引流液不多,21~48小时应拔出引流管。 1.3 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手术中麻醉插管,长时间的牵扯拉造成气管食道水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同样对脊髓术中刺激也可使脊

髓和脊神经水肿,呼吸股麻痹,咳嗽无力,以及术后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或出血压迫等原因皆可使喉头水肿,痰液堆积,气管受压,随时可导致呼吸道阻塞,引起病人呼吸困难、窒息甚至死亡。因此护理中特别要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病人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电动吸痰,吸痰要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防止损伤气管内膜造成或加重呼吸道感染。 2 并发症的护理 2.1 颈部血肿由于手术后血管结扎不牢,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或患者凝血功能不良,所致切口出血而引起的血肿,若处理不及时可造成患者窒息死亡。因此术后须严密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当切口渗血较多,应查看切口,并询问病人呼吸情况,发出现颈部肿胀,病人自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或困难时,应考虑有血肿可能,须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即时处理。本组1例因护士发现及时立即报告医生,即时送手术室行切口血肿清除,清创缝合术而未造成严重后果。 2.2 植骨块部分滑脱此并发症除与手术技术有关外,主要是由于体位不当所致。如搬运不当颈部控制不严有关。因此术后保持颈椎的稳定性非常重要:(1)病人术后应立即用合适的颈托或颈部外固定支架固定颈部,限制颈部活动,保持中立,避免过度屈伸。(2)搬运或翻身时要保持脊椎一条直线,平卧时颈两侧用砂袋制动,侧卧时应颈部垫枕,避免颈部屈伸、扭曲、保持颈椎的相对稳定。本组1例病人诉吞咽有异物感颈部及咽部疼痛,进食时出现返流,经X线发现植块部分滑脱,经上述护理3天后症状好转,术后5天进食恢复正常。

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预防和措施

老年股骨颈骨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人口呈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人口的主题。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人数10%。在医院,老年骨折患者也逐渐增多,尤其是近3年。由于老年骨质疏松,一旦摔倒股骨颈最易发生骨折,占老年骨折患者的25-30%,此处骨折患者必须卧床,极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加重患者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加重费用,加重子女负担,甚至延误手术时机。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发尤为重要,我科自2008.5—2010.5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6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老年股骨颈骨折6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33例;年龄在60—93岁之间,其中60—70岁20例,70—80岁33例,80—90岁7例,90—93岁3例。平均年龄为73.7岁;其中头下型11例,经颈型30例;基底型22例;平均住院天数18天。通过给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评估可能发生的及已存在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除1例老年痴呆患者右股骨颈骨折合并血气胸、肺部感染外,余均无并发症的发生。 2.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体弱多病,社会和家庭角色的转变以及经济状况的改变,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适应能力减

弱,常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尤其是股骨颈骨折疾病,使老人活动严重受限,饮食、大小便需依赖他人,心理负担较重。常有失落、孤独、焦虑、紧张、+++、执拗心理,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为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最重要的是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我们根据病人的经历,文化、素质、生活习惯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了解他们的想法,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做到操作轻柔,耐心解释,态度温和、解除后顾之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护士通过与病人交谈,观察和护理体检等方法,有系统有目的的收集资料,做出正确评估,向患者解释目前存在及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使其对自己疾病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密切配合,有计划有目的的实施护理每个环节,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常见的并发症有:(1)压疮。(2)坠积性肺炎。(3)便秘。(4)泌尿系感染。(5)静脉血栓。(6)废用综合征(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 1.0 压疮的预防:压疮是患者局部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股骨颈压疮好发部位是骶尾部,患肢足跟、外踝及健侧髋部。加强交接班,建立翻身卡,每4小时翻身一次,需2~3人,一人扶肩、腰部,一人适度牵拉患肢,两腿间夹一软枕,患肢与躯干力线保持一致同时翻身;每两小时利用双肘,及健足三点支撑的力量,抬臀一次;有条件的话使用牵引床,双手拉拉链,利用健侧下肢也可使臀部抬离床面即可;低蛋白者加强营养,必要时给予输血,增强机体抵抗力;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每日温水擦浴两次。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通过对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的总结,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对56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后的康复指导等全面护理。结果:有效的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明显减少了术后的并发症。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对消除悲观心理减少各种并发症,恢复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012-02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较严重损伤,骨折后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因此,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我科自2008~2012年应用钛合金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6例,经精心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56~71岁,平均64岁,均为新鲜骨折;经颈型26例,基底型30例;按Garden分类;Ⅰ型6例,Ⅱ型24例,Ⅲ型21例,Ⅳ型5例;术前合并症: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14例,脑血管病7例,糖尿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3例,急

诊24h手术24例,其余患者术前行患肢皮牵引3~6天后手术。 1.2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5个月,平均17个月;51例骨折愈合,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个月,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所有病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良好50例,差6例。 2 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股骨颈骨折绝大多数为老年患者,突然骨折后由行走自由到卧床不起,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严重影响饮食和睡眠。护士应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尊重老人的人格,和他们亲切交谈,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和不便,向患者宣传骨折后的康复知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2术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训练,嘱患者在床上训练使用大、小便器,避免术后发生尿潴留或便秘,训练腹式呼吸及肌肉收缩,使患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配合好手术治疗。 2.3 术前准备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生化及心电图检查,以了解各脏器功能情况,并根据患者的并存病作相应的处理,病情相对稳定、检查指标明显好转时再进行手术治疗。备同型血,以便术中用血。术前1 d给患者备皮,范围:剑突以下至会阴及患侧下肢包括背侧;同时洗

胫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https://www.doczj.com/doc/1e5574798.html,/ 胫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胫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胫骨应力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胫骨远端爆裂骨折、胫骨后唇骨折、胫骨髁骨折 胫骨骨折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病症 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1、筋膜间隙综合征小腿部骨折或肌肉等软组织损伤,发生血肿、反应性水肿,使筋膜间隙内压力增高时,可以造成血循环障碍,形成筋膜间隙综合征。其中以胫前间隙综合征的发生率最高。胫前间隙位于小腿前外侧,胫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第3腓骨肌、腓总神经和胫前动、静脉位于其中,当发生胫前间隙综合征时,小腿前外侧发硬、压痛明显,被动伸、屈各趾时疼痛加剧。疼痛情况与腓神经受压程度有关,早期可出现第1、2趾蹼间感觉减退,继而发生长伸肌、趾长伸肌、胫前肌麻痹。由于腓动脉有交通支与胫前动脉相通,因此早期足背动脉可以触及。 除胫前筋膜间隙外,胫后处3个间隙亦可发生本综合征。其中以胫后深间隙综合征的发生率较胫后浅间隙及外侧间隙高,特点为后侧间隙疼痛、跖底麻木、足趾屈曲力减弱,被动伸趾时疼痛加剧,小腿三头肌远端内侧筋膜张力增加,压痛明显。如症状持续发展未及时处理,可以发生间隙内肌群缺血挛缩,形成爪形足。行小腿内后侧切口,自比目鱼肌起始部,纵行切开深层筋膜,必要时同时将肌外膜切开,可以达到减压目的。 胫前间隙综合征是间隙内压力持续增加,血管痉挛,组织渗透压增加,组织缺血缺氧所形成的。尤其软组织有明显挫伤的闭合性胫腓骨骨折病例,有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可能,故应尽早进行骨折复位,并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改善微循环,及减轻水肿,并严密观察。 除筋膜间隙综合征外,胫前间隙下口近踝关节部,胫前肌,长伸肌、趾长伸肌腱紧贴胫骨。该部骨折愈合,骨痂形成后可使肌腱遭受磨损,引起症状,必要时亦应手术切开筋膜进行减压。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https://www.doczj.com/doc/1e5574798.html,/jggz1/bfbz/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