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精品

某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精品

某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精品
某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精品

1.综合说明

1.1项目及项目概况

****段整治工程位于双清区内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止,全长8.166km,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一。项目总占地面积为36.7hm2,计划共投资6148.64万元,由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根据工程设计,其主体工程规模如下:

1、新修防洪堤2条,其中红旗河左岸堤长8.166 km,右岸堤长8.166km,总堤长16.332km。

2、新建涵闸5处,其中红旗河左岸2处,红旗河右岸3处。

3、配置必要的管理设施及绿化设施。既配制防洪治涝指挥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防汛、抢险、治涝、救灾组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生物措施及维护设施。

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是护堤修建前期的土方挖掘、堤岸两边保护圈的建设、弃土弃渣、取料场的开挖。

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开挖348081.3m3,土方填筑638900.6m3,浆砌石17266.72m3,砼及预制块34174.49m3,钢筋20.36t。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1年。

水土流失监测主要分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两个阶段。建设期选择强降雨天雨后监测,共3次;运行期内,每年汛前、汛后及雨季各监测一次。

该河段贯穿双清区主城区,沿河部分地段地势低且宽阔,洪水风险大,洪水风险范围内,工业基地众多,财产集中,人口密度集度大。而目前该河段未设防,处于天然状态,无防洪排涝设施,城市抗洪能力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与邵阳市双清区主城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极不相适应,随着双清区新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与财富的不断增加,因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愈来愈大,给城镇居民的财产、生命、人居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作用。

通过对该河段的整治建设,修建完善的防洪设施,形成完整的防洪保护圈,抵挡外洪内侵。将大大提高主城区防洪标准,增强主城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城区的生态环境、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

1.2 项目区水土保持“三区”划分

工程建设区域属典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地貌,工程地质分区属邵阳软质基岩区,由上覆土层及下伏基岩所组成的低矮小山包多呈珠状展布,山丘形态多为园丘状,一般海拔高程在202-267 m间,相对切深30-50 m 。

工程区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中西部边缘与祁阳山字型构造前弧北翼复合部位。主要呈北东向构造形迹。主要褶皱有西北部背斜岩层,东南部短彼桥向斜。三条区域性大断层呈北东向斜穿区内。分别为侯公塘-杨家垄,龙须塘-杨柳桥,陶家冲-北溪头断层。新构造运动表现以大面积的缓慢上升为主。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表现为面蚀、沟蚀、崩岗等形式,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999]51号),项目所在地双清区属湘中红壤丘陵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根据《开发

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本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等级为二级。

1.3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包括防洪堤建设、保护圈建设、绿化美化工程等,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这些工程均只有在项目竣工后才能陆续发挥水土保持工能,对施工期的水土流失不能起到防护作用。

本项目可研报告中对主体工程区、土料场区、弃土区、施工临时工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了规划和设计,基本上达到了控制整个区域水土流失的要求。由于工程设计的阶段、深度要求不同,本阶段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因此,本方案补充设计施工建设中的预防管理措施和临时挡土坎、临时排水沟、临时薄膜覆盖等临时措施。

1.4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由于项目工程河道两岸四周均为城区开发用地已被征用,因此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①主体项目建设区为河道两岸护堤以内占地面积,总面积为

27.11hm2。

②取土场、填土区、临时道路、工程管理所等临时占地区域,面积为

16.35hm2。

因此,本项目工程建设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43.46hm2。

1.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

扰动原地貌,破坏土地面积

工程建设破坏的土地总面积为43.46hm2,其中主体工程建设为

27.11hm2,取土场7.04hm2,按土地类别划分,林地占用原老河道22.67hm2,新开占地14.1hm2,其中水田6.8hm2,旱地2.67hm2,河滩地1.4hm2。

弃土、弃渣量预测

堤基清挖土方34.81万m3,堤防清基主要为腐殖土、淤泥、杂草、砂砾石等杂物,将作为弃土处理,堤基采用74kw推土机推平土方,反铲挖装自卸8t汽车运至弃渣场。

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和数量

根据施工的有关成果及现场查勘情况分析,工程建设毁损的植被面积11.4hm2,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水田6.8hm2,旱地4.6hm2,截留沟2条总长3200m。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预测

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约为43.46hm2,其中:主体工程建设区27.11hm2,取土场、临时道路、填土区等16.35hm2。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采用经验统计模型法计算。计算出水土流失总量为88514.9t。

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86689.4万t,按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预测方法:计算出该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新增土壤流失总量为86689.4万t。其中:主体建设区可能流失量为1965.5t,占2.2%;填土区可能流失量为70522.6t,占81.4%;取土场可能流失量为999.56t,占1.2%;临时堆土区水土流失量为12870.6t,占14.8%,其它临时工程等可能流失量346.75t,

占0.4%。其中弃渣场和临时堆土区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水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为施工期和植被自然封育期。

1.6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主体工程区包括防洪堤和堤岸两侧的保护圈。除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考虑的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外,本方案补充的水保措施为:1)防洪堤堤脚两侧用干砌石砌筑临时拦挡坎;2)对涵闸区施工结束后留下的空隙地撒种水保混合草籽进行绿化,面积0.75hm2;3)雨天施工时,对裸露的土质边坡、临时堆土采用塑料薄膜临时覆盖。

料场水土保持措施:修筑2500m的挡渣坎,新修排水沟3200m,沉沙池8个,种植乔木19000株,撒播狗牙根草籽3.9hm2。

施工临建设施区防治措施:对施工迹地进行清理、土地平整,恢复林草植被,对施工临建区进行土地平整3.83hm2,并撒种水保混合草籽1.3hm2进行绿化。

工程管理所防治措施:园林绿化方式需绿化面积0.21hm2。

本项目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主要有种水保乔木9250株,撒种草籽7.5万m2,覆盖塑料薄膜7.5万m2。

1.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283.92万元,含主体工程已列入的投资219.34万元,其中含新增水保投资97.17万元。

水土保持方案作为主体工程设计的组成部分,本着为主体工程服务的原则,初拟水土保持方案,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达到有效控制

工程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案实施后,可减少水土流量达5099t,同时恢复植被,美化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社会效益:方案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可防止因开发项目建设新增的泥沙下泄入渠沟、塘、库,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

1.8水土保持结论及建议

结论:本工程建设共扰动地表面积22.75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11.4hm2,防治责任范围43.46hm2,(其中项目建设区27.11hm2,直接影响区16.35hm2)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43.46hm2,可绿化面积19.74hm2,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面积18.66hm2。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283.92万元

建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征占地应尽量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对项目周边地区土壤和地表植被的破坏。土方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同时应及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以防止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有关部门配合,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管理和监督,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将方案纳入下阶段的施工合同中,并开展水土保持工程监理。

1.9方案编写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实施条例》、****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该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因此,受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

邵阳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实地勘察,收集了大量相关的技术资料和社会资料,编制了《****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以下简称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

2.1方案编制的目的及意义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由于人为的开发活动,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对水利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加剧江河湖泊的洪涝灾害,破坏生态环境,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段整治工程的建设扰动地面范围广、土石方开挖、填筑量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的裸露面如不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将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既影响工程本身和周边地区的安全,又恶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阻碍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所涉及区域的水土保持实地勘测和资料收集等初步调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制本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本报告书分析该工程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预测,明确建设单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建设单位保护水土资源、防治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提供科学的技术资料,为落实“三同时”制度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执法提供依据。

本报告针对工程建设施工工艺及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有机地结合项目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经济发展,对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各项水土流失防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提出科学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既使新增水土流失得到快速有效控制,又利于区域内水土资源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本报告是工程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主体工程设计的补充和完善,为工程的安全建设和运行服务。本报告同时明确了防治经费的来源,

确保水土保持工程有组织、有计划实施。

同时,通过《****整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书》报告的编制,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水土保持工作的治理、施工及管理依据和建议。

2.2编制依据

2.2.1法律、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

④《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

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⑧《****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

2.2.2部委及地方规章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2005]24号);

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2005]24号修订);

3)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2000]12号);

2.2.3规范性文件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

家环保局[1994]513号);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3)“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保监[2001]15号文);

4)“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公厅,办函[2002]154号);

5)《水利部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

6)《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236号);

7)《****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湘政函[1999]115号);

8)《****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止费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湘价费[2006]145号)。

2.2.4规范标准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2)《土壤侵蚀分类标准》(SL190-86)

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22-1995)

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 6-1996)

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

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

9)《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001)

10)《防洪标准》(GB50201-94);

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

12)《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

13)《工程勘测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1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

2.2.5有关技术文件与报告

1)《****省****段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邵阳市水利水电堪测设计院编);

2)《****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01~2050)》(****省水利厅2001年3月)

3)《邵阳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1999-2013)》(邵阳市水利局1999.10)

4) ****省****段整治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

5)《邵阳市统计年鉴》

6)<<邵阳市农业区划报告书>>

7) <<邵阳市农业区划报告数据集>>

2.3方案编制指导思想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要求,结合本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区域的自然条件及水土保持现状,工程建设

过程中水土流失的预测结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项目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同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设与管理并重进行方案编制,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作为工程总体设计的组成部分,针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所采取的控制和防治方案应为主体工程服务,注重实效,且具可操作性,并有利于区域水土资源保持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4编制原则

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的要求,结合项目建设的特点、区域的自然条件及水土保持现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流失预测结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作为主体工程设计重要组成部分,应针对主体工程的设计方案,为主体工程服务进行编制。

3)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应符合“三同时”制度要求,即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坚持临时与永久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5)水保方案设计要与城市景观协调,水保方案不仅要满足水土保持要求,还必须与城市绿化和景观美化相结合,使红旗河沿岸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2.5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国家关于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定了6个量化指标,分别是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

考虑该项目的建设会对资江流域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影响,根据水土流失防治的确定原则,本项目防治按建设类项目二级标准执行。

2.6方案编制深度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规定,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应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适应。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为可研设计深度,则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研设计深度。

2.7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

本项目施工总工期为24个月,属建设类项目,根据水保监方案函[2002]118号有关规定,水土保持设计水平年为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发挥效益后的第一年,即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为设计水平年。按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和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的要求,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平年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即2011年。本方案服务期从2009年至工程竣工验收止。

3.项目概况

3.1.工程地理位置

邵阳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水上游.地处东径111.28,北纬27.15,资水与邵水相会于此. 双清区位于邵阳市资江以南,邵水以东,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3公里,东临邵东县,北连新邵县,西南两面与邵阳县接壤,红旗河上游段(从规划主城区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逶迤贯穿于邵阳市双清区整个主城区,全长8.166km。主城区规划以先进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为主导的大型工业园区,沿河两岸地势开阔,平均高程在217-229m之间,至今无防洪排涝设施,防洪标准均在10年一遇洪水以下,难以抵御较大的洪水,一遇较大的洪水或邵水河涨水,受邵水顶托,沿河两岸一片泽国,一两天洪水不退,因此洪涝灾害频繁,损失惨重。

3.2.工程建设规模

根据工程设计,其主体工程规模如下:

1、新修防洪提2条,红旗河左岸堤从规划主城区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止,全长8.166m。红旗河右岸堤从规划主城区白马大道与大兴路交汇处至高家坝河口止,全长8.166m。总堤长16.332Km。并对河道弯延曲折且有行洪障碍地段进行裁弯取直处理。

2、新建涵闸5处,其中红旗河左岸2处,红旗河右岸3处。

3、配置必要的管理设施及绿化设施。既配制防洪治涝指挥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建立防汛、抢险、治涝、救灾组织建设防洪工程体系的生物工程及维护设施。

3.3工程占地

双清区红旗河整治工程在防洪基础上结合城市道路加以规划,断面按不小于30米宽控制,结合护坡断面和道路布置以及原老河道的布置,总占地面积为550亩,其中需要新开占土地210亩,(其中水田103.9亩,旱地

38.6园地46.3亩,河滩地21.2亩)。工程临时占地:因工程周围均为城区开发

已征用的范围,可作为临时占用。

3.4土石方平衡

根据主体工程设计,本工程(包括临时建筑等工程在内)土石方开挖总量34.81万m3,土方回填9.21万m3,按照挖方尽量利用,填方在利用挖方后就近取土的原则,利用挖方9.21万m3,料场取土54.19万m3

3.5投资及施工进度

工程总投资为6148.64万元。

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主要以资金控制,因工程处于邵水流域内,受洪水影响,季节施工比较明显,主体工程施工22个月,总工期为24个月,高峰期施工人数220人。

3.6施工工艺

3.6.1大堤施工

3.6.1.1土方开挖与填筑

该工程土方开挖主要包括堤坊工程土方挖方256500.0m3,涵闸工程土方挖方1181.3m3,施工围堰土方挖方90400.0m3,堤坊工程清基主要为腐殖土、淤泥、杂草、砂砾石等杂物将作为弃土处理,采用74kw推土机推运,1m3反铲挖装8t,自卸汽车运至弃料场,涵闸工程、土方开挖主要

为基础土方开挖,采用1m3反铲挖掘机开挖,全部用于回填和施工围堰工程。

堤防工程土方填筑共计525000m3,全部为新修大堤堤身填筑,土方填筑中利用开挖料81428m3,其余443572m3从料场取土,均采用1m3反铲配8t自卸汽车运土,大仓面进仓法卸料,结合邻位采用后退法卸料,74kw推土机铺土,辅以人工摊铺边角邻位,人工洒水凸块振动碾压实4-6遍,对已碾压完毕的土层适当刨毛后,再进行下一填筑层卸料铺土。堤面作业采用分段分高程流水作业法施工,作业程序为:卸料——铺土——洒水——碾压——质检——刨毛——下一层卸料;涵闸工程和施工围堰土方回填,全部采用开挖料,74kw推土机从存料堆推运土方,下部用人工配合蛙式打夯机压实,上铺填筑同堤坊土方填筑。

3.6.1.2砼工程

砼工程事先要做配比试验,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用量和水灰比,各种强度等级的砼全部采用JC50、0.4m3移动式拌和机拌制,水平运距10~80m,利用吊斗入仓,然后进行振捣。浇筑完后加强养护,严把质量关,以保证砼达到设计强度。但在施工时各种埋件要事先作好预埋,避免浇筑后返工。

3.6.1.4浆砌石工程施工

浆砌石工程施工时,将砂浆先做配比试验,所用块石要清洗干净,要求用座浆法,块石间的空隙要用小块石和砂浆填密实。砌筑砂浆用0.2m3移动式拌和机拌制,砌筑砂浆为M7.5,勾缝砂浆为M10。

3.6.1.5钢筋工程施工

所有钢筋要有出厂合格证,并送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钢筋

制作、接头和安装要严格遵守水工钢筋砼设计规范要求。

4 项目区概况

4.1流域概况

资水是洞庭湖四大水系之一,位于东经110~113°,北纬26~29°之间,东隔衡山山脉与湘江毗邻,西以雪峰山脉与沅水分界,南以五岭山脉与珠江流域分隔,流域南北长而东西窄,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河流自西南蜿蜒流向东北,河源黄马界至河口甘溪港全长635km,流域面积28038km2,资水河源段自邵阳县双江口以上分为两支,左支(西源)为郝水,右支(南源)为夫夷水。郝水发源于城步县黄马界,流经武岗、洞口、隆回、邵阳等县,至双江口长188km,流域面积7149km2,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境,流经新宁、邵阳等县至双江口长248km,流域面积4554km2。两水在邵阳县双江口汇合后流经邵阳市区、新邵、新化、安化(东坪)、桃江、益阳市至甘溪港后进入洞庭湖尾闾。

邵阳市位于资水干流上游,在市中心北门口设有邵阳水文站,河源至此河长240km,干流起点邵阳县双江口至邵阳水文站,河长52.6km,控制流域面积12238km2,占资水流域面积的43.5%。在邵阳水文站下游700m处有支流邵水汇入,其流域面积为2068km2,河长112km,坡降0.79‰。

资水干流自邵阳县界的子岳塘入境,从西南蜿蜒流向东北,至新邵县渔溪桥出境,流经市区长度29.6km,其中位于规划城区范围内河段长度达19.932km。由于资水从规划城区范围穿过,加之支流邵水在市中心水府庙呈T形汇入,故将邵阳城区分为三部分,资水北岸为北塔新城区,南岸又以邵水为界分为两部分,即邵水以东为双清区,邵水以西为大祥区。

红旗河入口位于茅坪站上游约1.6km处,红旗河系邵水的支流,发源

于新邵县雀塘乡,流经新邵县雀塘乡的麦园星、田庄,双清区高崇乡的芦家冲、短陂桥,至鹅公咀入邵水,流域面积60.7km2,河长29km,河流坡降1.64‰。

4.2自然环境概况

4.2.1地理概况

双清区位于邵阳市资江以南,邵水以东,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3公里,东临邵东县,北连新邵县,西南两面与邵阳县接壤。

红旗河流域穿越整个双清区主城区,邵阳市双清区土地面积总844.4平方公里,占邵阳市土地面积的4.06%。

植被类型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市区内主要为人工景观绿化林.绿化林以樟、梧桐、杉、松、广玉兰为主。资水邵阳段的水生生物以鱼类为主,主要经济鱼类为青、草、鲢、鳙四大类,其次鲤鱼、鲫鱼等。

4.2.2地形地貌

工程建设区域属典型的湘中红壤丘陵地貌,工程地质分区属邵阳软质基岩区,由上覆土层及下伏基岩所组成的低矮小山包多呈珠状展布,山丘形态多为园丘状,一般海拔高程202-267m间,相对切深30-50m。4.2.3区域地质

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区地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中西部边缘与祁阳山字型构造前弧北翼复合部位。主要呈北东向构造形状,主要褶皱有西北部背斜岩层,东南部短彼桥向斜。三条区域性大断层呈北东向斜穿区内,分别为侯公塘-杨家垄,龙须塘-杨柳桥,陶家冲-北溪头断层。但离工程区较远,对堤基无甚影响。新构造运动表现以大面积的缓慢上升为主,椐历史地震资料记

载,1509年至1974年工程区内共发生有感地震28次,震级1-4.0级。发震构造主要位于新华夏系构造与山字型构造复合部位的邵阳市-邵阳县与邵东县城一带。地震频繁,但震级不大。根据GB18306-2001版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属相对稳定地块。

地层岩性:

区域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依序分述如下:

三迭系下统(T1)泥灰岩,分布于红旗河上游地带。

第四系主要为冲积堆积层,上部为黄色亚粘土,粘土分布于河流两岸阶地。两岸边缘山麓地带为残坡积物。

4.2.4土壤

该防洪堤基础地层结构较为简单,现将各堤岩土结构特征简述如下:1)种殖土(Q4pd)灰色,主要为粘土,含丰富的腐殖质及植物根系,孔隙较发育,可塑状态,层厚0.3-0.5m,分布于整个防洪堤地段。

2)第四系(Q4al)黄褐色亚粘土,粘土,含较多锰质物,土质较均匀,正常固结,可塑-硬塑,厚3.7-5.0m,分布于整个防洪堤在段。

3)下伏基岩为三迭系下统(T1)薄层状泥灰岩,主要矿物为方解石,次为泥质物,隐晶致密结构,块状构造,微细层理发育,层面清晰平滑,不规则节理发育,节面一般被方解石脉充填。分布于整个防洪堤地段。4.2.5水文气象

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湿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等特点,历年平均气温17.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9.5 摄氏度(1971年7月21日),最低气温-10.5摄氏度(1997年1月30日),年平均降水量1327.5mm,雨量集中4至6月,占全年降雨量46%,年平均日照数为1519.7h ,无霜期平均为277.4d,全年盛行风向以东风为主,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东风。多年平均蒸发量1353.0mm。

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与地貌单元,岩层分布具有密切的联系,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与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

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分布于表层亚粘土,粘土中主要为地表潜水,枯水期地下水位埋深3-5m,补给河水,汛期河水补给地下水。

2.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于泥灰岩中,以裂隙水为主,工程区基岩中未发现有对堤防影响较大的岩溶洞穴。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与基岩裂隙水的补给。沿溶蚀裂隙运移,多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于地形低洼处,泉流量一般0.02-0.041L/S,水量较贫乏。

4.3社会经济情况

双清区位于邵阳市资江以南,邵水以东,东西长11公里,南北宽13公里,东临邵东县,北连新邵县,西南两面与邵阳县接壤。土地面积844.4平方公里,占邵阳市土地面积的4.06%。2004年耕地面积为2.81万亩。全区辖15个乡,2个园艺场,总人口28.8万,其中农业人口9.26万人.至2006年末,双清区国内生产总值为151489万,工业总产值101385万元,农业总产值48133万元,人平年收入4953元,第一产业年增加值1016万元,第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