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1广工《马原》试卷

2015-1广工《马原》试卷

广东工业大学华力学院考试试卷(A)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闭卷)

考试时间:2015年月13日

一、单项选择题(20分,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请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

1、“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具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3、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

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根据你的理解,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说法是()

A.惠能: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柏拉图: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

C.黑格尔: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整个世界是绝对精神异化的结果

D.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首要、最基本点观点是()

A.实践观

B.物质观

C.运动观

D.逻辑性

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B.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C.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6、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普遍状态

C.运动的内在原因

D.运动的存在方式

7、从哲学的角度讲,和谐就是指()

A.事物之间不存在矛盾

B.矛盾的一种特殊形式

C.矛盾双方的绝对统一

D.事物之间的矛盾没有斗争性

8、“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9、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

A.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10、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1、下列哪一个原理可以解释“大众心里影响经济走势”这一社会现象()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C.社会心里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D.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12、恩格斯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句话所指的是()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哲学的发展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的变化同经济基础的变化不完全同步

13、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折衷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4、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A.人类社会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发展史完全相同

C.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受人主观意志的影响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摘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

B.金庸资本

C.农业资本

D.商业资本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A.从根本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并没有改变劳动者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

D.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利益趋于一致

1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0、“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是()

A.是矛盾的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错选、漏选不

得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分清()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

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错误理解

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

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A.实事求是的方法B.辩证分析的方法

C.历史分析的方法

D.群众路线的方法

E.阶级分析的方法

3、习近平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现阶段作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B.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不动摇

C.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D.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与时具进、不断加强学习,才能应对新问题带来的挑战

E.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可以推进以新闻自由为重点的改革,提升新闻监督作用

4、关于唯心史观说法,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有()

A.唯心史观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

B.唯心史观根本上否定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C.唯心史观不能丛实践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

D.唯心史观否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E.唯心史观无法获得有效的存在根源

5、“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就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

映”,这说明()

A.历史的东西是逻辑的东西的基础,逻辑的东西则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

B.历史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

C.逻辑可以对历史的东西进行修正和再构建

D.历史的东西往往包含偶然性因素,逻辑通过摈弃偶然性,有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E.历史过程就是抽象的思想理论在现实中的再现

6、“在社会的增长状态中,工人的毁灭和贫困化是他的劳动的产物和他生产的财富的产物。就是说,贫困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来。”对上述观点的正确理解有()

A.是剩余价值规律和人口相对过剩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

B.反映了资本对雇佣劳动剥削程度的加深

C.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社会生活状况恶化的客观过程

D.无产阶级解决绝对贫困的方法是消灭劳动

E.以智能化为代表的高科技生产方式可以逐渐消灭贫困

7、马克思说:“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去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关于上述观点正确的有( )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C.历史的发展是人民选择的主体性和合乎规律性的统一

D.对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应采用历史分析法

E.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领域中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

8、人类思维按其本性是能够给我们提供并且正在提供有相对真理的总和所构成的绝对真理的。科学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在给绝对真理这一总和增添新的一粟,可是每一科学原理的真理的界限都是相对的,它随着知识的增加时而扩张、时而缩小。对这一观点的正确理解有()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之中

C.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归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D.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相互包含的

E.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

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了资本主义本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E.在国家资本主义推动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演变”

10、从社会发展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

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

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启示

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

E.社会主义代表先进的生产关系,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三、判断题(共10分,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正确的打√,错

误的打×)

1、马克思的整个世界不是教义,而是方法。√

2、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就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和革命的。

3、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4、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6、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7、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8、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9、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

10、在科技变革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由阶级社会进入“知识社会”

的超阶级时代。×

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共3小题,每小题5分,选对正确答

案得分,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或以上正确选项)

【材料1】现在,我国改革开放面临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各种思想观念和利益诉求相互激荡。要从纷繁复杂的事屋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好改革药方,没有坚强的战略定力是不行的。——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2日)

【材料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传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今天的治理体系,实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心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习近平《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 月17日)

【材料3】“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及其重要的工作。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在集中经历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作好思想宣传工作,加强注意文化建设,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重点推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9日

请回答:

1、材料1中关于改革的正确观点有()

A.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

B.改革的战略定力就是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

C.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维护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

D.社会制度领域就是要坚持以民主宪政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改革。

E.文化领域改革应该走以效益、市场为中心的文化体制改革。

F.经济改革应该以产权私有、自由竞争为中心的经济自由主义改革。

2、材料2 反映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

E.社会发展的人们主体选择性

3、关于材料中观点的正确说法有()

A.经济工作比意识形态工作更重要

B.在必要的时候,意识形态工作可以给经济工作让路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力量

D.意识形态工作在服务经济工作的同时,应该坚持和发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独立性

E.在集中经历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五、简答题(共20分,共4小题,每小题5分)

1、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谈谈你队列宁的物质范畴的理解。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如何理解“把社会生活‘当作实践去理解’”这一命题的内

答:“社会生活是实践的”有三层含义:(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视角,简述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答: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首要、最基本点观点。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结合“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

琴”这仪命题,谈谈你对社会意识独立性的理解。

答:社会存在决定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这一命题反映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六、论述题(共15分,共1小题,每小题15分)

1、怎样利用唯物主义的联系观点来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和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的内在同一性?

答案要点:(本体为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即可适当给分)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全面深化改革是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们生活状况的动力所在;坚持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二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5分)(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改革就是要

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环节,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改革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全面调动社会主义建设各方主体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如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可以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也可能为非公有资本的发展创造机会,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假设与改革,可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助于调动不同经济成分、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投资创业的积极性。(5分)

(3)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在践行社会主义法制道路上,有许多东西需要探索、改革。但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绝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因此,在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道路上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提供宏伟蓝图,体现了顶层设计和群众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创新方法结合。(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