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第二章习题

统计学第二章习题

统计学第二章习题
统计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

D、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2、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

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一次性调查()。

A、只能是定期的

B、只能是不定期的

C、可以是经常性的

D、可以是定期和不定期的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统计报表

5、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统计报表

6、在国营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国营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

B、每个国营工业企业

C、国营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所有国营工业企业

7、某市1995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8、对我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9、某手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0、某市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时间为( )。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11、调查大庆、胜利、大港、中原等几个大油田,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2、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粮食产量来估算该地区的粮食产量,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3、统计报表一般多属于()。

A、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C、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1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15、对某地区五金交电商品的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则调查单位是()。

A、该地区所有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B、全部五金交电商品

C、每一个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D、每一种五金交电商品

16、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量

D、商品销售量

17、统计报表,按填表报单位的不同分为()。

A、定期报表和不定期报表 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C、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D、电讯和邮寄两种

1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的人口

B、每一个人

C、全国的居民户

D、每一户

19、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不同的总体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

20、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21、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A、各组的频数相互之比

B、各组分布次数相互之比

C、各组分布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D、各组分布次数与比重之比

22、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交叉

B、不等

C、重叠

D、间断

2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520

B、510

C、500

D、540

24、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简单分组是()。

A、复合分组

B、平行分组体系

C、简单分组

D、复合分组体系

25、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成比例

D、无联系

26、对总体仅按一个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是()。

A、简单表

B、简单分组表

C、平等分组表

D、复合分组表

27、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按职工人数分组,这两个统计分组是()。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数量标志分组

28、从统计表的内容来看,主要有()。

A、主词和宾词

B、各标题和数字

C、标志和指标

D、组距和组限

29、统计表从形式或构成要素上来看()。

A、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组成

B、由主词和宾词组成

C、由主语和宾语组成

D、由实词和虚词组成

30、统计表中的任何一个具体数值都要由()限定。

A、表的总标题

B、表的横行标题

C、表的横行和表的纵栏

D、表的总标题、横行标题和纵栏标题

二、多项选择题

1、全国人口普查中()。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C、每一户是调查单位

D、每一户是填报单位

E、人的性别是总体的标志

2、统计调查属于专门调查的有()。

A、统计报表

B、普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E、典型调查

3、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分为()。

A、采访法

B、报告法 C查询法

D、直接观察法

E、深入研究法

4、某工业局为了解钢材积压的情况,向各单位颁发调查表要求填报,此调查属于( )。

A、普查

B、统计报表

C、专门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5、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些属于经常性调查()。

A、商品库存量

B、工资总额

C、在校学生数

D、储蓄金额

E、石油产量

6、在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总体

D、填报单位

E、总体单位

7、普查属于()。

A、一次性调查

B、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

E、专门调查

8、下列调查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E、全面统计报表

9、下列调查中,属于一次性调查的有()。

A、土地面积

B、清仓盘点

C、森林资源量

D、商品购进额

E、生产用流动资金

10、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选择分组标志

B、划分各组界限

C、确定组数

D、计算组距

E、计算频率

11、统计分组的主要作用是()。

A、区分事物的质

B、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C、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D、反映总体的情况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12、统计分组体系的形式()。

A、简单分组体系

B、复杂分组体系

C、复合分组体系

D、平行分组体系

E、交叉分组体系

13、下列分组,哪些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

A、按性别分组

B、按年龄分组

C、按地区分组

D、按工资分组

E、按花色品种分组

14、下列分组,哪些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

A、按民族分组

B、按工资水平分组

C、按销售额分组

D、学生按专业分组

E、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15、按作用分类,统计表有如下的种类()。

A、简单表

B、调查表

C、分析表

D、汇总表或整理表

E、时间数列表

16、按统计数列的性质分类,统计表有()。

A、空间数列

B、时间数列表

C、时期数列表

D、时点数列表

E、时空数列结合表

17、按分组的情况分类()。

A、简单表

B、平行表

C、简单分组表

D、复合分组表

E、综合表

18、统计表的构成从形式上看包括()。

A、总标题

B、横行标题

C、纵栏标题

D、指标数值

E、主词

19、统计表从内容上看包括()。

A、主词

B、宾词

C、总标题

D、纵栏标题

E、指标数值

20、对于连续型变量数列,一般情况下()。

A、只能编制组距数列

B、不能编制组距数列

C、只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D、不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E、能编制单项式数列,又能编制组距数列

21、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一般情况下()。

A、可以编制组距数列

B、不能编制组距数列

C、不能编制单项式数列

D、可以编制单项式数列

E、能编制单项式数列,又能编制组距数列

22、统计表的主词可以是()。

A、总体的各个组

B、总体单位的全部

C、总体的统计指标

D、总体的指标名称

E、各个总体单位的名称

23、设计统计表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合理

B、科学

C、实用

D、简明

E、美观

24、等距分组中()。

A.各组组距是相等的

B.各组组距绝大部分是相等的

C.各组标志值变动区间是相等的

D.开口组可以与其它组组距不等

E.各组指标值变动区间是相等的

三、判断题

1、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2、调查单位同时又可以是总体单位。()

3、调查单位同时又是填报单位。()

4、重点调查,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5、分配数列的实质就是把总体单位总数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

配。( )

6、直接观察法不能用于对历史资料的搜集。()

7、抽样调查可以控制抽样误差。()

8、典型调查无法估计误差。()

9、调查时间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时限。()

10、离散型变量数列的分组,只能是单项式的。()

11、连续型变量数列的分组,一般是组距式的。()

12、划分连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13、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品质数列。()

14、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简单分组,形成复合分组体系。()

15、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布数列。()

16、等距数列一般在社会经济现象性质差异的变动比较均衡的条件下使用。()

17、向上累计次数是将各组次数由变量值低的组向变量值高的组累计。()

18、普查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

19、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

20、在开口组的组距数列中,开口组的组中值是用相邻组的组中值代替。()

四、填空题

1、统计调查搜集统计资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_____;另一种是______。

2、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对统计调查的资料要求做到____、____、_____。

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______和______。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有连续性、可分为______和_______。

4、______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_______则是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______和_______。

6、统计分组体系有______体系和______体系两种。

7、统计表从形式或构成要素上看由____、____、____和____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由_____和_____两部分构成。

8、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个是______,另一个是_____。

五、简答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关系怎样举例说明。

3、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

六、问答题

1、试述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之间的关系。

2、调查时间与调查期限有何区别

3、确定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时应考虑哪些原则

《统计学》第二章练习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B

5、C

6、A

7、C

8、B

9、

C 10、B

11、B 12、D 13、B 14、C 15、D 16、C 17、B 18、B 19、

B 20、C

21、C 22、C 23、A 24、B 25、B 26、B 27、D 28、A 29、

A 30、D

二、多项选择题

1、B D

2、BCDE

3、ABD

4、ACD

5、BE

6、BDE

7、ABE

8、BCD

9、ABCE 10、AB

11、ABE 12、CD 13、ACE 14、BCE 15、BCD

16、ABE 17、ACD 18、ABCD 19、AB 20、AD

21、ADE 22、ABE 23、ABCDE 24、A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2、√ 13、√ 14、× 15、√16、√ 17、√18、× 19、× 20、×

四、填空题

1、原始资料、次级资料

2、准确、全面、及时

3、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

4、调查单位、填报单位

5、选择分组标志划分各组界限

6、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体系

7、总标题、横行标题、纵行标题、数字资料(指标数值) 8、分

五、简答题

1、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4)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计划;(6)选择调查方法。

2、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关系怎样举例说明。

答: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负责向上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例如,在对某种工业企业设备使用情况调查中,调查对象是全部该种设备,调查单位是每一台设备,填报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这时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不一致;而在对工业企业现况调查中,全部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填报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这时调查研究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

3、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

答:(1)区分事物的性质(划分现象的类型);(2)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3)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1、试述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之间的关系。

答: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通常是指在调查总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能够代表总体的情况、特征和主要发展变化趋势的那些样本单位。这些单位可能数目不多,但有代表性,能够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一般来讲,要求重点单位应尽可能少,而其标志值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应尽可能大,以保证有足够的代表性。重点调查主要适用于那些反映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的调查。重点调查的主要特点是: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重点调查的主要作用在于反映调查对象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因此,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随机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虽然是非全面调查,但它的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总体情况的信息资料,因而也可起到全面调查的作用。抽样调查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中;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典型调查也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地调查研究。典型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灵活机动、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进行典型调查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其不足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而且还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可能会导致调查的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并且典型调查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不易用以推算全面数字。典型调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1、在特定的条件下用于对数据的质量检查;2、了解与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2、调查时间与调查期限有何区别

答: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或时期。有些资料是反映现象在某一时点上的状态,统计调查必须规定统一的时点。例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定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有些资料是反映现象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在的结果,统计调查则要明确资料所属时期的起讫时间(一月、一季、一年),所登记的资料是指该时期第一天到最后一天的累计数字。例如,调查某企业月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调查时间是4月1日至4月底。

调查期限是指调查工作进行的起讫时间(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的时间。例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普查登记的标准时点,要求

《教育统计学》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华东师大心理统计学大纲 教材:《教育统计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 一、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理统计学。它主要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另一类是应用统计学。它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应用统计学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学。 二、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内容 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 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实验设计 实验者为了揭示试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随机变量 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成为随机变量。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随机现象的每一种结果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我们把能表示随机现象各种结果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统计处理的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二、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我们所研究的具有共同特性的个体的总和。总体中的每个单位成为个体。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当总体所包含的个数有限时,这一总体称为有限总体。而总体所包含的个数无限时,则称为无限总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的容量,一般用n来表示。一般来说,样本中个体数目大于30称为大样本,等于或小于30称为小样本。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大样本和小样本所用的统计方法不一定相同。 三、统计量和参数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最终版.doc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组织形式的不同来划分,统计调查可分为统计报表调查和专门调查。 4、一般来说,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必须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5、调查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而填报单位则是的单位。 6、普查的组织方式有和。 7、重点调查是一种,它所选择的重点单位的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8、抽样调查特点可概括为和。 9、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性调查,它主要用来调查一定时点上的社会经济现象总量。 10、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定期的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方法。 11、统计报表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地方统计报表。 12、统计报表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周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 13、统计报表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从原始记录到统计报表,中间还要经过统计台帐和企业内部报表。 14、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根据和本单位的需要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的表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 C) A. 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 C. 填报单位 D. 调查项目 2、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抽样调查 3、区别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C ) A. 调查单位数目不同 B. 收集资料方法不同 C. 确定调查单位标准不同 D. 确定调查单位目的不同 4、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 B )。 A、采访法 B、直接观察法 C、大量观察法 D、报告法 5、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根据的方式是( C ) A. 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非全面统计报表 6、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 D ) A、全面调查 B、普查 C、抽样调查 D、统计报表 7、统计调查时间是( B ) A. 调查工作的时限 B.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C. 调查登记的时间 D. 调查期限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1. 解: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渠道,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之为原始 数据、第一手数据或直接数据;通过其他人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数据。 2. 解: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普查的特点有:(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 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适用的对象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高;(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 3. 解: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内容: (1)调查目的。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就是总体,调查单位就是个体。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解决的是“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简单来说,调查项目就是变量,所要回答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4)其他内容。调查方案中还应明确调查所采用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 4. 解: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5. 解:

6. 解: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通过对原始数据 进行分类加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解:数据汇总可分为五步完成:(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4) 绘制统计图;(5)分析。 8. 解:首先,确定组数。初步分为5组。 其次,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56-12)/5=8.8,取10。 第三,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第一组的下限为10,依次分组为10~20,20 ~30,30~40,40~50,50~60,可得到组数为5的频数分布表,如表1所示: 表1 某商品连续20日销量频数分布表 连续20日销售量频数频率 向上累 积频数向上累积频率 10~20(不足) 3 0.1500 3 0.1500 20~30(不足)7 0.3500 10 0.5000 30~40(不足)7 0.3500 17 0.8500 40~50(不足) 2 0.1000 19 0.9500 50~60(不足) 1 0.0500 20 1.0000 合计20 1.0000 ——第四,绘制统计图,如图1所示: 图1 某商品连续20日销量直方图 该产品20日最高销量为60(原始数据最高为56),最低为10(原始数据最低为12),全距为50(原始数据全距为44),其中销量在20~40之间共14日,约占70%;有3日销量不足20,约占15%,

统计学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 D、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2、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A、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B、经常性和一次性调查 C、定期和不定期调查 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3、一次性调查()。 A、只能是定期的 B、只能是不定期的 C、可以是经常性的 D、可以是定期和不定期的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统计报表 5、在统计调查中,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统计报表 6、在国营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国营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 B、每个国营工业企业 C、国营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所有国营工业企业 7、某市1995年工业企业经济活动成果的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8、对我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9、某手表厂为了解手表产品质量情况而进行的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0、某市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统计年报的呈报时间为1996年元月31日,则调查时间为( )。 A、1年零1个月 B、1年 C、1个月 D、1天

11、调查大庆、胜利、大港、中原等几个大油田,以了解我国石油工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2、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块水田,测算其粮食产量来估算该地区的粮食产量,这种调查属于()。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13、统计报表一般多属于()。 A、经常性的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的全面调查 C、一次性的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的全面调查 14、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一次性调查 D、经常性调查 15、对某地区五金交电商品的零售物价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则调查单位是()。 A、该地区所有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B、全部五金交电商品 C、每一个经营五金交电商品的商店 D、每一种五金交电商品 16、下列情况的统计调查,哪一种属于一次性调查()。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量 D、商品销售量 17、统计报表,按填表报单位的不同分为()。 A、定期报表和不定期报表C、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C、全面报表和非全面报表 D、电讯和邮寄两种 18、在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的人口 B、每一个人 C、全国的居民户 D、每一户 19、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成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不同的总体分为性质相异的若干部分 20、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实用统计学第二章第六章精品文档25页

第六章动态分析 动态分析,也称为时间序列分析或时间数列分析、动态数列分析,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分析数据的平均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速度,包括动态分析和动态平均分析两个方面。 第一节动态对比分析动态对比分析,就是通过前后不同时间上数据值的对比研究,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动态对比分析包括增长量分析和增长速度分析。 一、增长量分析 增长量就是报告期与基期数据值之差,表示报告期比基期增减的绝对差 额,计算方法为: 增长量=报告期数据值﹣基期数据值(时期数、相对数、平均 第 79 页

数) =报告期末数据值﹣基期末数据值(时点数) 根据选择基期的不同,增长量分析可计算的增长量有环比、定基比和年距比三种。 (一)环比增长量 每期以上一期为基期计算的增长量称为环比增长量,说明每期比上期增减的数量,举例见表6-1. (二)定比增长量 定比增长量,就是每期均以前一固定基期计算的增长量,表示若干期以来的累计增长量。由于对比的基期固定,所以称定比增长量或定基增长量。举例如表6-1。(以2001年为固定基期) (三)同比增长量 第 80 页

本年与上年同期对比计算的增长量称为同比增长量,也称年距增长量。例如本年7月份销售额为50万元,上年7月份销售额为40万元,则本年7 月份的同比增长量为10万元。再如本年1—7月实现利润30万元,上年1—7月实现利润25万元,则本年1—7月同比增长量为5万元。同比增长量一般用于分析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经济现象的增减变动,与上年同期对比,季节条件相同,这才具有可比性,分析的结论才有说服力。例如若以7月份与6月份对比,如果7月份是旺季,6月份是淡季,7月比6月的增长就是季节因素造成的,而不能说明7月份比6月经营业绩增加了。 表6-1分别说明了时期数、时点数、相对数、平均数增长量的计算。 第 81 页

管理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40分) 1要了解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B.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该市工业企业的某一台设备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2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大, 则 (B ) A.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B.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C.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3.—个统计总体 (C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以有多个标志 D.可以有多个指标 4.品质标志的表现形式是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文字 5.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归纳起来就是两条 ( A ) A.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B.统计设计和统计研究 C.统计预测和统计 D.统计服务和 统计监督 6.对上海港等十多个沿海大港口进行调查, 以了解全国的港口吞吐量情况,则这种调查方 式是(B ) A.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7.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 40? 50;第二组为 50?60;第三组为 60?70;第四组 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C ) A. 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 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 70在第四组, 80在第五组 D. 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某城市为了解决轻工业生产情况,要进行一次典型调查,在选送调查单位时,应选择生 产情况()的企业。 (D ) 该组的分组标志是 A.性别 C.文化程度 10?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 A.小于1 C.大于1 A.较好 B.中等 C.较差 D.好、中、差 9 ?某厂的职工工人人数构成如下表所示 (A )

统计学基础 第一章 统计概述

第一章统计概述 【教学目的】 1.明确统计的含义、方法及职能 2.能够灵活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 1.能够运用统计资料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重点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难点为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及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时数】 教学学时为4课时 【教学内容参考】 第一节统计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含义 【引言】 当我们跨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已经对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了概括性的描述,这就是信息时代。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信息,我们只有利用统计这一工具,才能理解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宏微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管理好国家,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统计机构,或专门成立企业营销组织、营销策划等机构,由专门的统计人员或营销策划人员负责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工作,为国家和企业进行各项决策提供可靠、及时的统计信息。 【案例】 据统计,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这些都是统计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 因此,我们将统计的含义概括为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学。 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情况和特征的数字及文字材料,称为统计资料; 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的工作总称,称为统计工作(或统计活动)。 统计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与统计分析; 系统论述统计工作的学科,称为统计学。 三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做好统计工作、取得有效统计资料的基础。 二、统计的研究对象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即以统计资料为依据具体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下面举例说明如何根据统计资料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数量界限。 【案例】

完整版上海交大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同时抛两枚不同的硬币,恰有一枚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单选) 选择一项: 炒a. 1 炒b. 1/8 O c. 1/4 同d. 1/2 2.对于连续型数据的分组()选择一项: a.水平法 b.累计法 c.推算法 d.直接法 )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选择一 项: a.最小值 C b.取大值 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 d.零 ) 5.下列统计指数,不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选择一 项: a.零售价格指数

b. 产量指数 诃c?收购量指数 因d.工资总额指数 6.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 a.性别 □ b.年龄 "c.职业 d.月收入 门e.职称 7. 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9.1%,这个指标是() (单选)选择一项: U a.发展速度 拥b.增长速度 目c.发展水平 d.增长量 8. 统计指数区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单选) 选择一项: 炒a.对比基期的不同 °b.对象范围的大小 ⑥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 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 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炒a.发展水平 b.增长量

炒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 同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 口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 11.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 选择一项: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 c.全距 * d.平均差

」a.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 □ b.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巫c.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 門d.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e.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 15.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单选)选择一项: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口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口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6在实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发生,称这两个事件()(单选)选择一项: ⑥a.互斥事件 口b.必然事件 c. 独立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17.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单选) 选择一项:

统计学原理02-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 1、统计工作各个阶段的顺序是() A、统计分析、统计调查、统计整理 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C、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调查 D、统计分析、统计整理、统计调查 2、确定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A、确定调查对象 B、确定调查目的 C、确定调查项目 D、确定调查时间 3、经常调查与一时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 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 D、调查资料的来源 4、统计调查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C、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D、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 5、1990年7月1日零点的全国人口普查是() A、一次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经常性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一次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D、经常性调查和全面调查 6、某市工业企业200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4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7、普查工作可以()。 A、经常进行 B、只能组织一次 C、普遍进行 D、根据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 8、所选择单位的标志总量占全部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例,这些单位就是 ()。 A、调查单位 B、代表性单位 C、重点单位 D、典型单位 9、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期限 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10、补充和订正普查的结果可以借助于:() A、统计报表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11、普查是专门组织起来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甲)只是用来调查时点社会经济 现象的某一时刻总量;(乙)一般用来调查时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时刻总量,但也用于对时期现象的调查。规定普查标准时间:(丙)是对时期现象的调查而言;(丁)是对时点现象的调查而言。()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2、股民对股市市场的意见资料收集的方法:(甲)报告法;(乙)问卷调查。高 等教育成本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丙)采访法;(丁)报告法。()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 13、(甲)查验商店食品的质量(是否假冒伪劣);(乙)农产量抽样调查对“测 框”实割实测;(丙)农牧场清点牛羊头数。哪些是直接观察法?()A.甲B.甲、乙C.甲、丙D.甲、乙、丙14、对播种进度,全国各铁路交通枢纽的货运量、货运种类等进行调查,大中型 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指标(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属于:(甲)时点现象;(乙)时期现象。可采用:(丙)一次性全面调查;(丁)经常性全面调查。() 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5、钢材积压的数量、工业生产设备拥有量、科技人员分布和使用状况的统计指 标、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属于:(甲)时点现象;(乙)时期现象。这些现象的调查形式应采用:(丙)全面调查(普查),并且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 (丁)调查主要以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为依据,可用报告法收集资料。()A.甲、丙B.甲、丁C.乙、丙D.乙、丁16、对占煤炭开采量75%的大矿井进行劳动生产率调查;调查几个铁路枢纽,就 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统计机关在拥有全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各大城市的超市零售价格水平进行系统调查。这些都是:()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题目 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选择一项: a. 个体指数 b. 平均指数 c. 综合指数 d. 平均指标指数 正确答案是:综合指数 题目 重点调查所选的重点单位,必须是在调查对象中() 选择一项: a. 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b. 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单位 c. 按随机原则选出的调查单位 d. 填报调查数据的填报单位 正确答案是:具有较大标志值的那一部分调查单位 题目 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100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95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单选) 选择一项: a. 1025 b. 1050 c. 1100 d. 1150 正确答案是:1050

题目 零售物价指数为103%,商品零售量指数为106%,则商品零售额指数为()(单选)选择一项: a. 109% b. 110% c. 103% d. 109.18% 正确答案是:109.18% 题目 下列不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指标有() 选择一项: a. 平均单位成本 b.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密度 正确答案是:平均单位成本 题目 时间序列由两个基本要素构成()(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b.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c. 指标名称 d. 计量单位 e. 计算公式 正确答案是:时间,即现象所属的时间, 指标数值,即表现现象特点的各项指标数值

题目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性别 b. 年龄 c. 职业 d. 月收入 e. 职称 正确答案是:性别, 职业, 职称 题目 在时间序列中,各指标值相加后无意义的有()(多选)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时期数列 b. 时点数列 c. 绝对数时间序列 d. 相对数时间序列 e. 平均数时间序列 正确答案是:时点数列, 相对数时间序列, 平均数时间序列 题目 我国财政收入,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a. 发展水平 b. 增长量 c. 发展速度 d. 增长速度

统计学第二章 统计量及其分布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统计量及其分布 习题 一、填空题 1、简单随机抽样样本均值X 的方差取决于 和_________,要使X 的标准差降低到原来的50%,则样本容量需要扩大到原来的 倍。 2、设1217,,,X X X L 是总体(,4)N μ的样本,2S 是样本方差,若2()0.01P S a >=,则 a =____________。 (注:20.99(17)33.4χ=, 20.995(17)35.7χ=, 20.99(16)32.0χ=, 20.995(16)34.2χ=) 3、若(5)X t :,则2X 服从_______分布。 4、已知0.95(10,5) 4.74F =,则0.05(5,10)F 等于___________。 5、中心极限定理是说:如果总体存在有限的方差,那么,随着 的增加,不论这个总体变量的分布如何,抽样平均数的分布趋近于 。 , 二、选择题 1、中心极限定理可保证在大量观察下 A 样本平均数趋近于总体平均数的趋势 B 样本方差趋近于总体方差的趋势 C 样本平均数分布趋近于正态分布的趋势 D 样本比例趋近于总体比例的趋势 2、设随机变量()(1)X t n n >:,则21/Y X =服从2 1/Y X = 。 A 正态分布 B 卡方分布 C t 分布 D F 分布 3、根据抽样测定100名4岁男孩身体发育情况的资料,平均身高为95cm ,,标准差为0.4cm 。至少以 的概率可确信4岁男孩平均身高在93.8cm 到96.2cm 之间。 A 68.27% B 90% C 95.45% D 99.73% 4、某品牌袋装糖果重量的标准是(500±5)克。为了检验该产品的重量是否符合标准,现从某日生产的这种糖果中随机抽查10袋,测得平均每袋重量为498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样本容量为10 B 、抽样误差为2 C 、样本平均每袋重量是统计量 D 、498是估计值 5、设总体均值为100,总体方差为25,在大样本情况下,无论总体的分布形式如何,样本平均数的分布都是服从或近似服从 A (100/,25)N n B N C (100,25/)N n D (100,N 三、判断题 1、所有可能样本平均数的方差等于总体方差。 ( ) 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 ) 3、设),0(~2σN X ,则对任何实数,a b 均有:22 ~(,)aX b N a b a σ++.( ) 4、样本方差就是样本的二阶中心距。 ( ) 5、设随机变量X 与Y 满足X ~ N(0,1), Y ~2()n χ, 则/X 服从自由度为n 的t 分

2017年12月份统计学 ( 第2次 )

第2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 小于100% B. 大于100% C. 等于100% D. 小于或大于100% 2.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820元,比2000年增长(),年平均增长才能为8%。 A. 32% B. 36.05% C. 4 3.4% D. 52.0% 3. 已知 C=1, P(B)=0 ,则() A. A为必然事件,B 为不可能事件 B. A为必然事件,B 不是不可能事 C. A不是必然事件,B 为不可能事件 D. A不一定是必然事件,B 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4. ( ) A. A与B 独立 B. A与B 不独立 C. 不一定 D. 只有当A =ф,B =ф时,A ,B 才独立 5.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 抽象的数量关系 B. 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 C.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D. 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 6. 某商店销售额2000年要比1995年增长50%,则1995-2000平均增长速度为() A. 8.45% B. 10% C. 3.125% D. 8.71% 7. 在使用基期价格作权数计算商品销售量指数时() A. 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影响 B. 包含了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C. 消除了价格和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D. 包含了销售量变动的影响 8. 某种产品产量1995年比1994年增长了10%,1996年比1994年增长了15%,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 A. 15%÷10% B. 150%÷110% C. (110%×150%)-1 D. (150%÷110%)-1 9. 在抽样调查中,可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 抽样实际误差 B. 抽样标准误差 C. 非随机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10. 在回归直线中,回归系数 b 表示() A. 当 x=0 时y 的期望值 B. 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的变动总额 C. y 变动一个单位时 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变动一个单位时 y 的平均变动量 11. 某商店1992年与1991年相比,商品销售额上涨了16%,销售量增长了18%,则销售价格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1.7% B. -1.7% C. 3.7% D. -3.7%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比例相对数的指标是() A. 计划完成程度 B. 劳动生产率 C. 婴儿出生率 D. 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13. 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15%,单位产品成本增长了10%,则总生产费用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 A. 4.8% B. 26.5% C. 1.5% D. 4.5% 14. 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A. 上限所在组 B. 下限所在组 C. 任意一组均可 D. 另设新组15. 我国1949年末总人口为54167万人,1994年末总人口为119850万人,1940—1994年人口年平均增长() A. 1.87% B. 1.74% C. 1.82% D. 1.78% 16. 最小二乘法基本要求是() A.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同原因标志实际值的离差总和最小 B.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同原因标志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C.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总和最小 D. 结果标志的估计值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 川大

我的作业列表 - 《统计学(Ⅰ)》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79.0 完成日期:2014年07月18日16点49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9月11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5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政治算术派产生于17世纪资本主义的英国,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代表作是() ( A ) A.《政治算术》 B.《国富论》 C..《统计学的研究》 D.《社会物理学》 2.下面属于结构相对数的有( ) ( B ) A.人口出生率 B.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 D.工农业产值比 3.设某地区有10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 位是( ) ( A ) A.每一件产品 B.1000家工业企业 C.全部工业企业 D.1000家工业企业的全部工业产品 4.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 B ) A.实际误差 B.平均误差 C.实际误差的平方 D.允许误差 5.数值可以直接相加总的指标是( ) ( D ) A.绝对数 B.相对数 C.时点数 D.时期数 6.相关系数可以说明() ( B ) A.线性相关还是非线性相关

B.变量之间的因果数量关系 C.相关关系的方向和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函数对应关系 7.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 ( A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 8.对甲、乙两个工厂生产的饮料进行质检,不合格率分别为6%和10%,则饮料不合 格品数量( ) ( D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 9.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 ( B ) A.-∞< <+∞ B. -1≤ ≤+1 C. -1< <+1 D.0≤ ≤+1 10.假设检验是检验( )的假设值是否成立 ( B ) A.样本单位 B.总体指标 C.样本方差 D.中位数 11.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采用( ) ( D ) 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 12.进行相关分析,要求相关的两个变量( ) ( C ) A.都是随机的 B.都不是随机的 C.一个是随机的,一个不是随机的 D.随机或不随机都可以 13.下面的函数关系是( ) ( C ) A.销售人员测验成绩与销售额大小的关系

统计学-基于R第3版习题答案(第二章)

习题 2.1 (1)简单频数分布表: > load("D:\\工作总结\\人大\\R语言\\《统计学—基于R》(第3版)—例题和习题数据(公开资源)\\exercis e\\ch2\\exercise2_1.RData") > summary(exercise2_1) 行业性别满意度 电信业:38 男:58 不满意:75 航空业:19 女:62 满意 :45 金融业:26 旅游业:37 二维列联表: > mytable1<-table(exercise2_1$行业,exercise2_1$满意度) > addmargins(mytable1) # 增加边界和 不满意满意 Sum 电信业 25 13 38 航空业 12 7 19 金融业 11 15 26 旅游业 27 10 37 Sum 75 45 120 三维列联表: > mytable1<-ftable(exercise2_1, row.vars = c("性别","满意度"), col.var="行业");mytable1 行业电信业航空业金融业旅游业 性别满意度 男不满意 11 7 7 11 满意 6 3 7 6 女不满意 14 5 4 16 满意 7 4 8 4 (2) 条形图: > count1<-table(exercise2_1$行业) > count2<-table(exercise2_1$性别) > count3<-table(exercise2_1$满意度) > par(mfrow=c(1,3),mai=c(0.7,0.7,0.6,0.1),cex=0.7,cex.main=0.8) > barplot(count1,xlab="行业",ylab="频数") > barplot(count2,xlab="性别",ylab="频数") > barplot(count3,xlab="满意度",ylab="频数")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新疆财经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学 实验项目名称:平均与离散指标统计分析 姓名: 学号: 班级:工商管理2011-3班 指导教师:热合曼.阿斯力汗 2013年04月18日

新疆财经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学实验类型统计软件应用实验项目名称平均与离散指标统计分析实验时数 2 学生姓名专业工商管理 实验地点3号机房实验日期 2013年04月18日 主要仪器设备(实验软件)EXCEL软件 实验 目的 掌握数值型变量平均值与离散指标的分析, 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 实验内容和原理1、掌握EXCEL数据分析的”描述统计” 2、掌握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离散系数计算 3、比较两个总体的离散系数 4、加权平均的应用—股票指数计算 讨论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学会了数值型变量平均值与离散指标的分析,知道了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 让我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离散系数计算,以及利用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离散系数怎样分析数据。 成绩评定根据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做出写实性评价: 综合评分: 指导教师签名: 时间:年月日 附:实验数据。 1、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检验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5名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15名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在相同 的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单位:个)见下表 方法A 方法B 方法C 2

3 164 129 125 167 130 126 168 129 126 165 130 127 170 131 126 165 130 128 164 129 127 168 127 126 164 128 127 162 128 127 163 127 125 166 128 126 167 128 116 166 125 126 165 132 125 ①、 计算各方法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离散系数。 方法A 方法B 方法C 平均 165.6 平均 128.7333 平均 125.5333 中位数 165 中位数 129 中位数 126 标准差 2.131398 标准差 1.75119 标准差 2.774029 离散系数 0.012871 离散系数 0.013603 离散系 数 0.022098 ②、评价采用什么方法来组装较优?试说明理由。 答:选择方法A 来组装较优,因为平均数不相同的情况下,方法A 的离散程度较小, 组装过程较稳定因此采用方法A 。 2、 有三种工业类股票的价格和发行量数据见下表。 股票 名称 价格(元/股) 发行量 (万股)F 前收盘p0 本日收盘p1 A 6.42 6.02 12000 B 12.36 12.5 3500 C 14.55 15.6 2000 试计算股票价格指数,并对股价指数的变动原因作简要分析。 1100010000(/)(/)()p F p p P F P F I p p p F p F p F ===∑∑∑∑∑∑ 股票价格指数 I

统计学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习题 一、填空题 6.统计总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 , , 与。 7.标志就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与两种。 8.统计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与。 9.指标与标志的主要区别在于:(1)指标就是说明特征的,而标志则就是说明特征的;(2)标志有不能用表示的与能用表示的 ,而指标都就是能用表示的。 二、单项选择题 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就是指( ) A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B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共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C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 D总体各单位具有若干互不相同的品质标志属性或数量标志值 2.表示事物质的特征,不能以数值表示的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质量指标 D、数量指标 3.调查某市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的分布情况,每一个工业企业就是( ). A、调查对象与报告单位 B、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 C、报告单位与填报单位 D、填报单位与调查对象 4.有200家公司每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果要调查这200家公司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 A 200家公司的全部职工 B 200家公司 C 200家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 D 200家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 5.要了解某班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就是( ) A全体学生 B 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6、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就是( ) A、职工人数 B、机器台数 C、工业总产值 D、车间数 7.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可以有多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 D可以有多个指标 8.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9.以产品等级来反映某种产品的质量,则该产品等级就是( ) 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10.某工人月工资为550元,工资就是( )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 12.某班四名学生金融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与95分,这四个数字就是( ) A标志 B指标值 C指标 D变量值

统计学 第二章练习

1、某班40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 0分为优。要求: (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3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4、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5、某厂甲、乙两个工人班组,每班组有8名工人,每个班组每个工人的月生产量记录如下: 甲班组:20、40、60、70、80、100、120、70 乙班组:67、68、69、70、71、72、73、70 计算甲、乙两组工人平均每人产量; 计算全距,平均差、标准差,标准差系数;比较甲、乙两组的平均每人产量的代表性。

6、某乡农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情况汇总表如下,根据资料计算该乡农民家庭年人均收入的众 7、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各有5名工人,他们的日产量分别为:甲组35、38、40、45、52件;乙组28、34、42、48、58件,计算每组平均差,并说明甲乙两组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低。8、投资银行某笔投资的年利率按复利计算,25年的年利率分配是有1年3%,有4年5%,有8年8%,有10年10%,有2年15%,求年平均年利率。 9、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均值>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均值>众数 C)众数>中位数>均值D)众数>均值>中位数 10、变异系数为0.4,均值为20,则标准差为()。 A)80 B)0.02 C)4 D)8 11、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量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指标是()。 A)均值 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众数 12、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均值小,差异程度大B)均值大,差异程度大 C)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相同D)无法判断 13、在数据出现0时,不宜计算()平均数。 A)几何B)调和C)算术D)加权 14、各变量值与其()的离差之和等于零。 A)中位数B)众数C)均值D)标准差 15、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 A)越差 B)越好C)不变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