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莱芜地理

莱芜地理

莱芜地理
莱芜地理

莱芜地理

一、赢牟故国,鲁中明珠

1、齐鲁中枢

素有“绿色钢城”、“鲁中明珠”

之称的莱芜位于山东省中部,地处鲁

中山区,东经117度19分~东经117度

58分,北纬36度02分~北纬36度33

分,北邻济南、东邻淄博、西邻泰安。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2、赢牟春秋——山东省最小的地级市

莱芜市就是1992年11月设立的

地级市,总面积2246平方公里,辖莱城

区、钢城区、1个省级高新区与5个

省级园区,19个乡镇(办事处)。莱芜

古称赢、牟,就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

一,有三千多年的冶炼史。境内汶阳文化就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完好的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400多年,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莱芜。莱芜还就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故乡。

二、人口与民族

2006年底,人口总数达124、86万人,莱芜市就是山东省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人口密度就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莱芜中西部平原就是人口主要分布区,其中口镇、寨里等都就是万人以上的集镇;牟汶河与赢汶河谷及山前狭窄的平原地带也就是人口稠密区;而面积较大的莱芜低山丘陵地区人口则相对稀疏。99%为汉族,少数民族中回族占多数。

三、地形

莱芜地形为南缓北陡、东高西低的半圆形盆地;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市的4/5。巍巍泰山向东延伸,构成了莱芜北部山地的主脉,北部有香山、大山、望鲁山,地势较陡峻;东部山区多为低山缓丘;南部山地陡峻挺拔。位于莱芜、新泰交界处的莲花山海拔994米,就是莱芜的最高山峰。莱芜盆地的中西部为起伏平缓的泰莱平原,它就是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就是主要的农耕区。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类型多样(燕子石),有丰富的铁矿、煤矿。

四、气候

莱芜地处暖温带与半湿润地区,就是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就是最主要特征。年均温在11、5~13、2摄氏度之间,气温随地形的升高,年平均气温由中部平原及洼地向北、东、南三面山区下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比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量为670~760毫米,受季风的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很大。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莱芜雨热同期的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莱芜北、东、南三面山区降水量明显多于中、西部平原地区(地形雨)。大冶水库西部的长埠岭地区降水最少。灾害性天气有春旱(由于冬春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吹西南风,所以地表蒸发旺盛,形成旱灾。有“十年九旱”之说)、夏涝、冰雹(山脉的屏障作用)、龙卷风(莱芜盆地地形就是主要原因)。

五、河流

莱芜山区就是山东省地势较高的地区,就是省内较大河流大汶河、淄河等河的发源地。莱芜最主要的河流就是牟汶河与赢汶河,它们属于大汶河水系。莱芜最大的水库就是雪野水库,位于赢汶河上。乔店水库就是莱城工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莱芜山区面积广大,林木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为防治水土流失,搞好水土保持,莱芜市政府在山区大力开展封闪育林、退耕还林工作,同时结合建设梯田、深翻改土等工程措施,对山区河段进行全面治理。想一想:我市河流水位变化与气候有何关系?(提示:季风的影响)

六、土地、水资源与农业生产

1、地狭人稠,耕地不足

人均耕地只有0、057公顷(0、85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平原,就是莱芜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业生产基地;北、东、南三面的低山丘陵区,沙壤广布,适宜种植甘薯、花生等作物,或者发展林果业、畜牧业。

2、严重紧张的水资源

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加之三面环山,河流短急,集水面积小,植被条件差,流域内涵蓄能力小,水资源的流失量很大;而且水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城乡用水量不断增加,莱芜的水资源已经十分紧张。

3、欣欣向荣的农业

莱芜自然条件优越(地形、气候),适宜小麦、玉米、甘薯、花生等多种作物的生长。生姜、鸡腿葱、白皮蒜,合称“三辣”,就是莱芜著名的特产。莱城区获“中国生姜之乡”称号,并被命名为全国的“花椒之乡”。莱芜就是全国最大的生姜产地。

莱芜林木覆盖率为32、7%,居全省第二位。养殖业以生猪、长毛兔为主,“莱芜黑猪”就是著名的瘦肉型品种。

4、莱芜农业区划简介

四个农作物种植区:中西部平原粮、菜种植区;东部山区粮、油、林、牧区;南部与北部山区林、粮、牧区;中南沿汶工副业、粮、菜区。

七、矿产与工业

莱芜矿产丰富,拥有煤、铁、铜、磷、金及花岗石、大理石、石灰石、长石、燕子石等几十种矿藏,被称为鲁中“聚宝盆”。

煤炭丰富,煤田主要分布在莱芜盆地内,它西起牛泉,东至辛庄;北起口镇,南到南冶。主要煤矿有潘西、鄂庄、南冶、西港等。

莱芜境内铁矿资源丰富,包、括张家洼镇的港里、小官庄与城区的谷家台三个大型矿床。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就是山东省境内最大的铁矿石开采基地莱芜就是山东最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原莱芜钢铁总厂)就是全国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山东泰山钢铁有限公司就是以钢铁生产为基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集团型企业。灰岩与花岗岩也就是莱芜的大宗矿床。

“工业立市”就是莱芜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莱芜工业基础雄厚,初步形成以钢铁工业为龙头,冶金、能源、机械、轻纺、建材为支柱,轻重工业比例协调,能源、原材料工业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就是全省重要的钢铁、能源基地,同时也就是国家科技部命名的高新技术、新材料基地。

八、商贸、旅游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莱芜市委、市政府适时地提出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经济国际化”的战略。冶金铸造、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就是莱芜主要的出口产品。莱芜的工业制成品与农副产品远销香港、韩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50个国家与地区,多元市场体系已经形成。

莱芜作为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与众多的人文古迹,而且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山青水秀,风光秀美。境内既有保存最为完好的锦阳关段齐长城、“长勺之战”遗址与齐鲁夹谷会盟遗址,有莱芜战役纪念馆与陈毅元帅指挥所旧址,也有种类齐全的山、水、林、洞、峡、潭、瀑、泉等自然景观,尤其就是齐鲁大峡谷旅游区与雪野休闲度假区已在省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我市旅游业有了较快发展,“山水生态乐园、休闲度假胜地”的莱芜旅游品牌正在日渐形成。目前,全市共有48处景区点正在开发建设之中,已建成房干生态旅游区、雪野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王石门“天上人家”旅游区、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莱芜战役纪念馆、棋山、吕祖泉、莲花山等一批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旅游景区景点。其中, 房干生态旅游区以“齐鲁第一大峡谷”与优美的生态环境而闻名省内外,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被誉为“绿色天堂”,就是国家3A级旅游区与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雪野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由雪野湖、孔雀山、雪野三峡与文昌岛等景区构成,以湖边垂钓、水上游乐、登山观光、休闲度假与品尝“雪野鱼头汤”为旅游特色,现已形成了“一水三山”的旅游景区格局;王石门“天上人家”旅游景区内的王石门村,就是山东省海拔平均高度最高的小山村,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多有云雾缭绕,尤其就是保持原始风貌的九天大峡谷与具有典型鲁中山区风格的小山村,对游人极具吸引力;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房干旅游区与雪野湖旅游区中间的结合部,区内森林茂密,景色美丽,有树龄800余年的银杏树与黄连木等珍贵树种,就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公园与天然氧吧;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因古代美丽的“棋山柯烂”传说而得“仙境”之称,山上人文景观众多,怪石林立,其独特的“棋山炒鸡”更就是吸引着远近游人;莱芜战役纪念馆就是国家3A级旅游区,也就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馆区建筑布局合理,馆藏历史资料详实珍贵,由纪念塔、展览馆与规模宏大的全景画馆组成,就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与红色旅游的理想阵地;吕祖泉景区四面环山,植被茂密,区内山泉常年不断,自然景观众多,奇石林立,石石皆景,景区以“吕祖”为核心,以八仙文化为载体,就是一个内涵丰富、个性独具的旅游区;莲花山景区因九峰拱围如莲,故名“莲花山”,景区位于莲花山北麓,主峰莲花尖海拔994

米,就是莱芜第一高山,峰巅莲花天池就是山东第一高山湖泊,区内沟壑纵横,山高水长、风光秀丽,有自然与人文景观100余处。

莱芜历史上有著名的“莱芜八景”,即矿山呈瑞、二洞云连、龙潭星现、棋山柯烂、苍峡雷鸣、仙人遗迹、宫山夕照、汶水西流。真就是“龙舞大峡谷,山映雪野湖,生态旅游到莱芜”。

九、交通

莱芜区位优势明显,已融入济南经济圈,7条国道、省道公路与两条铁路贯穿境内,高速公路密度居全省首位,穿越莱芜大部地区的新济青高速公路南线正在建设中,建成后莱芜到济南只需40分钟,到青岛只需两个小时。莱芜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泰莱路就是莱芜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博莱路就是山东省第一条,也就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条山区高速公路。莱新路向南连接了京沪高速公路,就是莱芜东南方向的主要通道。242省道(明莱路)经过上游、雪野、口镇,对北部山区的开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329省道(莱马路)东经诸城去沿海各地。

辛泰铁路(辛店——泰安)东连胶济线,西接京沪线,横贯莱芜东西,在莱芜东站与磁莱铁路(磁窑——莱芜)接轨,两条铁路对莱芜铁矿石、煤炭的运输具有重要意义,就是莱钢、莱芜发电厂等大型企业的生命线。

十、建设美好家园

目前,莱芜出现的环境问题有:(1)矿产资源开采过度,经济发展后劲不足;(2)排放有害物质,造成环境污染;(3)过度开垦、砍伐,大量投施化肥、化学药剂,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4)人口过度增长,人口素质不高,环境承载压力较大。

实施“科教兴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强化农业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2)推进工业立市战略,全力抓好工业生产;(3)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三产业;(4)树立正确发展观念,推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全民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四海宾朋聚嬴牟; 八方客商会凤城。莱芜人民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从2001年招商引资的号角响彻嬴牟大地,到2003年第一届招商大会的召开,回顾几年的招商历程,我们欣慰地瞧到,嬴牟大地、汶汇两岸,正在因招商引资而面目一新,正在因招商引资而充满活力与后劲。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就是集展览展示、峰会论坛、投资洽谈、项目签约、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盛会。博览会通过全面展示省内外钢铁企业产品与最新科技成果,集中宣传莱芜的钢铁资源优势、环境优势与政策优势,广泛结识一批国内外朋友,签约一批以钢铁生产与深加工为主的项目,签订一批贸易合同,吸引更多的中外客商到莱芜投资兴业,使中国(莱芜)钢铁博览会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品牌与推介“绿色钢城”的重要载体。

莱芜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