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 选频网络特性研究

实验一 选频网络特性研究

实验一 选频网络特性研究
实验一 选频网络特性研究

实验一 选频网络特性研究

并联谐振电路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单元电路,主要作用是选频率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ultisim 软件的使用

2、理解LC 并联谐振回路的基本特性 二:实验原理

LC 并联谐振回路的一般电路图如图1.1所示,当电路谐振时,回路的阻抗值达到最大,端电压达到最大,回路呈现纯阻性,大小为谐振电阻,此时等效电路如图1.2所示。

图1.1 并联谐振电路 图1.2 并联谐振电路的等效电路 回路发生谐振时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

谐振时,回路的阻抗为纯电阻,即谐振电阻RC

L R P =

。 并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P p P 1L Q R CR R

ωω===

谐振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1.3图1.4所示。

图1.3 谐振曲线(幅频特性曲线)图1.4相频特性曲线

通频带与品质因数的关系:

07

2

.

f

f

Q

?=

三、实验内容

1、设计电路

设计一个选频网络,谐振频率MHz

f1

=,通频带KHz

f5.

39

2

7.0

=

?,假设电容为100pF。

电路图等效电路图

根据条件得出计算

参数电感损耗电阻谐振电阻品质因数电容的端电压理论值254uH 64Ω40kΩ25 40IskV

2、根据计算值画出仿真电路和等效电路,用示波器观察电容两端的电压。利用软件仿真特性得到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Z

I

s

四、实验结果

计算机网络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物理层 2-01 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02 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答: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 2-03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终点又称为目的站 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 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再反过来。 全双工通信:即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2-05 物理层的接口有哪几个方面的特性?个包含些什么内容?

Rc串并联选频网络频率特性的测试.

摘要:Rc串并联选频网络也就是通常所指的文氏电桥电路,文氏电桥电路是一个RC的串、 并联电路,如图3-5-1所示。该电路结构简单,被广泛地用于低频振荡电路中作为选频环节,可以获得很高纯度的正弦波电压。 关键字:文氏电桥电路、 ..、选频 ... ...频率 .......振幅、 正文 实验目的 1.掌握Rc串并联选频网络的频率特性。 2.进一步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 实验原理 文氏电桥电路的一个特点是其输出电压

幅度不仅会随输入信号的频率而变,而且还会出现一个与输入电压同相位的最大值,如图3-5-2所示。 由电路分析得知,该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当角频率时,,此时与同相。由图3-5-2可见RC串联电路具 有带通特性。 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

图3-5-2 2.将上述电路的输入和输出分别接到双踪示波器的Y A和Y B两个输入端,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观测相应的输入和输出波形间的时延τ及信号的周期T,则两波形间的相位差为 (输出相位与输入相位之差。 将各个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差φ画在以为f横轴,φ为纵轴的坐标纸上,用光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即是被测电路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由电路分析理论得知,当,即时,φ=0,即与同相位。用信号发生器的正弦输出信号作为图3-5-1的激励信号,并保持值不变的情况下,改 变输入信号的频率f,用交流毫伏表或示波器测出输出端相应于各个频率点下的输出电压 值,将这些数据画在以频率f为横轴,为纵轴的坐标纸上,用一条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 点,该曲线就是上述电路的幅频特性曲线。

实验内容与实验电路 实验器材:函数发生器、万用表、两个500Ω电阻、两个0.1μF电容、两通道示波器、波特图示仪 按下图连接好模拟电路

高一化学必修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高一化学必修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自主学习】 一、化学实验安全 1、常见危险化学药品的标志 2、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防止爆炸;H 2还原CuO或者CO还原Fe 2 O 3 等 实验,在加热之前应先排空气;制备有毒气体应在通风橱中,尾气应吸收;用加热法制取气体且用到排水法时,反应完毕后,应该先移导管再停止加热。 3、意外事故的处理 二、常见的基本操作 1、试纸的使用: ⑴检验溶液:取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玻棒蘸取液体,沾在试纸中心 ⑵检验气体: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先用水湿润,再放在集气瓶口或导管口处

2、仪器的洗涤: ⑴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⑵常见残留物的洗涤 3、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用药匙,若药匙不能伸入试管,可用小纸槽,要把药品送入试管底部,而不能沾在管口和管壁。块状和大颗粒固体用镊子夹取。 ⑵取少量液体可用胶头滴管。取用较多的液体用倾注法,注意试剂瓶上的标签向手心。向容量瓶、漏斗中倾注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 4、浓硫酸的稀释: 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的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的扩散,切不可把水注入浓硫酸中。 5、沉淀的洗涤及检验 ⑴是否沉淀完全的判断: (如检验溶液中的SO 42-是否沉淀完全)取少量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滴加BaCl 2 ,若有白色沉淀 生成,则说明SO 4 2-沉淀不完全。 ⑵沉淀的洗涤:

沿玻璃棒向漏斗中加蒸馏水至水面没过沉淀,等水滤出后,再次加水洗涤,连续几次,即可把固体洗涤干净。 ⑶判断沉淀是否洗净: (如沉淀中沾附有Cl-)取少量洗涤液,向其中加入HNO 3酸化的AgNO 3 溶液,若有白色沉淀, 则说明沉淀未洗净。反之,已洗净。 6、结晶: 常用的结晶方法有冷却结晶(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和蒸发结晶(适合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将析出的晶体再进一步提纯的方法是重结晶。 【合作探究】 一、实验安全常识 1、防倒吸: 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底部要略高于管口,如实验室制O 2、NH 3 等,加热液体时试管要向 上倾斜,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或吸收溶解度较大气体时,要注意熄灯顺序或加装安全瓶。 2、防爆炸: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 2、CO、CH 4 、C 2 H 4 )或用H 2 还原CuO或者CO还原Fe 2 O 3 之前,要检验气 体纯度,普通玻璃制品都有受热不均匀易炸裂的特性,因此①试管加热时先要预热,②做固体在气体中燃烧实验时要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3、防爆沸: 配制硫酸的水溶液或硫酸的酒精溶液时,要将密度大的浓硫酸缓慢倒入水或酒精中;加热液体混合物时要加沸石。 4、防污染: ⑴已取出的未用完的试剂一般不放回原瓶(块状固体、钠、钾等除外); ⑵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伸入瓶内,不接触容器内壁(向FeSO 4 溶液中加NaOH溶液除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二章习题 2. 3,1 单项选择题 [1 1适合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对象是( D )。 A.信息 B.数据(C.信号 D.二进制数 [2] 。 [3]利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建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 C )。 A.全双工 B.半双工 C.单工 D.不确定 [4] 一个1Mbps的网卡将1000比特数据全部发送到传输线上需要( D ). A Is B. C. D. [5]E1标准采用的复用方式是( A )。 A.同步时分复用 B.统计时分复用 C.频分复用 D.码分多址 [61若采用同步TDM方式通信,为了区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发送端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C )。A.在数据中加上数据源标识 B。在数据中加上时间标识 C.各数据源使用固定时间片 D.各数据源使用随机时间片 [7]若采用同步TDM方式通信,接收端要将信号解复用,接收数据时要按照( B )。 A.时间片上的目的地址 B.数据上的时间标识 C.数据上的数据源标识 D.与源端相同的时间顺序 [8] 若采用统计TDM方式通信,只有当数据源有数据发送时才分配时间片,并在时间片中( )。A.仅附加发送信道序号 B.仅附加接收信道序号 C.附加发送信道序号和接收信道D.无须附加信息 [9]交换机采用的多路复用方式是( )。 A.同步TDM B.统计TDM C.FDM D.WDM [10]现有16路光信号通过过波分复用系统复用到一根光纤上,每条支路的速率为2. 5Gbps,则复用后的速率为( D )。 A. 2. 5Gbps B. lOGbps C. 20Gbps D. 40Gbp [11]传统的模拟电视系统采用的复用方式是( C )。 A.同步TDM B.统计TDM C.FDM D.WDM [12]当对数据率不同的多路信号采用同步TDM方式复用时,通常采用的技术是( )。 A.脉冲填充 B.压缩时隙 C.降低数据率 D.限制数据源 [13] 与同步TDM相比,统计TDM需要解决的特殊殊问题是( A )。 A.性能问题B.线路利用率问题 C.成帧与同步 D.差错控制 [17] 数据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主要功功能是( D )。 A.将信号从信源发送到信宿 B.将信源的数据转发到传输介质上 C.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 D.产生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 [18]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作用一般不包括( C )。 A.调制信号 B.适配电压 k C.检错和纠错 D.暂存数据 [19] 以下为数字数据的是( D )。 A.声音 B.电视视频 C.气压值 D。硬盘保存的图像文件 [20] 传输计算机内的文件可用的信号形式有( )。 A.微波信号 B.脉冲信号 C.红外线信号 D.A、B、C都可以 [2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第8章 信号的产生与变换复习题

第8章信号的产生与变换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 ,就一定会维持正弦波振荡。() 1.正弦波振荡电路,只要满足1 A = F 2.因为RC串并联选频网络作为反馈网络时的φF=0°,单管共集放大电路的φA=0°,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φA+φF=2nπ(n为整数),故合理连接它们可以构成正弦波振荡电路。() 3.在RC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中,若RC串并联选频网络中的电阻均为R,电容均为C,则其振荡频率f0=1/RC。() 4.当集成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时,输出电压不是高电平,就是低电平。()5.一般情况下,在电压比较器中,集成运放不是工作在开环状态,就是仅仅引入了正反馈。() 一、判断题答案:(每题1分) 1.×; 2.×; 3.×; 4.√; 5. √;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正弦波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是。 2.正弦波振荡的幅值平衡条件是。 3.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电路、正反馈电路、选频网络和稳幅电路。 4.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放大电路、电路、选频网络和稳幅电路。 5.正弦波振荡电路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 放大电路、正反馈电路、 网络和稳幅电路。 6.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通常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放大电路、正反馈电路、选频网络和电路。 7.正弦波振荡器的选频网络主要有三种,分别为:、LC并联选频网络、晶体选频网络。 8. 正弦波振荡器的选频网络主要有三种,分别为:RC串并联选频网络、、晶

体选频网络。 9. 正弦波振荡器的选频网络主要有三种,分别为:RC串并联选频网络、LC并联选频网络和选频网络。 10.电压比较器通常分为: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 11.电压比较器通常分为:单限比较器、比较器和窗口比较器。 12.电压比较器通常分为:单限比较器、滞回比较器和比较器。 二、填空题答案:(每题1分) 1.φ A +φ F =2nπ; 2.1 = F A ; 3.放大电路; 4.正反馈电路; 5 选频网络; 6. 稳幅; 7.RC串并联选频网络; 8.LC并联选频网络; 9.晶体; 10. 单限; 11.滞回; 12.窗口 三、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及内容一起填入横线上,每题1分) 1.LC并联网络在发生谐振时呈。 A、电容性 B、电阻性 C、电感性 D、不好确定2.LC并联网络在信号频率大于谐振频率f0时呈。 A、电容性 B、电阻性 C、电感性 D、不好确定3.LC并联网络在信号频率小于谐振频率f0时呈。 A、电容性 B、电阻性 C、电感性 D、不好确定4.当信号频率f=f0时,RC串并联网络呈B。 A、电容性 B、电阻性 C、电感性 D、不好确定5.当信号频率等于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或并联谐振频率时,石英晶体呈。 A、电容性 B、电阻性 C、电感性 D、不好确定 6. 当信号频率在石英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和并联谐振频率之间时,石英晶体呈。

第二章 选频网络 答案

第二章 选频网络 (一)选择题 1.LC 串联谐振回路发生谐振时,回路电抗为 C ,回路总阻抗为 B ,回路电流达到 A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零 D )不能确定 2.串联谐振曲线是 A 之间的关系曲线。 A )回路电流I 与谐振时回路电流I 0 B )回路电流幅值与信号电压频率 C )回路电压幅值与信号电流频率 D )谐振时回路电流I 0 与信号电压频率 3.LC 串联谐振回路 A ,N(f )曲线就尖锐,回路选择性 C 。 A )回路Q 值大 B )回路Q 值小 C )好 D )差 E )不能确定 4.单回路通频带BW 0.7与回路Q 值成 B ,与谐振频率成 A 。 A )正比 B )反比 C )无关 5.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时,电纳为 C ,回路总导纳为 B 。 A )最大值 B )最小值 C )零 D )不能确定 (二)判断题 1. LC 串联谐振回路的谐振频率除了与L 、C 有关外,还与回路的损耗电阻r 有 关。 ( × ) 2.LC 串联谐振回路的空载品质因数除了与L 、C 有关外,还与回路的负载电阻R L 有关。 ( × ) 3.LC 串联谐振回路谐振时,空载回路电流除了与电源电压有关外,还与负载有关。 ( × ) 4.LC 串联谐振回路谐振时,谐振电流最大,失谐越严重,谐振电流越小。( √ ) 5.LC 串联谐振回路对偏离谐振频率的信号抑制作用,偏离越大,N(f)越小。( √ ) (三)问答题 1. 串联谐振回路的f 0=1.5MHz ,C 0=100pF ,谐振时R=5Ω,求:L 0和Q 0以及BW 0.7? 解: ()()061200022612 0000.7011212231415101001051111223141510100107--Q C R ..L μH C ..f BW kHz Q ωω= ==??????===????= = 2. 如图所示并联谐振回路,信号源与负载都是部分接入的。已知R s 、R L ,并已知回路参数L 1、L 2、C 1、C 2和空载品质因数Q 0,试求谐振频率f 0与有载品质因数 Q e 。

实验十三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特性的测试

o u - + 图 15-1 f 图15-2 f - 示波器图 15-3 图 15-4 实验十三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研究RC串、并联电路及RC双T电路的频率特性。 2.学会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定RC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熟悉文氏电桥电路的结构特点及选频特性。 二.原理说明 图15-1所示RC串、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1 j(31 )j (i oRC RC U U N ωωω- += = 其中幅频特性为: 2 2i o )1(31 )(RC RC U U A ωωω- += = 相频特性为:3 1arctg )(o RC RC i ωω??ω?- -=-=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15-2所示,幅频特性呈带通特性。 当角频率RC 1= ω时,3 1 )(=ωA ,?=0)(ω?, uO 与uI 同相,即电路发生谐振,谐振频率RC f π21 0=。 也就是说,当信号频率为f0时,RC串、并联电路的输出电压uO 与输入电压ui 同相,其大小是输入电压的三分之一,这一特性称为RC串、并联电路的选频特性,该电路又称为文氏电桥。 测量频率特性用‘逐点描绘法’,图15-3为用交流毫伏表和双踪示波器测量RC网络频率特性的测试图。

测量幅频特性:保持信号源输出电压(即RC网络输入电压)U i 恒定,改变频率f,用交流毫伏表监视U i ,并测量对应的RC网络输出电压U O ,计算出它们的比值A =U O /U I ,然后逐点描绘出幅频特性; 测量相频特性:保持信号源输出电压(即RC网络输入电压)U i 恒定,改变频率f,用交流毫伏表监视U i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O 与ui 波形,如图15-4所示,若两个波形的延时为Δt,周期为T ,则它们的相位差???= 360T t ?,然后逐点描绘出相频特性。 用同样方法可以测量RC双T电路的幅频特性,RC双T电路见图15-5,其幅频特性具有带阻特性,如图15-6所示。 三.实验设备 1.信号源(含频率计); 2.交流毫伏表; 3.MEEL -06组件; 4.双踪示波器(自备)。 四.实验内容 1.测量RC串、并联电路的幅频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15-3所示,其中,RC 网络的参数选择为:R=200Ω,C=2.2μF,信号源输出正弦波电压作为电路的输入电压ui ,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幅值,使U i =2V 。 改变信号源正弦波输出电压的频率f (由频率计读得),并保持U i =2V 不变(用交流毫伏表监视),测量输出电压0U ,(可先测量3 1 =A 时的频率f o ,然后再在f o 左右选几个频率点,测量0U ),将数据记入表15-1中。 在图15-3的RC 网络中,选取另一组参数:R=2kΩ,C=0.1μF,重复上述测量,将数据记入表15-1中。 F 01.0μF 01.0μ图 15-5 f A 图 15-6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3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能用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并用比较、观察等方法对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学习重点:]各项实验基本操作。(内容如下) [学习内容:](主要知识点)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目的:使仪器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仰视时读出的数偏小(即:实际的>读数);俯视读出的数偏大(即:实际的<读数)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正确放物时读数是: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物码放反时的读数:物质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整数-小数部分)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二、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量: 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3、固体药品的取用 (1)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取块状固体药品操作:一横(先把容器横放);二平(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试管口);三慢滑(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其缓缓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块状粉末状药品操作:一倾(先使试管倾斜)二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三直立(然

计算机网络 第5版 严伟 潘爱民 课后答案第二章

1.第二章 1. 2.一个无噪声的信道不管多久采集一次,都可以传输任意数量的数据,高于每秒2B次采样无意义。对于无离散等级的模型,最大速率为2H*每次采样的数据对于一个4KHZ的信道,H= 4K ,2H = 8K。取决于每次采样的数据是多少,若每次采样产生16bits ,则最大速率为16*8K = 128Kbps。若每次采样1024bit 则最大速率为1024*8K = 8Mbps。 若信噪比为30dB,则S/N = 1000.由香浓定律最大速率=Blog2 (1+S/N) = 4K* log2 (1001) = 39.86Kbps。 3.尼圭斯特定律最大速率= 2Hlog2V. H = 6MHZ,V=4 ,所以最大速率是2*6M*2 = 24Mbps 4.信噪比20DB,则S/N =100。根据香浓定律最大速率=Blog2 (1+S/N) = 3 *log2 (101) = 19.975Kbps.但是尼圭斯特定律的限制是2H = 6kbps 所以实际上最大速率6kbps。 5.发射T1载波,我们需要满足香浓定律Blog2 (1+S/N) =1.544+10^6,H = 50KHZ .计算得出S/N=2^30-1 所以大概是93DB。 6.光纤有比铜芯更高的带宽,并且不会被电压浪涌,电磁干扰、电源故障、以及空气中的化学物质侵蚀影响。光纤不会漏光,也不容易被接入,使用光心可以防止窃听,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光纤也有一些缺点,它要求较高的操作技能,过度弯曲容易折断,双向通信要求使用2根光纤或者在光纤上划分频段。光纤接口成本也高于电子接口。 7. 带宽为30 000GHZ

8.通信速率= 2560*1600*24*60bps = 5898Mbps。假设1bps每HZ ,则,则 9.尼圭斯特定理对所有媒介都适用。 10.c=3*10^8 m/s λ=1m f = 300MHZ λ=5m f = 60MHZ。所以能覆盖60MHZ-300MHZ 11.Tan = 0.001/100 = 0.00001 所以角度大概为0.00057度 12.每条链路有66/6= 11个卫星,每90分钟,11颗卫星转地球一圈,这意味着每491秒就有一次传输,所以每8分钟和11秒必有一次切换 13.传输时间=2*s/v,所以GEO的传输是i吉安死239ms, MEO的传输时间是120ms ,LEO 的传输时间是5ms 14.传输距离是2*750km+地球在750km 高空周长的一半。 周长=2*pi*(6371+750)=44720km .所以传输距离=23860km,所以传输时间是23860km/3*10^8 =79.5ms 15.NRZ 每个周期传送2bit数据,所以NRZ码需要的带宽是B/2HZ。 MLT-3每个周期传输4bit,所以需要B/4HZ, 曼切斯特嘛每周期传输1bit 所以需要BHZ 16.4B/5B使用的是NRZI,每次1发送时,都需要一个信号跳变,每次传输0的数量不会超过3次,所以最糟糕的序列是10001,所以每四个比特时间就要发送一次信号跳变。 17.区域号数量8*2*10 = 160。本地号码个数8*8*10=640,所以电话个数共有160*640=102400。 18.每个电话机0.5个呼叫每小时每次持续6分钟,所以每部电话每小时占用3分钟,20个电话可以共享一条线路。其中长途电话只占10%,所以需要200个电话可以才能全时间占用长路线路,电话线路共有1MHZ/4Khz = 250条,所以待该有250*200=50000部电话。支持最大电话数会早晨严重的延迟。 19.1股铜线截面积为pi/4 平方毫米,10km 的2股铜线,体积为2*pi/4 mm2 * 10km = 15708 立方厘米,重量为15708*9g/cm3 = 141kg ,价格141kg*1000 000*6=8.4亿美元 20.石油管道是半双工系统,只有一根管道,但可以向两个方向流动。河流是单工系统,对讲机是半双工。 21.传统上,比特数据在物理层上传输没有任何差错检测纠正,而现在每个modem上都有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入题后括号中) 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2.量取8mL水稀释浓硫酸的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4.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5.化学实验必须规范,否则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你认为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7.学习化学,我们对商品的标签和标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下四枚标志使用不恰当的是 ()

8.徐浩同学准备了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给溶液加热 9.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铁架台、铁圈、石棉网、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坩埚钳、火柴。从缺乏仪器或用具的角度看,他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项目是() A.溶解B.过滤C.蒸发D.给溶液加热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10mL的量筒量取9.0mL的水 B.用托盘天平称取10.58克的碳酸钠粉末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纯净的氢气 D.用150mL酒精和50mL水精确配制200m L医用消毒酒精 12.做溶解、过滤、蒸发实验均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A.试管B.烧杯C.酒精灯D.玻璃棒 13.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不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的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4.“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航天飞船的失重环境中,下列实验操作最难完成的是()A.结晶B.蒸发C.溶解D.过滤 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视线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 L B.小于10m L D.等于10m L D.无法确定 1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作出结论 17.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二、填空与简答题 18.在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试管夹、③10mL量筒、④100mL量筒⑤烧杯、⑥漏斗、⑦蒸发皿、⑧玻璃棒、⑨铁架台(带铁圈)⑩滤纸,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空(填序号) (1)加热试管里的药品应使用; (2)量取5mL液体应使用; (3)过滤操作中应使用; (4)蒸发、结晶操作中应使用。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二章作业参考答案 1.数据通信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通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5个阶段: 建立物理连接:建立通信线路的连接: 建立逻辑连接:建立数据传输线路,通信双方建立同步联系,相互核对地址: 数据传输:传送通信数据: 断开逻辑连接:双方通过通信控制信息确认此次通信结束: 断开物理连接:通信结朿,切断物理链接通道。 2.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数字信号。 答:数据(Data):传递(携带)信息的实体。 信息(Information):数据的内容或解释。 信号(Signal):数据的物理量编码(通常为电编码),数据以信号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3.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有何不同? 答:模拟通信系统是在模拟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需要经过调制和解调:数字通信系统是在数字信道上实现模拟信息或数字信息的传输,需要经过编码和解码。 4.举出现实生活中单工及双工通信的例子答:单工是指数据单向传输,如无线电广播。 半双工是指数据可以双向交替传输,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例如对讲机。 全双工是指数据可以双向同时传输,例如电话。 5.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基带传输:不需调制,编码后的数字脉冲信号直接在信逍上传送。 宽带传输:把信号调制成频带为几十MHz到几百MHz的模拟信号后再传送,接收方需要解调。 6.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 同步通信要求接收端与发送端在时间基准上一致,收发双方不停地发送和接收连续的同步比特流。而异步通信时不要求接收端时钟和发送端时钟同步。发送端发送完一个字节后,可经过任意长的时间间隔再发送下一个字节。得同步通信的传输速率较异步通信更快,但系统需要在首发两端保持同步,因此一般比异步通信更为复杂。同时,异步通信为使接收端正确识别数据,开销较大。 7.通过比较说明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三种传输介质的特点? 答: 双绞线:组装密度髙、节省空间,安装容易,平衡传输,抗干扰性一般,连接距离短,,价格便宜。分为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常用的双绞线:3类(16Mb/s)和5 类(155Mb/s)两种。 同轴电缆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抗干扰性能好,价格较便宜。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基带同轴电缆,阻抗50Q,有粗同轴和细同轴两种,

RC网络频率特性研究

实验3 RC 网络频率特性研究 一、实验原理 1. 网络频率特性的定义 网络的响应相量与激励相量之比是频率ω的函数,称为正弦稳态下的网络函数。表示为 )()()(ω?ωωj e j H j H == 激励向量 响应向量 其模随频率ω变化的规律称为幅频特性,辐角随ω变化的规律称为相频特性。为使频率特性曲线具有通用性,常以ω作为横坐标。通常,根据随频率ω变化的趋势,将RC 网络分为“低通(LP )电路”、“高通(HP )电路”、“带通(BP )电路”、“带阻(BS )电路”等。 2.典型RC 网络的频率特性 (1) RC 低通网络 图S3-1(a)所示为RC 低通网络。它的网络函数为 RC j C j R C j U U j H i ωωωω+= +==11 /1/1)(0 其模为: 2 ) (11)(RC j H ωω+= 辐角为: )arctan()(RC ωω?-= 显然,随着频率的增加, )(ωj H 将减小,这说明低频信号可以通过,高频信号被衰减或抑制。当ω=1/RC ,即707.0/=i o U U ,通常把o U 降低到0.707 i U 时的角频率ω称为截止角频率C ω。即 RC C /1==ωω (a) RC 低通网络 (b) 幅频特性 (c) 相频特性 图S3-1 RC 低通网络及其频率特性 (2) RC 高通网络

图S3-2 (a)所示为RC 高通网络。它的网络传递函数为 RC j R R U U j H i ωω/1)(0+= = 其模为: 2 )1( 11)(RC j H ωω+= 辐角为: )arctan(90)(0 RC ωω?-= 可见,随着频率的降低而减小,说明高频信号可以通过,低频信号被衰减或抑制。网络的截止频率仍为RC C /1=ω,因为ω=C ω时,|H(j ω)| =0.707。它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分别如图S3-2(b)、(c)所示。 i U (9045 (a) RC高通网络 (b)幅频特性 (C)相频特性 (a) RC 高通网络 (b) 幅频特性 (c) 相频特性 图S3-2 RC 高通网络及其频率特性 (3) RC 串并联网络(RC 带通网络) 图S3-3(a)所示为RC 串并联网络。其网络传递函数为 )1(31111)(0RC RC j RC j R C j R RC j R U U j H i ωωωωωω-+= ++++== 其模为: 2 ) 1(91 )(RC RC j H ωωω-+= 辐角为: )3 1 arctan()(RC RC ωωω?-= 可以看出,当信号频率为RC C /1=ω时,模|H(j ω)| =1/3为最大,即输出与输入间相移为零。信号频率偏离ω=1/RC 越远,信号被衰减和阻塞越厉害。说明RC 网络允许以 RC /10==ωω (≠0)为中心的一定频率范围(频带)内的信号通过,而衰减或抑制其他频率 的信号,即对某一窄带频率的信号具有选频的作用,因此,将它称为带通网络或选频网络。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一)常见计量具的使用 (二)药品的取用 (三)加热、蒸发 (四)溶解、过滤、结晶 (五)蒸馏、升华 (六)分离液体、萃取 (七)纸上层析 (八)渗析 (九)气体的收集、贮存与净化 (一)常见计量具的使用 1.量筒、量杯 实验室中计量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用。为准确读出量筒(或量杯)内液体体积,必须把量筒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使眼睛的视线,刻度、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处在同一水平上。 量筒(或量杯)不能用来加热,也不能用来配制或稀释溶液,热溶液须冷至室温时,方可使用量筒(或量杯)量取。 2.滴定管的使用

当需要精确而方便地量取少量液体或做滴定实验时,常使用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使用较多,不能用来盛放碱液。酸式滴定管有无色和棕色两种,见光易分解的试液如硝酸银溶液滴定时,应置于棕色酸式滴定管中。 碱式滴定管下端套有一小段橡皮管,将滴头和管身相接,凡是能与橡皮管作用的物质,如高锰酸钾、碘、硝酸银等溶液,尤其是氧化性酸,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使用滴定管前,先检查是否漏水。将盛水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仔细观察有无水从活塞隙缝中渗出或尖嘴处滴下。如果发现酸式滴定管活塞有漏水现象,应把塞子拔出来,用滤纸将活塞及活塞槽内的水和凡士林擦干净,然后在活塞的周围重新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不要太多堵住小孔),插入塞孔内,向同一方向旋动活塞至外部观察全部透明为止。用一根橡皮筋将活塞套在滴定管上,用蒸馏水将滴定管洗净,再用滴定溶液润洗2~3次,润洗液要从下端放出。加入溶液后,先要把活塞或胶管处的气泡赶出,再调节液面至刻度“0”或“0”以下。排除停留在酸式滴定管内的气泡,可用右手拿住滴定管,左手迅速开足活塞,让急流冲走气泡。如冲不走,可斜拿滴定管,再开大活塞冲。赶走碱式滴定管尖端气泡时,要弯曲橡皮管,让尖嘴管斜向上方,并挤压橡皮管内的玻璃球使液体向上喷出,如果碱式滴定管漏水,应更换橡皮管或玻璃球。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该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旋转活塞,控制流量。右手拿住接受液体的容器。如图5-15。使用碱式滴定管时,用左手捏在玻璃球外胶管的上部,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尖嘴管,使它垂直向下,轻轻挤压胶管,让液体从胶管和玻璃球的隙缝间流出。如图5-16。 3.移液管 移液管又叫吸量管,用以精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第二章

副修计算机网络第二章作业 黄思君04353069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章物理层 习题2-01 物理层要解决什么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连接计算机的具体的物理设备或具体的传输媒体。现有的网络中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种类繁多,通信手段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物理层的作用正是要尽可能地屏蔽掉这些差异,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这样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如何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而不必考虑网络具体的传输媒体是什么。物理层的重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习题2-02 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答: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源系统(或发送端)、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 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例如正文输入到PC机,产生输出的数字比特流。?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例如,调制解调器将PC机输出的数字比特流转换成能够在用户的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例如,调制解调器接收来自传输线路上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成数字比特流。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 习题2-03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数字信号:取值为有限的几个离散值的信号。 数字数据:取值为不连续数值的数据。 单工通信:即只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半双工通信:即通信和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不能同时接收)。

实验十三rc串、并联选频网络特性的测试

i u o u + - - + R R C C 图 15-1 A f f 3 1图15-2 f ? ?90? -90. . 频率计 信号源 R C 网络 毫伏表 i u o u 示波器图 15-3 V /u s /t t ?T 图 15-4 实验十三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特性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研究RC串、并联电路及RC双T电路的频率特性。 2.学会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定RC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3.熟悉文氏电桥电路的结构特点及选频特性。 二.原理说明 图15-1所示RC串、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 )1 j(31 )j (i oRC RC U U N ωωω- += = 其中幅频特性为: 2 2i o )1(31 )(RC RC U U A ωωω- += = 相频特性为:3 1arctg )(o RC RC i ωω??ω?- -=-=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如图15-2所示,幅频特性呈带通特性。 当角频率RC 1= ω时,3 1 )(=ωA ,?=0)(ω?, uO 与uI 同相,即电路发生谐振,谐振频率RC f π21 0=。 也就是说,当信号频率为f0时,RC串、并联电路的输出电压uO 与输入电压ui 同相,其大小是输入电压的三分之一,这一特性称为RC串、并联电路的选频特性,该电路又称为文氏电桥。 测量频率特性用‘逐点描绘法’,图15-3为用交流毫伏表和双踪示波器测量RC网络频率特性的测试图。

测量幅频特性:保持信号源输出电压(即RC网络输入电压)U i 恒定,改变频率f,用交流毫伏表监视U i ,并测量对应的RC网络输出电压U O ,计算出它们的比值A =U O /U I ,然后逐点描绘出幅频特性; 测量相频特性:保持信号源输出电压(即RC网络输入电压)U i 恒定,改变频率f,用交流毫伏表监视U i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uO 与ui 波形,如图15-4所示,若两个波形的延时为Δt,周期为T ,则它们的相位差???= 360T t ?,然后逐点描绘出相频特性。 用同样方法可以测量RC双T电路的幅频特性,RC双T电路见图15-5,其幅频特性具有带阻特性,如图15-6所示。 三.实验设备 1.信号源(含频率计); 2.交流毫伏表; 3.MEEL -06组件; 4.双踪示波器(自备)。 四.实验内容 1.测量RC串、并联电路的幅频特性 实验电路如图15-3所示,其中,RC 网络的参数选择为:R=200Ω,C=μF,信号源输出正弦波电压作为电路的输入电压ui ,调节信号源输出电压幅值,使U i =2V 。 改变信号源正弦波输出电压的频率f (由频率计读得),并保持U i =2V 不变(用交流毫伏表监视),测量输出电压0U ,(可先测量3 1 =A 时的频率f o ,然后再在f o 左右选几个频率点,测量0U ),将数据记入表15-1中。 在图15-3的RC 网络中,选取另一组参数:R=2kΩ,C=μF,重复上述测量,将数据记入表15-1中。 表15-1 幅频特性数据 R =2k , C =0.1F f ( U O ( R =200 f ( U O F 01.0μF 01.0μpF 5300Ω k 10Ω k 10Ω k 2.11 2 4 图 15-5 f A 图 15-6

绪论 选频网络

绪论 选频网络练习题 一、填空题 1、通频带的定义是幅值下降到最大值的 根号2分之1 倍 时所对应的频带宽度。 2、LC 谐振回路Q 值越大,则谐振曲线越 尖锐 ,通频带 越窄 ,选择性 越好 。 3、并联谐振回路的MHz f 50=,通频带2△ =50kHz ,则该回路品质因数为 100 。 4、通信系统由输入换能器、 发送设备 、 信道 、 接收设备 以及输出换能器组成。 5、、通常将携带有信息的电信号称为 调制信号 ,未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称为 载波 ,通过调制后的高频振荡信号称为 已调信号 。 6、LC 并联谐振回路中,当回路谐振时,L ω等于C ω1 ,等效阻抗 最大 ,且为 L/CR , 其谐振的频率是 2PI 根号下LC 分之一 。 7、无线电通信中,信号是以 电磁波 形式发射出去的。连续波的调制方式有 调幅 、 调频 、 调相 。 8、若接入系数为p ,由低抽头往高抽头转换,等效电阻变化 1/p2 倍,等效电流源变化 p 倍 9、接收机分为 直接放大式 和 超外差式 两种。 10、串联谐振一般又称_电压______谐振,串联谐振电路一般希望所接信号源是_低内阻________性质的,否则将使得该谐振电路没有频率选择性。 11、由于谐振回路具有谐振特性,所以它具有 选频滤波 的能力。回路的Q 值越 回路的谐振曲线越 尖锐 ,通频带越 窄 ,选择性就越 好 。 12、如图所示是LC 并联谐振回路,若加大R ,则回路的通频带变 宽 ,回路选择性 变 差 。

13、矩形系数是表征放大器_ 选择性 好坏的一个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1.0r K 。 14、发送设备的两大任务是 调制 和 放大 。 二、选择题 1、有一并联谐振回路空载品质因数为 Q ,谐振时电感支路电流与电流源 S I 之间的关系近 似为( A )。 A 、s 0I Q B 、s I C 、0s I D 、 其它 2、在调谐放大器的LC 回路两端并上一个电阻R ,可以 C 。 A .提高回路的Q 值 B .提高谐振频率 C .加宽通频带 D .减小通频带 3、串联谐振回路外加信号频率等于回路谐振频率时回路呈( C ) A 、感性 B 、容性 C 、阻性 D 、容性或感性 4、在高频放大器中,多用调谐回路作为负载,其作用不包括 ( D ) A .选出有用频率 B .滤除谐波成分 C .阻抗匹配 D .产生新的频率成分 5、为了有效发射电磁波,天线尺寸应当与发射信号下面哪个量相比拟: ( A ) A 、波长 B 、 频率 C 、幅度 D 、都不对 6、并联谐振回路的通频带是指其输出电压下降到谐振电压的 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用7 .02f ?表示。 ( D ) A 、1/2 B 、1/3 C 、1/3 D 、1/2 7、LC 并联谐振回路具有选频作用。回路的品质因数越高,则 ( A ) A 、回路谐振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但通频带越窄。 B 、回路谐振曲线越尖锐,选择性越好,通频带越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