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现状和前景

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现状和前景

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现状和前景
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现状和前景

新疆畜牧业2008年第4期

中图分类号:TS25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89(2008)04-0050-03

1功能性乳制品的概念

功能性乳制品是指除具有一般乳制品固有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作用外,还含有某些特殊营养物质或功能性成分,兼具一种或多种特定生理保健功能的乳制品。

2开发功能性乳制品的途径

2.1天然的功能性乳制品

哺乳动物的初乳不仅营养丰富,乳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常乳,而且富含免疫球蛋白(Ig)、乳铁蛋白(Lf)等免疫因子和多种促生长因子,具有调节免疫、促进生长发育、调整肠道菌群等生理功能。但绝大部分动物(家畜)的初乳仅够哺喂幼仔,只有奶牛初乳产量甚高,具有现实的开发利用价值。牛初乳制品属天然的功能性乳制品,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国内有的牛初乳制品已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健字号保健食品[1]。

2.2酸乳及益生菌发酵乳制品

传统的酸乳、干酪以及利用多种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乳酸乳球菌(L.lactis)等发酵后制成的乳制品,具有调整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克服乳糖不耐症、抑制肿瘤等生理保健功能[2]。

2.3添加功能性成分(添加剂、配料)制作的乳制品这是目前开发功能性乳制品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途径。

在乳制品中添加含钙、铁、锌等矿物元素的配料或维生素(VA、VD等)制剂,可制成富含相应成分的乳制品,如高钙乳品、富铁乳品、

“多维”乳品等。

添加功能性低聚糖(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水苏糖等)、木糖醇、膳食纤维等,可制成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增殖、调整肠道、通便、降低血清胆固醇、抗龋齿、调节血糖、控制肥胖等功能的乳制品。作为新型甜味剂,低聚糖、木糖醇还可代替蔗糖,添加到乳制品中供糖尿病人食用。

添加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如乳清蛋白、大豆多肽、牛磺酸等,可制成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提高营养转化效率、增强肌肉运动力和抗病力、调节脂质代谢、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能的乳制品。

添加磷脂、脂肪酸、植物甾醇等脂类物质,如大豆磷脂、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A(二十碳五烯酸)等,可制成具有改善大脑功能、保护视力、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网膜发育、改善血液循环、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固、预防心脑血管病和“四高症”等功能的乳制品。

添加功能性植物化学物(如酚类、萜类化合物)、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番茄红素)、中草药提取物等,可制成具有抗氧化、保护血管、降脂减肥、抑制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病等功能的乳制品。特别是中草药中含有植物甾醇、类黄酮、多糖、生物碱、皂甙等成分,对调节生理功能作用显著。我国卫生部已公布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和“可用于保健食品中的中草药名单”[3]。国内有的乳品企业已开发出“汉方草本养生酸乳”。

在乳制品中添加功能性成分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典范是婴幼儿配方乳粉。该类乳粉是通过添加或提取牛乳中的某些成分,使其营养物质在数量、质量、生理功能上都无限接近于母乳,也即达到“母乳化”的程度。目前婴幼儿配方乳粉已成为我国乳粉中销售份额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一类乳制品。

功能性乳制品开发现状和前景

陆东林1,张瑞梅2

(1.新疆奶业协会,乌鲁木齐830017;2.新疆天润乳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功能性乳制品是当今乳制品研发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介绍了功能性乳制品的概念,开发功能性乳制品的途径、现状和主要产品,功能性乳制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功能性乳制品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功能性乳制品;开发途径;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乳品加工

新疆畜牧业2008年第4期

2.4用酶制剂分解牛乳中乳糖

我国人群中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儿童和少年乳糖不耐受发生率为20%~40%,成年人有90%存在乳糖酶缺乏,55%有乳糖不耐受症状。乳糖不耐受不仅使乳品吸收率大为下降,而且使许多人对牛乳望而生畏,严重制约了牛乳消费。用乳糖酶分解牛乳中的乳糖,使之形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制成低乳糖乳制品,不仅没有改变乳中其他营养成分,而且适合乳糖不耐受人群食用。

2.5采用生物学方法,增加牛乳中功能性成分免疫乳。给奶牛选择性的接种能引起人或奶牛疾病的细菌、病毒等抗原,刺激奶牛产生免疫应答,分泌特异性抗体(或免疫球蛋白)并进入乳中,生产具有特定功能的免疫乳及免疫乳粉,如抗肠道菌免疫乳[4]、抗龋齿免疫乳、抗肝炎免疫乳等。

转基因动物—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指使用外源基因在奶牛乳腺中表达,获得转基因奶牛,使奶牛生产含功能性成分的牛乳。如增加牛乳中乳铁蛋白含量,可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胃肠道疾病;将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体内,可生产出无乳糖牛乳,适于乳糖不耐受人群食用。将来还可以利用这一技术生产“母乳化”牛乳以及药物蛋白[5]。

2.6通过控制奶牛饲料和饲养方式,改变牛乳成分共轭亚油酸(CLA)具有抗癌、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胆固醇、促进骨骼发育等功效。普通牛乳中CLA的含量约为3~9mg/g脂肪。通过奶牛瘤胃内氢化调控技术、营养平衡技术、CLA合成酶调控技术,采用专用饲料,集约化TMR(全混日粮)饲养,可使牛乳中CLA含量提高到50mg/g脂肪,从而可制作富含CLA的功能性乳制品[6]。

2.7开发特色乳制品

马、驴、骆驼等家畜的乳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含有某些特殊的功能性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已经证明,马乳、驴乳蛋白质中乳清蛋白占总蛋白的比率比牛乳高30%~40%个百分点,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比率比牛乳高6~15个百分点,胆固醇的含量只有牛乳的15%~20%,维生素C的含量是牛乳的4~8倍[7]。驼乳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均高于牛乳,铁含量是牛乳的4~8倍,维生素C含量是牛乳的1.8倍[8]。马乳、驴乳、驼乳对肺结核、肠胃道疾病、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等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2006年新疆马、驴、骆驼的存栏数分别为92.09万匹、124.94万匹和14.3万峰,均居全国第1位[9],开发特色乳制品资源丰富,目前已开发出酸马乳、纯驴乳、驴乳粉、酸驼乳、驼初乳等产品。

3功能性乳制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3.1认识欠缺,盲目跟风

这种情况在功能性乳制品开发初期和小型乳品企业比较常见。

如:某产品名称为“高钙牛乳”,但包装上标识的钙含量为1000mg/l。普通牛乳中钙含量就可达到1000~1200mg/l,一般每升牛乳强化600mg钙、即钙含量达1600~1800mg/l才能称为高钙牛乳。上述产品中钙含量仅为1000mg/l,因此可断定其并未添加钙成分。当问及为何称其为“高钙牛乳”时,回答竟是“牛乳中钙含量较一般食品高,为了突出这一特点,所以称为高钙牛乳”。

又如:益生菌酸乳是目前市场上流行很广的乳制品,这是一类加进特定的益生菌混合菌种制成的发酵乳。有的厂家不深入学习有关益生菌的科学知识,按“想当然”办事,把传统的酸乳直接改名为“益生菌酸乳”上市销售。殊不知传统的酸乳中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L.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而益生菌酸乳中除含有上述两种菌外,还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菌种,两者的发酵剂、生产工艺、保健功能等均有所差别,不可混为一谈。

再如:牛初乳是母牛分娩后最初几天、特别是3天内分泌的乳汁,乳固体含量高,富含多种免疫成分和促生长因子。有的厂家连牛初乳的概念也未搞清,就把产品命名为“××牛初乳”,而在产品配料表中根本没有牛初乳或牛初乳粉。某销售人员居然说“牛初乳就是挤奶时最先挤出来的乳,”使人啼笑皆非!

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生产企业缺乏对功能性乳制品的认识,产品开发人员素质差,盲目跟风,赶时髦,其实质则是误导或欺骗了消费者。

3.2采用添加剂产品居多,技术含量不高

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性乳制品大多是添加了某些功能性成分的产品,如含益生元(过去叫“双歧因子”)的乳制品、强化矿物元素或维生素的乳制品。由于这类产品的配料(或添加剂)很易购买,添加工艺大同小异,又不需要增加设备或仪器,一般小型企业甚至小作坊都能生产,所以一时充斥市场;加之监管力度不够,产品良莠不分,一定程度上损坏

乳品加工

新疆畜牧业2008年第4期

了功能性乳制品的声誉。这类乳制品采用简单的添加法生产,技术含量低,也不可能取得专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

3.3基础研究薄弱,功能受质疑

使用新型的功能性添加剂开发乳制品新产品,或者在乳制品中添加过去未曾使用过的添加剂,应对其化学成分、有效添加量、加工条件对其功能成分的影响、产品生产工艺等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要作必要的动物实验和人群实验,确认产品的安全性和生理功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添加了某种添加剂的乳制品的功能,并不能等同于该添加剂的功能。

某些新开发的特色乳制品,由于对乳中的化学成分、功能性组分缺乏基础研究资料,有的援引国外资料或借用同类不同种动物乳的资料,所以对其保健功能的宣传缺乏科学依据,受到专家和消费者质疑。3.4生产工艺有待改进、提高

有的功能性添加剂在加进乳或乳制品中时需要进行特殊的工艺处理,否则会产生不能充分溶解、丧失活性和功能、产品观感风味不佳等缺陷,影响产品的销售和推广,最终导致新产品退出市场。3.5标准和检测技术滞后,市场监管不到位

许多功能性乳制品目前只有企业标准,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检测方法复杂,对仪器、设备、试剂等要求较高,有的甚至要从国外进口,不仅一般中小企业难以承受,而且中、小城市的质量监管部门也往往不具备这些条件。这样一来,企业不能自查,市场监管也不能到位,必然影响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和推广。3.6夸大宣传,急功近利

功能性乳制品不能等同于保健食品,更不是药品。有的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夸大产品的功能,甚至把产品功效和药物相提并论,其结果是事倍功半,引起消费者反感。目前乳品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开发功能性乳制品被看作是企业进行差异化竞争、提高经济效益的新突破口,但是有的企业急功近利,把新产品的价位提到惊人的高度,甚至比普通乳制品高数百倍,最终必然遭到消费者冷遇和拒绝。

4功能性乳制品的发展前景

功能性食品以促进健康为宗旨,顺应时代潮流和消费趋势,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以具有防龋齿功能的无糖口香糖(含木糖醇)为例,1998年我国无糖口香糖仅占口香糖总量的1%,2001年上升至12%,2004年增至34%,2006年达40%,8年时间增加了39个百分点。

近年全球益生菌乳制品年产值近400亿美元(约合28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2006年乳制品销售总额(1041.42亿元)的2.7倍。2001年我国酸乳产量为30.9万t,2005年增至161.9万t,4年增长4.24倍,平均年增长率为106%。乳酸菌饮料的增长幅度更大,2001年总产量为14.3万t,2005年增至107.6万t,4年增长6.52倍,平均年增长率达163%。

2006年我国乳粉产量为120万t,其中全脂乳粉、加糖乳粉、脱脂乳粉约占30%;而婴幼儿配方乳粉占45%,中老年配方乳粉占9%,其他乳粉占16%,也即功能性乳粉占有率至少在一半以上[10]。

在功能性乳制品开发中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随着市场的规范和健全、消费者认识的深化以及企业自律性的增强,功能性乳制品必将成为乳制品行业发展的亮点、重点和经济增长点。

新疆具有发展功能性乳制品的自然环境优势和乳类资源优势,通过乳业工作者多年的努力,在产品和技术上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开发更多的功能性乳制品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势在必行,潜力巨大,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陆东林.我国牛初乳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乳业,2004,(8):53~57

[2]孟昭赫,陈俩国,刘敏.乳酸菌与人体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80~93.

[3]田惠光,张兵.保健食品实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艺出版社,2002.103~126.

[4]许晏,陆东林,徐茜,等.针对9种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免疫乳的研究[J].新疆畜牧业,2004,(2):4~10.

[5]张忠诚.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及研究进展[J].中国奶牛,2006,(4):27~30.

[6]王加启.共轭亚油酸研究新发现[N].中国食品报,2005.8.30.

[7]陆东林,李雪红,叶尔太?沙比尔哈孜,等.疆岳驴乳成分测定[J].中国乳品工业,2006,(11):26~28.

[8]陆东林,张静,何晓瑞.骆驼和驼乳[J].新疆畜牧业,2008,(1):13~18.

[9]中国畜牧业年鉴编辑部.中国畜牧业年鉴[Z].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77~178.

[10]王城.融会世界先进技术,挖潜功能配方乳粉[N].中国食品报,2007.11.30.

乳品加工

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 分析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1、什么是乳制品 2、乳制品的现状 3、乳制品的问题 4、乳制品的对策 一、什么是乳制品? 乳制品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乳制品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乳制品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乳制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乳制品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乳制品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二、乳制品行业的现状 (一)、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 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书主要研究乳制品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

析、行业的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等。 (二)、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 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三、乳制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2008年9月初,三鹿奶粉被曝光含三聚氰胺。随后,越来越多国内乳企被牵涉其中。国家质检总局9月16日(央视)公布婴幼儿奶粉抽检结果:175个婴幼儿奶粉企业中66个已停产,其中109个生产婴幼儿奶粉,抽491批次;22个企业共68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这其中包括两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国内乳品巨头,以及一大批国产奶粉品牌。9月18日,蒙牛、伊利、光明等多个批次的液态奶也检出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的婴幼儿部分出现肾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统疾病。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8日,全国因此次问题奶粉事件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还有10666名。

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研究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近几年,中国乳品行业可谓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时期,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行业之一。那么,中国乳品行业现状到底如何有何发展趋势仍然存在哪些问题、机会和挑战下面笔者浅谈自己所见、所闻和所想。 第一部分: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纵观中国乳品行业,可以用“振奋”、“欣慰”和“深思”三个词汇来描述其现状,即:日趋庞大的市场规模令人振奋,日趋成熟的竞争态势令人欣慰,但是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令人深思。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中国乳品行业,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直到2008年以前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6%左右,2007年总产量突破了1700万吨(如图1)。 2005-2009年中国乳品行业产量变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而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 不过,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和2010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到万吨,同比增长%,其中:液体乳万吨,同比增长%;干乳制品万吨,同比增长%。

需要提出的是,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受重创的奶粉,今年1-7月份也得到了明显的复苏,尤其,6、7月份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左右(如图2)。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酸奶也已经成长为中国乳业的主导品类。截止2009年底,酸奶市场总规模接近100亿元,2010年1-7月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在这非同寻常的时期给中国乳业的发展带来了光芒和希望。 需要指出的是,很多行业的总产量由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徘徊或下滑现象,而乳品行业至少从以上数据统计上看,受此影响的程度不太明显,即便在最严重的2009年,也仍然保持了6%左右的增长,对整个行业的复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发展 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乳品行业经历了价格战、危机事件、行业洗牌等多重而复杂的历史时期,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有序的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品牌发展也相对稳定。 按照企业性质来分类,竞争格局可以分为基地型、城市型以及综合性竞争格局。其中:基地型企业多生产常温奶,以伊利、蒙牛为代表;城市型企业多生产保质期较短的巴氏奶,以上海光明为代表;而综合性企业产品线覆盖比较广,却单位销售量都不算太大,成为核心竞争优势有待确定的类型,在此不做一一点名。 相比之下,由于基地型企业存在规模和原料成本优势,在未来发展中占据较大的优势。尤其,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伊利和蒙牛的上半年销售额均突破140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20%左右的增长速度,成为典型的行业领跑者。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和发展分析

我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1、什么是乳制品 2、乳制品的现状 3、乳制品的问题 4、乳制品的对策 一、什么是乳制品? 乳制品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乳制品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场需求、供给、经营特性、获取能力、产业链和价值链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乳制品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乳制品行业市场研究报告,以专业的研究方法帮助客户深入的了解乳制品行业,发现投资价值和投资机会,规避经营风险,提高管理和运营能力。乳制品行业研究是对一个行业整体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成长空间和盈利空间、行业演变趋势、行业的成功关键因素、进入退出壁垒、上下游关系等。 二、乳制品行业的现状 (一)、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内容 乳制品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书主要研究乳制品行业市场经济特性(产能、产量、供需),投资分析(市场现状、市场结构、市场特点等以及区域市场分析)、竞争分析(行业集中度、竞争格局、竞争对手、竞争因素等)、工艺技术发展状况、进出口分析、渠道分析、产业链分析、替代品和互补品分析、行业的

主导驱动因素、政策环境、重点企业分析(经营特色、财务分析、竞争力分析)、商业投资风险分析、市场定位及机会分析、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建议等。 (二)、调研方式和数据来源 观研天下有自己独立研发部门。部门成员分别擅长在中国宏观经济、食品、医药、机械、IT通讯、能源化工等领域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定期不定期采访各行业资深人士,并进行约稿。各行业公开信息:业内企业及上、下游企业的季报、年报和其它公开信息;各类中英文期刊数据库、图书馆、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文献资料;数据部分来自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三、乳制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2008年9月初,三鹿奶粉被曝光含三聚氰胺。随后,越来越多国内乳企被牵涉其中。国家质检总局9月16日(央视)公布婴幼儿奶粉抽检结果:175个婴幼儿奶粉企业中66个已停产,其中109个生产婴幼儿奶粉,抽491批次;22个企业共68个批次检出三聚氰胺,这其中包括两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国内乳品巨头,以及一大批国产奶粉品牌。9月18日,蒙牛、伊利、光明等多个批次的液态奶也检出三聚氰胺。长期食用三聚氰胺含量高的奶粉的婴幼儿部分出现肾结石、肾积水等泌尿系统疾病。据卫生部通报,截至10月8日,全国因此次问题奶粉事件住院治疗的婴幼儿还有10666名。 (一).剖析起因 1、奶粉企业添加三聚氰胺为提高“检测”蛋白质含量

乳品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第二部分:中国乳品行业市场分析月度报告(4月) 目录: 一、行业运行综述 二、市场状况分析 1、区域市场分析 2、主流品牌分析 三、行业热点分析 四、行业竞争状况 1、龙头企业竞争态势分析 2、新品开发状况分析 五、发展趋势预测 一、行业运行综述 天气转暖,冰淇淋市场竞争升级,成为本月乳业市场最活跃的品类。随着7月1日冰淇淋QS市场准入的实施时间临近,届时没有QS 标志的产品将被退市,所以乳品企业纷纷对产品全面换装,并加速新品的推出。尽管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冰淇淋生产成本,但由于占市场份额七成以上的五大品牌以压低价格来争取更多销量,所以国内其它品牌也不敢喊“涨”。与冰淇淋相反的是国内市场洋品牌奶粉是“涨”声一片,这应该是洋奶粉品牌为了维护高端形象,应对国产奶粉大举进军高端市场的结果。 奶粉 随着3月有部分区域的洋奶粉率先提出涨价后,本月国内奶粉市场洋奶粉呈现“涨”声一片。相比之下国内奶粉企业表现十分镇定。DHA及ARA等原料价格的上涨、美元的下跌、奶牛产量大幅下降等都只是涨价的次要原因,洋奶粉品牌为了维护高端形象,应对国产奶粉

大举进军高端市场才是真正原因。虽然国内本土乳品企业的实力不断增强,但无论是研发实力的提升,还是品牌的塑造上,要与洋奶粉在高端市场上一较高下,都将是一场持久战。 液态奶 4月11日第三届国际学生奶大会在昆明召开,说明我国学生奶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国内关注的重点,它还吸引着世界乳业众企业的目光。但是学生奶再次遭遇发展瓶颈,谁该为一年500亿元的学生奶市场买单成了本次大会争议的焦点,也说明学生奶该如何发展已经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酸奶 本月酸奶市场的竞争集中于部分区域,例如成都。各大乳企纷纷投资建厂扩大产能,外埠企业想进入成都捞一桶金,本土新希望乳业则奋力反击,保卫已有的领土,一场酸奶大战即将上演。酸奶作为鲜奶的竞争替代品,将逐渐成为乳企发展的重点,可以预计全国酸奶市场的竞争大战也将在所难免。 冰淇淋 天气转热部分地区的冰淇淋市场已经提前“热”起来,由于外资品牌提前做出降价的动作,所以国内本土企业在换装重新上市后,也多以降价促销作为迎接旺季的首要手段。本月推出新品种的冰淇淋价

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及变化精编

中国乳业发展的趋势及 变化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 2006年的中国乳业可谓风起云涌,作为时刻关注着乳品行业发展、并与广大乳品企业一起成长的原料供应商,我们将对乳品行业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一下浅述和交流。 行业结构的变化 集团化、规模化。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大约有1500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的需要,乳品企业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加,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也会持续增长。三元、均瑶、古城、银桥、黑龙江奶业集团、南京奶业集团等十大乳品企业也将迅速扩张。 行业外资本侵入。从2002年甚至更早开始,新希望、维维、统一、康师傅、北亚等行业外资本大鳄挥舞资本大棒来势汹汹的介入乳品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是随心所欲的,如新希望由饲料产业进攻金融、房地产,无不高奏凯歌;统一、康师傅凭方便面起家,如今却也在饮料行业呼风唤雨、傲视群雄。任何行业内人士都不能低估这些资本大鳄的力量,他们的进入必将给整个乳品行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也必将推动乳品行业更快的朝前发展。

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对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利用程度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乳品企业对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像完达山、光明、伊利、蒙牛等着名企业均投巨资进行了信息化建设,纷纷引进ERP 系统。 科技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乳品巨头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有的科研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研中心。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最先进生产工艺,大力投入科研开发,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外资、民营经济逐渐涉入乳品行业,这些经济体的介入将给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 产品的差异化 乳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仍旧是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是应对乳品行业激烈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产品的差异化无非体现在功能上、口感上、品质上、概念上。如何开发功能更新更完美、概念更创新、口感更好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一)行业发展概况 1、乳制品制造行业概况 乳制品制造的产业链较长,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各环节之间联系紧密,一体化程度要求很高,实现了第一产业(农牧业)向第二产业(食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分销、物流)纵向延伸。产业链示意如下: 奶牛养殖是世界公认的节粮高效型畜牧业,是奶业的基础。奶牛养殖的产品牛奶是乳制品制造的重要原料,奶牛养殖是乳制品制造行业的上游环节。 乳制品制造行业是奶业的重要子行业,是奶业发展的关键。它上连奶牛养殖业,下连消费市场,是奶业的中轴和龙头。根据《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 年修订)及《企业生产乳制品许可条件审查细则》(2010 版),结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乳制品的定义和分类如下:乳制品是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

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2、全球2015 年国际奶业形势分析 (1)大部分主要奶业出口国家(地区)产量增长 截至2014年底,全球奶牛存栏2.72亿头,原料奶产量首次突破8亿吨大关,达到8.02 亿吨,同比增幅为 3.3%,高于前期历史水平,而同期国际乳制品贸易量稳步增长,达到6650万吨,增幅6%,接近全球总产量9%。但是,整体上看仍然是绝大多数的乳制品为本地消费,因此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少量的变动对整个国际市场价格都不能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 在目前全球奶业贸易中,主要的出口国家(地区)有新西兰、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这四个国家(地区)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2015 年,这四个国家(地区)的原料奶产量(加工量)有涨有跌,美国增长 1.26%,欧盟增长3.03%,澳大利亚增长3.73%,新西兰下跌1.42%,合计产量增长为570.2 万吨,大幅低于2014 年的1062.9 万吨。

乳制品行业发展趋势概述

乳制品行业发展趋势概述 近几年,中国乳品行业可谓经历了非同寻常的时期,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也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行业之一。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国乳制品行业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这四大发展趋势! 乳制品是我国的国民消费品之一,其含有人体全部8 种必需氨基酸,并且构成比例与人类所需的最适比例相似,因此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链较长,上游主要为饲草种植和奶牛养殖,目前主要存在自有牧场及合作牧场两种模式,下游则包括乳制品加工及销售。目前全产业链处于升级阶段,上游主要是原奶生产核心部门牧场的规模化、高科技化、高效化,下游主要是通过对原奶进行不同的加工、处理工艺拓宽产品品类,并不断升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 上游原奶生产产业链的核心即牧场,目前国内牧场处于规模化进程中。从牧场的成本构成来看,不同规模牧场成本结构会有较大的差异性,随着牧场的规模化,牧场在设备、厂房等方面的投资提升,自动化提升,以至于人工成本占比下降,因此大规模牧场人工成本占比最小。 2008 年之前,我国乳制品行业高速发展,乳制品产量年均复合增速均保持在10% 以上。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产乳制品企业形象

恶化。2009年,工信部联合发改委共同推出乳制品工业产业新政,提升奶源标准,加强生产监管。乳制品行业壁垒逐渐抬高,企业也逐步将焦点转移到产品质量上,行业整体增速因此明显放缓,2018年我国乳制品产量2687.1 万吨,同比2017 年减少247.9 万吨,预计未来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价格提升将带动乳制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乳制品市场消费情况 乳制品作为半必需、消费升级产品,其人均消费量的变化整体跟随经济景气度,受益于结构性复苏机会和某些品类需求爆发,总体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的曲线。2017年度,我国乳制品消费量3259.3 万吨,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约为32.3kg(包含婴幼儿奶粉),其中约包含19.8kg 的液态奶,及12.3kg的干乳制品(还原至原料奶口径)。中国人均乳制品销量水平提升主要来自于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城镇化和和品类多元的贡献。 分品类来看,我国脱脂奶粉的消费主要为进口产品,全脂奶粉、脱脂奶粉、液体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92.7%、25.4%、2.1%,液体奶由于运输成本高,故在国际贸易中占比较小。脱脂奶粉目前国内消费市场仍较小,2018 年仅27.5 万吨,是全脂奶粉消费量的15%,另外脱脂奶粉生产线的副产品黄油等在国内的需求不足,国内乳企拥有脱脂生产线的不多,产量本身就比较少。另外,从国内消费趋势来看,全脂、脱脂奶粉消费近年来均更偏好进口产品。 乳制品国内细分市场格局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1

乳制品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乳制品行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奶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奶类生产始终着高速增长势头。 我国加工乳制品的品种主要有液态奶和固态乳制品两大类。液态奶包括饮用鲜奶、酸奶和其它种类奶;固态乳制品主要有全脂和脱脂奶粉,但是黄油、干酪和炼乳产量很少。近几年来,中国乳品加工企业初步改变了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使中国乳业资源日趋合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乳和乳制品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每天的生活必需品,中国乳品消费市场以超过预期的速度快速增长,已成为市场消费热点。但是中国奶类的人均消费与世界人均消费水平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目前,世界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100 kg 左右,而发达国家高达250 kg。发达国家肉、蛋、奶的比例是0.4: 0.06:1,乳制品消费比例高,而中国的比例是6.7: 2. 8:1,乳制品消费比例最低。 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制品行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 中国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乳企须研究中国乳业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强乳业发展的计划性。 纵观以往喧嚣的中国乳制品行业,其焦点一直围绕在价格战、奶源战、资本战、圈地战、广告战、口水战等方面,但2007年竞争的话题显然已转移到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代表的研发大战。各个乳制品企业推出的新品无一不注重科技

功能性乳制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功能性乳制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张明任发政 (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功能乳品实验室,100083)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越来越重视个人的健康,希望食品能够带给他们健康甚至能防 治一些疾病。因此功能食品也成了最受关注的领域,而功能性乳制品是功能食品最重要的一 个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功能性乳制品的定义,然后根据产品的功能对功能性乳制品进 行了系统的分类,最后,对功能性乳制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功能性乳制品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面对的主要技术难题做出了分析。 关键词:功能性乳制品,定义,种类,发展趋势 一、功能性乳制品的定义 功能性食品一词,最早出现在1987年日本文部省的“食品功能的系统解析和展开研究计 划”中。1989年4月,日本厚生省进一步明确了功能食品的定义,即:为使食品某些成分所具 有的机体防御、节律调整和疾病防治等生理功能能够充分发挥效用而设计、制造的食品。欧 洲现行的指令性法规中并没有规定什么是功能食品,1999年,在由国际生命科学学院负责的 欧洲功能性食品科学课题中,将功能性食品定义为:已被证实具有令人满意的一种或多种对 人体有益的功能的食品功能性食品,除了要具有适当的营养作用还要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改善 人体健康状况及或降低患病风险的作用[1]。2004年,美国饮食协会(ADA)将功能食品定义为: 功能性食品包括天然食物和被强化、富集或增强后的食品, 经常作为饮食的一部分摄入达有 效水平, 除了能提供基本营养外, 还有益健康[2]。 虽然目前各国尚未出台关于功能性乳制品的明确规定,但是通过以上各个地区对功能食 品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功能性乳制品除了具有基本的营养功能外,还必须具有一种 或多种已被证实的改善人体健康或降低患病危险的功能。天然牛乳不仅仅具有营养丰富的特 点,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见表1)。 表1 牛乳中的主要活性物质[3] [4] Table-1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major cows’ milk proteins 蛋白质功能浓度(g/L) α- β- 及κ-酪蛋白离子(Ca,Fe,Zn,Cu)的载体、生物活性肽的前体 28 α-乳白蛋白乳腺中乳糖合成作用、钙载体、免疫调节、抗癌 1.2

中国乳制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乳制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步快速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乳制品以其独特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并成为我国农业中发展最快增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乳制品业已成为我国的朝阳产业,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但是我国乳制品行业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过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乳制品发展现状,指出我国乳制品存在奶源短缺,质量安全,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恶性竞争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乳制品业;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与营养知识的了解增加,对乳制品产生了很大需求,加上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使我国乳制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行业年度报告,2003 年我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 561 家,到2010年底,全国乳制品企业达 736 家,目前,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从市场格局来看,可以分成四大类:一是以蒙牛、伊利为代表的全国性品牌;二是以新希望、维维、夏进、光明、为代表的区域性品牌;三是以北京三元、济南佳宝、南京卫岗、西安银桥等以本地省会城市为大本营市场的地方品牌;四是以法国达能、瑞士雀巢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 一、我国乳制品业存在的问题 (一)奶源短缺成为行业发展最大瓶颈 从奶源上看,第一,奶源是乳制品行业必需的原材料,中国乳业一直就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合格奶源的数量和分布是否满足市场需求是决定乳业成长性的首要关键。比如近几年,蒙古大型草场大部分逐渐为蒙牛集团、伊利集团提供奶源,三鹿不得不从农户手中购买奶源,以降低成本,最终导致了三鹿问题奶粉事件。 第二,受制于我国牧草资源和饲料价格的上涨,奶牛的饲养成本日渐增加,通过奶牛数量外延式扩张提高牛奶产量已不可取,提高奶牛单产必须通过先进科技。但我国奶牛单产很低的关键是奶业科技水平落后,先进技术推广困难。奶业科技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奶牛良种繁育技术和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同国外领先国家存在巨大的差距。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大型企业,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奶乳来缓解奶源短缺的状况。 (二)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乳制品市场份额的减少。 从乳制品本身看,质量问题是制约中国乳制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相当长的时

中国乳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乳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一、中国乳制品行业品牌市场格局 1、行业市场基本成形,品类多元化发展面对众多的乳制品,我们可以将现有市场中所有销售的乳制品划分为液态奶、奶粉、炼乳、乳脂肪、干酪、乳冰激凌、其他乳制品七类,其中:1、液态奶类,主要包括: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配方乳;2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品牌市场格局 1、行业市场基本成形,品类多元化发展 面对众多的乳制品,我们可以将现有市场中所有销售的乳制品划分为液态奶、奶粉、炼乳、乳脂肪、干酪、乳冰激凌、其他乳制品七类,其中:1、液态奶类,主要包括: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配方乳;2、奶粉类,主要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婴幼儿乳粉、其它配方乳粉;3、炼乳类,主要包括:全脂无糖炼乳、全脂加糖炼乳、调味炼乳、配方炼乳等;4、乳脂肪类,主要包括: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等;5、干酪类,主要包括:原干酪、再制干酪等;6、乳冰淇淋类,主要包括:乳冰淇淋、乳冰等;7、其他乳制品类,主要包括:干酪素、乳糖、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等。 由于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较国外市场相比较晚,且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与国外的差异,中国市场对乳制品种类的需求主要集中表现在液态奶和奶粉两个类别的产品上,而乳冰激凌类产品因其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也仅在夏季成为各个品牌竞相角逐的市场。 2、民族品牌信任受损,市场格局重新改版

从1998年开始起,中国的乳制品市场进入产业整合期,由产、供、销一体化构成的新型乳品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壮大,并开始创出自己的名牌,如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蒙牛、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等乳业集团及其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全国性品牌。 2007年全国奶类总产量3633.4万吨,其中牛奶产量为3525.2万吨,奶牛存栏1218.9万头;全国乳制品企业1644家,其中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739家,企业职工22万人,乳制品工业总产值1349亿元;全国年人均占有量由1998年不足8千克,提高到2007年的近28千克。然而在辉煌发展之时,历经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承重打击,消费者信心受挫、民族品牌信誉严重受损、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奶牛养殖面临极端困境、奶农情绪不稳。 虽然从2009年一季度中国奶制品行业市场信息统计可以看出,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正处于恢复增长中,乳企的盈利能力也持续提升,一季度的业绩仍然好于预期,但基本很难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品牌像一把双刃剑,即在事件发生之时严重刺伤企业本身,却又在恢复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三鹿奶粉事件”风波的逐渐平息,目前,乳制品行业已经开始恢复,产能和销量都开始出现增长。然而,随着乳制品行业的回暖,市场格局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进入2009年以来,乳制品行业恢复情况良好。 目前液态奶市场已经整体恢复了8成以上,基本恢复了正常的市场容量。但是,近期全行业出现了30万吨的奶粉积压,另外北方部分地区又出现了屠宰奶牛的情况。这都说明乳制品市场面临的压力颇大,而乳制品产能的恢复和消费者信心的恢复或导致市场格局生变。

中国乳业发展的 趋势及变化

中国乳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变化2006年的中国乳业可谓风起云涌,作为时刻关注着乳品行业发展、并与广大乳品企业一起成长的原料供应商,我们将对乳品行业的所见所思所感作一下浅述和交流。 行业结构的变化 集团化、规模化。目前我国乳品企业大约有1500家,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及行业整合的需要,乳品企业的数量将急剧下降,伊利、光明、蒙牛、完达山、三鹿等乳业巨头的下属企业会继续增 科技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内乳品巨头均建立了自己的科研中心,有的科研中心已成为国家级科研中心。引进国外最先进生产线、最先进生产工艺,大力投入科研开发,成为乳品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所有制多元化。外资、民营经济逐渐涉入乳品行业,这些经济体

的介入将给乳品行业的发展带来新鲜的活力。 产品的差异化 乳品行业的竞争主体仍旧是产品本身,产品差异化是应对乳品行业激烈竞争的最有效手段。产品的差异化无非体现在功能上、口感上、品质上、概念上。如何开发功能更新更完美、概念更创新、口感更好的乳制品是每个乳品生产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果葡糖浆、果糖等甜味剂,维生素族、氨基酸系列、矿物元素、低聚糖系列、活性益生菌、膳食纤维、核苷酸、 且层出不穷, 出了相应的产品:光明最新开发的健能益菌奶、广州益力多乳酸菌饮料就是很不错的产品,这类产品都将功能性集中在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如何冲破中低档、同质化、缺乏创新的竞争瓶颈是每个有实力、有责任感、有决心和信心的乳品企业必须首要思考的问题,差异化产品的开发决定着未来乳品的竞争。

市场的变化 乳品企业如何在白热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的细分很关键。功能性乳品是乳品发展的一大趋势,未来的乳品市场可细分为:婴幼儿专用奶、学生奶、女士专用奶、中老年专用奶、亚健康人群专用奶、白领族专用奶、运动员专用奶等。谁能抢占市场细分的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竞争焦点的变化 “得奶源 曾经有权威机构和专家对比了酸奶、纯奶、豆奶等三种重要营养食品的营养价值,得出的结论是酸奶的营养保健价值最高、豆奶其次、纯奶次之。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消费观念的不断加强,酸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我国人均酸奶消费量不足0.5千克,远低于欧洲人均20千克的消费水平。近几年,我国的酸奶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在

从中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从中国乳制品行业现状分析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管1003 王晓龙1009030342 摘要:近几年,关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尤其是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三鹿的“毒奶粉”事件,蒙牛的“黄曲霉毒素严重超标问题”等等。中国的食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百姓日常所需的食品如何得到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怎样才能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中国乳制品行业现状浅析中国正在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字:三鹿蒙牛食品安全安全监管防患未然 一.我国食品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2008年6月28日,位于兰州市的解放军第一医院收治了首例患“肾结石”病症的婴幼儿,据家长们反映,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食用河北石家庄三鹿集团所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7月中旬,甘肃省卫生厅接到医院婴儿泌尿结石病例报告后,随即展开了调查,并报告卫生部。随后短短两个多月,该医院收治的患婴人数就迅速扩大到14名。经调查发现,三鹿奶粉中含有大量三聚氰胺,致使婴幼儿出现“肾结石”病症。后事态继续扩大,最终三鹿集团宣告倒闭。 近年来接二连三爆出社会食品安全问题。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

乳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

乳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 分析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乳品品牌生存发展情况分析一、中国乳制品行业品牌市场格局 1、行业市场基本成形,品类多元化发展面对众多的乳制品,我们可以将现有市场中所有销售的乳制品划分为液态奶、奶粉、炼乳、乳脂肪、干酪、乳冰激凌、其他乳制品七类,其中:1、液态奶类,主要包括: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配方乳;2 一、中国乳制品行业品牌市场格局 1、行业市场基本成形,品类多元化发展 面对众多的乳制品,我们可以将现有市场中所有销售的乳制品划分为液态奶、奶粉、炼乳、乳脂肪、干酪、乳冰激凌、其他乳制品七类,其中:1、液态奶类,主要包括:杀菌乳、灭菌乳、酸牛乳、配方乳;2、奶粉类,主要包括:全脂乳粉、脱脂乳粉、全脂加糖乳粉、调味乳粉;婴幼儿乳粉、其它配方乳粉;3、炼乳类,主要包括:全脂无糖炼乳、全脂加糖炼乳、调味炼乳、配方炼乳等;4、乳脂肪类,主要包括: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等;5、干酪类,主要包括:原干酪、再制干酪等;6、乳冰淇淋类,主要包括:乳冰淇淋、乳冰等;7、其他乳制品类,主要包括:干酪素、乳糖、乳清粉、浓缩乳清蛋白等。 由于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较国外市场相比较晚,且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与国外的差异,中国市场对乳制品种类的需求主要集中表现在液态奶和奶粉两个类别的产品上,而乳冰激凌类产品因其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也仅在夏季成为各个品牌竞相角逐的市场。

2、民族品牌信任受损,市场格局重新改版 从1998年开始起,中国的乳制品市场进入产业整合期,由产、供、销一体化构成的新型乳品企业在不断的发展中壮大,并开始创出自己的名牌,如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蒙牛、北京三元、黑龙江完达山等乳业集团及其品牌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全国性品牌。 2007年全国奶类总产量万吨,其中牛奶产量为万吨,奶牛存栏万头;全国乳制品企业1644家,其中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739家,企业职工22万人,乳制品工业总产值1349亿元;全国年人均占有量由1998年不足8千克,提高到2007年的近28千克。然而在辉煌发展之时,历经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整个中国乳制品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承重打击,消费者信心受挫、民族品牌信誉严重受损、生产企业陷入困境、奶牛养殖面临极端困境、奶农情绪不稳。 虽然从2009年一季度中国奶制品行业市场信息统计可以看出,中国的乳制品行业正处于恢复增长中,乳企的盈利能力也持续提升,一季度的业绩仍然好于预期,但基本很难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品牌像一把双刃剑,即在事件发生之时严重刺伤企业本身,却又在恢复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三鹿奶粉事件”风波的逐渐平息,目前,乳制品行业已经开始恢复,产能和销量都开始出现增长。然而,随着乳制品行业的回暖,市场格局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进入2009年以来,乳制品行业恢复情况良好。

中国乳制品发展现状和营销策略报告

目录

中国乳制品发展现状和营销策略 报告简介 我国乳业的整体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液态奶中的品牌巨型企业如蒙牛、伊利、光明,奶粉行业的外资企业依然保持着强势的品牌优势,内资品牌看似有复苏的迹象,但不容乐观。而对于行业内的区域型企业,如果能够固守当地市场,也是对一线品牌的有益补充,但从更长远的发展来看,行业的整合可能会继续,区域型企业的突围之路比较困难。细分市场,开创新品种依然存在机会。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细分市场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存在较大的机会。传统的常温奶中已经不存在发展机会。而对于一些创新型的品种,则存在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以牛奶为主料,辅以水果、谷物、微量元素等物质的产品将会大量出现。无论大型企业还是区域型企业,要想寻找新的增长点,开创新品类将是赢得市场的不二法门。农村消费力渐显,休闲乳品将大兴其道。随着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市场依然是乳品企业待开发的处女地。首先是消费认知问题,农村消费者对于乳品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在包装上标识是“奶”的,都比较认可;其次是农村的健康意识在逐渐增加,在消费者的观念中,牛奶是重要的选择。根据当前农村市场现状,企业可以打造出一些休闲健康乳品,如酸乳饮料、果乳饮料等,这样在口感上消费者能够很快地接受,农村乳品市场将得到开拓。 第一部分: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中国乳品行业,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直到2008年以前都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到16%左右,2007年总产量突破了1700万吨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而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 不过,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和2010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到1181.64万吨,同比增长9.24%,其中:液体乳1011.65万吨,同比增长9.07%;干乳制品169.99万吨,同比增长10.26%。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酸奶也已经成长为中国乳业的主导品类。截止2009年底,酸奶市场总规模接近100亿元,2010年1-7月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7%,在这非同寻常的时期给中国乳业的发展带来了光芒和希望。

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乳品行业分析及趋势 2010-10-20 10:55|查看数: 18016|评论数: 1|原作者: 包?恩和巴图 摘要: 如果我们的企业老老实实地牢记教训,总结经验,尊守规则,讲求诚信,在自己的分内做事,其实很多危机就可以迎刃而解。就算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引发行业危机,消费者也不会断然放弃你。 乳品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速度 中国乳品行业,从1998年开始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直到2008年之前,均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尤其在2005年到2007年可谓黄金发展时期,行业产量增长速度平均达16%左右,2007年总产量突破了1700万吨(如图1)。 图1 2005-2009年中国乳品行业产量变化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然而,2008年爆发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乳品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尤其在当年的9月到11月,不少乳品企业的生产近乎陷入休克状态,整个行业的总产量也因此出现了负增长,2008年全年总产量得益于上半年的发展,勉强与2007年持平。 不过,由于国家对乳品行业的整顿措施得当,以及龙头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2009年和2010年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复苏期,尤其2010年1-7月乳品产量达1181.64万吨,同比增长9.24%,其中,液体乳1011.65万吨,同比增长9.07%;干乳制品169.99万吨,同比增长10.26%。 在三聚氰胺事件中受重创的奶粉,今年1-7月份也得到了明显的复苏,尤其6、7月份的产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达15%左右(如图2)。

图2 2010年1-7月份干乳制品产量,2009-2010年 信息来源: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业经济研究室 此外,经过多年的发展,酸奶也已经成长为中国乳业的主导品类。截止2009年底,酸奶市场总规模接近100亿元,2010年1-7月年平均增长率达27%,在这非同寻常的时期给中国乳业的发展带来了光芒和希望。 但是,很多行业的总产量由于受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徘徊或下滑现象,而乳品行业至少从以上数据统计上看,受此影响的程度不太明显,即便在最严重的2009年,也仍然保持了6%左右的增长,对整个行业的复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发展 1.液体奶 液态奶大类,可以分两个品类:常温奶和低温奶。还可以将这两大品类都可以分成高端奶和普通奶。如果再从功能、口味和包装的角度分类,那可太多了。 简言之,常温奶市场主要以伊利、蒙牛为主导,两个品牌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足以超过70%以上,成为市场集中度最高的品类。 低温奶市场主要以光明、三元等地方性品牌为主导。其中,上海光明的份额相对较高,其余品牌基本呈现“地头蛇”特征,在全国范围谈不上什么份额。 高端奶领域,同时有两个品牌并驾齐驱,一个是蒙牛的“特仑苏”,另一个是伊利的“营养舒化奶”。“特仑苏”主要在高端常温奶(最初主要以全脂奶为主)这个子类中占主导地位,而“营养舒化奶”却在低乳糖奶这个子类中占主导地位。两家公司都进行互相的跟进,分别推出“金典”(伊利在高端常温奶领域推出)和“新养道”(蒙牛在低乳糖常温奶领域推出),但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撼动各自领域的第一品牌。 2.酸奶 酸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品类第一类是满足营养需求的基础酸奶;第二类是满足美味休闲的大果粒、谷物酸奶;第三类是健康功能酸奶,如通畅、免疫、美丽、

中国乳品行业分析和概述

乳品行业信息(概要)目录: 一市场总量分析 乳品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 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增幅大幅下滑 未来发展趋势:多种因素助推乳品消费长期增长 二市场结构分析 产品结构变化 分产品分析 2.2.1鲜乳品 2.2.2酸奶 2.2.3奶粉 2.2.4黄油奶酪 2.2.5冷饮 三结构分析 四产业价值链

五行业五力模型 行业竞争者:寡头垄断初现雏形 行业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不断加大 替代产品:乳品行业的替代性有限 上游供货商:对奶源控制有利,对包装材料无议价能力 下游购买者:乳品企业实质上丧失定价权 一市场总量分析 乳品表观消费量持续增长 1997 年以来,我国居民乳品表观消费总量及人均消费量迅速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了30%以上的历史高点后,2004 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23%左右的较高水平。2004 年消费总量达到了2436 万吨,人均达到了公斤/年。 图1 我国居民乳品表观消费量(折合原奶万吨) (更新) (更新) 从表观消费量的构成来看,虽然1995 年以来净进口的平均增速为%,超过了国内原奶产量平均16%的增长速度,但其波动较大,且在表观消费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1995

年以来提高了3 个百分点,2004 年达到%。国内原奶产量在乳品表观消费总量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二者历年的增速几乎一致 城镇居民乳品消费增幅大幅下滑 从城镇居民乳品消费总量来看,1996 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1998-2003 连续6 年增速超过20%,其中2002 年达到最高点%。从2003 年开始增速明显下降,2004 年仅为% 未来发展趋势:多种因素助推乳品消费长期增长 政策:积极扶持的产业政策 奶业发展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的政策,可以推进农业发展,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在产业政策上,国家将奶业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各级政府对奶业的发展也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倾斜,有的地方甚至采取了直接补贴的方式。 根据农业部编制的《畜牧业“十五计划”和2005 年远景目标规划》,到“十五”计划末,全国奶类总产量达到1400 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10千克,这个目标在2002 年已经达到,比预期的发展速度快;到2015 年,奶类总产量达到3600 万吨,年递增率为10%,人均占有量达到25 千克。2002 年农业部制定的《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正在全面实施。科技部启动的“奶业专项”也已经在项目示范区全面展开,预计将对奶业科技和产业化示范投入近5 亿元的资金。 2000 年8 月,农业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教育部、财政部、卫生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轻工业局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