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池市金城江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河池市金城江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河池市金城江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金城江区医疗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河池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及《河池市金城江区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结合我区医疗机构设置现状,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基本情况

1.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区总面积234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5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34.3万人。金城江区辖1个街道办事处和11个乡镇,即金城江镇街道;白土、东江、金城江区街道、六圩、六甲、拔贡、侧岭、河池、五圩、保平、九圩、长老等11个乡镇。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14亿元、财政收入5.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22元。

2.医疗资源状况。

截止2015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3个,其中包括医院

7个(不含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8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1个。

全区医疗机构总床位数3247张,其中医院2739张,乡镇卫生院265张,其他243张;病床周转次数32.8次,病床使用率92.64%;平均病床工作日338天,出院者平均住院日9.7天。卫生机构从业人员4655人,卫生技术人员37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14人,注册护士1771人,药师(士)158人,技师256人,其他276人。每千服务人口拥有实有床位9.47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89人、注册护士数5.16人、公共卫生人员数0.34人,医护比1:1.35。

全区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342504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272692平方米;租房面积33572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26024平方米。全区辖区万元以上仪器设备3331台,其中50万元以下3175台,50-99万元84台,100万元以上72台。辖区内二级以上医院的普通设备齐全,专科设备基本配套。

金城江区辖区医疗机构总收入114118.1万元,总支出107465.2万元。

3.医疗资源利用情况。

2015年全区医疗机构(诊所、村卫生室除外)年总诊疗人次由2011年的168.9413万人次增加到212.2830万人次,增长了25.65%;其中门急诊203.0128万人次,住院10.1983万人次;全年住院病人手术2.0591万人次。人均门诊费用143.1元,人均住院医疗费用6844元。全区医疗机构住院床位使用率92.64%。

4.医疗机构需求分析。

截止2015年底,辖区内综合医院3家,其中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2家,其中市级妇幼保健院1家,区级妇幼保健院1家;市级中医医院1家,区级未设立中医院;精神病院2家,为市级精神病院1家,市级民营精神病医院1家;市级传染病防治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2家。目前我区区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建设规模小,医疗资源不足。

其中金城江辖区公立医院的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为7.99张,社会办医院的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为0.65张,但我区的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为95.43%,与我国划定的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3%,均处于超负载工作,需要针对各医疗卫生机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床位。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基层医疗服务相对下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具体表现在:

1.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近五年全区卫生资源有所增长,总量上尚能满足快速增长的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现象,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严重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本地区卫生计生事业整体水平提档升级的瓶颈。大部分乡镇卫生院仅有1-2个执业医师,尤其是口腔科医师更为缺乏,大部分乡镇卫生院未设有口腔科。

2.医院发展缓慢,布局结构不合理。

辖区内设立3家三级医院,但均为市级医院,金城江区人民医院尚未完成三级医院评级工作,区妇幼保健院尚未完成二级评级工作,发展规模未能满足城中及城东部居民的就医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市级以上医院;公共卫生体系发展相对滞后;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人才匮乏和基础设施薄弱,多数乡镇卫生院无中医壮医执业(助理)医师,实际开展业务不到20%。中医药(含民族医药)特色专科建设未得到充分发挥。

3.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仍需提高。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薄弱,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不足,每千人口仅有0.83张;乡镇卫生院普通的外科手术和正常分娩几乎无法开展,床位使用率相对偏低。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严重不足、质量较低。村医年龄老化,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学历、职称偏低,医护比仅为1∶0.82,卫生人员超负荷工作,医疗卫生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4.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

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信息联通共享,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尤其是上下联动的分级医疗制度尚未形成。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价格和医保支付机制对分级诊疗的引导不强。

5.公立医院改革有待深入。

以药补医旧机制有待全面破除,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规模过大,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地方财政比较困难,财政的长期补偿机制尚未完善,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存在困难。

6.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体系亟待健全,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金城江区辖区仅有1家市级中医医院,未设置区级中医院,辖区内各级公立医院设置有中医科,但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总执业(助理)医师的比例极低,中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薄弱,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三)形势与挑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出新目标。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建成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发展目标。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如何适应医学模式从“疾病管理”到“健康管理”的转变,需要深入研究,改变服务模式,提升能力水平,加快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主动去适应这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2.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定位对卫生事业提出新要求。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预计2020年我区城镇化率将达到72.5%,

常住人口将达到38.88万人。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任务更加艰巨,都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质量和配置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要转变卫生发展方式,拓展医疗卫生投入渠道,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卫生领域,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推动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持续提升资源配置、服务利用、居民健康的水平和公平。

3.全面深化医改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了新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深化医改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要求在统筹规划、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中紧紧围绕改革重点任务,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促进优质资源纵向流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共用,通过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在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看病负担上取得更大实效,实现全民健康的宏伟目标。

4.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医疗卫生服务提出了新要求。

社会城镇化程度、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医疗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使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急剧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老年人日常看护、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老年人医疗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日益凸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居民的主要疾病负担,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对医疗资源布局、医学理念转变和健康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5.“互联网+”快速发展对健康服务模式转变提供了新机遇。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快速发

展,智慧医疗、远程医疗、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等模式转变,积极主动地接受和利用互联网技术,抓住发展机遇,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满足信息技术下群众对健康服务的新需求提供新机遇。

二、规划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营造“三大生态”、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和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1234”总体工作思路,紧扣区委、区人民政府开展营造“三大生态”实施“三大攻坚”六大行动部署要求,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主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快转变公立医院发展方式,扶持引导社会办医有序发展,大力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切实促进系统整合,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符合我区城镇地位与功能要求的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目标和主要指标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达到《广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年)》要求。

(三)规划原则

1.坚持健康需求导向。

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

2.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

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基本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4.坚持系统整合。

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

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发展。

5.坚持分级分类管理。

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6.坚持存量调整与增量优化相结合。

根据医疗服务需求,对区域内医疗机构、人员、床位、大型医用设备等存量资源,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与调整。同时,优化新增医疗资源的结构和布局,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机构外,优先考虑社会资本举办,重点扶持社会资本举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7.坚持中西医并重。

遵循卫生计生工作的基本方针,中西医并重,保证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中医医疗机构的合理布局及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中医在慢性病诊疗和康复领域的作用。

(四)规划时限和范围

1.规划时限:2016至2020年。

2.规划范围:金城江区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含地市级办医院)。

三、医疗机构设置总体框架

通过规划的合理制定和有效实施,促进我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资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能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医疗服务体系。其总体框架为:

(一)按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和分级医疗的概念,一、二、三级医院的设置应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功能到位,建立适合我区区情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体系总体框架,以利于发挥整体功能。

(二)大力发展农村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区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城区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三)支持发展中间性医疗服务和设施(包括医院内康复医学科、社区康复、家庭病床、护理院、护理站、老年病和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作用,合理分流病人。

(四)建立健全急救医疗业务体系。急救医疗业务体系应由急救中心、急救站和医院急诊科(室)组成,合理布局,缩短业务半径,形成急救业务网络。

(五)建立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加强中医民族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继承和创新。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

四、卫生机构设置

到2020年,全区建立起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的较为完善的市、区、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基层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市、区、乡三级卫生服务网。

(一)综合性医院设置

规划期内,将辖区内金城江区人民医院建设达到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在东江镇卫生院的基础上,把卫生院改扩建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

(二)中医类医疗机构设置

规划期内,加强河池市中医院建设;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建设,鼓励设置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

(三)妇幼保健机构设置

完善以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区妇幼保健机构为枢纽、基层医疗机构为网底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规划期内,金城江区妇幼保健院建设达到二级妇幼保健院标准。

(四)专科医院机构设置

加强金城江城区1家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1家二级传染病专科医院建设。

(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原则上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家社

区卫生服务中心,并可按其常住人口向下设立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政府举办为主,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其他社会力量以资金、物资、技术等形式捐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形成“15分钟”服务圈。

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一级、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医疗机构等基层医疗单位可转型或改造为本居住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按国家有关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城区应有1至2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每个乡镇应有一家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应有一家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村原则上不设立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房屋和基本装备要符合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保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发挥应有的功能。进一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每个行政村原则上只设1所政府投资建设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业务半径以2.5公里为宜,超过3公里的,可以实行一室两“点”;邻近、人口较少的行政村可多村一室、联村设室。对现有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达标率90%以上。

(六)门诊部、诊所、医务室设置

重点扶持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鼓励有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在基层开办连锁经营的中医坐堂医诊所。为方便农村群众看病,引导乡镇医疗资源多样化,优先设置乡镇个体诊所。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其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实行市场调节的管理方式。

(七)急救机构设置

健全和完善以“一体两能”为目标,“平战有形”为机制的虚实管理体制。重点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建立以河池市120急救中心为龙头,区级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急诊科为纽带的院前急救网络,畅通绿色转诊渠道,提高全区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

(八)血液透析中心、医学检验、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影像、放射治疗机构设置

根据医疗机构布局、规模、数量和服务需求,探索设置独立的区域血透中心、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机构、医疗消毒供应机构、健康体检机构、医学影像检查机构,实现区域资源共享。逐步建立专业血液透析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和影像中心。实现区域医学影像、病理检查、健康体检、医学检验等结果互认和资源共享, 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前提下,在金城江区新建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独立医疗机构各1所,新建1家血液透析中心。

发展集中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医疗消毒供应、健康体检、医学影像、放射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第三方自营医学检验机构、病理检查、医学影像检查机构和放射治疗机构、医疗消毒供应机构、健康体检机构,鼓励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连锁化、集团化经营,建立规范、标准的服务与管理模式。

(九)采供血机构设置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情况规划血站设置,辖区内不再重复设置血液中心、中心血站。

(十)戒毒机构和监管场所医疗机构设置

根据吸毒成瘾人员自愿戒毒需求,规划设置戒毒医院或监督场所医疗机构设置,开展戒毒医疗服务。加强1家河池市看守所卫生所,1家河池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河池市拘留所卫生所建设。在金城江区新建市级戒毒医疗中心和公安监管场所医疗机构各1家,建立覆盖乡镇的戒毒治疗网络,提高戒毒康复人员的治疗率。

(十一)养老机构的医疗机构设置

支持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

为提高我区整体医疗水平,在符合区域床位规划总量和结构的前提下,新增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含民营资本兴办的医院)必须达二级以上的标准,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投资规模大于15万元/

床的民营医院,优先审批非营利性资源及医疗资源缺乏的区域。

五、大型医疗设备配置

参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2016–2020年)配置。

六、医疗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

(一)各区域床位配置标准

医疗机构床位是指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不含疗养机构)设置的正规床位,不含观察床、新生儿床、待产床和简易床等。

1.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床位配置标准。到2020年,全区医疗机构病床数配备数达3250张(含地市级医院),每千人口配备床位数约8.36张,比2015年增长466张,每年增加93张。

表1 2020年金城江区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床位配置标准

2.乡镇卫生院床位配置标准。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应根据其服务人口数量、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人口密度、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乡镇卫生院的类型、基本任务和功能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按照每千服务人口设置1.25张床位,其中,中心卫生院

1.6张,乡镇卫生院1.0~1.2张。

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配置标准。在充分考虑服务人口、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以护理康复和慢性病治疗康复为主要功能的床位,按每千服务人口0.3~0.6张床位配置,一般不超过50张。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设日间观察床1张,不设床位。

4.医疗机构床位面积配置标准。到2020年,我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面积配置标准按国家和自治区相关的标准予以配置。

(二)医疗资源核心指标分类指导配置

1.各级各类医院床位配置参考标准。

(1)床位质量标准。

至2020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床位质量应基本达到自治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定标准。

(2)床位数量配置。

按照至2020年全区每千服务人口床位数控制在10.29张的总体目标配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

公立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含妇幼保健院)床位数控制在每千服务人口8.36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每千服务人口1.25张。

社会资本举办医院预留床位数每千服务人口0.68张。

全区依据合理调整存量、有序发展增量的原则配置医疗资源总量,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合理配置公立医院床位规模,重在控制床位的过快增长。每千常住人口公立医院床位数超过当地医院床

位总数83%或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总数64%的区域,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对过多的存量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短缺、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的地区和领域,政府要加大投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力配置参考标准。

(1)执业(助理)医师。

到2020年,全区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为3.86,配置总量为1500人。

表2 2020年金城江区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执业(助理)医师配置标准

(2)注册护士配置标准。

到2020年,全区医护比为1:1.30,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为5.02人,配置总量为1951人。

表3 2020年金城江区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注册护士配置标准

3.采供血机构专业人员配置参考标准。

根据采供血机构设置的相关标准进行采供血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比例,按年采供血量20至40吨配置卫生技术人员120至200人。

4.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配置参考标准。

乡镇卫生院原则上按辖区服务人口的1.2‰配置人员,并实行总量控制。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低于乡镇卫生院总人员的90%,临床医师、护士、医技和药剂人员按1:1.2:0.3:0.1的比例配备。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中心乡镇卫生院不低于25%,一般乡镇卫生院不低于30%。从事中医药人员应占一定比例。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力配置参考标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至3名全科医师和1名公共卫生医师,注册护士与全科医师的比例按1∶1配备。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2至3名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其他卫生专业人员如药剂、检验、影像等医技人员配置1至2名。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师,注册护士与全科医师的比例按1∶1配备。

6.村卫生室卫生人力配置参考标准。

村卫生室原则上按其服务人口的1‰配备乡村医生,每个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有2名以上乡村医生的原则上应配置1名女性乡村医生。服务人口少于1000人的村卫生室,优先配置1名女性乡村医生。

7.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配置标准。

到2020年,全区每万人口配置标准为3.2人,配置总量为124人。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占卫生人员的比例不低于75%;同时具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人员数量占卫生人员的比例为:市级30~40%、区级40~50%。

8.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标准。

到2020年,全区专职妇幼保健人员每万人口配置标准为2.34人,配置总量为91人。此处所指的妇幼保健人员是指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妇女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的人员。

9.卫生监督机构人力配置。

到2020年,全区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人员每万人口配置标准为1.01人,配置总量为39人。

七、其他资源配置

(一)设备配置

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原则,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

1.资源共享。大型设备配置饱和的区域不允许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在内的所有医疗机构新增大型设备,鼓励地方通过各种方式整合现有大型设备资源,提高使用效率。逐步建立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到2020年,在金城江区建设医学检验机构、病理诊断中心、影像中心各1所。在确保医疗安全和满足医疗核心功能前提下,实现医学影像、病理诊断、医学检验等结果互认和资源共享。

2.分级管理。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甲类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并组织实施;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制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