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九年级化学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测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Cu:64 S:32 O:16 Na:23 H:1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2、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30℃的不饱和溶液 B.30℃的饱和溶液 C.90℃的不饱和溶液 D.90℃的饱和溶液

3、t ℃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将白糖、面粉、味精、食盐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面粉 C.味精 D.食盐

5、下列有关溶质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只能是固体 B.溶质只能是气体

C.溶质只能是液体

D.溶质可能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6、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NaCl B.NH 4NO 3 C.NaOH D.浓H 2SO 4 7、右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于该物质,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A 点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50℃时的溶解度大于20℃时的溶解度

C. 将A点的溶液降温到20℃时,将有晶体析出

D. A 、B 点比较,B 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8、t ℃时,向一支盛有0.1g 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0.1g

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

9、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种混合或反应过程中,不存在“1+1≠2”现象的是()

A.1g酒精和1g水混合的总质量

B.1g金属铁和1g稀盐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C.1g饱和食盐水中加入1g食盐后,所得溶液的质量

D.1ml酒精和1ml水混合后的总体积

10、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牛奶

C.稀盐酸

D.泥水

11、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降温至20℃,会有大量的硝酸钾固体析出,在降温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A.溶液的质量

B.溶剂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

D.溶解度

12、质量相等的蔗糖同时分别投入等量的水中,溶解最慢的是()

A.将蔗糖直接投入水中

B.将蔗糖研细后投入水中

C.将蔗糖投入水中后加热

D.将蔗糖投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13、在现实生活中,鱼类能在水中呼吸的原因是()

A.水分子含有氧气可供鱼类呼吸

B.水不断分解释放出氧气可供鱼类呼吸

C.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可供鱼类呼吸

D.水可在鱼类的体内分解释放出氧气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二者的原理是相同的

B.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D.某温度下,在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若温度不变,食盐不溶解

15、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MgCl2,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再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MgCl2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的组成不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地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的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MgCl2的含量

16、实验室现有足量的的20%的NaOH溶液和蒸馏水,欲配制10%的溶液100g,需要20%的NaOH溶液( )

A.95g

B.10g

C.50g

D.100g

17、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到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溶剂质量减小了

D.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18、如右图所示为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 的溶液接近饱和时,若分别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 均可使之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A 溶液

B. B 、C 溶液

C. C 溶液

D. A 、B 溶液 二、填空与简答(本题共9题,每空格1分,共35分) 1、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⑴食盐水 ⑵铝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 ⑶硫酸铜溶液 ⑷碘酒 ⑸石灰水 ⑹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后的溶液 ⑺盐酸

2、(图表信息题)如右图所示的四个圆分别表示浓溶液、稀溶 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集合

⑴A 、D 集合分别表示:

A. D. 从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是

⑵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右图中的 区域(填A 、B 、C 、D ),现有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 溶液,要使它变成饱和溶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或 。

3、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说的。 ⑴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⑵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事实:在一般条件下,油渍在水中很难溶解,要洗净粘附油脂的试管或烧杯,应该怎么办?并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写出两种即可)

方法⑴ 原因 。

方法⑵ 原因 。

5、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上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其原因是 。

6、下图是某同学配制30.0g 质量分数为6%的食盐水的全过程:

⑴请找出图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答出两处即可)

① ② ⑵若操作正确,配制时需量取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为1.0g/ml )就选用 ml 的量筒(100ml 、50ml )

⑶如果配制的食盐水中,NaCl 的质量分数少于6%,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答出两条即可)

① ② 7、某学生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100g 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 3 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能溶解的KNO 3,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该学生在实验中

根据上述数据分析,实验4得到的溶液属于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是

g (g/100g 水)

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底部均有 未溶解的固体)的试管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 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甲试管内产生的现象是 ,原因是 ,乙试管内产生 的现象是 。

9、⑴如何使一定量的氢氧化钙固体尽快溶解在水中,请提出你的操作建议: (写出两条建议)

⑵若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某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比有变化吗?(如有变化的需指出是变大还是变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分数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共3题,每题6分,共18分)

(6分)1、有两瓶相同体积的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溶有较多食盐的食盐水,请你用不同的物理方法设计实验区分它们(写出三种)

2、实验室里要分离食盐和硝酸钾的混合物,并得到含杂质较少的食盐和硝酸钾晶体。

⑴实验步骤分四步:a、过滤b、降低温度使晶体析出

c、蒸发结晶

d、加热溶解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

⑵今有下列仪器:铁架台、铁圈、量筒、试管夹,石棉网、集气瓶、药题、坩埚钳。

本实验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需要增加的仪器是。

3、要配制50g质量分数20%的硝酸钠溶液。现提供25 g 质量分数为40%的硝酸钠溶液、20g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钠溶液及足够多的固体硝酸钠和水。

请选用上述的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中。

四、计算题(本题共2题,共11分)

1、蓄电池中电瓶液硫酸的质量分数为30%(密渡为1.22g/cm3),若要配制5L30%的

硫酸溶液,需98%的浓硫酸(密渡为1.84g/cm3)多少毫升?水多少毫升?(取整数)

2、⑴现有无水CuSO4固体16g,若要把它配制

⑵若将16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CuSO4溶液与一定量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

应,求生成多少克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

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35分)

1235(略)

4、方法⑴用汽油除油污,原因油污被汽油溶解。

⑵用洗涤剂除油污,原因洗涤剂的乳化功能,使油污分散成无数小的液滴,随水流去。

⑶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原因与油脂发生化学变化。

6、⑴①瓶塞应倒放②砝码应放在右盘,称量物放在左盘

③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应用玻棒搅拌

⑵28.250

⑶①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仰视

②放砝码的托盘中没垫纸等

7、饱和110g

8、甲中试管底部的固体溶解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乙中固体增加

9、⑴略⑵减少不变

三、实验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⑴根据密度不同区别:用相同体积和质量的木块分别放入两液体中,浸入液体中体积大的是蒸馏水,小的是食盐水。

⑵根据沸点不同区别:将两液体分别放在烧杯中加热,用温度计测沸点,沸点高的是食盐水,低是的蒸馏水。

⑶根据蒸干后有无残余固体区别:各取少量液体于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后有残留物的是食盐水。(其余合理答案均可)

2、略

3、⑴25g40%硝酸钠溶液25g水⑵10g硝酸钠40g水

⑶20g15%硝酸钠溶液7g硝酸钠23g水

四、计算题(第1题4分,第2⑴题3分,第⑵题4分)

1、1015ml4232ml

2、⑴略⑵98g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一、酸、碱、盐的组成 1、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 .......H.+.的化合物叫酸) 酸=H++酸根离子 H2SO4 = 2H+ + SO42—HCl = H+ +Cl— HNO3 = H+ + NO3— 补充:(1)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HCl)(2)电瓶中含有硫酸(H2SO4) (3)酸雨中有少量的硫酸(H2SO4)和硝酸(HNO3) (4)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 2、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叫碱) ...OH..-.离子 碱=金属离子或铵根)+OH—NaOH = Na+ + OH—Ca(OH)2 = Ca2+ + 2OH—NH3·H2O = NH4++ OH — 3、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电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如:氯化钠、碳酸钠 盐=金属离子(或铵根)+酸根离子 NaCl=Na++Cl— CuSO4= Cu2+ + SO42— Na2CO3 NH4Cl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酸碱盐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注意:(1)、盐的组成中不一定 ....,如NH4Cl中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 ...有金属元素 但不是金属离子 (2)、金属离子都是阳离子,但阳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离子。如H+、NH4+ (3)、在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碱;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 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 (4)、盐和碱组成中都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4NO3、NH3·H2O); (5)、酸组成也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4叫高锰酸) (6)所有 .....都.含非金属元素 ...... ....组成中一定 ..酸碱盐的 (7)、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 =Na++H+ +SO42- (8)、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Cu2(OH)2CO3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 溶解现象 物质的溶解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的溶解 一、选择题 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葡萄糖注射液B.冰水混合物C.泥水D.牛奶2.(2007·福建厦门)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B.植物油C.二氧化碳D.酒精3.(2009·江西南昌)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硬水B.油水C.泥水D.蒸馏水 4.某物质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与水相比较,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 A.沸点B.导电性C.颜色D.水分子的构成5.(2008·甘肃兰州)根据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白糖、③植物油、④纯碱、⑤白酒、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④⑤⑥D.全部6.(2008·江苏南通)把少量物质分别加入到另一物质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 A.碘加入汽油中B.面粉加入水中C.高锰酸钾加入汽油中D.植物油加入水中7.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8.以下属于乳化现象的是( )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B.将冰块放入啤酒中 C.将泥土放入清水中D.自制冰激凌时使用稳定剂使各种成分均匀分散9.(2009·湖北襄樊)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洗涤水垢10.(2009·江苏苏州)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 ...乳化的是( ) A.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11.2008年春节前,我市普降大雪,为确保道路的畅通,有关部门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其原因是( ) A.盐水的凝固点较低B.盐水的沸点较高 C.盐水的凝固点较高D.盐与雪发生反应 12.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 A.生石灰B.烧碱C.食盐D.硝酸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解与乳化》知识梳理(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课时1 溶解与乳化 知识点1 溶解和溶液 1. 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 B.透明 C.能导电 D.均一、稳定 2. 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酸奶 B.玉米糊 C.冰水 D.可乐 3. 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D.从100 ml溶液中取出10 ml后,剩余溶液浓度变小 4. 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放入水中,过一会儿就消失了,其原因是( ) A.彻底消失了不见了 B.生成了新的物质 C.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中 D.被水分子遮挡住了 5.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 ) A.无色透明的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和水不会分离 知识点2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6. 在配制硝酸钾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不能 ..加快硝酸钾溶解速率的是( ) A.将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60℃ B.将硝酸钾固体研磨成粉末 C在加入硝酸钾的同时不断搅拌 D.加入更多的硝酸钾固体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几个实验。

(1)实验一探究的是对物质溶解速率的影响。 (2)实验二中观察到丁中的食盐比丙中溶解得快,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三中观察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固体的颗粒越小,溶解 得越快。 知识点3 乳化 8. 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水清洗沾在手上的蔗糖 B.用水洗去盘子上的水果渣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D.用稀盐酸清洗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烧杯 9. 下列应用与乳化现象无关 ..的是( ) A.用汽油洗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B.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配制 C.用洗发水清洗头发上的油脂 D.用乳化剂稀释难溶于水的液态农药 10. 下列关于溶解和乳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乳化作用将油污溶解而除去 B.向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入乳化剂,可得到溶液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利用了乳化原理 D.用肥皂洗衣服利用了乳化原理 11. 小刚分别试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 ④在热水中加入几滴洗涤剂。(③④用洗涤剂清洗后,再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冲洗 干净) (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填序号)。 (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 是。 (3)用下列选项填空: A.溶解 B.乳化 ①洗涤剂对油污有(填序号,下同)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氢氧化钠也能去除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其中汽油可以油 污,而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发生化学反应。 【作业精选】 1. 如果把家庭中的①面粉、②味精、③植物油、④食盐、⑤酒精、⑥牛奶分别加入适量的 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液知识点复习汇总

化学复习:知识要点(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但都属于混合物。 溶液大多数为无色,但如:含Cu2+,蓝色、含Fe3+,黄色、含Fe2+,浅绿色。 常见溶液:食盐水、石灰水、稀盐酸等。悬浊液:石灰浆、钡餐、面粉或粉笔灰放入水中、泥浆水等。 乳浊液:牛奶、油水混合物等。 2、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工业上污水的处理,农业上配制农药,生活 中洗洁精能去油污。 注意:汽油洗去油污属于溶解现象;NaOH、纯碱等洗去油污属于化学反应。 3、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时,通常伴随热量变化。 溶于水吸热的物质有:硝酸铵 溶于水放热的物质有: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浓硫酸、氢氧化钠 水溶液的性质:具有导电性。常见酸碱盐溶液会导电,酒精溶液、蔗糖水不导电。应用:电解水 一般可用搅拌、振荡、研碎、加热等方法加快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5、配制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所用仪器:托盘天平(含砝码)、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药匙。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所用仪器: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浓溶液稀释问题:m浓×w浓= m稀×w稀m水= m稀- 浓 6、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质性质(如:油和食盐在水中溶解性不同)(内因) (2)溶剂性质(如:食盐在水中和在油中溶解性不同)(内因) (3)温度(如:KNO3在0℃和100℃时溶解性不同)(外因) 7、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注:一定温度下,饱和食盐水不能再溶解NaCl,但还能溶解少量其他溶质如KNO3。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溶解度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练习二 基础练习 1.食盐的溶解度是36g,这句话最主要的错误是未指明()A.100g水中B.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C.温度D.36g为最大量 2.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一定变 3.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 A.溶质和溶剂的量 B.溶液的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4.当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的物质是() A.硝酸钾B.氯化钠C.氢氧化钙D.氧气 5.溶解度曲线图可表示的意义是() 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不同溶解度数值 ③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小 ④比较某一温度下各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A.全部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④ 6.氯化钠溶解度曲线是()

A.一条略为上升的曲线B.一条略为上升的直线 C.一条陡峭上升的曲线D.一条略为下降的曲线 9.增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有:①增大压强;②减小压强;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其中可行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 10.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有下列方法: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 C.加水 D.加硝酸钾

(1)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能使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 (3)能增大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4)能减小硝酸钾溶解度的方法是________。 1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有如下关系,请按要求填表: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而“炭”指具体的、 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 学式颜色形状 硬 度 导 电 性 导 热 性 润 滑 性 熔 点 用途 金 刚 石 C 无色透明 正八 面体 最 硬 无无无 高 划玻璃、切割 金属、钻探机 钻头、制装饰 品等 石墨 深灰色、 有金属光 泽、不透 明 细鳞 片状 最 软 之 一 优 良 良 好 良 好 电极、铅笔芯、 润滑剂等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制法用途 木 炭 灰黑色的多 孔性固体 木材隔绝空气 加强热 燃料、黑火药、制活 性炭、冶炼金属活 性 炭 灰黑色多孔 颗粒状固体 木炭在高温下 用水蒸气处理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 体、作防毒面具 焦 炭 浅灰色多孔 性固体 烟煤隔绝空气 加强热 冶炼金属 炭 黑 极细的黑色 粉末 含碳物质不完 全燃烧 墨、油墨、油漆、鞋 油、燃料等,作橡胶 制品的填料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四、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 定。 五、金刚石、石墨、C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六、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2CO2(充分燃烧)2C+O22CO(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

九年级化学 第六章 溶解现象 测试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相对原子质量:Cu:64 S:32 O:16 Na:23 H:1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D.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2、下列条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A.30℃的不饱和溶液 B.30℃的饱和溶液 C.90℃的不饱和溶液 D.90℃的饱和溶液 3、t ℃时,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4、将白糖、面粉、味精、食盐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白糖 B.面粉 C.味精 D.食盐 5、下列有关溶质叙述正确的是( ) A.溶质只能是固体 B.溶质只能是气体 C.溶质只能是液体 D.溶质可能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6、下列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A.NaCl B.NH 4NO 3 C.NaOH D.浓H 2SO 4 7、右图为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对于该物质,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 A. A 点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50℃时的溶解度大于20℃时的溶解度 C. 将A点的溶液降温到20℃时,将有晶体析出 D. A 、B 点比较,B 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 8、t ℃时,向一支盛有0.1g 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10ml 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对于试管中的上层清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第六章溶解现象作业

第一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 A.味精 B.面粉 C.精制油 D.石灰石 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其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醋 B.牛奶 C.消毒酒精 D.蔗糖水 3.对溶液的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C.植物油溶入汽油中可形成不稳定的乳浊液 D.一杯完全溶解的糖水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上半部分一定比下半部分甜4.下列各项措施中,不属于乳化在日常生活或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用洗洁精洗去碗筷上残留的油污B.用肥皂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C.用洗衣粉洗去棉织物上的油污D.用食醋清除热水瓶中的水垢 5.下列各种生活应用巾,不属于溶液的应用的是( )。 A.医院里使用消毒酒精对皮肤、体温计等消毒 B.用熟石灰粉等物质配制粉刷内墙的涂料 C.长跑运动员赛跑途中服用葡萄糖口服液来补充能量 D.夏秋季节,如果皮肤上生了疖子,可用碘酒涂擦患处 7.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A.冰加到水中 B.植物油加到水中 C.碘加入酒精中 D.面粉加到水中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9.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液 B.食盐溶液 C.酒精溶液 D.硝酸钾晶体10.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罐头使它们 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13.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固体,则小球将()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 11.从一杯高锰酸钾溶液的上层取出少量液体,测得它的密度是“a g·cm-3,再从高锰酸钾溶液的 下层取出少量液体.经测定它的密度是_____g·cm-3。通过这一实验,你对溶液的认识是___ __。 12.金属能导电,是因为__ __;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如____、____也能导电,是因为__ __。而____、____等不能导电,是因为____ _____。 13.请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冬季建筑工地施工时,为什么往砂浆中掺入少量氯化钙可以防冰冻? 。 (2)为什么用湿手接触正在工作的电器设备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 (3)冬天向雪地撒盐,使雪很快融化;冬天汽车驾驶员向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 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 14.将少量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 是,液体出现分层的是,均一、稳定的是。 15.FeCl3溶液是色的,FeCl2溶液是色的,CuSO4溶液是色的,KMnO4溶液是 色的,NaCl溶液是色的。 16.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凝固点比纯水的。 这一性质常为人们利用。例如,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 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17.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 18.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蛋时常用大颗粒的粗盐,欲使其快速溶解,经常采用下列方法 、、。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燃烧和灭火 燃烧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 应。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如右图(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 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观察现象。 b.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 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灭火 灭火的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空气); ③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 化。 ②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2CO3+2HCI=2NaCI+H 2O+CO2 f I A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3 Na2CO3+H2O+CO2f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三、爆炸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知识 点总结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和“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种物质; 而“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二、金刚石、石墨、C 60 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的单质。 三、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将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四、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化学式颜色形状 硬 度 导电 性 导热 性 润滑 性 熔 点 用途 金刚 石 C 无色透明 正八面 体 最 硬 无无无 高 划玻璃、切割金 属、钻探机钻 头、制装饰品等 石墨 深灰色、有 金属光泽、 不透明 细鳞片 状 最 软 之 一 优良良好良好 电极、铅笔芯、润 滑剂等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没有固定形状。 常见的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 颜色、状态制法用途 木炭 灰黑色的多孔性固 体 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 燃料、黑火药、制活性炭、冶 炼金属 活性 炭 灰黑色多孔颗粒状 固体 木炭在高温下用水蒸 气处理 净化多种气体和液体、作防毒 面具 焦炭浅灰色多孔性固体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冶炼金属 炭黑极细的黑色粉末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 墨、油墨、油漆、鞋油、燃料 等,作橡胶制品的填料 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物理性质)。活性炭的吸附性更强。

五、 C 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 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 六、 金刚石、石墨、C 60性质不同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七、 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碳具有可燃性:C+O 2CO 2(充分燃烧) 2C+O 22CO (不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燃烧剧烈,发出白光;放热;生成能使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具有还原性: C+2CuO 2Cu+CO 2↑ 2Fe 2O 3+3C 4Fe+3CO 2↑ 单质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八、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见右图) 九、 【实验操作】① 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 心地铺放进试管; 十、 ②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 十一、 ③ 集中加热; 十二、 ④ 过几分钟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 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木炭+氧化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应用 第一节 燃烧和灭火 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 【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 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 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 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 灭火的原理: 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 隔绝氧气(空气); 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 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三、 爆炸 白磷 热水 氧气 (2) (1) 白磷 白磷 红磷 热水 ① ② ③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检测卷 (新版)沪教版

第6章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食盐 C.酒精 D.面粉 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 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 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 3. 下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 A. 氯化钙 B.食盐 C.硝酸钾 D.二氧化碳 4.下列不宜用来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烧杯 5.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不可能是() A.滤纸破了 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 6.一瓶100 mL20%的NaCl溶液倒出10 mL后余下的溶液与最初的溶液相比() 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 B.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变小了 C.溶质的质量变少了 D.B和C都正确 7.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B.熟石灰C.蔗糖D.硝酸铵 8.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 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 g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 9.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盐酸清洗水垢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C.用汽油洗涤油污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10.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10 L水与10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 L B.10 g硫粉在10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 g二氧化硫 C.10 g锌片与10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 g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检测卷新版粤教版

第六章“金属”检测卷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Al-27 Cl-35.5 Fe-56 Cu-64 Zn-65 Ag-108 一、我会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下列有关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历史上看,人类利用最早的金属是铁器 B.用铁锅炒菜可使食物中增加微量铁元素 C.铁生锈,产生的铁锈能阻止铁继续被锈蚀 D.用于炼铁的铁矿石中含有大量的单质铁 2.以色列科学家因发现准晶体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准晶体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如准晶体A165Cu23Fe12耐磨、耐高温,可用作高温电弧喷嘴的镀层。右图是铁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e原子的质量为55.85 g B.Al、Cu、Fe的单质在空气中很稳定 C.Al、Fe、Cu的金属活动性逐渐减弱 D.该准晶体中Al、Cu、Fe的质量比为65∶23∶12 3.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 B.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 C.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 镁条燃烧产生耀眼白光 C.铝片上有划痕 D. 冷却后粗铜丝b端略上升 5.在10—9~10—7m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纳米铜属于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纳米铜无需密封保存 D.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6.电影《黄金大劫案》上映后,里面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溶解黄金的情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第七章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章酸碱盐综合测试题(沪教版)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合理利用化学物质会提高生活质量,下列物质的使用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是( ) A .加碘食盐用于调味 B.小苏打用于制糕点 C.甲醛用于肉类保鲜 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B. 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质量分数变大 C. 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 .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3.食用松花皮蛋时常感到有涩味,是因为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熟石灰和纯碱等原料。为了减轻涩味,可在食用时添 加调味品,这种调味品是( )。 A.食盐 B.食醋 C.香油 D.酱油 4.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可用固体 NaOH 干燥的一组的是( ) A.H 2、O 2、CO B.H 2、O 2、CO 2 C.H 2、SO 2、CO 2 D.O 2、CO 、CO 2 5.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的是( ) A .NH 4NO 3 B .Ca (H 2PO 4)2 C .CO (NH 2)2 D .KNO 3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7.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有关酸、 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将草木灰(含 K 2CO 3)与氯化铵混合施用 B.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C.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混合配制防治植物病害的波尔多液 D.汽车或电动车的蓄电池中用到的硫酸溶液是由浓硫酸稀释而成 8.下列离子能在 PH=2 的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O 3- SO 42- K + OH - B. HCO 3- Cl - SO 42- Na + C. Cl - NO 3- K + Na + D. NH 4+ Cl - OH - K +

第六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六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1 S-32 O-16 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牛奶 C.矿泉水 D.果酱 2.下列因素:①水的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的有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打开汽水瓶盖时会冒出大量气泡,喝下去后常常会打嗝,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 A.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C.随着压强的减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随着压强的增大、温度的降低而增大4.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稀盐酸,需用到 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 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 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5.要使50℃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B.倒出少量的溶液 C.降低溶液温度到室温D.恒温蒸发部分水分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用适量的水区分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C.用洗涤剂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将油污溶解,形成溶液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7.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型管中的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应是 A.硝酸铵固体 B.氢氧化钠固体 C.食盐固体 D.氧化钙固体 8.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现有t1℃ 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2℃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 a、b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 第四节 酸、碱、盐的应用(教案 第1课时)

第七章第四节酸、碱、盐的应用(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酸两碱 2、弄清酸碱盐的用途 3、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社会调查和又关资料查阅,培养学生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并 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提出问题,进行科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酸.碱.盐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2、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 3、培养学生逐步树立正确使用酸.碱.盐及其方法。 学习重难点: 常见酸.碱.盐的应用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难点: 酸.碱.盐的正确使用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常见的酸.碱.盐的样品及实验仪器。 学生:课前探究活动。 1、生活中你知道的酸.碱.盐有哪些? 2、酸.碱.盐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调查我国的酸.碱.盐的情况及前景。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常见的酸、碱、盐

1、化学工业上的“三酸两碱”: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和烧碱(NaOH)、纯碱(Na2CO3); 3、酸、碱、盐的正确使用 (1)多数酸、碱具有强腐蚀性 某些酸、碱要注意不能食用,避免直接接触 注:浓硫酸的稀释 简单记忆:酸入水,用玻璃棒引流。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衣服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浓硫酸,必须要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用3%~5%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将碱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某些盐具有毒性 ①工业用盐中的亚硝酸钠(NaNO2),对人体有害和致癌作用。 ②某些可溶性重金属盐(如铅盐、铜盐、汞盐等)都有毒性 可以用鸡蛋清或牛奶来治疗重金属中毒。

初三化学试题第六章溶解现象试题及答案

初三化学试题第六章溶解现象试题及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 1.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A.冰加到水中 B.植物油加到水中 C.碘加入酒精中 D.面粉加到水中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3.有一瓶蔗糖溶液,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部的溶液比上面的甜 B.外界条件不变时,放置一段时间后一定有蔗糖析出 C.上、中、下各部分的密度不同 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中 4.洗涤剂能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 A.可溶解于水 B. 可以溶解油污 C.有乳化功能 D. 可以稀释油污 5.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液 B.食盐溶液 C.酒精溶液 D.硝酸钾晶体 6.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 动罐头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的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铵 B.烧碱 C.食盐 D.熟石灰 7.动物摄取食物养料必须经过消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食物充分发生化学反应 B.食物被消化后变成溶液才便于充分吸收 C.食物分解后,便于吸收 D.食物搅拌均匀后,便于吸收 8.一装有水的烧杯中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现向烧杯中加入少量食盐固体,则小球将 A.上浮 B.下沉 C.不变 D.无法判断 () 二、填空题 1.将少量①味精②酒精③面粉④食用油分别放入水中并搅拌后静置一会儿,会出现沉淀的 是,液体出现分层的是,均一、稳定的是。 溶液是色的,FeCl2溶液是色的,CuSO4溶液是色的,KMnO4溶液是色的,NaCl溶液是色的。 3.大量实验表明,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的,凝固点比纯水 的。这一性质常为人们利用。例如,冬天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 4.某些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所以这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 5.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因为洗涤剂具有的功能,它能 使植物油而不。 6.日常生活中腌制咸蛋时常用大颗粒的粗盐,欲使其快速溶解,经常采用下列方法:、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轮复习学案

第六章第一轮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溶液(一) 〖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含义。 2、知道物质的溶解伴随有热量的变化。 3、知道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4、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5、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6、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7、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学法指导〗 1、自学构建: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完成知识网络。 2、平行训练:学生自主完成基础训练,具备一定的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点拨释疑:教师出示答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点拨释疑。 4、直击中考:完成中考中档以上的题,自主完成或讨论完成。 5、交流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学习流程〗 流程一自学构建 定义 特征:均一、稳定 组成:溶质和溶剂 浓溶液 不限定条件粗劣分类稀溶液 饱和溶液分类 限定条件(温度、溶剂量一定)不饱和溶液 溶 液溶质溶解性的量度---------溶解度 量度 溶质含量的量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原理 过滤法 适用范围 混合物分离 原理 结晶法适用范围 流程二平行训练 一、填空 1、溶液的特征:、。

2、溶液是由、组成的。溶液的质量等于与质量的和。 3、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使体,体或体。例如食盐溶液中的溶质是溶剂是,酒精溶液中的溶质是体。 4、当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后,液体物质被称为。例如将食盐溶于水,被称为 溶液,其中为溶质,为溶剂。将氯化氢气体溶于水被称为 溶液,其中为溶质,为溶液。 5、在一定下,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6、实验证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他们之间如何转化? 7、关于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在理解和应用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1)在温度下,(2)溶剂质量必须是。(3)溶液必须是溶液(4)溶解度的单位是。 流程三点拨释疑(试题案例分析) 例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 A.碘晶体与酒精 B.硫酸钡与水C.煤油与水 D.氢氧化铁与水 解析:煤油和水互不相溶则形成乳浊液;BaSO4和Fe(OH)3不溶于水,则形成悬浊液;碘晶体溶于酒精,即得碘酒。解答:A 例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B.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解析: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若采取增加溶质法,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但若通过改变温度让溶液恰好饱和,溶质、溶剂的质量均未改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C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D物质溶于水有以下几种情况:(1)物质不含结晶水,在溶解时也不发生化学变化,溶质为物质本身,如KNO3。所得溶质质量分数为:5%。 (2)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变化,则溶质为其生成物,如Na2O、CaO。Na2O+H2O=2NaOH,根据Na2O计算NaOH质量大于5g,所得NaOH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5%。CaO+H2O=Ca(OH)2,根据CaO计算Ca(OH)2质量为大于5g,但由于Ca(OH)2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物质,故所得Ca(OH)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远远小于5%。 (3)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为无水物,结晶水成为溶剂,如CuSO4·5H2O。由CuSO4·5H2O5g 计算CuSO4质量为小于5g,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 答案:B、D 例3、我们已经知道这样的事实: (1)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2)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 (3)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请你回答下列问题:(4)以上事实表明,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因素有关。 (5)请你举出上述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要求与上面所列事实不同)。 解析:此题给定生活中的实例,归纳总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相关因素。

2019届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金属6-2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粤教版

6.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验,初步掌握金属跟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金属跟氧气、稀盐酸(或稀硫酸)、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的现象归纳、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金属跟氧气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2~173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常温下镁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易生成很薄的氧化膜。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MgO),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 2.常温下纯铁不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在纯氧中点燃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氧化物 (Fe3O4),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 3.铜跟氧气在加热时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CuO),化学方程式:2Cu+O2△,2CuO。 【合作探究】 为什么镁和铝都比较耐腐蚀? 答:因为常温下,镁、铝形成的氧化膜结构致密,可阻止内部金属继续反应。 【跟进训练】 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是( B ) A.碳B.铁 C.镁D.磷 知识点二金属跟酸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铝跟稀盐酸的反应:开始铝条表面有一层氧化膜,所以气泡较少,随着反应的进行,该反应放出热量越来越多,故产生气泡的速率越来越快,反应越来越剧烈,后来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所以产生气泡速率变慢,气泡越来越少,最后盐酸耗尽,化学方程式:2Al+6HCl ===2AlCl3+3H2↑。 2.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的反应: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或Fe+H2SO4===FeSO4+H2↑。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FeCl2(氯化亚铁)和FeSO4(硫酸亚铁)的溶液均呈浅绿色。 3.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故无明显现象。 【合作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一定生成氢气吗? 答:只有较活泼的金属能跟(非氧化性)酸反应产生氢气,浓硫酸、稀硝酸和金属反应均不生成氢气。 【跟进训练】 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知识点三金属跟某些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74~175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铝跟CuSO4溶液的反应:铝丝上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化学方程式:2Al+3CuSO4===3Cu+Al2(SO4)3。 2.铁跟CuSO4溶液的反应:铁丝上附有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3.铜跟Al2(SO4)3溶液不反应,故没有明显变化。 【合作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