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BAQUS岩土隧道入门地应力平衡基本问题

ABAQUS岩土隧道入门地应力平衡基本问题

ABAQUS岩土隧道入门地应力平衡基本问题
ABAQUS岩土隧道入门地应力平衡基本问题

ABAQUS岩土隧道入门地应力平衡基本问题

一:Abaqus地应力平衡方法理解

Abaqus地应力平衡现常用分为两种方法:(6.10版以前那种笨拙修改csv文件和添加keywords自己计算每层土应力的方法,就真的很折腾,而且适应性还不好)

1.通过Geostatic中Automatic平衡,这种方法是自动平衡,通过设置最小位移精度,迭

代计算达到平衡的最小位移精度;算盘放小胖版主案例说法“依据小胖的经验,对于标准的隧道开挖,几何简单,采用1e-5的位移准则是可以的。但如果比较复杂的模型,宝宝们也不要太吝啬,放宽到0.5 mm以下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玩的是大尺度模拟,半个毫米都不一定能测得出来。”,而对于单元数量巨大的模型,本身计算一次就需要不短的时间,再通过迭代自动计算地应力平衡,这个时间。。。。。。;并且Automatic只有100个increment,如果100到了还没平衡好,虽然“可以在上次计算的应力基础上再平衡一次。”但是这样下去如果遇见不收敛,就是何年何月才能算好地应力平衡。So,再看第二种方法咯

2.通过导入自重变形结果odb文件,定义应力场来计算。若用Geostatic分析步换成Fixed

平衡固定计算一次的自重变形结果odb;再通过Predefined field导入这个自重变形结果odb;具体小胖版主有实例截图,就是在Predefined field中initial分析步stress进行设置“从外部文件导入”这个自重变形结果,Geostatic分析步Fixed 下也只有一步step 和Increment,所有就应是1。

但是再计算七万别忘啦,再复制重命名或者新建一个job,要是覆盖了自重变形结果的odb,就白搭

若采用的static general分析步,控制初始增量步默认是Automatic,初始和最大控制一步计算就行,与geostatic的fixed的自重变形计算结果是一样滴,导入平衡方法也一样,结果可以比较一下,具体可以看看算盘坊小胖的地应力平衡初、中、高教程,这个只能算基础入门的概念理解

二:keywords语言基本单元生死法以及场变语言理解

(注:自用的6.14-1和新版,全部都可以通过UG窗口界面设置逻辑了,不用向上世纪那样自己编语言,当

然后期还是要学习一下编程)

▲原始方法地应力平衡语句:

*initial conditions, type=stress, geostatic

土层名,大力,竖向坐标,小力,竖向坐标,侧向系数

▲单元生死(可通过相互作用控制):

*model change, add

XXXX

*model change, remove

XXXX

▲控制场变:

*field, variable=1

XXXX,2

三:文件存储路径问题

未汉化英文版是不能读取中文路径的,中文路径会有乱码

汉化版中路径文件夹命名不能带类似上面“.”的标点,比如odb文件这样就无法调用Job文件再命名可以用日期加“-”来隔断

调用odb文件需要在temp工作目录下

地应力平衡的一个简单例子.

地应力平衡方法 熊志勇陈功奇 第一部分地应力平衡方法简介 地应力平衡有三种方法: (1 *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input=FileName.csv(或 inp 该方法中的文件 FILENAME.INP 获取方法为 :首先将已知边界条件施加到模型上进行正演计算 , 然后一般是将计算得到的每个单元的应力外插到形心点处并导出6个应力分量 (也可以导出积分点处的应力分量 , 视要求平衡的精确程度而定。其所采用的几何模型可以考虑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以及岩土材料极其不均匀的情况 , 适用范围广。但由于外插的应力有一定误差 , 因此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时 , 可能会导致某些点的高斯点应力位于屈服面以外 , 当大面积的高斯点上的应力超出屈服面之后 , 应力转移要通过大量的迭代才能完成 , 而且有可能出现解不收敛的情况。在仅考虑自重情况下只能考虑受泊松比的影响带来的侧压力系数效应 , 因此平衡后的效果不一定很理想 , 但无疑其适用性很强。 (2 *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geostatic 该方法需给出不同材料区域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自重应力及其相应坐标。所采用的几何模型一般较规则 , 表面大致水平 , 地应力平衡的好坏一般只受岩体密度的影响 , 无论采用弹性或弹塑性本构模型都能很好的达到平衡 , 可以不必局限于仅受泊松比的影响 , 能够通过考虑水平两个方向的侧压力系数值来施加初始应力场。计算速度快 , 收敛性好。缺点就是不能够很好平衡具有起伏表面的几何模型 , 需知道平整后模型的上覆岩体自重。 (3 *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geostatic,user

ABAQUS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ABAQUS 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一、ABAQUS 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简介: 岩土工程中的开挖问题主要是指隧道、基抗的开挖。这些问题的施工过程常常较为复杂,如分步骤开挖,支挡结构的施工等,常规的分析方法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往往需要通过有限元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周围土体的位移等进行分析。 ABAQUS 由于其本身强健的非线性求解功能,在工业界被公认为技术最先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与传统商业软件不同,ABAQUS 是专门为解决工程中困难问题而发展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推崇的超级通用有限元软件。 因此,本文将采用ABAQUS 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及分析。 二、隧道开挖过程问题简介: 1、模型简介: 某个地下隧道,由一个混凝土的衬砌支持。建造这样一个隧道,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土木工程过程。工程界希望能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和验证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加快建造过程和优化建造成本,并且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性。 2、几何特性: 隧道直径8米,在地下20米,隧道周围黏土的本构简化为线弹性(E=200MPa ,0.2ν=,220kN /m γ=),混凝土衬砌(E=19GPa ,0.2ν=),厚度为0.15米。 图1 模型示意图

3、分析思路: 隧道的开挖和其他开挖问题类似,其实质主要是应力的释放。如果没有衬砌的施工,那问题很简单,只要在建立初始应力之后,移除开挖单元即可。但实际工程中,隧道的开挖施工步骤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灌浆、卡极为、衬砌施工等。而在有限元计算中衬砌等支护结构施工的模拟尤为重要,特别是衬砌单元激活的时机,若在开挖区域单元移除之前激活不符合真实工程中的施工顺序,衬砌施工时土体应力已有所释放;而若在单元移除之后进行则应力早已完全释放,衬砌起不到支撑的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法: 1、在衬砌施工前,将开挖区单元的模量降低,移除来模拟应力释放效应。 2、首先将开挖面上的节点施加约束,得到与初始应力平衡的节点力。然后放松约束,将节点力加到相应节点处,并让节点力的大小随时间递减,当减小某一程度时(如30%~40%)激活衬砌单元,再衰减余下的载荷。 三、问题的求解: 为对比起见,首先进行没有衬砌的隧道开挖问题求解。 1、没有衬砌时的隧道开挖: Step 1:建立部件。在Part模块中,Create Part,将Name设为soil,Modeling Space 设为2D Planar,Type设为Deformable, Base Feature 设为Shell。在图形编辑界面,绘制如图1所示的几何轮廓。如图2所示。 图2 part Step 2:设置材料及截面特性。在Property模块中创建E=200MPa,μ=0.2线弹

地应力平衡方法

方法1 1)建立模型,材料,分析步(GEOSTATIC)。 2)施加荷载,LOAD,选择施加重力GRAVITY,在你想施加重力的方向输入数值9.8。 3)在JOB中提交分析。 4)按以下步骤,Report---Report Field Output---选中S11,S22,S33,S12,S13,S23---Name:cc.inp。Write中只选择Field Output。 5)修改cc.inp,用excel,打开(分隔符,Tap键、空格键、逗号) 6)删除都是1的那列。在1,2,3,4等的前面加上(part instance)的name和小数点。 7)另存为,文件类型设置为CSV。 8)用文字编辑软件删除小数点后面的逗号。 9)最后变为 soil-1.1,S11,S22,S33,S12,S13,S23 10)另存为cc.dat 11)在Edit keywords中材料属性后面加上 *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input=cc.dat 12)重新提交JOB,OK 方法2 1)地表水平、土体材料在水平方向相同,可应用这种简单方法。 2)在Edit keywords中材料属性后面加上。 *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geostatic set-1,0.0,5,-392e3,-5,0.9 3)单元集名称、应力竖向分力第一个值、对应垂直坐标、应力竖向分力第二个值、对应垂直坐标、侧压力系数。 4)水平地应力通过竖向应力乘以侧压力系数得到。 补充 6.10及6.11可以实现自动地应力平衡 自动地应力平衡是新版本最为关注的新功能之一,因为它省去了计算自重应力以及生成相应初应力文件和导入的麻烦。在地应力步中选择自动增量步就能使用自动地应力平衡功能,还能指定允许的位移变化容限。不过自动地应力平衡功能仅支持有限的几种材料,D-P并不包含在内,而且对单元也有一定的要求。虽然可以使用不支持的材料和单元,但可能自动地应力平衡不容易收敛或位移差值超过容限。虽然可以用塑性模型,但帮助文件中说应该用在主要为弹性的情况下。我认为材料限制应该不算太大问题,D-P仍可以使用,即使不收敛只要做一些调整比如减小容限等应该一样可以得到收敛的平衡状态。

ABAQUS岩土隧道入门地应力平衡基本问题

ABAQUS岩土隧道入门地应力平衡基本问题 一:Abaqus地应力平衡方法理解 Abaqus地应力平衡现常用分为两种方法:(6.10版以前那种笨拙修改csv文件和添加keywords自己计算每层土应力的方法,就真的很折腾,而且适应性还不好) 1.通过Geostatic中Automatic平衡,这种方法是自动平衡,通过设置最小位移精度,迭 代计算达到平衡的最小位移精度;算盘放小胖版主案例说法“依据小胖的经验,对于标准的隧道开挖,几何简单,采用1e-5的位移准则是可以的。但如果比较复杂的模型,宝宝们也不要太吝啬,放宽到0.5 mm以下也是可以的。毕竟我们玩的是大尺度模拟,半个毫米都不一定能测得出来。”,而对于单元数量巨大的模型,本身计算一次就需要不短的时间,再通过迭代自动计算地应力平衡,这个时间。。。。。。;并且Automatic只有100个increment,如果100到了还没平衡好,虽然“可以在上次计算的应力基础上再平衡一次。”但是这样下去如果遇见不收敛,就是何年何月才能算好地应力平衡。So,再看第二种方法咯 2.通过导入自重变形结果odb文件,定义应力场来计算。若用Geostatic分析步换成Fixed 平衡固定计算一次的自重变形结果odb;再通过Predefined field导入这个自重变形结果odb;具体小胖版主有实例截图,就是在Predefined field中initial分析步stress进行设置“从外部文件导入”这个自重变形结果,Geostatic分析步Fixed 下也只有一步step 和Increment,所有就应是1。 但是再计算七万别忘啦,再复制重命名或者新建一个job,要是覆盖了自重变形结果的odb,就白搭 若采用的static general分析步,控制初始增量步默认是Automatic,初始和最大控制一步计算就行,与geostatic的fixed的自重变形计算结果是一样滴,导入平衡方法也一样,结果可以比较一下,具体可以看看算盘坊小胖的地应力平衡初、中、高教程,这个只能算基础入门的概念理解 二:keywords语言基本单元生死法以及场变语言理解 (注:自用的6.14-1和新版,全部都可以通过UG窗口界面设置逻辑了,不用向上世纪那样自己编语言,当 然后期还是要学习一下编程) ▲原始方法地应力平衡语句: *initial conditions, type=stress, geostatic 土层名,大力,竖向坐标,小力,竖向坐标,侧向系数 ▲单元生死(可通过相互作用控制): *model change, add XXXX *model change, remove XXXX

abaqu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边坡稳定分析

高等土力学 边坡稳定分析 专业:岩土工程 姓名:XXX 指导老师:XXX 学号:XXX 1.前言

边坡稳定分析是边坡设计的前提,它决定着边坡是否失稳以及边坡失稳时存在多大推力,以便为支护结构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然而这个问题至今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因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先要查清坡体的地质状况及其强度参数,同时又要有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1]。对于均质土坡,传统方法主要有:极限平衡法,极限分析法,滑移线场法等,就目前工程应用而言,主要还是极限平衡法,但需要事先知道滑动面位置和形状。对于均质土坡,可以通过各种优化方法来搜索危险滑动面,但是对于岩质边坡,由于实际岩体中含有大量不同构造、产状和特性的不连续结构面,传统极限平衡方法尚不能搜索出危险滑动面以及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边坡稳定分析涉及复杂的地质地形边界条件、材料的应力-应变的非线性行为、初始地应力、水压力、地震荷载的耦合分析等等,多数情况下不能获得解析解。在计算机和计算方法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有限元为代表的数值分析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已逐步在岩土工程中推广应用,并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计算分析工具。然而传统的数值分析方法一般只是得出边坡应力、位移、塑性区等,不能直接与边坡稳定建立定量关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近来在国内外受到关注[2?12],对于均质土坡已经得到了较好的结论,但尚未在工程中实用,本文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均质土坡进行了系统分析,证实了其实用于工程的可行性,得到了节理岩质边坡坡体的危险滑动面和相应的稳定安全系数。该方法可以对贯通和非贯通的节理岩质边坡进行稳定分析,同时

可以考虑地下水、施工过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可以考虑各种支挡 结构与岩土材料的共同作用,为边坡稳定分析开辟了新的途径 2?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原理 c = c / , tan 二 tan 厂 这种方法早在70 年代就提出来了。1975年Zienkiewize 就利 用有限元进行边坡稳定分析,但是由于受计算条件的限制,此法一直 没有流行起来。近年来,这种方法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又有 了新的发展。 3.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判断依据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 有两类: 标志。 (2)以广义塑性应变或者等效塑性应变从坡脚 坡破 坏的标志。 以上两种判据得到的安全系数相差不大。 4.案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3 有 一高H=13m 坡脚为45度的均质边坡,土体容重 20KN/m,粘 聚力c=12.38Kpa,摩擦角20度。按平衡极限分析法,求土坡的稳定 安全系数。 4.2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21建立部件 有限元计算结果来判别边坡是否处于破坏状态。 目前的失稳判据主要 (1)在有限元计算过程中采用力和位移的不收 敛作为边坡失稳的 到坡顶贯通作为边

地应力平衡总结

地应力平衡 1、地应力平衡好坏评判标准 1) 地应力平衡后,位移云图中最大位移达到10-6量级或更低(接近于0)。(主要判别条件) 2) 地应力平衡后,应力云图中应力有一定的数值。(也就是应力不为0,但变形接近于0)2、进行地应力平衡的原因 总的来说,如果不进行地应力平衡,而只施加重力,模型会在重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实际工程中,我们施加荷载时,重力产生的而变形已经产生,实际上得到的是附加应力产生的变形。 1) 我们所建立的几何模型一般和工程实际情况或尺寸相对应、相一致,比如边坡几何模型 和实际边坡尺寸一致,但我们可以夸张一点想像,实际边坡应是由一个更大一点或更高一点的不受重力的初始边坡在n年前突然受重力和类似目前的边界条件作用下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尺寸大小,n年前受重力和类似目前的边界条件作用之前边坡的尺寸大小,我们不得而知,如果能准确知晓,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那时的几何模型,再施加重力和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变形后形状和现状边坡形状一致,其内力也就是初始应力场或地应力,就不用专门去施加地应力了,但问题是我们不能知晓边坡受力前的形状尺寸,我们现在的几何模型就是边坡现在的实际尺寸,受力后将会变成一个更小的或与现状不一致的边坡,这不符合我们模拟现状边坡的目的。如果我们知道现状边坡的内力,将其提取出来作为几何模型的内力,再和外力(重力)平衡,则我们建立的模型才能算和实际模型一致。真实地知道现状边坡的内力是很难的,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用我们所建立的几何模型施加和实际模型一致的重力和边界条件进行计算,得到变形后或变得更小或与现状边坡不完全一致的边坡内力近似的作为现状边坡的内力,并重新将其施加于与现状边坡一致的几何模型,再施加重力(当然边界条件也应基本一致)以平衡,这样才算建立了与现状模型基本一致的模型,其下的计算才成为可能。这就是所谓“地应力平衡”的含义、目的、作用。 2) 地应力平衡中的外力和内力的问题。地应力平衡中,显然,重力是外力,应力场是内力, 仅有外力重力,没有内力是不可能的,同样,仅有内力(专指初始应力场)而不受重力也是不可能的,否则,整个体系的力不会平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提取出的内力施加于几何模型后必须再施加重力的原因。为的是内力和外力平衡。) q0 F3 q6 H1 O# 3) 地应力场的方向问题,有网友在论坛里问,既然重力是向下,为与重力平衡,那应力场 的方向是不是向上呢,这同样是我开始接触abaqus的疑问,相信很初学者也有这样的疑问,我的理解是内力是没有向上、向下或者向其它方向的概念的,内力只有拉力或压力或剪力之分,其方向也按是拉是压是顺时针或逆时针而分,内力往往都是成对出现,如地应力场中的应力以压应力为主,取一个微元,则压应力同时出现在向下和向上,你能说地应力就是向上,与重力反向吗?不怕各位笑话,以上几点在高手看来是很简单的问题,却是我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摸索才得到的,今天也写给初学者,不要再走我的老弯路了。 aba中初始地应力场平衡一般在表面水平的情况下仅仅和密度相关,密度一样的话平衡

第六篇 :地应力平衡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第六篇:地应力平衡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注意:只有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时需要地应力平衡,弹性本构不需要地应力平衡! 第一部分地应力平衡方法简介 地应力平衡主要有五种方法: (1)自动平衡:第一步创建分析步geostatic ,这种方法注意只能在第一步只能有土和重力的情况下能使用,有其他部件或者接触时计算不能收敛,效果是最好的,方便简单! (2)*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geostatic 该方法需给出不同材料区域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自重应力及其相应坐标。所采用的几何模型一般较规则,表面大致水平,地应力平衡的好坏一般只受岩体密度的影响,无论采用弹性或弹塑性本构模型都能很好的达到平衡,可以不必局限于仅受泊松比的影响,能够通过考虑水平两个方向的侧压力系数值来施加初始应力场。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缺点就是不能够很好平衡具有起伏表面的几何模型,需知道平整后模型的上覆岩体自重。 高版本在CAE里也能操作 用计算器算出每个分界面上的应力和坐标对应填入,也比较方便不需要修改关键字

(3)*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geostatic,user 导入ODB里的方法,也比较简单,高版本可在截面上操作,不需要修改关键字 你放入ODB后,填入第一步不需要填名称就是1 ,增量步就是你第一步计算的最后一个增量步 (4)*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input=FileName.csv(或inp) 该方法中的文件FILENAME.INP获取方法为:首先将已知边界条件施加到模型上进行正演计算,然后一般是将计算得到的每个单元的应力外插到形心点处并导出6个应力分量(也可以导出积分点处的应力分量,视要求平衡的精确程度而定)。其所采用的几何模型可以考虑地表起伏不平的情况以及岩土材料极其不均匀的情况,适用范围广。但由于外插的应力有一定误差,因此采用弹塑性本构模型时,可能会导致某些点的高斯点应力位于屈服面以外,当大面积的高斯点上的应力超出屈服面之后,应力转移要通过大量的迭代才能完成,而且有可能出现解不收敛的情况。在仅考虑自重情况下只能考虑受泊松比的影响带来的侧压力系数效应,因此平衡后的效果不一定很理想,但无疑其适用性很强。 最麻烦,也是最容易出错的,不喜欢使用 (5)*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geostatic,user 该方法采用用户子程序SIGINI来定义初始应力场,可以定义其为应力分量为坐标、单元号、积分点号等变量的函数,要达到精确平衡需已知具体边界条件,在实际中应用较少。 注意:除了第一种方法geostatic 选的是自动,其他都是fixed,其他四种方法第一步除了土外可以有其他部件,效果一般很差,可以多循环几次!

地应力平衡

ABAQUS地应力平衡: 进行地应力平衡的原因陈述如下:我们建立的几何模型一般都和工程实际情况一致,例如边坡的几何模型与边坡实际尺寸相一致。但是由于边坡的沉降和徐变作用,可以想像到,现在的边坡应该是由一个体积更大的原始边坡在很久以前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和边界约束条件,逐渐形成了现今的边坡形态。但是对于那个原始的边坡形态,我们不得而知。假如能准确知晓,我们就能够建立原始边坡的几何模型,接着对边坡施加重力和边界条件,受力后边坡形态应该和现在的边坡相一致,其内力就是初始应力场(地应力),这样就不用专门施加地应力了。但现实情况是我们不能知晓原始边坡的形态。现在的边坡几何模型就是其实际形态,受力之后将会变成一个与现状不一致的边坡,这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如果我们计算出现今边坡的内力,并将其作为边坡的初始应力场,再去和外力平衡,这样我们建立的模型就和现实边坡情况相一致了。 对于涉及开挖、回填的动态岩土工程问题,地应力平衡是正确模拟施工过程的前提条件。初始应力的加载必须满足地应力平衡,而地应力平衡就是为了使地基仅存在初始应力,而不存在初始应变。当地基自重是产生地应力场的主要因素时,重力是外力,初始应力场是内力,将提取出的内力施加于模型后再施加重力,此时内力和外力平衡,该状态就是工程建设的初始状态。 在表面水平的情况下,ABAQUS中初始地应力场的平衡一般只和密度有关,土体的密度一样,平衡的效果就好,别的参数对地应力平衡的结果影响很小。对于表面不平的情况,尽量通过inp文件导入初始应力的方法进行地应力平衡。 ABAQUS中进行地应力平衡的时间点的选择十分重要,地应力平衡是指在工程建设之前, 地表的位移应为零, 而土体的应力却存在。也就是说不管土体原来的样子如何(例如高山, 河流, 丘陵, 平原等),进行地应力平衡的正确时间点应当是在我们对它做任何扰动之前. 具体采取的办法如下所述,我们对所建立的边坡几何模型施加和实际模型一致的重力和边界条件,得到变形以后边坡的内力,变形后边坡形状和原始边坡略有不同,其内力可近似作为现状边坡的内力,将其作为初始应力施加于现在的边坡中,接着施加外力(重力)来平衡初始应力,这样就建立了一个与现今边坡形态基本相同的边坡模型,这样之后的分析计算才是符合实际的。 地应力平衡中,重力是外力,应力场是内力,为了内力与外力平衡,我们需要将由外力作用产生的内力作为初始应力场施加于模型中,再加上外力,这样就达到了内力和外力平衡的效果。 常见的地应力平衡的三种方法: 1.地表水平土层分层水平的情况下的地应力平衡 地表水平而且土层分层水平的情况下的地应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情况, 事实上也是大多数计算用到的平衡方法, 这个时候可以用ABAQUS提供的*initial conditions, type=stress, geostatic 方法来做 2.地表不水平或土体分层不规则的情况下,首先将已知边界条件施加到模型上进行正演计算,然后将前面重力计算所得的应力数据导入的方式来进行地应力平衡, 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重力作用于土体,然后提取每个单元的应力(S11,S22,S33,S12,S13,S23), 最后将这些应力数据以.csv格式的文件读入inp文件中作为初始应力, 从而达到平衡土体位移的效果。 3. 不预设地应力

有限元特辑II 初始地应力平衡

有限元特辑II初始地应力平衡 技术邻作者:闷油瓶 文章所包含相关领域及技术点:应力平衡、abaqus、有限元Motivation 在ABAQUS中,提供了5种定应力平衡方法,分别是 1.(AUTOBALANCE)自动平衡法; 2.*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GEOSTATIC; 3.*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FILE=file,INC=i nc; 4.*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INPUT=XX.DAT; 5.*INITIAL CONDITIONS,TYPE=STRESS,GEOSTATIC,USER。 以上5种方法并不是每一种适用于所有的岩土模型,方法从易到难。方法①的自动平衡法,它省去了自重应力以及生成相应初应力文件和导入的麻烦。在(GEOSTATIC)地应力中选择自动增量步就能使用自动地应力平衡功能,还能指定允许的位移变化容限。不过自动地应力平衡支持有限的几种材料如弹性,塑性等,而其起单元也有一定的要求。 方法②为关键字定义初始地应力法,这种方法需要给出不同材料区域的最高和最低点的自重应力及其相应坐标。所采用的几何模型一般较

规则,表面水平,能够通过考虑水平两个方向的侧压力系数值来施加初始应力场。关键字定义初始地应力法只适合土体表面水平的土体,而初始地应力提取法由于外插的应力有一定的误差,因此对于材料是弹塑性的复杂土体,应力转移要通过大量的迭代才能完成,而其有可能出现不收敛的情况,平衡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 方法③是ODB导入法,这种方法可使用之前算过的ODB文件结果,也就是说提前计算一个初始应力ODB文件,定义初始应力时直接指定ODB文件即可。 方法④初始应力提取法,首先将已知边界条件施加到模型上进行计算,然后是将计算得到的每个单元的应力外插到形心点出,导出S1 1,S22,S33,S12,S13,S23六个应力分量。这种方法是最为通用的方法,可以实用于不同材料,不规则的地形,适用性强。 方法⑤是采用用户子程序SIGINI来定义初始应力场,可以定义其为应力分量为坐标、单元号、积分点号等变量的函数,要达到精确平衡需已知具体边界条件,在实际中应用较少。 N小问 I.为何要施加初始地应力? II.什么工况下,施加初始地应力? III.什么时间点施加地应力? IV.施加过程中及之后需要的注意事项?

ABAQUS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ABAQUS 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一、ABAQUS 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简介: 岩土工程中的开挖问题主要是指隧道、基抗的开挖。这些问题的施工过程常常较为复杂,如分步骤开挖,支挡结构的施工等,常规的分析方法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往往需要通过有限元对支护结构的力和变形,周围土体的位移等进行分析。 ABAQUS 由于其本身强健的非线性求解功能,在工业界被公认为技术最先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与传统商业软件不同,ABAQUS 是专门为解决工程中困难问题而发展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推崇的超级通用有限元软件。 因此,本文将采用ABAQUS 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及分析。 二、隧道开挖过程问题简介: 1、模型简介: 某个地下隧道,由一个混凝土的衬砌支持。建造这样一个隧道,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土木工程过程。工程界希望能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和验证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加快建造过程和优化建造成本,并且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性。 2、几何特性: 隧道直径8米,在地下20米,隧道周围黏土的本构简化为线弹性 (E=200MPa ,0.2ν=,220kN/m γ=),混凝土衬砌(E=19GPa ,0.2ν=),厚度为0.15米。

图1 模型示意图 3、分析思路: 隧道的开挖和其他开挖问题类似,其实质主要是应力的释放。如果没有衬砌的施工,那问题很简单,只要在建立初始应力之后,移除开挖单元即可。但实际工程中,隧道的开挖施工步骤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灌浆、卡极为、衬砌施工等。而在有限元计算中衬砌等支护结构施工的模拟尤为重要,特别是衬砌单元激活的时机,若在开挖区域单元移除之前激活不符合真实工程中的施工顺序,衬砌施工时土体应力已有所释放;而若在单元移除之后进行则应力早已完全释放,衬砌起不到支撑的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法: 1、在衬砌施工前,将开挖区单元的模量降低,移除来模拟应力释放效应。 2、首先将开挖面上的节点施加约束,得到与初始应力平衡的节点力。然后放松约束,将节点力加到相应节点处,并让节点力的大小随时间递减,当减小某一程度时(如30%~40%)激活衬砌单元,再衰减余下的载荷。 三、问题的求解:

地应力平衡方法介绍

6.19 Enhancements to the geostatic procedure Products: Abaqus/Standard Abaqus/CAE Benefits: The geostatic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the initial equilibrium state has been enhanced so that you no longer have to specify initial stresses that are close to the equilibrium state to obtain a s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original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 The geostatic procedure is normally used as the first step of a geotechnical analysis; in such cases gravity loads (and possibly other types of loads) are applied during this step. Ideally, the loads and initial stresses should exactly equilibrate and produce zero deformations. However, in previous releases of Abaqus the geostatic procedure did not enforce this condition. In complex problems it may be difficult to specify initial stresses and loads that equilibrate exactly. Consequently, the displacem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equilibrium solution might be large unless a special procedure is used to enforce small displacements. The enhanced geostatic procedure allows you to obtain equilibrium in cases when the initial stress state is unknown or is known only approximately. Abaqus automatically computes the equilibrium corresponding to the initial loads and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allowing only small displacements within user-specified tolerances. The procedure is available with continuum and cohesive elements with pore pressure degrees of freedom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ess/displacement elements. The elastic, porous elastic, Cam-clay plasticity, and Mohr-Culomb plasticity material models are supported. Although the list of supported materials includes materials that exhibit inelastic behavior, the procedure is intended to be used in analyses in which the material response is primarily elastic; that is, inelastic deformations are small. The new enhancements are available from the Incrementation tabbed page when you create or edit a geostatic step in Abaqus/CAE. You must select automatic incrementation to access the new controls. The default settings for increment size and maximum displacement change are shown in Figure 6–6. Figure 6–6 The Incrementation options for a geostatic step.

超深基坑工程预加轴力施加方法的分析和意见

超深基坑工程预加轴力施加方法的分析和意见 发表时间:2018-08-13T14:33:11.7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夏国燕 [导读] 摘要:预加轴力是超深基坑工程研究的重点。 杭州萧山城区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预加轴力是超深基坑工程研究的重点。以现阶段超深基坑工程施工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预加轴力研究工作特点,明确新时代发展对超深基坑工程提出的建设要求,了解预加轴力的作用,分析超深基坑工程预加轴力施工架方法,以期为工程建设施工提供保障。 关键词:超深基坑工程;预加轴力;施工方法;意见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技术持续革新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基础设施和住房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从最初的茅草屋、泥泞路、独木桥逐渐发展成了砖房、石板路,再到现如今的高楼大厦、地铁火车。与此同时,新的施工建设材料也得到了研发和推广,大量现代化施工技术得到了应用,但也涌现出了全新的工程问题。下面以超深基坑工程为例,对其施工建设工作中的预加轴力施工方法进行深层探索。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对基坑变形检测、研究及预测、管理的相关工作一直都是工程界关注的难题。因为基坑工程中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及周边环境等都拥有自己的特点,各项工程间不能随意借鉴和引用,所以几十年的基坑变形研究工作发展速度极为缓慢,且远远低于结构工程的有效性研究进度,成为了当前影响工程行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结构设计方案初步形成且得到推广,基坑工程领域的学者还在对土体物理力学数据的随机性和概率划分等进行深层探索,但直到现如今,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虽然获取了一定成果,但没有提出完善的系统理论,因此相关的问题研究还要继续进行。 2.工程介绍 本文选择的超深基坑工程是某市建造的地下停车库,具体开挖深度达到了三十四点三米。基坑工程影响范围包含了十层土体,工程影响范围内下层土体性质高,属于泥质粉砂岩,但在开挖到八点三米到二十六米时,土体变成了淤泥质粉质粘土,性能过低。施工单位选择的围护结构是桩撑式,在本次工程施工中一共有八道支撑。除了第一和第五道属于混凝土支撑外,其他每道钢支撑设计的预加轴力都控制在300kN[1]。 3.数值计算模型 依据Adina有限元软件构建的数值计算模型,可以从几何模型、材料参数设计和工况模拟三个角度进行深层探索。下面对其中两点进行分析: 3.1几何模型 其一,土层模型。这一阶段是结合实际需求划分为十层,具体形式如下所示: 图1 土体模型 其二,围护结构。施工人员在围护结构的状体位置选择引用了实体单位,并结合抗弯刚度等原理实施模拟检测。以桩体实际配筋情况可以分为两种单元;一方面是钢筋较少部分桩体单元;另一方面是配筋较多的部分桩体单元。通过引用truss桁架线进行模拟支撑体系,可以获取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弹性模量提出混凝土支撑与钢支撑;第二,对截面积提出满足实践需求的内容;第三,对线单元的初期应变进行设计,确保其满足支撑预加轴力的模拟[2]。 3.2工况模拟 其一,开挖工况设计分析。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地应力平衡;第二,依据单元生死功能模拟围护桩体施工;第三,开挖第一层土体;第四,设计第一道混凝土支撑;第五,重复进行第三和第四步工作,一直到获取第八道钢支撑为止;第六,开挖最后一层土体;第七,浇筑基坑底板。 其二,支撑预加轴力施加方法。通过整合实践设计需求,钢支撑的中间支撑都要加大预加轴力,因此在模型中也要对其实施模拟。现阶段落实的有限元模拟工作,在truss单元中加大预加轴力的方法是:truss单元同周边实体单元依据结点约束方程的形式进行连接,再依据不同的方式给予truss单元初始应力。方法有施加初始应力、改变温度及设计初始条件等。 通过上述方法对预加轴力实施模拟,有助于保障truss单元同周边实体单元在结点约束方程中来调节内力和变形。但在实践施工中,各层钢支撑是依据多种类型钢支撑构成的,在协调内力与变形的过程中,每一根钢支撑的内力都会出现改变,并与设计预加力产生差异性,进而难以满足施工现场需求。因为在现场施工中,工作人员通常情况下会引用千斤顶来加大预加力,这样有助于确保每根钢支撑的预加力和设计预加力一致。 总体来说,施工人员要寻找一个更为科学的模拟基坑开挖钢支撑预加力的施加方式,并注重研究下述几点内容:第一,在完成支撑架设工作后,工作人员要对支撑处于围护结构的对应位置提出一对相反的模拟预加力;第二,在支撑力和维护结构力的作用点中,明确传力

分岔隧道稳定性研究

第5章 知识要点:
分岔隧道稳定性研究
; ; ; ; ; ;
分岔式隧道简介 ABAQUS 的模拟方法 大拱段数值计算 连拱段数值计算 小间距隧道数值计算 本章小结
本章导读: 首先简要介绍了分岔式隧道的两种常见形式:Ⅰ型分岔隧道和Ⅰ型分岔隧道,接下来介绍 ABAQUS 在分岔式隧道模拟中涉及到的主要模拟方法:地应力平衡、喷锚支护和施工开挖多步骤分 析,然后分别对分岔式隧道中的大拱、连拱和小间距拱的施工开挖全过程进行了平面和三维的数值 模拟,并提出了可供工程设计施工参考借鉴的结论。
5.1 分岔式隧道简介
高速公路隧道一般设置为上下行分离的双洞,且两洞室的间距保持在 30m 左右,通常称之为标 准间距的分离隧道。 有时受地质施工等因素的限制不得不采用小间距隧道形式或连拱隧道形式,如果相邻隧道的间 距小于规范的距离,则为小间(净)距隧道。招宝山隧道为我国第一座超小净距(<0.28B)并行隧道。 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研究了小间距隧道,其围岩变形特点表明,小净距隧道在设计、施工中必须慎 重对待中央岩柱的稳定性,应采取必要的设计、施工措施,减小开挖对中央岩的扰动,确保小净距 隧道的施工安全。连拱隧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隧道结构,其常用施工方法为:l)三导洞超前施工方 法,2)中导洞超前施工方法,3)无导洞超前施工方法。在日本及意大利为中心的澳大利亚、瑞士、 法国等欧洲隧道修建技术发达的国家,连拱及小间距隧道已有相当的设计施工经验。以日本为例, 在山岭重丘区的高等级公路隧道和城市浅埋隧道中大量选用了连拱隧道。其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 种:三导洞(中央+侧壁)半断面施工方法、三导洞全断面施工方法(中央十侧壁) 、三导洞(中央+ 侧壁)CD 施工方法、中央导洞 CD 施工方法、中央导洞配合两拱顶盾构导洞施工方法以及中央盾 构导洞施工方法。 在近二十年高速公路建设实践中,隧道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地提出了小间距隧道和连拱隧道这 两种新的隧道建设形式,并在工程中成功地得到大量的运用,为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 献(图 5-1) 。 分岔隧道是目前在更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修建山区高速公路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新的隧道建设

ABAQUS中Mohr-Coulomb及扩展Drucker-Prager准则的解释

ABAQUS中Mohr-Coulomb及扩展Drucker-Prager准则的解释 发表时间:2019-09-11T14:26:49.3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郑丽婷[导读]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ABAQUS中,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匹配的平面应变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及可转化为Drucker-Prager 屈服准则表达式形式的其他屈服准则在ABAQUS中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参数转换关系。 广东工业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ABAQUS中,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匹配的平面应变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及可转化为Drucker-Prager 屈服准则表达式形式的其他屈服准则在ABAQUS中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参数转换关系。 关键词:Mohr-Coulomb屈服准则,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parameter input of the planar strain Drucker-Prager yield criterion matched by m-c yield criterion and other yield criterion which can be converted into the Drucker-Prager yield criterion expression form in ABAQUS in detail. Keyword:Mohr-Coulomb yield criterion;Drucker-Prager yield criterion 引言 在岩土工程有限元分析中运用最广泛的屈服准则是Mohr-Coulomb屈服准则(M-C屈服准则),该能够体现材料的塑性变形特征及静水压力的影响,且参数较少易测,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但由于屈服面不连续,导致数值积分存在困难,且无法体现中主应力对屈服破坏的影响及由单纯静水压力引起的岩土材料的屈服特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弊端,国外学者提出了广义Mises屈服准则。目前绝大多数有限元软件都可以应用这一屈服准则,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在这一方面展开了大量研究[1~4]。传统极限平衡法采用的屈服准则是M-C准则,而绝大多数有限元软件采用的是广义Mises准则,进行两种不同的屈服准则下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对比是不大合理的,因此,需要对其屈服准则进行统一化处理。 1 Drucker-Prager模型与Mohr-Coulmb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 Drucker-Prager模型中的强度参数并不等于Mohr-Coulomb模型中的对应的强度参数。但两个模型之间的参数是可以互换的。Mohr- Coulomb模型的定义式如下:

最新ABAQUS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汇总

A B A Q U S软件对隧道开 挖过程的模拟

ABAQUS 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的模拟 一、ABAQUS 在岩土工程中应用简介: 岩土工程中的开挖问题主要是指隧道、基抗的开挖。这些问题的施工过程常常较为复杂,如分步骤开挖,支挡结构的施工等,常规的分析方法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往往需要通过有限元对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周围土体的位移等进行分析。 ABAQUS 由于其本身强健的非线性求解功能,在工业界被公认为技术最先进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与传统商业软件不同,ABAQUS 是专门为解决工程中困难问题而发展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推崇的超级通用有限元软件。 因此,本文将采用ABAQUS 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及分析。 二、隧道开挖过程问题简介: 1、模型简介: 某个地下隧道,由一个混凝土的衬砌支持。建造这样一个隧道,涉及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土木工程过程。工程界希望能通过数值模拟预测和验证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加快建造过程和优化建造成本,并且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性。 2、几何特性: 隧道直径8米,在地下20米,隧道周围黏土的本构简化为线弹性 (E=200MPa ,0.2ν=,220kN/m γ=),混凝土衬砌(E=19GPa ,0.2ν=),厚度为0.15米。

图1 模型示意图 3、分析思路: 隧道的开挖和其他开挖问题类似,其实质主要是应力的释放。如果没有衬砌的施工,那问题很简单,只要在建立初始应力之后,移除开挖单元即可。但实际工程中,隧道的开挖施工步骤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灌浆、卡极为、衬砌施工等。而在有限元计算中衬砌等支护结构施工的模拟尤为重要,特别是衬砌单元激活的时机,若在开挖区域单元移除之前激活不符合真实工程中的施工顺序,衬砌施工时土体应力已有所释放;而若在单元移除之后进行则应力早已完全释放,衬砌起不到支撑的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们提出了以下两种方法: 1、在衬砌施工前,将开挖区单元的模量降低,移除来模拟应力释放效应。 2、首先将开挖面上的节点施加约束,得到与初始应力平衡的节点力。然后放松约束,将节点力加到相应节点处,并让节点力的大小随时间递减,当减小某一程度时(如30%~40%)激活衬砌单元,再衰减余下的载荷。 三、问题的求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