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3

□金 乐 邓和秋

摘 要: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关键词:湖湘文化 湖南文化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0)02-142-05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

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从内容上说,它主要包括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史学、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民风、湖湘饮食、湖湘广播电视、湖湘新闻出版、湖湘科学技术等等。湖湘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湖湘文化为依托、以赢利为目标、以实现湖南文化强省为归宿,借助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从事湖湘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在外延上湖湘文化产业要比湖南文化产业内容丰富,我们所说的湖南文化产业都包含在湖湘文化产业之内[1]。就普遍意义而言,湖南文化产业等同于湖湘文化产业。

一、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与文化事业相对应,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

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九大门类。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范围远远不止以上门类。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最起码还应该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信息产业的成分。

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头。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事的武陵人周行逢。到宋代时,朱熹称南宋时由胡宏和张栻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的这一派为“湖湘学派”。元、明、清以来,“湖湘学派”的称法被学者们沿用,但同时又有“湖南学派”、“湖南一派”、“湖南道学”、“湖南学统”、“潭学”“湘潭学派”、“湖南理学”、“湘学”等一些称法并列。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则多盛称“湘湖学”、“湖南学”或“湘学”。而真正称之为“湖湘文化”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早、中期,其时因为大陆出现“文化热”,海内外一些学者对于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湖南地方文化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从而便创造了这个名词。

楚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楚文化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中期,它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异族文化,特别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加上楚人博采众长、因时变革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楚地诸民族特色的新文化,这种文化一经形成,便立即向四周辐射。据载向南辐射到两广,向东辐射到江西和安徽,向西辐射到四川,向北辐射到河南等地。楚人入湘后,湖南土著居民便普遍地学习由楚国输入的文

2

413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课题(0809ZZ33)

作者简介:金 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湖南娄底,417000;

邓和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员,湖南娄底,417000。

字,与此同时,楚人给湖南带来了中原的文献典籍,传播了当时北方较为先进的礼仪习尚及其文化思想,其文化思想突出地表现为中原的五行、阴阳术数学说与老庄的消极避世观念。楚人入湘后也给湖南带来了楚人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传统。湖南土著居民的原始宗教与楚人带入的宗教、神话相互影响、融合,便构成了春秋战国时独具湖南特色的宗教与神话。反映这些宗教与神话的文献有屈原楚辞中的《九歌》、《楚辞》、《九章》、《天问》以及各种墓葬习俗的考古资料。此外,由楚人与湖南土著民共同创造的文学艺术,包括诗歌、散文、音乐、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在春秋战国时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与水准。

隋唐五代时期,湖湘文化得到了发展。由于战祸较少,湖南人口急剧增加,农业、手工业和交通得到了快速发展。瓷器和茶叶远销各地。五代时在长沙聚集了一批文人,属湖南籍或定居湖南的有邓洵美、韦鼎、狄焕、廖昌图、谬凝等人。这些人的成就虽然不高,却形成了一种声势,对振兴湖南地区的文风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唐到五代,湖南还先后出现了石鼓、岳麓两书院,是见诸记载的中国书院开始,更开创了湖湘以重教育著称的先河。此外,湖南在唐代出现了全国第一流的大书法家欧阳询、欧阳通父子及怀素,他们三人都是长沙人。欧氏父子的“欧体”与怀素的“狂草”比湖南的诗文创作在全国更有地位和影响。

宋代湖南除出现湖湘学派,理学上在全国有自己的特色外,在经学、史学、地学、文学艺术、医学及考据学等方面也都有非凡的建树。宋代湖南著名的经学家有宁乡的易祓,武陵的丁易东,永明的周尧卿;史学家有湘潭的路振、路纶,祁阳的陶岳,湘乡的王容,衡阳的郑向、曹衍,浏阳的汤璹,桂阳的黄植,茶陵的谭世选,龙阳的袁申儒,武陵的丁特起;地学家有衡山李芾,南岳释文政、南岳道士陈田夫,衡阳宋刚仲,武陵柳拱辰等。北宋时湖南文学方面无闻人,至南宋时所出的名诗人有潭州人刘翰、宁远人乐雷发;名词人有湘潭的王以宁。散文家有潭州人邢天荣、营道人义太初、湘潭人钟将之、衡阳人廖行之、衡山人侯延庆等。书法家有潭州的刘次庄、沅陵的单炜;画家有潭州的武洞清和衡州的释仲仁;医学家有湘乡的朱佐与衡州的宋永寿;考据学家有潭州的王观国和桃源的戴埴等。宋代反映湖南文化发展的另一表现是学校教育与书院的广泛兴起。据载南宋时湖南全境有书院51所,闻名全国的有长沙的岳麓、城南,衡阳的石鼓,湘潭的碧泉诸书院。四大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衡阳的石鼓书院、应天的应天书院和长沙的岳麓书院)有两所在湖南。

清代是湖湘文化空前发展的新阶段。能够体现湖湘文化在清代空前发展的还不仅仅是湖南在清代产生了一批重量级的科举政治人才,而且在思想学术上也有非凡的人物及建树。如:王夫之。王夫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史、百家

之学以及释、道之学,都有研究并吸取,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位巨人。其思想理论的核心仍是理学家的性理哲学。他的出现,不只是结束了过去那种空疏的高谈理性不切诗实际的学风,更主要的是开创了一种将理学与经世致用结合的新的学风。于是,湖湘文化便因王夫之而发扬光大。道光以后,湖湘文化可谓鼎盛。除产生了一批前已提到的思想家、政治家外,接踵而来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作家成批的涌现。清代湖南除了王夫之这一思想学术巨人,其他值得提及的文化、学术、科技人物尚有经学家李文炤(善化人)、王文清(宁乡人)、王元复(邵阳人)等;文学家、诗人陈鹏年(湘潭人)、张九钺(湘潭人)、唐仲冕(善化人)等。湘军是晚清社会重大的历史现象,对湖南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构成湖南近代史辉煌的一面。湘军与湖湘文化又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湘军可以说是湖湘文化的产物;湘军人物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弘扬与光大,堪称湖湘文化重要发展阶段;湘军深远的影响又成为弘扬湖湘文化的动力,构成湖湘文化发扬光大的内在机制[2]。

湘军人物对经世致用的湖湘学术的阐扬,湘军所创造的湖南人文荟萃的景观,都将近代湖湘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它的最为辉煌的阶段。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人物对湖湘文化的阐扬,表现在他们不但继承和弘扬了经世致用的湘学特征,而且实现了从经世致用到向西方学习的近代转变,使湖湘文化具备了在近代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新内涵。

湖湘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经世致用的学术价值取向所派生的积极面世的精神、取笃实践的实干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神。湘军人物,在这三方面都继承了他们的前辈的思想遗产,并为之发扬光大,从而使湖湘文化的丰富内涵得以弘扬,并对后世的湖湘学人产生深刻的影响[3]。

二、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

11湖湘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

爱国主义思想最早的表现者是屈原。他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动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湖湘人民。在宋代,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湖湘学者运用儒家的“华夷之辩”理论,坚持抗金、抗元主张,反对妥协投降。二是许多湖湘士人还直接投身到抗金、抗元的第一线。到明末清初,湖湘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中体现在王夫之身上。他早年举兵抗清,后兵败返乡,遁迹乡里,誓不降清。进入近代,爱国主义传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近代湖南士人几乎都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当作自己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其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焕发出了一种百折不挠和勇于献身的奋341

文教?历史

斗精神。再次,近代湖南士人为了最终达到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目的,注重把抵制外国侵略与学习西方有机结合起来。湖南人不仅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也最早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教制度。

21湖湘文化的开创精神

杨昌济曾坦言:“余本自宋学入门,而亦认汉学家考据之功;余本自程朱入门,而亦认陆王卓绝之识。”他甚至以子思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为号召,希望“承学之士各抒心得,以破思想界之沉寂,期于万派争流,终归大海。”杨氏的这种认识和主张,充分表现了湖南文化的开放精神。到了近代,曾国藩首倡清政府派遣出洋留学生。戊戌期间谭嗣同等人摆脱传统束缚而大力提倡西学。易白沙、杨昌济、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对于湖南新文化运动方向的探索,以及毛泽东等人后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尝试等等,都蕴含着独立奋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31湖湘文化的实干精神

陈独秀曾经列举王船山、曾国藩、黄兴、蔡锷四个人的经历,用来证明湖南人具有奋斗的精神。王船山避居山野,甘于清贫,在无与伦比的艰难条件下,深究儒学的治学与做人之道,致力于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居然写出了八百余万字的激人奋发的鸿篇巨制;曾国藩与太平天国对抗,常常是扎硬寨、打硬仗,屡败屡起,百折不挠;黄兴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每每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终成为开创中华民国的一代元勋;蔡锷只活了34岁,却干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领导了辛亥云南光复,一是发动了护国讨袁。此四人的确表现了湖南人注重实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湖南三个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注重实干,兢兢业业,在社会的发展、湖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湖湘文化创新和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

11湖南文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大事来抓,从认识、政策和投入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从1993年开始,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在省会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了新闻出版大厦、毛泽东文学院、省社科活动中心、湖南大剧院、湖南广播电视中心、湖南新闻大厦等12项重点工程。“九五”期间,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建成和在建项目300多个,极大地改善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正是依托这些硬件设施,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湖南出版现象”和“湖南电视现象”乃至“湖南文化现象”。

湖南文化产业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广播电视、出版、

报业、动漫、文娱演艺、文博会展、网络与广告等在内的文化产业体系,产业初具规模。2007年,湘版科普、音乐、古典名著三大品牌在全国细分图书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岳麓书社、湖南美术出版社成为全国古籍类、美术类出版社的冠军;湖南卫视收视率继续稳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全省形成了“广电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一批知名文化品牌。湖南卫视的品牌竞争力排名居全国第4位。湖南影视已走向全国,涌现了一批名牌栏目,如《快乐大本营》、《背后的故事》等,名牌电视剧,如《还珠格格》、《恰同学少年》、《血色湘西》等,它们赢得全国亿万观众的喜爱,并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进入全国文化企业50强,且连续多年来稳居全国发展前列。《体坛周报》占据全国体育类报刊60%以上的发行和广告份额。湖南三辰卡通集团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动画片制作基地,如今,三辰、宏梦两大卡通集团强强联手,在国内外拥有突出的卡通品牌优势。湘潭红色旅游和株洲始祖文化旅游品牌也享誉省内外。

文化产业发展出台总体规划,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湖南省“十一五”规划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主导产业来规划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要把湖南文化产业打造成最具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省第九次党代会又提出“文化强省”战略,要把湖南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程度高、文化事业和产业走在前列、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化强省[4]。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全省重要的增长极和全省文化建设的高地,在湖南文化产业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21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文化事业由国家投资,国家统包统揽,人们习惯于看重文化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即只看到事业性的一面,而忽视产业性的一面,这种传统观念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正确处理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关系。一方面,发展事业是文化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文化工作者必须树立崇高的使命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意识。但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事业发展要以产业发展作为后盾。文化如果不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壮大产业,不仅会失去强有力的物质支持,而且也会失去它在市场竞争中的创造活力,难以达到有效的宣传效果。发展文化产业还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文化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手段。不同于其他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受社会、伦理、风尚、习俗、信仰、战争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某些文化行业,如电影电视、通俗演出如娱乐业,虽然可以产业化和商业化,但在我国,它们却不能像西方文化产业那样,只注重441

湖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

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因为这些领域肩负着推进我国的精神和文化现代化,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品位、文明程度和总体文化水准的高低。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直接与第一、第二、第三的许多产业互为上下游产业,而且与整个社会的形象、文明的进步相关联,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必然会导致文化艺术产品的低俗化、庸俗化,以致高尚艺术的逐渐衰弱,因此,必须处理好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社会效益是实现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又反过来为社会效益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共生共存,缺一不可。一件文化产品,如果脱离了实际,脱离了市场,不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它也就丧失了存在的依据,任何效益都无从谈起。因此,要增强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以产业化的形式推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效益要始终摆在首位,忽视社会效益,就会偏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就会导致“黄赌毒”的泛滥成灾,短期之内所获取的部分经济效益也必将丧失殆尽。当然我们应当看到,社会效益的实现绝不是抽象的说教,更不是空洞的口号,它需要经济效益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需要以文化产品为重要的载体来陶冶情操、升华道德、净化风气。可以说,文化产品不进入市场流通轨道,其社会效益也是一句空话。因而在确保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文化产业要理直气壮地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既要有政治头脑进行政治思维,又要有经济头脑进行经济思维,决不可不计任何代价、不讲成本核算,心安理得地以社会效益为“挡箭牌”来牺牲或放弃经济效益。

(二)创新文化产业政策

文化产业属于国际服务贸易范畴,已经列入WTO中国承诺的条款,因此,必须建立新的文化外贸制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鼓励文化产品出口,放宽文化产品出口的审批权,简化出口手续,参与国际文化贸易交流。当前在国际性“传媒汇流”趋势的影响下,一些广电、报刊、出版企业在地方政府的协调下成立了集团公司,实现了“强强联合”和“资产重组”,但“媒体汇流”只是西方的一种市场趋势,在中国则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目前我省现有的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等管理部门,既是政府的管理部门,又具有产业经营的功能;既有接受国家行政拨款的事业性质,又有投资生产创收的企业功能。这种混淆不清的性质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不符合,将不利于建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必须加快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强化文化行政部门宏观调控、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职能。切实监督、评估、执法和服务,坚决克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弊端,扩大文化产业单

位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确立文化产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文化产业毕竟是一个特殊性产业,既具有一般的行业属性,又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特别是对于党和国家那些重要的具有宣传渠道性质的传媒产业必须做出制度性的安排,既要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律健康发展,又要保证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为此,有必要成立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湖南文化产业规划的制定与调整、政策的制定、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职能部门的协调等。

(三)改革管理体制

近年来湖南文化体制和机制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现有的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文化娱乐等管理部门,既是政府的管理部门,又具有产业经营的功能;既有接受国家行政拨款的事业性质,又有投资生产创收的企业功能。这种混淆不清的性质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不符合,将不利于建成强大的文化产业,必须加快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强化文化行政部门宏观调控、公共管理和行政管理的管理职能。切实监督、评估、执法和服务,坚决克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弊端,扩大文化产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确立文化产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可以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文化行业(如广播电视、报刊出版、文化娱乐业等)实行“五个分离”,把文化管理的政府职能和生产经营功能分开;把宣传和经营分离;除了新闻和重大宣传性节目外,其他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和传播分离;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经营性国有资产分离;各类文化基础设施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监督权分离。

(四)构建多元化投资结构

一方面国内文化消费的需求日趋增大,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存在投资规模偏小、技术含量偏低、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的文化服务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比如,在中国13亿人口和年经济增长率保持7%的背景上,1999年全国100部国产电影和其他进口的总票房仅仅为8.1亿元(约1亿美元),约相当于美国国内电影票房的1.5%。到2000年,全国电影票房为9.6亿元,而其中10部进口大片占了80%的市场份额。长期以来,湖南省文化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制约着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文化产业的技术改造。而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已形成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投资机制,除政府外,企业投资、私人投资、彩票集资、基金投资十分活跃。因此应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产业:①金融介入。建立文化投资体制,鉴于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经营单位,有许多的企业性质,要把文化产业事业纳入信贷范围;实行资助性信贷和资产抵押等政策。同时采取发行股票、债券、彩票,鼓励建立基金会,使文化企业可以从金融市场融资解决运营中的资金短缺。②进一步开放文化市场。除一些特殊领域之外,凡是541

文教?历史

国家没有规定的都要向社会资金开放;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推动社会投资的进一步增长,扩大利用社会资金的规模和水平,形成国有文化产业为主导的,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和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五)创建文化产业规模化效应

以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和运作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生产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它要遵循包括分工和合作在内的经济规律,通过扩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因此,湖南文化产业要走出湖南、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不能小打小闹,而要组建具有竞争实力的文化产业集团。要以大型文化企业为龙头,大批中小企业参与,形成一个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群,要以这种大的文化产业集团带动文化产业的集团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带动文化的长足进步。

目前,全球文化市场已经形成了时代华纳、迪斯尼、好莱坞、日本广播公司等一批文化产业巨头。在这些巨大的引领下,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当今世界95%以上的文化市场。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西方七大国垄断,特别是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我国正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网络殖民主义”的挑战,文化的安全越来越受到危害。因此加快壮大自己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培植自己的文化跨国公司已经是中国文化产业直接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此,湖南文化企业要大胆地走出去,展示其特有的魅力和风采。湖南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苗、瑶、土家等40多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在居住、服饰、饮食、喜庆、宗教信仰等方面风情各异,把湖南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艺术生产能力,并运用产业化的方式积极开展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工作,组织开展重大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为此必须加快壮大湖南的文化跨国公司,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中介服务,鼓励省内文化企业集团与国外文化企业的兼并收购或非股权联营,发展国际会展经济,在世界重要城市树立带有湖湘文化标志性的景观。

(六)增加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的武装,以增加其科技的附加值,尤其是广播影视、报刊出版、广告展览产业是科技含量大、投入高、重装备、高消耗的产业,科技开发的成功与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例如湖南新闻出版业要加快发展,必须利用高新技术,提高出版社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继续在发展纸介质出版物的同时,积极发展磁、光、电等媒介的出版物、并实现图书报刊出版自动化、湖南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为发展教育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的地位将发生重大变化,即不仅是传授知识,培育人才、创新知识、丰富人类知识

宝库的地方,而且是哺育知识型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场所。我国的方正集团就是从北京大学分离出来的高新技术企业。仅10年时间,方正的资产就增长了7,000倍。清华同方、上海交大昂立、东大阿尔派都是校办高科技企业的佼佼者。相比之下,湖南高校的知识生产能力并不落后,如国防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中南大学湘雅校区的生命科学、岳麓校区的材料科学均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因此,湖南当前要重点建设国重点大学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34所,拥有各类科研人员数万名,为科技园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此外,区内的长沙高新区、观沙岭工业园、东方红工业园,为科技园的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建设岳麓山科技园,必须在资金、环境、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鼓励园内的高科技企业瞄准国际化先进水平,力争办成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效益的企业,向商品化、集团化发展,承担起科技成果向社会转换的责任,使科技园的高科技企业成为湖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开拓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的开拓将极大的增强文化产业的活力。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将是我们启动消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东北、河南、浙江等地一些农村办文化产业的成功实践,已充分显示出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浙江通过推出文艺演出直通车、精神产品政府采购和市场运作、国有文艺院团下基层等激励机制和举措,面向农村服务,不仅增强了文化服务功能,而且成功启动了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湖南是农业大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更为重要。“十一五”期间,湖南在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同时,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格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帮助基层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兴办文化馆、图书馆、剧团,配备文化服务车、电影放映车和流动舞台等,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书屋”的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机制,积极培育和开拓农村文化市场,从而发掘农村文化市场的潜力。

注释:

[1]李海兵:《论湖湘文化产业的资源基础》,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周正刚:《实现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肖向东,罗淑梅:《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境遇及其国际化发展的方向》,经济视角,2008年第12期。

[4]王福鑫:《以体制创新推进湖南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第12期。

责任编辑:禹兰641

湖南社会科学 2010年第2期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五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这必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生机勃勃,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与相关产业的融合日益加深,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已经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巨大潜力。但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

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内容引导和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化产业承载的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价值选择,内容是根本的、核心的要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文化产品内涵和质量,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基础上,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要注重挖掘文化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营养进行创作生产,增强文化产品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要注重提升文化创意,把传统元素与时尚元素结合起来,把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起来,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符合广大受众心理的情感抒发来创作生产更多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改造提升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最具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中国的战略选择

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型中国的战略选择 金元浦 《人民日报》(2006-12-29 第14版)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化条件下,以进入小康时代人们的精神文化娱乐消费需求为基础,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网络等最新传播方式为主导的,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科技的全面结合为自身特征的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重组或创建的新型产业。它是以创意创新为核心,以知识资本的运作为手段,统摄生产、传播、流通、消费等产业发展全过程的复合概念;是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集群。与创新、创意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创意者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意产业得以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充分条件。发达国家版权经济的发展着力于知识产权保护,这种保护首先保证了创意者的利益,推动了创意群体的形成,维护了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保证了对外文化贸易的国家利益,包括直接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文化利益。创意者的基本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就会形成创新创意的市场环境和普遍的社会氛围,以吸引和推动创意人才源源不断地成长,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创意产业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潮流。它和“文化经济”、“内容产业”、“版权产业”、“休闲体验产业”等概念相交错,形成了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发展模式。创意产业的概念是英国布莱尔政府1997年提出的,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选择,具有产业升级、发展模式创新的意义。进入新世纪,美国、欧盟各国如德国、荷兰、丹麦,以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西兰、新加坡等都致力于加快发展创意产业,形成了全球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总体态势。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我国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按照中央部署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中国,大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内容创新能力、艺术文化原创能力,集成融合创新能力,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创意中国,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按照中央迈向创新型国家的部署,国内一些省市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这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范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也是适应当代全球城市竞争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以粗放型、资源型、投资型为主的阶段。随着国内一部分中心城市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文化需求不断升级收入函数持续变化,这就带来了新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要求变革和调整增长方式、供给内容和消费结构。这些省市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其核心是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转变,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发展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的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我国像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选择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是选择了一条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高端发展路线,以保证其在未来建设国际化都市中,始终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体原因和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国当前的创意产业推动在社会生活中发生重要影响的一些新生的产业类别的发生、发展和壮大,并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变革。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适应一批新兴的文化产业类别的崛起而应运而生的产业形态。它不再简单地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观念和类别,而是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像英国提出的13类创意产业部类,就首先包含了一些在社会生活中发生重要影响的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甚至软件设计、手机增值等文化产品,也包括虽然仍沿用过去分类的电影、电视、服装设计等部类,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

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特别报道 经济日报/2005年/02月/05日/第005版/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产业基本属于 无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无烟产业、朝阳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具体体现 文化建设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检验我们是否具有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就看能否真正实现这一目的。 发展文化产业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目标 必须按照四中全会的要求,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强调不断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时,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强调要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其深刻意义。 一、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必然性,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初步达到小康水平。其中最重要的是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90美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国人均收入在3000美元以上的约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中国已有1. 3亿人口、大约4000多万个家庭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收入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这种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占2000年GDP的3%左右,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如果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文化产品的消费水平继续发展,那么2005年,中国文化产品的潜在消费能力将达到6000亿元。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这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湖湘文化创新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3 □金 乐 邓和秋 摘 要:湖南是一个经济上欠发达、地理上相对封闭的内陆省份。但千百年积淀的湖湘文化赋予了湖南人一种经世济用、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正是这种精神特质,使湖南人在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实践上先行一步,从而较快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文章全面的分析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上湖湘文化的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创新以及提出了基于湖南实际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关键词:湖湘文化 湖南文化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10)02-142-05 湖湘文化是一种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它有着自己稳 定的文化特质,也有自己的时空范围。湖湘文化的“湖”是指洞庭湖,“湘”是指湘江,湖湘文化主要是指以湖南为主体的近代区域文化。从空间上说,它是指湖南省区域范围内的地域文化;从时间上说,它是两宋以后建构起来并延续到近现代的一种区域文化形态;从内容上说,它主要包括湖湘哲学思想、湖湘文学艺术、湖湘史学、湖湘教育、湖湘宗教、湖湘民俗民风、湖湘饮食、湖湘广播电视、湖湘新闻出版、湖湘科学技术等等。湖湘文化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湖湘文化为依托、以赢利为目标、以实现湖南文化强省为归宿,借助现代先进生产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从事湖湘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在外延上湖湘文化产业要比湖南文化产业内容丰富,我们所说的湖南文化产业都包含在湖湘文化产业之内[1]。就普遍意义而言,湖南文化产业等同于湖湘文化产业。 一、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它与文化事业相对应,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 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九大门类。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范围远远不止以上门类。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最起码还应该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信息产业的成分。 楚文化是湖湘文化的源头。最早称湖南为“湖湘”者是五代十国时担任潭州军府事的武陵人周行逢。到宋代时,朱熹称南宋时由胡宏和张栻先后在南岳和长沙岳麓、城南书院讲学的这一派为“湖湘学派”。元、明、清以来,“湖湘学派”的称法被学者们沿用,但同时又有“湖南学派”、“湖南一派”、“湖南道学”、“湖南学统”、“潭学”“湘潭学派”、“湖南理学”、“湘学”等一些称法并列。到了近现代,学者们则多盛称“湘湖学”、“湖南学”或“湘学”。而真正称之为“湖湘文化”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早、中期,其时因为大陆出现“文化热”,海内外一些学者对于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湖南地方文化发生兴趣并展开研究,从而便创造了这个名词。 楚文化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化。楚文化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中期,它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异族文化,特别是吸收了中原文化的精华,加上楚人博采众长、因时变革的创造,从而形成了具有楚地诸民族特色的新文化,这种文化一经形成,便立即向四周辐射。据载向南辐射到两广,向东辐射到江西和安徽,向西辐射到四川,向北辐射到河南等地。楚人入湘后,湖南土著居民便普遍地学习由楚国输入的文 2 413 基金项目: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立项,项目课题(0809ZZ33) 作者简介:金 乐,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湖南娄底,417000; 邓和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员,湖南娄底,417000。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精)

未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模式创新分析 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爆发性增长期,新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由量变到生产方式出现质变;第二个阶段是协调期,慢慢形成适应新技术的新的经济社会形态。目前,“互联网+”这一轮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仍然处于爆发性增长期,这个时期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变,不仅仅体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包括了产业自身的适应性调整,“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文化产品内容多样化、文化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一、“互联网+”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迭代,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企业决策关注的重心转向非物质生产效率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客户价值、私人订制、粉丝经济、共享经济等概念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既是新兴商业生态系统的真实写照,也描摹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变革的图景。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资源要素,文化产业领域最具成长性的企业大都跻身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2004年,我国与互联网相关的文化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是51.05亿元,2008年增加到192.66亿元,截止2013年末已经达到1941.12亿元,增长超过10倍。互联网技术对文化产业的影响日益明显,贡献也逐渐增加,同时也揭示了新兴文化产业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不仅限于将传统产业的内容搬到互联网平台上,更多的作用在于将从业者的思维引入互联网世界,以进行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文化产品是精神和物质生产高度融合的结果,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载体和工具,可以在不改变文化资源原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完整甚至更优化的呈现,将资源转化为更加多样的产品形态。比如,2010年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了经过高新技术动态化处理的《清明上河图》,将原本静态的古画生动并完整地呈现在观者眼前。另外,需要重点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使文化遗产获得一种现代发展方式,能够巧妙的融入现代人的意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摘要:文化作为第三产业,对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各领域的发展更有巨大的意义。这种“以点带面、以面推动整体”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主流,如何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怎样突破困难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面临巨大的挑战,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解决策略,保证文化产业朝着正确方向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文化产业;现状;趋势分析 “2016年江苏文化产业领域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暨跨境项目合作洽谈会”近日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参加此次洽谈会的意大利文化领域高端人才纷纷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改革突破,第三产业取得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中国的文化产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与欧美等大国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文化创新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发展文化产业实际就是不断创新。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人口大国,发展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带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促进政治经济发展,还可以提升普通民众的思想境界,丰富

业余生活。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系统不够完善,产量和质量相对较低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其问题也日益体现。中国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发展模式没有突破传统,结构系统不完善,缺失一些相应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不仅结构不完善,还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1]。一些落后的理念在文化创造过程、生产过程、宣传过程等处处体现,导致中国文化产品产量低,其中高质量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文化产业发展技术和人才缺失,依靠国外 对于高科技的文化产业技术,制作和后续操作等阶段,中国这方面在技术上和人才上都相对缺失。比如一些影视作品场景合成、特技制作,还有一些道具和拍摄手段,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和人才,但相对落后,人员也不专业,制作效果不尽人意,还是要花大价钱聘请国外团队。还有中国的一些综艺节目,制作团队全部使用外国人,给文化创新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三)文化产品“吃旧”现象严重,浪费资源,且创新度不高 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是全民共享的,无论是国外的创造还是国内的成果,但近些年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到处出现“抄袭”

借力发展文化产业倾力打造休闲乐园

借力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倾力服务三门湾次经济圈——关于加快推进三门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化产业是文化软实力的硬指标,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加快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三门作为环三门湾区域的一个欠发达地区,如何抓住发展机遇,依托区域优势,率先在三门湾次经济圈中崛起,就顺应经济与文化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新态势、提高文化软实力而言,关键在于充分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借好“打造三门湾次经济圈”进程的东风,致力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全力推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培育成三门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推动三门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优势和障碍 (一)三门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1.文化资源优势。虽然三门作为台州区域的一县,由于历史设县、并县、分县的多次反复,其县历史十分有限,但作为三门湾的地域位置而形成的三门湾文化区,却有悠久的历史,并以自己强盛的生命力构造了自己独特的濒海特色文化。先辈们围涂造田、海洋捕捞、开山种地、捕猎耕种等实践中,形成了以勤劳、淳朴求实的民风民俗为代表的

“农渔文化”。迁徙到本地中原人氏的文化交融和濒临东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展现了以开放、兼容的文化心理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民多聚族而居,宗族鼓励读书”的社会传统与以罗适、张和孙、叶兑、张苍水、章梫、包定等为代表的历代诸多先贤名人的共同影响下,构成了以崇尚爱国、忧民、勤学的情操和忠耿、廉洁、壮烈的气节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还有,通过对亭旁板龙、高枧古亭抬阁、海游六兽等众多民间艺术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展示了以凝聚中国文化艺术魅力、体现沿海地区民俗追求为代表的独特“民俗文化”,等等。这些在不断吸取中外文化的洗礼和冲击中获得升华,培育和构建了三门自己独特的濒海特色文化,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文化发展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产业布局优势。从宏观的产业布局看。当前,三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处在相对欠发达阶段,产业结构转变仍然滞后,工业经济未经过规模扩张,农业比重仍然过大,但第三产业却稳步发展,尤其是处在第三产业核心层的产业基础,包括消费人口、消费水平、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相对不足的情况,必须借力发展,优先选择具有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知识含量高、吸附就业能力强等特点的相关产业发展,这为引进并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和难得机遇。从文化产业的门类布局看。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化体制改革,促进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海外资本•进入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化产业园区和进驻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化艺术中介、旅游化服务、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

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影视技术开发运用、电影院和电影院线、农村电影放映;书报刊分销、音像制品分销、包装装璜印刷品印刷等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等国有化单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资本可以控殷;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出版物印剧、可录类光盘生产、只读类光盘复制等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化企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四、简化审批程序。属市级或市以下审批事项并需要观场勘验的,在公示期满、听证会通过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审批;对不需要现场勘验的,全部变承诺审批为即办即批。属省级以上审批事项的,市化行政主营部门代企业办理申办手续,受理申办件材料后,不超过3个工作日内报省有关审批部门。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时,申办企业提交件材料齐备后,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须在3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 五、设立化有限公司,允许其注册资本在2年内缴足,首付应不低于注册资本约20%。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脾、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后作价出资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六、在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企业所得税自获利年度起2年内免征,2年后按15%税率征收。在一定时期内对新办的化企业:

2020国考申论范文:文化产业创新

2020国考申论范文:文化产业创新 【范文主题】 文化产业创新 【背景材料】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向实 体经济蔓延。我国文化产业界也在认真地评估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 业发展的影响,认为短期内会对我国文化产业产生一些冲击和影响, 但从中长期的发展来看,将推动我国经济加速转型,改善文化产业发 展的宏观环境。我们应该抓住这次经济转型的机会,推动文化产业实 现新的发展。 金融危机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影响是双重的,对产业发体现状的挑 战蕴含着新的业态、新的商业模式,甚至向新的产业方向发展的可能,所以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认清发展趋势,以创新 谋出路,将危机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促使可能的机遇尽快变为现实。 【习题示例】 结合我国实际,自拟标题,自选角度,就如何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主题明确,分析合理,论述深刻,语言流畅, 字数很多于800字。 【参考范文】 借一股自主创新的劲风打造文化产业强国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 我国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了

文化产业发展。当前,我国文化产业表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 好态势,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 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不 高且发展不平衡,而且普遍存有自主创新水平差的现象。这都显示出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不成熟,文化品牌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当前金融风暴席卷世界的背景下,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打 造文化产业强国,以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经济发展势在必行。而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因素众多,其中以自主创新水平低下尤为突出。 当前,我国部分文化企业以“贴牌”为生。据文化部门的资料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文化市场的需求减少,以“贴牌” 为主的文化企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为此要振兴和发展我国文化产 业就必须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自主创新的水平,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靠“贴牌”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为了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水平,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 面努力。从政府角度来讲,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并确定发展目标,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增大投资,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 设施、资金等支持;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规范文化市场发展;从 经济和政策方面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扶植一批有特色 和自主创新水平强的企业,以此作为典范,带动新型文化企业快速发 展壮大;另外,还应鼓励发展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在地 域和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实行发展和创新,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的文 化产业。 从文化企业角度来讲,应制定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文 化创新体系,为企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建立自主创新发展机制,把 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理念,鼓励员工开拓思路,持续提升创新水平和创 新水平;增大投资,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创立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2010年最新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发布时间: 2010-11-19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高科技手段为支撑,以文化艺术与经济的全面结合为特征的新兴文化产业,主要包括创意设计、数字出版、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门类。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十二五”时期发展重点,把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09~2015年)》、《湖南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依据。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实施过程中,本规划还将根据新的发展情况和要求,适时作出调整。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发展现状 1、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以来,湖南文化产业(含创意产业,下同)增加值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2%提高到2008年的5.1%,已成为全省第六个过千亿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2009年总产出达到1594亿元,增加值达到682亿元;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居全国第六位,中部第一位。 2、文化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我省文化产业主动调整结构,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兴起。我省于2008年4月启动手机电视项目,今年2月底已完成14个市州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覆盖网络建设,共发展15万手机电视用户,产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青苹果数据中心完成了500亿汉字、250万版、数十项国内外大型文献数字化工程。宏梦卡通公司推出了首部动漫电影《虹猫蓝兔火凤凰》,原创精品《蓝猫龙骑团》,半年时间衍生产品销售达到6000万元。金鹰卡通原创3D动画电影《超蛙战士》今年5月全球首映,山猫卡通作品和衍生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市场。以青少年职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酷贝拉欢乐城于去年建成运营,给休闲娱乐业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3、与其它产业的融合延伸了文化创意产业链。省广播电视台以“传统媒体整合做、新老媒体融合做、内容渠道捆绑做、引进伙伴双赢做”为方针,与上海盛大、深圳腾讯、淘宝网、湖南移动开展合作,不断延伸媒体产业链。湖南出版集团与拓维信息优势互补、共同投资成立了北京掌上红网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角川集团共同组建了天闻角川动漫公司。湖南动漫在转型中开始融入其他领域,催生了新的动漫发展形态。鼎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原创动画片《保险西游》,是动漫与金融、保险业的结合,为公司带来上千万元的收入;金鹿梦场影视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原创电视剧《金鹿游中华》,将动漫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蓝猫动漫教育全网,将动漫文化渗透到幼儿教

我国当代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我国当代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休闲产业与休闲文化发展迅速,休闲经济已成为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今,休闲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本文结合实践,对当代中国休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休闲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有资料表明,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全面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休闲与休闲产业的发展势头也超乎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一、我国休闲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史子集中有许多关于休闲的精辟论述,传统文化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都可以看做是休闲文化,休闲已渗入到人们的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最早关注我国休闲问题的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曾表示:“人喜欢有更多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不带任何勉强,不把它视作谋生所必要,因而这种活动虽不属于休闲的范围,但从本人来说会有更多的兴趣……休闲活动比上述活动更为轻松,它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带有一种享受的味道。”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1]过去人们把休闲当做工作之后排除疲劳、缓解压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现在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工作是手段,休闲是目的。林语堂先生也曾指出:“享受悠闲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他必须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对于生财之道不放在心上。”[2]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离“休闲时代”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但休闲越来越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已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政府有关文化产业的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以及公民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2004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休闲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3] 二、当代休闲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当代休闲文化存在的问题以及休闲产业化程度低下使得当代休闲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当代休闲文化存在的问题

2019年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第二篇: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三篇:北京发展文化产业的措施 ?第四篇: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政策措施 ?第五篇: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措施 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会提出 的三大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和《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 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精神, 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政策措施如下: 一、制定和发布《*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 限制和禁止投资的项目,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及 海外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二、市政府每年设立4000万元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扶持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和进驻文化产业园区、在我市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从事文 化产业开发、生产经营、培训和中介活动的企业,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市 场开发前景和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生产单位。主要采取贷款贴患、房租补贴、投资奖励、经济贡献奖励及成果奖励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三、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 文化娱乐、艺末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广播

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发展

文化产业新业态创新模式及发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目前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从技术、政策创新的角度提出技术是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的最重要因素,或认为政策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具有重大引导力。比如对两型社会与文化新业态关系的探索、[1]对数字文化革新的探寻[2]等,都旨在从技术或政策的角度分析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路径和未来前景。二是从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产生途径,例如“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资本”等。[3]三是运用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理论,阐述文化产业新业态产生的动机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总的来说,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单方面因素的理论探索和产业间融合的个案分析。本文将着重于对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的类别及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梳理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新思路。 一、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类型 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领地。

不同的文化产业新业态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对不同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的类别进行探讨,能够为文化产业新增长点的开拓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提供新的思路。图1所示为中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形成及创新模式结构图。 1.全新业态全新业态的产生一般通过需求创造和技术创新两种途径。随着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新的资源也随之被开发出来以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这一少数群体慢慢积累形成稳定的消费群体后,就预示着一种基于需求的新业态正在萌芽、成长。这种因需求细分而创造的业态从传统文化产业业态中逐步脱离,形成独立的全新业态。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背景下,企业会根据人们在新技术环境下产生的新需求特点,创造出新的内容产品,培育出一批文化产业的新业态。比如数字化技术下诞生的微信、微博等基于互联网服务平台的相关应用研发,开启了文化产品的微信支付、在线实景体验等新的消费体验模式,为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挖掘空间。 2.改造业态由于传统文化产业面临着来自新兴业态和其他产业的冲击,市场被逐步蚕食,市场份额也持续下滑,而利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进行改造升级是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十大趋势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陈少峰深入地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走势。陈少峰教授指出,基于过去十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积累和最近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未来5年中,中国文化产业将呈现以下10大趋势。 第1个趋势,中国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完成,文化市场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平台,包括电视台和体育事业的转企改制全面完成,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各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2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中国将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企业将在境内外上市,并在上市之后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并购和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将逐步成为资本市场和股权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 第3个趋势,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它将持续成为主流的文化产业,并且在青少年成为文化产业的主流消费者的推动下,从上市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衡量,数字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占领文化产业半壁江山的核心产业门类。电信企业成为媒体企业,文化娱乐内容增值服务将占据电信企业(含移动)70%以上的利润,IT企业必须成为文化产业企业才能摆脱制造业的低端形态。 第4个趋势,与此相对应,传统文化产业将受到数字文化产业的严重冲击。对应这种格局,一些传统媒体企业和娱乐企业将逐步转型,形成一种全媒体、跨地域经营的新格局。 第5个趋势,活动经济将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新的增长点。特别是一些经济发展快速和传统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活动经济的各种形态,包括

会议、展览、展示、选秀、培训、商务交流、体育赛事、庙会、节庆等活动将持续繁荣与活跃,并将带动休闲旅游和城市经济的其它消费。 第6个趋势,文化内容产业将出现大繁荣,并且与传媒和分销渠道相结合,形成单一企业同时经营内容和渠道的格局。由此内容产业驱动的产业链的经营,也将打造出一批市值过亿元的文化上市企业的龙头企业集团。 第7个趋势,打造和深化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成为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流形态,其中将出现一批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这些优秀的文化产业集聚园将是全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园,并且与艺术家园区、创意产品展示区和文化街区等区别开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效益。在打造文化产业集聚园的过程中,各地也将出现一些利用文化产业名义的圈地运动,各级政府都需要及时规范文化产业集聚园的拿地和用地标准。 第8个趋势,中国文化走出去将取得积极效果,特别是有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将开展境外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项目的并购,文化内容产品的出口将逐渐加大。不过,短期内的文化内容贸易逆差还难以全面改观。 第9个趋势,文化产业的经营人才将受到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商业能力又精通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精通全媒体和全产业链经营的人才将存在较大的缺口,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将成为文化产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 第10个趋势,随着生活审美化和应用美学的需求,商业模式将替代创意或者产品。一方面将出现设计产业的大商机,特别是结合提升制造业的需求,设计产业和时尚产业的结合将对各地文化产业带动本地产业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技术+文化+品牌+时尚潮流,以及由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