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一、使用SD-CARD烧写EMMC

实验一、使用SD-CARD烧写EMMC

实验一、使用SD-CARD烧写EMMC
实验一、使用SD-CARD烧写EMMC

实验名称实验一使用SD-CARD烧写EMMC

实验内容

(1)熟悉开发板的硬件布局。

(2)熟悉U-BOOT启动流程。

(3)熟悉SD-CARD启动盘的制作。

(4)打开u-boot-fs4412.bin(Flash烧写程序)进行烧写。

3.实验步骤

制作SD-CARD启动盘

①使用网络下载sdfuse_q启动盘制作工作到Linux。

②将SD卡插入计算机并让Linux识别——挂在SD卡。

③进入sdfuse_q执行下列操作

$ sudo ./mkuboot.sh /dev/sdb

④在SD卡中创建目录sdupdate并把u-boot-fs4412.bin拷贝到这个目

录下。

实验二 常用测树工具的使用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外业工作步骤并附上原始数据,并对三种直径工具的测量进行比较分析。 1)胸径的测量 1.用米尺量取树干的1.3m并用粉笔做个记号,以便测量胸径。 2.用轮尺测量林木的胸径、根颈直径,按2cm径阶进行整化。 3.用钢卷尺测量林木的周长、胸径、根颈周长、根颈直径。 4.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1。 5.两种直径工具的测量比较分析。 (1)轮尺可直接对树干直径进行测量,卷尺则是通过测量出树干的周长后,再根据C ═π D 得关系,换算成直径。 (2)用卷尺测定林木,可以同时测得树干的直径和周长,轮尺只能测出树干的直径。

2)树高的测量 1.平地立木测定 (1)在平地上选取5 棵树高在5 米以上的林木,以测高器测量其树高。 (2)用皮尺测定观测点到树干间的水平距离,在观测点上用测高器仰望树梢,使望远镜中线切于树梢顶端,待摆针静止后扣动扳机固定摆针,然后在与水平距离相对应的刻度盘上读出树高读数,再加上测者眼高即为所测树木的高度。 (3)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2。 2.坡地立木测定 (1)在坡地上选取5 棵5 米以上的林木,以测高器测量期树高。 (2)选一坡地上的立木,在适合观测树高的适当距离处用测高器的望远镜中丝对准树干等于测者眼高的位置,待摆针静止后扣动扳机固定摆针,在刻度盘的最下面一行刻度上读出坡度角。 (3)然后根据坡度角计算与水平距相对应的斜距,斜距=水平距/Cos 坡度角。 (4)将皮尺量至等于该斜距的位置作为观测点,在该观测点上用测高器对准树梢和树基观测两次,若两次读数在“0”刻度的两侧则相加,在同侧则相减,即为所测树木的实测高度。(5)将测得数据填入表1-2。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1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班级:10生科二班/星期三上午第二大节课/第二小组 姓名:杨袁予童组员:杨方、朱树生 实验时间2113年 3月 6 日 一、实验名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构造,熟练使用显微镜进行试验观察。 2、能够分析显微镜常见故障的原因,并作适当处理。 三、实验内容: 1、利用高、低倍显微镜和油镜观察一些永久装片。 2、将所观察到的镜像绘制成图片。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装片或切片等。 四、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用途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是研究生物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研究许多细微的结构,必须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2、显微镜的构造 光学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遮光器和光源等。 3、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两由大部分组成。由目镜和物镜组成成像系统,由反光镜和旋转光样构成照明系统。

五、实验步骤: 1、低倍镜的使用 (1)取镜和放置: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5cm为宜。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3)放置玻片标本: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4)调节焦距: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2、高倍镜的使用 (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像调节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调节细准焦螺旋。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

实验一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微生物观察 第一节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重点是油镜的使用技术和维护知识。 3、在油镜下观察微生物的几种基本形态。 二、基本原理 (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组成(图1-1)。 1、机械系统 机械系统包括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节器等。 (1)镜座:它是显微镜的基座,可使显微镜平稳地放置在平台上。 (2)镜臂:用以支持镜筒,也是移动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 (3)镜筒:它是连接接目镜(简称目镜)和接物镜(简称物镜)的金属圆筒。镜筒上端插入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接。镜筒长度一般固定,通常是160mm。有些显微镜的镜筒长度可以调节。 (4)物镜转换器:它是一个用于安装物镜的圆盘,位于镜筒下端,其上装有3~5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为了使用方便,物镜一般按由低倍到高倍的顺序安装。转动物镜转换器可以选用合适的物镜。转换物镜时,必须用手旋转圆盘,切勿用手推动物镜,以免松脱物镜而招致损坏。 (5)载物台:载物台又称镜台,是放置标本的地方,呈方形或圆形。载物台上装有压片夹,可以固定被检标本;有标本移动器,转动螺旋可以使标本前后和左右移动。有些标本移动器上刻有标尺,可指示标本的位置,便于重复观察。 (6)调节器:调节器又称调焦装置,由粗调螺旋和细调螺旋组成,用于调节物镜与标本间的距离,使物像更清晰。粗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10mm,细调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升降约0.1mm。 图1-1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1. 镜座 2. 镜臂 3. 镜筒 4. 转换器 5. 载物台 6. 压片夹 7. 标本移动器 8. 粗调螺旋 9. 细调螺旋 10. 目镜 11. 物镜 12. 虹彩光阑(光圈)13. 聚光器14. 反光镜 2、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反光镜等。 (1)目镜:它的功能是把物镜放大的物像再次放大。目镜一般由两块透镜组成。上面一块称接目透镜,下面一块称场镜。在两块透镜之间或在场镜下方有一光阑。由于光阑的大小决定着视野的大小,故它又称为视野光阑。标本成像于光阑限定的范围之内,在光阑上粘一小段细发可用作指针,指示视野中标本的位置。在进行显微测量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成像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适用及维护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纱布、绸布 2.酵母菌示教标本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 微生物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熟悉显微镜并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图1-1 显微镜构造 1.目镜 2.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载物台 6. 聚光器 7. 虹彩光圈 8. 聚光镜调节钮9.反光镜10. 底座11. 镜臂12. 标本片移动钮 13. 细调焦旋钮14. 粗调焦旋钮15.电源开关16.光亮调节钮17.光源 1.机械系统: (1)镜座Base:在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镜臂Arm:连接镜座和镜筒之间的部分,呈圆弧形,作为移动显微镜时的握持部分。 (3)镜筒Tube: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镜筒的上端可插入接目镜,下面可与转换器相连接。镜筒的长度一般为160mm。显微镜分为直筒式和斜筒式; 有单筒式的,也有双筒式的。 (4)旋转器Nosepiece: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有3~4个孔,用于安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生物绘图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生物绘图法 一、实验目的: 了解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生物学绘图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观察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性能。 通过对永久装片的观察,学习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学会并使用生物绘图法绘制生物图。 三、材料与用具: 复式光学显微镜、杨树三年茎永久装片、椴树二年茎永久装片、玉米茎横切、水稻茎横切、铅笔(2H、HB各一只)、绘图橡皮、直尺、绘图纸。 四、操作及观察: (一)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安放镜座:用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置在自己身体的左前方,镜筒 向前,镜臂向后。 2.对光: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射镜,在目镜中能看见大片白色视野为佳。 3.低倍镜的使用:将永久装片放置于载物台上,将标本与通光孔重合,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下降到一定高度,在目镜中可见一模糊实像,继续使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镜筒高度,使目镜中的像清晰可辨。 4.高倍镜的使用:在低倍镜中观察不清,分辨不明的可以在高倍镜中观察。将要观察 的部位调节至视野正中,转动镜头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目镜 中的像清晰。高倍镜的视野小,光线暗,观察时可以适当调节进光量,使视野清晰。 (二) 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1.取用显微镜时必须使用左手握镜臂,右手托镜座,以免碰撞及目镜脱落。 2.放置显微镜时要轻,防止剧烈震动。 3.目镜、物镜上落有灰尘时严禁用手指擦拭,防止汗水污损镜头。镜头有专用的擦 镜纸擦拭,严禁使用其他纸张与手帕擦拭。 4.放置装片时,应将有盖玻片的一面向上,否则会压坏标本或物镜。 5.严禁自行拆卸显微镜,防止零件丢失及损坏。 6.调节准焦螺旋时要慢、轻,防止损坏齿轮。 7.观察时双眼都要睁开,左眼观察,左手调节,右眼右手用于绘图和调整标本。

光学显微镜实验报告

光学显微镜实验报告 通信(1)班赵雯琳1140031 【实验目的】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显微镜测量小长度的方法 【实验仪器】 显微镜,可调狭缝,白光源 【实验原理】 显微镜是用来观察和研究微小物体的助视仪器,它的主要部分是物镜和目镜。为简便起见,吧构造复杂的物镜和目镜视为由单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较目镜短。 物体先由物镜放大再由目镜放大观察到该实像。 【实验内容】 1·取出显微镜,置于左前方,便于观察与记录。 2·打开白光源,显微镜进行调光。 3·将可调狭缝置于载物台上,并固定好。 4·调节调焦手轮,使得狭缝的像清晰。 5·调节分划板及焦距,使得分划板观察清晰。 6·调节测微鼓轮,使得分划板的第一个交点位于左狭缝的左端。 7·转动分划板,当第一个交点位于左狭缝时,记下数据,继续转动手轮,当同一个交点位于右侧狭缝时,再次记录数据。 8·将手轮转回左狭缝的左端,再向右端转动,重复7的步骤,记录三组数据。

【数据】 σ=0.01 d=1.65±0.01mm 【误差分析】 1·调节目镜不够准确,使得分划板不是非常地清晰,狭缝板与分划板不处于相对平行的两个平面。 2·手轮的空转需要空间,产生空转误差。 3·视觉的误差使得度数不是非常准确。 【注意事项】 1·狭缝应垂直于显微镜筒的移动方向,使得测量的狭缝下同一水平上。 2·用分划板上的同一点测狭缝的距离,保证测量的狭缝在同一水平上。 3·分划板与狭缝的像必须清晰且在相对平行的两个平面,消除误差。 4·在每次测量中必须保证手轮往同一方向转动,避免空转误差。 5·注意度数采用千分尺的度数方法。

测树学二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_百度文库

实验二常用测树工具的熟悉和使用 一、实验时间、地点 时间:2012年9月27日14:00-16:30 地点:浙江农林大学学7附近 二、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仪器 (一)测径器 1.轮尺(卡尺) 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固定脚固定在尺身一端,滑动脚可沿尺身滑动,尺身上有厘米刻度,根据滑动脚在尺身上的位置读出该树干的直径值。测尺上有两种刻度:一种是从固定脚内侧为零开始,按cm刻划,可精确到0.1cm,用以量测直径;另一种是径阶刻划,在森林调查中,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读书和统计方便,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径阶整化常采用上限排外法,刻度方法是把各径阶中值刻划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上,采用这种整化刻度的轮尺测定直径时,最靠近滑动脚内源的刻度值,就是被测树木所属之径阶。 1.固定脚 2.滑动脚 3.尺身 4.树干横断面图1 轮尺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2.围尺(直径卷尺) 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采用双面(或在一面的上、下)刻划,一面刻划普通米尺;另一面刻上与圆周长相对应的直径读数,也就是根据 C=πD的关系(C为周长,D为直径)进行刻划。 使用时,围尺要拉紧并与树干保持垂直,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 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较为常用的是布鲁莱斯测高器(图2)。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图2布鲁莱斯测高器构造图3布鲁莱斯测高原理 1.制动按钮 2.视距器 3.瞄准器 4.刻度盘 5.摆针 6.滤色镜 7.启动钮 8.修正表 测高时,首先选测某一水平距离,然后,分别以下情况测算树高: (1)在平地上测高:测者立于测点,按下仪器按钮,使指针自由下垂,用瞄准器对准树梢后,即按下制动钮,固定指针,在度盘上读出对应于所选测水平距离的数据h,再加上测者眼高l,即为全树高H,见图4(a)。 (2)在坡地测高:先观测树梢,求得h1,再观测树基,求得h2,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 异时(仰角为正,俯角为负),见图4(b)。则树木全高(H)为: H=h1+h2=S(tanα+tanβ) 式中:S为水平距离。 若两次观测角度正负号相同,见图1-4(c),则树木全高(H)为: H=|h1-h2|=S|tanα-tanβ| 这种测高器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视角等于450时,精度较高,但需要测树木至测点的水平距离。 测高注意事项: ①测高时一定要两次读数之和(差)。 ②测高的水平距离应尽量与树高相同。 ③树高小于5m时不用测高器,而用测杆测定。 ④对阔叶树不要误将树冠一侧当作树梢,应注意确定主干梢头位置。 ⑤必须同时看见树梢和树基 ⑥即使树木是倾斜的,也要测垂直高。全高要从顶部到底部的垂直距离。 ⑦有圆锥形树梢的树木全高比平头准确。

望远镜与显微镜实验报告

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报告 BME8鲍小凡15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放大率等的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无穷远处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 图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望远镜时,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再调镜筒长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中间像落在分划板平面上)。

2、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记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为ω’,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为ω,则视放大率: tan 'tan ωωΓ= 由几何光路可知: 0'''tan ,tan '''e e y y y f f f ωω= ==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0' 'T e f f Γ=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利用图二所示的光路图。当物y 较近时,即物距: () 100'1''e L f f f <+ 时,物镜所成的像会位于O e 右侧(实像)或左侧(虚像),经目镜后,即成缩小的实像y’’,于是视放大率: 00'''''T e e f f y f f y Γ= == 图2 测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测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三。此时:

''tan ' ,tan y y L L ωω= = 于是可以得到望远镜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 010''''''e T e L f f y y f L f +Γ= =-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可见,当物距L 1大于20倍物镜焦距时,它和无穷远时的视放大率差别很小。 图3 测望远镜物象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二、显微镜 1、显微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物镜、目镜都是会聚透镜,位于物镜物方焦点外侧附近的微小物体经物镜放大后先成一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再经目镜成像于无穷远处,这两次放大都使得视角增大。为了适于观察近处的物体,显微镜的焦距都很短。 图4 显微镜基本光学系统 使用时需先进行视度调节使分划板叉丝的像位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焦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的像无视差。

常用测树工具地使用

实验一常用测树工具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和掌握几种常用的测树工具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二、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一)测径器 1.轮尺 轮尺构造十分简单,如图1—1,可分为固定脚,游动脚和测尺三部分。测尺的一面为普遍米尺刻度,一面为整化刻度。在森林调查中,为简化测算工作,通常将实际直径按上限排外法分组,所分的组称为径阶,用其组中值表示。径阶大小(组距)一般可以为1cm、2cm或4cm。当按1cm、2cm或4cm分组时,其最小径阶的组中值分别为1cm、2cm或4cm。径阶整化刻度的方法即是将各径阶的组中值刻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 图1—1 轮尺 1.固定脚2.滑动脚3.尺身4.树干横断面 使用注意事项: (1)在测定前,首先检查轮尺,必须注意,固定脚与游动脚应当平行,且与尺身垂直。 (2)测径时,轮尺的三个面必须紧贴树干,读出数据后,才能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测立木胸径时,应严格按照1.3m的部位进行测定。如在坡地,应站在坡上部,确定树干上1.3m处的部位,然后再测量其直径。树木若在1.3m以下分叉时,按两株测算。 (4)当树干横断面不圆时,应测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取平均数作为测定值。 2.围尺(直径卷尺) 围尺有布围尺,钢围尺和蔑围尺三种,围尺上除标有普通米尺刻度外,还标有对应于圆周长空的直径刻度。 使用时,必须将围尺拉紧平围树干后,才能读数,应使围尺围在同一水平面上,防止倾斜,否则,易产生偏大的误差。 (二)测高器 三角原理测高:按三角原理设计的测高器,本质上都是一种测角器,多通过正切函数关系测算树高。较为常用的是勃鲁莱测高器(图1-2)。其刻度盘上标有不同水平距离(15,20,30、40m)时所对应的不同仰角和俯角的树高值。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实验报告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小组其他成员: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名称: 显微镜的使用 二、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显微镜 三、实验器材: 显微镜(J2702)、装片或切片,擦镜纸、纱布。 四、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备。 2.取镜和安放。 ⑴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⑵安放:把显微镜轻轻地放在实验桌上略偏左、离实验桌边缘7厘米处。 ⑶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高,安装好物镜和目镜 3.对光。 ⑴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镜端与孔保持2厘米距离)。 ⑵转动遮光器,使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⑶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到目镜里看到白亮的视野(图3-3)。

4.观察: ⑴安放装片。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有标本的一面向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 ⑵下降镜筒。侧目注视物镜头,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直到物镜头接近装片为止 ⑶上升镜筒。左眼注视目镜内,用手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从目镜内看清物像为止。再轻微来回转动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5.整理实验器材: ⑴把装片取下放回原处。 ⑵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使两物镜偏到通光孔两侧,再把镜筒降低到最低位置最后把显微镜装进镜箱,送回原处。 五、思考与讨论: 1、使用显微镜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旁边注视物镜? 2、在显微镜下看到写在透明玻片上的“F“字,看到的像是什么字? 3、玻片标本移动方向跟像移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六、教师评语:签名:成绩: 检测练习:

1.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P”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是什么字?() A.p B.q C.d D.b 2.如果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5倍,那么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A.10倍 B.45倍 C.55倍 D.450倍 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看到的物像如图中①所示,若要观察的物像达到图1中②所示效果,他应将装片向______移动。( ) A.右下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D.左上方 4.用下列四台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A.目镜5X 物镜8X B.目镜10X 物镜40X C.目镜15X 物镜10 D.目镜20X 物镜45X

角规测树实用方法

角规测树 一、角规知识 角规是1947年由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发明的一种测树工具,它是一种利用固定视角,设臵可变半径的圆形样地来测定每公顷立木断面积的仪器。角规测树的理论严谨,而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若运用得法精度很好。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的胸高断面积总和时,无需进行面积测定的每木检尺,打破了在一定面积的标准地上测算林分胸高断面积和林分蓄积的传统方法。 常用的角规实际上是夹角为1°8′45″的定角器,即杆长为觇板缺口的50倍,若杆长1m,则觇板缺口为2cm;杆长50cm,觇板缺口为1cm。 最简便的角规测器是在一根长度为L的直尺一端安装一个有缺口的金属片,缺口的宽度为l,l/L要根据预定要求设计为某一特定值,一般为1/50,即尺长L为50cm,缺口宽l应为1cm尺长L为100cm,缺口宽l应为2cm 。这样,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割,则每公顷就有1m2胸高断面积;每有一株树与其相切,则每公顷就有0.5m2胸高断面积。 二、角规用法 使用时将角规杆的尾端紧贴于眼下,测者通过缺口照准

胸高1.3m处,凡树木大于缺口宽度者,按一株记数;若树木等于缺口宽度者按半株记数;若树木小于缺口宽度者,不记数。这样绕测一周,共记数的株数n,即为角规样地测得单位胸高断面积为n㎡/ha。 三、角规测树技术 角规测树的特点是:工效高,速度快,施测方便,但如不能保证其精度则毫无意义,因此如何确保角规测树的精度是其中心问题。 角规测树的主要误差来源有:角规常数的选定,角规绕测技术,坡度改正,林缘误差和样点数量的确定等问题㈠角规常数的选定 角规常数F大,视角也大,视角越大,则被计数株数少,距离也近,可仔细观差,但如果搞错一株对结果影响很大;视角越小则观测距离越远,距离越远则肉眼观测的误差也大,漏测和错测的机会增多,也可能降低精度。 ⑴平均直径8-16cm,或任意平均直径但疏密度为0.3-0.5的林分。Fg=0.5 ⑵平均直径17-28cm,或疏密度为0.6-1.0的中近熟林分。Fg=1 ⑶平均直径28cm以上,或疏密度为0.8的成过熟林分。Fg=2或4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

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节内容,可以说是高中第一次带领学生接触实验仪器,走进生物学微观的世界。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显微镜的使用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实验,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在实验过程中应由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接触过显微镜,但对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相关知识会淡忘,对显微镜的使用缺乏规范和熟练,并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青少年好奇心盛,对于动手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利用这种好奇心组织教学,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原理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2)制作出色的易于观察的临时装片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2)能依据显微镜的操作规范,熟练操作显微镜,并掌握显微镜的保养措施 (3)认识植物细胞的构造 2、能力目标 掌握一般的显微镜制片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显微镜的使用训练,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养成遵守实验室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2)在实验中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质疑的科学精神,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实验准备 1、材料 各种切片,洋葱鳞叶;碘液,清水。 显微镜,擦镜纸,镊子,小剪,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表面皿,吸水纸。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反思 这节实验课设计的教学过程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既习得一种技能,又获得一种体验。对于实验材料,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和条件准备的话,可以多选择几种作为制作临时装片的备选材料,供有余力的同学观察,最好同时有动物材料和植物材料,以作比较。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教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的解决,尤其应注意实验室安全。 八、板书设计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 一、显微镜的原理

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报告材料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望远镜和显微镜 【实验目的】 (1)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及其放大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2)了解视放大率等概念并掌握其测量方法; (3)进一步熟悉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原理】 (一)望远镜 1.望远镜基本光学系统 基本的望远系统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的无焦系统,物镜L0的像方焦点'o F与目镜e L的物方焦点e F重合,如图所示。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物镜后在物镜焦平面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利用目镜(短焦距)将此实像成像于无穷远处,使视角增大,利于人眼观察。为了利于对远处物体的观测,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一般较长。 1. 望远镜的基本光学系统 图示望远镜,物镜与目镜均为会聚透镜,这种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其优点是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的中间像平面上安装分划板(其上有叉丝和刻尺)以供瞄准或测量。实验装置中用到的望远镜(如分光计上的望远镜,光杠杆系统中的望远镜等)均为开普勒望远镜,在中间像平面上装有分划板。 实际上,为方便人眼观察,物体经望远镜后一般不是成像于无穷远,而是成虚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而且为实现对远近不同物体的观察,物镜与目镜的间距即镜筒长度可调,物镜的像方焦点与目镜的物方焦点可能会不重合。使用望远镜时,观察者应先调目镜看清分划板,使分划板成像于人眼明视距离处,再调节望远镜镜筒长度,即改变物镜、目镜间距,使被观察物清晰可见并与分划板叉丝无视差。 2. 望远镜的视放大率 视放大率Γ定义为目视光学仪器所成的像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与物体直接对人眼的张角(记为ω)的正切之比,即:

tan ' tan ωω Γ= 对图示望远镜,有: y''' tan ,tan ''o e e y y f f f ω=ω== 因此,望远镜的视放大率T Γ为 T o '=' e f f Γ 其中,e f 、'e f 分别是e L 的物方焦距、像方焦距,e f ='e f 。 实际测量望远镜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时,可以利用图示光路。 用仪器测出像高''y ,从三角关系可得出: ''''' o o T e e f f y f f y Γ= == 因此无焦系统的视放大率可测出。 测量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图 3. 物像共面时的视放大率 当望远镜的被观察物位于有限远时,望远镜的视放大率可以通过移动目镜把像''y 推远到与物y 在一个平面上来测量。如图所示:

实验1-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一 油镜的使用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臂粗调旋扭 镜台调节旋扭光源调节旋扭 (开关)场光阑杆光源彩虹光阑瞳孔间距调节 目镜 物镜转换器 台下聚光器载物台 目镜 镜体 细调旋扭 镜简 二、显微镜的光通路与成象 光通路 虚象 三、油镜的原理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通常有低倍物镜(16mm ,10?)高倍物镜(4mm ,40-45?)和油镜 (1.8mm ,95-100?)三种。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射率n =1.52,与玻璃基本相同。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

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大数值口径。因为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一半的正弦值,乘上玻片与物镜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NA= 2sin α?n 式中 NA=数值孔径 介质折射率=n 最大入射角,即镜口 =α 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率强弱的依 据;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 D )的能 力,D 值越小分辨率越高。 分辨率(D )= NA 2λ=2 /sin 2αλn (NA=2sin α?n ) 式中:λ=光波波长 由上述可知若n 值和α角越大则N·A 越大或光波波长越短,则显微镜的分辨力越大(图Ⅰ-2)。 一些物质的折射率(n ): 水 1.33; 玻璃 1.52; 空气 1.0; 香柏油 1.515。 四、实验器材 1、仪器 显微镜; 2、材料 大肠杆菌、酿成酵母等标本片,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 五、显微镜使用操作步骤 1、取镜 显微镜是光学精密仪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使用前检查各部零件是否完全合用,镜身有无尘土,镜头是否清洁。做好必要的清洁和调整工作。 2、调节光源 1) 将低倍物镜旋到镜筒下方,旋转粗调旋扭,使镜头和载物台距离约为0.5厘米左右。 2) 上升聚光器,使之与载物台表面相距1毫米左右。 3) 打开电源,调节光线强弱,直至视野内得到最均匀最适宜的照明为止。 一般染色标本油镜检查对,光度宜强,可将光圈开大,聚光器上升到最高;未染色标本,在低倍镜或高倍镜观察时,应适当地缩小光圈,下降聚光器,调整光源旋扭降低光亮度,否则光线过强不易观察。 3、低倍镜观察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提要]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count cruising)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线抽样(1ine sampling)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不同的树木。如果使样圆半径R的大小不固定,而R依树干直径d的大小而变,且令

角规测树原理及应用

角规测树基本原理(重点:同心圆原理)及应用[ 提要] 在介绍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原理的基础上,还介绍了利用角规控制检尺测定林分每公顷株数、每公顷蓄积量及其生长量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地介绍了其他的角规测树方法。 角规(angle gauge)是以一定视角构成的林分测定工具。应用时,按照既定视角在林分中有选择地计测为数不多的林木就可以高效率地测定出有关林分调查因子。 奥地利林学家毕特利希(Bitterlich W .,1947)首先创立了用角规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100多年来在一定面积(标准地或样地)上进行每木检尺的传统方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在测树学理论和方法上的这一重要新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测树学家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50多年来,经过世界各国的广泛应用和进一步研究,角规测树的原理、方法和仪器、工具不断地有所发展和完善,现在已形成了角规测树的一套独立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自1957年开始引入这一方法,并逐步得到推广和普遍采用,已设计制造了一些具有良好使用性能的角规测器。 “角规测树”是我国对这类方法的通用名称。最初曾把角规叫做疏密度测定器。国际上较为常用的名称有:角计数调查(angle —count cruising) 法、角计数样地(angle count plot) 法、无样地抽样(plotless sampling) 、可变样地(Variable plot) 法、点抽样(point sampling) 、线抽样(1ine sampling) 等。这些名称是以不同角度反映角规测树的某一特征,通过下面有关内容的介绍就可以理解这些名称的具体含义。 角规测树理论严谨,方法简便易行,只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便能取得满意的调查结果。因此,角规测树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定技术。 一、基本原理 角规是为测定林分单位面积胸高总断面积而设计的,因此,林分胸高总断面积(简称断面积)是角规测树最早,也是迄今最主要的测定因子,应用也最广泛。其它角规测定因子都是由它衍生而来。角规测定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原理是整个角规测树理论体系的基础,所以,必须对其基本原理有透彻的理解。 1、同心圆简单原理 常规圆形样地(或标准地)的面积和半径是固定的,因而在一个样地内包含了直径大小

实验二 显微镜的使用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实验室规则及要求 ?实验前要预习,写好预习报告。 ?保持室内整洁,不要随意走动。 ?如若发生意外,及时报告老师。 ?作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 ?对于实验材料,写好姓名组号。 ?牢记无菌概念,保持清洁卫生。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讨论。 ?上课不许闲聊,不得随意走动。 ?注意实验安全,祝你实验顺利。 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以及细菌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材料用具: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标本 三、显微镜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一)显微镜的构造 微生物学研究用的显微镜物镜通常有: 低倍物镜(16mm,10?); 高倍物镜(4mm,40-45?); 油镜(1.8mm,95-100?)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光学部分: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它使检视物放大,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1)光源 (2)聚光器聚光器在载物台下面,它是由聚光透镜、虹彩光圈和升降螺旋组成的。 (3)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转换器上的接物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物体第一次造像,物镜成像的质量,对分辨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物镜的性能取决于物镜的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ature简写为NA),每个物镜的数值孔径都标在物镜的外壳上,数值孔径越大,物镜的性

能越好。 (二) 油镜工作原理 油镜常标有黑圈或红圈,它是三者中放大倍数最大的。 使用油镜时,油镜与其他物镜的不同是载玻片与接物镜之间,不是隔一层空气,而是隔一层油质,称为油浸系。 这种油常选用香柏油,香柏油的折射率n =1.52,而玻璃的折射率n =1.52。 当光线通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如果玻片与物镜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则称为干燥系;当光线通过玻片后,受到折射发生散射现象,进入物镜的光线显然减少,这样视野的照明度就减低了 1 数值孔径 利用油镜不但能增加照明度;更主要的是能增加数值孔径。因为 显微镜的放大效能由其数值孔径决定的。所谓数值孔径,即光线 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的一半正弦,乘上玻片与物镜 间介质折射率所得的乘积,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 NA=数值孔径;n= 介质折射率α—最大入射角 即镜口角 数值孔径的大小又是衡量一台显微镜分辨力强弱的依据; 2、分辨力(D ):分辨力是指显微镜能辨别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 可见光的波长为0.4-0.7微米,平均波长为0.55微米。若用数值孔径为0.65的物镜, 则D=0.55微米/2×0.65=0.42微米。这表示被检物体在0.42微米以上时可被观察到,若小于0.42微米就不能视见。如果使用数值孔径为1.25的物镜,则D=0.22微米。凡被检物体长度大于这个数值,均能视见。 由此可见,D 值愈小,分辨力愈高,物象愈清楚。 根据上式,可通过:(1)减低波长;(2)增大折射率;(3)加大镜口角来提高分辨力。 紫外线作光源的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就是利用短光波来提高分辨力以检视较小的物体的。物镜分辨力的高低与造象是否清楚有密切的关系。目镜没有这种性能,目镜只放大物镜所造的 A N =2λ D 2sin α =n A N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