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附解析)

最新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附解析)

最新部编九年级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同步练习题(附解

析)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美国是见义勇为,应该表扬。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深切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性,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

(2)材料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三种势力的评价是否正确?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凡尔登战役。

(2)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主要参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霸权和势力范围。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他们为了争夺世界霸权而发起了这场战争。英国、法国和俄国的参战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秩序,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因此它们参战也不是正义的。美国参战是为了攫取利益,不是见义勇为,故美国的行为也不应该受到表扬。因此第一种评价正确,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价是错误的。

2.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实,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取得胜利,其唯一的原因就在于:号召他们(人民群众)来参加推翻并粉碎旧制度的工作,然后再在旧制度的废墟上,同他们一道建立起新世界的骨架。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习近平《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1)列举材料一中的“新世界”建立的标志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趋势的主要原因。:

(3)说出材料三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十月革命

(2)上升;实行新经济政策

(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世界”建立的标志事件是十月革命。

(2)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可知,此时期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是“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三“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综上所述的内容,苏联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3.观察和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注: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和会还决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非法权益移交给日本。1920年,战胜国与土耳

其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约》。规定土耳其在欧洲的领土,只保留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地区;其余地区则要割让给英、法、希腊等国。

(1)通过上面的图片和文字叙述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____________ 信息点二:____________ 信息点三:____________

(2)上述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实物资料

B、文献资料

(3)根据你获得的信息,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答案】(1)信息点一: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信息点二: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信息点三:巴黎和会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

(2)A。

(3)开放性题目,弱国无外交。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的

处置问题、《凡尔赛条约》中规定、1920年,战胜国与土耳其政府签订了《色佛尔条

约》”可知,通过材料图片和文字叙述获取的信息点一: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信息点二: 战胜国同德国签订的《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信息点三:巴黎和会上与其他国家签订的条约。

(2)依据所学可知,依据所学可知,史料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头史料等类型。其中实物史料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遗迹、遗址、图片、出土文物等;文字史料指人物传记、史书、报刊等。故材料图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实物资料,故A符合题意。

(3)开放性题目,弱国无外交。

4.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20世纪发生的世界大战引起世人对“战

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德国外长皮洛夫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说明德国有什么企图。

材料二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哪一集团?与之对立的是哪个组织?

材料三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某战地记者的报道

(3)材料三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例伤亡巨大的战役。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的是哪一方?

(5)战争是人类的伤痛,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对未来世界的美好祝福。

【答案】(1)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

(2)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3)凡尔登战役。

(4)协约国。

(5)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等。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只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可知,德国企图分割更多的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

(2)根据“1914年”“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的祸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联盟体系”中德国属于同盟国集团。三国同盟: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以德国为首。与之对立的是三国协约,包括英国、法国和俄国,以英国为首。

(3)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巨大的战役是凡尔登战役,1916年,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愿未来的世界和平永驻;人类和平共处;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各国和谐发展;等等。

5.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答案】评分说明: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

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下表是20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

(1)材料一中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哪次重大战争?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最终结局如何?结合材料三,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又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4)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

【解析】

【详解】

(1)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局势紧张,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窝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3)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

19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导致一战爆发,最终结局以协约国的胜利、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结合材料三“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来看,,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它给我们的警示是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等。

7.观察下图:

(1)请在答题卡图中的方框内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爆发的城市名称。

(2)观察地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战争形势特点。

【答案】(1)

(2)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处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故图中下方的白色方框内应填萨拉热窝。

(2)依据图片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的战争形式特点是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处境。

8.观看下面图片及解说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注:1914年,Punch杂志一幅题为“背后有人”的漫画。画中,塞尔维亚小公鸡骄傲地踱步,它的保护者俄罗斯熊隐藏在岩石之后。前面,奥地利鹰看着小鸡不爽道:“这是什么态度?!它背后肯定有人!图二注: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为口号,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2年和1913年,该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交战双方分别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支持。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

(1)从图片和文字说明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2)图一中提到塞尔维亚处于哪个国家的保护中?

(3)请写出图二中提到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4)图二所提到的这一刺杀事件导致了哪一场战争的爆发?

【答案】(1)信息:塞尔维亚背后有俄国支持;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战有矛盾;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等。

(2)俄国。

(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4)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详解】

(1)由图片和材料“画中,塞尔维亚小公鸡骄傲地踱步,它的保护者俄罗斯熊隐藏在岩石之后。前面,奥地利鹰看着小鸡不爽道……”“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

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为口号,支持塞尔维亚政府建立大南斯拉夫国家;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控制巴尔干地区。1908年,奥匈帝国企图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遭到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1912年和1913年,该地区连续发生战争,交战双方分别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支持。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可知,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有塞尔维亚背后有俄国支持;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之战有矛盾;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集中在巴尔干地区;斐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等。

(2)由材料“画中,塞尔维亚小公鸡骄傲地踱步,它的保护者俄罗斯熊隐藏在岩石之后”可知,图一中提到塞尔维亚处于俄国的保护下。

(3)图二中提到的“两大军事集团”指的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4)图二所提到的刺杀事件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点评】

【点睛】

9.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内容、

(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

(3)意义

【答案】(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①地点:斯莫尔尼宫

②内容:

A.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

B.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C.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2)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①政治: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②军事: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③经济: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外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俄。

③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地点是斯莫尔尼宫;会议内容包括:大会宣告全部地方政权一律转归当地的苏维埃,苏维埃政权在全国建立起来;大会通过了《和平法令》,建议各交战国立即和谈,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大会宣

布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人民委员会主席。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包括,政治上:废除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军事上: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经济上: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外交上: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苏维埃俄国;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0.(思维导图填充)构建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有关“一战后的新秩序”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完成未填写的内容。

A. B. C.(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答案】A.巴黎和会;B.《九国公约》;C.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关知识。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法国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新秩序”。 1919年6月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和其他条约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确立了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和其它条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