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临汾一中刘国梁

这是安排在《技术与设计1》第六、七、八章的一个综合训练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技术图样和三视图的绘制、尺寸的标注及实物尺寸的画法、方尺、直尺、手锯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模型的制作、产品说明书的编写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巩固,是对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简单测评。

一、教学目标:

⒈巩固正投影和三视图的基本知识;

⒉通过鲁班锁三视图的绘制,培养学生图样技术素养;

⒊通过规范制图实线,理解并落实制图技术要求;

⒋培养学生简单的木工工艺、技术;

⒌进一步熟练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⒈通过积极参加课堂中鲁班锁的绘制与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富于想象、敢于实践、互相合作的学习品质。

⒉通过制作鲁班锁,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的才智,提高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三视图绘制,实物尺寸画法。

难点:鲁班锁制作工艺。

四、教具和分组工具材料

⒈教具:鲁班锁模型及示范工具,投影及视频播放设备

⒉分组工具及材料:A4绘图纸、200×40×40木质材料若干、方尺、直尺、铅笔、木锯或钢锯、凿子、锤子、木锉、砂纸等

五、课型:综合实践课

六、课时数:3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

导入新课拿两根木条问学生:

垂直相交怎么实现?

如果是三根木条呢?学生回答:各取一半

相交,三根呢?如答

不出。

分组讨论。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

决问题的欲望。

鲁班锁三视图的绘制出示目标如何将三根木条垂直

连接到一起呢?

展示鲁班锁模型

(ppt1)图片(ppt2)

模型分解图片(ppt3)

展示鲁班锁实物模型

解开三个部件,学生

分组观察。

学生分组观察鲁班锁

模型

了解鲁班锁结构,为

画图制作做准备。

布置任务:

每组六人,又分成3展示三个部件正等轴

测图及尺寸要求。展

学生分组画图在近几年教学实践和

多次考试评卷工作中

个小组依次画出一号、二号、三号部件三视图、实物图、标注尺寸。图纸要求签名。示ppt4—5幻灯片。发现,学生对画三视

图的掌握是一个难

点,通过观察实物,

实物图及正等轴测图

画三视图,是学生应

当掌握的内容,因而

在教学中作为重点处

理。

交叉检查学生交换图纸进行检

查。

给互相学习的机会,

发现自己在这部分内

容学习中的问题,以

便改进。

互相交流,展示幻灯

片ppt6—8,学生核对

自己的图。

大组交流,各大组选

出较好的部件用投影

向全班展示并说明。

根据各组完成情况,

两个地方应注意1号

和2号部件各自连接

处分别是方柱和圆

柱,直经和尺寸要注

意。

二、鲁班锁的制作①画线:方法,依据测量长度找中点,并依据图纸要求向两边分,横线用方尺画并延伸到四周,竖线用直尺画

②固定工件:夹到虎钳要垫木板或其它材料

③锯口:下锯位置要靠近(在剔去部分一端)线但不能锯掉线、深度要求靠近线但不能超过线.

④剔凿:分层凿去多余部分

⑤打磨:先用木锉打磨然后再用砂纸或钢挫打磨,把砂纸缠到木棍上打磨,打磨时注意不能把棱角打掉,要保证加工件边二、鲁班锁的制作

①画线:方法,依据

测量长度找中点,并

依据图纸要求向两边

分,横线用方尺画并

延伸到四周,竖线用

直尺画

②固定工件:夹到虎

钳要垫木板或其它材

③锯口:下锯位置要

靠近(在剔去部分一

端)线但不能锯掉

线、深度要求靠近线

但不能超过线.

④剔凿:分层凿去多

余部分

⑤打磨:先用木锉打

磨然后再用砂纸或钢

挫打磨,把砂纸缠到

木棍上打磨,打磨时

注意不能把棱角打

掉,要保证加工件边

制作步骤对初学者都

非常重要,是保证顺

利完成模型制作的关

键,把每一件工具的

用法和注意的问题要

向学生交代清楚,并

做示范。

沿的方正

⑥组合测试及修正,用钢挫修改,直至能紧密结合沿的方正

⑥组合测试及修正,

用钢挫修改,直至能

紧密结合

老师逐项示范ppt9

内容

向学生发部件材料和

工具。布置学生检查。

材料是否合格

学生熟悉图纸和自己

要做的部件并检查部

件材料是否合格

就象一个工程要保证

材料质量才能保证工

程质量一样,学生必

须养成及时检查部件

材料的习惯,才能保

证产品合格,检查部

件主要有质地、尺寸、

方正度。

展示视频:

⑴画线

学生完成画线工序这是进行部件制作的

第一道工序,关系到

整个部件制作的成功

与否,线的准确与否

直接影响到工件的精

度,要求学生画好后

反复检查。在这里必

须提醒学生,就好像

一座楼基础不准确,

建上去后质量就出问

题。在这个过程中对

自己的工件负责,就

是对集体的负责,一

组失败,大家都要有

团队精神,所以要求

同学要认真负责。

展示视频:

⑵固定工件

⑶锯口

提示学生是在废料上

试一下,怎样开锯

学生固定工件,锯开

需要部分。

这部分学生用工具开

始操作,是关键的步

骤。用锯、开锯,这

是要经过训练才能

真正掌握的技术,所

以完全有必要要求学

生先在一块不用的料

上试锯一下,看是否

锯准(压线留线),是

否锯直,沿需要的线向下锯到位。

展示视频:

⑷剔凿

⑸打磨学生进行:工件剔凿、

打磨工序。

剔凿工具学生没有用

过,要提醒学生注意

安全。打磨的方法有

多种,可用砂棒、钢

锉,砂纸,但这几种

的顺序应注意,误差

较大时,用砂棒和砂

纸缺点是角打不直,

容易把工件打成圆

形。接近准确尺寸的

时侯要用铁锉,这样

可把需要的地方修正

的有棱有角,使工件

整齐,符合要求。学生三个小组完成工

件加工,进行组合。

三个部件的组合,也

是很严格的,有一个

部件大了,组合不进

去,小了,组合后很

松,所以在这里对每

个部件的误差都是有

限制的。要真正的组

合好,还需要反复的

修正、试验,这充分

体现了相互协作的重

要性。

三、编写鲁班锁使用说明书依据所学内容,写出

鲁班锁使用说明书,

用条款直述式

这种说明书的要求学

生写出:⑴先把部件

②装到部件③中并旋

转到任一反方向;⑵

把部件①装到部件

③;⑶把部件旋转

3600即成。

学生书写(鲁班锁)

使用说明书

教师总结:在这次综

合实践课上,同学们

复习了画三视图、实

物图、标注尺寸的基

本知识,学习了使用

木工工具的方法,每

个组都做出了自己的

作品,虽然作品的精

教师通过简单总结,

对完成较好的学生、

小组进行表扬是十分

必要的,因为在整个

过程中有可能会有部

分同学不够重视,不

能认真参与,对这些

同学不是简单批评而

准度有差别,但大家完成的非常认真。这里对于×组×组提出表扬。作品做的表面光滑、方正、结合严紧。回过头来,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就象大人看自己的孩子。可能毕业后很多年还能回忆起这一幕。是要他们知道在这里总是失去了点什么,从而激发对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积极性。

技术与设计1第六、七、八章内容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基本知识包括画正等轴测图、三视图、形体尺寸标注、工具及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要领,所以要求学生把这部分内容学好,掌握是基本要领,为此结合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和实验室操作情况,设计了本教学内容。

本教学内容力求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复习巩固画图、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第二,学生依据实物画出三视图或实物图,由图制作实物;第三,熟悉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画的三视图不能按照规范“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来画,而且还有把三个视图位置放错的作法,虚线与实线分不清,位置画不对,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先画图,再互相检查,最后与老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进行核对,使同学们掌握画图的基本要求。数字标注和箭头的画法,线性尺寸数字一般写在尺寸左侧且字头朝左,而有相当部分同学把数字写成字头朝上,箭头象在数学里画箭头画成空心。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和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作品的制作在前边内容涉及过,但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学生制作的作品往往是没有形成整体的方案,而是做一步,想一步,一根原料分三、四次的处理;在画线时,直尺、方尺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拿起锯子不会开锯。针对这些问题在这次实践课上采取以下方法:⒈教师讲解,现场示范,比如开锯的方法,关键是在把锯放的尽量平一些;方尺的一个关键作用是把线画的和边垂直,另一个作用是将一块方料这一个面的线引到下一个面。这种方法后边的同学看不清楚。所以采取方法⒉,课前专门录制了从选料、画线、锯工、剔凿到打磨的教学录像,逐段播放,让全体同学都能看清楚。方法⒊是现场辅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进行示范。通过这些措施从课堂学生作品完成情况看,学生的作品,标准、工艺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模型制作过程,从选料、画线、制作到打磨是一个系统的训练。通过这次课堂活动,学生有很大收获。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感到制作的难度高,一步做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一件事要用心去做。

由于受客观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同学们在模型的制作中,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不能给学生太多的空间,比如对模型进行细磨、染色,增加课堂效果,提升作品的欣赏度。是在今后教学中应当改进的。

《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首先是直接引入课题。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再以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为话题,引入三维空间,并且指出我们看一个物体有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周围的物体,我们通常从三个方位入手:前面、左面、上面,研究其投影,从而获得周围物体的结构特征。这就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就很自然地介绍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作用。 接着以复习的方式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在教学中设计的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通过数学活动教学,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获得若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识图画图和真假视图题

通用技术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案例

通用技术正投影与三视图教学设计案例―― 1 “正投影与三视图”(苏教版)主要描述了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 原理,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和规律等其中三视图的绘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理论性较强。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能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 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投影现象入手(学生熟悉有较强的感触),引出正投影知识---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影方法.接着由作不同形状物体的正投影(目的:一引出三视图,二复习巩固正投影的做法),引出三视图的建立、名称、平面关系、三视图与物体的关系、三视图之间的规律及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准备教具:积木、自制三面成影体系、平行光源、三角板直尺、铅 笔及课件等。 1、复习导入

(1)影子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现象,举例:把书本放在大屏幕前有影子, 老师站在窗前会有影子……根据你学过的光学知识回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大屏幕演示投影要素为正投影的引出做铺垫. ). 学生思考回答 (2)比较影子与物体的大小的关系.有没有影子能真实的反映物体的大小与形状?光线怎么照射—引出正投影? 学生思考回答 2、正投影 学生练习 1、作出以下图形的正投影并比较一下 比较这两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投影有什么特点? 学生得出结论:物体不同但在某些情况得到的投影会相同。要真正的反映物 体的形状和大小但做一面的投影不行,必须做多面投影――引出三视图3三视图 (1)建立三面成影体系。(通过自制的简易教具,使学生比较自然的进入到空间 中,一切都变得简单、直观)

各类孔明锁解法汇总情况情况

网传各类孔明锁解法汇总 神龙摆尾解法图

六根孔明锁解法图 图3 图4 图5 图6

12根孔明锁解法图解 首先,被六根孔明锁折磨过的朋友大可放宽心,因为十二根的反而简单些,我们今天要说的十二根孔明锁比6根的要简单,简单到5张图就可以教会你拆装这种看起来有点古怪的小东西,说是5张图其实只有第1、2、5三张比较重要,其它两张可有可无的。因为我拿到这小东西的时候对它完全没有概念,所以我就按照我一点一点认识它的过程来讲,这样就完全不需要记口诀背公式,只要稍稍动脑子想一下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我会尽量说得清楚些,有问题的朋友可以留言。只需要关键提示的朋友如果觉得文字太多,可以直接看图和黑体部分的文字。当然,就像故事当中的主角开始总要走点弯路一样,挨个晃过12根木条之后,你会发现这里面不存在可以单独拆下来的一根(六根孔明锁有那么一根)。不过不用担心,一根不行我们来试试两根,因为之前无数人的尝试告诉我们,这个密室一定是可以打开的。

这两面硬墙拆完之后的密室如图2所示。剩下两面墙很容易就可以拆下来,所以这张图3完全可以忽略。 四面墙都拆掉之后,就剩四根立柱和一对地基啦,如图4所示。已经拆掉的门锁和墙都是按照原来的方向放置的,大家可以参考下,除此之外这张图也可以忽略。

现在大家应该已经将整个密室破坏掉了吧。下面该进行建设性的工作了。在盖房子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所用的材料——木条。如图5所示,这十二根木条其实只有三种形状(蓝框所圈,是不是觉得一下子简单很多啊),每根木条有三个凹槽,最后房子盖好时这些凹槽全部都要跟其它木条的凹槽咬合上。 对于我们盖密室来说,这十二根木条可分三类(图5红框所示),最左边一对对称的木条作为十字门锁,中间两对有一半是对称的木条用来做柱子,这半截对称的部分正好跟门锁咬合上,所以安装的时候注意凹槽方向要一致,剩下半截全部一样的部分用来跟地基咬合,具体安装方式参考前面几张图即可,我就不啰嗦了。至于剩下六根,就是地基和墙了,这部分工作完全没有技术含量,需要的话参考上面的图即可,因为整个过程是可逆的,怎么拆就怎么装。

初中教育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下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作以下反思: 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实行有效的教学,我实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首先是以趣味图片和古诗引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出我们看一个物体不能只看单方面,而应从有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再以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为话题,展示生活中接触的三视图。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周围的物体,我们通常从三个方位入手:前面、左面、上面,研究其投影,从而获得周围物体的结构特征。这就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就很自然地介绍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作用。 接着以复习的方式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协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

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持续地实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水平得到培养训练。 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对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水平、语言表达水平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体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水平、空间想像水平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画图示范(课件不能取代其作用)以开拓空间,刺激学生形象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有助于教师的阐述、讲解。 训练学生学会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生实行互搭、互批、介绍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像、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方法、画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协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结不但仅梗概式知识、方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协助学生养成习惯、理解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最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几点说明: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鲁班锁三视图绘制及其制作教学案例 临汾一中刘国梁 这是安排在《技术与设计1》第六、七、八章的一个综合训练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查学生对技术图样和三视图的绘制、尺寸的标注及实物尺寸的画法、方尺、直尺、手锯等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模型的制作、产品说明书的编写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加以巩固,是对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的简单测评。 一、教学目标: ⒈巩固正投影和三视图的基本知识; ⒉通过鲁班锁三视图的绘制,培养学生图样技术素养; ⒊通过规范制图实线,理解并落实制图技术要求; ⒋培养学生简单的木工工艺、技术; ⒌进一步熟练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⒈通过积极参加课堂中鲁班锁的绘制与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富于想象、敢于实践、互相合作的学习品质。 ⒉通过制作鲁班锁,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的才智,提高民族自信,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三视图绘制,实物尺寸画法。 难点:鲁班锁制作工艺。 四、教具和分组工具材料 ⒈教具:鲁班锁模型及示范工具,投影及视频播放设备 ⒉分组工具及材料:A4绘图纸、200×40×40木质材料若干、方尺、直尺、铅笔、木锯或钢锯、凿子、锤子、木锉、砂纸等 五、课型:综合实践课 六、课时数:3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技术与设计1第六、七、八章内容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基本知识包括画正等轴测图、三视图、形体尺寸标注、工具及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操作要领,所以要求学生把这部分内容学好,掌握是基本要领,为此结合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和实验室操作情况,设计了本教学内容。 本教学内容力求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复习巩固画图、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第二,学生依据实物画出三视图或实物图,由图制作实物;第三,熟悉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中经常发现学生画的三视图不能按照规范“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来画,而且还有把三个视图位置放错的作法,虚线与实线分不清,位置画不对,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先画图,再互相检查,最后与老师所给出的标准答案进行核对,使同学们掌握画图的基本要求。数字标注和箭头的画法,线性尺寸数字一般写在尺寸左侧且字头朝左,而有相当部分同学把数字写成字头朝上,箭头象在数学里画箭头画成空心。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要反复强调和训练,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 作品的制作在前边内容涉及过,但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学生制作的作品往往是没有形成整体的方案,而是做一步,想一步,一根原料分三、四次的处理;在画线时,直尺、方尺不知道该怎么使用;拿起锯子不会开锯。针对这些问题在这次实践课上采取以下方法:⒈教师讲解,现场示范,比如开锯的方法,关键是在把锯放的尽量平一些;方尺的一个关键作用是把线画的和边垂直,另一个作用是将一块方料这一个面的线引到下一个面。这种方法后边的同学看不清楚。所以采取方法⒉,课前专门录制了从选料、画线、锯工、剔凿到打磨的教学录像,逐段播放,让全体同学都能看清楚。方法⒊是现场辅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进行示范。通过这些措施从课堂学生作品完成情况看,学生的作品,标准、工艺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本次课堂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模型制作过程,从选料、画线、制作到打磨是一个系统的训练。通过这次课堂活动,学生有很大收获。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感到制作的难度高,一步做不好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要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一件事要用心去做。 由于受客观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同学们在模型的制作中,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不能给学生太多的空间,比如对模型进行细磨、染色,增加课堂效果,提升作品的欣赏度。是在今后教学中应当改进的。

16种孔明锁鲁班锁解法

12根孔明锁解法图解 这两面硬墙拆完之后的密室如图2所示。剩下两面墙很容易就可以拆下来,所以这张图3完全可 以忽略。 四面墙都拆掉之后,就剩四根立柱和一对地基啦,如图4所示。已经拆掉的门锁和墙都是按照原来的方向放置的,大家可以参考下,除此之外这张图也可以忽略。

现在大家应该已经将整个密室破坏掉了吧。下面该进行建设性的工作了。在盖房子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所用的材料——木条。如图5所示,这十二根木条其实只有三种形状(蓝框所圈,是不是觉得一下子简单很多啊),每根木条有三个凹槽,最后房子盖好时这些凹槽全部都要跟其它木条的凹 槽咬合上。 对于我们盖密室来说,这十二根木条可分三类(图5红框所示),最左边一对对称的木条作为十字门锁,中间两对有一半是对称的木条用来做柱子,这半截对称的部分正好跟门锁咬合上,所以安装的时候注意凹槽方向要一致,剩下半截全部一样的部分用来跟地基咬合,具体安装方式参考前面几张图即可,我就不啰嗦了。至于剩下六根,就是地基和墙了,这部分工作完全没有技术含量,需要的话参考上面的图即可,因为整个过程是可逆的,怎么拆就怎么装。 在最后封上密室大门之前,你还可以放点小东西进去,这样如果有人想要把它拿出来可就要费点脑筋了。当然你也可以放一个六根的孔明锁进去。

鲁班球解法图 零件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低半个厚度。拼装次序请自己摸索。(最后,把零件1在零件4的A槽 中滑向中心即完成拼装。) 有的产品零件1的左右之间的“连杆”是根“八棱柱”,相应地零件4的A槽也缩短一半。最后,零件1依靠其“八棱柱”在零件4的A槽中“就地翻滚”锁定整个球。

安装方法

最新三根鲁班锁模型制作实践课

三根鲁班锁制作(第一课时) 步骤一(下料):锯三根尺寸103*23*23mm的木棒 工具:台虎钳手锯直尺铅笔 步骤二(粗加工):打磨三根木料,使期表面光滑 工具:台虎钳钢锉 步骤三(细加工):对比、打磨,使三根木料尺寸均为:100*20*20mm 方法:将三要木料并排放在平整桌面上,依次旋转每根木料,发现高出的木料就需打磨一下,反复以上操作,直到三根木料成为截面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用直尺测量) 步骤四(画线):1、画基准线(在木棒的每一面上找到并画出中心对称线) 2、画轮廓线(沿中心线量出加工所需尺寸,并画出轮廓线) 尺寸如图所示:工具:三角板铅笔

三根鲁班锁制作(第二课时) 步骤:依次根据所给的三视图及轴测图,按上节课所绘尺寸线锯割木棒 工具:台虎钳手锯钢锉三角板

如何与他人沟通网络课程学习心得如何与他人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生活技能。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沟通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应树立平等尊重的观念沟通不是下命令、发指示,而要谈想法,讲道理,以理服人,不能以势压人。双方在平等基础上沟通,可使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增进了解和理解,形成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的关系,扫清相互间的沟通障碍。还要尊重对方,表达出沟通的诚意与信任,才能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做到思想与感情的交流,只有给予对方尊重才有沟通,若对方不尊重你时,你也要适当的请求对方的尊重,否则很难沟通。 其次我们要敞开心扉同时要换位思考感受对方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突破自己有限的经验,适当有效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尽可能减少自己给别人的刻板印象。你留给别人的刻板印象越少,别人就越坦诚地与你交流,沟通就越有效。同时感受对方意味着感受与对方的共识。一个人与对方有多少共同点,就决定了与其沟通的程度。这些共同点意味着目标、价值、态度、动机、兴趣的共识,如果缺乏共识的感受,是没有办法带来沟通的心灵感应的。 最后我们要言简达意古人说:“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同时还应该形象生动、幽默而含蓄,交谈中不要说尽道破,应该留有余地,另外还要注意委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避讳”,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使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东西。这时说话人要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事物,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它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有效沟通我们还需要注意很多,例如寻找沟通的时机,人一般在心情愉快时比较乐于和他人交流,也相对容易接受外界信息。选择这个时机找其谈心,就容易使沟通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而在他人情绪低落、心烦意乱时,硬找人家谈,十有八九会吃“闭门羹”。每个人需要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法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沟通我们更应该注意原则和方法。 首先与不同性格的人沟通要用不同的方法。1、与活泼型的人沟通时,要专心倾听,真诚赞赏对方,并适当地幽默搞笑,要花时间和对方建立关系和好感,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以新颖贴切的“对诗”开题及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以诗入题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全面看待事物(数学的育人价值)和数学的美,也将本节知识上升为高力度、高审美的知识内容。 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为新知做铺垫。 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孔明锁的制作方法

孔明锁的制作方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孔明锁的制作方法 高一(3)班刘书延 工具:木材—每根的长度为4M,每组拿到的将是一根50CM长的木条,他的横 截面为23CM×23CM。 手工钢锯—选择钢锯,而不选择正规的木工锯的原因是木工锯的齿较大,锯子本身也比较大,而钢锯体积较小,学生容易操作,并且学生操作的安全性也比 较高。 凿-有磨刀石,发现凿的口不锋利的时候,要在磨刀石上打磨下。 锤子—使用锤子的时候注意安全,掌握正确的使用锤子的方法 直尺、角尺—直尺和角尺在使用的时候读取的角度要正常,使用的方法 要恰当,书本上有详细的介绍。 注意事项:①加工的精度 ②避开节点(凿) ③先锯后凿切(中部) 强调:①结束后工具的整理 ②注意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③注意器材的正确合理使用 (3)加工的步骤 (刨平)划线锯割下料(16cm×3)划线锯槽位 凿槽修平安装调试 A、划线 将所给的约50CM长的原料加工成三段,在原材料上用钢直尺画出每段的长度是16CM(钢直尺使用的强调) B、锯割下料

将划线划好的木材(棒)沿着所划的线锯割成三段,每段的长度是16C M,在锯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正确合理的使用锯子,以确保沿所划线得到较为精确的木棒。 在加工的工艺中常常涉及下料一词,所以,在此让学生联系上节课布置的题目,自己对木棒亲自下料,而得到直观的感悟与体验。 C、划线 此处划线比较起第一步来说,难度上要大了很多,精确度上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所给的材料的尺寸,准确的定位,强调划线的精度对后续工艺的影响,对最终产品的影响,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 D、锯槽位 首先,向学生阐述为什么要锯槽位,若用凿子直接在木棒上凿切的话,木棒很容易开裂,被凿坏,用锯子沿所划的线,先按要求锯开,在凿,就不会出现开裂的情况,但,在使用锯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左右晃动锯子,要不很容易把锯条弄断,如锯条被木棒夹紧,锯不到的时候,应该从竖直方向拔出后,接着在锯。 E、凿槽 凿槽需要用凿子和锤子两种工具,在每组8人的情况下,应该强调,使用锤子击打凿子的时候,应该轻点,慢点,集中注意力(安全问题无小事),用凿子凿时,离所划的线大概有0.5CM因为凿下去的时候,木质的材料肯定会往两边有所扩展,这样就达到我们高精确度的要求。 F、修平 把1,2,3号部件用挫子,凿子,和钢锯修平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 技术与设计《三视图》教学反思 何启权 《三视图》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1.课题: 《技术与设计1》——三视图 2.《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标准:能识读三视图,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3.教学设计构思: 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自建三投影面体系,利用实验台上的物体模型,观察体

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学情分析: 有关物体投影的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只有数学学科在高中二年级课程(立体几何)涉及到。因而本节有关工业制图的知识,例如,物体投影的绘画方法,三视图的原理及画法,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5.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设计的表达与交流”章节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技术语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识读三视图,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本节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而且要求用图样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三视图等工业制图知识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相关的投影知识,因此理解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讲解三视图的作用和形成原理,使学生认识这种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语言,并通过“技术学习”提高识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 1.课题引入方面:

画三视图 注意三点

图 4 画三视图 注意三点 房延华 一、在确定几何体的三视图中,谨防三视图的形状大小不一致 例1 “父亲节”这天,小明送给父亲一个礼盒 (如图1),则该礼盒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从正面看,是两个矩形,右边的较小.从而排除C 、D .而A 中图形更接 近实物图. 解:A . 二、注意观察几何体,谨防丢失客观存在的轮廓线 例2 如图2所示是一个正方体被截去一个直三棱柱得到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在画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时,易丢失部分轮廓线,而仅画出其外轮廓线长方形. 解:从图形的左边看,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在面上有一条实线,故选A . 例3 如图3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小正方体形成的,它的主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从正面看去,该几何体主视图的外轮廓线是一个正方形,由于截取了一个小立方体,故正方形的右上角有一个小正方形. 解:D . 三、准确确定轮廓线的虚实,谨防实线与虚线混淆 例4 如图4所示的几何体(水桶)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分析:由于水桶的上口是不封顶的,所以桶底的圆是能看到的,所以俯视图的大圆是实线,小圆也是实线,桶的把手是条线段. 解:D . 例5 如图5所示零件的左视图是( ) 图1 图2 图3 图5 正面

A B C D 分析:本题中实物体中间钻了一个前后通透的小圆柱,而该小圆柱的左视图为长方形,客 观存在,但看不到,故用虚线. 在画视图时, .................... ......首先观察物体,画出视图的外轮廓线,然后将 视图补充完整,看得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线通常画成虚线........................................ 解:D.

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几何体的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首先是直接引入课题。因为这部分内容学生初中已经学过,再以我们熟悉的生活空间为话题,引入三维空间,并且指出我们看一个物体有六个方位:前后、左右、上下。为了更全面的研究周围的物体,我们通常从三个方位入手:前面、左面、上面,研究其投影,从而获得周围物体的结构特征。这就是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这就很自然地介绍了空间几何体三视图的作用。 接着以复习的方式引出三视图的概念,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

初中所学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心理

《三视图》教学反思:案例反思与学法探究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陈醉 背景:2007年,我省将全面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2006年,我有幸作为黑龙江省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验学校中的一名通用技术教师,先一步进行实践性的尝试。2006年12月8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高中教研室主任王立力主任,省教研员王幼龙老师,哈市教研员武英老师来到哈市三所实验学校,了解开设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就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验教师展开研讨。 《三视图》在《技术与设计1》的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课后,由省教研员王幼龙老师主持,针对三视图的教学等方面,与会教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各实验学校的同行踊跃发言,集思广益。王主任将大家提出的几种三视图的识读教学方法,形象地总结为:1. 印章法,2. 遮挡法,3. 物体框架平行光投影法。 听了专家们的点评,我深受启发,并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1.课题: 《技术与设计1》——三视图(地质版第三章第三节设计的表达与交流) 2.《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中对三视图内容的教学标准: 能识读三视图,能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3.教学设计构思: 借鉴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三视图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自建三投影面体系,利用实验台上的物体模型,观察体验、研究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采用自学辅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案例解说与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学情分析: 有关物体投影的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只有数学学科在高中二年级课程(立体几何)涉及到。因而本节有关工业制图的知识,例如,物体投影的绘画方法,三视图的原理及画法,对于高中一年级学生而言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5.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设计的表达与交流”章节中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是最常见的技术语言。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识读三视图,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本节教学内容实践性强,而且要求用图样准确表达设计意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尤其是三视图等工业制图知识内容,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相关的投影知识,因此理解会有难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由简单物体三视图的画法入手,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训练学生基本绘图能力。讲解三视图的作用和形成原理,使学生认识这种工程设计中普遍采用的技术语言,并通过“技术学习”提高识图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 1.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

三视图教师教学反思

三视图教师教学反思 三视图教师教学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三视图》在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1.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利用墙面与地面相互垂直这一条件。目的是打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以及绘制三视图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设计此问题情景的初衷。 问题情景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或异想天开,或奇思妙想,有些测量的办法,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如:将篮球放气,压扁成半圆,用直尺测量篮球直径等办法。而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上的处理以及应变手段上还稍显不足。这是我今后应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2.三视图的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 1)学习三视图,要确立研究方向即问题的设置。

我用电脑图片打出问题:三视图是如何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的?如何绘制三视图? 学生要想达到可以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程度,只得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 想理解三视图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视图?三视图依据的是什么原理?三视图的 展开以及三个试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什么?画图步骤有哪些?怎么选 择主视图?而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并结合教材很容 易找到。我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这些概念性知识,即便是举出 相当多的图片和视图实例,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发现、去 体会、去理解。换句话说,三视图的学习应该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辅导绘图实践和识图练习。 2)学习三视图,教师要做必要的学法指导。 我在布置任务环节中,借用本章所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 确要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等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角色。 3)学习三视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学习成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置的检测问题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 快成长起来。 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 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同提高。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 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

三视图易错点分析与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e17289519.html, 三视图易错点分析与反思 作者:耿丽丽 来源:《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2017年第02期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的内容,也是新课改后增添的新内容.它是 在初中学习过三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作图、识图及运用图形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实质上在初中已经接触过 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会画一些常见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尤其是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三视图.但是初中对几何体更多的是直观感知,而高中要求学生能从定性和定量 上对简单几何体进行研究.实际上,学生在做具体题目时却常常出错,这里对学生在三视图中 常犯的错误进行分析与反思. 1根据几何体识别三视图 例1如图1,多面体ABCD-EFG的底面ABCD为正方形,FC=GD=2EA,其俯视图如图2,则其正视图和侧视图正确的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是否领会三视图的定义及内涵,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从空间几何体的整体入手,直观认识和理解三视图的本质.这个题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选B,对三视图中 实、虚线的画法掌握不牢.在作三视图时,看得见的部分的轮廓画成实线,看不见部分的轮廓 画成虚线.注意BE,BG在平面CDGF上的投影为实线,且由已知长度关系确定投影位置,E 的投影点落在GD的中点上,排除A,C选项,观察B,D选项,侧视图是指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所以BG,BF的投影为虚线,故选D. 例2已知正三棱锥V—ABC的主视图、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其中,则该三棱锥的左视图 的面积为() A. 9 B. 6 C.33 D39.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正三棱锥的三视图及其面积运算,考查学生运用三视图的基本知识及空间想象、罗辑思维能力.对于正三棱锥V—ABC的三视图,学生比较常见,但不同的放置方法,却影响其三视图的形状.所以,要引导学生从主视图、俯视图入手,想象其左视图应为等 腰三角形(如上).由于俯视图是边长为23的等边三角形,所以根据三视图作图的原则:“长 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可以得到左视图的三角形的底边也为23,欲求左视图的面积,关键在于求左视图对应三角形的高.而这却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学生很容易将正三棱锥V—ABC的侧棱长或侧高误以为是左视图对应三角形的高,实际上正三棱锥V—ABC的体高h 才是所要求的侧视图的高.利用勾股定理可得,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3,正三棱锥的体高,所 以左视图的面积 .故选B.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doc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教师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关于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九年级数学《三视图》教学反思一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以新颖贴切的"对诗"开题及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把学

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以诗入题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全面看待事物(数学的育人价值)和数学的美,也将本节知识上升为高力度、高审美的知识内容。 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为新知做铺垫。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

三视图教学案例

《§6.2常见的技术的图样——三视图2》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日期: 授课班级:高一地点: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设计交流”的内容要求中提出要“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其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从中可知技术图样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载体,而三视图则是技术图样教学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侧重于培养学生识读技术图样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生活甚至今后的工作有重要意义。三视图是最常见的技术图样之一,许多工程图如机械加工图等多用三视图的形式来表达。因此,识读三视图是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的基础;识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是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的起点或平台。 其次,“识读三视图”教学涉及到本章的绘制草图、正等轴测图和第七章的模型制作、工艺等教学内容,通过“识读三视图”教学可以使前后章的联系更加的紧密。既能培养学生识读一般机械加工图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为“识读三视图(识读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也是对第六、七章教学内容进行重排的课时之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前继课时已经学习了“设计表现图”的相关内容,可成为读图的准备。其次,学生在高一年数学第二模块的教学中已经了解一般几何体的三视图和斜二测画法,对学生识读组合体的三视图也有一定帮助。此外,一般学生动手的积极性高,好奇性强,但往往缺乏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这方面应注意积极引导其有利的因素进行组织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2、了解识读三视图的基本方法,并形成能力。 3、掌握美工刀等加工工具的安全操作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识读三视图制作模型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识读能力,初步学会模型的制作方法,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制作模型识读三视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养成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2、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形成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和质量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