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解析

中考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解析

中考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解析
中考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ABC 中,有一点P 在AC 上移动.若56AB AC BC ===,,则AP BP CP ++的最小值为( )

A .8

B .8.8

C .9.8

D .10

2.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b=10,ab=18,c=8,则该三角形的形状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如图,在△ABC 中,∠C =90°,AD 是△ABC 的一条角平分线.若AC =6,AB =10,则点D 到AB 边的距离为( )

A .2

B .2.5

C .3

D .4

4.已知:如图在△ABC ,△ADE 中,∠BAC=∠DAE=90°,AB=AC ,AD=AE ,点C ,D ,E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BE ,以下四个结论:

①BD=CE ;②BD ⊥CE ;③∠ACE+∠DBC=45°;④BE 2=2(AD 2+AB 2), 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

5.下列四组数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

A .1,2,6

B .3,5,4

C .5,12,13

D .3,2,13

6.如图,已知AB AC =,则数轴上C 点所表示的数为( )

A .3-

B .5-

C .13-

D .15-

7.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他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上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 )

A .1

B .2021

C .2020

D .2019

8.如图,△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已知AB =5,AD =3,则BC 的长为

( )

A .5

B .6

C .8

D .10

9.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5:12:13a b c = B .A B C ∠+∠=∠ C .::2:3:5A B C ∠∠∠=

D .6a =,12b =,10c =

10.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6,8AC BC ==,现将ABC 折叠,使点B 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BD 的长为( )

A .7

B .

25

4

C .6

D .

112

二、填空题

11.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副“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由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 ,正方形EFGH ,正方形MNKT 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 1+S 2+S 3=10,则S2的值是_________.

12.如图,RT ABC ,90ACB ∠=?,6AC =,8BC =,将边AC 沿CE 翻折,使点

A 落在A

B 上的点D 处;再将边B

C 沿CF 翻折,使点B 落在C

D 的延长线上的点B '

处,两条折痕与斜边AB 分别交于点E 、F ,则B FC '△的面积为______.

1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一腰上的高为3,则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为________ 14.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10,0)、C (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边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

15.如图,已知△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 与CD 交于点O ,∠BDC=∠BEC=90°,BF=CF ,若BC=8,OD=2,则OF=______.

16.在Rt △ABC 中,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c ,且a +b =35,c =5,则ab 的值为______.

17.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连接小正方形的三个格点可得△ABC ,则AC 边上的高的长度是_____________.

18.如图,在△ABC 中,AB =AC =10,BC =12,BD 是高,则点BD 的长为_____.

19.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 绕点O 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 ,x 轴和y 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已知点P 是平面斜坐标系中任意一点,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x 轴于点A ,过点P 作x 轴的平行线交y 轴于点B ,若点A 在x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 ,点B 在y 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 ,则称有序实数对(a ,b )为点P 的斜坐标.在平面斜坐标系中,若θ=45°,点P 的斜坐标为(1,22),点G 的斜坐标为(7,﹣22),连接PG ,则线段PG 的长度是_____.

20.已知:如图,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以AB 边上的高1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11Rt OA B ?,11A B 与OB 相交于点2A ,若再以2OA 为直角边按逆时针方向作等腰22Rt OA B ?,22A B 与1OB 相交于点3A ,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得到33OA B ?,

44OA B ?,…,则66OA B ?的周长是______.

三、解答题

21.如图,在△ABC 中,AB =30 cm ,BC =35 cm ,∠B =60°,有一动点M 自A 向B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自B 向C 以2 cm/s 的速度运动,若M ,N 同时分别从A ,B 出发.

(1)经过多少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 (2)经过多少秒,△BMN 为直角三角形.

22.如图,在两个等腰直角ABC 和CDE △中,∠ACB = ∠DCE=90°.

(1)观察猜想:如图1,点E 在BC 上,线段AE 与BD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

(2)探究证明:把CDE △绕直角顶点C 旋转到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把CDE △绕点C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C = BC=10,DE=12,当A 、E 、D 三点在直线上时,请直接写出 AD 的长.

23.定义:如图1,平面上两条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点M 到直线AB 、CD 的距离分别为p 、q ,则称有序实数对(p ,q )是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为(0,0)的点有1个,即点O . (1)“距离坐标”为(1,0)的点有 个;

(2)如图2,若点M 在过点O 且与直线AB 垂直的直线l 上时,点M 的“距离坐标”为(p ,q ),且∠BOD = 150?,请写出p 、q 的关系式并证明;

(3)如图3,点M 的“距离坐标”为(1,3),且∠DOB = 30?,求OM 的长.

24.如图,在ABC 中,90BAC ∠=?,AB AC =,点D 是BC 上一动点、连接AD ,过点A 作AE AD ⊥,并且始终保持AE AD =,连接CE ,

(1)求证:ABD ACE ?; (2)若AF 平分DAE ∠交BC 于F ,

①探究线段BD ,DF ,FC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②若3BD =,4CF =,求AD 的长,

25.我们规定,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广益值”等于第三边上的中线和这边一半的平方差.如图1,在ABC ?中,AO 是BC 边上的中线,AB 与AC 的“广益值”就等于22AO BO -的值,可记为22AB AC OA BO ?=-

(1)在ABC ?中,若90ACB ∠=?,81AB AC ?=,求AC 的值.

(2)如图2,在ABC ?中,12AB AC ==,120BAC ∠=?,求AB AC ?,BA BC ?的值.

(3)如图3,在ABC ?中,AO 是BC 边上的中线,24ABC S ?=,8AC =,

64AB AC ?=-,求BC 和AB 的长.

26.如图, ABD 为边长不变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D =,90BAD ∠=?,在 ABD 外取一点 E ,以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EP △,其中 P 在

ABD 内部,90EAP ∠=?,2AE AP ==E 、P 、D 三点共线时,7BP =

下列结论:

①E 、P 、D 共线时,点B 到直线AE 5 ②E 、P 、D 共线时, 13ADP ABP S S ??+=

=5

32

ABD S ?+③

④作点 A 关于 BD 的对称点 C ,在 AEP 绕点 A 旋转的过程中,PC 的最小值为

5+232;

⑤AEP △绕点A 旋转,当点E 落在AB 上,当点P 落在AD 上时,取BP 上一点N ,使得

AN BN =,连接 ED ,则AN ED ⊥.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___.

27.如图1, △ABC 和△CDE 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 CD=CE, AC>CD, ∠ACB=∠DCE=a ,且点A 、D 、E 在同一直线上,连结BE.

(1)求证: AD=BE.

(2)如图2,若a=90°,CM ⊥AE 于E.若CM=7, BE=10, 试求AB 的长.

(3)如图3,若a=120°, CM ⊥AE 于E, BN ⊥AE 于N, BN=a, CM=b,直接写出AE 的值(用a, b 的代数式表示).

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BC ?,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 在y 轴正半轴上,点0()6,B -,点(6,0)C ,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

ABC ?的外部,32=AD ,30DOE ∠=?,OF 与AB 交于点G ,连接DF ,DG ,DO ,OE .

(1)求点A 的坐标;

(2)判断DF 与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ADG ?的周长.

29.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

(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

(2)如图1,求AF的长.

(3)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和点Q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速度为每秒0.8cm,当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

30.如图,在△ABC中,D是边AB的中点,E是边AC上一动点,连结DE,过点D作DF⊥DE交边BC于点F(点F与点B、C不重合),延长FD到点G,使DG=DF,连结EF、AG.已知

AB=10,BC=6,AC=8.

(1)求证:△ADG≌△BDF;

(2)请你连结EG,并求证:EF=EG;

(3)设AE=x,CF=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4)求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BP+AC,即计算当BP最小时即可,此时BP⊥AC,根据三由AP+CP=AC得到AP BP CP

角形面积公式求出BP 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AP+CP=AC ,

∴AP BP CP ++=BP+AC ,

∴BP ⊥AC 时,AP BP CP ++有最小值, 设AH ⊥BC ,

∵56AB AC BC ===, ∴BH=3, ∴224AH AB BH =-=,

∵11

22

ABC

S BC AH AC BP =

?=?, ∴

11

64522BP ??=?, ∴BP=4.8,

∴AP BP CP ++=AC+BP=5+4.8=9.8,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勾股定理,最短路径问题,正确理解AP BP CP ++时点P 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利用a+b=10,ab=18求出22a b +,即可得到三角形的形状. 【详解】

∵a+b=10,ab=18,

∴22a b +=(a+b )2-2ab=100-36=64, ∵,c=8, ∴2c =64, ∴22a b +=2c ,

∴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完全平方公式,能够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由已知条件求出22

a b

+是解题的关键.

3.C

解析:C

【分析】

作DE⊥AB于E,由勾股定理计算出可求BC=8,再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E=DC,设DE=DC=x,利用等等面积法列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

【详解】

解:作DE⊥AB于E,如图,

在Rt△ABC中,BC22

106

-8,

∵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DC⊥AC,DE⊥AB,

∴DE=DC,

设DE=DC=x,

S△ABD=1

2

DE?AB=

1

2

AC?BD,

即10x=6(8﹣x),解得x=3,

即点D到AB边的距离为3.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理解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①∵∠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AD=AE,

∴△BAD≌△CAE(SAS).∴BD=CE.本结论正确.

②∵△BAD≌△CAE,∴∠ABD=∠ACE.

∵∠ABD+∠DBC=45°,∴∠ACE+∠DBC=45°.∴∠DBC+∠DCB=∠DBC+∠ACE+∠ACB=90°.∴BD⊥CE.本结论正确.

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CB=45°.∴∠ABD+∠DBC=45°.

∵∠ABD=∠ACE,∴∠ACE+∠DBC=45°.本结论正确.

④∵BD⊥CE,∴在Rt△BDE中,利用勾股定理得:BE2=BD2+DE2.

∵△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AD,即DE2=2AD2.

∴BE2=BD2+DE2=BD2+2AD2.

而BD2≠2AB2,本结论错误.

综上所述,正确的个数为3个.故选C.

5.A

解析:A

【解析】

A. 12+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B. 32+42=5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 52+122=13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32+22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解析:D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的长,即为AC的长,再根据数轴上的点的表示解答.

【详解】

由勾股定理得,AB==

==

∴AC AB

∵点A表示的数是1

∴点C表示的数是1-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熟记定理并求出AB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B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生长”了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结合图形总结规律,根据规律解答即可.

【详解】

解:由题意得,正方形A的面积为1,

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1,

∴“生长”了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

同理可得,“生长”了2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

∴“生长”了3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4,

……

∴“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02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8.C

解析:C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出∠ADB=90°,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BD 的长,即可得出BC 的长. 【详解】

在△ABC 中,AB =AC ,AD 是∠BAC 的平分线,

∴AD ⊥BC ,BC=2BD. ∴∠ADB=90°

在Rt △AB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22-AB AD 225-3=4

∴BC=2BD=2×4=8.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9.D

解析:D 【分析】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只要验证两小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或最大角是否是90?即可. 【详解】 解:A 、

22251213+=,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

B 、A B

C ∠+∠=∠,90C ∴∠=?,故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

C 、::2:3:5A B C ∠∠∠=,5

18090235

C ∴∠=

??=?++,故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

形;

D 、22261012+≠,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故不能判定ABC ?是直角三角形;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用.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可利用勾股定理的逆

定理和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判断.

10.B

解析:B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出AD=BD,设BD=x,则CD=8-x,在Rt△ACD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

∴AD=BD,

设BD=x,则CD=8-x,

在Rt△ACD中,

∵AC2+CD2=AD2,

∴62+(8-x)2=x2,

解得x= 25 4

∴BD=25

4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

11.10

3

【解析】

试题解析:将四边形MTKN的面积设为x,将其余八个全等的三角形面积一个设为y,∵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S1+S2+S3=10,∴得出S1=8y+x,S2=4y+x,S3=x,

∴S1+S2+S3=3x+12y=10,故3x+12y=10,

x+4y=10

3

所以S2=x+4y=10

3

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

12.96 25

【分析】

将△B′CF的面积转化为求△BCF的面积,由折叠的性质可得CD=AC=6,∠ACE=∠DCE,∠BCF=∠B′CF,CE⊥AB,可证得△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F=CE,∠EFC=45°,由等面

积法可求CE的长,由勾股定理可求AE的长,进而求得BF的长,即可求解.【详解】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知,CD=AC=6,∠ACE=∠DCE,∠BCF=∠B′CF,CE⊥AB,∴∠DCE+∠B′CF=∠ACE+∠BCF,

∵∠ACB=90°,

∴∠ECF=45°,且CE⊥AB,

∴△E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CE,∠EFC=45°,

∵S△ABC=1

2

AC?BC=

1

2

AB?CE,

∴AC?BC=AB?CE,

∵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10,

∴CE=24

5

∴EF=24

5

∵AE=22

AC CE

-=

2

2

2418

6-=

55

??

?

??

∴BF=AB?AE?EF=10-18

5

24

5

8

5

∴S△CBF=1

2

×BF×CE=

1

2

×

8

5

×

24

5

96

25

∴S△CB′F=96 25

故填:96 25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等知识,根据折叠的性质求得相等的角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3.310或10

【详解】

分两种情况:

(1)顶角是钝角时,如图1所示:

在Rt△ACO中,由勾股定理,得AO2=AC2-OC2=52-32=16,

∴AO=4,

OB=AB+AO=5+4=9,

在Rt△BCO中,由勾股定理,得BC2=OB2+OC2=92+32=90,

∴BC=310;

(2)顶角是锐角时,如图2所示:

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AC2-DC2=52-32=16,

∴AD=4,

DB=AB-AD=5-4=1.

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BC2=DB2+DC2=12+32=10,

∴10;

综上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的长度为1010.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难度适中,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4..(3,4)或(2,4)或(8,4).

【分析】

题中没有指明△ODP的腰长与底分别是哪个边,故应该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求得点P的坐标.

【详解】

解:(1)OD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P就是OD的垂直平分线与CB的交点,此时OP=PD≠5;

(2)OD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时:

①若点O是顶角顶点时,P点就是以点O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弧与CB的交点,

在直角△OPC中,CP22

54

-3,则P的坐标是(3,4).

OP OC

-22

②若D是顶角顶点时,P点就是以点D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弧与CB的交点,

过D作DM⊥BC于点M,

在直角△PDM中,PM22

-3,

PD DM

当P在M的左边时,CP=5﹣3=2,则P的坐标是(2,4);

当P在M的右侧时,CP=5+3=8,则P的坐标是(8,4).

故P的坐标为:(3,4)或(2,4)或(8,4).

故答案为:(3,4)或(2,4)或(8,4).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运用等知识,注意正确地进行分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5.10

【分析】

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先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C 的值,再用勾股定理求出OE 的值,然后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出FG 的的值,最后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F 的值即可. 【详解】

过点F 作FG ⊥BE ,连接OF 、EF ,如下图所示:

∵D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BF CF =,8BC = ∴422

DC DB ===∵2OD =

∴32OC DC OD =-= ∴2234OB BD DO +=设OE x =, ∵∠BEC=90°

则()2

222OC OE BC OB OE -=-+ ∴334

17

OE =

∴221234

EC OC EO =-=

∵BF CF =,FG ⊥BE ,∠BEC=90°

1634

217 FG EC

==

2034 BE BO OE

=+=

1734

2

GO GE OE BE OE

=-=-=

∴22

=10

OF GO GF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勾股定理等,综合度比较高,准确作出辅助线是关键.

16.10

【分析】

先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2+b2=c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a+b)2﹣2ab=c2,再将a+b=35,c=5代入即可求出ab的值.

【详解】

解:∵在Rt△ABC中,直角边的长分别为a,b,斜边长c,

∴a2+b2=c2,

∴(a+b)2﹣2ab=c2,

∵a+b=35,c=5,

∴(35)2﹣2ab=52,

∴ab=10.

故答案为10.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关键.

17.3

5 5

【详解】

四边形DEFA是正方形,面积是4;△ABF,△ACD的面积相等,且都是×1×2=1.

△BCE的面积是:1

2

×1×1=

1

2

则△ABC的面积是:4﹣1﹣1﹣1

2

=

3

2

在直角△AD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到:22

2+1=5

设AC边上的高线长是x.则1

2

5x=3

2

解得:3

5

5

故答案为3

5 5

.

18.48 5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知BC边上的高为8,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

积法可得11

10128

22

BD

??=??,解得BD=

48

5

.

19.25

【分析】

如图,作PA∥y轴交X轴于A,PH⊥x轴于H.GM∥y轴交x轴于M,连接PG交x轴于N,先证明△ANP≌△MNG(AAS),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N的值,即可得到线段PG的长度.

【详解】

如图,作PA∥y轴交X轴于A,PH⊥x轴于H.GM∥y轴交x轴于M,连接PG交x轴于N.

∵P(1,2),G(7.﹣2),

∴OA=1,PA=GM=2,OM=7,AM=6,

∵PA∥GM,

∴∠PAN=∠GMN,

∵∠ANP=∠MNG,

∴△ANP≌△MNG(AAS),

∴AN=MN=3,PN=NG,

∵∠PAH =45°, ∴PH =AH =2, ∴HN =1,

∴PN =

==

∴PG =2PN =.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判定定理、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0.

28

+ 【分析】

依次求出在Rt △OAB 中,OA 1=2;在Rt △OA 1B 1中,OA 2=2OA 1=(2)2

;依此

类推:在Rt △OA 5B 5中,OA 6=(2

)6

,由此可求出△OA 6B 6的周长. 【详解】

∵等腰Rt OAB ?的直角边OA 的长为1,

∴在Rt △OA 1B 1中OA 1=2OA =2,

在22Rt OA B ?中OA 2=2OA 1=(2

)2, …

故在Rt △OA 6B 6中OA 6=

2OA 5=(2

)6

= OB 6

66A B OB 6

故△OA 6B 6的周长是=8+2×(2

)6=8+2×18=28+.

故答案为:28

+ 【点睛】

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三、解答题

21.(1) 出发10s 后,△BMN 为等边三角形;(2)出发6s 或15s 后,△BMN 为直角三角形.

【分析】

(1)设时间为x ,表示出AM=x 、BN=2x 、BM=30-x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列出方程,解之可得;

(2)分两种情况:①∠BNM=90°时,即可知∠BMN=30°,依据BN=1

2

BM 列方程求解可得;②∠BMN=90°时,知∠BNM=30°,依据BM=1

2

BN 列方程求解可得. 【详解】

解 (1)设经过x 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 则AM =x ,BN =2x , ∴BM =AB -AM =30-x , 根据题意得30-x =2x , 解得x =10,

答:经过10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 (2)经过x 秒,△BMN 是直角三角形, ①当∠BNM =90°时, ∵∠B =60°, ∴∠BMN =30°,

∴BN =12BM ,即2x =1

2

(30-x), 解得x =6;

②当∠BMN =90°时, ∵∠B =60°, ∴∠BNM =30°,

∴BM =12BN ,即30-x =1

2

×2x ,

解得x =15,

答:经过6秒或15秒,△BMN 是直角三角形. 【点睛】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22.(1)AE BD =,AE BD ⊥;(2)成立,理由见解析;(3)14或2. 【分析】

(1)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C BC =,CE C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E BD =,EAC DBC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即可得90AHD ∠=?,由此即可得;

(2)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E BD =,EAC DBC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90EAC AOC ∠+∠=?,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

90BOH DBC ∠∠+=?,从而可得90OHB ∠=?,由此即可得;

(3)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再分①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E 位于中间,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