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际关系问题及策略

人际关系问题及策略

人际关系问题及策略
人际关系问题及策略

2009年6月皖西学院学报Jun.,2009第25卷第3期Jo urnal o f West Anhui U niv er sity Vo l.25 NO.3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徐广荣

(韶关学院教育系,广东韶关512005)

摘 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交往困扰着很多大学生,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09)02-0047-03

*一、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 一个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 这就是说,人总是在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当中生存、发展的。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望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正如德国学者斯普兰格描述的那样: 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1](P212)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获得友谊和理解,心理正常发展、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2](P229)。而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是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擅交往。他们常常对人际交往充满困惑,作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困惑之一,交往困惑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可能引发若干相关的心理障碍[3]。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并提出应对的对策,希望能给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充满困惑、烦恼的大学生带来一些帮助。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一)认知问题

1、对自我的认知偏差。一般来讲,完整的自我认知应包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状况及社会关系三方面特性的认知。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协调个体的人际关系,而片面的自我认知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容易出现自我拔高和自我贬低两种认知偏差。具有自我拔高倾向的学生喜欢高估自身特长的价值,孤傲清高、目空一切,随意贬低或轻视他人,盛气凌人,不屑与人交往;具有自我贬低倾向者则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事事不如意,妄自菲薄,行为畏缩,言辞甚少,羞于与人交往。前者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自负,后者容易自卑。

2、对他人的认知偏差。由于自我意识和思维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加之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的欠缺,许多大学生还不善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人的优缺点,常常出现对他人认知的偏差。比如,有些学生倾向于泛化交往对象的某种特质,认为交往对象要么一好百好,要么一丑百丑,失去了人际认知的相对性和全面性,要么拔高对方,要么矮化对方[4]。

(二)情感问题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好恶倾向。它不仅对交往中的行为有动力功能,推动或阻滞交往行为,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信息功能,传达着交往的各种信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障碍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羞怯。有调查显示[5],近半数(49.7%)的大学生承认自己 因为害羞而不敢与人交往 。过于羞怯的大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经常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善于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情,给人留下举

47 *收稿日期:2009-03-28

作者简介:徐广荣(1976-),男,江西东乡人,韶关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止腼腆,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及表情不自然的印象,很容易给别人造成误解,影响正常交往。

2、猜疑。王瑶的研究表明[6],具有高怀疑性特征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友困扰程度、待人接物困扰程度明显增多,其总体人际关系状况也显著受损。在日常交往中,具有猜疑倾向的大学生喜欢用不信任的眼光看人,对人心存戒备,处处设防,甚至无端猜测和怀疑他人。比如,有的在学生干部竞选或奖学金评比中失利的学生,就怀疑有人在其背后捣鬼。有的学生挨了批评,就怀疑有同学 打小报告 。过重的猜疑常常会拉大人际心理距离,造成心理隔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3、恐惧。恐惧心理是指人面临危险而又难以立即摆脱时产生的情绪。社交恐惧心理是人在社交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恐惧色彩的情感反应,比如见到生人时脸红、害羞、说话紧张、怯于人际交往。患社交恐惧的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觉得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

(三)社会知觉和归因问题

1、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初次接触时对他人的知觉所形成的印象,这种印象往往最为深刻,而且对以后的人际交往会起指导性作用。在大学生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对大学生交往的影响特别重要,如果初次会面留下的是良好的印象,这种印象会影响他的一系列特殊的认知,对交往对象产生特殊的情感。

2、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征而泛化到其他一系列有关特征,也就是从所知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从局部信息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大学生在对他人认识交往时,常常是从他人好的或者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而得出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

3、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在大学生里,爱议论别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常在背后议论他,爱打 小报告 的人,总以为别人也这样做。

4、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事物或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且笼统的看法。大学生社会刻板印象,有的是沿袭历史形成的看法,这未必有事实根据;有的是对某学生组织或个人最简单的固定化认识,这必然容易产生偏差,造成 先入为主 的成见,阻碍人际之间正常的认知与交往。

(四)能力问题

1、知识经验不足。有的大学生缺乏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交往的经验。他们想关心人却不知从何做起,想表现自己却不知道如何表现。人有形形色色,与不同个性类型的人交往,其策略应是因人而异的,以僵化的模式与人交往无疑会受挫和失败。

2、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语言是交往中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好的语言表达无非是指既懂得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又懂得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半句多 。有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词不达意,话不得体。本想赞美人,却怎么也开不了口或词不达意,本想表示友善,言词却是硬梆梆的,势必影响交往的顺利进行[6]。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应对策略

(一)消除自我中心思想

一个只专注于自己需要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只有心中装有他人,才能跳出自我狭小的世界,尤其是社交恐惧的患者,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将太多的心理能量投向自己,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缺少社会兴趣,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要消除自我中心,应该将心理能量指向外界,真诚的关心周围的人,周围的事,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爱心。帮助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

(二)悦纳自己,接受他人

要想在交往中给自己正确定位,就要正确认识自己,也要正确认识他人。客观准确地认识交往的对象,对摆正自己在交往中的位置是相当重要的。认识他人最好的办法,是面对面的接触,也就是在与之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他,在了解对方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等的消极作用。不管对方是什么人,都要保持不卑不亢的心态。

(三)宽容他人,降低期望

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清澈见底的水里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期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知心朋友,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

(四)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真诚的原则。平等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

48

的前提,也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社会交往中的平等,尤其是人格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交中要特别注意遵守的。

2、信用原则。交往离不开信用。信用指一个人诚实、信守诺言。古人有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的格言。现在有以诚实为本的原则,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

3、积极主动原则。在交际过程中,主动积极的态度很重要。两人见面,主动的问候和自我介绍,会很快消除他人的戒心,赢得对方的友好回报;交往双方产生误会,主动消除误解,表现诚意,能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友好关系。

4、谦虚谨慎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与人交往时要避免目中无人、目空一切,将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平静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努力保持一种平和而理智的心态,谦虚待人。

(五)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人际魅力,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个体对他人给予的积极和正面评价的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人,并愿意与之交往;每个人也都有自己讨厌的人,不愿意和这些人交往。这种现象反映的实际上就是人际吸引。那么,大学生如何增强人际吸引力,做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呢?

1、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不良个性特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阻碍作用。生活中,大家都愿意与性格良好的人交往,没有人愿意与自私、虚伪、狡猾、性情粗暴、心胸狭窄的人打交道。因此,要不断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注意克服性格上的弱点和缺陷。

2、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表现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心理学家卡耐基在其著作 怎样赢得朋友,怎样影响别人 一书中总结出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六种途径:真诚待人;微笑;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们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7]。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1992.

[2]佐斌.大学生心理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解亚宁,张育昆,于涛,等.生活事件因素与中国少数民族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182-184.

[4]田澜,程利东,占莉娟.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惑及其教育对策

[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6 -138.

[5]李晓萍,孟祥昕.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及其矫治

[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45-47. [6]韩丽春.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分析[J].辽宁师专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7,(4):77-78.

[7]王世勇.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及对策[J].贵州工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73-175.

Study on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e of Interpersonal

Cont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XU G uang rong

(E ducational Dep ar tm ent,Shaoguan Univ ersity,S haoguan512005,China)

Abstract:H armo ny interpersonal relat ionship is an impor tant part of mental heath fo r co llege Students.Int erpersonal contacts tr ou ble many co lleg e st udents and there ar ises lots o f psycholog ical pro blems.T his ar ticle analy zes the pr oblems of inter per so nal Con tact fo r colleg e st udents and g iv es so me advice to solv e them

Key words:co llege students;inter per so nal contact;pro blem;countermeasur e

49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常见地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院西京学院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 1109071046 姓名董琪 指导教师娜 日期 2014年12月

摘要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健康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其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建立,有助于规大学生的行为。通过帮助大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将是充分发挥心理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极作用的一个新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学生人交往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前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外研究状况和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第二部分提出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

目录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3) 2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 (3) 2.1 师生关系 (4) 2.2 寝室关系 (4) 2.3 班系关系 (4) 3 解决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对策 (4) 3.1 遵循正确的交往原则 (4) 3.2 增强交往艺术能力 (5) 3.3 注重交往细节 (6) 4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1 前言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除了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外,其余的时间中有70%用于人际交往。可见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1.1 研究背景 目前,我国高校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时常陷入思想的困惑和误区,从而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也影响着他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未来的人生发展。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引起了社会多方面的高度关注。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利益对人们行为方式的导向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益最大化,交往目的越发变得功利性。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观也难免不会受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与伦理观念则变得越来越淡漠。此外,大多数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小给孩子施加了不少压力,成长阶段一直以学业为重,“玩”的天性得到束缚,造成他们身心发展不健全,社会适应性较差,缺乏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并且,在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全家人的溺爱中成长,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荀求他人的不良性格,且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产生各种矛盾。还有部分大学生是因为自身性格特点等原因,造成了人际交往的障碍。由此看来,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国外研究现状 人际关系,意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一种状态,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再扩充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状况,交往的双方将自己的思想经由语言或者非语言的方式彼此互相影响,是一种社会影响的历程,包括亲情、友情、爱情、同事之谊和朋友之义等等。社会学的定义为:“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巾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心理学的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简而言之,人际交往就是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等。人际交往是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个体的人不能独立生存,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要依赖社会才能生存和活动。人际交往既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又是人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在体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一 1、霍桑试验简介: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1932年之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霍桑工厂当时有2.5万名工人,主要从事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生产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们仍然有很强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很低。为了探究原因,1924月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进行试验。试验分成了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厂小组试验(福利试验)、大规模访问交谈(谈话试验)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群体试验)。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1)工厂照明试验:工厂照明试验是证明工作环境和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因果关系;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 (3)谈话研究: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 (4)观察研究: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通过以上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这个结论对“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根据霍桑试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人际关系理论。 2、人际关系理论 乔治.埃尔顿.梅奥出生于澳大利亚,1899年在阿德雷德大学取 得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后,在昆士兰大学逻辑学和哲学。后来 在苏格兰学习医学,并参与精神病理学的研究,后移居美国。从 1926年起,他应聘于哈佛大学,任工业研究副教授,随后带队参加 了霍桑试验。梅奥的代表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 (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士气”的 高低取决于工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 (1)激起了管理层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兴趣 (2)改变了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恢复了人的“社会人”本 来面目; (3)为行为科学奠定基础; (4)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5)为管理方法的变革指明了方向。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二 切斯特.巴纳德1886年出生于美国,1906年进入哈佛大学经济 系学习,3年内他以优异的成绩学完全部课程,但因缺少试验科学 学分未获学士学位。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公司统计部服务。1927年 担任美国新泽西贝尔公司的总经理知道退休。他一生中还在许多组

管理学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操纵与生存博弈策略规划

管理学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操纵与生存博 弈策略规划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读心术:人际关系中的心理操纵与生存博弈策略 文柯编着 让本书告诉你——于细微处察人于无形,瞬间看透他人内心的秘密所在。 如何修炼自我,避免掉进他人设置的陷阱?如何消除他人的心理戒备、疑虑和成见?如何说服他人,摆脱不喜欢的人,并让别人乐于亲近你?玩转职场、情场、商场和官场的实战经验。 内容简介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掌握他人的长短优劣,在细微之间察人于无形,从而能够洞察别人的心理,并懂得运用相关的心理学技巧来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是追求成功人生必须要牢牢掌握的杀手锏。 本书分三大篇,其中,上篇分别从外表、语言、喜好、行为等方面教你如何瞬间看透他人。中篇分别从防止落入他人的心理陷阱、引导心理的积极效应、深藏若虚处世等方面提升自己,胜出对手。下篇从消除他人戒备、绝对说服他人、取得他人信任、摆脱讨厌对象、让他人喜欢和亲近自己等方面全方位阐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制胜策略,并传授玩转职场、情场、商场和官场的实战经验。 愿本书能帮助你成为交际的最终赢家。

目录 上篇瞬间看透你周围的“他”——纵“心”先“识”人Chapter 1 相由心生:观共外表看透对方 眼睛是灵魂的忠实解释者 一眼从脸型看出性格 从“头”开始获取对方信息 头发暗含人的个性 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反映不同的性格 Chapter 2 言表心声:由他的言辞辨他的为人 说话方式“隐藏”着他的习性 将金钱扯入话题的人过于倾向现实主义 对他人个性单纯下结论的人缺乏变通性 喜欢嚼舌根的人不过是希望引人注目 “电话魔”疯狂地打电话并非是在乎你 找借口是把自己的缺陷正当化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院经济贸易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 1109071059 姓名李宏伟 指导教师李娜 日期2014年11 月

摘要 人际交往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必备条件。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其克服的方法,诣在使大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完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人际交往大学生策略理论研究 目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代表性理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2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2.1认知偏差引发人际交往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交往心理的偏差引发的问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3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应对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实践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在交往实践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多参加活动,拓宽交际圈子错误!未定义书签。 4结论及展望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人类的祖先通过人际关系产生了群体、社会和生产力。换句话说,没有人的沟通和传播,即人际关系,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学术思想,技术和科学发明只有相互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才能进步。可以说,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的形成,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也都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实现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际关系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研究热点。 1.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代表性理论 当然对大学生和谐关系的研究,众多学者不仅采用了定性分析研究,而且也采用了定量分析研究。研究手段综合化、数学化,产生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主要以下几个理论: (1)交往行为理论: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的核心乃建立在生活的第三方面即人际关系”; (2)符号互动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米德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持续的互动的过程; (3)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专门用于解释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理论。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依赖关系。有好的人际关系,就有高的办事效率,否则会处处不顺。理顺了人际交往,统筹把握,精心运作,就能事半功倍。 通过总结一下学者们对人际交往的界定,发现人际交往主要有三个要素: 1、具有交互性,人际交往是一个交流过程,比如接触、交换、沟通、相互影响等词的运用。 2、交流的内容是信息、思想、情感。 3、人际交往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产生了影响。 虽然,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关系密切,但依然有差别。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小相容性大,则人际关系融洽,反之,则心理上相互排斥,人际关系恶化。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人际交往侧重于人际联系的过程、方式,人际关系则侧重于交往中人际联系的状态与结果。二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系统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的变化又会导致结构的变化。由此观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核心,不仅影响着自身融入社会的结果,还会通过他们影响社会中人际交往的大环境,因此,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分析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探究和谐交往的理念,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工作,以下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问题 (一)心理需求 从生理规律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热情、自信、充满着了解欲和尝试欲的年龄阶段,当他们摆脱了中学时期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步入环境相对宽松、轻松的大学校园,那种渴望了解和被了解、渴望参与和成功的“合群天性”被淋漓尽致地释放出来。在回答“你是否参加过趣缘团体”的问题时, 68%的同学做了肯定的回答,仅有6%的同学回答“不喜欢”,还有一些同学回答“没机会”等。在回答对“雅室大赛”的看法时, 89%的同学认为是“营造温馨家园”, 3%的同学回答“没兴趣”,另有一些同学回答“劳民伤财”等。在回答“你心中最依恋的人是谁”时, 70%的同学选择了“母亲”。28%的同学选择了“父母亲”,另有同学选择了奶奶或不作答。在“你给家庭打电话的时间间隔”的问题上,回答“每周一次”的同学占63%,“两周一次”的占21%,“一月一次”的占12%,“从来不打”的为0,其余同学未作答。在“你最想用哪种方式与老师做课外交流”的问题上, 32%的同学选择了“面对面聊天”, 46%的同学选择了“网络”, 15%的同学选择了“书信”, 5%的同学选择了“不交流”, 2%的同学未作答。在“你认为社会公益事业价值大吗”的问题上, 92%的同学选择“是”, 8%的同学选择“否”。在“你觉得自己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是什么”问题上, 26%的同学回答“让家人开心”,28%的同学回答“帮助他人”, 7%的同学回答“交真心朋友”,一些同学回答了“献血”、“放生青蛙”、“募捐”、“助盲”、“做志愿者”等,另有13%的同学未作答。上述统计表明,大学生们对于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

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人际关系是指建立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 维护好人际关系是工作与生活的关键,那么你知道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吗?下面是爱汇网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与领导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处理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应遵循:对领导要尊敬。 “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要尊敬领导、维护领导的权威,对领导的尊敬不仅是对领导个人的尊重,也是对组织纪律、原则的尊重。 1、对领导要服从。 “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公职人员必须恪守的一条政治纪律和组织原则。 作为公职人员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听从领导的调遣。 2、对领导要主动适应。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行事风格,领导也一样,有些领导雷厉风行,有些领导深思熟虑,作为下属,不能一味以自我为中心,要主动适应适应领导的办事节奏,这样,整个团队的利益才会最大化。 3、对领导要多沟通、多汇报。 公职人员与领导通过沟通与协调来处理问题、解决矛盾,在沟通时,要本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从整体利益出发,或“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或自我反思,主动检讨。 4、对领导要学习。

“勤奋好学,学以致用,领导的很多知识、经验乃至于如何做人,都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只有虚心学习,才能赢得领导对我们的认可,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与同事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同事之间既是好朋友,又是伙伴,还是竞争对手。 处理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自我检讨,严于自律。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冲突,要坚持自我检讨,多找自己的“过少究他人的“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和谐相处。 2、交流沟通,谦虚真诚。 有句话说“交流无线沟通永恒。 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沟通不到位,有了矛盾,只有及时交流沟通,才能把误解消除与无形;在交往中,要谦虚谨慎,真诚待人,没有消除不了的误会,没有打动不了的心灵。 3、宽容大度,求同存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社会分工不段细化的今天,待人待机,都要求大同存小异,既能容人之长,又能容人之短,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才能构筑和谐团结的同事关系。 4、积极主动,寻求帮助。 与同事相处,良好的态度与努力固然是前提,但仅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同事之间的关系出现危机时,有时光凭自己的力量不一定能解决,

人际关系讲座策划书范文

人际关系讲座策划书范文 本文是人际关系讲座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活动主题: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建立优质人脉在这里,你可以放下心里包袱,尽情感受的快乐。 活动目的: 我们生活在复杂的人际社会中,每天都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亲友、同事、客户、陌生人……人说“相识容易,相处难”。怎样应对人际关系中的问题与挫折,让我们与人沟通更加顺畅?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取得双赢的效果,更好地拓展我们的人脉空间,人际关系协会助你一臂之力! 活动宗旨:让同学获取更多书本外的知识,丰富其校园生活 活动对象:德州职业高职院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周三下午4:30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宣传 1.海报:讲座开始前两天分别张贴社团宣传栏,史德鹏负责。 2.欢迎学院老师:讲座开始前半小时在阶梯教室循环播放,王金鹏制作。 3.通知:以短信通知和开学习委员会议通知结合,周一通知,周二会员宣传到各班学生,周二中午报人数于孙芬;钟衡和王金鹏负责短信通知。 后勤 1.收讲座手册及敲章:协会秘书处。 2.领取讲座手册的人员登记表:钟衡制作。 3.设备:确认投影机、电脑、话筒、音响等设备是否具备、是否良好以及如何操作,李会东负责 4.饮料、茶叶、热水瓶、席卡、鲜花、与成教院教室管理老师联系场地、摄影等方路负责。 5.桌椅整齐排放:讲座参加人数多的时候,中间两组全部靠拢,四个男生负

责。 6.讲座小结:钟衡和王金鹏。 (注:以上是初步安排,为了给每个干事提供一个发挥特长的机会和场所,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习部依照每个干事的性格和特长分配不同的工作,当然干事之间的岗位可以变动,从而做到有机的结合,提高工作效率。上学期我们已经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同学们对讲座的总体评价,希望能举办更多不同类型的讲坛,努力做到让同学们在专业提升、知识拓展的同时得到人生启迪。)二.活动当天流程: 1)主持人介绍出席的领导和老师 2)播放相关图片资料 3)请老师进行人际关系讲座 4)现场观众提问 5)回答部分提问 6)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组织全体师生退场 三.活动后期: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上交报告。 (讲座人的介绍、会场讲座的照片、活动小结) 四.活动经费;赞助商赞助 人际关系拓展协会 人际关系讲座策划书

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1世纪是一个人际交往十分活跃的世纪。每个人在人际交往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想就自己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人际交往中的功利性 与别人交往时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强调自己的感受,把别人当作达到目的、满足私欲的工具;不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和利益;在交往中目中无人,与同伴相聚时,不顾场合,也不考虑别人的情绪,自己高兴时,高谈阔论,手舞足蹈,不高兴时,抑郁寡欢或乱发脾气。这种人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无论他们多么精明,永远也不会与人建立牢固、持久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冲动心理强烈 自制能力弱,遇事易冲动。像骑车相撞以及类似的许多小事情,是大家都不愿意发生的,有时也很难断定谁是谁非,双方谦让一下就相安无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让一点,好言相对,然而大学生往往一时冲动,气势汹汹,把事情搞扩大化、严重化,破坏自己的人际魅力。 (三)人际交往中的封闭性 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要掩盖起来,在他们看来,人世一切是那么无聊,令人厌倦、平淡、无意义;往往持一种孤傲处世的态度,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在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无法与别人沟通,从而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观镜自赏往往容易导致性格的偏执,做出令人不解的古怪行为。 (五)面子心理作怪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面子更是人的一大怪癖,许多人际冲突,都是发生在没有什么原则问题的小事情上,往往是一次无意的碰撞、不经意的言语伤害、或区区小利等等,本来只要打个招呼、说声道歉,也就没事了,但双方都“赌气”,不打招呼,不道歉,而是出言不逊,结果争吵起来。更有甚者,一个不让,一个拔拳相向,头破血流,事后懊悔不迭。双方都在用不适当的方法维护自尊,即典型的面子心理,仿佛谁先道歉就伤了面子,谁在威胁面前低了头,谁就孬种、于是层层升级,以悲剧而告终。 我觉得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必须要掌握以下交往原则: (一)对人际交往要有清醒的认识 1、交往是双向的,没有交流就没有了解。只有开放自己,才能更有效的接近他人。 2、交往是平等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使别人尊重自己。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要把双方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即不能觉得低人一头,也不能自高、自傲、高高在上,在交往中对自己要有信心,对别人要有诚心,平等互利交往,才有可能良好持久。 3、交往是有选择性的。交往的双向性,决定了交往的互动性和选择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你,要选择能够与你产生共鸣的人做为交往对象,不要一味的寻求数量的多少,一定要注意交往对象与自己是否真的可以持久交往,一厢情愿会造成两败俱伤。 4、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不要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的知心朋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层次的交往中一定要避免因感情投入过多而回报较少造成的

如何协调人际关系

如何协调人际关系 在此,我想大家推荐几种协调人际关系的策略: 其一、“彼此退让”的策略 就是迫使争执双方各自退让一步,达成彼此可以接受的协议。这是解决双方冲突的最常见办法,采用这种方法,关键在于找到协调双方的适度点。无论调停那一类的纠纷,要使双方和解,都不能偏袒一方,压服另一方。比如值晚班的老师连续接班迟到了,早班老师有意见。这时园长不能以晚班老师有特殊情况而偏袒晚班老师,也不能以晚班老师事先没跟早班老师打招呼为由批评晚班老师,任何一种做法都会激化矛盾。这时就应应该采用彼此退让的办法,劝解两位老师互相让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处理“西安事变”这个政治事件中就采用此法,一方面迫使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另一方面又规劝张学良、杨虎城从抗日大局出发,释放老将让其回南京。在这一事件中,协调双方的适度点就是迫蒋抗日。而其他,如保全蒋的抗日领袖地位,不公开发表他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承诺等是老蒋可以接受调停的适度点,而对张扬来说,制止迫在眉睫的内战,是他们想抗日的主张得到确实的保证条件,这是他们能够接受调停的适度点。这两个适度点找准了,加上细腻机智的工作,才取得最后的成功。 其二、“接受时间”的策略 这是指解决冲突的条件还不成熟,需要维持现状,等待时机给与解决;或者通过时间的积累,由生活本身逐渐地加以调整。比如老师之间有了误解,心中系了结,不要急于说破两人的问题,等待过些时间,创造条件证明彼此误会了,矛盾自然得以解决。[幼儿园教案网] 其三、“迂回前进”的策略 即在特定情况下,对一些无原则的纠纷应采取含糊的处理办法,或者对某些冲突的解决做出一些必要的退让和妥协。比如有的老师搞小团体由此生出矛盾,对这类问题,园长不必分清谁是谁非,可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策略;又如一些老师闹事,从闹事本身看,并不正确,但为了有利于大局的安定,在说清理之后,可对他们的要求做出一些不损害大原则的让步,以缓解矛盾,不要顶峰而上,把矛盾激化。当然这种策略只是一定程度的妥协,同丧失原则立场的投降行为是两码事。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和对策

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和对策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斯洛认为,人人都具有这样一种基本需要:需要归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需要得到他人的爱与尊重,这些社会需要是与吃饭穿衣等生理需要同等重要的不可缺少性的需要,否则, 将使人丧失安全感,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戴尔?卡耐基曾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百分之八十五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 ㈠论题的提出 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和谐的人际关系,适当的交往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是人的心理素质的展示。所谓交往,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过程,包括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它是人类的特定社会现象。 进入大学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面临许多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同学,新的室友,新 的师生,新的朋友,新的同乡以及新的班级,新的学校,等等。新生都对大学中的人际关系有过美好的想象,然而,当走进新环境后,人际关系的种种问题就都活生生地摆在了每个人面前。人际关系怎莫这样难处?成为大学生难言的痛。 再者,据报载山东大学社会学系选取在济南举办的两场高校毕业生招聘会,现场发送 1500份问卷,对今年高校毕业生供需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的能力则成为用人单位关注的重点,特别是人际交往能力. 我们知道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 2.23凶杀案,主犯马加爵,由于与同学产生了一些小矛 盾,而走上杀人的道路。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因此,认识、理解人际交往特别是大学生时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原则,从中悟到人际交 往的一些基本知识,结合这些特点和原则,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自身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当代大学生首要之选。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答,成因及解决途径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 途径 2012年第3期 (总第99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BORDERECONOMYANDCULTURE No.3.2哦2 Genera1.No.99 【政治文化】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 姜涛,张栋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哈尔滨150030) 摘要:当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原 因.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三方面的解决途径:首先社会要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其次家庭和学校应 加强教育和引导;第三是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D64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5409(2012)03-0044-03 一 ,大学生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中心型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受到父母亲戚的百般宠爱,从而助长了他们自私 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在与朋友,同学,老师相处时,他们都会以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去要求 别人来满足自己,却很少去体会别人的感受,在家里耍小姐少爷脾气;到了大学,真

正走进了一个独立自 主的社会,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再是那个被人众星捧月般围绕的宝贝,在与别人交往时,不顾及别人的 感受,只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依旧行使着自己惯有的"权利",从而逐渐地被淡出了同学们的交际圈. 2.拒绝与别人交往型 表现在寝室与兄弟或姐妹间不沟通,班级活动不参加,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吭声,将自己在与他人交往 上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不愿意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也不愿去聆听别 人的故事,什么事情都是自己一个人来面对,独来独往,像个"独行侠". 3.自我迷失型' 走进大学殿堂,发现学校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除了上课,学习时问之外,有很多自己支配的时间. 于是,那些组织能力强,活跃的同学更易成为大家的焦点.对于一些只知埋头读书的优等生来说,想继续 保持自己在中学阶段的优势已很困难,面对大学生活,开始感觉迷茫,变得不知所措.…学习开始退步, 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4.金钱至上型 有些学生来自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或者有一定社会背景和地位的家庭,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富二 代","官二代",他们过早接触社会,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开着豪车出现在校园中,以显示自己的身份 和地位,在人际交往中以公子哥和千金小姐的圈子作为自己交往的对象,对一般同学不屑一顾.他们崇拜 "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思想,丧失了大学生应该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人际关系中常用金 钱来进行交易oL2J

人际关系问题及策略

2009年6月皖西学院学报Jun.,2009第25卷第3期Jo urnal o f West Anhui U niv er sity Vo l.25 NO.3 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及对策研究 徐广荣 (韶关学院教育系,广东韶关512005) 摘 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际交往困扰着很多大学生,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层出不穷。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相应的干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735(2009)02-0047-03 *一、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 一个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 这就是说,人总是在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当中生存、发展的。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他们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望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正如德国学者斯普兰格描述的那样: 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时期那样强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那样深陷于孤独之中,渴望着被人接近与理解;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1](P212)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获得友谊和理解,心理正常发展、个性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实现其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2](P229)。而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是不愿交往,不懂交往,不擅交往。他们常常对人际交往充满困惑,作为当代大学生最主要的心理困惑之一,交往困惑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而且还有可能引发若干相关的心理障碍[3]。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并提出应对的对策,希望能给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充满困惑、烦恼的大学生带来一些帮助。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一)认知问题 1、对自我的认知偏差。一般来讲,完整的自我认知应包括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心理状况及社会关系三方面特性的认知。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协调个体的人际关系,而片面的自我认知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人际交往。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容易出现自我拔高和自我贬低两种认知偏差。具有自我拔高倾向的学生喜欢高估自身特长的价值,孤傲清高、目空一切,随意贬低或轻视他人,盛气凌人,不屑与人交往;具有自我贬低倾向者则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事事不如意,妄自菲薄,行为畏缩,言辞甚少,羞于与人交往。前者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自负,后者容易自卑。 2、对他人的认知偏差。由于自我意识和思维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加之社会学、心理学知识的欠缺,许多大学生还不善于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他人的优缺点,常常出现对他人认知的偏差。比如,有些学生倾向于泛化交往对象的某种特质,认为交往对象要么一好百好,要么一丑百丑,失去了人际认知的相对性和全面性,要么拔高对方,要么矮化对方[4]。 (二)情感问题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一种好恶倾向。它不仅对交往中的行为有动力功能,推动或阻滞交往行为,同时它也具有重要的信息功能,传达着交往的各种信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障碍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羞怯。有调查显示[5],近半数(49.7%)的大学生承认自己 因为害羞而不敢与人交往 。过于羞怯的大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经常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善于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情,给人留下举 47 *收稿日期:2009-03-28 作者简介:徐广荣(1976-),男,江西东乡人,韶关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

人际交往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 胸中有忍字,后退亦前进 在中国历史上,“六尺巷”的传说一直作为一种美谈被人们津津乐道,它所彰显的那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告诫世人的典范和楷模。 “六尺巷”是清朝宰相张英的祖宅所在地。据说在康熙年间,当朝宰相张英老家里的人在建造房屋时为争地基与邻居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求助,哪知道宰相并没有仗着自己位高权重而出面摆平,只是回馈给老家人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信后感觉惭愧,立刻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深受感动,也把墙主动退后了三尺,建造自己的府院。这样一来,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正所谓,墙退了六尺,心胸宽了万丈。 “吃亏是福。”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人是要学会隐忍的,忍让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处理事情最简单也最聪明的办法。人必须拥有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事。这是弥勒佛主对世人的告诫。因为修炼不到家,年少轻狂,心胸狭窄,很容易让人归类于脾气暴躁的一介莽夫;而从容淡定,与世无争,自有不怒自威的大将风范。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隐忍不但是人格涵养,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面对金钱美女之类的诱惑,没有些定力是不行的。俗话说,“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是很有道理的。无论遇到什么,我们都要做到失意时坦然面对,得意时不忘形,不张扬,不引人注目,也不争强好胜。要记住,生活因简单而快乐,我们要宽容别人的无礼冒犯,原谅别人的无心过失,要明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也许你会发现,在大雪压枝的时候,只有雪松能够生存下来,这是因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 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后,刚弯下去的树枝 又立即反弹过来,因此,雪松能始终保持这苍翠挺拔的身姿。是啊,雪松懂得退让,它知道对于外界的压力,当不能“通过正面抗争去 战胜它”的时候,就需要“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唐代禅师布袋和尚有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拥有豁达和淡定的胸怀,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学会低头忍受和步步后退,才能拥有更广阔的 天空。 铃木太郎在创业之初,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就有关技术合作问题进行过广泛而深入的商务谈判。谈判开始不久,便陷入了困境,原因 是西门子公司坚持技术使用费提成率要占到销售总额的9%,铃木太 郎不赞成这一提案。经过艰苦斗争,最终把提成率降低到5%。但西 门子公司尽管做了让步,却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技术转让费 定为60万美元,并且要一次付清。当时,合同文本的主动权掌握在 西门子公司手中,许多条款都是偏向西门子公司的,尤其是违约和 处罚条款的订立,更加明显地有利于西门子公司。作为弱势的铃木 公司,只能听从西门子公司的摆布。 当时,铃木电器公司的总资本不超过4亿日元,而60万美元的 技术转让费相当于2亿日元,这笔沉重的技术转让费,对于刚刚起 步的铃木公司来说的确是一个相当沉重的负担。这让铃木太郎陷入 了两难的选择——如果答应,那么公司必将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不答应,公司就会失去一次发展壮大的好时机。 在形势对自己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铃木太郎高瞻远瞩地指出,懂得退让才知进取。于是,他采取了先吃亏后赚钱的策略,假人之手,从中渔利,大胆接受了西门子公司的苛刻条约。 由于铃木公司从西门子公司获得了最新研究成果,所以,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几乎都有铃木公司的参与,这为其一跃而 发展成为驰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 样说,双方的合作使铃木公司开始确立了国际大公司的地位。

员工人际关系管理

员工人际关系管理 好的人际关系能促使员工更勤快的工作,员工人际关系管理要怎样呢?下面是OK搜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低调做人,不要炫耀 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对于别人的想法和看法很是不在乎,我行我素,这样会造成很多误会的。 90后的朋友也许早就已经用上了高档手机,但是你的同事或许已经工作很多年了,都没有用上这样的手机,所以要低调,如果有这样的手机也不要随时翻看,另外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开车来上班,总是会引来很多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新人来说,做事做人一定要低调,如有可能最好能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再开除来上班吧! 不怕吃亏 我们工作的时候,一般早到的人都要给大家把办公桌擦了,把大家的水杯洗干净!新来的同事为了要和大家打好关系,最好都是早到的那个,擦一下桌子,洗一下大家的水杯,用不了多长时间的,自

己既能早早起床有利于健康,还能给同事们留下良好的印象,和大 家的关系自然亲近多了! 对于外部门的同事需要帮忙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们,有时候只是 一些小事情。 善于夸奖别人 每个部门都要和其他的部门有许多的横向沟通,和他们打交道比 和自己部门的同事打交道更加难,所以要靠平时的积累,这个时候 就需要平时看到外部门同事时时微笑,不时夸奖他们: 无论他们是穿了一件新衣服还是做了一个新头式、都不要吝啬你 的言辞,多夸奖一下,大家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进了,这样办事情也 容易多了! 虚心请教、小小“贿赂” 老员工的经验比较足,所以在不懂不明白的时候一定要主动虚心 地向老员工请教,这样不仅能很快地提升你的业务水平,也能和老 员工拉近距离。有时候给个小小的“贿赂”也不错。比如买点水果 点心,在下午4点左右大家都饿了的时候吃些小点心补充一些能量!

【人际交往策略和技巧】如何增加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人际交往策略和技巧】如何增加人际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如今大学生生活中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人际关系问题,与此同时,大生学的交往触角大大延伸,积极主动地伸向了校外,大学生们希望从这些“无字之书”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体验。然而,同室之人且难以交往,何谈走向社会呢?交往中语言艺术和技术技巧的缺乏、认知的偏差等,带给他们更多的是打击和困惑。人际交往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很多人对这精彩的世界感到很无奈,自我中心、嫉妒、自卑、孤独等种种心理障碍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大网,将许多人困在网中,使他们产生焦虑、痛苦、失望、恐惧等心理体验。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交往的心理表现,加强对其的矫治与疏导。 一、良好的情绪是有效沟通的条件之一 情绪改变导致行为改变。研究表明,当大学生体验到的是积极的情绪时,大学生的行为目标也往往是积极、生动的。当大学生体验到的是消极情绪时,一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兴趣下降,缺乏挑战,缺乏自信。 情绪的好坏影响周围的人。消极情绪会影响其他同学正常学习、生活,因而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情绪的好坏影响人际关系。情绪具有感染性和传染性。乐观、热情、自尊、自信的人,在人群中更受欢迎,更容易获得别人的赞赏,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自卑、情绪压抑、爱发怒的人,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相处,难以沟通,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 二、利用自我训练方式,化解人际交往困惑 首先要做到:1.同学交往事知多少;2.淡化缺点、找寻优点;3.打破人际交往的寒冰。 其次要掌握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如学会聆听;有效沟通,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交友之道,不要单纯追求功利性交往,交友互利,是人之常情,但是切勿把与朋友往来单纯作为功利交往,因为,朋友之间的交往,除了有事相互帮助之外,还有思想交流,知识互补,情感抚慰等方面的作用,如果朋友之间一味地追求功利性交往,那么,这样的朋友是不会长久的。总之,交友得法,友谊长久,反之,朋友之间的友情会如同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三、选友——择善而交 在很多人心中存在一个交友误区,即朋友越多越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朋友越多,交际的范围越广,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但人的精力是限的,如果不加选择地广泛交际,就可能终日忙于交往,而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做自己该做的事。交友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有所选择,特别是择善而交,因此,择友时应与那些为人正直真诚、胸怀宽广、博闻广见、志同道合的人为友。 四、交往——适度而为 适度,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一切行为要合乎分寸,恰到好处,要做到热情适度、谦虚适度、期望适度、交频适度。因此,朋友间的交往,无论是相处的时间、次数、距离等,都要保持恰到好处,这样才能达到“意犹未尽,情犹未了”的意境。 五、沟通——言为情生 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更多的是体现在情感上的亲疏,而情感的沟通、共融是人际交往的关键。适当赞美别人,能给人带来美好愉悦的情绪体验,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尊重和肯定的需要;朋友之间选择恰当的时机、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赞许,是增进亲密情感的催化剂。同时要学会幽黙,因为在人际交往中,说话富于幽默,具有浓厚的幽默感是很重要的,生动、形象、幽默的语言,不仅能缓和紧张而严肃的气氛,还可以更好地传情达意,表达某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学院经济贸易系 专业电子商务 学号 1109071059 姓名李宏伟 指导教师李娜 日期2014年11 月

摘要 人际交往是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因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正常的人际交往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必备条件。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本论文通过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几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其克服的方法,诣在使大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完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人际交往大学生策略理论研究

目录{TC \* MERGEFORMAT |} 1前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代表性理论 (1)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2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2.1认知偏差引发人际交往问题 (2) 2.2交往心理的偏差引发的问题 (2) 3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应对策略 (3) 3.1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教育实践体系 (3) 3.2在交往实践中引导当代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 (3) 3.3有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4) 3.4多参加活动,拓宽交际圈子 (4) 4结论及展望 (4) 参考文献 (5)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人类的祖先通过人际关系产生了群体、社会和生产力。换句话说,没有人的沟通和传播,即人际关系,就没有人类的一切。学术思想,技术和科学发明只有相互进行沟通和交流,社会才能进步。可以说,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的形成,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和实现,也都是在一定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中实现的。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际关系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一大研究热点。 1.2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的代表性理论 当然对大学生和谐关系的研究,众多学者不仅采用了定性分析研究,而且也采用了定量分析研究。研究手段综合化、数学化,产生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主要以下几个理论:(1)交往行为理论: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为的核心乃建立在生活的第三方面即人际关系”; (2)符号互动理论:美国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米德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持续的互动的过程; (3)交换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专门用于解释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理论。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首要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依赖关系。有好的人际关系,就有高的办事效率,否则会处处不顺。理顺了人际交往,统筹把握,精心运作,就能事半功倍。 通过总结一下学者们对人际交往的界定,发现人际交往主要有三个要素: 1、具有交互性,人际交往是一个交流过程,比如接触、交换、沟通、相互影响等词的运用。 2、交流的内容是信息、思想、情感。 3、人际交往对人们的心理或行为产生了影响。 虽然,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关系密切,但依然有差别。在社会心理学上,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人与人间的心理关系,心理距离小相容性大,则人际关系融洽,反之,则心理上相互排斥,人际关系恶化。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人际交往侧重于人际联系的过程、方式,人际关系则侧重于交往中人际联系的状态与结果。二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系统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的变化又会导致结构的变化。由此观之,人际关系决定了人们如何去交往,但不同的交往方式又会改变人际关系的状况。通过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