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

1.1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1.1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

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1.1.2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

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1.2智能电网优势

智能电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虽然日常生活中和智能电网息息相关,但是对于它的了解是聊胜于无,很多人只是对电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至于智能则是雾里看花,毫无头绪。现在我们就和智能电网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电力线通信(PLC)一直以来表现平平,尤其是在美国。但在近日召开的智能能源国际会议上,Aclara公司高级产品营销经理Edward J. Kobeszka明确表示,对他的公司而言,PLC的发展依然生机勃勃。

目前,Aclara公司同时应用了两种通信技术。其双向工频自动通信系统(TWACS?)在高级计量系统(AMI)解决方案中采用了PLC技术,而其STAR? Network AMI 系统则采用了无线电通信技术。

双向工频自动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用于电表、开具账单、负荷控制、需求响应、停电检测和评估等设备之间的双向通信。而STAR 系统则提供自动抄表、增强的客户服务、开具账单、消费报告和耗水检测等服务,此处仅举几例。Aclara公

司的技术被电力、燃气和水力公用事业广泛采用。

双向工频自动通信系统由于具备远距离通信的能力,因而在农村备受青睐,基于PLC的系统也获得了大型私营公用事业公司这块市场。STAR 系统现已得到广泛应用,从小城市供水系统到大型私营电力和燃气公用事业,都包括在内。

这肯定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正如Kobeszka所说,Aclara公司的技术正被应用于300多家公用事业公司的1500万个终端。

Kobeszka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PLC技术屡遭诟病的原因:“即使该项技术运行可靠,人们仍觉得它陈旧,速度缓慢。”他指出,与射频技术和射频网格系统相比,PLC技术在美国是强买强卖,但是在网络建设情况迥异的英国,PLC技术的应用却要稳固、容易得多。他的确承认,虽然市郊地区采用了PLC技术,但实际上,射频技术要更为适合,尤其是从成本方面来考虑。

PLC传输速度慢?“扳动开关打开电灯要花多长时间?那是相当快的。我们的信号就和这个一样快。”他补充说,线路噪音(干扰)根本就不是问题。而且,由于系统的并发性,即每条馈线、每个相位、每条系统总线同时运行,PLC能够发送多个信息,并且不受带宽(或比特率)限制。

上述就是中贸智能电网专家为大家介绍的智能电网的智能具体表现,智能电网在当今已经遍布全国,这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智能电网的发展必将更加顺利。

2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

2.1国外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世界范围内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已经全面启动,许多国家都确立了智能电网建设目标、行动路线及投资计划,同时结合各自地区的监管机制、电网基础设施现状和社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了不同的智能电网战略。美国的智能电网计划致力于在基础设施老化背景下,建设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电网,并提高用电侧效率、降低用电成本。美国智能电网的四个孪生兄弟分别是:高温超导电网、电力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系统集成(RDSI)和实现传输可靠性及安全控制系统,其战略的核心是先期突破智能电网,之后营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系统

集成(RDSI)与电力储能技术,最终集成发展高温超导电网。美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发展战略为:政府直接投资→政府推进基础研究→尽快制定基础标准,并推广为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相关企业的快速介入;欧盟的超级智能电网计划以分布式电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为主要目标,同时注重能源效率的改善和提高,欧洲各国结合各自的科技优势和电力发展特点,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智能电网研究和试点项目,英法德等国家着重发展泛欧洲电网互联,意大利着重发展智能表计及互动化的配电网,而丹麦则着重发展风力发电及其控制技术;加拿大由于其分省管理的电力体制,目前暂无全国性的智能电网计划,由国家自然资源署进行全国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协调,重点放在如何提升电网对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接入能力和传输能力;日本智能电网的核心是建设与太阳能发电大规模推广开发相适应的电网,解决国土面积狭小、能源资源短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韩国的智能电网研究重点放在智能绿色城市建设上,目前已经在济州岛建设综合性的智能城市示范工程;澳大利亚智能电网建设的目标是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主要工作集中在智能表计的实施及其相关的需求侧管理方面。

综合世界各地区建设智能电网的进程来看,智能电网的关注热点包括:(1)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接入技术及其与大规模储能联合运行技术;(2)大电网互联、远距离输电及其相关控制技术;(3)配电自动化和微网;(4)用户侧的智能表计及需求响应技术。

2.2中国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电网现代化建设和运行管理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部分项目已进入试点阶段,大量科研成果已转化并广泛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部分电网技术和装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设备保障,并积累了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在大电网运行控制方面,我国具有“统一调度”的体制优势和深厚的运行技术积累,调度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一流,自主研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装置广泛应用;广域相量测量、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等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居世界领先地位。

在通信信息平台建设方面,我国建成“三纵四横”的电力通信主干网络,

形成了以光纤通信为主,微波、载波等多种通信方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以“SG186”工程为代表的国家电网信息系统集成开发整合工作已于2009 年底基本完成,各项功能得到广泛应用。

在研究能力方面,我国形成了目前世界上试验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高的特高压试验研究体系,具备了世界上最高参数的高电压、强电流试验条件,特高压试验研究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电网防灾减灾、输电线路状态检修及在线监测、超导输电技术、数字化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领域的试验研究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关键设备研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力量针对智能电网建设内容和技术领域需求,分别制定了《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系统)研制规划》和《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及制定规划》。设备研制规划提出了关键设备的研制目标,并制定了关键设备的研制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的技术标准体系用于指导智能电网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增强我国在智能电网国际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为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清洁能源并网及大容量储能方面,我国深入开展了风电、光伏发电监控及并网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风电接入电网仿真分析平台,制定了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等相关标准,开展了大容量电化学储能等前沿课题基础性研究工作。

2.3国内外发展智能电网的对比分析

从发展阶段来看,国内外的智能电网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发达国家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起步时间相对稍早,但是真正开展实质性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也只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因此,在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新一代电网技术革命中,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这将有助于我国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有世界一流电网。

从发展动因来看,我国和国外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的国情要求显著提高电网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必须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电网;二是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与清洁发展之间的矛盾;三是我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要求电力企业高效运营和创

新发展;四是电网自身发展要求处理好网架等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先进技术应用之间的关系。因此,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技术、经济、政策问题也更为复杂。

从推进方式来看,国外发达国家主要是采用政府为主导的推进方式,部分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政策和法规框架,并通过政府投资和补助等方式激励有关行业积极参与智能电网建设。截至2009 年底,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智能电网推进方式尚未形成,有关政策和法规框架尚未有效建立,对有关行业参与智能电网建设的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尚未出台。因此,尽快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智能电网推进方式,从政府层面出台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和配套措施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关键技术

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个建设环节中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列举如下。

(1)智能电网发电技术

节能减排技术、机网协调控制技术、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水电跨区域、跨流域综合优化调节和机组快速调节与深度调峰技术。

(2)智能电网输电技术

智能电网下的电网规划技术、智能电网下大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技术、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技术、未来电网控制中心建设技术、具备分布决策功能的智能变电站技术、输变电设备智能管理技术、智能电网下的电力市场技术以及智能电网下的现代企业管理技术。

(3)智能变电技术

海量实时信息应用及信息体系架构技术、变电站广域关联、配合、交互技术、广域信息交互及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与实验技术、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和广域保护技术。

(4)智能配电技术

风险预警预控及智能报警技术、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智能配网故障快速处理技术、分布式发电、微电网和储能技术、自适应保护控制技术。

(5)智能电网用电技术

智能表计技术、用户电压调节技术、用户电源和储能设备接入技术和用户通信能源一体化技术。

(6)智能电网调度技术

一体化智能调度支撑技术、特大电网智能运行控制技术、一体化调度计划运作平台和大型可再生及分布式能源接入控制技术。

国家科技部于2012年发布了《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规划》将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并网技术、支撑电动汽车发展的电网技术、大规模储能技术、智能配用电技术、大电网智能运行与控制技术、智能输变电技术、电网信息与通信技术、柔性输变电技术等列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任务。从一定程度上讲,上述技术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智能电网技术的主要研究领域与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发展史

智能电网发展史 1.1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1.1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 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1.1.2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3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年,美国IBM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

我国与美国智能电网技术模式的差距

我国与美国智能电网技术模式的差距 1)美国发展智能电网重点在配电和用电侧,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服务的提升。中国的智能电网将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六个环节,具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技术特征。 2)美国智能电网的四个孪生兄弟分别是:高温超导电网、电力储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系统集成(RDSI)和实现传输可靠性及安全控制系统,这个电网发展战略的本质是开发并转型进入“下一代”的电网体系,其战略的核心是先期突破智能电网,之后营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系统集成(RDSI)与电力储能技术,最终集成发展高温超导电网。 3)我国情况是,国家电网公司目前正在推进“一特四大”的电网发展战略,即以大型能源基地为依托,建设由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构成的特高压电网,形成电力“高速公路”,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发展以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坚强智能电网。这个战略的核心仍然是依托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制营建特高压电网基础上的电网现代化,其电力中枢系统仍然没有摆脱大煤电、大水电,而以实现电网骨架更大体系的统一目标。 4)尽管均为智能电网概念,但我国和美国在发展信息化智能电网的远景目标和现实技术手段上仍有明显的差异,鉴于我国大电网体系构建的原则上,智能电网将成为优化能源结构(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吸纳能力)、充分释放高效低耗电力输送能力和提升用户端电力需求互动的综合系统工程。

智能电网发展史

精选文档 智能电网发展史 1.1 智能电网概念 智能电网(smart power grids ),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 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1.1.1 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将智能电网定义为: 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架构,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本特征是在技术上要实现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 1.1.2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 3 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 年,美国IBM 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 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 精选文档

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 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 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 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 ,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 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精选文档 1.2 智能电网优势 智能电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虽然日常生活中和智能电网息息相关,但是对于它的了解是聊胜于无,很多人只是对电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至于智能则是

南方电网2017年发展历程

南方电网2017年发展历程...Future 1月1日2016年,南方电网通过西电东送等方式,优化电能结构,最大限度消纳云南富余水电,截至2016年底,南网非电量首次占比达到5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一倍 2月7日南方电网2016年西电东送直流综合能量可用率达96.44%,连续6年达96%以上,高出近5年(2011—2015)全国平个百分点,高于2015年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2月14日南网科研院牵头的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与保护设备技术导则(IEEE1899)正式通过了IEEE理事会审批,标志着南方电流领域国际标准制定取得首次突破 2月14日南方电网公司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拓业务的发展空间 2月20日南方电网公司与柬埔寨皇家集团续签电网投资合作谅解备忘录 2月24日全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获批筹建,该标委会的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南网科研院,业务指导单位为中联合会,这是第一个挂靠南方电网公司的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3月2日南方电网广东公司批复实施《横琴自贸区供电营业规则》(以下简称《规则》),成为南方五省区乃至全国首个自规则 3月21日南网能源公司投建的“广州超级计算中心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在广州顺利投产。该项目是全国最大的地下室能源项目,也是国内第一个配套脱硝设备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获评“2016年度中国分布式能源优秀项目特等奖” 3月24日南方电网首个智能操作机器人在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110千伏安山站投入运行 4月20日中国首个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南方电网以“零事故、零差错、零投诉”保供电成果射保供电任务 4月28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次国际美元债券发行成功 5月3日南方电网公司在深圳建设的全国首个“变电站+充电站”站点——莲花山充电站投运 5月23日南方电网公司发布了《中国南方电网2016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也是该公司连续第10份社会责任报告,报告获五星评价 5月25日南方电网公司成功研制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换流阀。这是南方电网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应用”的成果 6月7日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正式印发《南方区域跨区跨省月度电力交易规则(试行)》,这是全国首个跨区跨省月度电力交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11T16:36:35.487Z 来源:《电力设备》2015年6期供稿作者:邓宏赵武 [导读]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武乡县供电公司客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分散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网络已经难以满足这些发展要求。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武乡县供电公司 046300)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推进,电网与电力市场、客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客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等分散式发电资源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的电力网络已经难以满足这些发展要求。因此,发展智能电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中笔者详细叙述了国内外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形势,希望以此有所贡献。 关键词:国内外;智能电网;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智能电网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1、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2009 年 5 月,在北京召开的“2009 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国家电网公司正式发布了“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2009 年 8 月,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智能化规划编制、标准体系研究与制定、研究检测中心建设、重大专项研究和试点工程等一系列工作。坚强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坚强”与“智能”是现代电网的两个基本发展要求。“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强调坚强网架与电网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是以整体性、系统性的方法来客观描述现代电网发展的基本特征。 电网的“坚强”与“智能”本身也相互交叉,不可拆分。坚强智能电网是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的电网。坚强可靠,指具有坚强的网架结构、强大的电力输送能力和安全可靠的电力供应;经济高效,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促进能源资源和电力资产的高效利用;清洁环保,指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清洁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透明开放,指电网、电源和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电网无歧视开放;友好互动,指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灵活调整,友好兼容各类电源和用户接入,促进发电企业和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行调节。坚强智能电网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建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自主创新、国际领先的现代电网。 2、南方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方电网公司高度重视智能电网的发展,根据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以及公司的中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思考智能电网的发展规模以及建设的方案,研究提出了围绕南方电网核心技术,运用信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传统电网的升级改造,要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的电网发展定位,明确了四个提高以及一个促进。四个提高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提高系统和资产的利用率;提高用户能效管理以及优质服务水平;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能力;同时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 四个提高是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的水平;提高系统和资产的利用率;提高用户能效管理以及优质服务水平;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能力;同时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的发展。南方电网公司认为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过程汇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应符合我国国情。由于我国的能源资源分配以及南方电网公司负荷区域分配是很不合理,往往能源资源很高的地方负荷能源很高,但是低的地方负荷能源很低。为了配合电网大范围的配置实现远距离、大能源交直流混合的智能电网特征,智能电网要解决由此带来的规划以及调动包括安全运营的问题。 第二,发展智能电网是社会的共同愿望,同时也是电网发展到目前程度的必然需求。特别是南方电网的水电比例是 38%,水火对智能电网的要求是很有效的,也很高的。南方电网公司比较重视智能电网建设顶层设计,组织开展了南方电网智能电网的战略规划以及研究,同时系统描绘了推进南方电网以及智能电网研究技术、发展目标,系统建立了智能电网的标准体系,编制完成了企业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体系总的构架,要关注了新能源的接入、设备状态检测以及评估,配电网自动化,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的标准,同时承担了特高压直流输电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包括电池储能等多项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 二、国外智能电网发展的形势 1、美国进行智能电网改造 2006年,美国IBM公司曾与全球电力专业研究机构、电力企业合作开发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细化到每个联网的装置。008年4月,美国科罗拉多州波尔得市已经营建成为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与此同时,美国还有10多个州正在开始推进智能电网发展计划。2009年1月,美国政府发布了《经济复兴计划进度报告》,宣布将铺设或更新约4 800 km输电线路,并在未来三年内为美国家庭安装4万多个智能电表。2009年4月,美国政府又宣布了一项约40亿美元的用于开发新的电力传输技术计划。此后,美国能源部长表示,政府向美国企业提供24亿美元,用于制造混合动力车和车用电池,美国能源部也在加强车用电池的研究作为新型电网最重要的客户工具,电池可以更大地创造智能电网的应用运转空间。这意味着美国政府能源计划的下一步战略将发展智能电网产业。 2、欧洲电力企业的智能电网建设实践 目前,英、法、意等国都在加快推动智能电网的应用和变革,意大利的局部电网已经率先实现了智能化。2009年初,欧盟有关圆桌会议进一步明确要依靠智能电网技术将北海和大西洋的海上风电、欧洲南部和北非的太阳能融入欧洲电网,以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成的跳跃式发展。欧盟为应对气候变化、对能源进口依赖日益严重等挑战,向客户提供可靠便利的能源服务,正在着手制定一整套能源政策。这些政策将覆盖资源侧、输送侧以及需求侧等方面,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电工电气(2010 No.3)领域深刻变革,为客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形成低能耗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欧洲已经有大量的电力企业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实践,内容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

智能电网提出背景及关键技术

智能电网提出背景及关键技术 一、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提出的技术与国家战略背景: “互联网”的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地球村”、“数字地球”等概念逐渐体现了人类信息交流的时空跨越,速度与效率的倍增。 “物联网”应用趋势,建立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随着新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的部署,IP地址不再受限,为物联网扫除了网络容量的限制。 “智能电网”,电网设备的智能化、数字化与网络化为电网的信息化、互动化与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中国最新定义为: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统一是前提,含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智能为感知、自律、自主、自愈、自学习、自适应、自调节、分析与决策,体现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灵活互动、友好开放) 智能电网历程(大事记要): 2003年美国电科院首先提出《智能电网研究框架》,能源部随即发布2030智能电网计划(Grid2030计划-Itelligrid)。 2006年,欧盟智能电网论坛推出了《欧洲智能电网技术框架》-Smartgrid。 2008年,华东电网公司和华北电网公司分别提出了建设智能电网的远景和实施方案。 2009年1月,奥巴马宣布全面启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项目,全世界随之掀起了一股智能电网热潮。 2009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提“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拉开中国建设智能电网的序幕。 2009年4月17日美国白宫公布首批40多亿智能电网资助计划。 2009年4月下旬,国家电网公司组织三个智能电网考察团赴美国和欧洲考察,回国后开始组织编写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综合研究报告。 2009年5月中旬,中国电科院建立智能电网研究中心。 2009年5月18日,美国商务部、能源部汇集业界主要机构与公司,讨论并通过第一批16个智能电网行业标准,美国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全面启动阶段。 2009年5月21日,国网公司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目标”。 2009年6月,国家电网科技部组织智能配电和数字化变电站技术研讨。下旬,国家电网总部成立“智能电网部”。 2009年7月,总投资25亿元的全国首家智能电网产业园项目在扬州正式启动,下旬,国家电网正式确认在上海世博园区建立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二、国家规划与行业动态 中国在09年开始快速布局智能电网建设,有经济与政治的综合考量,一

美国的智能电网

美国的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 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 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 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智能电网概念的发展有 3 个里程碑: 第一个就是2006 年,美国IBM 公司提出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IBM 的智能电网主要是解决电网安全运行、提高可靠性,从其在中国发布的《建设智能电网创新运营管理-中国电力发展的新思路》白皮书可以看出,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传感器连接资产和设备提高数字化程度;二是数据的整合体系和数据的收集体系;三是进行分析的能力,即依据已经掌握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优化运行和管理。该方案提供了一个大的框架,通过对电力生产、输送、零售的各个环节的优化管理,为相关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描绘了一个蓝图。是IBM 一个市场推广策略。 第二个是奥巴马上任后提出的能源计划,除了以公布的计划,美国还将着重集中对每年要耗费1200 亿美元的电路损耗和故障维修的电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建立美国横跨四个时区的统一电网;发展智能电网产业,最大限度发挥美国国家电网的价值和效率,将逐步实现美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创造世界上最高的能源使用效率。 可以看出美国政府的智能电网有三个目的,一个是由于美国电网设备比较落后,急需进行更新改造,提高电网运营的可靠性;二是通过智能电网建设将美国拉出金融危机的泥潭;三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三个是中国能源专家武建东提出的“互动电网。互动电网,英文为Interactive Smart Grid,它将智能电网的含义涵盖其中。互动电网定义为:在 开放和互联的信息模式基础上,通过加载系统数字设备和升级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发电、输电、供电、用电、客户售电、电网分级调度、综合服务等电力产业全流程的智能化、信息化、分级化互动管理,是集合了产业革命、技术革命和管理革命的综合性的效率变革。它将再造电网的信息回路,构建用户新型的反馈方式,推动电网整体转型为节能基础设施,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客户成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电网价值的最大化。 互动电网还可以通过电子终端将用户之间、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接,实现电力数据读取的实时、高速、双向的总体效果,实现电力、电讯、电视、智能家电控制和电池集成充电等的多用途开发,实现用户富裕电能的回售;可以整合系统中的数据,完善中央电力体系的集成作用,实现有效的临

智能电网的发展历程

早在2001年,意大利的电力公司就安装和改造了3000万台智能电表,建立起了智能化计量网络。 2005年,坎贝尔发明了一种技术,利用的是(Swarm群体行为)原理,让大楼里的电器互相协调,减少大楼在用电高峰期的用电量。这个技术赋予电器于智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006年,欧盟理事会的能源绿皮书《欧洲可持续的、竞争的和安全的电能策略》(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nd Secure Energy)强调智能电网技术是保证欧盟电网电能质量的一个关键技术和发展方向。 2006年中期,一家名叫“网点”(Grid Point)的公司开始出售一种可用于检测家用电路耗电量的电子产品,可以通过互联网通信技术调整家用电器的用电量。 2006年,美国IBM公司曾与全球电力专业研究机构、电力企业合作开发了“智能电网”解决方案。这一方案被形象比喻为电力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电力公司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计量表、数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动监控电网,优化电网性能、防止断电、更快地恢复供电,消费者对电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细化到每个联网的装置。 2007年10月,华东电网正式启动了智能电网可行性研究项目,并规划了从2008年至2030年的“三步走”战略。 200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波尔得(Boulder)已经成为了全美第一个智能电网城市,每户家庭都安装了智能电表,人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当时的电价,从而把一些事情,比如洗衣服、烫衣服等安排在电价低的时间段。电表还可以帮助人们优先使用风电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2008年9月,Google与通用电气联合发表声明对外宣布,他们正在共同开发清洁能源业务,核心是为美国打造国家智能电网。 2009年1月25日美国白宫最新发布的《复苏计划尺度报告》宣布:将铺设或更新3000英里输电线路,并为4000万美国家庭安装智能电表——美国行将推动互动电网的整体革命。 2009年2月2日能源问题专家武建东在《全面推互动电网革命拉动经济创新转型》的文章中,明确提出中国电网亟须实施“互动电网”革命性改造。 2009年2月4日,地中海岛国马耳他在周三公布了和IBM达成的协议,双方同意建立一个“智能公用系统”,实现该国电网和供水系统数字化。IBM及其合作伙伴将会把马耳他2万个普通电表替换成互动式电表,这样马耳他的电厂就能实时监控用电,并制定不同的电价来奖励节约用电的用户。 2009年2月10日,谷歌表示已经开始测试名为谷歌电表(Power Meter)的用电检测软件。这是一个测试版在线仪表盘,相当于谷歌正在成为信息时代的公用基础设施。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技术密集型和网络性行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九次变革,其中先后两次成立水利电力部、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目前正酝酿着第十次变革: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工业”,“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应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已达到3.3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5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电力工业管理实行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的管理体制;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电力工业对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第三阶段自1997年至今,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新体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

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期(1949-1955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并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力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1958年) 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续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和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火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电力需求的变化与供求状况分析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1 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产业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 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年发电量为17亿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 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一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供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年发电量约43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产业:①东北中部电力产业,②东北南部电力产业,③东北东部电力产业,④冀北电力产业。 ⑶ 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 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以6.2% 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产业自动化水平和发输配电的经济指标而言,我国的电力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2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历程 1978 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正式开始。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也为电力行业的改革指明了市场化的目标和轨道,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开始向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方向转变。对于1979年开始进行的改革,大致上可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从1978年至1997年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期为了促进电力发展,解决严重缺电问题,国家出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集资办电政策,如利用外资、征收电力建设基金、还本付息定价等政策,成立了华能、新力等发电公司和长江三峡、清江、五陵等水电公司,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成立五大电力集团公司,此外还成立了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全国除西藏和福建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省电力公司。但由于电力建设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期间,电力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到1986年,发电量缺口达600-700亿千瓦时,全国还有35%的农户没有用上电。由于电力缺口大,拉闸限电频繁,电力工业的“瓶颈”更为突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为广泛共识。1987年9月,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1997年底,我国电力工业基本实现供需平衡。1998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的通知》,决定停止执行若干限制用电的规定,标志着长达20多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中国电力工业在取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这一历史性成就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电力发展史

电力发展概述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 (一)、电力系统的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系统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 三个阶段。 ⑴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 461个发电厂,发电装机总容量为 630MW年发电量为17亿kWh, 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 1937 ?1949 年。 1937 年抗日战争开始后 , 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拱军需物资 , 从而使东北电力系统也有一定的发展。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 1848.6, 年发电量约 43 亿 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系统:①东北中部电力系统,以丰满水电厂为中心, 采用154kV输电线路,连接沈阳、抚顺、长春、吉林和哈尔滨等地区;②东北南部电力系统,以水丰水电厂为中心,采用220kV和154kV输电线路,边疆大连、鞍山、丹东、营口等供电区;③东北东部电力系统,以镜泊湖水电厂作为中心,采用了 110kV 输电线路,连续鸡西、牡丹江、延边等供电区;④冀北电力系统,以77kV输电线路连接 北京、天津、唐山等供电区和发电厂。 ⑶ 1949 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 1996年中国大陆部分的发电装机容量达 2.5亿千瓦,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以 6.2% 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和发输配电的经济指标而言 ,我 国的电力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二)、电力系统的现状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 中国的电力工业得到相应的增长,逐步形成以大型发电厂和中心城市为核心 ,以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为骨架的各大区、省级和地区的电力系统。全国电网已经基本上形成 500千伏和 330 千伏的骨干网架。大电网以基本覆盖全部城市和大部分农村;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联网工程开 始启动 , 我国电网进入了远距离、超高压、跨大地区输电的新阶段。 1987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跃上了 1 亿千瓦的台阶;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 1995 年3月又突破 2亿千瓦大关。 1990年,在发电装机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发展史 1.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3.每一人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个个个它青 4.方茴归,"可能人归有点什归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归,"那归候我归不归归~归是多归归、多归重的字眼。我归只归喜归~就算喜归也是归归摸摸的。遥沉啊" 6.方茴归,"我归得之所以归相归不如归念~是因归相归只能归人在归归面前无奈地哀悼归痛~而归念却可以把已归注定的归言归成童归。" 中归力归展史国--新能源归归建归 ;一,核能归归 1985年中归始归建第一座核归站浙江秦山核归站~容量国——30万千瓦~归水堆型~自行归归、制造、施工~部分归归归口。1991年12月15日归归~并网1994年4月1日商归行~运1995年7月1日通归家归收。目前正归建二期工程二台归国国60万千瓦核归机归~和三期工程二台自加拿大引归的重水堆型70万千瓦核归机归。 广圳湾国两国装归深大归核归站~是中归建的第二座大型核归站~引归英、法归归~安二台90万千瓦归水堆型核归机归。1988年8月8日归注第一罐混凝土~1993年8月31日一机归平归归~号网1994年2月1日商归行~二机归于运号1994年5月6日商归行。目前在建的归目有,大归第二核归运湾 站-归澳核归站~安四台归水堆型装100万千瓦核归机归~江归归云港核归站~由俄归斯引归二台100万千瓦核归机归~归省归建归第三座核归站~江核归站~

安广划即阳装6台100万千瓦核归机归。目前中核归机容量归占全归归归机容量的国装国装0.76%~归归量归占归归归量的1.2%。;二,归力归归 中归力归源归归国2.53归千瓦~可归归量达1.6归千瓦。1998年末~全近国20归归归~机归容量归个装 22.36万千瓦。目前全最大~也是归洲最大的归归归是新疆坂城归力归归归~有国达装300、500、600千瓦归归机归共111台~归容量5.75万千瓦。蒙古归归归勒归归归~有内装42台600千瓦及10台550千瓦归归机归~归容量3.07万千瓦。浙江归海括归山归归归~有装33台600千瓦归归机归~归容量1.98万千瓦。目前中归归机容量归占可归归量的千分之一点四~有归归的归展前景。国装广;三,地归归归 中地归归源也富~且分布面甚。第一座地归归站建于归归归归归屋村于国很丰广广丰1970年建成~机归1."噢~居然有土归肉~归我一归," 2.老人归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如虎的成年人归是一归笑归~落着自己的孩子~着骨壮数拎棒归归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与 3.石村不是大~男女老少加起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成的~归朴而自然。很来砌 1.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3.每一人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个个个它青 4.方茴归,"可能人归有点什归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归,"那归候我归不归归~归是多归归、多归重的字眼。我归只归喜归~就算喜归也是归归摸摸的。遥沉啊" 6.方茴归,"我归得之所以归相归不如归念~是因归相归只能归人在归归面前无奈地哀悼归痛~而归念却可以把已归注定的归言归成童归。"容量100千瓦。1971年至1975年在湖南省归归灰归归建成宁300千瓦地归归站。目前中最大的地国归归站是西藏羊八井地归归站~机归

智能电网论文

关于智能电网发展的研究论文 摘要:在全球电网逐渐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的大背景下,智能电网应运而生;简要概括了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电网的特点;介绍了智能电网在世界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最后简述了智能电网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智能电网;发展 0 引言 在这种全球经济不断发展、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愈来愈重视的背景下,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加可靠、具有较高自愈能力、与用户之间实现密切互动的现代化电网,于是智能电网应运而生。在智能电网中,可以将能源开发、发电、输电、配电、供电、售电、服务以及蓄能与能源终端用户的各种电气设备和其用能设施,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连接起来,并通过智能化的控制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充分利用各种能源资源,注重低碳环保,依靠分布式能源系统、能源梯级利用系统、蓄能系统和蓄电交通系统等组合优化配置,实现精确供能对应供能、互助功能和互补功能,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使用户投资效益和成本达到一种合理有利的状态。本文主要以几个典型的国家和地区为例简要介绍一下智能电网的由来,特征,发展历程、现状及广阔前景。 1 智能电网的产生背景及由来 首先,自从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之相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电力网络系统并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电能供应不够稳定,特别是几次震惊世界的大停电事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行的电力系统压力不断加大。2003年8月14日下午,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发生大面积停电,停电影响了地铁、电梯以及机场的正常运营,在一些地方造成了交通拥堵,给成千上万市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2005年8月2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地区供电的一条主要输电线路出现故障,加州电力主管部门紧急启动限电措施,造成大约50万居民断电半个小时。 其次,随着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用户对于电能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人们希望获得更可靠、更优质的电能,在目前电网中,电压跌落是最多的电能质量问

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电能表的发展历史 从十九世纪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开始,随着电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电能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通用能源。由于其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其他形式的能源总是转化为电能进行利用。在信息化时代,大到运算能力超强的巨型计算机,小到集通讯和娱乐等众多功能与一身的智能手机都离不开电能的使用,可以说电能已经成为社会的命脉。但是不同于阳光、蒸汽、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电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在电能投入使用之前,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如何度量电能。于是科学家们设计出了不同原理,不同工作方式的电能表。一.电能表的出现 由于电能在最早开始投入生产的时候使用的是直流电,因此1880年(或1881年)爱迪生利用电解原理发明了第一台直流电能表(安时计)。 由于年代久远,网络上查找不到爱迪生发明的直流电能表的具体模型,究竟电解原理是怎样使用来计量电能的也无从查证。因此,我们只能猜测爱迪生将电解装置接入电路,通过电解过程中某种化合物的生成量来计算电能转化。 但是这种理论存在一个问题:根据高中所学的电解知识,在已知电解质种类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单位时间内的电荷转化量,进而得到电流,但是电压是怎么测量的资料说安时计本身就是用来测量电量的,那么仅测得电量,怎样得到电功率 二.感应式电表 随着工业进程不断加快,受技术的限制,直流电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交流电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交流电的发现和应用,又向电能表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889年,匈牙利岗兹公司一位德国人布勒泰制作成总重量为的世界上第一块感应式电能表。感应式电表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当把电能表接入被测电路时,

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中就有交变电流流过,这两个交变电流分别在它们的铁芯中产生交变的磁通;交变磁通穿过铝盘,在铝盘中感应出涡流;涡流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铝盘得到转矩(主动力矩)而转动。负载消耗的功率越大,通过电流线圈的电流越大,铝盘中感应出的涡流也越大,使铝盘转动的力矩就越大。即转矩的大小跟负载消耗的功率成正比。功率越大,转矩也越大,铝盘转动也就越快。铝盘转动时,又受到永久磁铁产生的制动力矩的作用,制动力矩与主动力矩方向相反;制动力矩的大小与铝盘的转速成正比,铝盘转动得越快,制动力矩也越大。当主动力矩与制动力矩达到暂时平衡时,铝盘将匀速转动。负载所消耗的电能与铝盘的转数成正比。铝盘转动时,带动计数器,把所消耗的电能指示出来。 在感应式电表刚发明出来的时候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导磁材料性能差,增大了电能表体积和质量。另一方面,转盘材料产生涡流过程中电能消耗太大。因此,之后感应式电表又得到了逐步改进。 1905年出现了增加非工作磁路改进成九十度的方法,大大提升了电能表各项参数。随后性能较好的高导磁材料的出现,大大地减轻了电能表的重量并缩减了其体积。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电能表釆用铬钢、铝镍合金代替原来的镍铜,并通过降低电能表转盘的转速来降低其损耗,同时改善了电能表的负荷特性。 感应式电表因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维修方便、操作安全在电能计量中得到了广泛引用。但是感应式电表也有自身的缺点:消耗人力、准确度低、功能扩展困难、防窃电能力差。 三.电子式电表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日本发明了时分割乘法器并提出了其测功率原理,实现了全电子化测量装置,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电子式电表原理:被测量的电压、电流经电压和电流转换器转换后送至乘法器,乘法器完成电压和电流瞬时值相乘,输出一个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成正比的直流电压U,然后再利用U与关系,将电压转变为表示频率的信号。经计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