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面上基金项目一览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面上基金项目一览表

第23卷第12期2011年12月

V ol. 23, No. 12

Dec., 2011生命科学

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4-0374(2011)12-1165-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

2011年度资助面上基金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申请人依托单位

1微生物学(161项)

阿尔金山盐湖嗜盐古菌的多样性与系统演化研究吴 敏浙江大学

大豆快生根瘤菌多样性形成机制及竞争结瘤的分子基础研究陈文新中国农业大学

黄淮海区域花生根瘤菌的种群分布及其土壤生态适应性研究隋新华中国农业大学

螺旋体共生菌与黑胸散白蚁代谢相关性研究杨 红华中师范大学

细菌NADP-依赖性单体与二聚体异柠檬酸脱氢酶之间的分子进化关系朱国萍安徽师范大学

蜡状芽孢杆菌群呕吐毒素基因簇的水平转移机理研究胡晓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快速检出中国传统泡菜中的乳杆菌并鉴定其中的新种和新质粒潘 渠成都医学院

基于可变串联重复序列的溶藻弧菌基因分型及基因组多态性研究李艳君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盐碱地粘细菌资源的分离及系统分类研究朱红惠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嗜酸放线菌的次级代谢潜力发掘与生态功能研究黄 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反刍动物肠道与粪便中共生放线菌多样性及资源开发曹理想中山大学

基于个体发育及分子特征的网柄细胞状黏菌代表类群系统学研究李 玉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白粉菌属分子系统学研究与DNA条码基因筛选刘淑艳吉林农业大学

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黏菌的多样性和分类学研究陈双林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西部蔷薇科果树煤污病菌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孙广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一种真菌抗艾滋病病毒(HIV)活性成分研究郭顺星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广义虫草属无性型与有性型相互关系研究姚一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拟层孔菌科褐腐真菌的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崔宝凯北京林业大学

刺皮盘菌科系统学研究侯成林首都师范大学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森林土壤真菌多样性的研究吕国忠大连民族学院

炭角菌科4个重要属的系统分类研究路炳声青岛农业大学

中国皱皮菌科齿孔类群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袁海生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国横断山地区条衣及近缘属地衣的系统分类及生物地理研究王立松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膨瑚菌科的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杨祝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莫勒菌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邱君志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蜡伞科分类研究李泰辉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反馈抑制在嗜热细菌乙醇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转录中的发生过程及作用机理邵蔚蓝南京师范大学

金针菇菌柄细胞壁伸长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袁 生南京师范大学

鼠疫耶尔森菌效应分子YopM参与其致病的分子机制研究钟 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淀粉芽孢杆菌LL3小基因组菌株的构建及其聚谷氨酸合成研究宋存江南开大学

毕赤酵母细胞壁蛋白质组分析及其甲醇胁迫响应机制林 影华南理工大学

酿酒酵母ABC转运蛋白Pdr5p影响细胞麦角甾醇平衡的分子机制研究管文军浙江大学

沙门氏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乙酰化调控机理研究徐 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光合细菌的乙酰化修饰及其对产氢效率影响的研究周志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吲哚对成团泛菌YS19共质体结构形成的信号调节机制冯永君北京理工大学

假单胞杆菌中对硝基酚代谢途径及降解操纵子的表达调控机理研究伍宁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链丝菌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研究陈义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大肠杆菌分子伴侣体系对多结构域异源蛋白“折叠限制”的影响陶 勇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 基金?

1166

生命科学第23卷氧化还原电位调控丙酮丁醇梭菌代谢的机制张延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改造大肠杆菌脂肪酸代谢途径生产长链烷烃朱 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药用植物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抗HIV活性的发现与研究余利岩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球孢链霉菌转录调节基因atrA的多效性调控机制的研究洪 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硫酸盐还原细菌共生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张卫文天津大学

黄曲霉DNA甲基化模式及其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贺竹梅中山大学

SA V576和SA V151基因对阿维菌素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研究文 莹中国农业大学

盐胁迫促进地衣芽胞杆菌高效合成聚γ-谷氨酸的代谢机制陈守文华中农业大学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Cry5Ba表达沉默的负调控因子及其调控孙 明华中农业大学

模式

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ppGpp介导的严谨反应的确定及其调控异形胞王 莉华中农业大学

发育起始的机制研究

广泛细菌中DNA磷硫酰化生理修饰的系统分析与多样性分子机制研究王连荣武汉大学

新型链霉菌调控因子Med-ORF10参与抗肿瘤抗生素美达霉素生物合成李爱英华中师范大学

的生物学机制

哈氏噬纤维菌外膜纤维素结合蛋白吸附和解构结晶纤维素机理的研究卢雪梅山东大学

施氏假单胞菌中新型NAD非依赖性L-乳酸脱氢酶研究马翠卿山东大学

氧化还原感应转录阻遏蛋白Rex在克氏梭菌能量代谢中调控作用的研究王书宁山东大学

米曲霉降解尼古丁的代谢途径、酶及其基因研究肖 敏山东大学

深海新型细菌胶原蛋白酶mycolysin对胶原蛋白的降解机制及其C端新张熙颖山东大学

类型结构域的功能研究

真菌响应芳香化合物调控靶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肖亚中安徽大学

环二鸟苷酸调控可德胶合成的分子机理毛自朝云南农业大学

严格厌氧大豆异黄酮转化菌株耐氧突变株的耐氧机制研究王秀伶河北农业大学

frpB基因在幽门螺杆菌摄取利用血红素铁机制中的作用研究郭 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产油酵母应答磷限制的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赵宗保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Vibralactone生物合成中碳骨架生源确定和异戊烯基转移酶的研究赵沛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根结线虫重寄生菌穿刺巴氏杆菌的人工培养及培养机制研究鲍时翔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一氧化氮介导的桦褐孔菌多酚生物合成调控机理研究郑维发徐州师范大学

结核分枝杆菌中Pup-蛋白酶体系统对毒素-抗毒素系统功能的调控张俊杰北京师范大学

线粒体tRNA前体加工与细胞周期调控之间偶联机制的研究黄 鹰南京师范大学

真菌疏水蛋白HGFI自组装分子机制的研究乔明强南开大学

灰绿曲霉纤维素酶高效表达与调控机理龙敏南厦门大学

耐盐菌Bacillus sp.BG-CS10嗜盐纤维素酶嗜盐机制的研究张桂敏湖北大学

食源性致病菌克罗诺杆菌脂多糖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王小元江南大学

砷基生命DNA的精细化学结构鉴定及对细胞活动影响陈 实武汉大学

基于结构生物信息学指导的GH12家族糖苷水解酶的理性设计王禄山山东大学

超嗜热古菌Sulfolobus islandicus核酸切除修复途径研究申玉龙山东大学

农杆菌T-复合物招募蛋白平行同源基因表达调控分子机理的研究郭敏亮扬州大学

金黄色葡萄球菌LTA合成酶表达调控机制以及新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杨 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Enterobacter sp.CJF-002全基因组测序及其厌氧产细菌纤维素机制研究李国强南开大学

漆酶在褐腐菌接触纤维素机制中作用的研究魏东盛南开大学

百脉根根瘤菌与宿主共生固氮过程中时序性表达基因的筛选及功能研究钟增涛南京农业大学

高效拆分2-芳基丙酸类手性药物的皱褶假丝酵母嵌合脂肪酶的研究徐 莉华中科技大学

耐辐射奇球菌类胡萝卜素结合蛋白的生化功能及其表达调控研究田 兵浙江大学

大丽轮枝菌毒素蛋白编码与分泌相关基因的筛选鉴定徐荣旗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施氏假单胞菌氮代谢基因簇glnD-map调节固氮基因表达的分子机理燕永亮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岛的功能研究与比较分析欧竑宇上海交通大学

天蓝色链霉菌中DNA甲基化依赖型限制系统的发现与表征贺新义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DNA-蛋白互作网络揭示天蓝色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机理陶美凤上海交通大学

抗肿瘤抗生素xantholipin的生物合成研究由德林上海交通大学

第12期11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糖代谢相关基因在白念珠菌白-灰形态转换和毒性中的功能研究黄广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粗糙脉孢菌转录因子ADA-1调控有性发育的机制研究李少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NAPs在天蓝色链霉菌次级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机制刘 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MamO和MamE调控磁螺菌MSR-1磁小体晶体形成的机制姜 伟中国农业大学

阿维链霉菌ECF sigma因子Sig6的调控机制研究陈 芝中国农业大学

双歧杆菌抑制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粘附肠上皮细胞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魏 华南昌大学

苏云金芽胞杆菌Cry1Ac蛋白构域Ⅲ定点突变及结构与功能研究吕 媛湖南师范大学

以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的工业燃料乙醇生产用酿酒酵母的育种研究汤岳琴北京大学

嗜肺军团菌O抗原基因簇分子进化机制的研究曹勃阳南开大学

阿维菌素高产相关基因的解析与优化刘 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大肠杆菌中人工合成体系构建高效脂肪酸合成途径的研究刘天罡武汉大学

PDC-MhpF代谢通道构建及代谢流量优化机制的研究梁泉峰山东大学

构建对应于香菇全基因组序列的连锁图谱及分析农艺性状QTL 鲍大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用假单胞菌合成聚羟基脂肪酸酯均聚物陈金春清华大学

基于双分子互补的细菌动态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技术研究王 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红霉素异源合成中的网络互作研究及高效合成系统的设计王 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手性扁桃酸人工生物合成途径的构建与调试杨 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枯草芽胞杆菌多元重组工程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温廷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共基质体系中木质素代谢促进白腐菌降解染料的机制研究张晓昱华中科技大学

戈壁沙漠核辐射区微生物适应进化及生物多样性研究张 维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嗜砷性砷氧化细菌砷替代磷的分子机制王革娇华中农业大学

Fusarium concolor X4处理抑制高得率纸浆返黄的机制研究赵 建山东大学

自然生境下木质纤维素微生物降解机制及其酶系的结构多样性,协同田宝玉福建师范大学

作用和构效的系统生物学分析

近海水域破囊壶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医学生物技术应用价值研究汪光义北京大学

偶氮染料脱色细菌自产电子媒介体的分离分析及其构效关系研究柳仁民聊城大学

基于宏基因组学的浸矿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维持机制研究刘学端中南大学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性基因在环境污水中传播及相关耐药肠道细徐 海山东大学

菌的遗传结构分析

刺参池塘养殖过程中环境细菌群落的演替规律及其调控李秋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基于元转录组中核糖体RNA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全哲学复旦大学

Pseudomonas sp. HF-1新尼古丁降解质粒pMH1的分子机制阐明与完善吕镇梅浙江大学

专一性同时脱硫脱氮菌株的构建及其在原油生物处理中的应用于 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红树林环境宏基因组文库新型阿魏酸酯酶的筛选及结构功能的解析刘玉焕中山大学

假单胞菌中多组份2-氯硝基苯双加氧酶特性及其表达调控研究刘 虹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微生物对毒死蜱降解机理研究闫艳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河蟹螺原体和非凡螺原体对脊椎动物嗜神经感染机制的研究王 文南京师范大学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VI型分泌系统的动力学分泌机制研究沈锡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鼠疫耶尔森氏菌若干蛋白与NF-κB通路p65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杜宗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蝗虫的作用机理研究高梅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荚膜唾液酸对2型猪链球菌-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王长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军事医学研

究所

替加环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RND外排系统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王 辉北京大学

自噬通路在艰难梭菌毒素杀伤宿主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探究魏文胜北京大学

副溶血性弧菌转录调控子OpaR的功能研究周冬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铜绿假单胞菌Ⅲ型蛋白分泌系统的表达调控机制金守光南开大学

肺炎克雷伯菌的遗传多态性与微进化研究邱景富重庆医科大学

中国产NDM-1超级细菌毒力及耐药传播分子机制研究俞云松浙江大学

以RNA-seq策略探索新型QSI破坏耐药细菌生物被膜的分子作用机制贾爱群南京理工大学

结核杆菌非编码RNA与耐药发生和毒力调控研究毕利军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假结核耶尔森氏菌三型分泌系统转录调控网络研究陈士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1168

生命科学第23卷稻瘟病菌RGS基因MG03276生物学功能研究刘 浩天津科技大学

禾谷镰孢菌TOR途径上关键元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尹燕妮浙江大学

一个新的稻瘟病菌致病基因MoDEAD1的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研究王教瑜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分泌蛋白与板栗疫病菌毒力的关系陈保善广西大学

隐球酵母中抑制漆酶表达的葡萄糖信号通路新成员的发现及功能研究朱旭东南开大学

新生隐球菌通过影响能量代谢诱导神经小胶质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廖万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水稻条纹病毒症状决定因子的分离及其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李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卫星RNA和协生病毒与CMV的互作对CMV诱导拟南芥抗蚜虫反应的杜志游浙江理工大学

影响及其途径

RSV编码的NSvc2蛋白在灰飞虱传毒中的功能研究周益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杆状病毒复制过程中病毒DNA甲基化动态及其对病毒复制和基因表达钟 江复旦大学

的影响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抑制病毒复制的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李祥敏华中农业大学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ODV-E25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功能黎路林华中师范大学

研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1蛋白的锌指结构影响机体I型干扰素信号王金宝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通路的机制研究

羊痘病毒ORFV119蛋白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罗树红南方医科大学

Prox1蛋白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机制及应用研究刘 晶复旦大学

基于反式互补的新型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丙肝研钟 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究中的应用

高变区1与SR-BI结合引发HCV细胞侵入的机制研究赵 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EBV劫持Dicer基因建立II型潜伏感染并促进鼻咽癌细胞EMT和转移黄必军中山大学

冠状病毒RNA加帽酶的鉴定与功能研究郭德银武汉大学

肠道病毒71型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受体的分子机制研究邬开朗武汉大学

泡沫逆转录病毒cPPT元件结构分析及其在DNA合成和核内运输过程中李 治陕西师范大学

的功能研究

HCMV下调神经干细胞Sox2表达机制罗敏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人细胞型朊病毒基因PRNP的表达调控机制研究肖庚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腺相关病毒的定向进化以选择稳定有效转导心脑血管内皮载体的研究杨 林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登革病毒包装过程中衣壳蛋白与RNA遗传学相互作用张 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噬菌体MmP1早期基因的鉴定及其在寄生宿主中作用研究朱军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猪肺炎支原体全基因组ORFs的克隆、表达及诊断标识的挖掘肖少波华中农业大学

贝氏柯克斯体细胞表面蛋白鉴定及其功能研究温博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外源稀土在水-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及生态风险评价徐勤松南京师范大学

2植物学(185项)

COBL蛋白在植物细胞壁微纤丝沉积过程中的作用研究郝怀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内质网应激参与镉诱发的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机制研究麻 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木聚糖生物合成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吴蔼民华南农业大学

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9012AB不育基因Bnms3的功能分析杨光圣华中农业大学

冬小麦根冠结构与水分利用的生理生态机制邵立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

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紫花苜蓿耐盐突变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生理功能关系研究姜 健大连民族学院

PARP抑制剂促进植物侧根发育的机理研究葛晓春复旦大学

拟南芥SUMO E3连接酶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研究金京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水稻花穗原基发生和生殖器官发育中AGP基因功能的研究赵 洁武汉大学

水稻DHHC型锌指蛋白基因在植物株型构建中的功能研究林建中湖南大学

沟稃草属、异颖草属、菵草属、梯牧草属和看麦娘属(禾本科)的系统樊守金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置研究

横断山区小檗属(小檗科)Wallichianae组的种内变异式样及种间关系研究李新华南京农业大学

第12期116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世界党参属(桔梗科)及其近缘类群的系统学研究洪德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兰科石斛属分类修订金效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凤仙花属植物分类学修订于胜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苹果属(蔷薇科)植物分类修订钱关泽聊城大学

世界卫矛属的分类学与系统学研究马金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桦木科植物的花器官原基发生和系统演化研究朱俊义通化师范学院

中国喜马拉雅十字花科葶苈属(Draba)植物分类学研究乐霁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雪胆属(Hemsleya Cogn.)的系统重建与分类学修订李洪涛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薹草属广义灰帽薹草组(莎草科)的系统分类研究金孝锋杭州师范大学

狭义玉叶金花属的专著性研究张奠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泛喜马拉雅地区姜科植物的分类学研究夏念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合耳菊属(菊科-千里光族)的系统学研究杨亲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网衣属地衣分类学研究赵遵田山东师范大学

秦岭地区苔类和角苔类植物的研究贾 渝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蓝藻拟柱胞藻属和尖头藻属的分类和分子系统的研究李仁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国角苔植物的分类修订和分子系统发育朱瑞良华东师范大学

提灯藓科DNA条形码序列筛选及系统发育分析衣艳君青岛农业大学

中国鳞毛蕨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陆树刚云南大学

运城盐池湖区藻类植物区系结构及三十年变迁谢树莲山西大学

獐牙菜亚族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进化原因和生态原因薛春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云南澜沧江流域河谷植被与植物区系的生物地理分异及其成因研究朱 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珍稀濒危植物伯乐树系统进化与谱系地理学研究陈红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倪藤类植物的系统位置与分子进化研究汪小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苦苣苔亚科长蒴苣苔类(苦苣苔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王印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蹄盖蕨科双盖蕨亚科的分子系统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张宪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八角莲属种水平的亲缘地理学及物种形成历史的研究邱英雄浙江大学

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分子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谢 磊北京林业大学

广义花楸属的系统发育及分类学修订廖文波中山大学

横断山区水生植物若干代表性类群的比较谱系地理学研究刘 星武汉大学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竹亚科青篱竹族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李德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东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快速分化类群遗传变异与物种界定研究葛学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云南元谋盆地新近纪被子植物木化石群及其对古植被和古气候的指示程业明中国地质博物馆

蓍草属植物叶形变异的演化发育研究郭延平北京师范大学

基因区甲基化在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董玉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黑麦特异转座子的分离及其在远缘杂交快速形成新物种中的转座胡赞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行为和机理探讨

Rsv1抗病基因位点在多个豆科植物中的结构差异与功能化机制陈建群南京大学

一个含LrgB结构域的叶绿体外被膜蛋白调控植物叶片发育的机制研究王君晖浙江大学

稻属一对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非正常遗传重组研究王希胤河北理工大学

基于转录组测序和居群基因组学的海桑属适应性进化研究周仁超中山大学

基于传粉适应的被子植物花药结构和功能的进化生态学研究郭友好武汉大学

毛茛科植物中导致AP3-3基因沉默的机制及其与花瓣缺失的关系研究任 毅陕西师范大学

自交与异交杜鹃属植物花蜜组成比较及其进化生物学意义研究查红光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八角属(五味子科)植物与瘿蚊互利共生传粉机制及花产热的研究罗世孝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拟南芥NYEs协同调控叶片衰老进程中叶绿素降解及营养物质再蒯本科复旦大学

动员的机理

拟南芥花斑突变体var2修饰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郁 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衣藻乙酸代谢突变体ACM1基因克隆及其在光合产氢中的作用黄 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高等植物叶绿素合成途径的转录调控研究林荣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OsNOA1调控水稻叶绿素和Rubisco形成及其温度依赖性的机理研究彭新湘华南农业大学

蛋白质乙酰化对光系统II结构与功能调节的分子机理杜林方四川大学

1170

生命科学第23卷豆科植物早期根瘤形成和发育中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张忠明华中农业大学

呼吸代谢在植物应答和抵抗盐胁迫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毕玉蓉兰州大学

水稻VDACs互作蛋白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王春台中南民族大学

拟南芥气孔保卫细胞质膜离子通道功能关联机制的研究王永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NO参与调控龙葵对镉毒害耐受和富集的生理分子机理徐 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AtMGT6在拟南芥吸收镁离子中的作用研究李东屏湖南师范大学

拟南芥硝态氮调控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王 勇山东农业大学

油脂异位代谢网络中ABA信号调控因子及其对TAG异位代谢的调控机理安成才北京大学

高蔗糖转运能力蛋白AtSUC4在植物体内的生理效应及作用机制汪 澈沈阳农业大学

拟南芥棕榈酰转移酶AtzDHHC1修饰的S型脂酰化蛋白的筛选与鉴定亓宝秀山东农业大学

木薯蔗糖转化酶在淀粉积累从“源”到“库”转化中的作用郭建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抗逆转录因子ABP9的互作蛋白ZmAFP1在玉米旱逆境应答中的功宗 娜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能和作用机理

拟南芥保卫细胞蛋白激酶GPK1参与干旱胁迫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张 伟山东大学

硫化氢在乙烯诱导气孔关闭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刘 新青岛农业大学

低磷胁迫调控植物根构型变化的分子机理研究刘 栋清华大学

一个拟南芥MYB相关蛋白在干旱等逆境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初探范六民北京大学

新钙调素结合蛋白IQM1参与气孔防卫的功能解析田长恩广州大学

血红素加氧酶通过与过氧化氢信号的互作调控拟南芥盐适应性的沈文飚南京农业大学

分子机理

拟南芥中赤霉素对Pro(脯氨酸)/P5C循环的调控机理研究张 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水稻OsMYB2P-1基因功能的研究戴晓燕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RNA结合蛋白AtRBP为节点的植物耐高温调控机制解析郭房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转录因子ABP9在玉米抗旱反应中的功能及其调控的靶基因鉴定张 霞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去泛素化蛋白修饰在植物高盐胁迫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调控机制赵金凤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神经酰胺的积累与代谢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中的作用姚 楠中山大学

转录因子AtWRKYc调控磷转运体基因Pht1;1和/或Pht1;4表达的机制研究陈益芳中国农业大学

组蛋白H2B单泛素化调控植物抗VD-toxins防卫反应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李颖章中国农业大学

Pst DC3000(avrRps4/avrB)侵染植株引起超敏反应初期自噬在陈文利华南师范大学

NADPH氧化酶途径和叶绿体降解中的角色

MiR166及其候选靶基因对水稻镉胁迫应答的调控机制研究朱 诚中国计量学院

利用基因编码的特异性指示剂分析超氧阴离子(O2?-)在保卫细胞苗 琛河南大学

ABA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拟南芥β-葡萄糖苷酶调节ABA含量变化与耐逆性研究王棚涛河南大学

拟南芥R基因介导的植物防卫反应高温敏感的分子机理朱 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α-法尼烯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表达分析及重要张元湖山东农业大学

调控元件的鉴定

硫化氢信号分子调控植物抗旱性的机理研究胡向阳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水稻花粉发育中钙依赖性蛋白激酶21调控的分子机制王英典北京师范大学

生长素参与雄蕊早期发育调控现象的确立与机制研究白书农北京大学

玉米自交系间器官/发育时期特异DNA甲基化差异与相关基因表达祁 新吉林农业大学

和杂种优势的关系

茉莉酸调控拟南芥PIN2蛋白细胞内循环与降解的分子机制研究孙加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AtSARK与SSPP互作调控拟南芥叶片衰老分子机制的研究王宁宁南开大学

单一重复R3 MYB转录因子对拟南芥表皮毛和根毛细胞发生的调控王树才东北师范大学

棉纤维发育相关miRNAs的鉴定、表达及功能研究王清连河南科技学院

拟南芥蛋白磷酸酶PP2A B'亚基调节BZR1脱磷酸化及控制雄配子孙 颖河北师范大学

体发生的分子机制

生物钟和ABA信号共同调控植物环境适应性的分子机制徐小冬河北师范大学

拟南芥phyA和phyB相互作用因子的分离及其相关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连红莉上海交通大学

第12期11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拟南芥光敏色素B与光敏色素A在远红光中拮抗和蓝光中促进效应的分杨建平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子机理研究

活性氧稳态调节在ABA受体ABAR介导的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王小芳中国农业大学

AtMMS21互作蛋白鉴定及其调控拟南芥根发育的分子机制阳成伟华南师范大学

拟南芥多磷酸肌醇激酶基因AtIpk2β激酶活性调控机理研究夏惠君武汉大学

NOA1调控水杨酸诱导的拟南芥根波动生长机制分析张 骁河南大学

乙烯调控植物离体器官再生的机理研究苏英华山东农业大学

拟南芥开花时间调控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赵淑清山西大学

H2O2对水杨酸诱导丹酚酸B生物合成的响应及作用机制董娟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细胞的两阶段培养体系解析紫草药用天然产物合成的分子触发机制戚金亮南京大学

香雪兰花色代谢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王 丽东北师范大学

小麦Dirigent蛋白在木质素合成和木酚素代谢中的功能分析马庆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水稻花药特异性表达2,3-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功能研究漆小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外源茉莉酸(JA)刺激雨生红球藻高效生产虾青素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高政权山东理工大学

苔类植物双联苄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关键酶基因功能鉴定与代谢工程研究程爱霞山东大学

miR858调控丹参迷迭香酸合成的机理研究王 健陕西师范大学

茶树酚类物质合成相关多基因家族表达模式及功能分析高丽萍安徽农业大学

基于基因表达谱和代谢谱分析的茶氨酸代谢机理研究宛晓春安徽农业大学

葛根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章焰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茉莉酸应答转录因子HbWRKY1对天然橡胶生物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李辉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组蛋白分子伴侣SPT6参与种子成熟基因表达调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黄上志中山大学

拟南芥ICE1基因在雄性育性发育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林 娟复旦大学

特异影响水稻减数分裂过程基因PAIR4的克隆及功能鉴定于恒秀扬州大学

被子植物助细胞的研究田惠桥厦门大学

拟南芥染色质重组复合物SWR1成员ARP6调控植物大孢子发生的分子秦 源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机理及信号网络研究

与花粉受体激酶LePRK1关联的多条通路调控花粉管顶端生长的分子唐威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模型构建

水稻类受体激酶OsWRL1调控雌配子体发育的机制研究及其同源基因张素巧河北师范大学

的功能分析

DEAH/RHA类RNA解旋酶AtRH59调控拟南芥雌配子体发育的分子机高新起山东农业大学

理研究

中国特产濒危蕨类水韭科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刘保东哈尔滨师范大学

狭义耳草属植物两型花柱进化、维持及破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吴小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水稻HL-CMS两个不育基因与两个恢复基因互作机理的研究刘学群中南民族大学

调控烟草合子细胞分裂方向的分子机制及其对顶、基细胞发育命运的影响孙蒙祥武汉大学

玉米小种子突变体smk2中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谭保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城市化过程中湿地植物资源传统利用知识的动态特征及保护途径——以淮虎银扬州大学

扬州市为例

东亚特有细茎石斛跨海分布的谱系地理学、保护遗传学及其种质鉴别研究丁小余南京师范大学

小麦-野燕麦衍生系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吉万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百萨偃麦草染色体2EbS、5Eb和6Eb结构变异体的诱致与鉴定亓增军南京农业大学

松嫩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对增温和氮沉降的响应郭继勋东北师范大学

全国区域C4植物的地理分异规律及其适应性王仁忠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对氧化亚氮减排效应及机理研究葛 滢浙江大学

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幼苗叶片和细根功能性状的环境驱动与关联性赵广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

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和生态因子研究大黄功效组分地理变异的形成机制魏胜利北京中医药大学

基于反转录转座子的南中国海红树植物基因组多样性研究唐 恬中山大学

蓝藻发菜光形态建成过程中MAAs的合成调控与功能研究邱保胜华中师范大学

蚂蚁对紫堇属早春类短命植物种子散布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王 东华中师范大学

1172

生命科学第23卷珍稀植物白皮松遗传结构的时空动态研究刘占林西北大学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和“有毒宜制”思维研究资源植物麻疯树毒及陈 放四川大学

“制毒”的生物学基础

云南黄芪属植物资源化学品质及现代分类研究姜 北大理学院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铁皮石斛菌根互作的分子作用与表达机制李 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兰属植物的生活型、光合途径及其生态适应张石宝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羊草低温相关未知功能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刘公社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不同生境景观下濒危植物安徽羽叶报春的遗传结构及形成机制研究邵剑文安徽师范大学

猕猴桃属种复合体的综合分类学研究李新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珙桐分布格局形成机理研究苏智先绵阳师范学院

两种牡荆属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代现平滨州医学院

马鞭草苷对脑缺血促脑血管新生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张树平滨州医学院

大豆异黄酮影响罗非鱼生长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机理研究王 蔚中国海洋大学

两种石蒜科葱莲属药用植物中抗肿瘤生物碱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姚广民华中科技大学

核桃楸皮中一种蒽醌类新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构效关系鲍永利东北师范大学

及其机制研究

具有醌还原酶诱导活性的withanolide类迈克尔反应受体分子的快速发现马忠俊浙江大学

及作用靶点

药用植物抗帕金森病的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刘春明长春师范学院

以Kv1.5钾通道为靶标从中药中寻找特异性治疗房颤先导化合物王红兵同济大学

苦参碱逆转ABCG2介导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杨 芳武汉大学

槲皮素调控乙酰肝素酶对宫颈癌转移和血管生成影响的研究张 蔚武汉大学

石榴皮鞣质类成分及其改善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周本宏武汉大学

泰国木果楝属红树植物来源的抗炎与抗肿瘤活性新奇柠檬苦素的发现研究吴 军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三种植物的抗海洋生物污损活性研究何红平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偏诺皂苷新植物资源丫蕊花属的基础研究刘海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植物中吲哚生物碱新颖结构、活性及结构优化罗晓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叶蛇葡萄降压药效物质的作用机制及蛋白表达研究张秀桥湖北中医药大学

麻口皮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周小江湖南中医药大学

真眼点藻(Eustigmatos sp.)的金藻昆布糖代谢转变及其对三酰甘油积累驱动张成武暨南大学

的氮调控机理研究

亚热带湿地水域藻类种群脉冲动力学问题研究赵 敏温州大学

水位波动对不同生活型的外来水生植物入侵的影响刘春花武汉大学

水鳖科淡水植物种子活力维持机制研究李 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濒危水生蕨类植物粗梗水蕨的交配系统与保育策略董元火江汉大学

杨树人工林对洞庭湖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谢永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激光解离质谱成像技术研究次级代谢产物在模型植物中的组成和分布李 溱中国农业大学

超微量赤霉素类植物激素测定新方法及其在拟南芥突变体研究中的应用王 红武汉大学

利用人工miRNA靶向甘蔗病毒沉默抑制子改良甘蔗抗病毒特性高三基福建农林大学

组蛋白修饰(H3K36me3)表观基因组图谱的建立及功能研究于彦春杭州师范大学

3生态学(163项)

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控制机制的模型研究- 比较两个干旱区城市张 弛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生态系统对格局动态和环境变化的响应

大熊猫的性选择的遗传学机制胡义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黑斑侧褶蛙遗传结构及其生境适应性研究陈艺燕浙江大学

白蚁肠道内木质纤维素降解的分子生态学解析宋安东河南农业大学

太行花种群历史动态及其亚种分化的研究王红卫河南农业大学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优势物种空间遗传格局形成及其维持机制王峥峰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七鳃鳗C1q分子特性及其协同VLR对补体激活的影响李庆伟辽宁师范大学

花蜜特征对传粉者行为及花粉运动模式影响的进化生态学研究张彦文长春师范学院

第12期11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具有年龄结构的集合种群中若干进化问题研究周淑荣兰州大学

异型雄蕊与镜像花柱特化传粉系统的进化崩溃及其对植物交配系任明迅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统的影响

云贵高原淡水涡虫生态学及进化生物学研究陈广文河南师范大学

多花脆兰雨水传粉机制的适应意义和进化含义高江云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五倍子蚜分子系统地理学及其与第一和第二寄主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任竹梅山西大学

“哑蝉”的发声行为生态学与系统地位研究魏 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斑潜蝇种内通讯和种间隔离的化学生态学机制魏佳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迁飞性害虫褐飞虱地磁定向的始发机制研究潘卫东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补充生殖蚁分化和孤雌生殖对尖唇散白蚁建群行为的影响邢连喜西北大学

群居性圈养马麝的社会结构发育、维持、重建的行为内分泌机制孟秀祥中央民族大学

及与成功驯养的关系

海南长臂猿营养生态学策略周 江贵州师范大学

叶片逆向衰老小麦生态变异特征及其形成机理苗 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额济纳重盐滩地苦豆子的耐盐性钾素调控及其生态适应性郑延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盐芥应答盐胁迫的miRNA鉴定与功能解析王 洋东北林业大学

角质层基因cer-ym的克隆及其在植物抗旱生态适应中的作用陈国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MPK级联途径在UV-B辐射诱导拟南芥气孔关闭中的作用及其与过贺军民陕西师范大学

氧化氢、一氧化氮和乙烯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疏勒河流域盐渍化驱动的植物功能特征和养分计量平衡研究徐世健兰州大学

入侵水华蓝藻-拟柱胞藻对溶解性有机磷酸盐(DOP)的响应及其生吴忠兴西南大学

态效应研究

岷江冷杉幼苗在海拔梯度上的适应对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李春阳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不同呼吸组分权衡对植物代谢指数的调控机理研究程栋梁福建师范大学

不同恢复阶段森林群落冠层水分通量及树种水分特征的适应性研究李跃林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多疣壁虎温度依赖型性别决定的适应意义张永普温州大学

早期社会生态因素对棕色田鼠同伴亲密行为和神经内分泌特征的邰发道陕西师范大学

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牦牛适应高寒营养胁迫的氮代谢机制龙瑞军兰州大学

温度和水的可利用性对中华蟾蜍免疫功能可塑性的影响张志强安徽农业大学

两种哺乳动物冬眠启动的环境影响因素、机制及人工诱导方法的杨 明沈阳师范大学

比较研究

狭叶锦鸡儿的繁殖对策沿着气候干旱梯度的变异及其生态意义马成仓天津师范大学

通过小枝大小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解植物叶大小的种间差异孙书存南京大学

荒漠植物白沙蒿种子粘液层的生态功能分析黄振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异叶假繁缕(太子参)二态CL系统在异质生境中的繁殖策略及进化赵骥民长春师范学院

稳定性研究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天然和固沙植被区油蒿种群格局与动态研究张志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赤霉素类物质对外来克隆植物成功入侵的意义与机理杜道林江苏大学

典型克隆植物根系分工、合作与补偿效应及其动态和机制研究李德志华东师范大学

第二信使(Ca2+/CaM)对沙地云杉生态型干旱适应的调控机理邹春静华东师范大学

气候变化对雌雄异株植物种群存活、繁衍和扩散能力的影响胥 晓西华师范大学

——以青杨天然种群为例

苜蓿-豌豆蚜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机制孙玉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玫烟色棒束孢对烟粉虱的生殖调控黄 振华南农业大学

豚草天敌广聚萤叶甲的冷适应性及其生理机制郭建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气候变暖温度模式对3种麦蚜种群影响及长期趋势情景模拟马春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母体密度应激与当前应激环境对根田鼠种群繁殖的耦合效应边疆晖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轮虫种复合体内姐妹种组成和相对丰度的时空变动和调节机制席贻龙安徽师范大学

种群密度对东方田鼠种群繁殖力影响机理研究张美文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千岛湖片段化栖息地中森林鸟类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丁 平浙江大学

1174

生命科学第23卷森林群落优势种和稀有种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王永繁中山大学

热带雨林群落生物多样性机制:联系系统发育和功能性状探讨物曹坤芳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种共存机制

引江济汉工程对长江中游河漫滩植被交替与演化影响研究袁龙义长江大学

密度制约对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米湘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草原群落斑块动态对资源格局的响应机制乌云娜大连民族学院

次生阔叶林洞巢鸟类群落中的“关键类群”鸟类及其作用研究邓秋香北华大学

物种特异性的植物-土壤反馈作用的微生物学机制——基于内蒙草应娇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原的研究

根寄生植物与寄主的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解析周伟军浙江大学

种子散布过程对桑寄生植物分布格局及空间遗传结构的影响张 玲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科尔沁沙地南缘旱作农田农林复合系统物种间配置生态效应研究孙占祥辽宁省农业科学院

种间合作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的探讨王瑞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基于水碳同位素及植物液流信息的华北低丘林药复合系统种间水孟 平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分关系的研究

我国北方草地土壤无机碳库的动态变化吉成均北京大学

旱地秸秆覆盖冬小麦收获指数降低的机理张树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根系挥发性信号物质激发植物防御的生态机理研究阮维斌南开大学

科尔沁沙地农田生态系统碳通量特征及其对耕作措施的响应李玉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增温条件下华北长期免耕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机制李发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模拟不对称性气候变暖和升高CO2浓度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乔匀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植物修复应用于宁夏黄灌区农田退水氮磷污染减排研究罗良国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研究所

武夷山森林溪流系统可溶性有机碳沿海拨梯度的变化与机理阮宏华南京林业大学

南岭受损常绿阔叶林结构变化导致的水文影响周光益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青藏高原典型高山林线树木生长和更新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张齐兵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大兴安岭森林流域水文过程对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满秀玲东北林业大学

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对N沉降增加的响应邢亚娟黑龙江大学

多云和降雨天气下我国中亚热带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交换过程及张雷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其对碳收支的贡献

亚高山/高山森林林隙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杨万勤四川农业大学

干旱胁迫下的城市林木生长和水分利用对臭氧污染的响应机制研究王效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连栽措施和氮素水平对桉树林碳氮耦合特征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郑 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亚热带树种根系觅养生态位分异及产量动态规律项文化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基于非维管植物校检的维管植物δ15N及其对大气N溯源研究旷远文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效率的自组织动态陆宏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松嫩草原藻结皮的形成机制及其生态功能肖洪兴东北师范大学

西部高寒草地生态风险预警与草地碳循环耦合研究李文龙兰州大学

盐生植物小花碱茅质外体拒Na+机制及其分子基础研究王锁民兰州大学

若尔盖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的产水量及生态机理研究罗 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氮沉降和刈割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韩兴国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草原生态系统化学计量内稳性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庾 强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性的关系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氮素和水分输入的响应机制杨殿林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水库浮游微型扁虫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控制及其下行效应韩博平暨南大学

南亚热带深水水库浮游生物对垂直混合诱导的深水层磷输送到表林秋奇暨南大学

层的响应

丁坝在华南受损河流中的生态修复作用机理杨海军东北师范大学

青藏高原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长度的区域格局与决定因素徐 军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食物碳氮磷比对溞和象鼻溞种群的影响及其机理陈非洲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第12期11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氮浓度升高对湖泊中螺类-附着藻类-沉水植物关系的影响及其李宽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机理研究

中草药小檗碱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张树林天津农学院

富营养化水体高等水生植物与蓝藻化感互作及其机制张庭廷安徽师范大学

基于多源数据与WRF模型的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孔繁花南京大学

珠江三角洲村塘景观生态构型及其养分拦蓄效应研究程 炯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不同载畜率对荒漠草原异质性和家畜行为影响的研究赵萌莉内蒙古农业大学

胶农(林)复合系统组成单元空间配置对水土养分流失的影响和调控李红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景观破碎化对雌雄异株植物复合种群空间遗传结构(SGS)影响机理研究卢剑波杭州师范大学

植物种域大小的海拔格局及其气候变异性机制沈泽昊北京大学

耦合湿地生态系统二氧化碳与甲烷通量的微气象学同步观测赵 斌复旦大学

叶碳同位素对高寒草甸生产力年际变化及海拔分异的指示罗天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森林生长分异现象的原因及其机理——以白音敖包蒙古云杉林为例郑成洋北京大学

光合作用对半干旱草原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调控机理陈世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热浪对不同刈割强度下克氏针茅草原CO2、H2O和能量通量影响的控邵长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制实验研究

大气氮沉降对内蒙古羊草草原植物-微生物氮素竞争的影响王常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我国北方草原关键种对水分变化的适应过程与机制许振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古田山常绿阔叶林粗根空间分布和生物量动态研究张守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机理研究何云峰浙江大学

极端高温和极端干旱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碳氮耦合效应的影响郝彦宾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及其服务价值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高清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研究所

长白山苔原生态系统代表植物对变暖响应的研究周玉梅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结构与功能对氮沉降和CO2升高的响应倪红伟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茎瘤芥(榨菜)主产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分析及抗根肿菌基因资源的潘丽梅长江师范学院

挖掘

生物结皮优势群落演替的生物学过程及其机理胡春香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冰缘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与植物和土壤的互作机理研究刘光琇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连作大豆土壤AM真菌菌群结构分析及其与根腐病病原菌相互关系的研究蔡柏岩黑龙江大学

红树林小单胞菌培养与非培养水平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洪 葵武汉大学

城市污水厂细菌与噬菌体群落关系及丝状菌控制研究李 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不同人为干扰梯度下杜鹃花类菌根真菌群落结构与动态的研究孙立夫绍兴文理学院

河流氨氮污染的微生物响应机制郭 俊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Si对红树植物抗耐重金属的内源与环境调节机制的解析严重玲厦门大学

污水处理系统中以质粒和整合子为载体的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子毛大庆沈阳药科大学

传播机制及抗性基因的归趋

纳米铁强化植物修复重金属-PHAHs复合污染土壤研究周启星南开大学

近江牡蛎潜在污染预警分子HSP70对污染物响应的信号持续性研究张其中暨南大学

酸雨胁迫对小麦结实及胚乳发育的影响及生理机制周 琴南京农业大学

不动杆菌CR-3降解反式-4-甲基-环己烷酸机理研究王小雨东北师范大学

酸雨和稀土对水稻叶绿体微结构及光反应的复合影响研究周 青江南大学

多环芳烃-镉复合污染土壤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根际调控及其分子机理刘 睿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不同修复植物对石油污染盐碱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郭长虹哈尔滨师范大学

大环寡肽新亚家族Viba14与植物重金属耐性的关系廖 斌中山大学

纳米银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尹黎燕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施肥和放牧下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与菌根真菌互作机制研究冯虎元兰州大学

保护性耕作下黑土团聚体在土壤固碳过程中的物理作用研究梁爱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氮沉降和降水变化对温带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梁文举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不同品种茶园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动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机理邢世和福建农林大学

粤北岩溶山区岩石-土壤-植物系统钙迁移循环过程及其生态效应魏兴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1176

生命科学第23卷水稻地上和地下部植食者的相互关系、机制及调控研究刘满强南京农业大学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共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生态地理分化格局研究贺学礼河北大学

华北高产粮田温室气体排放与氨氧化菌响应机理研究吴文良中国农业大学

干湿交替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转化及影响机制研究张燕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

展研究所

珠江河口红树林区多环芳烃(PAHs)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雷安平深圳大学

濒危植物水杉野生种群更新限制及影响机制研究李媛媛华东师范大学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恢复过程中的生态记忆任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植物群落物种功能多样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张金屯北京师范大学

菌根真菌网络和土壤病原真菌对亚热带森林幼苗更新存活和生长梁 宇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的整合效应

灌丛植被斑块格局的地面/土壤动物多样性维持与变异机制李锋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火山熔岩地貌苔藓植物多样性恢复的生态学机制研究白学良内蒙古大学

基于metagenetics技术建立快速高效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法Douglas Yu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自然保护区有效性评价的生态学基础研究唐志尧北京大学

气候变化背景下大熊猫-主食竹的空间匹配性及其适应性管理对策申国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长江中下游干流江豚的分布及其生境片段化状况王克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气候变暖背景下大熊猫主食竹克隆生长特性对栖息地森林更新的影响陈劲松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人类旅游干扰下太行山猕猴的社群特征和繁殖生态研究路纪琪郑州大学

东北草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自组织机理研究杨允菲东北师范大学

基于模拟种群转基因频率和种群动态监测评价水稻转基因漂移对宋志平复旦大学

普通野生稻的影响

Bt基因导入对玉米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关系及其诱导抗病性的影响王建武华南农业大学

三种气候变暖情景和氮沉降对入侵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何维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互花米草入侵驱动的长江口盐沼湿地微生境改变及其对鱼类群落的影响全为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基于空气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定量危险评估的人工湿地环境安全研究宋志文青岛理工大学

4动物学(136项)

肝受体类似物(Liver Receptor Homolog 1, LRH 1)在雌鼠生殖过程中张 丛山东师范大学

的作用及其机制

秦岭地区土壤腹毛类纤毛虫的物种多样性、细胞发生学及DNA库构建邵 晨西安交通大学

纤毛虫微管类细胞骨架的装配及其功能蛋白的研究顾福康华东师范大学

枝角类生殖转化相关功能基因的研究赵云龙华东师范大学

利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心脏特异表达基因Pygo1基因在左右不对称发莫小阳湖南师范大学

育中的作用

华南地区森林树栖型蝙蝠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吴 毅广州大学

中国沿海寄生/共栖纽虫区系及典型类群进化研究孙世春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步甲科通缘步甲族系统分类学研究梁宏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腹柄姬小蜂属分类与分子系统学研究朱朝东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云贵高原岩溶洞穴钩虾的进化格局及其对洞穴环境的适应机制侯仲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华中地区洞穴蝙蝠吸虫分类区系和分子系统关系研究马金友河南科技学院

南海大型鱼类单殖吸虫区系分类及系统关系研究丁雪娟华南师范大学

长江中下游地区鱼类寄生锥虫的物种多样性与进化研究顾泽茂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沿海鲳亚目鱼类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刘 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海鼓虾科的分类学研究沙忠利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角蟾科蝌蚪的分类学研究李 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蹄蝠科蝙蝠分类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牛红星河南师范大学

中国东洋区石蜈蚣目分类研究马惠钦衡水学院

基于线粒体全序列的蛸科头足类系统发育与分类学研究郑小东中国海洋大学

聚缩虫属与累枝虫属(纤毛门,缘毛目)的分类学与系统发生学研究季道德烟台大学

热带-亚热带海区旋唇纲纤毛虫的个体发育与系统进化研究林晓凤华南师范大学

第12期117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中国蛙类中出芽式物种形成模式的研究傅金钟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鲻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与生物地理研究傅萃长复旦大学

白洋淀湿地腹毛类纤毛虫的区系与多样性研究李凤超中国海洋大学

“避难地中的避难地”-横断山地两种鸟类谱系地理格局的比较研究屈延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跳鼠科系统进化、谱系地理结构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夏 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东南部水系与台湾地区淡水鱼类的比较亲缘地理研究杨金权上海海洋大学

黑领噪鹛和小黑领噪鹛亚种分化的比较谱系地理研究邹发生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长江中下游地区游走类纤毛虫的系统分类学与动物地理学研究赵元莙重庆师范大学

鲸类TLR基因家族的进化:净化选择还是正选择或平衡选择?杨 光南京师范大学

裂腹鱼类中同域物种形成模式的探索赵 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垂体-肝脏轴起源探索:文昌鱼生长激素受体(GHR)样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张士璀中国海洋大学

配体分离、鉴定和功能分析

榕小蜂的节律调控机制研究:基于视蛋白与节律调控基因的24小时表达格肖金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局的比较分析

果蝇的适应性进化及检测正选择的新方法李海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涡虫补体C3的进化和功能及其激活途径的研究庞秋香山东理工大学

眼镜蛇与版纳鱼螈Hox基因簇的解析与进化基因组学分析张 鹏中山大学

直翅目昆虫的比较及进化线粒体转录组学研究黄 原陕西师范大学

蝙蝠的维生素C合成能力研究张树义华东师范大学

肽链释放因子与tRNA的协同进化对终止密码子重新分配的影响柴宝峰山西大学

胎生蜥蜴生活史特征的地理变异和对寒冷气候适应性的研究赵文阁哈尔滨师范大学

蝙蝠独特暗视觉系统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沈永义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几种寄生原生动物能量代谢途径适应性进化的基因组学研究文建凡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动物听觉核团及其端脑皮质神经发生的比较研究曾少举北京师范大学

hsBAFF上调胞内钙离子激活B淋巴细胞的信号转导网络免疫调控机理研究陈 龙南京师范大学

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宿主的关系余育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中华鳖生长的昼夜节律及其与光周期和摄食的关系杨振才河北师范大学

环境激素硫丹对小鼠睾丸生精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周显青首都医科大学

猪关键代谢酶CYP3A22的功能、结构及表达调控机制邓诣群华南农业大学

硬骨鱼类黄鳝卵巢早期分化发育及其分子机制分析张利红中山大学

雏鸡利用地磁场信息定向的中枢机制车 轶苏州大学

胰岛素及其受体对果蝇行为节律的调控安春菊中国农业大学

致病性大肠杆菌胁迫下的蚯蚓-微生物协同防御及分子机制孙振钧中国农业大学

多巴胺对前脑RA核团神经元活动的调控及参与鸣禽求偶鸣唱的机制李东风华南师范大学

猪BMSCs的成脂分化及FSP27蛋白的调控机制杨在清华中农业大学

鲤鱼Cyprinus carpio血液凝固机理研究李双安河北农业大学

镰形扇头蜱IgG结合蛋白清除宿主IgG的作用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周金林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鱼类对环境溶氧反应规范进化的限制与权衡付世建重庆师范大学

配偶选择过程中不同模态信号交互变化通讯的整合研究刘定震北京师范大学

强脚树莺鸣唱的分化及其机制研究张雁云北京师范大学

栖息地破碎化景观下斑尾榛鸡的出生扩散和繁殖扩散机制方 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基于互利共生系统的松鼠花鼠贮食竞争共存机制宗 诚东北林业大学

花鼠对橡子剥皮贮藏的生态学基础及对栎林更新的影响易现峰河南科技大学

啮齿动物同种个体间的合作贮食行为研究:以社鼠或朝鲜姬鼠为例张洪茂华中师范大学

陕西宁陕朱鹮再引入种群的出生扩散研究于晓平陕西师范大学

极旱荒漠区两种雀形目鸟类繁殖策略研究包新康兰州大学

四川雉鹑的合作繁殖特征研究冉江洪四川大学

黄山野生短尾猴群体关系维持的行为机制研究李进华安徽师范大学

游猎型蜘蛛与猎物间的信息联系及其机制颜亨梅湖南师范大学

利用保护遗传学方法对中国亚洲象的种群状况评估和预测研究张 立北京师范大学

栗斑腹鹀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扩散研究姜云垒吉林农业大学

1178

生命科学第23卷南海湛江海域中华白海豚的生物学和保护周开亚南京师范大学

实验增温对泽蛙和黑斑蛙物侯、生活史特征和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李义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森林恢复对秦岭羚牛扩散与栖息地利用的影响研究曾治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基于SCA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评价茶园蜘蛛对茶树害虫控制作用的研究陈 建湖北大学

水库型水源地有壳虫多样性及其与氮磷的关系杨 军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人工林中白冠长尾雉繁殖生态及适应对策研究徐基良北京林业大学

棘胸蛙遗传结构和系统地理学研究郑荣泉浙江师范大学

长江中下游湖泊越冬白头鹤对湿地扰动的生态适应周立志安徽大学

破碎化生境中四川山鹧鸪种群遗传结构分析岳碧松四川大学

狼种群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学研究张洪海曲阜师范大学

我国亚热带山区河流鱼类群落的分类群和功能群的多重时空格局研究严云志安徽师范大学

西双版纳地区主要森林类型冠层蜘蛛多样性研究郑 国沈阳师范大学

喀斯特生境中熊猴的觅食对策和生境选择研究周岐海广西师范大学

桂西南喀斯特地区鸟类区系调查研究周 放广西大学

中国大陆蜉蝣目四节蜉科系统学研究周长发南京师范大学

世界蝎蛉科昆虫属级单元订正与分类体系构建花保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重要传毒类昆虫飞虱科的分类订正、系统演化和地理格局研究秦道正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雕尺蛾族群系统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韩红香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澳大利亚沫蝉总科(半翅目)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梁爱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潜蛾科系统分类研究武春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检疫性象虫鉴定与潜在分布区研究张润志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朱砂叶螨与二斑叶螨表观分化的分子机理研究洪晓月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东洋界瘿螨总科的系统分类研究薛晓峰南京农业大学

直翅目昆虫鸣声通讯的趋异分化-发声器的微纳结构及相关仿生研究任炳忠东北师范大学

中国Tyrini族蚁甲分类及其属级系统发育研究李利珍上海师范大学

世界花萤亚科属级阶元订正与系统发育研究(鞘翅目:花萤科) 杨玉霞河北大学

中国-喜马拉雅地区弄蝶亚科修订及特有性分析范骁凌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熠萤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学研究付新华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蛛蜂科分类研究李 强云南农业大学

中国棘蝇属系统发育和分类阶元的修订及其生物地理研究薛万琦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鼻白蚁科分类修订和系统发育研究柯云玲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中国斑螟亚科分类修订及系统发育研究任应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世界蕨叶蜂科系统分类研究魏美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活化石”蛩蠊目昆虫的演化历程研究——起源、辐射和孑遗白 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金龟子后翅展开/折叠液压作用机理及可折叠膜结构系统研究孙霁宇吉林大学

蝇蛹金小蜂的性别分配及调节机制胡好远安徽师范大学

Methuselah like受体对赤拟谷盗寿命与生殖的调控及其信号传导机制研究李 斌南京师范大学

环境诱导家蚕滞育的CREB调控机制宋红生上海大学

分子伴侣蛋白Hsp90对飞蝗滞育特征进化的调控陈 兵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飞蝗性成熟期保幼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周树堂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家蚕速激肽受体的功能鉴定及其信号转导分子机制的研究朱成钢浙江大学

影响果蝇多酚氧化酶铜螯合和活性的结构位点解析凌尔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基于RNAi技术的亚洲玉米螟特异致死基因研究苗雪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等白蚁肠道细菌纤维素降解酶基因簇的功能及机理研究王 倩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斜纹夜蛾变态发育期蜕皮激素受体(EcR/USP)互作蛋白的分离鉴定黄立华华南师范大学

与功能分析

基于精子蛋白组学研究Wolbachia诱导果蝇CI的分子机制王玉凤华中师范大学

鞣化激素对棉铃虫幼虫脂肪体基因表达调控机理及其生理功能安世恒河南农业大学

家蚕30K蛋白家族的基因鉴定与功能研究赵 萍西南大学

调控家蚕发育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 ncRNA)的功能解析阚云超南阳师范学院

赤拟谷盗与杂拟谷盗种间配子隔离产生的遗传基础明庆磊徐州师范大学

第12期11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家蝇拟除虫菊酯抗性基因相互作用的研究邱星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鉴定及基于RNAi的农药代谢特性研究马恩波山西大学

家蝇抗病毒蛋白的分离纯化、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分析研究艾 辉华中师范大学

南亚热带森林白蚁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李志强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基于比格犬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雌激素β受体剪切异构体组织分布胡仲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与功能的研究

融合蛋白GTH在大鼠精子转基因中的应用研究张国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一种能实时直观评价丙型肝炎病毒抑制剂作用效果的新型实汪爱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验动物模型

可突破胚胎期免疫耐受的双调控型HBV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赵 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长爪沙鼠脑缺血模型近交系的培育及模型发生相关机制陈振文首都医科大学

ESW对废用性OP大鼠模型骨生成与吸收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邢更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

2型糖尿病的猕猴模型构建及重编程干细胞的效应机制潘兴华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皮蝇素A转基因动物模型制备及其在异种器官移植中应用朱孝荣徐州医学院

高表达apoCIII转基因小型猪高脂血症模型优化及基因表达分布与调控冯海华吉林大学

cAMP转运蛋白在斑马鱼左右体轴建立中的作用机理钟 涛复旦大学

以秀丽隐杆线虫作为寄生虫耐药模型的研究陈 根兰州大学

斑马鱼发育过程中SINEs功能的研究韩亚伟郑州轻工业学院

5生物物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145项)

MFS家族膜转运蛋白转运机理的研究龚海鹏清华大学

新型青霉素水解酶NDM-1的分子模拟和核磁共振研究徐定国四川大学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柔性受体分子对接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虚拟黄遵楠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筛选中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的核糖体生物合成过程中的cpGTPase的结高 宁清华大学

构和功能研究

EV71病毒复制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及相关分子药物设计娄智勇清华大学

FEM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杨茂君清华大学

氮氧阴离子转运蛋白跨膜转运底物的分子机理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严汉池清华大学

蓝藻砷酸还原酶的溶液结构、动态相互作用和催化机理研究金长文北京大学

SARS冠状病毒主蛋白酶C端结构域三维结构域交换双体的形成机夏 斌北京大学

制及单双体转化机制研究

神经激肽-1受体(NK1R)的表达纯化与小分子配体筛选赵 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Toll样受体适配器Mal的结构与功能周卫红南开大学

转录辅因子PCAF/GCN5和腺病毒E1A复合体结构研究韩爱东厦门大学

光驱动质子泵变形菌视紫红质(Proteorhodopsins)的晶体结构及质子王伟武南京农业大学

转运机理的解析

突触发育中关键调控因子liprin-alpha所介导的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魏志毅华中科技大学

拟南芥的Deg蛋白酶结构与功能研究刘 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核酸结合蛋白复合物Translin-TRAX的结构与功能刘全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人源NAD依赖型异柠檬酸脱氢酶的结构和分子机制研究丁建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乙肝病毒核心颗粒电荷平衡组装机制的三维结构研究刘树郁中山大学

铜绿假单胞菌铁载体pyoverdine的周质空间合成途径中重要蛋白质的结许素娟山东大学

构与功能研究

在细胞粘附与迁移中协调多种小GTP酶的Arap3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施蕴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冷冻电镜研究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蔡 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辅酶Q合成途径的结构酶学研究周丛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镜结构生物学解析蛋白质复合体的分子构架及变构调控武 一兰州大学

呼肠孤病毒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程凌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细菌usher家族外膜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黄亿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磷脂酰甘油和心磷脂生物合成的结构基础柳振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1180

生命科学第23卷二型分子伴侣素的动态结构与协同性孙 飞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结核分枝杆菌药物靶标蛋白NrdH氧还酶结构与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冯银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肠道病毒EV71致病机制的结构基础研究李雪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高等植物光合膜蛋白——次要捕光复合物CP29结构与功能研究潘晓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参与DNA损伤修复的SLX1-SLX4及MHF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王明珠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RIG-I蛋白与病毒RNA复合物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王艳丽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最大熵方法在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中的应用刘红荣湘潭大学

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剂1的结构研究袁 彩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友菌素糖基转移酶AmiGT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刘劲松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核糖体亚基结合蛋白hCINAP调节p53蛋白活性的机制研究郑晓峰北京大学

运用单分子技术研究转录因子与核小体及DNA的相互作用苏晓东北京大学

整合素结合性信号分子Kindlin-1与多种重要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解张宏权北京大学

析、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研究

CK8/NEMO相互作用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意义研究李长燕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miR-100与转录因子p53协调控制基因表达研究铁 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肝脏免疫调控蛋白LSECtin同配体的相互作用研究吴 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DLT及其互作蛋白调控水稻油菜素内酯信号传导的机制童红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LYAR对人珠蛋白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赵 权南京大学

兔和人朊病毒蛋白PrPC与铜离子结合特性的差异研究林东海厦门大学

鉴定与p21相互作用的一个新分子尤 涵厦门大学

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7通过EMT过程促进乳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黄百渠东北师范大学

肺癌中端粒酶关键组分卡扎尔体蛋白1在端粒调控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胡 坚浙江大学

血管生成素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许正平浙江大学

C/EBPbeta 3'UTR RNA与PKCepsilon等形成的复合物在分子水平的刘定干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基本结构

PHF14-新的组蛋白结合蛋白的基本生物学功能和在肺癌中作用机制研究张 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肾素前体受体调控血压的结构生物学机制研究周爱武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集成微流体的液相蛋白质原位表达芯片的构建及其免标记实朱劲松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时检测的研究

真核转录延伸复合物因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牛立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共分子伴侣BAG3蛋白PXXP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与功能解析王华芹中国医科大学

瘦素蛋白的溶液构象及功能研究唐 淳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衔接蛋白P80在T细胞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张渝君四川大学

基因组突变相关的跨损伤合成聚合酶REV1的功能研究郭彩霞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玉米胚乳多酶复合物蛋白互作模式解析及调控淀粉合成机理相关研究郝东云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金属硫蛋白的分子伴侣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周海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布鲁姆蛋白质和DNA连接酶I在抑制同源重组产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王文晟河南师范大学

系的解析

谷氨酸转运体与阳离子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及其在转运底物瞿少刚南方医科大学

过程中的构象变化

早老综合症所致ALT肿瘤的特有p53突变-p53S与Ras协同的分子基础罗 瑛昆明理工大学

硫化氢调节HRI活性并与应激信号交互作用的机制清水透汕头大学

果蝇Hsp83参与调控组蛋白甲基化修饰的机制研究窦 非北京师范大学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IbpA和IbpB在活细胞内和天然底物蛋白相互作昌增益北京大学

用的分子机制以及生物学意义

染色体DNA复制起始蛋白Sap1/Girdin的生化功能研究孔道春北京大学

设计具有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双活性位点的抗闫岗林吉林大学

氧化协同作用的新型模拟酶

可自组装的重组VHb:拮抗氧浓度波动和缓解胞内氧化压力吕 明吉林大学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6内质网驻留机制及其细胞内功能的研究房学迅吉林大学

JNK对非Keap1依赖性Nrf2转录活性的调控机理研究唐修文浙江大学

第12期11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锌离子对人Tau蛋白致病结构形成的调控梁 毅武汉大学

蛋白激酶A(PKA)介导自噬基因Beclin1磷酸化修饰的功能解析都镇先中国医科大学

两种我国捕鱼蜘蛛毒液的系统生物化学研究梁宋平湖南师范大学

基于非蛋白氨基酸的小分子抗菌肽设计合成及生物效应研究舒 茂重庆理工大学

periaxin蛋白中PDZ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石亚伟山西大学

裂殖酵母线粒体转录机制的深入研究Alastair 复旦大学

Murchie

micro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调控作用金由辛上海大学

miRNA对炎症性肠病中重要细胞因子的调控研究陈江宁南京大学

非编码RNA Snord116相结合的RNA与蛋白复合体的成分鉴定及在丁 凤厦门大学

Prader-Willi综合征小鼠模型中的功能研究

探讨外显子跳跃的新机制冯 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microRNA在炎症相关肿瘤中的功能机制及调控网络刘默芳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TWIST2的抑癌基因功能研究赵 昀苏州大学

翻译延长因子EF-G的转运功能与核糖体解聚功能研究秦 燕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脱腺苷酸化酶CCR4和CAF1同工酶的不同性质、相互作用和功能研究闫永彬清华大学

一种基于蛋白质二级结构模块重组建立基因文库的新方法马翠萍青岛科技大学

多功能淀粉酶功能集成性和催化选择性的寡聚化调节机制研究张应玖吉林大学

嗜热产酸克雷伯氏菌氢酶耐氧机理分析邬小兵厦门大学

腈水解酶立体选择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薛亚平浙江工业大学

哈氏噬纤维素菌独特纤维素酶的研究陈冠军山东大学

降胆固醇活性化合物herboxidiene及其类似物的生物合成于大禹东北电力大学

硫氧还蛋白与组织因子可逆结合:一种调控组织因子结构与功能钟良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新模式的研究

蓝细菌脂肪醛脱羰基酶的结构-功能关系及催化机理研究李建军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LOX-1介导凋亡细胞清除的分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研究顾建新复旦大学

脑苷脂半乳糖磺酰化调控整合蛋白αV亚基表达的机制研究吴兴中复旦大学

抗体的糖代谢标记机制及其应用研究张 奇南开大学

C-型凝集素DC-SIGN在人白血病淋巴细胞免疫耐受形成中的作用魏 民东北师范大学

及机制分析

以单克隆抗体作为探针研究果胶结构与免疫活性的关系周义发东北师范大学

胞浆或核定位蛋白质的O-GalNAc糖基化研究张 延上海交通大学

β3GnT8与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相关性的进一步研究吴士良苏州大学

基于生物质谱技术的人肝癌血清比较O-糖组研究黄琳娟西北大学

陷窝蛋白-1(Caveolin-1)与beta-连环蛋白(Catenin)/TCF信号途径对张嘉宁大连医科大学

肝癌细胞核心岩藻糖基化的调控作用

硒蛋白S对血管钙化发生、发展的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刘红梅华中科技大学

靶向癌基因启动子区G-四链体的钌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机制研究石 硕同济大学

基于过渡金属铱与活性多肽的功能复合物设计及用于药物研究费 浩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

研究所

线粒体蛋白质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动态变化与功能施 前复旦大学

急性肝脏损伤中泛素化蛋白调控的研究秦 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利用SILAC定向筛选K63泛素连接修饰的蛋白质底物和K63泛素连徐 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接新生物学功能的系统研究

植物蛋白泛素化动态修饰的定量分析杨小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与细胞重编程相关的蛋白质组O型乙酰葡萄糖胺化修饰水雯箐南开大学

SUMO化修饰连接酶PC2对低氧诱导因子HIF1复合体转录活性的王立顺上海交通大学

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硫氧还蛋白介导的巯基/二硫键转换对植物抗逆代谢的调节崔素霞首都师范大学

镉诱导的人肺细胞转化中特征性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表达与刘道然汕头大学

定位的蛋白质组学筛查

1182

生命科学第23卷鼠冠状病毒S蛋白膜内区S-棕榈酰化的发生机制及功能调控作用叶 荣复旦大学

酸敏感离子通道持续开放的结构基础及内源性调节的分子机理研究于 烨上海交通大学

p38MAPK信号通路在硒诱导白血病细胞自噬与凋亡中的调控作用许彩民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不同钾通道SKCa孔区外庭功能多样的分子基础研究吴英亮武汉大学

前列腺癌细胞中GABAB受体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蒋新农华中科技大学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调节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信号通路彭鲁英同济大学

WWP2调节TLR3信号转导的机制王延轶武汉大学

植物含ABS信号肽膜蛋白的通用伴侣分子的鉴定和证明沈国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视黄醛蛋白Leptosphaeria Rhodopsin中的质子跨膜传递机制的研究陈德亮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前列腺癌相关生物模块和通路的数据库构建及其功能分析沈百荣苏州大学

细胞分子网络混合尺度动力学理论及其在系统生物学上的应用王永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于PCR的DNA计算模型研究张 强大连大学

MAPK信号通路在电磁脉冲辐照致脑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研究丁桂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细胞自噬在工频磁场所致生物学效应中的作用研究曾群力浙江大学

电磁辐射对神经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动态平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周 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次声激活小胶质细胞抑制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发生的研究史 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纳米技术用于肿瘤光动力诊治陈暨耀复旦大学

肿瘤干细胞产生与重离子辐射相关性的研究胡步荣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Tat-Smac N7融合肽的肿瘤细胞辐射增敏机理研究樊飞跃中国医学科学院

鼻咽癌放射治疗分型分子标志物功能与机制夏云飞中山大学

IER5基因调节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丁库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

安全医学所

PPARγ调控PI3K/Akt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李文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Aβ-铁卟啉复合物催化神经系统蛋白质酪氨酸硝化修饰的反应特高中洪华中科技大学

性与生理影响

线粒体心磷脂氧化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尹慧勇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高尿酸通过醛糖还原酶途径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吴 镝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miR-214在模拟失重所致骨丢失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李英贤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连接蛋白Cx43在骨细胞重力响应和信号传递中的作用研究续惠云西北工业大学

蛋白质折叠的单分子力谱研究曹 毅南京大学

可激活细胞离子通道功能鉴定平台丁久平华中科技大学

真核细胞光控基因表达系统杨 弋华东理工大学

吸附-解吸附作用影响蛋白质结晶过程机理研究尹大川西北工业大学

发展,应用19F-标记的非天然氨基酸和核磁共振方法研究大分子田长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量蛋白质在不同功能状态下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非天然氨基酸荧光标记新方法用于超高分辨率胰岛素囊泡定位研究徐平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6遗传学与生物信息学(125项)

拟南芥非编码RNA在光形态建成中的作用与调控机制研究朱丹萌北京大学

拟南芥膜相关转录因子AtbZIP28感受和调控内质网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刘建祥复旦大学

控制水稻籼粳杂种衰败的关键基因克隆及功能解析严长杰扬州大学

拟南芥花发育早期细胞水平转录谱的研究焦雨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EDR1调控植物抗病反应的分子机理唐定中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效调控紫草药用天然产物合成相关miRNA的发掘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杨永华南京大学

植物避荫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陶 懿厦门大学

拟南芥泛素化E3连接酶DRIP1及其互作蛋白在响应水分胁迫应答秦 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的分子机理

拟南芥调控组蛋白H2B泛素化功能因子的鉴定及作用机制研究刘永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玉米醇溶蛋白基因的表达差异及其调控机理徐建红浙江大学

一个隐性单基因控制的水稻高阈值低温敏感突变体的研究凃巨民浙江大学

拟南芥叶绿体分裂相关基因AtGsc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刘维仲山西师范大学

第12期118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2011年度资助项目

活体植株内D-body的组份、形成、动态及其功能研究方玉达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拟南芥液泡膜钙感受器CBL2与CBL3功能的研究张洪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LFR参与的拟南芥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组成、活性和功能研究崔素娟河北师范大学

拟南芥CSN5B与VTC1互作的重要氨基酸对维生素C生物合成的影响黄荣峰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低温诱导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育性相关miRNA分离和功能研究张立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硫氧还蛋白Trx m4参与叶绿体分裂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王宏斌中山大学

BR在棉纤维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调控途径研究李学宝华中师范大学

小麦TaCHP在植物盐胁迫应答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王勐骋山东大学

拟南芥F-box基因FOF2调控开花的分子机理研究赵小英湖南大学

木质素途径MYB家族转录因子对油菜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的分子调控柴友荣西南大学

水稻温控叶色发育调节基因TLC1的克隆与作用机理研究桑贤春西南大学

番茄泛素连接酶CUL4-DDB1调控DNA甲基化的分子机理刘永胜四川大学

甘蓝型油菜A7-含油量QTL图位克隆赵坚义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拟南芥mRNA腺苷甲基化酶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李红英山西农业大学

OsRhoGAP2与OsRacD在水稻育性控制中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研究梁卫红河南师范大学

拟南芥WRKY34调控成熟花粉冷敏感性的分子机制余迪求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拟南芥自主开花通路因子FLK调控植物开花的分子机理研究刘春艳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水稻亚端粒区功能研究李洪清华南师范大学

玉米45S rDNA脆性位点的表观遗传机制及遗传进化李立家武汉大学

复杂性状候选基因等位变异功能差异的统计基因组学分析方法及徐辰武扬州大学

其应用研究

甘蓝型油菜千粒重主效位点TSWA7b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的鉴定范楚川华中农业大学

黑麂新性染色体基因组退化机制研究黄 玲鲁东大学

利用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探索裸鼹鼠的抗衰老机制及抗衰老周 欣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模型构建

小鼠主要嗅觉表皮内受AC3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筛选与鉴定王振山河北大学

microRNA-378的细胞间通讯及其对猪生前骨骼肌生长波的调控唐中林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基于高通量测序和一代杂交法的文昌鱼遗传图谱构建及其在比较黄盛丰中山大学

基因组学上的应用

Myh14 基因功能的研究和人DFNA4耳聋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高建刚山东大学

雌激素相关受体ERR基因对昆虫生殖和发育调节功能的研究奚耕思陕西师范大学

小鼠/人类睾丸特异表达新基因LRRC18的功能研究聂东宋湖南理工学院

线虫DD运动神经元突触重塑的分子机制齐灜川杭州师范大学

鱼类人工染色体的构建刘江东武汉大学

利用野生小家鼠来源1号染色体替换群体快速精细定位血脂调控基因李 凯东华大学

阈性状基因组育种值(gEBV)估计的贝叶斯方法殷宗俊安徽农业大学

南海红树林链霉菌sp.OUC6819中新型DKP-Terpenoid杂合抗生素李文利中国海洋大学

Drimentine C的生物合成研究

谷氏菌素生物合成重要调控基因-gouR作用的分子机制牛国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猪链球菌铁吸收与调控分子遗传分析李学如西南交通大学

短小芽孢杆菌脱毛碱性蛋白酶基因的转录调控机理冯 红四川大学

铜绿假单胞菌耐受噬菌体PaP1突变频率及耐受机制研究胡福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野油菜黄单胞菌全局性转录调控因子HpaR1致病的分子机理陆光涛广西大学

粗糙脉孢菌纤维二糖转运蛋白的分子功能及调控机理研究田朝光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脉孢菌中表观遗传修饰复合体介导的甲硫氨酸代谢调控分子机制的研究何 群中国农业大学

ASH1 mRNA定位翻译和降解的调控机制研究顾 巍汕头大学

非重复发生的人类基因组CNV:对突变机理和遗传规律的探索张 锋复旦大学

GAPD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表达与帕金森病关系的实验研究王 涛华中科技大学

重要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EV71脑炎易感性和预后的关系陈宗波青岛大学

亚洲人群的新基因和剪接外显子的发现- 通过分析和验证HapMap 邓亮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其他人群的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

1184

生命科学第23卷广东省客家人G6PD缺陷等位基因正向选择的机制研究蒋玮莹中山大学

人类特有小RNA基因mir-941的进化和功能研究俞海菁云南大学

多地区大样本长寿人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特征研究王笑峰复旦大学

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新的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曹 新南京医科大学

建立基于混合人群的基因相互作用研究策略:新疆典型混合人群徐书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的全基因组研究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易感性分析及其机制研究李克深广东医学院

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亚基1的基因变异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汪一波中国医学科学院

基因组范围分析人类及小鼠的反式剪接周荣家武汉大学

Graves'病关联区域候选基因深度测序及致病变异的鉴定黄 薇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外显子测序鉴定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的致病基因研究崔 勇安徽医科大学

靶向测序搜寻染色体20q13.33区域内特应性皮炎易感基因孙良丹安徽医科大学

人类线粒体DNA古老变异潜在致病性的功能验证姚永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家族性食管癌连锁区易感突变筛选与鉴定苏 敏汕头大学

胃癌NCI-N87细胞双微体的染色体起源、扩增子及其表达基因鉴定于景翠哈尔滨医科大学

色素代谢新基因ABCB6的功能研究邓云华华中科技大学

hES及hiPS X染色体倾斜性失活与基因组失衡关联研究孙筱放广州医学院

木薯SNP遗传图谱构建与抗寒性QTL精细定位王文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稻属基因组异染色质区域的进化陈明生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人类衰老时免疫功能下降的分子机理研究Philipp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Khaitovich

关于微量元素的利用、功能及其与疾病关系的计算生物学研究张 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喜温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基因组不稳定性对其环境姜成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适应性的影响

整合RNA-Seq分析的植物基因组注释系统研究——以黄瓜属近缘林 魁北京师范大学

基因组进化分析为例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DNA甲基化分析软件的开发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吴金雨温州医学院

DGCR8基因以及miRNAs在精神分裂症发生中的作用贺 光上海交通大学

上千种细菌基因组复制起始区的规律提取及应用高 峰天津大学

组蛋白去甲基酶KDM3A的磷酸化修饰调控基因差异表达的分子机制张 业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CUL4B协同HDAC复合体参与基因转录抑制的研究王 艳山东大学

组蛋白H3K36去甲基化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臧建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斑马鱼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发育图谱研究罗静初北京大学

UCHL1在乳腺癌中的甲基化状态及其调控p53和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任国胜重庆医科大学

DNA甲基化调控肝癌干细胞产生及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慈维敏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人Ino80染色质重塑酶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以及胚胎发育早蔡 勇吉林大学

期中作用的研究

雄激素受体介导的转录机制研究及靶标microRNA功能研究李 瑶复旦大学

HIV-1潜伏细胞中特异性微小RNA鉴定及其功能分析朱焕章复旦大学

鼠疫耶尔森氏菌调节小RNA的筛选、鉴定和初步功能验证韩延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Akt信号通路调节的microRNAs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和机制滕 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miR-203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异常调控及其对细胞迁移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董金堂南开大学

HCV相关肝癌中microRNA的表观遗传调控及作用机制研究郭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基于MARVELD1调控的miRNA对组蛋白H4甲基化修饰/染色质重李 钰哈尔滨工业大学

塑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增殖关系的研究

microRNA-122调控网络及其生物学功能庄诗美中山大学

模式生物秀丽线虫中NRDE通路介导的siRNA基因干扰的机制研究光寿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染色质改构因子调控RNA聚合酶I转录起始的研究陶 伟北京大学

果蝇tap基因的功能与调控研究胡 澍河南科技大学

IRF1在诱导分化过程中全基因组水平调控机制的研究王侃侃上海交通大学

马铃薯花粉特异基因SBgLR 5'非翻译区(UTR)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赵 倩中国农业大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