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

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

NY525-2002 有机肥料

NY/T 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

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

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

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

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

3.1 固体有机废物

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

3.2 堆肥化

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堆肥化的产物称为堆肥。堆肥化是一种有机肥料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固体废物的生物处理方式。

3.3 堆肥接种剂

堆肥接种剂是指能加速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进程的微生物活体制剂。

4 生产技术流程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的生产技术环节应包括:原料贮存及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陈化、后处理加工、堆肥质量检验、厂区环境质量控制。生产流程可参见附录A。4.1 原料贮存及预处理

为了满足堆肥化生产的需要,部分堆肥原料要进行贮存,对原料贮存的要求如下:——在原料贮存区,含水率较低的干物料应避雨存放,保持低的含水率;

——含水率高的湿物料不宜长期存放,要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臭气和渗滤液的产生,防止环境二次污染。

——原料贮存的环境管理参照GB 18596-2001执行;

——原料贮存应有专门的原料贮存区域,最好设置原料贮存车间,贮存车间内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分类进行存放;

——供应便捷,使用量大的物料尽量不贮存或者少量贮存,保证尽可能短的贮存期;——预处理环节应对固体有机废物的水分、粒度、C/N、pH值做出调整。主要的预处理工艺控制参数见附件B。

4.2 堆肥接种剂

4.2.1选用原则

——不得使用未经菌种安全评价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的制剂;

——根据固体有机废物类型及特点选用合适菌种制品,选用菌种的技术指标需达到农用微生物菌标准GB 20287-2006中的要求。

4.2.2一般要求

——堆肥接种剂应在原料混合时均匀加入;

——堆肥接种剂添加比例不得少于千分之一(干基,以重量计)。

4.3 一次发酵

4.3.1 技术要求

堆肥一次发酵是实现有机物料无害化的过程,常用的工艺有条垛式和槽式两种类型。

4.3.1.1 条垛式发酵

条垛式堆肥工艺是将原料混合后堆成长条形的堆或条垛,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分解的一种常见的好氧发酵系统。

——堆体形状。堆体底部宽控制在120~300cm之间,以200cm左右为适宜,堆高控制在80~200cm之间,以120cm左右为最适宜;长度不限。各条垛间距大约为80~100cm;——堆肥设备。主要是条垛式翻堆机,根据条垛的大小、形状以及位置决定设备选型。主要设备的技术参数为最大允许堆高200cm、堆宽300cm,前进/后退速度可达到5-15 m/ min,生产能力不小于600m3/ h。

4.3.1.2 槽式发酵

槽式发酵工艺是在长而窄的被称为“槽”的通道内进行堆肥发酵,将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相结合的一种好氧堆肥发酵工艺。

——发酵槽尺寸通常为L×W×H =( 60~100)m×(4~9)m×(1.5~2)m,槽的壁上部铺设导轨,便于翻堆机行走;槽底部铺设曝气系统,向槽内发酵物料通风充氧,主要由高压风机、通风管道组成,通风管通的口径75mm,6m宽的槽至少应铺设设三条通风管道,管道上钻有小孔,通过高压风机向槽底送风充氧。风压32000mmHg、风量

6.3m3/min、配套动力5.5kw。

——翻堆机(搅拌机)是通过机械搅动将物料搅拌均匀,促进热量和水分挥发并将物料在槽内缓慢位移。常见的设备包括链板式和驳齿式,主要由行走底盘部分、链板(搅拌齿)、液压升降部分、传动部分及电控部分组成。行走速度 0-6m/min,工作幅宽3-6m,翻堆高度1-2m。

4.3.2 过程控制

——温度控制。堆体发酵温度应控制在50-60℃,当堆体温度超过60℃时,应进行翻堆操作或强制通风;一次发酵应保持堆体温度50℃以上并维持5~10天,满足GB 7959-1987的要求;

——水分控制。随着堆肥发酵含水率逐渐下降,到一次发酵结束时含水率应在36%~45%;——堆体氧气浓度。通过翻堆操作或强制通风使堆体内氧气浓度保持在3%以上。

4.4 陈化

4.4.1 技术要求

堆肥陈化是有机物质稳定化的过程,常用的堆肥陈化的方法有:

4.4.1.1 自然堆置法

可将完成高温发酵的物料按照条垛式堆肥的方式,堆积在专门的车间或陈化棚内,堆宽5~6m、堆高2m左右,由于采取静置堆积的方式,堆体不宜过高过宽,否则不利于温度和水分的散发,最好能定期用棍棒插出排气孔,有利于提高熟化效率。

4.4.1.2 熟化(陈化)仓法

熟化仓的类型较多,如板式熟化仓、皮带式熟化仓。还有一种类似发酵槽的熟化仓,这种熟化仓是在低部铺设通气管道,能通过间歇式低强度的鼓风,促进热量和水分挥发。

通常熟化仓的料堆高度可达到3m。

4.4.1.3 槽式陈化法

与一次发酵槽式法类似,陈化物料放置在槽内,通过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进行堆肥发酵,但槽式陈化法一般采用9m以上的宽槽。

4.4.2 过程控制

——堆体物料含水率在二次发酵完成后应降到28%-35%;

——二次发酵过程中堆体温度应稳定在40℃左右,发酵完成时堆体温度应接近环境温度;——二次发酵过程可通过强制通风维持堆体氧气浓度;

——二次发酵周期不得少于15天,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适当调整发酵周期。

4.5 堆肥质量检验

——腐熟的堆肥呈现疏松的团粒结构,不再吸引蚊蝇,不会有令人讨厌的臭味,由于真菌的生长堆肥出现白色或灰白色;

——pH值应在5.5~8.5;

——呼吸速率<200mg/(kg·h);

——可溶盐浓度<2.5 ms/cm;

——发芽率指数(GI)>80%,测定方法参考附录C;

堆肥质量的判定依据按附录D执行。

4.6 堆肥化后处理加工

固体有机废物经过堆肥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作土壤改良剂;也可作为生产商品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原材料。

——商品有机肥应符合有机肥料标准NY525-2002;

——生物有机肥应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NY884-2002;

——复合微生物肥料应符合复合微生物肥料标准NY/T798-2004;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应符合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标准GB18877-2002。

5 堆肥生产环境要求

——厂址应选在主要原料集中、取运方便、交通便利、水电及其它资源有保障的地点;——厂界与居民区的直线距离不得小于500米;

——堆肥厂厂区周边及厂区内的生产区与管理区之间,均应设置绿化隔离带。

——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Ⅱ类标准要求;

——厂区生产用水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

——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Ⅲ类标准(昼间等效声级65dBA,夜间等效声级55dBA)Ⅱ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

6 堆肥主体设施及要求

6.1 堆肥主体设施

堆肥厂主体设施主要包括: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设施、发酵设施、后处理设施、成品储存设施和除臭设施。

——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设施主要包括:地衡、受料、给料、破碎、筛分、混合、输送等机械设备及相关建(构)筑物。

——发酵设施主要包括:与高温好氧发酵工艺相匹配的设备及相关建(构)筑物。——后处理加工设施主要包括:对发酵稳定后的堆肥物料进行进一步处理所需要的输送、破碎、筛分、混合、造粒、烘干、冷却、包装等机械设备及相关建(构)筑物。

——除臭设施:主要适用于密闭的车间或厂房具有集中收集臭气装置的堆肥厂,可采用生物过滤池除臭。

6.2 堆肥主体厂房要求

堆肥厂需建设原料贮存及预处理车间、一次发酵车间、陈化车间、后加工处理车间、成品储存车间和除臭设施。

——应根据建设区的常年主导风向进行合理的厂区规划,尽量减少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影响;

——在保证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各生产车间应相互间有机衔接,降低物料在相邻工艺段间的无效流动;

——各设施的占地面积要求:原料储存及预处理车间要求满足7-15天的原料存放量,一次发酵面积不小于1512m2/万吨,陈化面积不小于1080 m2/万吨,成品存储面积要求满足60~90d 天的存放周期。

——生产车间应符合DJ36-92的设计卫生要求;

——生产车间的电气设备应符合GB4064-92的安全设计要求;

——生产车间的用电力装置应符合GBJ63-94的接地设计要求;

——生产车间的噪声控制应符合GBJ87-92的设计要求;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建、构筑物应高于7度设计,生产车间应符合GBJ11-92的建筑抗震设计要求;

——生产车间应符合GB50033-91的采光设计要求;

——生产车间应符合GB50057-94的建筑防雷设计要求;

——厂房四周均设环形通道,道路宽4米以上,空中不设低于4米的障碍物,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在生产中使用易燃的辅料的场所,厂区应严禁烟火,生产车间按高标准制定操作规程。

——根据生产工艺特点,生产车间和库房均要求为大跨度、大空间。结构选型应采用传力明确、构件简单的结构形式,采用合适的开间模数,以便结构构件的标准化、通用化。

——生产车间、原料库、成品库可采用轻钢排架结构,其它建构筑物可采用砖混结构。

7堆肥配套设施及要求

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厂内道路、维修、供配电、给排水、消防、通信、监测化验、消杀和绿化、食堂、浴室、值班宿舍等设施。

——堆肥厂的配套工程应与主体工程相适应。其装备标准应满足堆肥厂全天候安全作业和不污染的要求。

——堆肥厂应配备堆肥产品检验设施,主要检验指标以附录D堆肥质量的判定依据指标。——堆肥厂消防设施的设置必须满足厂区消防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以及《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 140)的有关要求。——堆肥厂应配套设置常规维修和紧急故障维修设施。

——堆肥厂的道路工程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的有关要求。

厂内道路设施应保证各种工作车辆的流畅通行。

——堆肥厂通信设施的设置,应保证各生产岗位之间的通信联系和对外通信的需要。——堆肥厂的绿化布置应满足总体规划要求,绿化率不应小于35%。

附录 A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工艺流程示意图

固废课程设计-堆肥

目录 一、前言 (2) 1.1 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2) 1.2 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2) 1.3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4) 1.4 堆肥技术 (4) 1.5 好氧堆肥适宜处理的垃圾 (5) 1.6 堆肥的影响因素 (6) 二、设计任务要求 (6) 2.1 采用的设计标注及规 (7) 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7) 2.3 生活垃圾设计参数 (7) 三、设计工艺流程……………………………………………………….7. 四、堆肥工艺的选择 (8) 4.1 预处理 (8) 4.2 主发酵 (9) 4.3 后发酵 (9) 4.4 后处理 (10) 4.5 脱臭 (10) 4.6 贮存 (10) 五、主要设计计算 (11) 5.1 垃圾设备及分选设备选型 (11) 5.2堆肥工艺条件控制 (14) 5.3 堆肥设备选型 (16) 六、效益分析 (18) 七、小结 (19) 参考文献

一、前言 随着人口飞速增长和工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性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剧和生态环境破坏,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提高保护环境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更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危害。当你每天把各种垃圾汇集在一起,投向垃圾箱的时候,是否想到过累计我们所有人扔掉的垃圾量会形成一个天文数字,有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没人每年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已达440公斤,全国历年的垃圾存量已高达60多亿吨。 1.1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不同处置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1、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如每回收1吨废纸可造好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产减少污染74%;每回收1吨塑料饮料瓶可获得0.7吨二级原料;每回收1吨废钢铁可炼好钢0.9吨,比用矿石冶炼节约成本47%,减少空气污染75%,减少97%的水污染和固体废物。 2、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3、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 1.2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对落叶的处理办法

对落叶的处理办法 当金黄的秋叶铺满大地,就能踩在簌簌作响的落叶上漫步,是不少人对秋天的期待。然而,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城市却踪迹难觅。为了干净整洁,被誉为秋之信使的落叶,都被人为地清走了。而其中很大部分都是觅地燃烧掉。但各种研究证明:枯枝落叶等垃圾在焚烧时,都是不完全燃烧。它们一边烧,一边向大气排放多种有害物质,其中气体、液体和固体。气体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氧化物、硫化氢、甲烷、甲醛、丙烯醛等。燃烧时产生的烟有辛辣的臭味,会使人流泪,这就是丙烯醛在起作用。液体物质主要有水滴、酸雾等。如果被焚烧的垃圾中有聚氯乙烯等含氯废塑料制品时,就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它遇到蒸气生成白色的强酸性盐酸烟雾,能腐蚀皮肤和黏膜。固体微粒主要是碳黑、粉尘和烟黑。碳黑粒子吸附力很强,能吸附各种有害气体和液体;烟黑是由碳、氢、氧、硫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许多是多环芳香烃。有致癌作用。由此可见,燃烧并不是一种很好的落叶处理方案。但我们能采取其他更好的处理办法呢? 依我之见,把落叶集中起来把它转换成肥料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落叶制成的落叶堆肥的支出并不大,但堆肥的效果却非常不错,它里面会发酵出一种成分叫腐植酸盐,所以堆肥可以看做是腐植酸肥料。与单纯的化肥相比,腐植酸肥料具有提高营养元素利用率和肥效、改良土壤、促进植物生长、改善植物品质、提高抗旱、抗病虫害、抗盐碱危害的能力,还可抵御土壤或水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和毒害。黄腐酸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腐植酸组分,比不溶于水的腐植酸的生物活性更大,适合于制备生长刺激素和高效叶面肥料。现在已经有不少国家在这方面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所以在不久的将来,说不定这将会成为落叶的主要处理方法之一! 除了堆肥之外,其实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不处理,把落叶的地方开发成落叶景观区,这并非是空想,中国之外的很多国家都是这么处理的! 众所周知,“枫叶之国”加拿大是世界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她的树木,不论是森林、公园、街道还是居民的屋前屋后,到处是树,落叶自然不少。对于森林公园街道的落叶,他们一般不做任何处理,你见不到清洁工清扫树叶(学校里有清洁工扫树叶),叶子落在哪里就在哪里,他们认为落叶是秋天最美丽的风景之一。 还有在英国,所有街道和公园的落叶都是不扫的。伦敦的海德公园、伯明翰的城市公园的落叶从来都没有人清理,让它们融化在土地中。就是在一些城市路面,街道落叶也允许保留一段时间。因为落叶也是一种风景,欧美国家的人都崇尚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环保,不会人为干涉大自然的生态循环。 不仅是在国外,甚至国内的很多城市在这些年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上海,成都,苏州等等,都有这样的落叶景观区。 一个城市是需要有色彩有季节气氛的。落叶配合建筑,是一个生动的载体,当摄影家、艺术人员都觉得它是美的时候,落叶景观的效果就出来了。在保证出行安全的前提下,我认为值得保留的就保留。 当然我相信,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好的处理方法比焚烧更经济,更环保,也更值得我们采用,让秋天的落叶不再会浪费劳动力而且还污染环境,它将成为一个人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新技术精编WORD版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新技术精编W O R D 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处理新技术 摘要:介绍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新技术――密闭式堆肥反应器,分析了发展新型堆肥技术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必要性,介绍了堆肥反应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点;通过分析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理化特性,提出堆肥反应器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工艺流程,在传统的有机肥出路上增加了有机覆盖物,使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出路得到拓展。一台设备就是一座工厂,堆肥反应器处理园林绿化废弃物建立适度规模的示范工程,连续运行,为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利用探索出新路。 关键词:园林绿化废弃物;堆肥反应器;堆肥 园林绿化废弃物是指在绿化美化和林业生产工作中,所产生的枝干、根茎、落叶、草屑、花败及其他有机废弃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园林绿化面积的扩大,城市绿化养护管理中产生的绿化废弃物等产量不断增加。由于经济、技术和认识水平等所限,园林绿化废弃物在中国各大城市仍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处理方式多以填埋、焚烧或清理运输为主。不仅污染了空气,容易加剧雾霾及引起火灾,而且增加了财政支出。园林绿化废弃物含有大量矿物质元素和有机质,是不可多得的有机资源;它与一般城市垃圾有着本质区别,如果经过合理工艺处理,能够成为生态有机质循环链中的一环,促进城市生态良性循环发展;既可实现生活垃圾排放减量,又可节省珍贵的土地资源,改良土壤、改善生态。 根据以往的调查信息发现,我国大多数园林绿化产生的废弃物一般被用于燃料燃烧,或是做填埋处理,有些部分甚至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直接废弃。这些处理方式既影响到园林绿化的美观性,又无法满足生态环境的发展需求。采用堆肥处理方式,不仅具有显着的杀菌效果、除臭效果、制作成本低、稳定性高等方面的优点,又能够满足园林植物栽培工作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及治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e16108480.html,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及治理措施 作者:潘闯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第2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产生的固体废物不论种类和数量上都 有大幅的增长。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有:卫生填埋处理、高温堆肥处理和焚烧处理,但每种技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的分析,结果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更好的处理固体废物。 关键词: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卫生填埋处理;措施 DOI:10.16640/https://www.doczj.com/doc/1e16108480.html,ki.37-1222/t.2016.21.016 固体废物是指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固体及泥状物质,同时也包括废水和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物质,因此估计废物主要产生的途径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固体废物的特点有:数量多和种类多,且不同种类的固体废物组成也各不相同,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目前我国对固体废物处理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式,给环境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并提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的措施。 1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 1.1 卫生填埋处理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中应用较多的是卫生填埋处理,该技术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卫生填埋技术的优点是:处理固体废物量大且节省资金,性价比较高。同时卫生填埋技术可以利用有机物来加快固体废物的降解速度,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如果增加沼气回收设备,可以将沼气收集并合理利用。但我国的卫生填埋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我国卫生填埋处理技术的缺点是:一是监督机构的缺乏,无法再固体废物处理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固体废物的处理缺乏标准流程;二是没有明确的估计废物卫生填埋规范,在固体废物处理时容易发生二次污染。 1.2 焚烧处理 焚烧处理技术在固体废物上的应用,通常需要较强经济实力,因此在发达国家中应用较广。焚烧处理技术的特点是对固体废物中的病菌进行有效的消除,并且对固体废物进行减量化处理,固体废物的焚烧可以极大的减少固体废物的体积,降低到原体积的10%以下。此外,焚烧处理可以利用燃烧固体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焚烧处理技术在我国也开始应用,但通常是用于医院固体废物的处理。焚烧处理技术之所以应用较少,主要是由于焚烧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或者固体废物具有较大的热值,但固体废物的热值都较低,因此该项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同时,燃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的处理较为困难,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简单堆肥方法图文稿

简单堆肥方法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堆肥-制作技术 (一)堆肥的材料 1、基本材料:即不易分解的物质,如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树枝、藤蔓、泥炭 2、促进分解的物质:一般为含氮较多和富含高温纤维分解细菌的物质,草木灰、 3、吸收性强的物质:在堆积过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细泥土及少量的过磷酸钙或磷矿粉,可防止和减少的挥发,提高堆肥的肥效。 (二)材料的处理 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处理。 (1)堆肥材料分选:选去碎玻璃、、瓦片、塑料等杂物,特别要防止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进入。 (2)各种堆积材料,原则上要粉碎为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难以推广。一般是将各种堆积材料,切成6-15厘米长为好。 (3)对于质硬、含腊质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杆吸水较低,最好将材料粉粹后用污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坏表面蜡质层,利用吸水促进腐解。 (4)水生杂草,由于含过多,应稍微凉干后再进行堆积。 (三)堆制地点

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离较近、运输施用方便的地方为堆制地点。为了运输施用方便,堆积地点可适当分散。堆制地点选择好后将其地面平整。 (四)设置通气孔道 在已平整夯实的场地上,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深宽各15—20左右,在沟上纵横铺满硬坚的作物秸秆,作为堆肥底部的通气沟,并在两条小沟交叉处,与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捆扎成束的长条状粗硬秸杆,作为堆肥上下通气孔道。 (五)堆制材料配方比 一般堆积材料配合比例是: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等1000斤左右,加入粪尿200—300斤或尿素2.5千克,水100—200斤(加水多少随原材料干湿而定),每一层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土,主要是起到,泥炭等的作用。为了加速腐熟,每层可接种高湿分解纤维(如酵素菌),若缺乏时,可加入适量骡马粪或老堆肥、深层暗沟泥和肥沃泥土,促进腐解。但泥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腐熟和堆肥。加入适量的肥土,不但有吸肥保肥的作用,也有促进有机质分解的效果。 (六)堆积 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上一层厚约20cm的污泥、细土或草皮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然后将已处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匀后)逐层堆积、踏实。并在各层上泼撒粪尿肥和水后,再均匀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矿粉或其它肥(堆积材料已用石灰水处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马粪、老堆肥或接种高温纤维分解细菌。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所谓

堆肥

堆肥 化肥,与农药、生长激素等的发明,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然而这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开始怀疑,这些变革给人类乃至环境带来到底是福惠还是灾难?虽然施用化肥可以使庄稼长得又快又大,而且使用又方便轻松;但是,种出来的蔬菜、水果、作物品味却大大降低,而且还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加多,又使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农药,严重地危害到人和动植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天然肥料,如畜粪、禽粪、稻秆、落叶、草木灰等,埋到地里后会腐化分解变成腐殖质。腐殖质含有丰富的养料,能使土壤疏松透气;能促进微生物和蚯蚓的滋生,而微生物和蚯蚓能腐化分解更多的天然肥料,这样土壤越来越肥沃,植物也就会长得很健壮。但化肥埋进土里后,却永远不能变成腐殖质。没有腐殖质会使土壤变得坚硬板结,微生物和蚯蚓难以生存,土地便越来越贫瘠, 在化肥发明以前,几千年前人们一直使用着天然肥料。大自然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肥料,足以提供植物所需的一切元素。常见的天然肥料有:畜粪、禽粪、鸟粪、骨渣、落叶、菜叶、果皮、干草、草木灰、木屑、棉籽、庄稼残梗、海藻、糠秕果壳、各种绿肥、各种天然矿石粉等。 堆肥是模拟自然界产生腐殖质的过程。它利用微生物、真菌来把有机物材料腐化分解成腐殖质。堆肥作为营养源为当年的农作物提供即时养分,同时还能作为土壤环境的调节器,这种作用可以持续5年或者更长时间。 堆肥的原料 含蛋白质类:含高氮成分 各种动物,如牛、绵羊、猪、马、家禽的新鲜粪肥 所有绿色植物原料:如草坪上剪下的草、绿色杂草 动物血和骨头 新鲜海藻 果皮果核 厨房废料 含碳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含高碳成分 干草 稻草和麦杆 锯末和木屑(未经处理) 树皮碎片 干的农作物如谷物和玉米的茎秆 矿物 岩石粉末 石灰粉 磷矿石 塘泥 木灰 老堆肥 骨粉 蛋壳 井里的土 几个要点 1、原料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

有机固体废物堆肥技术 一、堆肥的基本原理 自然界中很多的微生物具有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的条件下,使有机物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类似腐殖质的土壤的物质,用作肥料和改良土壤,这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固体废物的方法称作为生物处理法,一般又称堆肥法。 有机固体废物是在堆肥微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物质条件由于微生物生命活动时有的需要氧气、有的不需要氧气,因此,根据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要求的不同,有机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堆肥(高温堆肥)和厌氧堆肥两种。 (一)高温堆肥 好氧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在堆肥过程中,有机废物的溶解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为微生物所吸收,固体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分解为溶解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于是微生物逐渐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图1可以简单的说明这个过程。

细胞物质(微生物生长)+腐殖物质 合成 堆肥有机物+O2+微生物 氧化 能力 释放的能量转化成热 图1堆肥的好氧堆肥的过程图 堆肥有四个阶段组成:升温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和腐熟阶段。每个阶段的微生物种类是不同的。 (二)厌氧堆肥 厌氧堆肥是在五氧条件下,借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图2简单说明了有机物的厌氧分解过程。 从图2可看出,当有机物厌氧分解时,主要经历两个阶段:酸性发酵阶段个碱性发酵阶段(或称产甲烷阶段)。 图2 有机物厌氧堆肥分解 细胞物质 堆肥有机物+微生物细胞物质 有机酸+微生物、 NH3、H2S、PH3等+能量 CO2、CH4+能量

农村土法堆肥技术

农村土法堆肥技术解答 必要性与现实意义大量畜禽粪如果不作堆肥而随地堆积,首先是造成生活环境和水体的污染,同时,当前我国发展双高农业生产正需要有机肥和化肥配合使用,如果将生粪直接施到农田,既不现实又会造成像肥效迟缓等多种弊病,引起病虫害传播和蔓延;生粪直接到土壤中去发酵会造成烧苗,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和引起果树落叶等问题。而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制作堆肥是处理畜禽粪尿的科学方法。这方面的潜力巨大,除了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堆肥以外,在农村普及土法堆肥技术是很现实的,可以促进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满足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和中低产田改良对于生物有机肥的大量需求。 生物发酵制作堆肥的关键技术有以下五方面其一,堆肥材料的选择与混配。用牛粪和鸡粪作为堆肥的原料,其共同特点为含养分高,碳氮比较低。如,鸡粪含氮1.54%,碳氮比为15∶1;牛粪含氮0.34%,碳氮比为21∶1。微生物体的碳氮比:细菌为25∶1,发酵材料的碳氮比过高使发酵慢而难,过低使发酵快,损失养分。堆肥材料不能仅用粪尿肥,必须配加碳氮比高的有机物料。如老熟的禾本科作物秸秆的碳氮比高约为60~100∶1。适当加入氮素化肥调节碳氮比,可加速腐解,缩短堆腐时间,将500公斤粉碎的干稻草或玉米秸加250公斤新鲜牛粪和鸡粪的混合物料进行堆腐,大约一个月可以腐熟。 其二,向堆肥接种有益微生物,特别是一些分解有机肥能力强的菌种,可以促进堆肥腐熟过程。如果不接种会使堆肥发酵时间延长,产生臭味,而且肥效低。接种既可以提高初期有机物微生物数量,加

速堆肥材料的腐熟,还可提高发酵温度,高温可以消灭一些病原体、虫卵和杂草种子,还能控制臭气的产生,最后提高堆肥效率。目前广泛应用的接种剂有3类:微生物培养剂和商业添加剂2类,主要用于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农村土法堆肥主要是用第三类有效自然材料,包括老堆肥的粪底、马粪、牛粪、菜园土等。 其三,适当水分条件。水分调控直接影响到堆肥发酵速度和腐熟程度,还是好氧堆肥化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维持微生物的活性,含水量要高达90%,但是实际有机物材料适宜的含水量在60%~80%,以秸秆为例,一般含水量75%~85%、蔬菜含水量达90%以上。但是,过多含水量也不利于发酵和提温。 其四,通风条件。高位堆肥是利用好氧性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要求至少有50%的氧渗入到堆肥中各部位,以满足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需要。中期堆肥温度升高后,通风可将供氧与带走水汽二者共同进行。达到堆内散热降温和干燥的目的。通风的方式,可用自然通风供氧,向堆内插入通气管或用秫秸梱做通气塔。 其五,堆肥需要酌情加入石灰。50公斤秸秆中加2~1.5公斤石灰既可调节酸度,又可破坏秸秆表面的蜡质层,而利于吸水发酵。在北方也可用土壤调节酸度。

固废课程设计-堆肥

目录 一、前言.................................................................. :2 1.1生活垃圾定义及来源分类.......................................... (2) 1.2生活垃圾处理必要性.............................................. (2) 1.3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4) 1.4堆肥技术......................................................... (4) 1.5好氧堆肥适宜处理的垃圾.......................................... (5) 1.6堆肥的影响因素.................................................. (6) 二、.................................................. 设计任务要求 ..6 2.1采用的设计标注及规........................................... ..7 2.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 (7) 2.3生活垃圾设计参数................................................ (7) 三、.................................................. 设计工艺流程 .7.四、................................................ 堆肥工艺的选择 .8 4.1预处理 (8) 4.2主发酵 (9) 4.3后发酵 (9) 4.4后处理 (10) 4.5 脱臭............................................................ . (10) 4.6贮存 (10) 五、............................................... 主要设计计算 11 5.1垃圾设备及分选设备选型 (11) 5.2堆肥工艺条件控制................................................. .14 5.3堆肥设备选型..................................................... .16 六、................................................... 效益分析 .18

沼渣堆肥处理技术

沼渣堆肥处理技术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堆肥技术有着久远的历史,自古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就普遍将秸秆、落叶、人畜粪便等堆积在一起,进行发酵沤制肥料。公元六世纪,我国就出现了“踏肥”;1591 年出现“蒸粪法”即堆肥的积制和利用;1633 年开始了“酿粪法”,即沤粪的积制和利用方法,但真正意义上的堆肥技术研究始于20 世纪初。 建国后,我国的堆肥技术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始阶段(50-60 年代):这个阶段在农村传统堆肥技术基础上进行较为简单的堆肥,从工艺来说归类于一次性发酵,堆肥方式为野积式堆垛,用泥土覆盖其表层进行保温,通风方式主要是自然通风或厌氧发酵,无专用的翻堆和搅拌等设备,采用人工筛选,该阶段的工艺较为简单,发展缓慢; (2)开发研究阶段(70-80 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已成为各城市亟待解决的大事。这个阶段是城市固体废弃物堆肥技术研究发展的比较兴旺时期,新工艺、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堆肥附属机械设备得到大力开发,堆肥机理得到深入研究; (3)推广应用阶段(90 年代-至今):在以上开发研究基础上,根据相应地区评估对一些堆肥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从而促进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90 年代后期以来,垃圾分选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为堆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证。 目前厌氧消化残余物较为成熟的肥用模式主要有绕灌施用、叶面肥施用、沼液沼澄分离后将沼澄制成有机肥料施用。本文主要讨论固液分离后的沼澄资源化利用方式,根据沼澄终端用户不同,对其处置要求方式也不同。过去我国主要以小型户用沼气池为主,在对厌氧残留物综合利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南方的“猪-沼-果”或“猪-沼-菜”、北方的"四位一体”、西北的“五配套”等生态模式[7],而对于大中型沼气工程来说,厌氧残余物的综合利用需进一步考虑其安全使用方式。因此,沼澄资源化途径大致可分为两类,分别为养殖业和土地利用,其中沼澄的养殖业利用因食品安全的考虑而愈来愈受到限制。

浅谈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

浅谈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量也越来越大。本文简要介绍了堆肥系统的分类、堆肥的条件控制、堆肥腐熟度和堆肥添加剂的研究概况,分析介绍了固体废物堆肥的使用效果,并展望了固体废物堆肥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堆肥技术;固体废物;堆肥影响因素;发展展望 0引言 目前,我国总有机废物排放量为其中蕴含粗有机质为 氮、磷、钾总贮量约为在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中, 从氮、磷、钾养分资源来看,占主要地位的是畜禽粪便,其氮、磷、钾总贮量约为6330万t,相当于4930万t尿素,11940万t的过磷酸钙和3380万t的氯化钾;占第二位的是城市生活垃圾;其次是农业秸秆,其氮、磷、钾总贮量约为914 万t。从有机质养分资源来看,占主要地位的是农业秸秆,占第二位的是畜禽粪便,第三位是城市生活垃圾【1】。如何处置这些固体废弃物以保护环境是我国科学家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对肥料、饲料、能源有着巨大的需求,因而处理农牧业废弃物的目标应该是使之成为农业的资源返回农业生态系统中,即农用资源化。畜禽粪便和秸秆这类废物分布广,廉价易得,是进行堆肥和沼气发酵的理想材料。固体废物处置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天然屏障或人工屏障的多重屏障实现有害物质同生物圈的有效隔离。传统的处置方法有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种。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固体废物产量加大,另一方面原料紧缺,从而促使科技不断进步,提出新的固废处置方法。经多年的探索研究,固废处理处置有以下可行的方法土地填埋、焚烧、热解、堆肥处理好氧堆肥、厌氧堆肥、湿式氧化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利用固废制造废弃物复合材料又称环境材料,是一种固废资源化新技术,按其性质可分为聚合物基、硅酸盐基或陶瓷基、金属基三类,仿生群落体一种模拟食物网食物链功能建立的资源化处理方法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固体废物的堆肥化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1 堆肥的定义及原理 【2】 据此可以总结堆肥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高温发酵使有机物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而变成腐熟肥料的过程,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不但生成大量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磷、钾化合物,而且又合成新的高分子有机物———腐殖质,它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活性物质。 堆肥化的一般过程为[3]:底料是堆肥系统的处理对象,一般是污泥、城市固体废弃物、庭院废弃物等。调理剂可分为两类:(1)能源调理剂。它是加入堆肥底料的一种有机物,增加可生化降解有机物的含量,从而增加了混合物的能量;(2)结构调理剂。它是一种加入堆底料的物料(无机物或有机物),可减少底料密度、增加底料空隙,从而有利于通风。堆肥化过

第四章处理与处置-堆肥

第四章处理与处置 第一节堆肥 一.概述 1.定义 指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产物为堆肥。有时候把堆肥化和堆肥不加区分。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同时释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而另一部分有机物则被合成新的细胞质,使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产生出更多生物体的过程。 它具有发酵周期短、无害化程度高、卫生条件好和易于机械化操作等特点,好氧堆肥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2.发展历史 1)古老的技术,几个世纪以前,我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农村,利用落叶稻草动物粪便,堆积到一起进行发酵,生产肥料; 2)现代堆肥:1925年,英国人在印度,发明了“印多尔法”,是将落叶垃圾人畜粪便,堆成1.5m的土堆,月翻堆1-2次,6个月腐熟。因为翻堆周期长,大部分属于厌氧反应,后来增加了翻堆的次数,效率提高; 之后,丹麦发明了达诺法,美国发明了机械化堆肥,主要是多段竖炉发酵仓,并且接种,使这项技术在上个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 3)70年代,化肥工业的产生,其速效、方便、廉价对堆肥产生冲击,同时,由于堆肥原料中不可分解的成分较多,导致其产品质量差,效率低而倒闭;4)80-90年代,化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而且垃圾填埋占用大量土地,焚烧污染大气,所以开始考虑用堆肥方式处理垃圾,又迎来了一个高峰; 5)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导致堆肥应用受限; 6)现在:堆肥有条件的使用;比如德国把堆肥当成一种垃圾干燥技术;堆肥也可以作为餐厨垃圾处理的候选技术; 3. 堆肥的产品 堆肥技术的出现,一开始并不是为了处理废物,而是为了获得产品,即堆肥的产物。它具备一些优势: 1)土壤改良剂:堆肥的产物,含有大量的腐殖质,它可以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

树叶堆肥

堆肥是对物质再利用的一种天然方式。堆肥更是有机种植 最好的肥料兼土壤改良剂。其实在大自然里,每分每秒微 生物都在将有机物质分解,将物质循环再用。我们做堆肥 只是模仿大自然的循环,並将速度加快,将本来称为垃圾 而又能被生物降解的东西堆放在一起,让它们被各类生物 分解,把有用的有机物循环再用。堆肥令泥土的养分能得 到较全面的补充,令植物生长较佳,抗病蟲害的能力会相对提高,虫药的需求自然減少。 堆肥也提供食物予泥土里的生物,把有机垃圾循环再用,也就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可堆肥的物质大致分为: 湿物质:含氮丰富的废物,如十五渣滓、果皮、咖啡渣滓、茶包、割下的草和植物、杂草、头发、毛皮、动物排泄物、海草、鱼骨等。 干物质:含丰富碳纤维及其他元素,如干树叶、干草、未经处理的木糠、吸尘机灰尘、报纸、蛋壳、木灰、小树枝等。 有机堆肥――树枝(干料) 原料:堆肥原料包含了杂乱的树枝,树叶,用手拔的杂花,杂草, 干枯的花朵等 方式:小型小区树枝堆肥、自家后院树枝堆肥、大型树枝堆肥厂 原理:好氧堆肥技术 堆肥其它元素:水、空气、热能和养分 步骤: 1.底层鋪如树干、树枝、花及灌木等粗质材料作底,约二十公分高,不要压紧以利排水及通 气 2.铺树叶、收割草类等混合均匀的材料,再覆上一层薄薄的旧堆肥或土壤 3.重复步骤二堆到1.5公尺高度 4.表层可覆盖草、芦荟、旧纸袋、树叶 5.保持堆肥适当湿度并适时浇水。 堆肥堆积时间快则一二个月,慢则三四个月,如冬天则时间延长,时间过长腐质快速分解成过熟堆肥。其他堆肥方法包括利用蚯蚓分解有机物,产生蚯蚓糞便的堆肥法、糞便堆肥法、堆积堆肥法等。 落叶堆肥区。水泥槽内又水龙头可浇水,上方覆盖沙网比避免落叶飞出。

简单堆肥方法审批稿

简单堆肥方法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堆肥-制作技术 ? (一)堆肥的材料 1、基本材料:即不易分解的物质,如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树枝、藤蔓、泥炭 2、促进分解的物质:一般为含氮较多和富含高温纤维分解细菌的物质,草木灰、 3、吸收性强的物质:在堆积过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细泥土及少量的过磷酸钙或磷矿粉,可防止和减少的挥发,提高堆肥的肥效。 (二)材料的处理 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处理。 (1)堆肥材料分选:选去碎玻璃、、瓦片、塑料等杂物,特别要防止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进入。 (2)各种堆积材料,原则上要粉碎为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难以推广。一般是将各种堆积材料,切成6-15厘米长为好。(3)对于质硬、含腊质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杆吸水较低,最好将材料粉粹后用污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坏表面蜡质层,利用吸水促进腐解。 (4)水生杂草,由于含过多,应稍微凉干后再进行堆积。 (三)堆制地点 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离较近、运输施用方便的地方为堆制地点。为了运输施用方便,堆积地点可适当分散。堆制地点选择好后将其地面平整。(四)设置通气孔道

在已平整夯实的场地上,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深宽各15—20左右,在沟上纵横铺满硬坚的作物秸秆,作为堆肥底部的通气沟,并在两条小沟交叉处,与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捆扎成束的长条状粗硬秸杆,作为堆肥上下通气孔道。 (五)堆制材料配方比 一般堆积材料配合比例是: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等1000斤左右,加入粪尿200—300斤或尿素千克,水100—200斤(加水多少随原材料干湿而定),每一层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土,主要是起到,泥炭等的作用。为了加速腐熟,每层可接种高湿分解纤维(如酵素菌),若缺乏时,可加入适量骡马粪或老堆肥、深层暗沟泥和肥沃泥土,促进腐解。但泥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腐熟和堆肥。加入适量的肥土,不但有吸肥保肥的作用,也有促进有机质分解的效果。 (六)堆积 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上一层厚约20cm的污泥、细土或草皮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然后将已处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匀后)逐层堆积、踏实。并在各层上泼撒粪尿肥和水后,再均匀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矿粉或其它肥(堆积材料已用石灰水处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马粪、老堆肥或接种高温纤维分解细菌。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所谓“吃饱”是指秸秆和调节碳氮比的尿素或土杂肥及麦麸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证堆肥质量。“喝足”就是秸秆必须被水浸透,加足水是堆肥的关键。“盖严”就是成堆后用泥土密封,可起到保温保水作用。如此一层一层地堆积,直至高达米为止。每层堆积极其的厚度,一般是15-25厘米,上层宜薄,中、下层稍厚,每层加入的粪尿肥(尿素)和水的用

堆肥的原理及具体操作介绍

堆肥 研究员:一木林枫时间:2012.08.16 化肥,与农药、生长激素等的发明,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然而这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开始怀疑,这些变革给人类乃至环境带来到底是福惠还是灾难?虽然施用化肥可以使庄稼长得又快又大,而且使用又方便轻松;但是,种出来的蔬菜、水果、作物品味却大大降低,而且还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的加多,又使人们越来越多的使用农药,严重地危害到人和动植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天然肥料,如畜粪、禽粪、稻秆、落叶、草木灰等,埋到地里后会腐化分解变成腐殖质。腐殖质含有丰富的养料,能使土壤疏松透气;能促进微生物和蚯蚓的滋生,而微生物和蚯蚓能腐化分解更多的天然肥料,这样土壤越来越肥沃,植物也就会长得很健壮。但化肥埋进土里后,却永远不能变成腐殖质。没有腐殖质会使土壤变得坚硬板结,微生物和蚯蚓难以生存,土地便越来越贫瘠, 在化肥发明以前,几千年前人们一直使用着天然肥料。大自然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肥料,足以提供植物所需的一切元素。常见的天然肥料有:畜粪、禽粪、鸟粪、骨渣、落叶、菜叶、果皮、干草、草木灰、木屑、棉籽、庄稼残梗、海藻、糠秕果壳、各种绿肥、各种天然矿石粉等。 堆肥是模拟自然界产生腐殖质的过程。它利用微生物、真菌来把有机物材料腐化分解成腐殖质。堆肥作为营养源为当年的农作物提供即时养分,同时还能作为土壤环境的调节器,这种作用可以持续5年或者更长时间。 堆肥的原料 含蛋白质类:含高氮成分 各种动物,如牛、绵羊、猪、马、家禽的新鲜粪肥 所有绿色植物原料:如草坪上剪下的草、绿色杂草

动物血和骨头 新鲜海藻 果皮果核 厨房废料 含碳类: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含高碳成分干草 稻草和麦杆 锯末和木屑(未经处理) 树皮碎片 干的农作物如谷物和玉米的茎秆 矿物 岩石粉末 石灰粉 磷矿石 塘泥 木灰 老堆肥 骨粉 蛋壳 井里的土 几个要点 1、原料

落叶资源再利用设计

不識自然的人,總會將落葉視為垃圾而清除之,殊不知在大自然裡,落葉是滋養大地的最佳養份來源之一;而落葉的芳香與聲色,更使得自然界生命的氣息迭添多采。 落葉是非常值得我們珍惜的自然資源,不該隨便丟棄、燒毀。為後代子孫著想,我們都應該設法讓它回歸泥土,以便永續利用。 環保教育不應只是回收鐵罐、鋁罐…而已。用盆子、瓶子、箱子裝落葉、泥土,種一些容易生長、較不怕病 蟲害的花木豆菜,應該是值得大家 向學生、家長、親友、鄰居推廣的。 一、為何要做落葉堆 肥? 1.將落葉堆肥化,既可減少垃圾量,又可將之資源化, 作為校園中各種植栽的最佳土壤改良劑和有機肥 料;而且因為無發生臭味之虞,可以大量製作。 2.將落葉製作成堆肥後回歸大地的流程,是鼓勵學生物 質循環利用的好教材範例。 3.在垃圾費隨袋徵收的今天,可以節 省大量經費。所以應該努力的開始 做。 二、有速效法嗎? 利用落葉、刈草等植物性材料做堆肥,常因組成成 分中氮素太低,碳素(纖維)太高,所以堆肥化速度很 慢,欲加速時,可混入高氮含量之材料(如豆渣、豬糞、

雞糞等)。但高氮材料常易發生臭味,是以可使用尿液,或加入堆肥菌種,可加速腐熟速度。通常便當殘渣常含氮素(魚、肉、豆),可集中埋於落葉較深處(30公分以上),其發生之臭味可被落葉吸收,不會外溢,如此亦可加速腐熟。 三、落葉堆肥之使用 這是很好的植栽土之材料!它一旦「葉不成形、碎碎如土」時,即可大量用於各種栽培上。它和泥土以1:1~1:3之比例混和後,可供種植之用。使用之後,偶爾觀察根部發育情形,根應長得白、壯、多,這是植物很健康、很有活力的表示。 落葉堆肥 落葉歸土

堆肥

堆肥 堆肥是一种有机肥料,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且肥效长而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土壤固粒结构的形成,能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而且与化肥混合使用又可弥补化肥所含养分单一,长期单一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保水、保肥性能减退的缺陷。堆肥是利用各种植物残体(作物秸杆、杂草、树叶、泥炭、垃圾以及其它废弃物等)为主要原料,混合人畜粪尿经堆制腐解而成的有机肥料。由于它的堆制材料、堆制原理,和其肥分的组成及性质和厩肥相类似,所以又称人工厩【jiù】肥。 目录 .1肥料介绍 .2分类 .3组成 .4原理 .5制作技术 .?堆肥的材料 .?材料的处理 .?堆制地点 .?设置通气孔道

.?堆积 .?堆后管理 .6腐熟度 堆肥肥料介绍 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堆肥是一种古老的肥料,制造堆肥必须先收集适当的材料,例如稻草、茎蔓、野草、树木落叶或是禽畜粪便等,然后将其适当混合,并添加适量的氰氨化钙,促其发酵,然后覆盖上破席、破布、稻草或塑胶布,以避免肥份丧失。 然后每隔大约三、四个星期翻积一次,大约经过三个月左右,即可将此堆肥搬入田中开始使用。 堆肥最好放置在堆肥舍中。若无堆肥舍也可使用露天堆肥,但必须选择适当地点,以免因日晒、雨淋及风吹,导致肥份丧失。 高温堆肥 中国人数千年来农田中所使用的肥料,就是使用人畜的粪尿和植物茎叶作堆肥为主。 堆肥是堆肥材料在堆肥化过程中的产物,过去农业时代制造堆肥称为粪,是有机材料经过堆积细碎成小颗粒,且性状变异而来的,堆肥的材料来自草木,如枯枝落叶。食品饲料、树皮、蔗渣(上数为初级材料)如厨余。禽兽等排泄物则是经过初步堆肥化的次级材料。这些材料经过堆肥化过程变成肥料。正流行的厨余堆肥,一些很简单的步骤就能做出来。但是堆肥的过程必须注意,不然容易招致大量的蚊蝇,做不成肥料反而惹的环境更不卫生。

简单堆肥方法

堆肥-制作技术 (一)堆肥的材料 1、基本材料:即不易分解的物质,如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树枝、藤蔓、泥炭 2、促进分解的物质:一般为含氮较多和富含高温纤维分解细菌的物质,草木灰、石灰 3、吸收性强的物质:在堆积过程中加入少量泥炭、细泥土及少量的过磷酸钙或磷矿粉,可防止和减少氨的挥发,提高堆肥的肥效。 (二)材料的处理 为了加速腐解,在堆制前,不同的材料要加以处理。 (1)堆肥材料分选:选去碎玻璃、石子、瓦片、塑料等杂物,特别要防止重金属和有毒的有机和无机物质进入。 (2)各种堆积材料,原则上要粉碎为好,增大接触面积利于腐解,但要多消耗能源和人力,难以推广。一般是将各种堆积材料,切成6-15厘米长为好。 (3)对于质硬、含腊质较多的材料,如玉米和高梁杆吸水较低,最好将材料粉粹后用污水或2%石灰水浸泡,破坏秸杆表面蜡质层,利用吸水促进腐解。 (4)水生杂草,由于含水过多,应稍微凉干后再进行堆积。 (三)堆制地点 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离水源较近、运输施用方便的地方为堆制地点。为了运输施用方便,堆积地点可适当分散。堆制地点选择好后将其地面平整。 (四)设置通气孔道 在已平整夯实的场地上,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沟,深宽各15—20厘米左右,在沟上纵横铺满硬坚的作物秸秆,作为堆肥底部的通气沟,并在两条小沟交叉处,与地面垂直安放木棍或捆扎成束的长条状粗硬秸杆,作为堆肥上下通气孔道。 (五)堆制材料配方比 一般堆积材料配合比例是:各种作物秸杆、杂草、落叶等1000斤左右,加入粪尿200—300斤或尿素2.5千克,水100—200斤(加水多少随原材料干湿而定),每一层可以适当覆盖一层薄土,主要是起到石灰石,泥炭等的作用。为了加速腐熟,每层可接种高湿分解纤维细菌(如酵素菌),若缺乏时,可加入适量骡马粪或老堆肥、深层暗沟泥和肥沃泥土,促进腐解。但泥土不宜过多,以免影响腐熟和堆肥质量。加入适量的肥土,不但有吸肥保肥的作用,也有促进有机质分解的效果。 (六)堆积 在堆积场的通气沟上铺上一层厚约20cm的污泥、细土或草皮土作为吸收下渗肥分的底垫。然后将已处理好的材料(充分混匀后)逐层堆积、踏实。并在各层上泼撒粪尿肥和水后,再均匀的撒上少量石灰、磷矿粉或其它磷肥(堆积材料已用石灰水处理者可不用),以及羊马粪、老堆肥或接种高温纤维分解细菌。每层需“吃饱、喝足、盖严”。所谓“吃饱”是指秸秆和调节碳氮比的尿素或土杂肥及麦麸要按所需求的量加足,以保证堆肥质量。“喝足”就是秸

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及趋势 环境081 216080143 张瑞瑞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猛增,日益增长的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很大危害。已成为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固体废物处置发展方向 一、固体废物的定义 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中将固体废物定义为: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二、固体废物的种类

固体废物的种类很多,如按其性质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按其形态可分为固体的(块状、粒状、粉状)和泥状的;按其来源可分为矿业的、工业的、城市生活的、农业的和放射性的。 此外,固体废物还可分为有毒和无毒的两大类。有毒有害固体废物是指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和传染性的固体、半固体废物。 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1)压实技术压实是一种通过对废物实行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场寿命的预处理技术。压实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固体废弃物预处理方法。如汽车、易拉罐、塑料瓶等通常首先采用压实处理。适于压实减少体积处理的固体废弃物还有垃圾、松散废物、纸带、纸箱及某些纤维制品等。对于那些可能使压实设备损坏的废弃物不宜采用压实处理,某些可能引起操作问题的废弃物,如焦油、污泥或液体物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