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教学应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石长宏

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5期

摘要:学校借鉴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先进经验,采用最新的网络技术,以校内招标的方式来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数字校园应用平台。教学应用平台主要设计为教师和学生用户使用。教学应用平台系统建成后将可以最大限度地在网上实现教学、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该平台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效率,增强了学生使用网络自主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平台信息管理

一、引言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示范校建设的特色项目,同时信息化建设工程又是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八大项目之一。2011年,学校又凭借较强的综合实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被确定为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参与单位和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项目的牵头单位。学校站在时代和职教发展的前沿,全面启动实施了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并设定了“一个平台,两个中心,八大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

二、教学应用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数字校园应用平台总体设计中在教学方面包括教务管理信息子系统和教学应用平台子系统两个系统。教务管理信息子系统主要使用对象为教学活动管理者,包括:教务科、系部主任和教研室主任。该子系统已开发完毕,能够实现教学任务的设置和管理、专业管理、授课计划管理、课程管理、学年学期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课表编制及查询等。教学应用平台的开发和使用必须是建立在教务管理信息子统已开发调试完毕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教学应用平台系统模块的上级模块是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模块。

教学应用平台主要设计为教师和学生用户使用。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经过校内外调研和听取专家意见,教学应用平台应能满足以下功能需求:任课教师按照事先给定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后可以查询每学期的课程表、教学任务、监考任务;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平时和期末成绩管理、作业管理、考勤管理以及在线辅导答疑;精品课程的制作和管理;教学资源库建立和管理;试题库建立和管理、试卷的生成和管理等方面。

三、教学应用平台系统的设计思路

经过前期的认真调研和对平台实现功能的需求分析,系统开发组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该平台系统的组织结构。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评估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菱角乡中心学校2007年12月我校申报了云南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得到立项批准,自课题立项至今,在县教育局和中心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指导下,课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按照课题方案稳步推进课题研究进程,扎扎实实地开展具体的探索与实践,现就此课题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自课题批准立项以来,菱角乡中心学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研究的领导和指导工作,在人员、资金和研究时间等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并加大了信息技术建设力度,为课题研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我乡各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计算机、投影仪,建设多媒体教育室,接入互联网等,现全乡13所小学已有12所接入互联网,收集资料、传递信息迅速、方便,处理信息容易。中心学校还投入4万余元,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及菱角教育网站,为开展课题研究及教学研讨提供了场所,搭建了交流平台。先进的设备和水平,以及强有力的资金保证,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人、财、技术、设备的保证。在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课题研究负责人的带领下,全体成员严格按照课题实施方案中

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二、课题研究进展 本课题研究分设计申报、实施阶段、中期论证、结题鉴定四个步骤进行,现课题研究已进入了中期论证阶段,将进行检查、总结和调整、改进,完成中期评估报告、课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及资源集锦,接收中期评估。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等。 1、行动研究法:教师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文献研究法:多渠道收集、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以及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5、观察法: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下的外在表现进行考察,然后通过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奥鹏17春16秋华师《教学系统设计》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1. ()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 A. 总结性评价 B. 定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2. ()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具有较广泛的包容性与概括性,因而能把一系列原有观念总结于其中(也就是使一系列的原有观念类属其下)。在此情况下,新观念处于上位,而原有观念则处于下位。 A. 类属关系 B. 总括关系 C. 并列组合关系 D. 教学策略关系 正确答案: 3. ()是指当前所学的内容(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存在类属关系,也不存在总括关系,但却具有某种共同或相关属性的情况。 A. 类属关系 B. 总括关系 C. 并列组合关系 D. 上下位关系 正确答案: 4. 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这两个概念来源于()对知觉的研究。 A. 加涅 B. 格雷戈克 C. 瑞格卢斯 D. 威特金 正确答案: 5. 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性模式是()。 A. “肯普模式” B. “史密斯-雷根式模式” C. “九五矩阵” D. “细化模式” 正确答案: 6. ()的细化理论为教学内容的组织提供了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宏策略。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7. ()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采用电视图象和声音表达教学内容的一种形声教材。 A. 电视教材 B. 教学实况录象片 C. 多媒体教学软件 D. 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8.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建立做了开创性的工作,他的教学设计思想比较丰富,其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的主张。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9. ()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特定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存贮、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的教学媒体。 A. 电视教材 B. 教学实况录象片 C. 多媒体教学软件 D. 网络课程 正确答案: 10. ()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创见的观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就是“教学科学”;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规定性的教学理论。 A. 加涅 B. 梅瑞尔 C. 瑞格卢斯 D. 奥苏贝尔 正确答案: 11. ()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 A. 总结性评价 B. 事后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形成性评价 正确答案: 12. ()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思想、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务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 A. 教学方法 B. 哲学方法 C. 逻辑方法

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化网络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高攀郭理* 郑鸿英 摘要: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综合传统的ITS系统优势,同时又结合Web的特点,系统具有智能性,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模型,探讨了智能教学系统的知识库的设计、教学策略的设计及个性化教学的实现,最后给出系统实现的具体思路和解决方案。 1 引言 智能教学系统(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ITS)作为人工智能学科的重要研究应用领域,是21世纪人类社会数字化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其研究涉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由计算机系统负担起人类教育的主要责任,即使计算机系统具有智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教师实现最佳教学。由于ITS涉及到多门学科,所用到的相关学科的技术即使在本学科也不够成熟以及人类对其自身的学习过程还认识不够,所以对ITS 的研究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存在知识的表示、对学生的评估、对学生错误的诊断、教学规划、人机自然语言对话处理等技术难题。 2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 2.1 传统的ITS模型 传统上,智能教学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专家知识库(有关领域的知识描述)、学生模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模型(知识的传授方法)和人机交互界面。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人机交互界面部分是在智能教学系统和学生之间建立友好的通信交流方式,有时也被看成是教学方法的补充而作为教师模型的一部分。 传统的智能教学系统多数是单机或单独运行的(stand.alone),系统费用昂贵,维护代价高,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基于Web的智能教学系统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在Web 上构建智能教学系统,这种方式利用网络实现了分布式教学,可以同时接受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又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因材施教”的需要。 图1传统的ITS模型 2.2 基于Web的ITS系统模型 基于Web的ITS的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其中,知识点库存放课程知识点,知识点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和难度级别、重点度级别等;教学课件库存放各种形式的课件;教学方法库存放各种教学模板。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依据,模型突出了其重要性。模型综合了传统ITS系统的优势,同时又结合了Web 的特点,客户端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人机交互界面简洁明了。系统具有智能性,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交流工具进行有效的交互和即时的通信反馈,能够智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和良好的导航结构,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过滤等等,实践证明,基于Web的ITS是ITS

如何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利用微课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微课凭借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的特点,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大事件”。不可置否,微课教学模式冲破了以往授课中的局限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法宝。而利用微课,使得课堂模式在创新中优化的具体运行方案还有待探究,本论文关于此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微课、创新、课堂模式 教育事业应当紧随时代的潮流,在改革中寻求发展,若止步不前,固守传统,则无法培养出适合21世纪的全能人才。“微时代”席卷了整个世界,微信、微博等接踵而至。可见,加入到微课大家庭是必然趋势。 一、微课特点 微课导入方法决定了微课课堂的效果,导入方式唯有千变万化,才可提高课堂效率。而要想得知微课导入方法,知晓打造高效微课课堂的方案,应当先了解微课的特点。 (一)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微课时,教师应以趣味作为切入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活跃度。例如:如果教师在微课导入时先设置悬念,或者以幽默风趣的故事引入微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性便会提升。 (二)实效性。微课应当注重实际效果。教师在利用微课时,要抓准所教内容的重难点,观察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素材,在吸引学生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授重难点内容。 二、微课创新课堂模式策略 (一)力求微课导入巧妙有效 课堂以何种方法开头,往往决定了整个课堂的氛围。因此应注重微课导入的方法,在导入时力求创新,用丰富多样的方法,打造高效课堂。具体的创新方案有以下三点: 1、衔接导入法。顾名思义,也就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学习内容。这一方法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但是趣味性较低。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做练习、提问等方法,进行导入。 2、问题导入法。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可通过提问,设问等方法,故作悬念的方法,打造微课课堂。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求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方式,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统一,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 1、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构建立体化教育框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今天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首先要解决好育人为本的问题,即把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必须改革旧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的革命。通过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有效地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2、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与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它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课活动,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积极活动起来,学生大声说话,大胆质疑,大气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率不高。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不再是局外人,而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这样,师生互动、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学生的自主与自信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内驱力,可以大幅度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创新教学模式活动,可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高方向发展。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措施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形势下,中职学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创新教学观念,调整培养目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思想 1、调整培养目标,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改革专业课程体系,开 展模块教学,强化项目训练。 2、根据学生基础的差别采用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生源普遍较差,而且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统一标准的考核办法,难以适应学生的实际要求。根据新生入学考试成绩,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形式,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改变考核方式,制订相应的分层考核标准,满足不同基础的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3、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把同一专业划分为多个发展模块,让学生选择感兴 趣的模块加强学习,开展模块教学。 设置专业模块,有学生自己选择,将通过第二课堂、选修的形式来加强模块教学,让学生学有所长。在开展模块教学的同时,结合中职学校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行的考核形式,针对职业技能考核的实践操作项目,开展项目实训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还要根据考核题库开设实训项目,有利于把企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学有所用。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1 、优化教学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让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2、优化教学目标: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摘要:文章结合温州大学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实际,运用Web技术,研发出了一个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多媒体教室管理信息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提高维护人员的管理效率和工作水平。该系统实现了用户管理、教室报修、计算机报修、日常维护记录、灯泡更换记录、设备更换记录等功能模块。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教室管理;管理系统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先进教学手段。据调查统计,我国高校已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之密切相关的多媒体教室管理在高校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教室的使用率逐年上升,引发了设备在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多媒体教室的工作重心也从建设方面转移到维护和管理方面。结合多媒体教室维护与管理实际,设计研发出基于校园网、功能完整、结构清晰的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有效地保证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和维护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需求分析 多媒体教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非多媒体设备资产性的管理与设备日常维护、更换等记录,以及对这些数据进行查询、统计等工作。但目前记录这些信息大多还停留在纸质或Excel表格形式上,且各个教学楼的信息由不同的维护人员来记录和更新,记录格式不统一,信息不规范,数据易丢失,不利于各种数据查询、统计和修改,对设备的维护也不能及时地提供科学参考。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研发一个多媒体教室运维管理系统是多媒体教室科学、规范化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结合多媒体教室日常管理工作事宜,该系统功能基本需求如下: 教室报修单的录入、查询、打印、统计等功能,其中教室报修项目包括投影机、中控、音箱、讲台、线路、功放、幕布等项目报修。 计算机报修单、日常维护记录信息、灯泡更换记录信息及设备更换记录信息的录入、查询、打印、统计等功能。 2 总体设计 针对需求分析,对教室的运行与管理工作进行整理与归类,以维护人员与部门主管两个角色,为本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维护人员根据日常维护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如投影机、幕布、计算机、音箱、功放、线路,等故障,在系统中的教室报修或计算机报修模块中报修,部门主管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作简要比较,讨论了建立现代教学模式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在创新教育的大背景下,现代教学模式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依景激情,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的“黑板”教学的辩证统一。同时从教学阶段、教师行为、教学策略和适用范围及其预期效果等角度进行了探讨,从而对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作出积极思考。 【关键词】: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教学策略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与当代国内外教学模式举隅 (一)教学模式的尝试性界定 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为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形成的一套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国内较为有影响的是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约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另外还有戚建庄、王北生主编《教学艺术新论》中的定义: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用于组织和设计教学活动、再现和调节教学功能的教育策略体系。它由教育哲学主题、功能目标、结构程序及操作要领等部分构成。在国外较有影响的是乔以斯(B. Joyce)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课业,选择教材,提供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型或计划。”因此,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有意识地将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策略组合起来综合运用,以达到特定教学效果的行为模式。

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前言 随着社会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媒体正渗透着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停留在“粉笔、教鞭和纸张”固有模式的传统教育体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受到了极大限制,已不能适应培养具有新技术、新知识密集型人才的需要;及传统教育所存在的缺少对教育对象的个性细分、潜力挖掘和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智能化设计,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技术,应用到的教学环境中,创造新的教学体系,整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以解决传统教学所在的负面问题。根据方面的要求和建设目标,通过系统集成,达到多媒体教学系统智能化的功能,本着经济适用,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升级需要。保护投资商利益,注重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多媒体教学系统简介: 多媒体教学系统由计算机、、中央控制、实物展台、功放、音箱等设备构成;完成对各种图文信息(包括各种软体的使用、碟片、各种实物、声音)的播放功能;实现多媒体电教室的现场扩音、播音,配合大屏幕投影系统,提供优良的视听效果。 一、本系统设计说明 1、概述 当今,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我国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的过程中,已取得

了相当成效。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供全新的教学环境,来设计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市场的趋势所在。 随着现代化教学系统在各大院校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集多功能教室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演播系统於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教育体系在教育行业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给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们非常感谢贵方给予我们参加本项目设计的机会,我们将本着诚挚、认真的态度,根据本项目及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利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和我们丰富的工程经验,充分考虑整体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兼容性、可扩展性、操作简易性、经济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施工方案,以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2、工程简介 学校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根据甲方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手段综合设备性能价格比组建,使学校的教学体系更上一个新台阶。 本工程项目采用“/交钥匙”工程总承包方式,即我们以工程总承包方式提供完整的全新设备,包括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施工、调试、验收及质量保证期内的维修等。 3、设计项目 ?多媒体教学系统。 ?线缆铺设配套 4、设计依据 1)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设备资料; 2)长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维修所结累的专业经验; 3)有关设计标准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T 50314—2000)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32/191-1998)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上课前在大屏幕上打出学案情况反馈:规范认真的个人及团队,予以表彰激励。 1.课前准备:(1)激情培训设计。(2)认真批阅学案,发现集中的问题,做好难点突破设计。(3)课前培训:预习要求培训;学习状态培训确保小组成员积极投入本节课学习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等环节的培训;对学习过程的达标过关、评价记录.(要对预习、讨论、展示、点评与质疑等各个环节进行不厌其烦的专题培训,通过反复培训,使学生学会预习、讨论、展示、点评和质疑,能够深下去预习与讨论,高效展示与点评,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究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2.导入新课,用好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方向: (1)板书课题:课题板书要认真、工整且醒目,通常是写在黑板的正中央。 (2)板书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易实施、目标容易达成且效果好,如: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等。(3)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犹如序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负有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任务。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体现学科特点,我们用物理学发展史、丰富的视频资源、形象的flash课件、老师制作的教具、小组自主制作的模型等等来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好玩。(附学生自制的水流星,引入新课效果非常好!) 看我做的水流星,里面盛满了水!转起来在最高点水真的流不出来呀! (4)教师解读学习目标,并围绕学习目标展开教学,最后回扣目标,总结归纳。 温馨提示:学习目标的达成要做到一到位、二围绕、三生成、四回 扣。“一到位”,对学习目标阐释到位;“二围绕”,课堂学习活动要围绕学习目标达成展开;“三生成”,引导学生解决好生成目标;“三回扣”,一堂课结束时要回扣学习目标,清出学习目标的底子。 3.自主学习、整理问题(5分钟) (1)迅速整理导学案,把没做完的题作完 (2)有困难的问题红笔标记出,等待讨论时解决 (3)完成同学进行概念规律总结记忆 要求:①分层目标:AB层同学积极思考,及时补充和拓展C层大胆质疑。 ②在导学案上用红笔做好勾画和补充。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毕业设计开题分析报告

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作者:————————————————————————————————日期: 2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 专业: 设计(论文)题目:在线教育教学系统指导网络教学: 年月日

一、课题来源及类型 本课题来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被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技术动力。而在计算机应用中,网络技术的作用十分突出,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信息技术的核心,主导着信息产品的开发和信息技术市场的进一步的开拓。网络产业已成为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战略性产业。在网络技术的应用中,网络软件的开发技术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发技术成了重中之重。不断开发适应用户需求、市场需要的新型软件产品,提高工作效率成为网络软件发展的潮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延伸和发展,网络技术已经逐步拓展到了学生领域,并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当然,近年来,学生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也逐渐成为人们平日学习、工作的研究对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研究学生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为做出决策提供依据、还可以解决时间、减少资源的浪费,所以对学生越来越重视。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在网络上的运用,更好地为学习学生的朋友特别是学生老师服务,特用AsP制作学生在线教学系统,以更好地为广大计算机学生服务。 本课题的类型是管理信息系统。

二、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情况、本课题特点 意义:现阶段,在市场上也有一些网络教学管理软件,但通过调查我发现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有的没有老师登录功能,老师不能在网上直接与同学交流。二是有的没有提供上传作业功能,不能把学生作用直接交给老师。三是没有专门为学生学习教育专门制作学生网络教学管理软件。这也是学生网上学习最重要的方面。四是有的系统制作质量粗糙,界面不美观,影响老师同学的使用热情。因为制作一款功能齐全、界面清晰美现、使用方面的学生在线教学系统。 国内外研究情况:国外由于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也早。本课题在国外已经发展的比较完善。虽然我国起步较晚,但经过10余年的努力,其发展速度还是很迅猛的,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特点:系统采用的是Brower/Server结构,它可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成本效益、支持跨平台访问。基于B/S结构的Web技术使用户能够控制信息,可以授权他们在需要的时候或地方直接访问数据。 本系统是在大学网站在线教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实现这些功能主要是对数据的操作,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

多媒体教室设计技术方案

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设 计 方 案 目录

一、方案设计说明 设计方案包括讲解课件及内容服务器系统、教育应用级投影机系统、多媒体讲台及中央集中控制系统、音响扩声系统等。其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系统可靠、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易操作性强。同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尽量保证经济性。具体说要满足以下要求: 1.可靠性: 保证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具备一定的抗干扰及容错能力,误操作的纠正能力。软硬件功能模块标准化,便于数据可靠传递。 2.先进性: 保证系统及单元选用最新的成熟技术,力争新增设备十年内不落后。保证系统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3.易维护性: 保证系统具有自检和错误报警提示功能;系统各单元故障排除快速简捷;保证主机和备件的通用性、互换性。 4.易操作性: 系统便于掌握,简便直观,一键式操作,方便老师课堂上课。保证系统易于扩展、升级。 5.经济性: 在保证先进性、可靠性和易用性的前提下,系统还要有较好的经济性,使整个系统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6.可扩展性:

在今后的设备与功能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系统在不改变基础建设的前提下,费用支出少甚至不用支出而能实现所需功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设计的目标是,具有前瞻性,体现当代高科技成果的结晶。在升级的过程中不用追加更多的投资,以保护用户的利益。系统具有强大的控制与管理功能,可以与其它音视频和计算机系统相连,进行多种形式信息的沟通。 二、系统设计标准 普通型: 投影机与幕布距离:≥4米 播放环境:阴暗,窗户加装遮光布 隔音要求:可安装隔音墙,以提高音效 座位台阶:前后排台阶升起高度一般为300~390mm 座位布置:每排排距,简装版为≥1050mm;标准版 为≥1100mm 满足整个系统的要求下划分,本次多媒体教室应用系 统由如下子系统组成: 1、专业投影幕布及教育应用级投影机系统 高亮度,超高对比度,有效提升课堂质量。 2、讲解课件及内容服务器系统 超大内存,存储大量教学资料 3、多媒体讲台及中央集中控制系统 采用先进设计理念的多媒体智能讲台,外形设计美观、大方、高雅,使得整个教室更具现代科技感和时尚美,有效提升学校的档次。 智能讲台带智能中央集中控制系统,老师站在讲台上即可对教室内的教学设备进行控制,如控制投影机开关机、视频切换、音量调节、灯光控制等,真正实现“所见即能控”,提高老师的上课效率,减少控制室内设备所需的时间和 遇到的烦恼。

教学系统设计案例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育技术绪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李芒、金林编著,《教育技术学导论》 执教:牡丹江师范学院09级教育技术于洋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板书: 教育技术绪论 一、教育技术定义 AECT1994 AECT2005 二、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三、教育技术培养方向 四、教育技术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说课材料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进行的是教育技术绪论的说课部分。在教育技术绪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中,我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了分析,教学对象分析: 我设定教学对象为刚刚步入大学的教育技术学的新生。由于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情况缺乏了解,心终会对本专业存在很多的疑惑。那么,《教育技术绪论》这节课的设计方向就是要为新生们的解除这些疑惑。这节课上完后,效果要能达到学生心中清晰“教育技术学是什么”“教育技术学是做什么的”“作为教育技术学的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等问题。 教学内容地位: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术学导论》一书中的第一篇。他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在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上起着引导性的作用,而且为整个专业课的学习指明了一条道路。 在分析过以上两个必要因素后,我将我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成六大模块,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模块,我将目标分为知识与情感两方面。在知识方面,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 A.学生能陈述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推出的AECT1994和2005教育技术定义并理解其内涵 B.学生能了解教育技术学科性质及专业培养方向 C.熟知自己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在情感方面,对学生提出两点要求: A.在学生了解专业特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B.学生能主动明确自己大学期间要完成的任务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 在本节课中,教学重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教育技术的定义,而难点则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学媒体: 教师主要采用黑板和多媒体两种媒体。 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采用的方法有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提问互动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除了需要熟悉教学内容还需搜集与本节课课程内容有关的文字、图片等多媒体素材,并能将它们很好地融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教学过程 一、引入环节:设置氛围,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通过播放视频:将大学新生的基本状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这样,学生会有主动学习的欲望,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二、查找重点:任务驱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师讲解定义过后,要求学生找出定义中的重点词汇,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脑力激荡:学生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讨论1994和2005定义的不同之处,可以让学生对两个定义记忆更为深刻,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归纳总结: 教师分条讲解教育技术学的特点后,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教育技术学科性质,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69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创新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要充分利用社会环境资源,让学习者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 化互动,增加学生的信息来源。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面,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 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科学,教师的观念、知识层面决定着学习者的认识能力和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坚持的是以追求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及其历史价值的“昨天”式教学价值观;创 新模式教学坚持的是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式教学价值观,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模式”。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将要求每个公 民都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这就决定了必须将学生培养成能在激烈变革的环境中自由地 确定自己的位置,能同他人合作共事,善于终身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的公民。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创新新模式主要包括:(1)创造智慧型新模式。其涵盖超常力(超越常 态的思考力)、进取力(朝气蓬勃的生机力)、想象力(对已有表象加工进而创造新形象的 能力)、综合力(明晰而简洁的概括力)、选择力(去粗取精的筛选力)、批判力(以辩证 的审视剔除糟粕的能力)、敏捷力(深刻、灵活、独创、批判的思维能力)等新型模式;(2)创造操作型新模式。即其外显行为,它不是常规的听说读写算模式,而是指像陶行知 倡导的“六大解放”能力,包括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解放时间以及解放 空间的能力。 一以活动为中心,以合作组织教学 确立设计课题,通过课题使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在交流中提高分析能力,充分发掘合作中的 个性独创。关注学生沟通中的作品认识和个性表现,做到既重视结果又关注互动的过程,重 视同一性,关注差异性。 二设计专业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 从“传授型教学”转向“对话型教学”,从“灌输型教学”转向“反思型教学”。课堂教学运用大量 资料展开,让学习者接触到新东西,勤于思考。教师积极发现每个学生的空间、风格、精神。教师通过知识认识理论,鼓励学习者去创造、去想象。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自立的“合作性” 学习。 三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延伸 模糊学科间的界限,应势而变,为一个具体的项目调动所有学习者的热情、知识储备和资源,从而形成学科间充分互动的纵横知识网络,注重动态性和时态的建构性教学内容,最终完成 教学内容要解决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教学中适当注重校内与校外相互 性的建构。校内,优化艺术设计学结构与内容,探索传统课程的科学性,与时俱进,保持学 科的先进性与前瞻性,建立综合跨学科教学环境,促进自然与人文学科的合,加强实践的比 重与时度性;校外,结合实践与社区教育,使学习者直接参与社会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过程 与环节,专业设计与实践,使教学第一课堂与生产第二课堂产生互动、合作,建构新的知识 经验。 在信息革命时代,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已无法使学生满足,学生们需要在逼真的环 境中参与,激发个性能力的培育和发展,所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创新不是依赖于天赋或 特别优秀的能力,而是依赖于思维的创造力。首先是不将固定的思维模式强加给眼前的事实,而要学会另辟蹊径,推翻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环境艺术设计创新新模式不是教学生怎样使 用工具,而是怎样用工具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问题。通过合作激发、引导、调节 学生的自主活动。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学科,属于新的建筑艺术群类。在环境艺 术设计教学中,诸如《室内陈设艺术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居装饰》、

教学系统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概述 (3) 1.1本设计的目的及意义 (3) 1.2本课件的功能 (3) 1.3本课件的主要特点 (4) 2、功能需求分析 (4) 2.1开发背景 (4) 2.2需求分析 (5) 2.3课件的运行环境 (5) 3、系统设计 (6) 3.1项目的总体方案 (6) 3.2项目的详细设计方案 (7) 4、技术实现 (28) 4.1主要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 (28) 4.2主要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 (33) 5、总结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件1系统结构图 (37) 附件2 代码 (38)

《教学系统设计》的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为当今教育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指明了新的趋向。它能帮助学校提高教学现代化、充分显示学校多媒体化,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在课堂上向学生更生动的展现教学内容,使教学更贴近实际,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本次设计的“教学系统设计”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还可以与交流对象互动,回答一些常见问题,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教学现代化、

“Teaching Design”designing and making of multimedia coursewar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the multimedia technology more and more applied to teaching widely, multimedia courseware in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s a new way of modern teaching, Multimedia aided teaching is became a new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can help the school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rnization, display the school multimedia fully. Teachers can use multimedia courseware resources to display teaching contents more vividly for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the teaching is more close to the actual and very good for our teaching.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by adding sound, animation, text and other information,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courseware can exchange object interaction, answer some asked questions frequently, and arouse students ' participation, what is more, it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greatly and efficiency. Keyword: Multimedia courseware、 classroom teaching、teaching modernization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以文本类型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在领域知识可拓信息网模型和CELTS-3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信息元的教学资源组织系统设计与实现过程,包括:信息特征元数据描述框架、特征词获取、信息元距离度量、信息元匹配规则以及匹配算法等。该系统通过有限的信息元描述无限的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效组织,支持学习过程中资源自动重组。 关键词:教学资源;信息元;特征词;元数据描述框架;匹配规则;匹配算法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tension information net of a field of knowledge and CELTS-3, this paper targets at text-typ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laborates the process of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rganizing system based on information units, including a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of

in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btainment of characteristic words, distance between information units, as well as matching rules and algorithm of information unit, etc. The system organizes infinite teaching resources by finite information units, implements efficient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us supports the resources automatic regroup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Key words】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on Unit; Characteristic Word; Frame Describing Basic Data; Matching Rule; Matching Algorithm 随着网络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教育资源的质量对现代网络教育起着决定性作用[1],教师的意图、观点和思路只有通过教育资源的形式才能得以体现。当前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4]:资源库之间的互操作缺乏相应规范;资源独占系统导致了资源开发的低水平重复和可共享范围小;资源可重用性差,不能根据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自动重组等。普遍认为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包括[1-4]:(1)教学资源不规范。资源开发缺乏统一的元数据描述标准,有着各自的开发目的,使用不同的开发系统。(2)教学资源不独立。长期以来教学软件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