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检测方法验证和确认程序资料

最新检测方法验证和确认程序资料

最新检测方法验证和确认程序资料
最新检测方法验证和确认程序资料

精品文档

1目的PURPOSE

本规程规定了XXXXXXX药业有限公司检测方法验证和确认程序、格式和要求。2范围SCOPE

2.1本规程适用于XXXXXXXX药业有限公司QC实验室的检测方法的确认。2.2本规程适用于美国药典/国家处方集、欧洲药典或其它药典中记载的检测方法,和来自于公司内部或外部的已经验证的检测方法。

2.3本规程注重在鉴别、纯度和含量的检测方法。

2.4本规程将作为2.3提及的检测方法验证的常规指引,也适用于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的验证,如:

2.4.1鉴别测试

2.4.2有关物质和降解产物的含量的定量测试。

2.4.3控制有关物质和降解产物的限度测试。

2.4.4原料药、起始物料、中间体及其他物料的含量测定。

2.5微生物和生物检测方法不在本规程范围内。

3参考REFERENCE

3.1ICH Q2(R1)分析方法验证的文本及方法学

3.2现行美国药典<1225>药典方法的验证

3.3现行美国药典<1226>药典方法的确认

3.4ICHQ7原料药的良好质量管理规范(2000年11月)

3.5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和方法验证”(2000年8月)

4职责RESPONSIBILITIES

4.1QC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参与本规程的起草、审阅、修订和更新。

4.2QA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审核和保证其被正确地、准确地执行。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4.3QC负责市售产品的检测方法验证,确认这些方法在实际条件下适用于本实

验室的测试。

4.4QC负责人或指定人员负责审核确认方案和确认报告

4.5QC负责正确地记录实验数据。

4.6QC负责归纳数据、撰写报告并递交给QC负责人或指定人员审阅。

4.7QC、QA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负责审核并审计所有实验室相关文件及规程以确保其准确和有效。

4.8质量部负责批准本规程及验证、确认方案和验证、确认报告。

5定义DEFINITION

5.1检测方法使用者

使用检测方法的部门、实验室或人员。

5.2系统适用性

它是用来验证系统能满足预期分析的测试。当适用时,系统适用性应在方法用于检测或分析样品之前执行。指定的数据,比如响应值和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拖尾因子、分离度和理论塔板等,将从重复进样得到。

5.3检测方法

指进行检测的方式,应详细描述进行每个检测实验所必需的步骤。它可以包括:

试剂、对照品及样品溶液的配制,仪器的参数、标准曲线的绘制、计算公式的运用、可接受标准等。

5.4检测方法验证

为了证明所使用的检测方法(新的或改进过的)与其预期目的相适应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5.5对照品和样品溶液稳定性

用来评价对照品和供试品的稳定性而进行的检测。

5.6原料药

任何用于药品生产的物质或混合物,并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成为药物的活性成分。这类物质提供药物活性或其他的直接效应应用于诊断、治疗、缓和、处理或预防疾病、或影响身体的机结构或功能。

5.7鉴别测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鉴别试验旨在确认样品中的一种被测物的特性。通常将样品的性质(如光谱、色谱行为、化学反应等)与参比对照品的性质进行比对。

5.8杂质检查

指样品中杂货的定量检测或限度检测,两种检测均是为了准确反映样品的纯度。定量试验所需验证的项目与限度试验相比是不同的。

5.9含量测定

指测定样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

5.10专属性

指在可能存在某些干扰组分(如杂质、降解物、基质等)时,对被分析物准确可靠测定的能力。

5.11精密度

指在规定条件下对均质样品多次取样进行一系列检测,检测结果的接近程度(离散程度)。

5.12重复性

指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较短时间间隔内的精密度。

5.13中间精密度

指实验室内部条件改变,如:不同日期、不同分析者、不同仪器等情况下的精密度。

5.14重现性

指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精密度(合作研究,通常用于方法学的标准化)。

5.15检测限(LOD)

指样品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量,但不必要准确定量。

5.16定量限(LOQ)

指在适当的准确性和精密度下,能够定量测定的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最低量。

5.17线性

指在给定的范围内检测结果与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量)成比例关系的能力。

5.18准确度

指真实值或认可的参考值与测量值之间的相近程度。准确度有时也称真实度。5.19范围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指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量)上限和浓度(量)下限之间的一个区间,并已证实在此区间内,该检测方法具有适当的精密度、准确性和线性。

5.20耐用性

指在实验参数被故意地发生细小改变时,检测不受影响的能力,用以说明所验证的方法在正常使用时的可靠性。

5.21加标

向标准品、样品或空白剂中加入已知量的已知物质,用于确定检测方法的性能或进行仪器的校验。

5.22响应因子

分析物产生的信号与产生该信号的分析物的量的比值。

5.23可接受标准

测试结果可接受的数值限度、范围或其它合适的度量标准。

5.24相关系数(R)

研究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量。

5.25信噪比(S/N)

5.26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

6程序RROCEDURE

6.1检测方法使用者应该经过培训,具有相应的经验和知识,以理解检测方法并能够执行它。确认应当由使用者执行,其结果将为检测方法能像预期的那样地执行增加信心。

6.2检测方法确认和验证的目的是说明该方法适用于其拟定用途,它包括试验过程中计划的、系统的和记录的数据,以证明方法能满足其拟定分析用途的要求。

6.2.1于药典检测方法,如果确认不成功,并且经药典人员的协助也未能解决问题,则可断定此方法不适合在该实验室用于该样品。然后,可能有必要按照药典或相关法规开发和验证一个替代的方法。

6.2.2确认的要求应该基于方法的复杂性和应用此法的物质的复杂性两方面来进行的评估。只有那些适合特定方法的确认特性才需要做评估。确认程序的程度与层次取决于使用者的培训经历及经验水平、方法种类和与其相关的设备/仪器、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或被测的物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2.3除非有迹象表明基本药典方法不适合检测该样品,日常执行的基本药典检测方法无需确认。基本药典检测方法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干燥失重、炽灼残渣、多种湿化学方法比如酸度、简单仪器方法比如pH值测定等。

6.2.4检测方法验证的进行程度应能反映检测的目的和生产工艺所处的阶段。6.2.5非药典检测方法的建立和现行方法的改变必须进行验证。

6.2.6SOP-QC-025/A01显示了检测方法验证的流程。

6.3在检测临床试验批次的样品时,虽然检测方法可能尚未验证,但检测方法须具有科学性。并应显示检测方法的适用性。

6.3.1应提供验证结果的表格概要(例如: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LOD和LOQ的结果或数值)。

6.3.2此时不需要提供完整的验证报告,可在放行检测同时进行分析方法验证。

6.4检测方法确认和验证方案

6.4.1在确认或验证工作开展前需有已经批准的确认或验证方案。方案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项目:

6.4.1.1目的PURPOSE

应包括:背景介绍和方法描述。

6.4.1.2范围SCOPE

6.4.1.3参考REFERENE

6.4.1.4职责RESPONSIBILITIES

6.4.1.5定义DEFINITION

6.4.1.6方法学METHODOLOGY

程序部分应列出确认特性。

6.4.1.7偏差DEVIATION

6.4.1.8附件ATTACHMENTS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4.1.9修订历史DOCUMENT REVISE HISTORY

6.4.2确认和验证中所有的原始记录和得到的结果必须记录在执行方案或已编号的检测记录本上,以方便与其它文件的相互查询。

6.4.3确认和验证过程中若有偏差,需按偏差处理相关规程和调查方法相关规程执行。

6.4.4检测方法根据变化需决定是否要进行再次验证,再次验证也需依据本SOP 执行,包括方案和报告的批准。下列变化情况需进行再次验证:

6.4.4.1相关指南变化,例如:ICH或药典

6.4.4.2原料药的合成工艺变化

6.4.4.3检测方法和/或设备变化

6.5检测方法确认和验证报告Test Method Validation and verification Report

6.5.1确认和验证方案完成后必须准备相应的方法确认和验证报告,并由质量部批准生效。

6.5.2推荐的方法验证报告中可以包括下列内容:

6.5.2.1总结SUMMARY OF RESULTS

6.5.2.2目的PURPOSE

6.5.2.3范围SCOPE

6.5.2.4物料和设备MATERIAL ANDEQUIPMENT

6.5.2.5方法METHOD

6.5.2.6结果和讨论RESULTSAND DISCUSSIONS

结果部分应包括验证项目、可接受标准和结果等。

6.5.2.7偏差DEVIATION

任何偏差均应进行调查和报告。

6.5.2.8结论CONCLUSTION

RECOMMENDATIONS

6.5.2.9 建议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5.2.10参考REFERENCE

6.5.2.11附件ATTACHMENTS

可以包括所有参与人员的资格或培训记录、仪器校验证书、试剂检验报告单、实

验记录,原始数据、图谱和结果的一览表等。

6.5.2.12修订历史DOCUMENT REVISE HISTORY

6.6检验方法确认需确认的特性

通常所要求的确认特性包括但不限于下表中提及的。

表1:进行检测方法确认要求确认的特性

分析方法的类

Type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特杂质检含量分

AssayTesting for impurities

Characteristics

鉴Identification

含效限度检定量检

Limit test

Quantitative test

Content/Potency

准确度②②---- Accuracy

专属性②②②+ ---①Specificity

重复性②- + --Repeatability

中间精密度- + + - Intermediate precision

检测限②+ - + -LOD

定量限②----LOQ

系统适用性②②②-

---System suitability

注:

-表明通常不需评估的特性

+ 表明通常需评估的特性

①缺乏该项目的分析方法,应由其他分析方法来补充

②表明有些情况下需要

6.7检测方法验证需验证的特性

6.7.1验证的程度取决于相应的验证方案中规定的检测的性质及其用途。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7.2检测方法验证常用的验证特性包括但不限于表2内容。

表2:检测方法验证所需的验证特性

检测方法类

Type of test methods

有关物质和降解物测特含Testing for related compounds鉴Characteristics

(仅限测试and degradants

Assay (measurement

Identification

定量测限度测only)

Limit tests

Quantitative test

专属++++Specificity

线-++-Linearity

-++-Range范-+-+Accuracy准确重复-+-+Repeatability

中间精密精密--Intermediate

Precisionprecision

重现--Reproducibility

检测+--LOD

定量限--- + LOQ

耐用性④④③-+- +Robustness

系统适用性(如有)+

+

+

+

Systems Suitability (if any)

注:

-表示该特性通常不需评估

+ 表示该特性通常需评估

①当一种检测方法不能满足专属性的要求时,可由其他辅助检测方法作补充。

②如果已经评价了重现性,就不需要再评价中间精密度。

③基于检测的性质可能需要。

④依据所研究方法的类型,在开发阶段考虑评估耐用性。

下述6.8~6.17对具体验证特性进行逐个描述,以对每一种检测方法的各种验证特性提供指导和/或建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8专属性

用于证明专属性的方式取决与检测方法的预期目的。一般一种检测方法不太可能对某一特定的被分析物具有专属性(完全辨别)。在这种情况下,推荐使用两种或多种检测方法的组合以达到所需的辨别程度。

6.8.1

6.8.2鉴别的专属性试验

6.8.2.1

6.8.2.2合适的鉴别测试应能区别出可能存在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6.8.2.3通过对从含有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正结果(可以通过与已知参比物比较),和对不含被分析物的样品中得到的负结果来证明方法的分辨能力。

6.8.2.4对与分析物结构相似或相近的物质进行鉴别试验,证明没有得到正响应。

6.8.3含量和杂质检查的专属性试验

6.8.3.1

6.8.3.2可获得的有关物质和降解物

?对含量测定来说,专属性应能辨别被分析物与有关物质?和降解产物。实际操作中可以在纯物质中加入适当量的有关物质和降解物,与未加有关物质和降解

物的样品测定结果相比较,以证明其含量测定结果不受这些物质的影响。

?对有关物质测试,可以向原料药中加入含有适当量的有?关物质,通过证明

这些有关物质之间能相互分离,并也能与样品基质中其他组分分离,以此来证明测试方法的辨别能力。

6.8.3.3无法获得的有关物质和降解物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如果有关物质或降解物的对照品不能得到,专属性可以?通过将含一定量的有关

物质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测定结果与另一种成熟的方法测定结果比较,例如与药典方法或已经验证的其他方法(独立的方法)进行比较。必要时,应包括对强力破坏试验条件下(即光、热、湿度、酸/碱破坏及氧化条件下)获得的样品的测定。

?对于含量,需要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对于杂质检查,?需要比较杂质的概

况。

?峰的纯度试验对显示被测物色谱峰是单个还是多个成分?是很有用的(如二

极管阵列)。

6.8.3.4对色谱方法,应用典型的色谱图来证明专属性,并在图上恰当地标出每一种成分。其他分离技术也应有类似的考虑。

6.8.3.5在色谱方法中,应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临界分离。对临界分离,可用两个洗脱程度最接近的化合物的分离度来证明其专属性。

6.9线性Linearity

测试线性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整个分析系统(包括检测器和数据采集)有线性的响应和/或在相应的分析物浓度范围内直接成正比。

6.9.1线性关系是在检测方法的范围内(见第6.10节)对方法进行评价。可用所建议的检测方法,直接对原料药(用标准储备溶液稀释)进行测定,以证明其线性。

对于低浓度的溶液,可通过稀释储备液配制。

6.9.2线性应通过目测一组信号与被分析物的浓度或含量做图的关系来评价。6.9.2.1如果有线性关系,可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如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线。

6.9.2.2由线性回归估算所测得的数据本身有助于数学评价线性的程度。

6.9.2.3一些检测方法无论经过何种转换都不显示线性。在这种情况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下,分析的响应值应用样品中被分析物的浓度(含量)的适当函数来表示。6.9.3应提交回归线的相关系数、y轴上的截距、回归线的斜率。还应提交数据图表。也可包括其他的统计参数。另外,分析真值与回归线的偏差也有助于对线性作评价。

6.9.4为建立线性,建议至少用5个浓度。若用其他方法则应证明其合理性。6.10范围

6.10.1特定的范围一般是从线性研究中得到的,并由检测方法期望的应用目

的决定。

6.10.2范围是通过检测方法在指定的范围内或在范围的极限时都达到可接受程度的准确性、精密度来建立的。

6.10.3应考虑如下的最小规定范围:

6.10.3.1对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通常至少应涵盖测试浓度的80%~120%内;

6.10.3.2对于有关物质测定:应至少涵盖有关物质的报告限至标准的120%。6.10.3.3对已知有异常功效的、有毒的或有意外药理作用的有关物质,其检测限和定量限应与该有关物质必须被控制的水平相对应。

在研制阶段进行杂质检查方法验证时,有必要根据建议(可能)的限度来考虑范围。

6.10.3.4如果用一个实验同时进行含量测定和纯度检查,且仅使用100%的标准,线性范围应至少涵盖从杂质的报告水平至含量标准的120%。

6.11准确度

应在检测方法规定的范围内建立准确度。

6.11.1原料药含量Drug Substance Assay

有多种方法可用于测定准确度:

6.11.1.1用该检测方法去测定已知纯度的被分析物(例如:标准物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11.1.2将建议采用的检测方法的结果与另一种成熟的、准确度已经确定和/或定义了的检测方法(独立的方法)的结果相比较;

6.11.1.3准确度可以在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建立后,推论而得。

6.11.2有关物质(定量)

6.11.2.1准确度应通过分析加入了已知量有关物质的样品的方式来评价。

6.11.2.2在不能获得某种有关物质和(或)降解产物的样品情况下,可以考虑与另一种独立的方法测得的结果相比较。

6.11.2.3应明确单个或总的有关物质是如何测定,例如:在任何情况下,可用与主要被分析物所占的重量百分比或面积百分比。

6.11.3建议的数据

6.11.3.1准确度的评价应至少涵盖所规定的线性范围的3种浓度水平的、不少于9次的测定(例如:按完整检测步骤对3种浓度分别测定3次)。

6.11.3.2加入已知量的原料药或有关物质:回收率应报告百分回收率(与已知加入量的结果进行比较)。

6.11.3.3用检测方法分析已知纯度的样品(标准物质):回收率应报告测得的平均值与可接受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及其置信区间。

6.11.3.4将检测方法与另一种已良好定性的方法(参照方法)进行比较:回收率应报告测得的平均值与用参照方法测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异及其置信区间。

6.12精密度Precision

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6.12.1重复性Repeatability

6.12.1.1至少测试6份100%浓度的样品溶液或9份覆盖方法规定范围的样品溶液。

6.12.1.2推荐使用真实样品,并对每个重复分析进行完全的测试。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12.1.3可用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含量的重复性测试。

6.12.1.4如果是有关物质测试,仅在无法得到含某种有关物质的样品时可向样品中加入有关物质。或者,可使用强制降解样品或未加样的原料药样品。

6.12.2中间精密度

6.12.2.1应确定随机事件对检测方法精密度的影响。

6.12.2.2影响因素通常指不同的日期、不同的分析员、不同的设备等,这些因素不需要进行单独的评估。

6.12.2.3中间精密度可在影响因素变化时重复测试得到。

6.12.2.4不需要单独考虑这些影响。(例如:可通过2名分析员在不同的日期或用不同的设备重复重复性或线性或准确度试验,以得到精密度)。

6.12.3重现性

重现性通过在不同实验室间进行测试的平均值进行评估。

6.12.4建议的数据

在研究每一种精密度时,都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变异系数)和置信区间。

6.13检测限和定量限

6.13.1检测限的测定是通过对一系列已知浓度分析物的样品进行分析,并以能可靠地测得被分析物的最小量来建立。

6.13.2定量限的测定一般通过对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分析,在准确度和精密度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来确定被分析物能被定量测得的最小量。

6.13.3根据信噪比(S/N)测定

6.13.3.1该方法仅适用于出现基线噪音的检测方法,例如色谱法。

6.13.3.2信噪比的测定是通过比较含有已知低浓度被分析物的样品与空白样品的测定信号,来建立检测限和定量限。

6.13.3.3对于估计LOD,信噪比在3:1或2:1之间通常是可接受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对于估计LOQ,典型的信噪比为10:1。

6.13.4根据响应值的标准差和斜率

6.13.4.1该方法适用于滴定、紫外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6.13.4.2检测限和定量限判定方法如下:

LOD =3.3σ/S

LOQ =10σ/S

以上公式中,σ是响应值的标准差,S是校正曲线的斜率。

斜率S可从被分析物的校正曲线来估算,σ的值可用下面的方法估算:

a)基于空白的标准差,通过分析适当数量的空白样品,然后计算其响应值的标准差,测出分析背景响应值的大小。

b)基于校正曲线,研究含有检测限或定量限范围内的被分析物的样品以得到特定的标准曲线,回归线的剩余标准差或回归线的y轴截距标准偏差都可作为标准偏差。

6.13.5建议的数据

6.13.5.1必须提供检测限/定量限和测定检测限/定量限的方法。

6.13.5.2如果检测限是根据信噪比得来的,应提供相关的色谱图作为证明。6.13.5.3如果是通过计算或外推法得到检测限的估算值,可对一系列接近或等于检测限度样品的逐个检测来论证这一估算值。

6.13.5.4可通过分析适当数量,已知浓度的接近或等于定量限的样品来证明定量限。

6.14耐用性

需测试此参数的方法包括含量和纯度。

6.14.1依据所研究的检测方法的类型,应在开发检测方法阶段评估耐用性。

6.14.1.1与所描述的方法比较,以一系列变动的条件来分析相应的溶液进行评估。

6.14.1.2通过分析一系列被处理过的试液来评估。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6.14.2耐用性评估的结果应是建立一系列的系统适用性参数(如分离度试验),以确保在任何时候使用该检测方法都是有效的。

6.14.3应展示典型的图谱。

6.14.4对于液相色谱,典型的变量是流动相的pH、温度和流速、流动相的组成、不同批号或不同供应商的色谱柱等。

6.14.5对于气相色谱,典型的变量是不同批号或不同供应商的色谱柱、温度和流速。

6.14.6如果样品制备时需过滤,应证明过滤前后样品的一致性。

6.14.7如果样品需要超声和/或混合时,应评估样品制备时的超声和/或混合时间。

6.14.8当溶液放置时间超过24小时或指定时间时,应评估检测方法的分析物的溶液稳定性。

6.15稳定性指示性质

6.15.1在对稳定性指示方法进行验证时应评估稳定性指示方法(强制降解),应包括表3中列出的空白剂、活性成分和配方颗粒的强迫降解条件。表3:稳定性指示分析的强降解条件

处理极端强降解条件

Extreme stressed condition Treatment

酸样品/2N HCl,回流4小时

Sample/2N HCl, reflux 4 hours Acid

碱样品/2N NaOH,回流4小时

Sample/2N NaOH, reflux 4 hours Base

氧化剂样品/3% HO/室温,24小时22Sample/3% HO/room temperature, 24 hours Oxidative 22热样品/干燥/烘箱内105℃加热,5天

Sample/dry/heat in oven at 105Thermal ℃, 5 days

热/湿度样品/顶空湿度饱和(MSH)/烘箱内90℃,48小时

Sample/ Moisture Saturated Headspace/ oven at 90Thermal/Humidity ℃, 48 hours

湿度样品/干燥器内加水/室温,5天

Sample/desiccators with water/room temperature, 5 days Humidity

阳光测试样品/UV/5天

Sample/UV/5 days Sun test

样品/干燥/UV下5天光稳定性Sample/dry/under UV, 5 days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处极端强降解条Extreme stressed condition

Treatment

天,无色烧样品溶Photo stability

/U下,Sample solution/ under UV, 5 days, clear flask

5天,棕色烧瓶样品溶液/UV下,Sample solution/ under UV, 5 days, amber flask 不需要同样的降解条API按照降解约为10%-20%来选择条件。对于6.15.2

件。溶液稳定性6.16

(或根据具体方案规定的限2.0%6.16.1如果主峰面积(浓度)变化不大于,则可认为用于含量检测的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是稳定的。度)20%时,如果其峰面积(浓度)变化不大于当杂质水平不低于1.0%6.16.2

则可认为用于有关物质检测的对照品,(或根据具体方案规定的限度)(浓时,如果其峰面积1.0%溶液和样品溶液是稳定的;当杂质水平低于则可认为用于有(或根据具体方案规定的限度),度)变化不大于30% 关物质检测的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是稳定的。/定量限6.17检测限之间普遍认为是可被接受的。在1或2:在评价检测限时,信噪比在3:1 被认为是可被接受的。:1评价定量限时,典型的信噪比10ATTACHMENTS

附件7

SOP-QC-025/A01-00,检测方法验证流程图DOCUMENT REVISE HISTORY

修订历史8修订内容简述版本号生效日期Summary of Revision Version No.

Effective Date

00

New document

新文件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新的或改变的检测方New or Changed Test Method

起草需验证的检测方检测方Write Test MethodTest Method

to be validated

Yes

起草并批准验证方验证方Write and Approve Validation

Validation Protocol

Protocol

需较更新检测方改变执行检测方法验UpdateRequiredPerform Validation of

No

Test MethodTest Method

Major

Changes?

评价结Evaluate Results

No

方符合可接修改检测方纠正Meet标准ModifyCorrectYes

NoAcceptanceTest Method

MethoCriteria?

?

Yes

偏差调起草并批准验证报验证报Write and Approve Deviation investigatio Validation Report Validation Report

已验证检测方法Test Method Validated

精品文档.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标题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共7页第1页 制定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编号: SOP--F—004 分发部门质量验证小组、质量保证部新订√替代 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年月日

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共7页第2页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其验证报告(修改)

文件编号:73021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及其验证报告

目录1 样品相关信息 1.1 基本信息 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耗材信息 2.1 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2.2 试验用培养基 2.3 试验用试剂 2.4 试验用菌种 3 试验环境 3.1 无菌室 3.2 洁净工作台 3.3 生物安全柜 4 试验方案 4.1 验证试验目的 4.2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草案 5 方法验证试验 5.1 菌液制备 5.2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5.3 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使用性检查 5.4 供试液制备 5.5 方法验证 5.5.1 菌落计数方法验证试验 5.5.2 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5.6 方法验证结论 6 供试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

1 样品相关信息 1.1 基本信息(三批) 2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验耗材信息2.1 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 2.2 试验用培养基 2.2.1 对照培养基

2.2.2 试验用培养基 2.3 试验用试剂 2.4 试验用菌种

3 试验环境 《中国药典》2015版规定,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 本公司微生物限度室、阳性对照室、生物安全柜及超净工作台洁净度检测无特殊情况下每季度进行一次。 3.1 无菌室 无菌室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GB 50457-2008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00级洁净度要求。 3.2 超净工作台 超净工作台按《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GB50457-2008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级洁净度要求。 超净工作台沉降菌检测记录 2015.11.15 3.3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按《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GB50346-2011监测,静态洁净度检测结果符合GB50457-2008对100级洁净度要求。 生物安全柜沉降菌监测记录 2015.11.15 4 试验方案 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通则1107)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及(通则1121)抑菌效力检查法规定,本品微生物限度标准为:1g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1000cfu,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过100cfu,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

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束,检查合格后即可着手进行。仪器功能试验足在不使用样品的前提下,确认仪器达到设计要求,也可认为是空载试验。例如气相色谱仪的程序升温设定后能否按设定程序执行,溶出仪转速能否达到规定的性能要求。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吸收度与透光率的转换是否符合要求。高效液相色谱仪高压泵过压保护是否起作用等,这是检查仪器安装后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对普通仪器进行的功能试验比较简单,有的除仪器校正外,没有其它特殊的功能试验要做,如酸度计,电导仪,折光仪等。不同的仪器有不同的技术标准,应根据仪器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试验。 2.2.2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公司设备验证程序,加强设备验证管理,在设备设施方面为药品生产和检验提供可靠保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设施验证全过程。 职责:工程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 1、设备设施验证的目的:对已购买的设备进行质量和性能评估,证实设备确实 能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完全适应生产工艺过程要求,从而在设备方面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 2、设备设施验证的过程:新购买的设备一般分四个阶段即预确认、安装确认、 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2.1设备设施的预确认:主要通过工艺要求、生产车间整体规化等因素考虑合适 的供应厂商,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一般说来应尽可能优先选用国家药监局、中国制药装备协会等权威机构认可生产企业生产的设计先进,生产效率高,符合GMP要求的设备。 2.2设备设施的安装确认: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检查验收,仪器仪表校正、图 纸资料收集、技术文件初稿制定情况检查等工作。 2.2.1开箱检查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的规格型号、外观情况、标称的设计 性能指标、技术资料、包装运输情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满足订购合同要求。 2.2.2安装确认主要根据国家相关行业要求检查是否为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压缩空气 等动力源;燃气、助燃气体、工艺用水、药液及其它工作介质输送连接、基础等。 2.2.3仪器仪表是设备的“眼睛”,用于生产、检验设备的仪器仪表是否准确无误是 生产合格产品和得出正确检验结果的保证。一般对全公司仪器仪表应根据国家关于计量有关的规定及GMP要求规范管理。在设备验证中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校正情况是确定设备运行参数的前提。 2.2.4文件资料检查是按GMP及设备档案管理要求收集整理齐全设备资料,制定设备 包括操作规程、清洁规程、完好标准等在内的技术资料草稿,初步建立健全单

中间产品检验方法验证报告

分发部门:

目录 一、概述 二、验证前准备 三、验证记录与结果 四、漏项与偏差处理 五、评价与建议 六、验证结论 七、附件:相关记录与图谱

一、概述 为更好实现产品过程控制,我中控实验室依据《分析方法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文件编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附录中相关规定和相应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出一系列检验方法验证实验来考察本产品中间产品检验方法的适用性,从而确保该方法能够可靠有效地用于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本中间产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中所列检验项目有:干燥失重、硬度检查、崩解时限、重量差异、脆碎度、含量测定,根据检验项目的设定目的和验证内容的不同要求,现主要对颗粒含量测定检验项目进行了方法验证。 验证实施时间:自年月日开始至年月日完成。 二、验证前准备 1、培训确认 2、所用仪器设备,包括电子分析天平、检验方法中规定的仪器设备已经校验,且在有效期内。 3 试验所用的玻璃计量器具需清洁,并经检定后符合要求。 4 相关对照品、试剂试药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三、验证结果 1 含量测定方法各项验证实验结果 含量——专属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重复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准确度验证结果 是否符合要求: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 含量——线性验证结果 试验人/日期复核人/日期2 含量测定方法验证小结 小结人:日期: 四、漏项与偏差处理 无

五、评价与建议 小结人:日期:六、验证结论 总结人:日期: 七、附件 相应验证记录与图谱。

中间产品检验方法验证记录 1 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 2 检验方法: 3 验证记录 3.3 验证步骤 3.3.1 专属性:分别取空白辅料混合物、空白溶剂,按照“2”项下所述方法配制 3.3.2 准确度:按处方比例配制3个不同浓度(80%、100%、120%)的试样,每个浓度的样品按照“2”

验证与确认控制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验证工作操作规程,使公司验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确保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最终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通过验证确认控制生产过程的运行标准,通过对已验证状态进行监控,控制整个工艺过程,确保质量,并不断通过验证、建标、监控、再验证、再建标的循环动态控制对验证实施管理;通过验证管理,增加公司GMP的责任,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保证措施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确认与验证工作管理。 职责:验证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内容: 1.定义 1.1验证: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2适用范围:广义的系统,如工艺、检验方法 2.2确认: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具体、针对的对象,如设备、方法 2.3校准: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系统的示值(尤指称量)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2.4合格标准:常指某一机器设备/设施安装后经检查和运行,或某项工艺的运行达到设计要求而准于交付使用的证明性文件。 2.5验证总计划:是项目工程整个验证计划的概述。验证总计划一般包括:项目概述、验证的范围、所遵循的法规标准,被验证的厂房设施、系统、生产工艺,验证的组织机构,验证合格的标准,验证文件管理要求,验证大体进度计划等内容。 2.6验证计划:验证总计划需要将整个项目分成若干个系统,如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配制系统、灌装系统、灭菌、包装等,并按其特点编写验证计划及验证方案。验证计划按验证总计划制订,每一系统制订验证计划,它们是验证总计划的细化和扩展。 2.7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验证方案通常由三大部份组成:一是指令,阐述检查、校正及试验的具体内容;二是设定的标准,即检查及试验达到什么要求;三是记录,即检查及试验应记录的内容、结果及评估意见。 2.8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已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

检验仪器确认检验方法验证管理规程

检验仪器确认检验方法验证管理规程 一、目的 通过验证考察所采用的检验方法是否准确、可靠,能始终如一地获得客观实际的数据或结果。 二、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检验仪器的确认、检验方法的验证。 三、职责 工程技术部、供货方:负责检验用精密仪器的安装确认。 质量控制部:负责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报告起草与实施,对所测数据准确性负责。 生产制造部:协助检验方法的确定。 质量管理部:负责验证工作的管理,协助检验方法验证方案的起草,组织协调验证工作,并总结验证结果,起草验证报告。 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核。 质量授权人: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四、规程 4.1 检验方法验证的前提 4.4.1 检验方法验证的前提是在检验方法开发阶段已完成方法的测试条件的优选工作,排除了干扰因素。对定量测定而言,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应在这一阶段完成。 4.4.2 仪器:已经过校正且在有效期内。 4.4.3 人员:人员应经过充分的培训,熟悉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

4.4.4 参照品或参考品:购自法定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法定参照品;购自可靠的供应商(有法定的资质证明);自制参照品,其纯度和性能符合《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药品/生物制品标准物质原料申报、受理办法》要求。 4.4.5 材料:所用材料,包括试剂、实验用容器等,均应符合试验要求。 4.4.6 稳定性:在开始进行方法验证之前,考察试验溶液和试剂的稳定性,确保在检验周期内试验溶液和溶剂是稳定的。 4.2 检验方法验证的方式:前验证、回顾性验证。 4.2.1 前验证:系指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按照设定的方案进行试验,获得证据以证实检验方法达到预期要求的行为。包括研究开发实验室和质量管理部对检验方法进行的前验证。 4.2.4.1 研究开发实验室的前验证是从方法的开发为起点,以方法的验证告终。通常需三个步骤: ●通过文献设计方法——通常在产品开发的同时提出检验方案; ●通过条件试验初定方法——进行检验方法的筛选和条件优化试验; ●通过验证确定方法——进行适用性试验,其基本内容包括检测仪器、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选择性等。 ●通过其他分析人员(最好是没有参加该方法开发试验的人员)进行重复性试验——发现方法的薄弱环节,使方法的文稿更具体、操作更完善。 3.2. 4.2 质量管理部QC进行的前验证 ●经过上述前验证的方法移交给QC投入使用前,QC还应进行检验方法的前验证,证明检验方法的可靠性和重现性,获得对检验方法适用性信念的证据。 ●研究开发人员除了提供检验方法的操作规程外,还应提供尽可能详细的有

最新iso22000程序文件食品安全体系确认与验证管理程序资料

1、目的 为了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中涉及的确认活动和验证活动,确保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的落实和改进,便于管理体系的持续改善,实现对食品安全危害的预期控制,制定本项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食品安全体系相关的管理要素的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执行和活动结果分析。 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负责体系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策划实现。 3.2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体系确认和验证的组织及其结果的审批。 3.3 各部门参与和配合完成体系要求的确认和的验证活动。 4、确认活动 4.1 食品安全小组应策划和实施对控制措施和(或)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所需的活动并切实加以执行,主要包括控制措施(组合)、监控和测量的控制。4.2 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及控制措施组合,应在得到确认后才能实施,必须证明措施确实有效。若控制措施及其组合存在变更调整,则需要重新组织确认活动。 4.3 确认方法包含但不限于如下项目: ①.参考科学知识、他人已完成的确认或历史知识(文献资料、政府监管部门公告、权威行业机构报告等); ②.在试验场所中进行模拟试验,确保试验能正确反映加工参数和条件; ③.收集正常操作条件下生物、化学和物理危害的数据,如通过半成品和终产品抽样和检验(基于统计抽样计划和确认试验方法进行); ④.采用相关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4.4 确认活动包括初始确认、有计划的周期性确认或由特殊事件引发的确认: ①.新增的控制措施、新技术或设备的实施; ②.增加所选控制措施的强度(时间、温度、浓度等);

③.需组织控制的其他危害的识别,如出现以前未识别的危害或关注点、或以前已经确定但评价为不需组织加以控制的危害; ④.危害的发生或其水平的变化(如在配料或食品链其他部门中的变化); ⑤.危害对控制措施的适应性(如微生物耐药性); 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明原因的失效(如突然大批量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4.5食品安全小组实施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活动,包括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中控制措施,最终形成相关确认输出记录。应确保控制措施达到如下目的: ①.选择的控制措施能使针对的食品安全危害实现预期控制; ②.控制措施和(或)控制措施组合有效,能确保控制已确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并获得满足规定可接受水平的终产品。 4.6 控制措施及其组合不能控制食品安全危害、无法保证获得符合规定要求的终产品时,应给以修改和重新评估。 4.7 控制措施(组合)修改包含但不限于:过程参数和严格度调整,原材料变更,生产技术,终产品特性、分销方式、终产品预期用途的变更。 4.8 食品安全小组应保证监控和测量的有效控制。制定监控和计量设施的检定工作计划,并严格按计划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校准或检定。校准记录和检定结果记录应予以妥善保存。 4.9 监控和测量设施应该得到清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按设备操作规程正确运行操作,禁止可能引发测量结果失效的操作调整。 4.10 监控和测量设施需得到妥善维护保养,防止损坏或失效。当发现设备及操作过程不合符规范时,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应该对此设备以及相关影响产品进行及时评估,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相关评估和应对措施记录应予以保存。 4.11 监控和测量相关应用计算机软件的确认。需要评估计算机软件满足其预期功能的能力并加以确认。一般情况,应在首次使用前进行确认;如有必要情况,可进行再确认。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含量测定)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的:证明所采用的检验方法适于相应的检测要求,具有可靠的准确度、精密度。范围:含量的检定方法的前验证 编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版及验证管理办法 职责:验证小组人员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职责 3.1验证小组 3.2品质部 3.3化验室 4.验证内容 4.1验证的准备工作 4.2适用性验证 4.2.1准确度试验 4.2.2精密度试验 4.3拟订验证周期 4.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5.附件

1. 概述 对小容量注射剂的含量测定,本公司采用福林酚测定法,该检验方法具有测量准确、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可满足小容量注射剂含量测定的要求。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用本方法进行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2. 验证目的 为确认对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的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适合相应的检测要求,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工作小组批准。 验证前,应首先对验证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对所需仪器、仪表、量具等进行校正。 3. 职责 3.1 验证工作小组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负责发放验证合格证书。 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 品质部 负责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负责组织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负责拟订检验方法的再验证周期 3.3 化验室 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负责验证方案指定的试验的实施。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报验证工作小组。 4. 验证内容 4.1 验证的准备工作 4.1.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 品质部负责提供验证所需的文件资料,包括该检验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负责提供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报告以及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报告。 检查人:日期:

实验室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实验室检验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方面。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

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 校正 校正是仪器确认及检验方法验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在验证试验以前进行校正。紫外分光光度计校正包括波长校正、吸收度测试、准确度测试、杂散光检查。 气相色谱仪与高效液相色谱仪均要求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定色谱柱的最小理论塔板数。分离度和拖尾因子,并规定变异系数应不大于2%。 对于化学检验中使用的计量仪器包括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分析天平亦均应校正。适用性预试验 仪器的安装确认完成以后,在其功能试验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对其进行适用性检查,以确认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例如对熔点测定仪的适用性预试验是采用已知溶点的甲硝唑做试验,测试结果与已知熔点比较。紫外分光光度计可用已知含量的某标准品试验,测得结果与已知数值对比,确定仪器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在完成上述各项试验工作的同时,应做好相应的文件记录等资料归档工作,每一台仪器均应有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 再确认 为了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对于一台新购买的仪器在确认工作结束以后,应根据仪器的类别。确认的经验制定再确认的计划。再确认的时间间隔和内容要根据仪器类别和使用情况决定,一般是3个月、6个月或1年。仪器再确认的内容通常包括线路连接、附件备品消耗品检查、清洁工作、功能试验、工作日记等,其中重点是安装确认中的功能试验。 3、检验方法的适用性验证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确认与验证流程》

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确认与验证流程》 文/石头968 ? 1、验证主计划(用户提供) 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主计划可以作为《xxx企业验证主计划》或者《xxx项目验证主计划》的一个章节,说明计算机化系统的硬件、软件的分类原则、风险管理原则、确认与验证原则、确认与验证的控制策略,总之,规定好企业应该怎么开展计算机化系统的确认与验证工作。 当然,也可以单独制定《计算机化系统的验证主计划》,不过计算机系统通常作为设备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管理类计算机系统除外),或者作为电气自控设备的一种,单独对待的必要性,也有待于商榷,大家看着办就行了。 ? 2、用户需求说明(URS)(用户提供) 需要计算机帮我们做什么?(功能清单) 每一个功能的控制方式,执行过程?(工艺流程图) 每一个功能的传感器输入、执行信号输出(输入输出方式)操作人员对人机接口的操作要求?(人机接口输入输出方式) 系统的安全性要求?(权限设置)

安装空间、位置、所处的环境? 硬件、软件的基本配置要求? 测试、验证、培训、质量控制、变更控制、文件记录要求 预算、货期、合约等商务要求 ? 3、功能说明(供应商提供,用户审核) 硬件及软件的系统供应商对企业URS的回复说明。 硬件配置方框图与功能说明。 软件流程方框图与功能说明。 ? 4、设计说明(供应商提供,用户审核) 供应商对自己系统的设计思路与开发计划 硬件整体框架与系统结构图、配置清单 软件整体框架、模块化系统结构图 IO清单与详细的配置说明、功能说明 ? 5、系统工程设计(供应商的工作) 包含硬件设计、软件设计 用户可以不参与 ? 6、设计审核(供应商提供,用户审核)设计审核一般由用户技术人员与QA完成,通过比较URS与FS、DS的一致性,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学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有关物质(包括已知杂质)检查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范围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组分发生变更时、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有关物质检测的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 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 4.1验证内容:杂质检测方法的建立基于方法学研究,主要包括专属性试验、检测限试验、溶液稳定性试验等内容,如果定量检测杂质则需进行线性、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及回收率等试验,从不同的角度、层面验证分析方法的可行,从而保证药品中的杂质能够有效地检测。 4.2 杂质检测方法建立验证及可接受标准 1)专属性试验主要通过破坏性实验实现。 破坏性试验,也称为强制降解试验(stressing test),它是在人为设定的特殊条件下,如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等,引起药物的降解,通过对降解产物的测定,验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分析药物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每项破坏性试验通常包括以下内容:酸降解一般采用0.1mol/L-1mol/L盐酸或硫酸;碱降解采用0.1mol/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降解采用合适的过氧化氢溶液。以上三种试验,为了加快反应或者提高降解强度,必要时可以加热或提高浓度;高温试验通常温度高于加速试验温度的10℃,如50℃、60℃等,对于原料药有时需考虑水溶液或混悬液的降解,或者考虑在不同的pH值条件下的降解;光照试验条件可采用4500LX。破坏性试验的具体条件,与具体药物密切相关,需结合具体药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条件,使药物有一定量的降解,并对可能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进行分析,保证实验的意义。 药物经强力破坏产生的降解产物通常采用色谱法测定,需结合药物和可能降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检测方法的验证及确认

加标回收率的测定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当按照平行加标进行回收率测定时,所得结果既可以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也可以判断其精密度。在实际测定过程中,有的将标准溶液加入到经过处理后的待测样品中,这不够合理,尤其是测定有机成分而试样须经预处理时,或者测定易挥发物等需要蒸馏预处理的成分时,不能反映预处理过程中的沾污或损失情况,虽然回收率较好,但不能完全说明数据准确。进行加标回收率测定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标物的形态应该和待测物的形态相同。 2)加标量和加标回收率测量的精密度应予以控制,一般情况下作如下规定: ①加标量应尽量与样品中待测物含量相等或相近,并应注意对样品容积的影响; ②当样品中待测物含量接近方法检出限时,加标量应控制在校准曲线的低浓度范围; ③加标量尽量不大于待测物含量的3倍; ④加标后的测定值不应超出方法的测量上限的90%; ⑤当样品中待测物浓度高于校准曲线的中间浓度时,加标量应控制在待测物浓度的半量。 3)由于加标样和样品的分析条件完全相同,其中干扰物质和不正确操作等因素所导致的效果相等。当以其测定结果的差值计算回收串时,常不能确切反映样品测定结果的实际差错。

国家标准 GB/T 27404-2008 《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食品理化检测》中对回收率试验做了如下规定: 对于食品中的禁用物质,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已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MRL、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对于未制定MRL的,回收率应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回收率的参考范围见表F.1.

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新版GMP

一、目的 1、有序有效的开展确认与验证工作 2、规范验证活动的实施 3、指导验证文件的编写 4、规范验证活动中各部门的职责二、范围 二、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所有确认与验证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和执行。 三、责任验证委员会 负责公司验证工作的总体策划与协调,为验证提供足够的资源,审批验证方案和报告,发放验证证书 验证小组负责起草相关验证方案,实施验证活动,完成验证报告 四、程序 1、定义: 1.1确认:有文件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1.2验证:有文件证明任何操作规程、生产工艺或系统能达到预期效果的一系列活动。 1.3验证方案:一个阐述如何进行验证并确定验证合格标准的书面计划,包括验证项目、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目的、范围、职责、验证合格标准、实施过程、取样计划、偏差和处理以及再验证周期和相关附件。 1.4验证报告:对验证方案及完成验证试验的结果、漏项及发生的偏差等进行回顾、审 核并作出评估的文件。包括起草、审核、批准、目的、范围、职责、实施情况、各项目验证数据结果、数据分析、偏差分析处理、结论、建议与评价以及再验证周期和各相关记录、附表等。 2、验证类型:

2.1公用系统验证(含厂房设施、净化空调、压缩空气和工艺用水等系统) 2.2设备验证(主要包括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 2.3分析方法验证(各类分析方法和检验仪器确认等) 2.4生产工艺验证(新的工艺及其变更、主要原辅材料的变更) 2.5清洁验证(各类直接与药品生产质量相关的设备,容器等的清洁) 3、验证分类以及适用条件: 3.1前验证:系指一项工艺、一个过程、一个系统、一台设备或一种物料在正式投入使 用前,按照设定的验证方案所进行的验证。主要适用于新产品的投产,新厂房与设施、新系统的投入使用,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的引用,新质量标准、新检验方法的使用。 3.2 同步验证:指生产中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所进行的验证,并从工艺实际运行过程 中获取数据,以证明某项工艺达到预定要求的活动。在对所验证的产品或工艺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与把握,并已设计了完善的取样计划,对生产工艺条件能充分地监控,检验方法经过验证的情况下,可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主要适用于非无菌工艺的验证。 3.3 回顾性验证: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旨在证实正式生产工艺适用性的验 证。当某一生产工艺有较长的稳定生产历史,通过监控已积累了充分的历史数据时,可采用回顾性验证的方式,通过对丰富的历史数据的回顾分析找出工艺控制处于受控状态,达到设定标准的文件依据。回顾性验证的必要条件是至少连续生产的20批数据,且批数越多越好,不足20批次时,应有充分理由说明对已有的历

检验检测报告

检验检测报告 报告编号: 委托单位:沧县顺发再生胶厂 检测项目:再生胶改扩建项目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测分析 河北鼎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七年三月十六日 精品

检测报告说明 、本报告无本公司章、检验检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本报告无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无效。 、本报告涂改无效。 、本报告仅对本次检测结果负责。由委托方自行采样送检样品仅对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接收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公司提出查询,逾期不查询的,视为认可本报告。、未经本公司书面授权同意,复制或部分复制本报告,视为无效报告。 、未经本公司同意,本报告不得用于广告宣传等其他用途。 河北鼎泰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二队西、黄赵公路北 电话: 传真: 邮箱: 邮编:

报告编写:日期:年月日报告审核:日期:年月日报告签发:日期:年月日采样人员:冯红达、刘学文、沈建帮 分析人员:付振宇、刘永帅

一、概况 委托单位:沧县顺发再生胶厂 项目名称:再生胶改扩建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测分析项目地址:沧县仵龙堂乡前堂庄村村北处 检测日期:年月日~月日 二、检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废气 表废气检测分析方法

、厂界噪声 表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及检出限

三、采样时间及样品信息 、无组织废气 监测点位:在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厂界外范围内布设个监控点 : (◎~◎)为监控点 图 无组织废气监测点位 .厂界噪声 检测点位:厂界外布设个检测点位。 ▲~为检测点位 风向 单 位 周 界 ◎ ◎ ◎ ▲ 厂区 ▲ ▲ ▲ 北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资料精修订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资料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方法验证和方法确认的区别与联系 任何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稳定、可靠和准确的数据,方法验证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方法验证的结果可以用于判断分析结果的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是所有质量管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要求对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认(或称证实)或重新验证:1)首次用于常规检测前;2)转到另一个时;3)对于验证过的方法,其条件或方法参数发生变化时(例如,仪器性能参数发生改变或样品基质不同时),并且这种变化超出了方法的原适用范围。 对实验室有影响的法规和质量管理一般都要求进行方法验证。有的法规中直接使用“验证或确认”一词,并列出特定参数,也有的法规用这样的陈述暗示验证要求——“检测方法应适合于预期用途。” 1. 国内主要法规标准 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一般均非标准制修订机构,方法验证或确认的来源基本来自资质认定或实验室认可的要求,主要依据如下: 2.1 CNAS-CL01:2006 2.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l 5.3.2 实验室应确认能否正确使用所选用的新方法。如果方法发生了变化,应重新进行确认。实验室应确保使用标准的最新有效版本。 l 5.3.5 实验室自行制订的非标方法,经确认后,可以作为资质认定项目,但仅限特定委托方的检测。 2.3 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2.4 CNAS-CL02:2013 2.5 CNAS-CL08:2013 2.6 其他 CNAS-CL10:2012《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化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5.4.2 方法的选择:b) 实验室应对首次采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技术能力的验证,如检出限、回收率、正确度和精密度等。如果在验证过程中发现标准方法中未能详述但影响检测结果的环节,应将详细操作步骤编制成作业指导书,作为标准方法的补充。当检测标准发生变更涉及到检测方法原理、仪器设施、操作方法时,需要通过技术验证重新证明正确运用新标准的能力。 5.4.5 方法确认: a) 任何对标准方法的偏离,都必须进行实验室确认,即使所采用的替代技术可能具有更好的分析性能。 b) 实验室应通过试验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适用的浓度范围和样品基体等特性来对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CNAS-CL09:2013要求:标准方法引入检测之前,实验室应证实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并未清晰说明如何证实,而对非标方法的确认提供的参考资料,比如SN/T 3266-2012《食品微生物检验方法确认技术规范》;CNAS-CL18:2013规定标准方法必要时才进行技术验证;CNAS-CL44:2013和CNAS-CL56:2014仅规定非标准方法(包括

验证和确认控制程序9

HACCP验证和确认控制程序 1 目的 通过对CCP点、HACCP计划、PRP(S)前提方案、HACCP系统的验证,以确保HACCP计划实施和HACCP系统运行达到预期目标。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CCP点的验证、PRP(S)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验证、HACCP系统的验证。3职责 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主持验证工作; 3.2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参加验证,负责具体的验证工作。 3.3责任部门负责对不符合项采取纠正措施。 4工作程序 4.1HACCP验证包括:HACCP计划的验证、CCP的验证、PRP(S)前提方案、HACCP系统的验证他等等。验证活动应确认: a)危害分析的输入持续更新。 b)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中的要素得以实施且有效。 c)已实施基础设施和维护方案。 d)危害水平低于确定的可接受水平。 e)组织要求的其他程序得以实施且有效。 f)内部审核结果。 4.2验证的方法: a)相关记录的复查。 b)针对性的取样和检测(如在OPRP中把供方的证明作为监控的对象时,供方的证明是否 可信,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取样检测来验证;当关建限值设定在设备操作中时,可抽查产品以确保设备设定的操作参数适于生产安全的产品。 c)监控设备的校准。 d)对终产品的微生物检测。

e)内部审核。 4.3 HACCP计划验证 HACCP计划在制定后,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主持对HACCP计划进行验证,证实HACCP计划是否能有效的控制了食品中的安全危害。当出现下列情况时,也应对HACCP计划进行验证: a) 改变食品或加工工艺时; b) 验证数据出现相反的结果,重复出现偏差; c) 有关危害和控制手段的新信息出现; d) 生产中观察到异常情况出现。 4.4 CCP的验证 HACCP计划在制定实施后,应对CCP进行验证,验证可以在HACCP计划验证时进行,也可以在对HACCP系统进行验证时进行。CCP的验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a) 检查监控记录,这些记录是否能表明达到策划的要求; b) 监控设备的校正; c) 有针对性的取样检测; d) 验证对CCPS的控制是否达到原预期的目的。 4.5 PRP(S)的验证 PRP(S)在制定实施后,应对PRP(S)进行验证,验证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对HACCP系统进行验证时进行。验证方法可以进行现场核查、记录检查、有针对性的取样检测如对食品接触面消毒效果的微生物验证等。 4.6 HACCP系统的验证 a) HACCP系统验证主要采用审核的方法进行,可以与内部审核合二为一,验证主要是检查食品说明和生产流程的准确性、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b) HACCP系统验证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主持,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参加。每年至少进行二次验证(可以在包含卫生质量体系内部审核中,也可以单独进行),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则应考虑增加验证的次数。 1) 系统发生故障时;食品、加工工艺发生显著变化时 2) 当公司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如食品、加工工艺发生显著变化时; 3) 关键控制点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

有机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验证报告2

验证报告Validation Report

目录CONTENTS 报告总结Summary Report 1、目的Purpose 2、验证范围Scope 3、验证依据Validation Basis 4、责任者Person Responsibility 5、接受标准Acceptance Criterion 6、有机挥发性物质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Volatile Impurities 6.1有机挥发性物质的限度Limit of Organic Volatile Impurities 6.2溶液配制Preparation 6.3色谱系统Chromatographic System 6.4系统适应性试验System Suitability Test 6.5测定Procedure 6.6结果计算Calculate 6.7样品测定Sample Determination 7、仪器和试药Instruments and Reagents 7.1仪器Instruments 7.2试药Reagents 8、验证内容Validation Contents 8.1专属性(定位)Specificity 8.2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8.3精密度Precision 8.4线性范围Linearity and Range 8.5准确度/回收率Accuracy/Recovery 9、变更和偏差调查Change and Deviation Investigation 10、结果分析、结论和评价Comprehensive, Conclusion and Assessment 11、附录A ppendi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